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范文第1篇

从本次政策调整来看,将带来许多行业及产业的重大利好,那么与之相关的专业在未来几年将相对容易就业。具体分析如下:

中央此次出台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其资金流向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政府投资1000亿

涉及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简称“6+1”。

新增中央投资的方向可以简称为“6+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首先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初步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其次是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工程,改造国有林区、垦区和中西部地区中央下放煤矿的棚户区。三是组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在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活和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加大投入。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铁路重点是加快京沪高速铁路等一批客运专线建设,包头至西安铁路扩能等煤运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至广州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公路方面要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拥挤路段扩能改造等:机场建设加快重点是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此外,还要加快城市电刚改造。

在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重点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在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要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以上行业将带动的相关产业为:家具设计与制造、日用电器制造、物流业、轻纺产品、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钢材、水泥等)、药品加工与制造、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

行业动态对所学专业的影响:

由于国家对以上行业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几年,与之相关的专业必然容易就业。以上行业涉及的专业有:土建类专业(建筑、土木、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水务工程、给排水工程、道桥与渡河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职业教育师资类专业、幼儿教育、旅游管理、涉外旅游、水利水电类专业、测绘类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医疗器械、生物化工、护理学(男生尤好)、涉外护理等。

二、民航2010年基建投资将达2500亿

中国民航局迅速部署国务院扩大内需相关措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在建投资规模为1000亿元,到2010年,投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民航业内专家指出,国家增加对民航的投资力度,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此外,民航对社会公共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举将带动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开发、电网设备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带动以下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冶金地质、金属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制造、城市规划、测绘、电气信息等。

三、交通运输部投资总额上万亿元

1、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的建设、扩大国道及省道的干线公路改造。

2、此外适当考虑水运建设、航道

此类投资带动行业有:基本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测绘、工程设计等。由此带动相对容易就业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设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学、机械类专业、冶金地质、测绘类专业、船舶制造、港口与河道工程等。

四、建设部:9000亿住房保障

1、三年内要新增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区棚户区改造。

2、总投资将达9000亿,平均每年3000亿。

此举带动行业有:建筑业、工程建设、轻工纺织、家具制造、口用电器等。相关专业为: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林业工程、林产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电气信息类专业等

五、铁道部2.3万亿元

1、国家已批准的新建铁路里程有2万余公里。

2、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

此举带动行业有: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物流等与之相关的专业有:材料学、冶金、地质、机械类专业、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

六、能源局:1885亿

1、年内将有包括核电厂、西气东输、炼油厂等在内的一批大型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2、总计1885亿元。

此举带动专业:能源动力类专业(石油工程、核电工程)油气储运、石油化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

七、环保局:1万亿

1、重点将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核安全治理等六方面。

2、今后3年,将筹集1万亿元资金。

环保板块极有可能接过市场的领涨大旗,此举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与之相关的专业有:环境与安全类专业、林业工程、森林资源与旅游、草业科学、景观园林设计、园艺、植保、核科学与核技术等

八、水利局:300亿

1、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新经济政策范文第2篇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白仲尧、依绍华(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指整个服务业的现代化。通常认为现代服务业指以知识、信息为依托,按照现代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发展起来的技术与人力资本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根据这一定义,现代服务业具有如下特性:(1)技术含量高,现代服务业通常是运用新技术或者新知识的结果因而技术含量高,突出表现在较高的附加值和较高的人力资本上。(2)业态型式新,信息与知识的发展及创意的运用,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衍生使服务业的业态更加新颖。(3)知识传播性强,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如教育、创意、移动通信等现代服务行业。根据以上观点,现代服务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现代服务业呈现产业融合趋势

新经济条件下技术、人口的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大规模协作通过构建新的低成本合作基础,囊括了成千上万的个人与组织,实现价值创造。从制造业与服务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来看二者正加速融合,企业生产趋于无边界时代。突出表现在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技术、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从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来看,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了产业融合,改变了产业生产、销售模式,优化了传统产业结构。例如,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创意产业能跨越传统产业的界限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型产业群的生成。创意产业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例,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增加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的同也使产业结构趋于柔性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强调的是文化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完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大部分现代服务产业是通过应用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来的服务业态,如从已有服务中衍生出的新服务、新模式传送既有服务、开发具备而未用的服务等等,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逐步提高,体现在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服务设施、设备和具备相应知识水准的服务劳动者上。因而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不同产业融合的趋势。

