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课件

基础会计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会计课件

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微课应用基础会计

0前言

中职教学过程中,通常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对于学生而言,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的时间内,将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而微课教学的时间较短,但主题明确,内容清晰,能够抓住重点,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的教学载体主要是通过视频以及文字等进行呈现,教师应当充分的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微课的高效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1微课的概念以及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微课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主要针对某一到两个重点知识以及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展示讲解,通常以短视频以及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当中,中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微课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微课当中的资源形式丰富,能够作为有效的课堂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微课的视频容量通常较为简短,一般时间在3到10分钟之间。具备便于携带传播的特点,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充分理解的内容,能够将微课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手机当中,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观看学习,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学习。且微课内容当中将重难点问题更好的综合呈现,语言精练,重点突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2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2.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教学而言,传统的讲解与黑板书写教学方式明显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更加不适用于会计专业课程。微课教学模式较为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能够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整理,凝练成精细化的重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习自主观看,进行学习理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提出来,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既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缩短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

2.2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法以及成果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自身学习得到锻炼以及提升的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难度也有所增加,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不管是表达能力还是计算机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教材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总结,还要准备相关课题,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情感进行内容录制,并及时进行思考,为了保证微课内容的质量,教师要将自身的理解以及评价充分融合进微课当中,要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同时,还要掌握会计专业的课件教学流程,不断的改进以及完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3微课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运用科学合理的微课教学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中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其目的不是为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之上,进行改进以及补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职责,对两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微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其高效简洁的作用,而传统教学课堂也应当快速适应微课课堂学习模式,如,对于教材当中,知识点较强的部分,教师就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准备微课教学课件,通过这种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对于难度很高的知识点,就应当结合传统的讲课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会计教学的效率。

3.2建立微课制作教学团队,完善会计微课教学资源体系

会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只是靠习题进行反复机械式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这样的学习方法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在基础会计学科当中运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微课能够充分将难学的知识点进行精炼的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微课教学仍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教学资源体系,且没有形成专业的制作团队,为了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的实用性,应当组建微课制作团队,构建完整的会计微课资源体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选题,且要与教材知识相适应,要精准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并储存在移动设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的学习巩固。

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基础会计》课程学生学习现状

(一)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多班级出现男女比例1:9的情况,传统的思想认为会计是女生擅长的事,但是,通常顶尖会计还是男生居多。

(二)专业目标不明确,盲从性严重

现阶段,很多毕业生所选所填的专业多是父母代劳,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职校也是被逼无奈,上述现象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与动力,漠视课堂、漠视就业前景,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差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中考分数低,几乎只有中考总分数的50%左右,比正常的高一学生差距明显,其次,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并且尚未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缺乏学习动力与热情

现阶段,近八成的中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开小差、玩手机屡见不鲜,必须教师时刻提醒、督促,部分学生才会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其次,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基本都是沿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堂不复习、作业抄袭等等。

二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素质、能力为第一的办学理念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必须转变办学理念,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创新中职会计教育思路,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财政支持,不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社会、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二)贯彻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第一,会计专业教师“吃透”教材,做好教学案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掌握教材内容知识。备课环节至关重要,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教学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直观、具体再现教材内容,还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并注重加强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学,如,向学生介绍著名会计人物故事、精神等等,从而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适应职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第二,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组织课堂教学是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制作好教学案件后,就可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了。但是,从目前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理论性强、趣味性地,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下课堂变得枯燥、单一,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演示与黑板板书等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入结合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中职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自觉走下“权威性”神坛,充分领悟教师主导作用中“导”字的作用是启发、引导。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独立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其次,每堂课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不仅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增加师生感情,提高课堂凝聚力、向心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每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预习下一章节知识,对于教材中那些简单、易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去解决;其次,为学生推荐与《基础会计》课程有关的高质量参考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去翻阅这些参考书,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提高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空间与机会,针对教材中某一章节知识,让学生自己备课、制作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结束后,教师再予以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如此一来,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学是一项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感受作为一个教师的付出与不易,并感受到自己知识面的狭隘,如此一来,会更加珍惜课堂学习机会。另外,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会计专业有关优秀网站、书籍、报刊等,从而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渠道,从而由“要学”转变为“学好”,最终提高学习质量与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新形势下,为加强《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中职院校应加强引导学生操作会计实务,如,一、二年级寒暑假实践项目,三年级下学期实习项目。但是,学生分散进行的实习方式多形式大过内容,因此,高校要积极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更稳定的实践机会。其次,中职院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定期让学生进入企业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进行实习,真实感受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企业工作环境。另外,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会计工作,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职场,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承担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任务,大大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从而让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企业要为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正确了解会计岗位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2]陈桂菊.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

