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与配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99-02
一、前 言
仓储与配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环节之一,《仓储与配送》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牢固掌握物流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企业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操作与管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倡“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强化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以仓储配送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二、《仓储与配送》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衡
《仓储与配送》课程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宽、实践性强并且多学科交叉,是许多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综合。但由于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如课时、实训室、实习企业、费用等,教师只能越来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且多数高职学校是由任课教师负责联系和维护实习企业,没有专人和专项经费计划,实习企业难联系和维护也是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原因之一。
2.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能选择的教材大多都是东部地区出版社出版的,着眼于内地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港航、仓储等物流模式,而我校地处西北内陆,物流产业发展滞后,很难按照教材和大纲要求找到合适的实习企业,缺乏适用的路桥口岸及内陆物流系列教材。
3.师资水平不高
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兼职比例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很多都是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
4.教学方式和手段简单化
目前虽然很多课程都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取多媒体课件和案例讨论的形式,但教学手段还是显得比较单一,并且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多数时间无法提供多媒体教室,还是沿用宣讲和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包括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用现代化设备改造的实训室、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
5.考核方式单一
这门课程考核常常沿袭传统方式,成绩构成分为平时、考勤和作业,且它们占30%~40%,期末考试占60%~70%。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这种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学习的优劣,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很多同学只在考前突击就可顺利过关。这样不仅不能全面反映高职学生学习的全貌,而且还严重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1.传统的教师指导方式改革
教学实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书本内容,而是转变师生的角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出库作业”的教学,我们不直接给出流程、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而是给学生背景资料,提出多个问题,如出库前做什么准备?需要哪些设备?出库操作的基本流程?设置哪些岗位?岗位职责是什么?仓库的管理制度?采用这样层层提问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断地教会学生用这些思想去考虑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背知识。平时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操作、岗位实战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对深化学生知识,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多样化,依照领悟知识、分享经验、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指导实践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仿真实训+实训基地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气瓶;仓储;配送;安全管理
一、引言
气瓶作为气体包装,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特种设备,具有介质复杂、量大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随着瓶装压缩气体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气瓶充装企业发展迅速,但气瓶事故却随之越来越频繁、居高不下,气瓶流通市场上大量存在严重缺陷、超期使用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为了保护我公司气瓶充装安全生产和人身、财产安全,必须彻底改变落后的气瓶充装安全管理局面。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15条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对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的安全使用以及按期检验负责,并应建立气瓶档案”。因此,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新模式,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是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赢得商机,争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公司在气瓶的管理上主要依靠充装人员或是销售人员用人眼逐瓶识别模糊不清的气瓶钢印标记和陈旧的气瓶外观漆色标记及人工抄录方式的方法来判断气瓶的状态信息;气瓶的档案采用纸质表格记录,产权主体多元化难以管理,气瓶流转管理记录不具有可追溯性,无法追溯到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同时,配送体系落后、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等,给气瓶在流通过程中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以上原因使得我公司工业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未对气瓶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