产业融合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比如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公司是一家标准的互联网公司,希望通过高的点击率换取广告收入。但该公司与传统旅游产业进行融合,互联网仅成为一种经营渠道,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从而推动自助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在自助旅游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通过产业融合,携程的酒店销售网络、机票销售体系、互联网+呼叫中心的远程服务模式,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每天至少可为10万人次的出行提供即时、便捷的预订服务。该公司现已拥有3300多名员工,业务覆盖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预订、客户服务等范围,以13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居2007民营品牌榜第35位(胡润排行榜)。通过产业的融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产业的运营模式。如上海滩商店,专门为顾客开设网上购物通道。虽然上海滩仅在香港、新加坡和纽约开设了分店,但网络商店使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领略它的中西结合的时装和饰品。超级零售集团沃尔玛公司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由传统流通企业向现代大卖场的转变,从1969年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之后引入电子收款系统、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并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现在沃尔玛公司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

2、现代服务业的时空分离性快速发展

通常认为实物产品在产品运动过程上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可以分阶段分地域进行。服务产品相应的四环节则具有时空同一性,不可转移,在生产过程中即时、就地消费。服务生产与消费之间缺乏时空缓冲机制,因而使得服务易消逝、不能储存。新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消费与生产的时空分离性有所发展,特别是很多核心内容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产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时空分离。这类服务容易通过电子渠道或制造成产品转化为数字模式,记录下来保存或出售,如软件开发、教育、娱乐、传媒等服务产业。

新经济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时空分离表现在生产提供“服务”的设备实现服务的时间分离、通过网络实现了空间分离。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享受异地的服务,比如在当地享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以TLC公司为例,其开发了一项适用于北美各医院和其他有住院病人的医疗机构的用于病人通过个人网页与家人和朋友交互式联系,从而实现接受服务的病人与陪护人的空间分离。通过生产能提供“服务”的设备实现服务消费时间上的分离,快速发展的自助服务就是明显的例子。自助服务包括自动银行系统、自动加油系统、自动电话系统甚至包括个人消费领域的各种形式的DIY。特别是以信息提供为基础的服务,不仅可以传递附加,比如获取信息、自动付款等;还可传递核心产品,比如银行数据、研究内容、自学教育等。自助服务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重要的是对传统运营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例如,日本铁路局的大部分车票都通过自动售票机完成的。大量的自动售票机器实现了“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空分离,同时其软件系统的开发则是无上境的发展过程。日本1925年出现第一台自动售票机发展到现在,“自助服务系统”不断升级,现在提供非常友好的界面并且能够在旅客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

服务业发展的时空分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通过定制化及流程设计,利用专业化的分

工及远程操作,可以实现像制造工厂一样制造服务。但对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消费者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我国目前自助服务以自动取款机和自助银行为代表,发展较为迅速。在其他行业也有所发展,但普及程度不高。

3、现代服务业呈现“规模不经济”趋势

消费作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决定性环节,其消费方式的变化必然影响生产环节。服务由于与生产之间的时空缓冲较少,使得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联系更加紧密,因而消费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致服务行业发展的演变,特别是那些与消费者密切接触的新兴服务行业。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恩格尔系数下降1.9%。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攀升,服务性消费需求上升,文化消费、休闲消费的比重迅速提高,个性化需求、情感体验在服务性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消费结构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向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方面转变日渐明显,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明显。个人生活空间的缩小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促使人们开始寻找各种途径尝试实现这些情感需求、希望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或得到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消费需求的这些变化变化使得产品与服务的“结合”更加紧密,进入融合产品与服务的双向度时代。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与个性化,使得“服务”生产者开始针对特定顾客的个性需求为专属个人的目标市场服务,而服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而服务业的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出现“规模不经济”的趋势。当然,“规模不经济”指的是包括附属于核心物质产品的品牌、服务在内的“整体产品”。

