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诊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范文第1篇

微软宣布其WinXP及四种软件产品存在漏洞 。微软公司宣布在其Windows XP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四种其他的产品中存在漏洞,容易被黑客发现并加以利用。 据微软的一位负责安全方面的官员称,在这些微软的产品中存在大约3种漏洞,使Windows XP,IE浏览器,包括那些使用Outlook邮箱的用户都很容易受到黑客们的进攻。那些使用SQL Server 2000和Commerce Server 2000数据库的用户也同样面临危险。 二、追溯微软的病根

1、维纳斯计划的失败

1999年3月10日,比尔·盖茨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台湾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四通津滨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北京裕兴公司一起推出了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点的“维纳斯计划”。该计划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的预装软件平台,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一时间,比尔·盖茨如同其带来的“女神”,受到中国民众及媒体的追捧。然而,不久以后,这一精心包装的计划便开始遭到迎头痛击,媒介也纷纷掉转矛头。先是中科院的凯思软件推出女娲计划与之抗衡,不同于“维纳斯计划”的概念性推出之处在于女娲计划内容详实。这一变化使人们怀疑比尔·盖茨的真意在于全面控制中国新一代产业的平台。

2、亚都诉案的失败

1999年4月28日,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被告知微软公司诉其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是微软首次将一个最终用户推上被告席。此案的最终结果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定起到重要示范作用。由于亚都的全力以赴,微软遭到了激烈的阻击。最终由于“诉案主体不符”,微软败诉。同时,亚都还声称将就微软价格歧视和垄断问题进行反诉。这就将微软先撒网后收网、先倾销后垄断的不光彩竞争策略暴光于世人面前,从而引起了广大企业用户及普通个人用户的广泛不满。

3、系统安全的非议

1999年5-6月,奔腾III微处理器和Windows98具有泄密功能的消息被公布,举世哗然。而Windows98的注册序列号即是微软故意设置“后门”的无可辩驳的证据,联系windows95早已发现类似问题,微软明知故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与Intel序列码泄密只是副产品相比,其动机不可同日而语,简直不可饶恕。微软公司这次的所作所为使公司推动的是特别注重机密的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是用户对微软的信心和信任。

4、Wintel联盟名存实亡

Wintel联盟曾被认为是业界合作的典范,实现了软硬件的完美结合。但二者在美国因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一案对簿公堂,对人们的各种猜测进行了证实。英特尔和微软分道扬镳让微软失去了最坚强的后盾。 三、病理分析

1、微软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没有良好的战略做支撑,功利性太强。

微软的口号是:通过与中国民族信息产业的合作,创造出杰出的、最适合于中国的软件产品,使中国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从微软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从它的实际行动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目的还是想在中国获取高额的利润,并不符合双赢战略。

所谓“战略性区域”、“长期发展策略”是每一个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都挂在嘴边的话。微软要做的只有一点:把中国当中国看待。微软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中国政府也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但是双方对软件市场的心理预期却一直大相径庭。中国政府希望微软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携一下本土的软件产业;微软则希望中国市场一如国际市场一样,唯微软独尊。基于这种考虑,不但投资不到位,打击盗版简单粗暴,在与有数的几个中国对手——例如外挂中文平台、WPS等的局部竞争中,微软更是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采取了惯常的打压态度。

2、与政府关系差。

我们知道,作为跨国公司的业务拓展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而微软并不清楚这一点。微软来到中国,主要是靠技术,在北京成立微软研究院,它的真正目的是将微软产品汉化,最终目的还是在中国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可谓目光短小。

与政府关系差的直接后果是:处理争议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在微软看来,一个巨人是不需要合作的,它在中国展开反盗版,竟然把中国政府扔在一边,自己在别人的国家像做小偷一样搜寻证据,且连微软中国也被扔在一边,其结果可想而知。

3、所谓的“收网”是最大的败局。

根据中国国情,用高额的费用消费微软产品是不现实的。微软的营销战略存在很大的隐患,“撇油策略”最终导致到处是盗版软件。其实,从营销战略来讲,可以通过中国政府的支持,首先将目标客户定位为行业用户。然后,再向普通消费者供应。在普通消费者上的“损失”可以通过大客户来加以补偿。

