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锻炼;教学方法;学生

体育锻炼对于每一个正在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体育课的上课热情不高,甚至还出现逃避体育课的现象。对于这一现状,作为体育教师,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学方法多样化,适当、适时的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自主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游戏教学、体育教育以及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书籍、刊物,更是关注了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这些专业书籍和刊物,让自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活动,更加清楚在实施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正确把握教学手段,同时掌握现今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对这些进行归纳分析,为本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初期,对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关于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调查表,随后分发给了每个班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随后再对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正确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所在。

1.2.3 游戏教学法

本人在体育课中重点使用一些难度适中、容易接受的游戏进行教学,增加了体育课的趣味性、快乐性、互动性,同时也让老师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中,消除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1.2.4 观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课堂情况,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精神状态、态度等进行了解,及时的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因人而异的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然后对教学前后的学生进行评定并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体育课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因素

2.1.1 参与动机

学生在体育课中对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是利用体育课相对宽松的气氛来放松自己,而在体育课中没有参与也就没有切身体会运动的乐趣,无法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爱好。

2.1.2 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体育教师都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上课,上课内容单一重复、枯燥乏味,片面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忽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造成很多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在课上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

2.1.3 学习负担

现在高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多数把时间重点放在了学习和作业上,在思想上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只要文化成绩好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即使参与了体育课的教学安排,但是很多都是被强迫性的,这样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就比较小了,无法利用体育课达到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1.4 体育设施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缺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充分的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在进行一个体育项目的练习中,因为设施问题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练习,这样既难以掌握技能要求,也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结论

从问卷调查中分析得出,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是在体育课中对待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足和态度不正确,因此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基础所在,教师实施教学时要提前备课,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重点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中因人而异的安排体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从教学方式上主要以娱乐游戏的教学内容,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懂得如何评价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从而产生再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84-01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又与我们的体育息息相关,因此,将体育课程纳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学习体育文化、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强身健体。而我们都知道,小学体育课程是人一生中体育课的伊始,不仅是为初、高中体育课程做到铺垫,而且是我们从小到大进行体育锻炼跟健康发展的重要开辟者。因此,如何开展一堂小学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将如何开展一趟小学体育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讲解安全常识,确保安全第一

在室外的体育课堂展开之前,向同学们讲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跟注意事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都知道在锻炼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将意外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无论任何运动,任何动作,学生们都想尝试,不畏恐惧。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自律意识,知道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应变能力,能够躲避危险,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合理活动、科学锻炼,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再着,小学生大多都是活泼好动的儿童,他们喜欢嘻戏打闹确又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因此,在真正的体育课堂开展之前,向学生们讲解一些运动中安全知识跟注意事项是重要的。

2 挑选适合小学生生理成长特点的活动

孔子先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不仅说的是要针对学习能力层次的不同来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也包括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该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生生长发育体质的运动来进行。例如,可以选择能够健脑益智的弹跳运动――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塑造体型的运动――舞蹈、广播体操等,还可以选择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运动――长短跑等。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得指导学生控制运动强度,选择中等偏低的最为适宜。

3 运动后的放松及温馨提示

在进行了一节课的运动之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一些肌肉酸痛,运动疲劳等身体状况,也有的同学可能会感觉口干舌燥,气喘吁吁……面对学生的这些状况,老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以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运动后的放松跟一些细节的处理也成为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放松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运动放松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运动时紧张的心理情绪,对平复运动后的心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一些关于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也是确保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方面。

例如:适合小学进行运动放松的活动有深呼吸、抖抖腿以及一些拉伸的柔韧练习等!对于一些运动后值得温馨提示的地方有:一是运动过后提醒学生们及时的补充水分;二是在天气冷的时候,即使出汗感觉到热也不要脱掉外套,以免着凉;三是运动过后不能马上吹空调或者暴饮暴食……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假期家庭作业;布置;实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倡体育学习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延续到课外。在体育课上,教师教授学生各项运动的锻炼方法和体育知识,学生要在课外不断巩固和加强,增强身体素质。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布置体育假期家庭作业,是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初中生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实施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布置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原则

初中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布置原则体现在五个方面上:(1)安全第一原则;(2)因人而异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全面发展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以下就这几个原则提出初中生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实施策略。

