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岗位责任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效益;岗位责任;队伍素质
一、在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切实落实管理责任
(一)河间供电公司变电工区以三化为管理方针
(1)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工区的安全的基础。就是要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工区的一线员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应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合理地搭配和调剂班组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营造和谐沟通的班组氛围:除工区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班组的管理者还要积极引导自发的、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整个工区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2)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一是实施岗位责任制标准化。明确一线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落实事故责任制。确保发现隐患没有处理或出现事故后,能够追究到人。二是实施班组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做好日常生产状况、安全检查、巡视日录、缺陷记录、消防记录、设备维修情况等的记录。三是实施作业现场标准化。制定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在作业指导卡、编制、审核和执行上严格把关,使作业现场可控、能控、在控。实行定制管理,积极营造干净、清洁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随意丢弃垃圾,不乱放工具物料等。
(3)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安全管理中来,利用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可以使工区领导对事故数据、隐患等进行分析、挖掘和图像处理,对员工教育更有说服力,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与及时传输。
(二)变电工区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组织要想完成相应的使命就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和岗位,同时要对相应岗位的人提出要求和下达任务,这就是岗位责任。这种将任务、要求下达到各岗位并在实施过程中进监督、控制和考核的制度体系就称为岗位责任制。
实施岗位责任制可以引导员工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明确权、责,也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整体效率;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岗位责任制管理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并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且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变电工区结合岗位责任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检修班将设备进行了分类:(1)母线类:所有局属变电站35kVI段、II段母线及引流线;10kVI段、II段母线(2)10kV1#PT、2#PT、35kVPT(3)隔离开关类:所有局属变电站10kV隔离开关、35kV隔离开关(4)断路器类:所有局属变电站10kV真空断路器、35kV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5)主变及四小器类:所有局属变电站1# 2#主变、站变、主变有载调节开关站变高压保险、10kV,35kV避雷器;1#电容器,2#电容器等其他属于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其他设备。其工作要求包括:(1)检修人员应熟悉所负责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建立设备台帐,随时待查。(2)检修人员对所负责的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必要时,可经上级领导批准增加其他人员协助。(3)设备如有缺陷及故障,由所负责的人员进行组织检修;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卡;调配人员及工器具和材料等。
运行班则主要针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了责任分工:
(1)设备管理:1、负责全站所有电气设备的设备巡视、缺陷整理汇总和上报、设备台帐修编、设备评级工作;2、负责全站设备的缺陷记录、避雷器巡视检查记录、设备台帐记录、设备评级记录、检修试验记录整理填写工作。3、负责全站设备标识管理和试验报告、图纸资料、定值单整理归档工作。
(2)运行管理及文明生产:1、负责全站运行日志、工具检查记录、备品备件检查记录;2、定置图、巡视路线图的制定和检查整理工作;3、负责全站室内外卫生的清洁工作;4、负责站内“两票”及各种记录的检查整理归档工作;5、负责站内相关预案、制度和现场运行规程及相关记录的修编、整理和完善工作;6、负责站内物资台帐、备品备件台帐的修编工作;7、负责监管站内绿化工作的实施;8、负责站内通讯设备的检查。
(3)安全管理:1、负责两票检查,确保合格率达到100% 2、负责安全工具试验报告、安全工器具及安全工器具室的清扫整理;3、五防台帐、五防系统维护、消防台帐、解锁钥匙使用记录、防误闭锁装置定期检查检修记录;4、消防措施检查记录、漏电器保护检查试验记录、防小动物措施、封堵检查记录、防汛措施检查记录的检查和填写工作、防汛物资台帐的整理修编工作。
二、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使企业效益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工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意识,工区去年六月在减人增效的原则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并成立了首支监控操作队。因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是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的变电站将继续沿着无人值守的模式发展下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公认的发展方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单就技术而言,凡有遥测、遥信、遥视、遥控、遥调功能的变电站,则具备了无人值守运行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五遥”变成现实,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使用,操作票专家系统——微机开票系统在辖区内全部变电站得到了应用。变电工区在设备检修来临之前及早做好设备五防闭锁装置的管理工作,把设备的五防闭锁装置检查工作责任到人。通过检查设备的“五防”闭锁装置在逻辑、锁具及锁具编码是否有误码率,达到今后操作时不使用万能钥匙操作,从而杜绝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011年变电工区对9个无人值守变电站以及3个有人值班变电站全部安装使用了“变电站智能化巡视系统”,使以往变电巡视中人工抄写运行记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准确的微机智能化信息采集。大大提高了变电设备的巡视质量和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性。
三、精细化管理见实效,状态下检修出成果
电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节约空间也最大。工区在电气设备的管理应用上,将淘汰电气设备各零部件进行严格挑选;对性能尚且完好的零部件进行数量统计,并与运行的相关设备型号对比,分门别类,如分合闸线圈、辅助开关,套管,真空泡,刀闸的支持瓷瓶;对其进行技术维护保养后,入库,补充为备品备件。对于能够再利用的导线、金具等拆旧设备通过维修、保养、翻新等手段,经实验合格后满足利用技术标准的重新运用到电网建设中去。工区在近几年里,先后将三座变电站拆除后的设备经过改造,试验合格后重新用于其它变电站的增容工作,节约了几十万元的建设资金。
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状态检修的经验和原则,见下表。
截止2012年初,变电工区对10座35kV变电站安装及配置了基于事故预知技术的分布式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仪器,监测内容涵盖避雷器在线泄漏电流、油中气体分析、顶层油温、SF6开关压力、变电设备红外参数、设备污秽参数等。所选取的这些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反映变电备的健康水平,为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据统计,近几年来根据设备状态评估情况,我们共推迟了15台次变电设备的大修,节约了维修费,并提高了变电设备的设备可用率;还根据状态评估结果,提前对3台主变进行大修,因维修及时,避免了重大设备损坏,最大程度上维护了企业利益,这都得益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
四、狠抓队伍建设,提高工区队伍素质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工区注重加大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本着为生产和经营服务的思想,用发展吸引人、用业绩激励人、用文化凝聚人、用培训成就人。根据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和培养,在培养专门型技术人才队伍的同时,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让抓安全、降成本、增效益工作深入到每位员工心中,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只有通过全体员工不断地努力工作,企业才会发展、壮大。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维护
1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化,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2 煤矿安全管理和维护措施