4、消灭对手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利益。

任何市场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同行业的相互协作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跨国企业,何况微软产品还有个汉化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柯达和富士如此强大,中国还有乐凯嘛。国外的彩电不是曾一度被中国彩电给赶出国门了吗?所以,中国并不是能轻易被“吃掉”的。事实上,通过中国DVD的生产可以得出: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侵略”效果。

5、微软的管理值得探讨。

组织架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面对市场的形象。在中国“全部微软的功能模块”分别由微软(中国)公司、微软中国产品研发中心、微软法律事务部、微软中国研究院组成,另外还有软件预装业务(OEM)承担——尽管这些机构在注册时都挂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名下,但在微软体系内部,各机构都直接向各自的上级汇报(微软中国研究院、法律部门直接向微软总部负责,产品研发部门向东京方面负责)。这本是微软面向全球的纵向组织模式,但所有这些机构都以微软公司独立市场窗口的姿态代表微软在中国市场上出现,而作为微软(中国)的总经理却无权协调,甚至不得参与,这使得微软缺乏统一面对市场的形象。

6、没有真正“吃透”消费,机顶盒是个梦想。

中国的百姓喜欢看电视,那是消遣;而上网,除了消遣,还有学习。把电视和上网融合在一起,思路不错,但不可行。微软没有真正把握住中国的国情,对新产品的市场调研明显不够。

7、缺乏对用户的尊重,丧失用户信任度

微软公司的产品包装都有一个信签,说:打开本产品包装意味着你(用户)同意附上的用户合同。那个合同里有这么一句话:“用户使用本软件造成的任何损失,微软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处在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处在软件行业这样一个发展飞速的特殊行业,微软采取的市场先行者策略一方面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时间的限制,使得其忽略产品的某些质量问题。CNN评论说:“因为微软从来没有认真对待安全问题。” Windows简体中文版的极不稳定性也使用户们感觉到了歧视的存在。对用户的不尊重使得微软丧失了用户的信任度。 四、诊断结论

1、微软的战略必须做调整。

对在中国的战略进行调整,对中国的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的消费者进行重新的认识,以改变其在中国的形象。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和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微软必须重视中国市场。

2、改善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在产业经济中扮演着指导和协调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3、加强与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合作。

我们知道:软件是要靠硬件来支撑的。皮之不存,毛之焉付?在计算机预装windows市场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的著名电脑生产商有联想、北大方正、清华同方、TCL等等。这个市场如果抓住了,可以说:中国一年能卖多少台电脑,就会有多少台计算机用的是微软产品,同样达到掌控中国市场的目的。

4、加强与中国软件业的合作。

在中国,对软件的使用要考虑一个本地化的问题。而本地的软件企业最了解中国国情,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组建软件园,中国是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微软想在中国占据一定地位必须要依靠本地的软件开发商,且要真诚的与他们合作。

诊断报告范文第2篇

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梅山社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面积约0.8平方公里,形状酷似“菱形”。辖区人口29159人,属于政府统一规划的福利房住宅小区,居民多为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领导干部。社区人口特点为:①以常住人口为主、居住属性较为稳定:②较为年轻,③经济水平较为富裕;④对健康需求较高。其中,常住(含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属富裕家庭,常住人口超正常体重者(即体重/身高2≥25)占成人的27.3%,说明有近3成人有体重超重。

社区人口资料如下:

社区前10种常见病

2005~2006年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服务量统计中,前10种社区常见病占全科门诊服务量的30.36%,分别为:①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②肠胃功能紊乱(IBS);③气管支气管炎、肺炎;④高血压病(含复诊);⑤急性胃肠炎;⑥糖尿病(含复诊);⑦过敏性皮炎或荨麻疹;⑧创伤及创伤后感染;⑨失眠及精神紧张;⑩妇科泌尿感染。

主要健康问题

2005年7月~2006年3月,我们随机抽查了600位20岁以上居民,其中常住420名、暂住180名,发现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依次为:

疲劳综合征

常住人群有此状况的比例为34.05%、暂住人群36.11%;两种户籍类型的总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

对于常住人群,“疲劳综合征”在40岁之前,呈上升现象,而暂住人群在30岁左右已经达到高峰,两种户籍类型的人群在40岁左右出现交叉;在40岁之前,暂住人群高于常住人群,主要原因可能与工作和生活的稳定性有关。