气瓶的托管是指气瓶充装单位与使用气瓶并已拥有气瓶产权的用户签订气瓶委托管理协议,同时明确气瓶充装站对托管气瓶承担与自有气瓶相同的安全管理责任(包括气瓶建档、标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由于我公司未对气瓶的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气瓶“大循环”周转致使我公司对托管气瓶的安全监管不到位,难于区分自有气瓶和外来气瓶,虽经例行检查,但由于对外来气瓶内残留气体介质不清、定检是否合规等情况不明,致使气瓶流转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
(二)气瓶充装质量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因瓶体表面腐蚀或污损、气瓶的钢印标记难以识别,在实际操作中仅靠人工识别,稍有疏忽极易造成过期瓶、报废瓶不易识别,从而在气瓶的流通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用于区分充装介质的主要识别标志――瓶体外表漆色会在气瓶的流转过程中锈浊、脱落而不易辨认,如果气瓶在接收或充装检查过程中把关不严,极有可能造成气体介质的混装或错装,轻则影响气体的质量,污染充装系统,给自身及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公司的质量信誉,重则发生爆炸伤亡事故,甚至可能给公司和气体用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气瓶仓储安全、配送不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我公司气瓶内储存的气体多是高压、易燃、易爆气体,虽然在气瓶危化运输、检验、收发、配送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因职工时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气瓶不按规定定置摆放等极易造成混装、错装等不安全行为;另外,由于大部分气瓶用户没有合法、合规危化品运输资质,迫切需要有符合危化资质及安全管理规范的流通组织为他们提供系列化、一体化、多项目的后勤服务。因此,把气瓶充装、仓储、检验、销售、配送等连成一个整体,业务活动由原来的单纯充装、仓储转变成向社会提供供、产、销为一体的气瓶充装服务,这样既规范了气瓶的销售工作,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使用率,有效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气瓶档案质量不能保证
现有的气瓶纸质档案的建立、管理未分类、汇总,查阅费时费力,可利用率极低,无法按特定条件迅速查询相关气瓶信息,气瓶档案进行人工登记时,容易产生错误或相关信息遗漏,对于档案的错误或漏登现象难以及时审核和纠正。
(五)不能实施有效的气瓶流向管理
大部分气瓶事故与终端用户的使用和管理相关,现有的气瓶安全管理措施仅限于公司内部,无法追踪延伸到安全隐患的源头――气体用户,不能从源头上加强气瓶的安全使用管理,对于有不良行为的用户无法记录判断,难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追踪气瓶的流向,给事故的分析处理和有效避免可能面临的事故灾难带来了困难。若气瓶发生事故,快速追踪同批或相近批号的可疑气瓶,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防止可疑气瓶继续发生事故、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财产和生命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现有的人工气瓶销售、配送检查登记、充装检查登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应到具体的瓶号,无法进行事后的追溯、统计,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的责任很难落实到具体人员,气瓶信息的登记出错、漏记现象也很难及时发现或纠正,不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的安全和工作质量责任制管理。
(七)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气体生产的动态数据和信息
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了解气体充装、销售、质量、安全方面的实时动态数据,如每个班的产量、气瓶的库存、应收气瓶的数量、发出气瓶信息、在检气瓶信息,不利于合理安排各种生产资源;不能确定用户占有消耗气瓶资源的情况,无法对气瓶进行有效、正确和实时的动态资产管理;不能及时了解现有气瓶总数,即将检验到期气瓶数,即将报废气瓶数等气瓶资产存量情况;尤其难以了解气瓶滞留于用户的时间周期,不能对气瓶进行资产管理,更不能很好地对用户使用气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由于检验记录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其中有些信息量的计算需要通过人工查表计算得到,或者根据经验得出,一方面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容易出错,且检验结论也必须根据计算的结果人工判断,人为性因素比较大,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采用条形码技术对气瓶实施仓储和配送管理是一项新且成熟的技术,条形码可以保证气瓶的唯一性,即一个气瓶只有一个编号,绝对不会产生重复、错号等问题。条形码直接由条码采集器采集输入电脑,可以准确定位气瓶,迅速查找到气瓶的相关信息,提高气瓶的仓储、配送安全管理效率,解决了人为登记的错、漏信息问题。
(一)确保依法、合规充装气瓶
为明晰气瓶产权,防止气瓶在充装企业之间串瓶和非法气瓶进入我公司充装,造成气瓶安全充装隐患,使用条形码扫描读出气瓶上代表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签名,结合数字签名实现对气瓶合法性认证,杜绝充装非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既能及时发现超期未定检气瓶,保证气瓶充装安全,又规范了气瓶的收发工作,有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周转使用率。
(二)规范气瓶仓储管理
对于气瓶的每次出入库和配送,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都会给予记录,对每只气瓶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气瓶在流转过程中生成的相关信息;对于气瓶的仓储状态,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可实施动态查询,即目前每家用户气瓶的库存数,空瓶、饱瓶、待处理瓶的仓储状态,便于有效实施气瓶定置管理,防止混装、错拉。
(三)气瓶配送实现动态流转管理
气瓶配送装车时用条形码扫描器记录气瓶种类、去向及用户,可以及时了解气瓶的动态流转情况,便于对气瓶进行跟踪管理,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可以进行责任追溯和原因分析,有效避免气瓶在收发过程的错记、漏记,防止气瓶的流失;可以及时正确发现各种超期瓶,不会出现气瓶的误检、漏检。同时,实施气瓶配送的动态流转管理,可以减轻配送工的工作量,降低配送工的工作难度,减轻配送工的工作压力;可以正确了解配送工的工作质量、产量,从而有效地对配送工进行绩效考核。
四、结语
通过对气瓶条码编号进行自动识别,能够实时了解气瓶的履历信息和流转信息,实现气瓶资产管理,销售、配送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气瓶仓储和配送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可靠的协调手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司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化治.制氧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陈崇文.论气体行业的企业管理与技术革新[R].云南省工业气体行业协会,2008.