2.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2.2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先进的科技装备是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价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QC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2.3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2.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煤炭生产能否正确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我们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2.5 管理制度化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3 结束语
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 安全管理 对策在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发展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煤矿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煤矿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确保我国煤矿管理事务的健康发展。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作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也对煤矿安全管理有重要影响。笔者作为一名煤矿机电工作人员,在深刻认识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煤矿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煤矿生产属于地下作业,从井上到井下,从各个采区到工作地点,从供电运行到设备运转从固定设备到移动小件,涉及面广、线长,地点分散。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延长和开采深度的增加。使用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多,机电运输各重点环节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加之作业场所昏暗狭窄,工作条件随移而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甚至矿毁人亡,近年来,我国煤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机电运输设备和管理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无论是开采技术,还是煤矿装备 、安全生产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煤矿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任重道远。我国煤矿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井下人员较多,且大部分为单岗分散作业,形成了煤矿机电运输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客观不利因素。受煤炭市场疲软 、企业经营困难的影响,煤矿维检资金不到位,新装备投入缺口大,大型机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因资金匾乏而难以及时更换,严重制约了机电运输系统的技术进步,同时对大型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加之井下机电运输设备老化,很多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导致机电运输事故隐患严重,事故增多。随着煤矿用工制度的改革,目前很多煤矿多种用工制度并存,有不少农民轮换工、协议工 、副业工已经成为机电运输系统的主要力量。因这部分人临时观点强,业务素质低下,不利于进行较系统的安全技术培训,给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隐患。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机电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下降,质量标准化滑坡,业务保安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管理机电运输工作,不能有效地超前防范,致使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落实整改措施,导致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具有战线长、分布面广、分散度高 、技术性强和事故多发的特点,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搞好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决不可以忽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二、加强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煤矿机电安全基础管理,使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依据煤炭工业“三大规程”,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以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以操作规程规范每个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等,从而使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在传统的包机责任制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与扩展,实行干部保片管面,工人包台包件,挂牌管理,使包机责任制得以进一步量化、细化,做到了台台件件有人管,彻底消灭机电安全管理的死角与空白点。
2.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现场管理,对机电运输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监控
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突破口,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在各级干部上岗制规定的基础上,对机电运输战线各级干部的上岗周期上岗任务、内容等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深化,并作为对各级干部工作的考评依据之一 。各级干部上岗制规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标准上岗必查,现场奖罚。对现场查出的不安全因素跟踪处理,一追到底,坚决杜绝转手现象。强化机电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除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机电运输安全检查和组织基层单位进行机电安全互检外,根据季节特点和不同时期机电安全管理的重点,开展机电运输专项安全检查 对“ 4个关键环节”实行常年重点检查对某些存在重大隐患的环节实行特殊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指导督促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机电运输系统人本管理的根本保证。重视职工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公司和各矿两级安全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安全技术培训力度。基层管理干部每两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机电运输系统特殊工种每年由矿轮训一遍,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安全培训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注重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机电运输系统的矿井供电电工、四大件维护机修、主提升绞车司机大型皮带司机及维护、轨道运输工、矿灯工等大部分工种都在练兵、比武活动之列,对每年在技术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公司都给予重奖。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加强,提高了机电运输战线全体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现场实际操作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煤矿机电安全生产。
结束语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作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家煤矿安全管理的整体发展,而且关系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文中论述了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福云.试论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J],中国商界,2012,2
摘要:在煤矿矿井生产环节中,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探讨在新的用工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措施
一、煤矿机运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如:某矿2008年“5.28”事故,事故当事人在没有停下刮板输送机的情况下,直接去刮板输送机上捡废锚杆,导致锚杆直接插入右眼中,右眼失明。究其原因,当事人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据统计,17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机电工不稳定,临时工较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四)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五)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二、控制煤矿机运事故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现在矿井的生产环节实行了岗位承包的形式,承包者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安全生产自然毫无保障。因此,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二)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电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三)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四)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关键词 企业供电 队伍建设 培训与管理