新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出现的这种“规模不经济”趋势在各个服务性行业中均有体现,在各行业中分割部分附加更多服务的“产品”,这些“高端产品”往往引领该服务行业的走向,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比如专属某个消费群体的俱乐部、会所。“规模不经济”趋势还表现在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加。消费层次的提升使消费者消费产品的物质内容时,还希望得到一些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新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文化内涵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比如“产品设计”“品牌”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如人的审美情趣给产品外观与内在品质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无限广阔的文化空间。比如加拿大皇家银行每月至少一次对1000万客户进行细分,细分变量包括信用风险、当前和预期收益率、生命阶段、退出可能性、渠道偏好(顾客喜欢通过电话、网上银行或自助服务设备还是通过店面获得服务)、产品使用率(顾客对购买产品的使用频率)等等,据此细分市场,然后针对每个微分市场高度个性化的产品、开展定制化服务。服务呈现“规模不经济”趋势,因此不断创新服务成为必然选择。

4、现代服务业明显的主动承接趋势

新经济条件下从生产中剥离出来诸多生产已经集聚成庞大的专业化的生产服务业市场,生产服务的提供者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多数是以较低边际成本重复使用的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部门。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通过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主动承接生产发展起来的。以美国为例,2005年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金融及房地产、教育培训、专业与商务支持等生产业总量占美国经济总量的48%,占服务业总量的70%以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中下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向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理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加速发展(刘伟,2006)。这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实约束条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与工业的产业互动中发展,主动承接生产过程中服务性环节。

这种主动承接的现实结果是企业价值链的延长、服务活动的增加和“企业边界”的消失。因为新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企业能力、产业素质过程中,其原有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开发等功能逐步从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分别积聚。这些重新积聚的服务业在信息管理、研究开发、融资理财、综合计划、市场推广方面的逐步具备规模优势,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价值含量也增高,从而能承接生产过程中与服务相关的生产业,表现为主动承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外包”业务。承接“外包”业务的个体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可以成长为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比如“二战”时期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许多公司的如今已有相当数量转变为国际巨型企业。

从我国生产来的发展情况看,其发展是立足于新型工业化基础,必须通过与工业的产业互动发展生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为服务业的主动承接生产中的某些环节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由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的人才短缺,大量生产业的承接是被动的,突出表现在引资配套上。比如天津经济开发区引进摩托罗拉,在服务水平上无法完成其相关环节(比如物流)的主动承接,影响了摩托罗拉的引进速度,最后的结果是相关服务企业的整体引进。再比如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会计、审计服务都由外资公司或合资公司完成,是一种被动的过程。笔者通过对青岛经济开发区的调研,发现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规模与制造业有一定相关性,当服务业比重低于一定程度时会制约制造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中主动承接生产性的服务来实现,但由于相关人才的缺乏,难以实现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因此也制约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5、现代服务业向大城市集聚,呈现集群化趋势

服务业的发展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制度土壤,城市化的过程就是服务业的发展、演进过程。以聚集为特征的城市是服务业的需求基础,反过来城市的信息建设、交通设施也为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基础。从城市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可见,城市最初就是农产品的集散地和手工业的集中地,很多服务最初就是出现在城市。

城市化诱发服务业新兴行业的出现及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集聚表现,工业聚集促进了服务业中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化引起的城市聚集必然要求行业间的要素、商品、信息发生各种交换与联系,从而引起交通、通信、金融保险等各类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引致相关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聚集还促进服务业中生活服务业规模的扩展及与劳动力的培训、配置相关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和各种人才培训、人才中介市场的发展,使服务业发展的集群化特征更加明显。由于资源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规律的作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会聚集成不同的类型和规模,因而影响到服务业发展的内容和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集聚使服务业发展呈现不同服务业集群,一般来说,由工业化聚集产生的中小城市发展起来的服务

业其核心产业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饮食以及其他一些生产、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综合技术服务、科技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比重要低于第二产业。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服务业的核心部门主要是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房地产、旅游业等,其他服务业部门也较齐全,从而与生活、生产服务业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出服务业的“离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以美国纽约城市为例,纽约已经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业占当地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其金融衍生工具成交量、外汇交易量、外国证券发行量分别占全球的14%、16%、34%;日本东京形成了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上海、北京等城市服务业发展很快,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初步形成了以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集群;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批发业集群等。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相对照,虽然我国服务业近来发展迅速,在吸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