在40~50岁时,两种户籍类型的出现率大致相等,甚至于暂住人群略低于常住人群,主要原因可能暂住人群通过创业后,已经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40岁以后,出现率明显减少,特别是60岁以后,出现率很低,主要原因与退休有关,而暂住人群在50岁以后尚存在一定的比例,这可能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关。

血脂异常(Tch或/和TG异常)常住与暂住两种户籍类型患本病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户籍类型的人群在50岁达到最高峰,之后下降;这与人群在50岁以后比较注意保健有关。

在50岁之前,血脂异常患病率,常住人群要比暂住人群高,而在45岁(交叉点)以后暂住人群的患病率要比常住高,这可能与某种医疗保险措施或与某种职业有关;常住与暂住人口有显著差异的疾病为:

高血压常住人口患病率为8.10%,暂住人口患病率为7.22%,有显著差异。患病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

糖尿病(含IGT异常)常住人口患病率为2.62%,暂住人口患病率为1.67%,患病年龄集中在45~59岁年龄段。

“慢非传”疾病的控制情况

“慢非传”疾病的控制情况总体良好,但部分人群因过度依赖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生、过度相信药物的效果而没有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不同级别的高血压,其“参与非药干预”的比例也有差别,主要与病情不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后,居民对其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并注重了其他方式的保健有关。在血压控制效果方面,越年轻其血压控制越好,这可能与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的出现有关。不同人群的高危因素

40岁以上机关、事企业单位干部,特别是超重者的高危因素为:①精神及工作压力大;②日常应酬多,大量饮酒、高脂、高热量饮食;③以脑力劳动为主,缺乏体力方面的运动:④对大医院、专科医生过度依赖、过度相信药物的治疗效果,忽略了日常的综合干预,对日常筛查、血压和血糖定期检查不重视,容易引起并发症。

60岁以上退休原机关、事企业单位干部的高危因素为:①退休后心理空虚和落差明显,容易出现情绪上较大幅度的波动;②对大医院、专科医生过度依赖、过度相信药物的治疗效果,忽略了日常的综合干预,对日常体检和常规筛查、血压和血糖定期检查不重视,容易引起并发症。

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的600位居民,两周总发病率为11.83%,就医流向如下:

2004~2006年总门诊服务量每年均有40%以上的比例增长,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在明显上升:“预防保健类服务”三年来的比例相对稳定,在35%~38%之间,说明本社区对预防保健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在“全科诊疗类服务”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后到中心治疗”的人次从2004年21.8%下降到2006年的9%,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程度正在提高。

此外,居民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生化检查、体检项目等检查项目,增加医保范围内的日常药品,服务方面要求增加家庭服务、给居民提供专题讲座、到小区宣传栏中出宣传资料。

建议及干预措施

我们认为,梅山社区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是比较明确的,而且预计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随着社区人口的老龄化,这方面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现在对社区的干预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其时机也是适当和及时的。

就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非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提高居民知晓率及危害的认识

1.对居民宣传定期随访、日常监测的重要性。

2.建议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服务中,能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个体的健康教育和相对应的健康指导。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播放录像,宣传这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

1.按目前社区居民的就医习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慢非传”病人均在大型综合医院被发现,也因为居民对大医院的信赖等原因,很多病人没有进行定期监测,大型综合医院也因工作量过度饱和原因无法对“慢非传”病人进行管理,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因此我们建议卫生主管部门能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良好的双向转体制,把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功能上分开,体现综合服务。

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管理社区高危人群中,能够及时发现异象,及时转诊,保证健康及安全。

3.对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强化理念。

三、加大筛查措施和力度

1.认真落实社区医生的首诊测血压制度。

2.把“慢非传”筛查项目纳入到常规体检项目中。

3.对高危人群,实行“随机血糖”和IGT(糖耐量检查)项目。

4.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候诊处设立“自动血压计”,让居民随时可测血压,发现异常者进行排查。

