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55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习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猜个脑筋急转弯。

我们每天上学家到学校要10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引入新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交流学习,初步感知

1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根据课前的预习提纲,在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学习提示:

(1)什么是比例尺?你在哪见过?

(2)你会求比例尺吗?怎样求?

(3)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你会改写吗?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4)你觉得学习比例尺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

【设计意图:渗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预习的能力。】

2展示汇报,完善认知

选择汇报内容(指名答),其他组补充。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 观看微课,提升认识

我们来看看老师学到的知识和你们相同吗?看谁最会听课。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从两各层次帮助学生学习:一

丰富和完善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二

通过练习规范答题的基本方法及书写格式。】

4同桌互说,内化知识

和同桌说说你的收获吧。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记忆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服务。】

三、

尝试练习,巩固知识

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80米,宽60米,你能按1:1000的比例将它画在纸上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题目的分析,解答,巩固知识,检测学习的效果。】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

师: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们应珍惜这个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生2:地球太神秘了。

生3:地球很辽阔。

生4:这个地球太伟大了。

师: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而地图却只有这一页纸这么大,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5:地图上蓝色代表的海洋比陆地大多少呢?

……

学生迟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有些着急:谁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6:地球这么大,是怎样画到纸上去的呢?

教师松了口气,终于有人答到点子上了。

“你提的问题真好!大家知道是怎样画上去的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教师板书“比例尺”后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探究些什么?”

学生站起来好几个,又说了一通,无非是这样一些:比例尺是什么意思,怎样学习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用,等等。

反思:教师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制造“地球之大”与“地图之小”的矛盾冲突,“逼”出问题,引出“比例尺”概念。然而,这种为情境而创设的情境,虽挖空心思,却流于形式,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数学课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创设以下几种情境:

(1)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悬念性问题情境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接着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你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邻边相乘,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有学生认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是邻边相乘。这时老师没有否定这些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该怎样计算?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以渴求问题解决的心理切入新知学习。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趣味性问题情境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一课时,许多教师都通过讲故事《猴子分桃》来创设情境。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例如,《统计》一课提供30秒有关机动车通过路口的录像,让学生用熟悉的方法一辆一辆记录在表格上,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引发认识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用自己方法统计后,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感受“正”字法的优越性。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课;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89—01

一、课前探究自主参与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时,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先由教师演示测量圆的周长,而后学生模仿进行。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以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问难。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尚未掌握之处,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 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深有体会。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旅游”的情境,激励学生量地图算旅程。这时,教师尚未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而故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问难。此时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能自己看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了比例尺以及运用比例尺计算路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培养自主参与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使能力得以发展。

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准备题:“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学生顺利解决后,教师再出示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由于单位“1”发生了变化,使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障碍,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心存疑虑,有了合作学习的需要。这时,教师再顺应学生需要,安排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系列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应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参与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帮助学生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习能力全面提高。

三、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延续到课后,促进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化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2-02

情境化认知理论已成为学习理论领域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被认为真正地接近了人类学习的本质,因此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可以用于教学设计中的。只要情境设计合理,各环节相互联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学期“地图的语言”一课为例,谈一谈地理教学内容的情境化组织。

作为六年级上学期教材的一个教学内容,“地图的语言”这一章节相对于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新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同时如果完全根据教材的编写和顺序落实知识点,可能还会造成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实细加思考,有关地图的教学可以运用到生活、学习和社会上的许多领域的,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因此,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闻乐见的“战争场景”作为题材,设计情境进行了教学,将“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地图语言的重要因素融入其中,同时还结合了数学和历史等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设计:你攻我守

本环节情境设计主要根据“地图的语言”中的知识内容而设计,学生通过扮演战斗中不同的势力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达到落实知识点,掌握使用地图比例尺的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

具体过程:

四组学生分别扮演“攻击方A”,“撤退方B”,和双方的“援军C和D”,并在事先设计好的地图上(有标注比例尺、图例和方向的地图),并用不同符号标注好四组各自的位置。然后根据教师下达的各种任务,比较各组的完成情况,在情境中即为设定战斗胜利。

任务1:追击

两支军队在开阔的平原上相遇,一方主动发起进攻,一方得到情报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布置防守任务,他们各自有一支援军部队,一场战斗就此展开…

进攻方A得到命令,在8小时内攻击B方驻地,请A方成员提前做好计算,根据当前的行军速度(20公里每小时),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抵达。

援军C得到命令,如果A方不能按时抵达,则出兵支援,请C方成员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支援。

