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奇妙的物理现象

奇妙的物理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第1篇

物理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伽利略创立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以来,物理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所谓伽利略创立的实验方法也就是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把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三门学科融会贯通,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以其系统的观察与实验方法彻底了亚里士多德纯思辨的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创立的实验方法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科学实验,就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模拟、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现象(过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不仅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而且同时强调理性与经验的同等重要,就是要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数学建构来达到对客观自然的认识。

就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科学作风和各种能力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这一概念,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教与学双方要真正做好物理实验、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需要的既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充分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能否在教学中有效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和做好物理实验,实际上可以反映一个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水平。理论的东西人人会讲,实验却不一定人人会做。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学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自制了一批实验教具。这里将一些不太容易做或难以做成功的实验归于疑难实验一类,进行一些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为解决这些疑难实验所制作的一些教具谈一点看法。

2 什么是疑难实验

什么是疑难实验?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究竟是做不了的实验是疑难实验、做不好的实验是疑难实验,还是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疑难实验呢?就中学物理实验来说,笔者认为那些原理上看似简单,却难做成功的实验或者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做的实验就是疑难实验。中学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后,强调了科学探究,总体上来看,课本知识的难度有所降低,但实验数却有所增加,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新课标后的中学物理课本中有不少实验,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往往会发现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例如,初中八年级上册引言“奇妙物理现象”有这样一个实验,按课本所述:给你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等物品,试一试,分别隔着上述物品如图1所示,条形磁体对铁质回形针的吸引会变化吗?

“奇妙的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向学生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有趣的物理现象、学会观察生活和提出科学问题等,以便使学生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言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引言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目的要达到以下几点: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课本各项教学设计的意图。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据笔者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就不做这个实验,即便做了,整个实验过程也不是很完美。为什么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实验却不好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实验在设计上有问题,不便于教师灵活从容地操作,加之我们不去深入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得这个实验成为了一个疑难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很多,但对实验或者说对疑难实验进行研究,进而对实验做改进,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3 一个典型疑难实验释疑

隔物吸钉实验 如前所述,隔物吸钉实验是初中八年级上册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中的一个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课,这个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实验之所以成为一个疑难实验,是因为课本中以图示的方式给出的实验方法存在问题,加之课本对这个实验又没有更多的具体说明,有些教师依样学样地去做,结果发现两只手好像无法灵活地对实验进行操作,或者磁体对铁质物质发生吸引,这使得你的实验过程难以流畅地完成,关键显然是我们没有一个能完美完成这个实验的装置。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制作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隔物吸钉实验装置。用这个装置,只需将纸板塑料板铁板等物品依次放入到双层玻璃间隙中即可。它的特点就是使整个实验过程方便、简洁、完美。

4 如何提高解决疑难实验问题的能力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好课;物理第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8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39-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学科,它以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听课时都懂了,但到做题,运用到生活中去却有点不明白。因此,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应该要好好备课。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为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的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真奇妙,书上的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或有些兴趣极浓的学生已经自己在课前做了实验,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我认为必须补充几个书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补充的实验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首先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自己补充的实验。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让她向班同学说下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这些实验结束后,学生情绪高涨,所有的学生都感到物理真奇妙,不可思议。我问:“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知道”学生回答到,我说到你们只要认真对待物理以后都会知道的。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1、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

2、巧妙导学,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

“科学之旅”的开头设有一幅寓意深刻的插图,插图中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滩边,则是一个男孩快乐的奔跑,欣喜若狂地捡着美丽的贝壳。这时,我联想到语文课有看图写作文课,于是我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写出一段文字。五分钟过后,学生们当然纷纷积极的拿出它们的成果。这一看图写作,不但能让学生知道了,要学好物理必须要不怕困难,而且巧妙的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同时使学生懂得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只要好好学习物理,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学习物理,不只是因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有用,用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才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都极其普遍。如电的广泛使用、现代化的各种通信方式、宇宙飞船的升空等。建立在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上的兴趣,才是牢固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兴趣。

五、利用物理学史,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兴奋,这时要抓住时机,说明要学好物理,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要做到:1、勤于观察 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 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多思的学风。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物理。学物理既要有兴趣更要有毅力,这样才能学好物理。对于没有毅力的学生,你也不要感到没有希望,老师会和你一起培养毅力的。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时时感兴趣”的习惯