1、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表现

2005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有2.13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被漏统、误统,这使得服务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原来的31.9%上升到40.7%。这些数据的调整改变了中国服务业发展被低估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一夜之间实现了新飞跃。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67.7%)仍有很大差距,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表现在: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二是服务业结构扭曲和升级速度缓慢,特别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三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未能挖掘出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潜力,技术效率低下,服务业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推动,全员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微弱,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

2、缺乏产业互动导致优势产业不明显

除北京、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外,各中小地区的优势产业不明显。无论产业融合还是与城市化的互动,都无法发挥现代服务业应有的推动作用,出现为发展服务业而发展的现状,导致在区域服务业发展的雷同现象,如各很多地区都把物流业作为发展的优势产业。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与制造业互动,在产业互动中发展、壮大,成长为优势产业,再进一步扩散、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强调服务业发展,政策上的优惠使得部分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缺乏与第二、第一产业的互动,不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3、时空不能有效分离限制对现代服务产业的承接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消费与生产的时空分离性有所发展,特别是很多核心内容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时空分离发展。由于市场规模、文化背景等需求因素影响,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供给也不能在需求地区生产,供给与需求必然在时空上发生分离。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定制化与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使得一些现代服务不能实现时空的有效分离发展,因而限制了需求地区对服务业发承接。比如天津经济开发区引进摩托罗拉公司时,其配套服务在时空发生分离时,国内企业无法承接先进的物流等配套服务,使得本地服务企业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最终仍由与摩托罗拉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外资公司进入开发区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4、缺乏技术支持不能满足人本化个性化需求

现代服务业在定制化和规模化发展方面出现了时空分离发展的趋势,但同时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呈现“规模不经济”趋势。“规模不经济”实际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人本化需求。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在满足消费者人本化、个性化需求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支持系统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银行自助服务、电话自动转接系统、自动酒店结账系统及网上银行等服务需要不断更新的技术支持,因而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知识含量高,知识传播性强,无论对服务的消费还提供都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技术支持不足制约了我国部分地区的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得服务业的发展仍停留在较为传统阶段,或停留在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上,难以实现产业创新、升级。

文化习惯等非正式规则及消费者的教育背景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因素,但现代服务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日益更新的技术。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呈现的各种趋势都是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因此,技术方面的不足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消费习惯、教育普及程度等,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发展水平。从长远看,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从科技发展、教育普及等方面入手;从近期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1、加强引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目前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升级还不明显,服务业的发展还主要依靠传统行业的拉动,金融、保险、服务、软件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出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方面的调控、管理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融合,鼓励个体创造和对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造。

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一是创立现代服务业担保基金和引导基金,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对新创办企业的引导基金进行调整,通过对运作方式的改进能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领域。二是尊重个体创造。大量个体自由交流与低成本使用现有知识资源会创造出大量的价值,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新经济条件下各种新型业态不断兴起,个体创造性和协作过程中的参与者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各种创业途径予以释放。比如楼宇视频广告的最大运营商分众传媒就是融合了传播媒体与传播路径、携程网整合了互联网与旅游业,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成为有力竞争者和开拓者。尊重个体创造还要鼓励个体创意和有偿扩散,通过产权保护解决个体创意的排他性构筑起技术或信息壁垒保护个体创意。如果个体创意得以安全展现可能激发更多创意产生,引致创意轨道的诞生。三是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运用经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调整和消除妨碍市场竞争的行政法规,为服务业改造、升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提倡规范和诚信服务,在一些行业中逐步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加快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如猎头公司、投融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市场拍卖机构等。四是鼓励个体对传统服务行业进行改造、提升,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引导,加速服