[3]全国气瓶标准华技术委员会.气瓶标准及法规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郑宁,胡毛良.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赵家俊,于宝琴.现代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资金项目:2014年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堂(编号JZW2014013)
摘要:为了满足物流人才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探讨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探讨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并给出详尽的设计程序。
关键词 :翻转课堂;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
前言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然而在很多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参与实践机会不多等。因此,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入手,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教研改革,应用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者们关注较多的教学理念之一,其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将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彻底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教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大量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与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特别是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竞争力且能够快速融入企业,近几年来,基于翻转课堂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模式也逐步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或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1.1 针对翻转课堂问题的相关研究
国外已开展了几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主要的研究成果有:Justin G(2012)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Jeremy F. Strayer(2012)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对比研究,得出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探索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带来的主动学习;Gerald C. Cannod(2008)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国外的研究以应用为主,也有侧重介绍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步骤的相关研究,但仍然比较零散、缺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及实施保障体系的体统研究。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张渝江(2012)引进、介绍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张金磊等(2012)研究了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张新明(2013)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对网络教学视频加工整合和对习题答案呈现方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出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总体看来,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中,介绍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
1.2 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物流领域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有:
张雪莹(2013)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新建议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步骤和建议;钱莹(2013)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情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宋巧娜(2012)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位基础,提出构建方案设计、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路;曹细玉(2012)针对独立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策略。谢翠梅(2011)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教学模式。本文拟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将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战略意义。
2、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
2.1 课前准备活动
2.1.1 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纳。在此主要分析视频来源的第二种情况,即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课题组录制了教学视频,在此过程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
2.1.2 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
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每个知识点都有精练针对的习题,且难度恰当,并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2.1.3 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
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课前任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
2.1.4 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
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
2.1.5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学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生课下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相互解答。对于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2.2 课堂组织活动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
2.2.1 师生共同确定探讨问题
课堂探讨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学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讨的问题。
2.2.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讨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当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2.2.3 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探讨式题目,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讨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各小组的探讨状况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
2.2.4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
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之后,要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
2.2.5 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
基于翻转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和同学;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讨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讨问题。
3、结论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分为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堂组织活动两大部分,重新设计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有助于建立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当该研究成果逐步发展完善并落实到物流管理专业时,将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Justin G.Gardner.The Invert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lassroom:A New way to teach?A new way to learn?[A]Presentation at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12 AAEA Annual Meeting,2012(9):12-14.
[2] Jeremy F.Strayer.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 Res,2012(12):171_193
[3] Gerald C.Cannod,Janet E.Burge,Michael T.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Engineering[A]2008 ACM/IEE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08(7):777-786.
[4] 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73-78.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 张新明,何文涛. 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体系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7] 张雪莹.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中国连锁,2013(13):68-70.
[8] 钱莹,胡玲.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3(9):55-58.
[9] 宋巧娜.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 物流科技,2012(8):30-31.
[10] 曹细玉,宋巧娜. 基于行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 大学教育,2012(7):91-92.