二、假期作业的布置

1.安全第一

因为在假期学生脱离了学校的掌控,老师无法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监督,而是交给学生自觉地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老师的参与,初中生对体育运动中的安全并没有多大的重视,因此,教师在布置体育假期作业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事先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以避免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比如,在设计球类运动的作业时,就可以备注以下的注意事项:(1)在运动之前要先做好热身运动,先进行四肢拉伸活动,或者慢跑和进行柔韧性活动,又或者进行球性练习;(2)在运动之前先看场地有无安全隐患,比如地面有无坑洼,下水道上的水泥板是否有缺失等;(3)在剧烈运动之后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发生胃痉挛;(4)在运动之后不宜马上冲冷水,尤其是在夏季,不然容易抽筋。这些注意事项要用文字版标注出来,并用显眼的字号,再口头复述一遍。

2.因人而异

初中生个性比较鲜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储备都处于不同的水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切勿笼统地进行布置,比如每个人的练习内容与运动量都相同。这种作业设计方案一是使体能好的学生达不到最佳的锻炼效果,二是使体能较差的学生运动难度加大,使其不能顺利完成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内容,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能技能等进行分组,再结合每个小组的情况布置作业。比如,将男生和女生分开,在男生组中,将兴趣相近和体能技能相当的划为一组,再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设计。如女生组中,将喜欢排球的学生按照水平高低分为两组,训练的内容一样。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她们在训练中能够灵活运用排球技能,配合能力也较高,这样在运动的时候不仅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还能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而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巩固体育技能,还可以共同进步。

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原则即按照不同的场地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在布置假期作业前,教师要统计学生的居住地以及周围环境,根据学生居住范围内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些学生住在距离体育馆不远的地方,就可以布置相关的运动项目,可与家人结伴同行,以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为主。又如,有些学生居住的小区内有配套的运动设施,就可以让学生以引体向上、屈臂伸、直臂前移、仰卧起坐等为主要训练项目。对住在大学校区的学生,学校里的篮球场、足球场和排球场是对外开放的,教师可以设计篮球、足球、排球等练习项目,以慢跑为辅。对于没有上述条件的学生,可以设计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半蹲跳等项目的运动。

4.全面发展

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构成人的身体素质,其中力量素质又包括上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初中体育教师在布置假期家庭作业时,要遵照全面发展的原则。比如,学生的假期家庭作业是羽毛球练习和力量训练。那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灵敏度、速度、耐力;辅助练习应该主要训练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可以设计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练习作业。

5.循序渐进

体育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要从简单再到复杂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设计体育假期作业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于强度大的项目运动量要适当减小,对于强度小的项目运动量要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科学地进行规划,比如一个学生的爱好是篮球,他的身体素质(包含速度、灵敏、力量)处于中等水平,就可以在他的假期作业中设计每周两次的篮球训练,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到每周三到四次,每次运动由刚开始的半个小时逐渐增加到50分钟,在训练结束后可以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逐渐加大训练量,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往后每个周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个。

三、假期作业的实施

1.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很多父母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忽略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学生在假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家长的监督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自觉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家长们进行沟通,让家长们都能够重视体育锻炼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使家长成为开展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主力军,以推动学校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比如,教师可以在布置假期体育作业时设计家庭作业卡,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建立体质档案,在每次完成一项任务之后由家长签字,等到开学时再一并交给学校。作业卡的内容主要包括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方法、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锻炼效果由家长和学生进行分别评定,最后由家长签名。

2.做好宣传工作

因为大多数人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高,学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并且在学校做好体育宣传工作,以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联合社会、家庭和学校一起推动体育教育。为了让假期体育家庭作业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要从思想和理念上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教,杜绝“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学校要定期开展体育知识的相关讲座,向学生及其家长分发宣传单,向家长讲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以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视度;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比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比赛的乐趣,家长也能从中改变对体育锻炼的观念,有利于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实施。

3.体育假期家庭作业的评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倡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采取综合性评价方法,注重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充分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对于体育假期家庭作业也一样,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比如,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来进行,以全面地检查学生完成假期作业的成效。

总之,初中生体育假期家庭作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和家长都应引起重视,体育教师要科学地布置作业,联合家长一起加强假期体育作业的实施力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细龙.初中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实施[J].教师博览,2013(3):83-84.