学习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好了学生的兴趣,就是从源头上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物理习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八年级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开端,要在引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上做文章,教材的引言就给我们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此以物理的趣味性、与生活的关联性及奇妙性给学生以感染,让他们真正从意识上认识到学习物理是有趣的,有所得的,从内心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渴求抛出一个问题在水中放了盐,鸡蛋会浮起来吗?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给足够的时间,学生会出现两个声音,(1)会浮起来(2)不会浮起来谁对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及再次摸索,最终让所有学生的鸡蛋都浮起来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同样的器材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存在不同的现象,条件合适谁都是对的,条件不合适,谁都是错的再如,在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回形针,看看能放多少?这个实验是最出乎学生意外的,学生有的猜10个,有的大胆一点的顶多到20个,可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曾今教到一个学生,他什么都不好,语文不及格,数学和外语都是十几二十分,但是物理却不低于80分,我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说,老师你在让我们做“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回形针”这个实验中让我觉得物理太奇妙了,而且让我知道万事皆有可能,我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物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培养学生“眼见为实”的习惯

初中物理这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从生活中来又要求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的一门科学所以很多的物理规律就变得那么的生动,让学生做题就像做实验,做题又像看电影比如光学,说简单也简单,说难,许多学生怎么也不能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尝试“眼见为实”开始,学生也很诧异,觉得老师在忽悠他们,后来他们真正尝到了甜头:讲解平面镜成像时,学生总觉得规律太多太麻烦了,首先,我要求学生课前回家照镜子,你能发现什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发现的多上课[HJ155mm]时我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看看能不能再多发现什么!最后让他们总结,这样一来,本来很枯燥的规律,学生觉得那么的生动,每次都想着做平面镜的题目自己就是在照镜子特别做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左右相反,学生只要想到自己照镜子梳头时[TP7CW04TIF,Y#]的情境什么都懂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画图,其实只要把这幅图一画,眼见为实,学生很多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处理这种光学题时一定要养成学生“眼见为实”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观察不是消极的“观看”,而是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仔细地看物理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并与课内知识联系如学习固体压强后,用自己的现在的眼光看“胸口碎大石”,并观察铁钉的分布再如学习气体压强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塑料瓶里装点热水(80 ℃左右)然后倒掉,盖紧瓶盖后发现瓶子变瘪了,让学生观察后思考这是为什么?从而让大家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其实大气压时刻都伴随着我们,为什么我们没发现呢?启发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经常动手做实验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重视实验习惯的培养

这里说的实验并非是书本上要求的实验,当然这些实验很重要,日常生活中善于自己动手实验更重要:如惯性,许多学生感觉是不是很到位时,你可以要求学生乘公交车体验,这其实就是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来理解惯性又如,学生不知道大气压有多大时,你可以要求他拔下吸在自家瓷砖上的吸盘再如学习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求学生脱掉自己的鞋子,到盲道上走一圈以说只要养成学生善于实验的习惯,就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物理

五、培养学生善于类比的习惯习惯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第4篇

一、以插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仪器性能、作用,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简明直观,图文并茂,而且配之以图,晓之以理.插图中所寄之理,所隐之迷,所显之行,所念之情,所藏之趣,无不显现物理插图的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

1.有利于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单元.它是在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基础上抽象其本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刚刚涉及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建立一些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有意识安排了大量插图,许多插图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插图,恰到好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a.自行车的刹车装置;b.向自行车转轴处家油;c.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d.鞋底的花纹.通过对这些插图的观察、分析、总结,抽象其本质,学生容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2.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课本中有些插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揭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两幅插图:a.用手指压笔尖;b.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同时,提出问题:用手指压笔尖,你的感觉如何?小华推小明,会发生什么现象?在指导学生读图时,教师的语言要力求贴近插图、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学生纷纷兴高采烈地进行模仿,从各自感觉中快乐理解知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3.有利于加强练习.对于教材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插图,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练习为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分析插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教师对所涉及的个别知识稍加点拨即可.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问题情境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物理有许许多多的疑问,那么如何设疑最科学,最有效?答案是必须要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高压锅容易把坚硬的食物煮烂?而普通的电饭煲则不能?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拨:高压锅顾名思义就是压强大,而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高.这样,使学生认知到生活中压力锅还有这么多的物理奥妙,从而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又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人们在淡水河里不动时会沉入水底,而在死海里,人们总是漂浮在水面?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这堂课里找到答案.学生心生好奇之心,带着迫切的心情等待老师揭开这个谜底,堂课效率不会差.

