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走遍天下书为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细读尤安·艾肯女士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对书的喜爱之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是这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小孩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异常亲切,充满激情。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只要反复“品尝”这个“营养品”,才能真正品味出它的价值。尤安?艾肯也是这样的,她的一举一动告诉了我:读书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新的发现。
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我得到了一则启示: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的很远很远。
浙江温州市瑞安东山小学四年级:夏景斌
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在见到他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最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度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仁寿县方家镇小学校钟昭训
为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促使自己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长处和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我们有必要坚持撰写教学案例。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练习题的一个案例,记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完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我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三题:
3.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二、案例过程描述:
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本来是:(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独立准备;(3)指名让学生交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没有结合自己实际的读书感受做深入的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几个发言者的答案,整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只有几个空洞的答案。我立刻意识到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行,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我爱读书”,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而且单元习作也要求学生谈自己和书的故事或者谈读书的体会。我知道这种状况一定是因为教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于是赶紧调整,将教学过程改变成了:(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以自己的读书体验和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学生调动记忆,回顾自己的一次读书经历,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读书感受。(4)小组内修改、练说句子,推举同学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五佳句子;(6)全体学生抄写五佳句子,看谁书写规范,写得又快又好。
三、实施结果:
事实证明,教学方法调整过后的教学效果更加良好,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许多,学生想得到、说得出、写得好,不仅从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别人和自己读书的滋味,还为单元习作做好了积累与准备,真正由“浅学习”变成了“深学习”。
四、案例反思:
1、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更注重教学实效。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善于观察、感知、分析课堂信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十次低效的“浅学习”甚至无效的“假学习”变成一次高效的“深学习”。
2、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加深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了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
3、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真正转换为主导地位,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的学习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调整后的学习活动更有趣味,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相融合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开合有度、轻松愉悦的可控性自主课堂。 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而且愿意去充分扮演好自己,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充满自信的自己。
教学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怎样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深入的探究和感悟中获得成长。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一个开放的、公平的、愉悦的、和谐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舞台,他们一定可以在一个个高明导演的引导下演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节目。从而使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快乐成长的生活过程,成为幸福人生的美好经历。
5、调整后的方案有机整合了课堂重点、单元目标、教学三维度等因素,兼顾了当前教学与后期教学。
6、调整后的方案更关注学生中长期发展,切实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的语文基本能力。另外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成功感和自豪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创造动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附: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值得学生模仿的经典语句。课堂练笔让学生仿写经典语句,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习了“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之后,让学生模仿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用上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写一段话,赞美不畏艰辛修筑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这样的练笔,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主题,又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形式进行应用,实现了学练结合。
二、仿特色段落:让结构更巧
构句成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选用恰当的段落结构,不但是一种表达的技巧,而且能促进文章情感的抒发。课文中有些段落结构很具有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笔。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都是采用了先以一个祈使句开头,劝说朝鲜人民不要再送,然后回忆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做的事情,最后以一个反问句强烈表达不会忘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学生了解了这三个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在这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所说的话。这样的练笔,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而且学生通过练笔既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了自己的内在语言,又习得了课文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三、仿课文立意:让思想更新
课堂练笔,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文笔,还要让学生练立意!模仿课文的构思和立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让自己的文章更别出心裁,具有鲜味。如,“白杨”“落花生”等以物喻人的课文,学生模仿以物喻人手法,写一写小草、粉笔等,让学生在模仿中发现身边平凡事物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仿文章结构:让布局更鲜
我们可以建议学生模仿课文的布局结构,仿写同类文章。如,学习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学生仿写习作“走遍天下( )为侣”。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总结整篇课文的布局谋篇方式:先以设问的方式提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然后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说明书百读不厌,接着写如何反复地读一本书,最后总结走遍天下书为侣。学生仿照课文,思路清晰,叙述有条理,同时学生也在模仿中逐渐学会运用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模仿练习,逐渐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而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布局谋篇的技巧之后,综合运用,创新便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仿组材方式:让选材更精
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主题编排的,但每篇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如,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它们分别是“冬阳 童年 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一组”。在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时,我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组材方式,设计了不同的练笔目标。如,“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课文记叙了童年有关骆驼的四件事,以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学习了课文,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围绕某一件事物,记叙和这件事物有关的几个故事”的方式,来写一写自己难忘的童年。而“童年的发现”则让学生模仿课文,也按“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发现的结果”来写一写自己童年的发现。“祖父的园子”,萧红记叙了在这个园子里发生的有关童年的快乐记忆,学习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最喜欢去的某一个地方,记下在那儿发生一些事情,以此怀念逝去的童年时光。通过这样的一组练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同一主题采用不同的组材方式。
当你走进书中的世界,没有人能阻挡你在这个富有情趣的世界里遨游的步履。书就像一艘非凡的战舰,把自己带到广阔的宇宙,浩瀚的天地;书就像一批神奇的骏马,带我们领略自然地奥妙,人生的真谛!
著名的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在他的演讲词《走遍天下书为侣》说:“如果让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只能让我选择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我会选择一本书。”他那无比肯定的语气,及其对书的热爱,使我深深的感动着。
当你真正走进书中的王国,你会发现,原来书里的世界是那么有趣,遨游书海的自己充满了魔法般的活力。不用出门,就能游览天涯海角;不用拜访名人,就可以对他们的一切了如指掌;甚至不用等到白发苍苍,就可以成为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