企业供电岗位是一个技术型岗位,从事该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对能否保证本企业供电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从事企业供电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企业中建立一支过硬的供电人员队伍是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从事设备管理的领导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目前企业供电人员现状
(一)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运行人员越来越少
我公司于2009年底从市内搬迁至开发区,搬迁后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展了在职人员的优化工作,优化后由原来在职5000多人优化到3000多人。优化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使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现在变电所内设1名专职所长和1名运行工程师,4个运行班组,采用全年四班倒运行的工作方式。运行人员中技师1名,高级工11名,由于文化水平所限,还习惯于手写的表格,一些数据的微机输入和统计、微机信息的分析判断、试验检修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
(二)专业型技术人员较少
公司迁入新厂后,总变电所高压一次设备是先进的SF6组合电器。分变电所全部采用施耐德Blokset型低压柜,随着新设备的投入使用,现有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设备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有一定的专业供电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到运行队伍中,能够根据自动信息独立分析、判断、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管理上比较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变电所一次设备是先进的SF6组合电器,二次控制保护系统采用综合自动化、网络通讯等新技术和设备。运行监控人员的操作、巡视、管理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员技术水平与之不相适应,只有提高运行及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才能在运行、停送电工作中不断改进,进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四)对后备人员储备缺乏长远意识
变电值班人员主要承担变电所的设备运行、巡检、基本维护,停送电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等工作,除具有一定电工基础外,倒闸操作和巡检工作中应掌握更多的电力系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种作业资质,现在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离电业系统要求的值班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跟班工作,长此以往,运行岗位上能独立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会造成青黄不接的用工现象,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无法按实际需要选用人员
无论是变电值班员还是值班长,除了有一般的电气理论基础外,还应有相当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这样通过几年的基层锻炼,熟悉了企业供电系统基本情况,提高了对运行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在招聘人员时要以电力供电专业为对口专业,现在用工招工时往往是电力自动化人员多,这些人员一般对企业供电系统强电知识了解得少,上岗需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另外,管理岗位一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即使企业招到一些供电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也总不安心在基层供电岗位工作,造成供电岗位缺少专业人才的现状。
(二)对现有技术人员和值班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
基于国企战略和员工素质提升的整个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完善,手段不够创新,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特别是对新上岗的供电运行的员工,岗前培训还未系统化,效果不够好,供电系统员工整体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对现有企业供电人员的管理还不能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公司供电岗位人员的工资等级没有其他岗位电工等级高,因此一些有技的电工不愿在供电岗位工作。另一方面,供电岗位奖金无法与产量挂钩,造成大部分人员都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所以很少有人去主动想事、去主动做事。
三、对企业供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的一些建议性想法
(一)对外招聘供电技术专业人员,并注重培养和激励
一是通过建立制度,明确技能人才聘用、考核、激励的相关政策,在薪酬激励政策上要对聘用的供电专业人才适当倾斜,要给予技能学习成才的员工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尊重,在企业上下营造学技能、争当技能带头人的氛围。二是对符合条件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要建立培养帮带计划,积极引导员工申报和考级。三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传承和帮带,建立供电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帮带机制,明确目标和职责,通过实施师带徒、定期开展技能比武和演习等,实现企业老中青三代供电技能人才合理分布、有效传承的良好格局。
对运行检修的供电员工,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二次系统、监控信息的分类鉴别、分析判断、事故处理技巧和管辖变电所的再熟悉等方面。我们已经做到的是变电所内管理培训,根据员工不同工作水平制定培训计划,从安全和专业理论两方面入手,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员工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培训。
为了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
第一,树立良好的培训理念,建设企业的培训文化。把教育培训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
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工作总结理顺思路,从规划、组织、制度、流程、工具等不同的方面建立一套全面、分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使教育培训工作朝规范化、机制化方向发展。
第三,在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合供电系统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第四,重点加强对值班员、值班长、运行工程师、所长四类人的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四类人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让培训的人真正感受到压力,真正改善工作成效或提高工作能力,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力量。
(二)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考核体系
针对现有企业供电人员激励政策还不能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的现状,应落实各级各位的供电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任务指标,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监督考核,形成规范的封闭管理机制。配套建立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公司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分厂单位考核权,体现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好经济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还可尝试对表现好的员工实行特殊激励,逐步改变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三)完善后备人才管理机制,注重人才选拔的综合素质
根据供电系统的特点和多年来供电人员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解决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最好途径就是内部培养。
第一,完善后备人才产生办法。推荐后备人才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供电经验、工作表现、责任心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加强后备人才轮岗交流和锻炼。将热爱供电工作的技能人才调到供电系统进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增长经验,成为供电运行管理的后备人才。
第三,建立后备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针对性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员的后备人才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固定的培训、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