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第3篇

一、建立“双轨三段式”驱动型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其中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双轨三段式”中的“双轨”是指将理论与实践高度交叉融合,实现双轨互补教学。“三段”指的是把《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教学与单项知识点实践同步,进行“点”性实践;理论教学与专项知识点实践同步,进行“线”性实践;教学结束后对整个会计循环进行全真模拟实践,即“面”性实践。“双轨三段式”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一)双轨教学――理论与实践高度交叉式融合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双轨三段式”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等内容则要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及账簿, 边学习理论边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单项知识点实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即知识“点”性实践,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该方法已在我校《基础会计》教学环节中试用三年,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甚佳。

(二)三段式实践:“点―线―面”立体式教学

(1)知识“点”性实践。如在讲解凭证时,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填制,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又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练习填制。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2)专项“线”性实践。提供给学生配套模拟材料,如进行科目汇总专项实践,可提供一些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自己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进行科目汇总,这样学生就进行了从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这一“线”形专项实训。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3)全盘“面”性实践。在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学生对会计学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操作,要求实训材料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而且还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将基本会计理论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真实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见图1。

通过“双轨三段式”模式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会计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会计方法有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会计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财务会计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模拟公司”式的仿真教学法

《基础会计》具有理论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单一地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展示,通过仿真演练与操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加强对会计核算规则和方法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一)实践环境仿真 在校内创建“模拟公司”实验室,使其结构和布置与社会企业类似,学生实践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其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二)经济业务仿真 从企业收集一套完整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设计制作成会计实物课件,将其陈列于“模拟公司”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参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待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点时,不会觉得很抽象、陌生、难以理解。如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进账单、电汇单、增值税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全套企业真实的原始票据。

(三)经济业务处理流程仿真 按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和账务处理流程,将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实习,并适时进行角色互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四)教学方法直观 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基础会计涉及众多的图表、凭证、账簿,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将授课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方式传送给学生,能将过去在课堂上难以表达的图形、图像投影到屏幕上,将理论讲授难以描述的专业操作过程在屏幕上连续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教学重点,使枯躁、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会计工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刚刚接触会计专业课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讲授原始凭证,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格式的原始凭证,然后通过动画版的会计凭证填制演示原始凭证基本内容的填制过程,解决了原先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会计处理技术的现场操作问题,使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更直观,会计工作流程更形象。

该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验实时互动结合,解决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分割的难题。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验割裂的教学模式,即不再是课堂教学在先、实验教学在后,实验教学解决了理论教学的“虚”,理论教学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和缺点。

三、完善动态化、立体化的辅助教材体系建设

我校以东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会计》(陈国辉主编)教材作为理论课主体教材,按照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辅助教材建设,配合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完善。

(一)影像课件制作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现场的情况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应该将会计课程中一些操作性强、抽象的内容拍摄成录像片或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如以记录片的形式拍摄企业会计工作实况录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了解会计工作及其流程。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提前做好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拍摄的录像资料自成体系,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知识的录像,更能充分地消化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物课件制作 从企业收集一套完整的、真实的账务资料,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到系列财务报表,以及购买企业实际使用的各类会计用品。然后将其按岗位顺序陈列于会计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参观。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用品有一个系统的感性认识及会计岗位意识。这使得学生在以后理论授课时不会觉得这些用品很陌生、很抽象。通过实物参观,学生会对账务资料形成一个整体意识。