防守方B方获得情报,进攻方将会来袭,并获知对方行军速度的情况下,请B方成员进行判断,8小时内A方进攻方是否会到达。

援军D收到求救,如果B方在两小时内会遭到袭击,则出兵相救,请D方成员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派兵救援。

最后,根据各组的判断情况,在地图上进行模拟,模拟战斗发展进程和结果,决出各自的胜负。

这个环节,实际就是要各组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来计算实际的距离,由于加入了相互攻守,甚至是相互支援的环节,并且还能够在地图上进行模拟演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非常的高涨,非常在意自己的判断结果,另外,各组得到的任务也是通过纸条“秘密”传递,更加符合设定的情境。

在活动之前并没有过多的传授比例尺的用法,只是在任务条里简单地对比例尺的用途和意义进行必要的说明。由于各组有多名学生,他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相互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过程寻求答案,又出于情境创设的参与热情,这个活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通过该活动真正掌握了比例尺的使用。

任务2:反击

战斗结束后,双方带领参与部队驻守各地(根据图上的图例,各自在势力范围内选择2处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处)。一段时间后,B方得到了新式武器远程导弹,他们决定利用导弹发起反击,而A方得知情报后,迅速布置了导弹拦截计划,一场反击战展开了。

B方2个驻地各装备一枚导弹,根据地图进行判断,2个驻地的导弹分别要向哪个方向发射才可以正确命中A方的2个目标。

A方得到紧急情报,B方部队将发射导弹袭击,请A方做出正确判断,他们的2个驻地分别需要在往哪个方向进行拦截,才能够确保安全。

双方需要在地图上标注和模拟行动方案,并最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在黑板上一同描述“战局”的进程,这个环节的节奏更加紧凑,气氛更加紧张了,方向的判断决定战场形势的变化,机会稍纵即逝,学生进入状态很快。本次任务其实分两个部分,在判断驻地的过程中是对图例的学习,决定导弹发射和拦截方向的过程则是学习如何在地图上正确方向。

任务3:建设

战斗持续一段时间后,双方通过谈判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和平发展,他们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城市,但是在城市建设的方案上出现了分歧,现在请各组设计一个城市建设设计图,双方进行评比,最后决定采取怎样的方案。

这个环节是对“地图的语言”三个要素的综合强化,学生有充分的参与度和挥发空间,通过自己的设计复习和巩固之前环节中所研究和总结的经验和方法,但考虑到学生作品的效果可能会出乎意料,水平差异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尽可能在不干扰学生发挥想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好引导。另外,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能够生成许多可能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甚至是超出课堂内容范围的,我们也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生成性问题,作为该课题进一步的探究和拓展。有条件的话,老师最好也能够也完成一幅图,和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比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能够更积极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总体评价: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情节非常紧凑,而且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比较完善的先期准备,如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参与活动中起到的辅助作用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前期支持,那么整个课堂会比较混乱,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了。另外,这样的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对于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并不是在所有水平层次的学生中都适用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了解和分析不同的学生差异进行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灵活应用。但无论如何,情景化教学的课堂形式在任何层次和差异的学生中都是适用的,只是我们选择的方法和组织的形式有所变化,所要强化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地图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对文字叙述的重要补充,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等方面的特征。巧用地图是一种易被大脑接受的形象化学习。初中七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主要是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材第一至五单元都贯穿这一任务,特别是一至三单元,教材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读图、识图及用图教学是让学生的发展思维空间、从地图上学习新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教学手段。初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社会过程中,巧用地图就是一种易被大脑接受的形象化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计创意

1.在教学目标定位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加强对地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家园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形式上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教学设计一个主题情景,课堂上通过情景使用地图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同时让同学们分享各自的藏图。课外的形式是让学生们从课堂中学来的地图知识,通过分组或者是自己独立完成一幅简易小地图(不用十分精确),可以是关于学校附近的地图,也可以是关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及其附近的地图,也可以是自己曾去过的某个地方的简易小地图。小地图中要包含一些必要的地图的元素,例如比例尺和一些其他的地图符号。

三、设计目标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能够同过对该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所有该科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注重的问题。通过设计主要要能达到以下这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来说明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地图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要求对教材中所出现的有关行政区划、山川湖泊、交通旅游以及一些历史地名等内容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能学会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地名和分析相关问题。

3.通过设计帮组学生学会借助于地图的运用,理解课文,加深记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世界和平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过程