四、加强合理的作息和劳动保障措施

诊断报告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30-01

炎性假瘤以肺最常见,亦可发生在眼眶、腮腺、胸膜、胃、卵巢等器官,发生在肝脏者不多。现将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肝脏炎性假瘤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男性,55岁,以“上腹隐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曾有青霉素、磺胺药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剑突下轻压痛,肝区叩击痛(+),余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表面抗原阴性,AFP三次均阴性。

辅助检查:(1)B超示肝内多发结石。(2)ECT(-)。(3)磁共振:肝内多发小囊肿。(4)CT: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右叶前下段胆囊窝后方见一约1.2 cm×1.2 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密度不均,中心密度更低,CT值36 Hu~40 Hu。造影增强后病灶无明显改变,肝左、右叶见多个散在的0.2 cm×0.2 cm~0.8 cm×0.8 cm边界清楚锐利的囊性低密度影。胆囊增大,壁厚,下部密度高,近胆囊颈部见1.0 cm×1.0 cm高密度影。脾不大。意见:①肝内多发小囊肿。②胆囊泥沙结石胆囊管结石。③肝右叶低密度占位病变,小肝癌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肝大小正常,左右叶均有多发小囊肿,于胆囊床对应的肝组织内触及1.0 cm直径的硬结,胆囊不大,壁厚。胆囊内有78块多面体胆固醇结石,胆囊颈部嵌顿一圆形结石。

病理:镜下示肝内病灶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边缘明显充血、出血合并脂肪变性,病灶内可见泡沫样细胞。病理诊断:肝炎性假瘤。

1.2 病例2

男性,35岁,以无诱因四肢皮肤突起“风团”伴瘙痒4 d为主诉入院。“风团”时起时消,伴胸闷、腹痛,无发烧。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体格检查:四肢末梢皮肤见大小不等风团状丘疹,边缘不规整,境界清,以手足背明显,腹部未见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表面抗原阴性,AFP阴性。

辅助检查:(1)B超示肝右前叶2.5 cm×2.2 cm占位。(2)CT:肝大小形态正常,肝右叶前上段见约2.5 cm×2.5 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CT值31 Hu,周边隐约可见不甚清楚的低密度环。造影增强后立刻扫描,示病灶内均匀增强,CT值60 Hu,其周边见完整的低密度环,宽度约0.2 cm,延迟25 s,病灶与周围肝组织成等密度,延迟3 min病灶仍为等密度,脾不大。CT诊断:肝右叶占位病变,小肝癌可能性大(图1、图2)。

手术所见:肝右叶上部接近左叶处触及一硬结,大小1.5 cm×1.5 cm,刨开见约2.5 cm白色质硬不甚规则肿块。

病理:镜下病灶内含大量泡沫样细胞,慢性炎性细胞,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小血管。病理诊断:肝炎性假瘤(图3)。

2 讨论

肝脏炎性假瘤为罕见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人一般状况好,无肝硬化病史,AFP(-),肝功正常。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35~55岁,临床症状无特异,但本组2名患者均为过敏体质者,因而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有关。

本组病人CT平扫示病灶为低密度影,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造影增强后,病灶可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强,有1例于病灶周围见清楚的、完整的低密度环,提示有包膜存在。病理示病灶周围有完整的包膜。文献报道部分肝炎性假瘤的病人经抗炎及激素治疗可治愈,而无需手术。因而正确认识本病很重要,主要是与原发肝癌相鉴别,但有时与原发肝癌很难区别。笔者认为应用动态CT扫描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意义。因为肝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因而动态增强的早期病灶可明显增强,肝动脉期过后病灶迅速排空,且可见瘤周低密度环、瘤结节及肿瘤供血血管等。若临床上病人无脾大、腹腔积液及静脉曲张等肝硬化征象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报告范文第4篇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关键词】  柿子;胃结石;ct诊断

病历摘要 患者蒋某某,男,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有吃柿果的习惯。于2009年11月3日来我院就医,检查前空腹并口服600 ml水立即上床检查,当时给病人行上腹部ct平扫。使用siemens somatom欢悦螺旋ct机,采用层厚和层距均为10 mm进行连续扫描,结果发现胃腔内一大小约4.6 cm×3 cm×5 cm椭圆形均匀致密影,边界清楚。ct值120 hu,让病人变换后再次扫描,其位置随之改变,胃壁厚薄均匀、密度均匀,与胃内致密影不相连,ct诊断为胃结石,见图1、2,后经手术证实为胃结石。