[11] 谢翠梅.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6):56-57.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仓储规划;配送;合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随着大家全球资源优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就更加的要求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而其中物资仓储配送的优化利用也是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可以优化社会资源利用,满足客户的需要的同时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打破流通分割和封锁的格局。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物资仓储规划与配送合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物资仓储规划与配送的合理化管理对策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二、当前电力企业物资仓储规划与配送合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落后。电力物资管理要以物资规范为先导,即物资编码。当前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上还处于“传统型、粗放型”的模式,之前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物资管理体系与规范,在物资标准化上更是没有一套成熟可行的编码方案来指导应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各种版本的物资编码进行着更新,这些管理系统和物资编码标准从设计上不可谓不先进,却始终未能从本质上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原因就在于这些编码体系始终没有突破“前期集中收集结合后期补充维护”的纯人工管理模式。尽管有着建立标准速度快、投入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纯人工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先天劣势,主要体现在:电力物资种类繁多、型号复杂,前期建立时很难收集完备;生产厂商执行各自的生产标准很难统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需要对原有体系进行不断调整;从事设计、生产、物资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不同专业技术要求,往往在物资编码上产生分岐,造成误用错用的情况;后期编码维护过程由于没有懂物资的专业人员参与管理,经常造成重复添加或错误修改。
(2)仓库归属分散。电力物资仓库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合理调度、平衡利用各仓库闲置物资。目前,电力企业物流服务中心、各地市局、各县区局以及各项目建设单位都设有各自的仓库,在地理上的分布比较有优级,这些仓库都由各单位过行管理,虽然保证了在资产核算上的清晰,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协调调度,造成了物资流通的极不顺畅,各仓库缺乏交流,库存闲置物资不能及时有效调拨利用、无法实现各自资源的共享,减少库存物资占用资金,从而出现重复采购的问题。
(3)仓储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合理化的仓储需要依托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目前电力企业仓储的现状是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个仓库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比较低,仓库空间布局不合理,仓储设施设备陈旧,物料主要采用平面码放存储、人工拣选和搬运的方式,不仅占地面积非常大,作业效率低下,装卸搬运成本高,而且物流效率低,造成入库、拣选、盘点、出库等仓库业务工作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电力物资的仓储配送管理效率和快速应急保障能力。
实现电力企业物资仓储规划与配送合理化管理的对策
合理化的仓储规划就是要对其标准规范、储存空间、仓储设施、管理系统等进行决策和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仓储系统,统一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调整布局改造技术,构建统一规范的仓储网络,建设现代仓储设施,配备先进高效的自动化物流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而合理的配送管理具有完善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有利于降低物资储运成本,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减少社会库存的积压,使企业真正实现“零库存”生产;有利于完善物资运输方式,实现物流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方便了用户。
(1)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规范
1)优化管理流程。要达到合理的仓储管理,就必须对现有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从体制入手改变过去原有的分散管理。结合公司ERP系统的管理要求,重新规划仓库布局,将现有的仓库集中统一管理并进行分级,通过转仓、配送等方式实现统筹物资管理,将仓库管理从简单的物资保管延伸到项目规划、物资采购、配送、废旧物资回收和维护等,使其以仓库为核心能够动态了解各设备全生命周期任意环节情况,加强对供应商库存的统筹管理,以便及时动态了解买方到卖方市场变化对设备采购的影响;加强自有配送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统筹管理,实现优质采购,集约仓储,高效配送。
2)强化采购计划管理。强化采购计划的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库存的增加,即强化预测与需求管理,生产计划与预测本身的管理。在制定全年采购预算的基础上,各项目建设单位物资管理部门上报月度采购需求计划,物流中心根据采购需求计划安排物资的出库或进行批量采购、框架采购、定期采购、通过强化采购计划,能够妥善处理好库存物资资金占用与保证安全库存之间的矛盾,减少因无计划而产生的盲目仓储而造成库存积压的现象。
3)设置合理库存限额并分类管理。在各仓库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统筹汇总,在ERP系统中设置安全库存预警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对于品种少、占用资金大的设备物资,需要精心管理详细计划,并应尽量把库存储备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对于一般生产物资,结合采购计划进行储备并平衡调节储备量;对于品种繁多,占用资金少的非生产性物资,集中批量订货,简化管理,控制适当库存储备数量即可。
(2)合理规划仓储空间
1)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地域特点,整合传统储运功能,统筹管理各单位所辖仓库,合理布局,尽可能缩小货物从收货到发货的移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高效现代化仓储网络来满足电网物资业务需求,辅以适当中转库的设置满足边远地区生产运营和应急作业的需要。
2)加强区域联合仓储。同一区域、同一投资主体的电力企业采用联合仓储,可整合仓储资源,降低各仓储分区的备品数额及总成本,实现高效共享仓储资源。如果进一步引入“区域虚拟联合仓储”的概念,每个项目单位可以等同地把其他项目单位的库存资源作为自己的后备库存,体现虚拟仓储成本低、风险小、需求类型近似物资的高流转率等特点。既满足电力行业生产需求,又节约了库存自己,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向供应商频繁采购及长途运输所需要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供货周期的要求,减少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3)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的概念。为了降低库存,电力企业可将库存的管理交由上游的供应商,当库存的生产物资、非生产物资、备品备件低于安全库存定额时,可由供应商主动补货。一般使用于标准物资及耗材,因系统集成的思想要求库户、供应商和信息系统的交互,需要更智慧的供应链。
4)科学的仓储区域划分。一般可以将仓储区域划分为库外存储区、立体库区、危化品存储区等。库外存储区主要用于露天存放物资;立体库区主要包括自动化立体货架区、普通立体货架区、悬臂货架区、恒温恒湿存储区、平面存储区、室内操作区域、货车操作站台等;危化品存储区主要用于存储变压器油以及其他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毒性的物资,并与其他存储区隔出安全距离。
(3)使用先进的仓储设施