1.课内实施过程

请学生准备已游玩过的城区的地图。

创设情景:将《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涉及到的几个情景进行融合。拟在教师节上我省的一批教师获得荣誉,省教委在国庆长假组织各获奖老师的修养活动,并为此项各旅行社进行招标。通过招标的过程,分别将其中的三个情景进行了整合,锻炼学生们自己选择相关地图的能力。招标条件:第一,出发地是杭州,目的地是张家界风景区(教师的修养地),交通工具为火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找到杭州——张家界的最佳铁路线。第二,在景区的修养的时间是两天。让学生对这两天的行程进行安排。第三,休养期间为老师安排天子山登山比赛。比赛中分青年组和老年组.借以书中鸡冠山的地形图为参照,考虑到青年组和老年组体力的差异,故要设计难度不同的攀爬线路。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及灵活应用的能力。课程开始时的导入:与学生分享各自的藏图。老师:有部分同学在暑假期间或者其他时间去过其他的城市旅游过,或者是自己收藏了一些其他城市的地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所收藏的地图。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收藏的各自地图。师:从中选出部分地图。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地图,里面有很多的种类,但不管是什么地图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信息,你们能说说当初为什么要收藏这些地图呢?生:旅游观光,父母考察、开会,对想去但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加深了解等。师:如果国庆节你的海外亲戚要来宁波玩,他们又不想麻烦你们,计划自驾游玩,就是要麻烦你给他买张地图,你选择哪一张,并说说理由。(投影展示两张不同比例尺的宁波和浙江交通旅游图)通过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在相同图幅下,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了,其实我们选择地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下面我们就要开个招标会,来看看大家的综合使用地图的能力。进入招标情景:师:在教师节上,本省有一批优秀教师纷纷获得各种荣誉,省教委在国庆长假期间要组织获奖的各位教师的休养活动,活动要求如下:统一杭州出发,休养地是湖南省张家界风景区,火车来回。(选择合适的铁路线)在景区休养两天的行程安排。(寻找风景区的出入口,过夜的宾馆,饭店,相对集中的游览景区)为增加修养过程中的娱乐性,在休养期间,特开展天子山登山比赛,分青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难度高于老年组)请在坐的各旅行社精英,为我们的休养活动设计好招标书,内容包括火车线路,两天的行程安排以及登山比赛的线路,相关材料在大家的说明书(教科书)P15—P16上有。(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策划招标书)各旅行社精英代表(学生)上台进行发表讨论,讲解他们的招标书再以书本湾地形图为题,巩固本课教学重点。对于这三个招标条件,通过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且每人分管一块,合作探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在同学们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的巡视,以解答他们的疑惑之处,并观察他们合作的效率及所选择的相应地图的应用能力。可能有些同学连张家界的具置还不明确,要指导他们利用手上的图册。在两天的行程安排中,要关注他们住宿和午餐的地方,很容易被遗漏。选择登山比赛两组,那就要看他们对等高线图坡度的理解。师:听了各位精英的阐述,你们在坐认为,哪位同行的标书最为合理呢?也可以评选每条最佳方案。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他们认为比较合理的各种方案。在线路方面可能会说得多点,因为这涉及到合理问题,还有人性化问题。学生在两天的行程安排上可能各有自己的见解,尽量让他们解释。通过这样的评价也希望同学们树立公平竞争,正确的认识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能力。以学生自我总结形式结尾,想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适当引导在选图,读图综合能力上的提升。

2.课外实施过程

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图上各种标识的作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使用这些标识。例如各种地点在地图上应该如何进行标识,如学校,医院,机场等在地图上的标识。让学生们自发的进行组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然后让学生们确定自己想画什么地方的简易地图。然后根据学生们提出的各个地点,带领学生们去进行实地的考察。例如有的学生想画学校及学校周边的地图。这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对学校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一些什么景物和建筑,同时测量这些景物和建筑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来结合作图。如让学生使用GoogleEarth找到自己学校的卫星地图,首先使用GoogleEarth的搜索功能找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在GoogleEarth的左边工具栏中有一个搜索引擎,选择Flyto选项输入城市的名字,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拼音。如yanan,GoogleEarth会迅速的找到城市所在地,然后使用缩放功能,找到你需要的卫星照片。用GoogleEarth中的拉伸功能把需要的范围放到最大,然后使用屏幕打印截取卫星地图。将获得图片进行放大,让学生去分辨其中的各个建筑,然后让学生配合自己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绘制简易的地图,比例尺的选择有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范围进行确定。通过带领学生熟悉学校及学校周边的情况,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方法,通过使用GoogleEarth学生们会对学校周边的情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然后对于想要画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地图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法掌握自己所居住的环境的环境,以便于他们能够画出自己所居住小区的地图。

五、实施效果

通过这样形式的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变的妙趣横生,使得抽象的东西浅显化、具体化。学生也能够对地图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到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通过课程的实施,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了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液压气动与密封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工程勘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劳动保障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