讨论

胃结石是由于食入的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临床最常见的是植物性结石,多见于进食柿子、黑枣、山楂、红果、芹菜等富含果胶质和鞣酸的食物。鞣酸遇到胃酸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内,果胶和树胶遇酸形成凝胶,将沉淀的鞣酸蛋白粘合成块,并与食物纤维残渣凝集形成大小不等的胃结石[1]。胃结石形成后,大多数病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钝痛,反酸,烧心;部分病人可合并胃溃疡;若患者有上述症状、体征,生活在产柿地区,并有空腹吃大量柿子,特别是涩柿子的历史,ct诊断即可明确。临床医师在诊疗时结合ct检查可做出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也有人认为,未成熟的果实含过多的鞣酸,遇到酒精发生凝集,故进食柿子、山楂等后饮酒易导致胃石[2,3]。当地盛产柿子,也有吃柿子充饥的习惯,应提请群众注意不要空腹吃柿子,尽量预防胃结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曲志敏,曲增君,姜修敏,等.果胶酶治疗胃石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22-24.

[2]叶永宝,刘荣国,林德荣,等.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3):156.

诊断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病人的普通平扫螺旋CT和螺旋CT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其中胰岛素瘤2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0例。结果 22例胰岛素瘤病人中2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发现肿瘤,18例为实性肿瘤,2例为囊性肿瘤;20例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瘤体及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8~32 mm,平均18.2 mm。1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7例为实性肿瘤,3例为囊性肿瘤;10例平扫为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10~65 mm,平均30.7 mm。结论 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al diagnosis of islet cell tumor (ICT). Methods CT findings of plain and threephase (arterial, venous and balance phase) enhancement presentation in 32 patients with ICT confirmed by 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reviewed, in which, 22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insulinoma and 10 nonfunctioning ICT. Results Of 22 with insulinoma, solid tumor was found in 18 cases, cystic tumor in two, and negative in two on both plain and threephase enhanced spiral CT scanning. Isodensity or slightly highdensity was shown in 20 cases on plain scanning. Obviously welldistributed enrichment on the solid tumor and the capsule wall of cystic tumor could be seen after enhancement scanning. The mean (range) length of the tumor was 18.2 (8-32)mm. Of 10 nonfunctioning ICTs, seven were solid tumor, and three cystic. On plain scanning, all appeared as isodensity or low density; on enhancement scanning, significant enrichment could be seen on the solid tumors. The capsule wall of cystic tumors was evenly enhanced, the capsule space was not. The mean (range) lengthof the tumor was 30.7 (10-65)mm. Conclusion Threephase enhanced spiral CT scanning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islet cell tumor,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surgeons with important information.

[KEY WORDS] islet cell tumor;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胰岛细胞瘤是临床上少见的内分泌源性的胰腺肿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2年2月—2009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32例,其中胰岛素瘤2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0例。胰岛素瘤病人中,男8例,女1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6.8岁。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晨起嗜睡、头晕、乏力、意识障碍及晕厥,伴有发作性的血糖降低(1.4~1.9 mmol/L),空腹胰岛素试验阳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病人中,男2例,女8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3岁。主要因腹痛、上腹部轻压痛或体检被发现,1例因急性胰腺炎被检查确诊。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64排螺旋CT机行螺旋CT扫描,层厚5 mm,螺距为1,矩阵512×512,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为2 mm。所有病人均空腹,扫描前30 min左右及扫描开始前分别口服30 g/L的泛影葡胺温开水170 mL充盈胃及十二指肠。先行CT平扫,再行CT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优维显100 mL,注射流量2~3 mL/s,注射开始后25 s行动脉期扫描,45 s后行静脉期扫描,120~150 s后行平衡期扫描。