务业结构升级,对服务业改造过程中要与传统服务业衔接好,使服务业发展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五是鼓励强调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的创意产业发展,促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2、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对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依赖必须立足于城市,城市中深厚的历史文底蕴又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诱导因素。深厚历史文底蕴基础上积淀起的城市经济社会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促使企业自动向这些城市区域集聚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文化取代资本成为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创造新的思想和新的表达形式的能力正在成为新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可以被看作是信息经济中获得成功的关键(苏启林等,2007)。因而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城市化,重视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利用,大力发展以文化为核心作用的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建立在为消费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创意产品之上的文化、科技和经济间的融合,一方面需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拓展消费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高度依赖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生代表,创意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以5%的速度逐年递增。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其中美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达14%,英国为12%。日本以工业设计与创意内容产业为突破口,在其游戏产业辉煌的1998年曾占领全球电子游戏市场硬件90%和软件的50%。基于各国的发展经验,发展我创意产业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散落于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文物古迹、历史典故等文化素材灿若星河,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素材。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地位逐渐提高,国际上很有市场,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被日本拍成动画片再出口到我国。文化底蕴不仅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且诱导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并成制度中的非正式规则,制约着当地服务业发展。

3、利用外包、模块化等方式加快发展生产业

新经济政策范文第3篇

在人类步入新世纪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网络的产业化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在包括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等人的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看来,四个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不能同时达到的。但是,在今天时兴的新经济中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而在现代中央银行都将这四个目标列入基本的货币政策目标中。这也使得央行的职能和运做方式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现代经济的"新"。

而本文重在探求新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否还象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学家解释的那么有效,进而探询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不是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并从美国的经验中探寻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方向。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所谓的"新经济",新经济一词是从美国泊来的,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又实实在在地在美国出现,而且迅速席卷世界。归纳起来,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因特网为标志的技术变革在全球化拓展;

知识创新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个人信誉基础上的风险投资制度已经成熟,被投资者所认可;

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超过了以往过去的任何发明,它以其开发性、可扩展性和互动性,迅速成为了客户需求的新平台,成为了一个新标准;

服务业替代制造业主宰产业发展;

全球化的各种规则开始建立,降低了要素流动的摩擦;

资本市场是这一创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引擎,是结构调整最有效的工具,而工业社会中集中控制资源进行结构调整的方式已经过时;

在新经济中,公司正在走上收益递增的轨道。这些新经济的趋势性特征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客户标准、产业、规则和金融工具,它们综合贡献给了经济增长,构成经济增长的新要素,这些新要素正在改变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从而构成了所谓的“新经济”。

而从传统经济学来看,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主体随即错误的结果,所以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不宜干预过多。而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周期是外部冲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所以货币政策对于克服危机,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是大有裨益的。后凯恩斯主义认为周期的发展是政治压力的结果,所以在货币政策上趋向于比新凯恩斯主义更自由的方式。

那么,作为具体的运行,我觉得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的趋向不是明显的偏向于一种派别的,而是一种综合各种观点杂糅的体系。在强有力的实现对经济的预期良性运行的控制的同时,尽量采取比较含蓄的,市场化方式。这种理念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就在最近(12月5日),格林斯潘正式表示,对经济部分失去发展表示忧虑。并认为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是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使企业能源成本上升近40%,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无法使企业的损失在市场中得到弥补。而应该警惕可能出现的由金融资产缩水导致的家庭和企业的支出疲软。广大投资者一直以来担心美国经济趋向硬着陆,格氏此番抚藉言语正中他们的下怀。美国经济减缓的速度出乎意料,去年的技术股泡沫显然已破灭。正如格林斯潘所指出的,对近期任何经济数据都不应该大惊小怪,异乎寻常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正是必要的。几年来,需求一直超过供应。美联储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形势,防止通胀上升,1999年中期来已将利率提至6.5%,累计加息幅度达1.75%。格林斯潘似乎认为随着股价下降,金融市场趋紧抑制了消费者支出,经济正走上软着陆的轨道。一段并不清晰的话语刚出,萎靡的纳指马上大涨274点,创下近三十年的单日最大涨幅。