(三)知识点实验资料收集及设计 从企业收集真实的经济业务原始资料,然后整理并设计各类经济业务所需的原始凭证,再由印刷厂印刷,要力求达到高度仿真的效果。教学时利用这些高度仿真的原始单据,仿开真实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采购发票,增值税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直接用于教学。尽量避免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原始单据。这样,学生在进行相应知识点训练时,就有助于其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如,学到原始凭证审核时,提供学生的是有色彩、有单位章的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的是否规范,经济内容是否合法、有效。这比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原始单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单项实践项目开发、单项知识点实践教材编写根据上述知识点实验资料,有选择性地挑选适合基础会计实践的原始资料,再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单项实践项目,如会计账簿的书写、原始单据的填制、原始单据的审核、账簿的登记、账簿的结账等,并编写相应的实践指导书。

(五)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开发及教材编写在单项实践项目开发的基础上,挑选、整理部分单项资料,将其完整、系统地联系起来,以形成内容丰富含盖面广的综合实验资料,并编写相应的实践指导书。

经过仿真系列配套课件及实践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可使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践教学达到知识点化、直观化、色彩化、职业化,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四、优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传统的笔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对那些实践性、能动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是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把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一)理论考试比重 平时成绩占10% ,依据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案例分析。理论考试占50% ,实行闭卷,笔试和教考分离制。

(二)实训操作比重 实训操作占40% ,其中单项实训考核占20% ,综合实训考核占20%。实训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可分为如下五个部分:(1)会计凭证操作。会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会填制记账凭证,包括收、付、转和通用记账凭证四种;会编制科目汇总表。(2)会计账簿操作。会登记各类账簿;会对账、结账;会编制试算平衡表。(3)会计报表操作。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4)更正错账。会按规定方法更正错账。(5)书写要求。按标准会计数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这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试,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符合会计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独立学院《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XJG―07―84―5)、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会计专业“模拟公司”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XJG―10―79―2)、江西理工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会计学基础;实践教学

1《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安顺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房产专业)创办于2013年,至今仅有三年多的时间,从通过学生和任课教师访谈,笔者得知,该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房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后期学习《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经过对137名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需求非常大,85.7%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十分重要,有必要进行会计实践的学习,但67%的学生却表示未曾参与会计实践学习,并且对会计实践课程缺乏充分了解。

2《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学生在该课程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关于会计的理论知识,即使有相关的习题练习,也是多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效果显然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经过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2.1培养方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代静、许波2013),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缺乏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学时规定和相关实践教学的安排。这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总学时数是54,而且是全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2该课程“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

“会计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实际的情况是该课程目前的三名任课教师中,都缺乏在房地产企业从事相关财务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安顺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与考核制度也相对欠缺,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

2.3教材的专业针对性有待提高

目前该专业学生所使用会计教材几乎都是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业务缺乏紧密联系。以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为例,这几本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对于该知识的讲解几乎都围绕着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展开,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相关业务。由于所使用教材的专业针对性相对较弱,即使按照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会计实践操作教学,对学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也相对有限。

2.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授课以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教师在对会计实践方面的知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软件的使用进行传授时依然采用讲授法,其教学效果远不如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会计凭证填制和实际的会计软件操作。而事实是教师在教授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方式。除此之外,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也相对缺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会计案例教学通常来源于会计与理财工作的典型素材,是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姜旭2016),而且会计案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刘婷2007)。

3《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3.1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首先,调整该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笔者从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得知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2相对合理,即18个实践学时和36个理论学时。其次,可以将学生在会计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列入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且要求明确,以此为教师备课与课程计划的安排提供依据。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以从学院层面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且要求教师将自己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和体会在教研室活动中进行分享,进一步深化教师自身对于会计实践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从实际出发,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从学校层面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与考核制度。采取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在考核制度中应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且针对“双师型”教师所做的贡献和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对于贡献突出或者进步较大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业务提升的积极性。

3.3组织教师自编针对性强的教材

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到房地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需求,编写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教材中关于会计的相关知识应更多的围绕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展开。同时,教材编写小组还可以编订专门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际操作教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非单纯的“老师讲授,同学记录”。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教师应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即以企业或相关单位的实际素材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简冠群,岳世忠.深化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经营管理者,2016(06):354.

[2]许静,代波.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12):111~112.

基础会计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开发;会计专业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