2 结 果

22例胰岛素瘤中,2例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发现瘤体。余20例中,胰头发现3例,胰颈发现1例,胰体发现6例,胰尾发现7例,胰体尾交界处发现3例。18例为实性肿瘤,2例为囊性肿瘤。圆形2例,类圆形17例,分叶状1例。肿瘤长径为8~32 mm,平均18.2 mm。19例位于胰腺轮廓内,1例部分突出于胰腺轮廓外。平扫CT值为32~82 Hu,平均47.7 Hu。18例边界清楚, 1例模糊,1例部分模糊。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边界清楚。实性肿瘤均被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较正常胰腺增强增加9~60 Hu (平均43 Hu)。 其中17例三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静脉期CT值81~144 Hu(平均108.5 Hu),平衡期CT值52~114 Hu(平均86.6 Hu)。3例静脉期CT值高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116~122 Hu(平均120 Hu),平衡期CT值78~98 Hu (平均88 Hu)。囊性肿瘤的囊壁呈均匀薄环状强化,动脉期的CT值较正常胰腺增强CT值增加67.6~77.9 Hu(平均72.8 Hu),静脉期CT值75~114 Hu(平均94.5 Hu),平衡期CT值62~103.8 Hu(平均82.9 Hu),囊腔无明显强化(图1~3)。1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瘤于胰头钩突下方者4例,胰头颈交界区者2例,胰尾者4例。7例为实性肿瘤,3例为囊性肿瘤。1例为圆形,4例为类圆形,3例为分叶状,2例为不规则形。肿瘤长径为10~65 mm,平均30.7 mm。5例位于胰腺轮廓内,4例部分突出胰腺轮廓外,1例完全突出胰腺轮廓外。平扫CT值为23~41 Hu,平均29 Hu。8例边界清楚,1例模糊,1例部分模糊。3例病灶内结节状钙化。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边界清楚。实性肿瘤强化,动脉期CT值较正常胰腺增强CT值增高13~55 Hu(平均44 Hu),静脉期CT值50~144 Hu(平均97 Hu),平衡期CT值48~114 Hu(平均81 Hu)。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图4~6)。囊性肿瘤囊壁厚薄不均且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较正常胰腺增强CT值高10~62 Hu(平均45 Hu),静脉期CT值45~72 Hu(平均62 Hu),平衡期CT值26~54 Hu(平均39 Hu)。囊腔无明显强化。

①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强化,边缘清晰,囊腔未见明显强化。②囊壁呈相对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晰。③囊壁呈环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④胰头钩突下方见异常强化密度灶,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病灶边缘呈分叶状。⑤、⑥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影。

图1 胰岛素瘤CT动状增强扫描动脉期 图2 胰岛素瘤CT动状增强扫描静脉期 图3 胰岛素瘤CT动状增强扫描平衡期 图4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CT动状增强扫描动脉期 图5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CT动状增强扫描静脉期 图6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CT动状增强扫描平衡期

3 讨 论

胰岛细胞瘤是少见的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发病率

3.1 临床表现

胰岛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胰岛素瘤因分泌较多胰岛素,使病人出现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即清晨自发性低糖血症或劳累后发作性低糖血症,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给予葡萄糖后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可低至2.2 mmol/L以下,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3]。病人常伴脑功能障碍及交感神经兴奋性表现,如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糖血症代偿反应[4]。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胰岛素瘤多可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对肿瘤进行定位。但极少数病人,CT不能发现胰腺内小的肿瘤病灶,而呈假阴性。本组22例胰岛素瘤病人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异常。20例螺旋CT检查可很好地对肿瘤进行显示。2例呈现假阴性,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均未发现肿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本组资料男女比为1∶4。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因体检发现或肿瘤体积增大压迫或侵犯周围脏器产生症状而就诊。胰头部肿瘤可压迫胆管引起黄疸,推压胰管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亦可因压迫门静脉而引起门静脉高压、脾大,压迫胃肠道引起不完全梗阻[56]。本组10例中,4例无症状因查体发现,4例因上腹部疼痛并触及包块发现,1例以急性胰腺炎就诊,1例因黄疸而检查。