而且我们也曾经看到,格林斯潘在过去的美国所谓的新经济的高速列车行进中不时的用针尖刺破将要被吹涨的气球——通货膨胀的虚假繁荣。而我觉得他的行为正好暗合了萨缪尔森的用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原理与加速度原理对经济周期的假设——萨氏以为在边际消费趋向和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是上下波动。那么,一旦边际消费发生改变,经济的良性轨迹就极可能被改变。所以格林斯潘一直采取防微杜渐的方式警告人们,什么时候有通胀的危险。而他又不肯明示,是担心"软着陆"变成"硬着陆"。我个人认为仅凭这一点格林斯潘便称得上是金融监管的超一流人才。何以见得?君不见八十年代的日本虽然经济正是如日中天,但是日本政府也意识到虚假繁荣背后的通货膨胀的威胁将在未来严重的侵害日本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是就在日本煞费苦心的挤干了泡沫以后,再施行零利率也无法拉升经济的起飞。而我们中国在经历了八十年代末期的高速增长中"通胀猛于虎"的通苦以后,在九十年代初,经济的过热中,施行了紧缩银根的政策,其后虽然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现今的通货紧缩中,货币政策实行却收效甚微。今天的解释也各不相同,但我觉得与那时的过紧是有联系的。

而在今年,繁荣了十年的美国新经济也遇到了极大的危机。我们观察美国经济的视角一般有三个:一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金融政策;二是明年的消费趋势;三是明年的投资趋势。而美联储在12月19日宣布维持现有利率不变。而很多经济学都认为利率下调是在所难免的,为什么联储没有行动呢?央行不愿意改变多年来谨慎的多看少动原则,他们要观察多年的高投入,生产率增长及股市走强是否发生了逆向转变并形成恶性循环。不过美联储也承认新经济的威胁已经由通胀变为疲软。而消费趋势离不开收入的预期,我们知道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带动消费的财富效应。从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每年因股票和房产升值而使家庭财富平均每年上升2.26万亿美圆。而储蓄率在99年降至可支配收入的2.2%,大大低于长期的7%左右的水平。而在2000年,美国国民的股票收入几乎为零或负增长,而今年初对于股市的高预期造成家庭贷款消费的上升,预期的不理性将使明年的消费减少。还有就是投资,自96年以来,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吸纳了大量的资金也使劳动生产率上升。新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也要主要归功于资金支持——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制度下的融资途径下的电信与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从目前来看,这些行业投资已经近于饱和。

所以,新经济毕竟没有超越过去的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中所固有的经济周期的制约。高利率,利润下降,消费需求的收缩都是周期性的,少一点震荡,快一点复苏就是货币政策大有可为的地方了。经济减速的迹象撒下如此之多的阴影,这一事实仅仅提高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也已有人担心格林斯潘讲话可能导致以下一种循环:由于投资者认为明年初会减息,导致股价上扬。但必须指出的是,降息的前提是消费者支出的下降。问题在于,如果股市反弹过高,消费支出仍将强劲,如此,就不会降息,甚至可能得加息。这样今天的货币政策到明天就完全相反了。

尽管美联储可能调控美国经济,使之软着陆,投资者同时也明白美联储任务的难度之大。历史经验显示,事实上央行是鲜难做到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处于增长减缓中的经济比繁荣强劲的经济更不堪经受外部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济增长减速会使各种经济、金融失衡状况暴露无疑。随着增长减速,原先那种以为利润会永远增长、股价会一直上升,因此可以入不敷出的消费将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同时,悲观情绪也可能过度。今后的风险在于,美国的实际高投入、大幅提高生产率、企业利润增长、股市走强等一系列良性循环会变为恶性循环。出现这种情况,美联储就需要采取减息措施,但不是在此之前采取措施。

但是面对新经济的新,联邦储备委员会也没有什么可以认为是肯定行之有效的方式。连格林斯潘也在10月上旬美国银行家协会成立125周年的纪念大会发表的演讲中认为,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已经导致美国现有的许多银行监管条例显得十分陈旧和过时。

同时,他呼吁发达国家应该紧密合作,修订各国现存的银行监管条例以适应在新经济中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的各项金融交易活动。但是,格林斯潘也没有提出如何修订银行法规的建议。他只是强调,目前的银行监管部门在实行监管行动时更多地依靠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自律性,运用条规开展监管活动效果大不如前。