[2]朱建红.假期体育作业设计五原则[J].体育师友,2015(5):62-63.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症 体育运动干预 注意事项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抑郁症是导致大学生自杀或产生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有抑郁感的大学生中,大约有32.26%的人有自杀意念[1]。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评定抑郁状态并对之进行有效干预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抑郁状态的评定

抑郁状态(抑郁症)可以通过测量被试的生化指标、使用量表或观察法来进行评定。生化指标和观察法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目前国内外对抑郁状态的测量主要是使用专业量表来进行,常用的量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eale,HAMD)。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抑郁症状之评定。不过,该量表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鉴别抑郁症与焦虑症,并且在评定因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时,准确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

HAMD共分为7个维度(24项版本),分别为:(1)焦虑/躯体化(anxiety/somatization);(2)体重(weight);(3)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turbance);(4)日夜变化(diurnal variation);(5)迟缓(retardation);(6)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7)绝望感(hopelessness),等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抑郁状态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

评分与结果分析: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评定者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联合HAMD测试并分别独立评分,评定的时间范围为近一周内。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患有抑郁症,20-35分为肯定有抑郁症,>35分为患有严重抑郁症。

(二)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T. Beck于20世纪60年代编制,应用范围较广,是最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之一,主要应用于各年龄段的成人或各类精神病、神经症病人,但不适合文盲和低教育人群[3]。

13项版本量表可分为抑郁情绪、消极性自我评价、躯体障碍和社会退缩等4个维度。和早期版本相比,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测量程序,提高了测量效率。

评分与结果分析:BDI每项都是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时间范围为即刻或当天。总分

(三)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的主观感受。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也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抑郁症病人。只是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病人,评定有一定的困难。

该量表有20个项目,分为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项目)、躯体(8个项目)、精神运动(2个项目)和抑郁心理障碍(8个项目)等四个维度,较多地侧重于反映被试的主观性情绪体验及感受。

评分与结果分析:SDS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得分标准分53-62分为有抑郁症状,63-72分为中度,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症状。

(四)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

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由Zigmond和Smith于1983年创制,主要用于综合医院门诊对病人抑郁情绪的筛查,也用于正常人抑郁状态的测量。HAD-D共有兴趣、情绪、迟钝感等7个项目,由于其简便、快捷的特点,非常适合门诊对处于抑郁状态病人的测量。

评分与结果分析:HAD-D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时间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总分

(五)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

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于1997年编制,量表简便易懂,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有伴发性抑郁症状的对象,也适合于普通人群[4]。

量表共有20项,分为抑郁心情、无助和无望感、罪恶感和无价值感、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丧失以及睡眠障碍等6个维度。

评分与结果分析:CES-D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得分20分为肯定抑郁。

每种量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使用时应根据被试的具体情况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抑郁状态予以科学评定。

二、体育运动干预大学生抑郁状态的注意事项

抑郁症状的治疗一般采用三种方法:锻炼、药物、谈话。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蒂芬・赫尔曼博士历经4个月的研究证明,在各种治疗抑郁症状的方法中体育锻炼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对1750名心理医生的相关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状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抑郁人群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轻度、中度甚至是假性抑郁,当出现疑似抑郁状态时,贸然采用药物治疗对身体副作用比较大,谈话法治疗则较易出现反复,而体育锻炼的方法不但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身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最适合在校大学生使用的方法。在使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治疗抑郁症状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种要素。

(一)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

锻炼宜在专门运动心理专家指导下进行,总的锻炼时间则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来确定,能够长期坚持最好,至少也要以8-10周为一周期。每周应坚持锻炼3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60分钟,有人甚至可以是90分钟或以上。

(二)锻炼项目和锻炼强度。

选择锻炼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锻炼者要从锻炼中获得足够多的快乐情绪体验,在这种情况下,锻炼者大脑皮层相应记忆部位的抑郁状态痕迹就会逐渐削弱或消失,代之以积极性的情绪状态体验痕迹。在锻炼时最好选用锻炼者喜爱的、非竞争性的有氧锻炼项目,如跑步、远足、健身操、跳绳、非竞技性的球类项目等。