3.2 CT表现

螺旋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扫描层薄、安全无创。注射对比剂后可对胰腺行三期增强扫描,并可进行三维重建,能够清楚显示病灶,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正常胰腺内胰岛细胞自尾部向头部逐渐减少,故一般胰岛细胞瘤以胰体尾多见,而吴阶平等[7]认为胰头、体、尾三部的发生率基本相等,且肿瘤大小和功能不一定呈正比关系。关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文献报道不一,有人认为好发于胰腺的体尾部[8];有的统计则以胰头部发生率较高[9]。本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肿瘤位于胰头钩突下方者4例,胰头颈交界区者2例,胰尾部者4例。胰岛素瘤是富血供的肿瘤,典型CT表现为胰体尾部较小类圆形异常强化灶,边缘清楚。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门脉期肿瘤呈相对低密度。本组22例胰岛素瘤,呈圆形2例,类圆形17例,分叶状1例。18例边界清楚,1例模糊,1例部分模糊。19例位于胰腺轮廓内,1例部分突出于胰腺轮廓外。本组病例基本符合典型胰岛素瘤形态学改变。20例螺旋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18例瘤体或囊壁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2例瘤体静脉期明显均匀强化,考虑为造影剂的吸收速度较慢所致强化速度减慢。2例为假阴性表现,考虑可能为肿瘤在增强扫描中与正常胰腺组织同步、同程度强化或衰减。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亦是富血供的肿瘤,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发现较晚,瘤体较大,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常发生囊变或坏死。研究报道,螺旋CT平扫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囊变、坏死区呈明显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静脉期中等强化或明显强化。实性肿瘤强化均匀,囊变坏死区呈相对低密度影。囊性肿瘤呈环状强化,边界清晰,囊腔不强化[1011]。本组1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1例为圆形,4例为类圆形,3例为分叶状,2例为不规则形。5例位于胰腺轮廓内,4例部分突出于胰腺轮廓外,1例完全突出,胰腺轮廓外。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影,2例病灶内结节状钙化。8例边界清楚,1例模糊,1例部分模糊。三期增强扫描,肿瘤边界清楚。实性肿瘤均明显强化,4例强化区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囊性肿瘤囊壁厚薄不均且明显均匀强化,囊腔三期呈低密度影。

3.3 鉴别诊断

胰岛素瘤病人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CT表现不难确诊。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病人多因其并发症而就诊,常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胰腺癌:胰腺癌为少血供肿瘤,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较低,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不清,多伴局部淋巴结大。②胰腺假性囊肿:多有胰腺炎病史,螺旋CT增强扫描前后呈均匀低密度影,囊壁较薄无强化。③胰腺结核:好发于胰头,瘤体可液化,增强扫描边缘明显强化,无壁结节[12]。④胰头囊腺癌:CT平扫示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囊内有分隔,且厚薄不一,增强扫描可见分隔强化[13]。⑤囊腺瘤: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CT平扫肿瘤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钙化影,囊壁光滑,增强扫描囊壁仅有轻度强化[14]。⑥胰腺实性假状瘤:强化明显但三期增强扫描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密度为其特点,肿瘤位于胰头,也很少有胆管或胰管扩张[15]。

总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在临床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PKING C M, REZNER R H. Review imaging islet cell tumors[J]. Clinical Radiology, 1994,49:295.

[2]李松年,唐光健. 现代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710712.

[3]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 内分泌疾病影像诊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10217.

[4]BUETOW P C, PARRINO T V, BUCK J I, et al. Islet cell tumors of the pancreas: pathologicimaging correlation among size, necrosis and cyst, calcification, imaging, malignant behavior, and function status[J]. AJR, 1995,165(12):11751179.

[5]涂朝勇,朱景德,徐永宏,等.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1例诊断与治疗[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18(4):238239.

[6]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等.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37(6):528531.

[7]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151316.

[8]许乙凯,郑木明. 现代CT技术与MRI诊断技术[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87188.

[9]GUO K J, LIAO H H, TIAN Y L,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nonfunctioning islet cell tumor:report of 41 cases[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Int, 2004,3(3):469472.

[10]PROCACCI C, CARBOGNIN G, ACCORDINI S, et al. Nonfunctioning endocr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possibilities of spiral CT characterization[J]. Eur Radiol, 2001,11(7):11751183.

[11]CATALANO C, LAGHI A, FRAIOLI F, et al. Pancreatic carcinoma:the role of highresolut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resectability[J]. Eur Radiol, 2003,13(1):149156.

[12]黄学全,巫北海,张琳. CT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21(9):708711.

[13]范家栋,谢敬霞,林天增. 胰腺囊腺癌的CT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5,29(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