在科学的仓储管理规范和合理仓储空间规划下,对立体库区配置适当的设备,应用一些新型货架、托盘、数码自动识别系统等仓储设备和分拣、加工、包装等新型装卸搬运物流设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可视的管理提升和可观的效益回报,能够大幅度提升现有仓储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作效率,还可以有效杜绝物料的人为损坏和丢失,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普通立体货架区宜采用统一设计的标准化托盘、料箱和相应货架,来存放存储量大、包装标准的物料;悬臂货架主要存储钢管、绝缘子等异型货物、杆状物料;小型货架主要存储小型专业备品备件、消耗材料、工具等物料,并且设置恒温恒湿区域来存储有特殊要求的物料;线缆、钢材、型材、磨辊、辊套等对环境要求不高的物资可以统一存储在室内平面存储区。
(4)引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智能化体现在信息化,建立自动化的立体仓库,配合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包装、机械化搬运,对物料进行统一编码并使用条码携带物品信息。通过信息集成实现规划、采购、收货、出库、配送等信息一体化;并可通过硬件信息采集器,如射频技术实现快速的物资出入库操作;并通过该技术实现工程设备智能定位、过期物资提前提示、智能盘点、货位管理。对大型贵重物资如变压器等设备可以引入RFID技术,从出厂之初就掌握该设备基本信息,实现在途跟踪,送货周期预测,直送项目施工现场,连同其配套物资数据信息,实现生产环节到工程结算的信息对接。并记录后续检修维护信息,实现大型贵重设备在ERP系统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仓储管理方面,采用立体仓储货架摆放,确保物资合理堆放和接受系统自动查知电力物资数量,并在领取电力物资时自动增减数量来完成系统功能。采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物资的库存、进出库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使信息服务准确及时,货物进出仓作业快速准确,实现无差错、低损耗的合理安排安全库存。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仓储物资合理规划与配送管理,使库存物资井然有序,一目了然。随时对库存物资查询、统计、分析更加简单方便,对账轻松自如;与此同时,由于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速度快,使企业管理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紧密,大大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从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物流成本
物流配送中心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仓库的仓储功能和扩展出来的销售功能的综合,以“仓储配送业务”为核心,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目的,根据用户订单和市场销售预测,进行集货(采购、进货、保管),按用户订单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时间准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集中向用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将支线搬运与小物流搬运统一起来,使物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通过将众多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进行一次性批量发货,可提高商品末端物流多方面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水平的配送,集中仓储,减少末端仓库,实现生产企业“零库存”生产模式,继而整合、优化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商业流通体制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热。那么,物流配送中心该如何建设?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仓库最好呢?是建平库,还是自动化立库,各种争议此起彼伏。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意义
现代物流是在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技术基础上,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配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已经构筑了一条更为畅通的流通渠道。配送不仅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更是一种现代化送货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它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将支线运输和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得以优化,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同时,配送中心使分散库存得以集中,加强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低库存或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或商品流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链理论的出现,使仓库扮演的战略角色转变为以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活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为内容的物流目标。如今的仓库不再是长期储存货物的设施,其主要体现了“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即销售一头与生产一头的连通协调;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防止损耗,提高储存效益;三是起检验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仓库的运作大大加快了,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在企业内流动的速度上。
二、仓储库存管理在物流成本中的重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从物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美国物流的运输成本近20年来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则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率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元。因此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仅以一煤矿为例,2009年该矿1-11月份办理物资入库349931664.70元,较2008年1-11月份300516334.79元多入49415329.91元;累计消耗342895580.87元,与去年同期257784235.1元相比多出库85111345.77元;1-11月份储备资金平均占用12023079.29万元,与2008年1-11月份平均占用15439154.56元相比降低3416075.27元,使库存资金平均周转率达到了262.52%,与去年同期145.34%相比加快了117.18%。物资周转率的提高不仅及时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而且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物流配送模式下仓储的功能
由于物流的概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仓储的功能与传统仓储的功能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搞好仓储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提高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仓储活动除以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和出库供应为主外,另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发运等。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和企业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条件下,仓储部门面临着销售计划的多变、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和批量的减少及仓储条件的有限性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搞好仓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不断降低运作成本,是仓储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现代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管理有较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