锻炼的强度要严格控制,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过大的运动强度往往伴随着疲劳或克服身体疼痛,会给锻炼者带来不适的情绪体验,过小的运动强度不能给锻炼者带来足够强烈的应激体验,达不到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目的。大学生人群确定中等锻炼强度的简易方法是靶心率法,靶心率=(220-年龄)×(60%―85%),在锻炼中使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范围内即为适宜的中等运动强度[5]。

(三)注意事项。

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并且以大肌肉群的锻炼为主,初次参加锻炼者前期先以小的运动量做好充分的适应性活动,随着锻炼的进行,再逐渐加大运动的强度;着装要宽松、舒适,透气性良好,还要注重锻炼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尽量采用多人参与的项目,最好是关系较好的同学或老乡,营造轻松愉快的锻炼氛围;要有合理而完善的锻炼计划并能按计划完成锻炼任务。

三、结语

大学生的抑郁问题高发率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采取有效手段改善其抑郁状态,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体育锻炼形式多样,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且不易反复,是解决大学生日益增多的抑郁问题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场馆资源,重视体育锻炼的健身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韩立娟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4-137.

[2]汤毓华,张明园.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2-64.

[3]张志群,郭兰婷.Beck抑郁问卷在成都市中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7):486-487.

[4]路聚保等.3248名市民流调用抑郁量表(CES一D)测评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3):3003-3004.

[5]矫洪申.有氧运动干预对师范类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939-941.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哮喘发作;常规护理

小儿哮喘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情急,属于肺部疾病,受年龄、环境、遗传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易导致疾病诱发[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哮喘疾病尚未具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多采取药物控制治疗,以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因患儿年龄较小,身体体质较弱,并且多数患儿对于疾病也缺乏了解,若在幼儿发作期未给予针对性疾病知识讲解,易随着哮喘病情逐渐加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因此,本次研究将对小儿哮喘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哮喘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数字双盲法,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两组。对照组男性患儿21例,占比为52.5%,女性患儿19例,占比为47.5%,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10岁,平均年龄则为(6.12±2.14)岁;研究组男性患儿20例,占比为50%,女性患儿50例,占比为50%,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则为(6.08±2.01)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病因、特征、注意事项以及后期治疗措施,并要求家长监督患儿用药,日常生活中合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健康教育干预:1)遵医嘱用药,通过知识卡片、健康讲座以及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加深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的了解和认识[3]。并指导患儿、家长激素类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的正确用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给药。同时,观察患儿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症状,若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意外情况加重病情。2)规避过敏源,该疾病病因相对复杂,且发病因素较多,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因此,要耐心的告知患儿、家长疾病诱发因素,提高诱因判断能力,及时、有效的规避过敏源,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哮喘发作次数[4]。3)运动锻炼和饮食干预,若患儿发病急性期过后,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坚持适度原则,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功能[5]。饮食上课多摄入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调整饮食,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补给。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哮喘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进行比较。2)对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进行比较,包括合理饮食、避免接触过敏源、按时用药和坚持体育锻炼。3)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分值≥90分;一般满意:≥60分且≤89分;不满意:≥59分。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对比

研究组哮喘持续时间(3.17±0.58)min、发作次数(1.07±0.78)次/周;对照组哮喘持续时间(7.38±1.02)min、发作次数(3.19±0.49)次/周。两组比较结果为(t=22.692,P=0.000)、(t=14.556,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研究组40例患者中,遵医行为依次:按时用药38例(95.0%)、合理饮食37例(92.5%)、坚持体育锻炼36例(90.0%)、避免接触过敏源37例(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遵医行为依次:按时用药30例(75.0%)、合理饮食31例(77.5%)、坚持体育锻炼28例(70.0%)、避免接触过敏源27例(67.5%)。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χ2=6.275,P=0.012)(χ2=3.529,P=0.060)(χ2=5.000,P=0.025)(χ2=7.812,P=0.005),P<0.05。

2.3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0例家长中,22例(55.0%)满意,16例(40.0%)一般满意,2例(5.0%)不满意,满意度为95.0%(38例);对照组40例家长中,16例(40.0%)满意,15例(37.5%)一般满意,9例(22.5%)不满意,满意度为77.5%(31例),两组比较结果为(χ2=5.165,P=0.023),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