尽管如此,格林斯潘仍指出,“从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应该始终作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这是银行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一条千真万确的关键的经验和教训。”格林斯潘对去年出台的银行业监管改革法案大加赞美,并指出这是“通向未来变化道路上的一面开路旗帜而已”。他还认为,全球所有的银行监管部门都会发现现有规定条例的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格林斯潘的估计,将来监管部门会将注意力从考虑银行的债务比例转向发现银行是否有违规经营行为。格林斯潘认为,目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之中,要求监管部门能够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变化。同时,随着新经济浪潮的席卷全球,金融系统变化的日新月异,要求监管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当准确的反应和行动,否则经济形势将向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演变。正是这种情况,要求银行监管条例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不至于落伍。

在看了美国新经济的"剪不断,理还乱"后,再想想咋们亚洲和中国,其实发展水平还低了许多,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吸取教训,将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当年,就在美国新经济快速成长的时期,亚洲却出现了经济危机,这意味着东亚的以产量为目标的“集中干预型”资源配置方式的失灵,传统产能大规模过剩。中国则在工业化还未完成的时候,又赶上了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政府还有很多集中配置资源的要求,如西部大开发。在这方面,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从货币政策来看,既有贷款的优惠,也有大量的特别国债;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知识时代提出的创新问题。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调整必须与国际调整的趋势相一致。中国的各种产业从汽车到住房,实际上连基础设施都有产能过剩问题,而现在中国政府除了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外,已经没有其他可集中配置的方向,因此集中资源突破产业瓶颈的老办法在现时条件下已无处着力,是改变配置资源方式的时候了——应把核心放在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高层次功能,大力刺激民间创新的动力上,比如减免知识型创新企业所得税等类的措施更是不可少。政府的作用还要在有利于新经济成长的软环境建设方面加强,以求有更多的知识创新企业在本地区成长,带动经济从旧到新的转变。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重组的最重要的引擎,中国一方面要实现工业化,承接生产力的转移;另一方面要面向新的技术创新时代,积极改变国内集中配置资源的方式,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中国1999和2000年初资本市场中股市的两次快速攀升都与大规模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关,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做出了最积极的反映,这也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在调整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当然,这也与借鉴美国新经济中的明显的财富效应的政府行为有关系。但是,由于没有二板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由于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利用投行进行并购调整结构的手段也就不足,如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迫使一些低效率企业退出产能等,从而使得结构调整缓慢。

新经济的概念是与网络化和全球化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新经济将带来更先进的交易设备和交易手段,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金融产业在这个大趋势下必须要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必须给金融产业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新经济大大增加了金融产业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又要求我们中国政府加强对金融产业的监管。事实上,在这两个目标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我觉得这对于我国来说尚有一定的优势——集计划与市场于一体的货币政策或许会比较有效。

新经济政策范文第4篇

新经济时代,一个真正持续发展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速度制胜的时代。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家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时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企业家的竞争精神──高歌弘扬的时代。新经济,一种持续增长而不引起通货膨胀的经济,一种“一高两低”──一方面经济高增长,另一方面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的经济;新经济,新在高技术×全球化──新经济是高技术和全球化相互激荡、彼此加强的产物。新经济又是技术创新、公开市场、放宽管制、财政和货币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新经济,一个时代的标志──“三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新经济,它是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化的新经济模式。一种新的竞争机制和新的经济体制。一个资源──包括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更有效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日本模式黯然失色,莱茵河模式开始崩溃,而英美的公众持股模式将再一次传播全球。欧盟正在向新经济进军。欧洲大陆充满着觉醒气息。“降税、私有化和放宽管制几乎列在每个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日本也在拼命的挣扎中奋起。日本内阁认为,日本经济中面临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变”,即从“现代工业化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变。基于这个认识,政府应该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通过激烈的竞争来培养个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新技术、新产业、新文化层出不穷。于是,“100%的日本大公司在改革”。新加坡也不愿再墨守成规。新加坡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以形成同外部世界竞争所需的更加独立和更富创造性的思想。新经济时代,不是不要传统产业,恰恰相反,传统的产业,包括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将获得新的生机。全数字制造和全球化生产,使传统的制造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信息化和生物化,把农业带进又一个新的天地。