2.遵循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理规律.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开展师生研讨

奇妙的物理现象范文第5篇

1“大棚效应”的危害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这是江苏省2009年中考题,题设情景很贴近生活实际.在学生刚学物理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一节中有这样的一个活动: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探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体会认真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做这个实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会看到左右放大高度不变的字,学生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再来解答这道考题应该都能够准确地给出正确答案.但是,最后的统计结果很是令人吃惊,有一个地级市,该题的正确率仅百分之十一点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太少,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注意观察和思考,探究能力不高.

2提高探究能力的策略

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物理学科特点要求物理教学必须重视物理实验,要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接受知识和积累知识向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在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理清实验的步骤,有目的地严格按程序进行观察, 培养对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认真而细致地观察的习惯.许多物理实验,使用的仪器、仪表较多,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每一步骤中要观察的重点;并提出问题,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最终能找出正确的解释.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要强调观察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实验中,部分学生只注意到纸屑被吸引上来,而只有少数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到纸屑接触到橡胶棒后跳开,再如用铁屑来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时,大部分学生注意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少数学生还注意到铁屑是针状排列的,对这两个实验,教师可趁机引导更多学生注意这些现象,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来达到探究能力的提高.

2.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不要简单地认为实验操作就是把实验装置搭配起来,按实验内容做做就行了.有些实验看似简单,但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就不那么容易了.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准备,让学生感到物理是那么有魅力,激起学生对物理殿堂的向往.

光的传播是很常见的物理现象.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均匀介质中沿曲线传播.在显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让一束激光通过大烧杯中的烟雾来显示光通过的径迹,还可以用喷雾器喷出水雾、稀释的牛奶等制造微小颗粒来散射光,显示光通过时的径迹.尽管学生对扫地时窗户里透过的光柱有直观的印象,可当学生再看到因自己亲手操作而呈现的物理现象时还是感到惊喜.光沿直线传播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这个结论,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学生对于光不沿直线传播的生活实例是一片空白.教学中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进而深入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用一个烧杯盛五分之一淡水,然后将高浓度的红糖水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在高浓度红糖水和淡水混合过程中,会出现浓淡不均匀的状态,此时用一束激光照射不均匀的混合液体,在混合液体中光线发生弯曲,看到这种现象学生一定会很惊讶,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做该实验既要考虑光能透过,又要顾及可视度,准备这样的实验确实不易,但是,通过教师的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直观印象的加深.多年的教学经历显示,亲自动手做过这个实验的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的记忆是终身的.面对学生惊讶的神情,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能作出较为详细的分析解释.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正是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2.3在课外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外实验,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外实验所需的材料大部分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不需要多么精密的专业器材,这些实验器具尤其是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的器具,大大节约了实验的成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一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中,从个人兴趣出发,做自己爱做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到物理知识的魅力.经常做课外实验会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这样就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判断和评价,有助于他们探究精神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开发物理资源的能力,让他们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教材在“活动”和“www”等栏目中安排了很多有趣的课外物理小实验,如手影、吹硬币、纸盒烧水、利用塑料挂钩的吸盘和弹簧测力计估测大气压等实验,这些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学生很容易因成功而获得成就感;估测自己百米跑速度、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估测自己登楼的功率等实验,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化解了平均速度、压强、功率这些教学难点.经常让学生自制土仪器、小制作等课外实验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探究精神得到了提升,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2.4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观察思考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形成概念、把握其规律.这种感性认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即便是习题分析,也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与其搞大量实验探究题的“题海战术”,不如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方法,提高识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探究能力.

用杆秤称物体质量时,因秤砣的生锈或磨损会给称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对误差的分析,是初二年级习题中常遇到的一个难点.面对错题,如果老师就题讲题,当时学生可能知道了,但是不久就忘记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由于杠杆知识要到初三才学习,所以要是用理论分析,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取一杆枰,先用它来称一下教室里的凳子,记下其质量,然后,在秤砣上粘一小块橡皮泥,再来称同一个凳子,比较两次读数的大小;再换用一个小一些的秤砣来称量,先让学生猜想一下结果,然后再读出示数,这样操作之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老师可以把天平拿来用同一方法来操作实验,对照实验结果再讲解,这样一来,既有实践又有理论,学生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

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物理习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好处.如让学生测量教室里空气的质量,计算超市里食用油的密度,测量自己吃饭用碗的容积,估算自己身体的体积等等.这些活动,对保持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关期刊更多

生活与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学启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师范大学

航空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