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是创新速度的竞争

新经济,我们也把它叫做知识经济,其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关键是知识的生产率。而知识生产率又取决于创新的速度。创新的速度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储备、科学优势、教育状况、机制体制环境以及观念等等。新经济时代的创新,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第一,关键是新产品创新,即品种创新。在新的经济时代,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并转化为新的产品,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积压越多,浪费越大,亏损越严重。近几年,美国每年新增加4万多种新产品。而70年代,每年只增加几千种新产品。第二,重要的是创新的速度。正如比尔•盖茨所说,80年代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90年代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再造”,2000年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创新速度”。技术每年的淘汰率是20%,也就是说,技术的寿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现在,人人都在提创新,重要的是创新的速度。慢了就要挨打。第三,技术创新取决于机制体制和观念的创新。最新的研究表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有六个层次的因素:1、现实的经济实力;2、技术储备;3、科学优势;4、教育状况;5、机制和体制;6、观念。如果说技术是经济增长之源,那么科学是技术之根,教育是科学和技术之本,机制和体制是这一切的关键,观念则是这一切的关键之关键。所以说,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又取决于教育创新,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又取决于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这一切又取决于观念的创新。

三:企业精神,新经济的灵魂

企业家,一群靠知识发财,坚信科学技术可以无休止地、创造永久经济繁荣的知识企业家。一群具有无限制的思维方式,为新思想、新思维、新的思维方式而生活的智慧人物。他们不仅仅是商人,也是艺术家。他们了解历史,他们理解技术,他们理解创造‘新人’的那种力量。他们懂得:“速度”是决胜的关键。如果19世纪是“精雕细琢”制造产品的手工时代,20世纪是“大量生产”的工业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大量满足客户个别需求”的时代,“新经济就是竞争未来的经济”,要快速把产品或服务传递给客户,唯一的方法就是“快速向未来”调整。新经济不单是将时间越分越细、越来越快的问题,更将是“与时俱进”的问题,做生意要能够做到“在未来作业,同时又能够掌握现在”。有远见的企业家和伟大的运动员或大明星一样,要在“未来尚未来临的现在,就已经创造出完美的表现”,好比最伟大的守门员,球还没攻到门口,就已掌握其来路,“提早”把它挡住。他们驾驭的企业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企业,他们将面临“零时间组织”、“零时间作业”的营业概念,以满足“客户随叫、服务随到”的要求。

新经济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1关注群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在播出新闻节目之前,必须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选取新颖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是影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长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关注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件,同时培养自己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展现国家政治内容。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构建正确的新闻导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报道新闻,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念,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播出并制定合理的新闻内容纲要,密切关注群众声音,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趋势,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报道出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为了在市场化下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播出前,对新闻播放内容进行整理和策划,发挥电视台编辑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看法和经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剖析新闻事件反映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现场问题,正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新闻质量。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给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对新闻编辑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精心策划,才能给人民群众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类别来看,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一般影响力较大,会引起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素材一样的基础下,怎样报道出吸引群众关注的事件成为众多新闻编辑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电视台新闻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报道出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求划分出新闻内容的结构,给人们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广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根据时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大胆创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代表标新立异,而是在保证新闻原始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变报道方法,赢取广大群众对电视台播放节目的信任,提高关注率。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掌握各种事件发生的特点,把握事件发生的主动权,掌控全局,将新闻事件准确及时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获得群众认可。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实时性。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很多电视媒介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电视新闻广播具有不宜储存的缺陷,所以播出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群众观察节目后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加强新闻事件的挖掘和研究,在新闻编辑和策划方面多做功课,及时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播出趋势和内容,既要明确电视新闻广播的优势,也要正确理解并分析电台新闻广播的缺陷,实现扬长补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台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电视台新闻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容易储存和消失速度快等特点,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事件发展状况的了解。所以进行新闻电台编辑策划工作时,电台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编排,辩证地看待问题,实现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确地宣传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反复宣传表示从事件发生的整体出发,利用不同方式、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上分析问题,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全部面貌,深入报道事件。新闻报道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事件进行分透彻分析,扩大了宣传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件发生状况。任何宣传和报道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强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言。进行事件报到时都应遵循从远到近、从浅到深的原则,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让新闻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提高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且对电视台新闻编辑提高策划力具有很大作用。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视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为了在变化不定的媒体市场下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主体,给人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扩大受众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2]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