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女大学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范文第1篇

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性学者袁潇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素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其发展水平直接牵连国家的综合实力。可是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却由于缺乏工作的机会从而不能真正学有所用,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一份贡献,从而也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而妇女的真正解放也将大受阻碍。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对社会作出贡献,也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现状分析

我们在本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群体中抽取了300份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同时选择了100份男性问卷作为比较组。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女大学生的基本特征、自我创业状况、创业意愿、创业计划、创业基础、创业困难等,对她们的创业特点和规律性进行了调查、统计和简要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把男、女大学生对待自主创业的共同点概括成五个方面:拥有创业梦想,认同大学生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回家或到大城市创业,缺乏系统规划。而在创业动机、创业领域、创业基础、创业政策方面,男、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差别。

(一)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弱于男大学生

从调查结果看,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被定位是贤妻良母、贤内助,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样的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能和效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但是作为年轻人,她们也有着理想和激情,对于创业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多数由于缺乏经济条件和实践经验而暂时搁置创业计划,一毕业就打算创业的人不多,但她们仍然抱有未来在创业的打算。此外,创业动机也存在着城乡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等。

(二)女大学生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体力支出较大的第一产业创业的较少,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优势相关。同男性相比,女性具有交往能力的优势,女孩子的天性普遍比较柔和,细致,耐心,长于表达和沟通,容易与人相处,在以服务、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领域创业更能发挥她们的性别优势,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另外,女大学生创业对于便民服务业并不看好,比较看重传统的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以及以高新技术为工具的现代服务、知识服务业。20*年,全国妇联公布了10个“适合女性创业最佳项目”和20个“适合女性创业优秀项目”,这30个项目多是集中在洗衣、洗车、工艺品加工等行业,最大投入不超过10万元,其中以3万元以下的小投入项目为主,这些推荐项目共同的特点就是所耗体力较少,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易于操作并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适合女性包括女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在这些行业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据有关媒体调查显示,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65.3%的创业者认为在创业资金短缺时向银行贷款有困难,有些机构专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设立了小额贷款,手续简便,门槛很低,但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如天津市,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

(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尽管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另一方面,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没有资金源、客户群,更没有管理经验,社会经验和人事交际圈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难以获得创业的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而运用民间借贷及政策性贷款融资登渠道的优势又明显弱于男性,几乎没有任何创业培训,也缺少切实有效的促进创业的政策引导。要把理想主义的创业精神转换为实际创业是非常困难的。社会大环境的不足,使得女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就业“热”中的“冷”选择,少数人的成功和多数人的失败表明,女大学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促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一)针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资金难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让进行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能够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这一方面使进行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从而以自己的创意,向着能够使自己公司发展壮大的道路迈进,而不再受制于其他投资企业的牵绊;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筹资后,新创企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接受广大投资者的监督,从而激励创业者脚踏实地地经营自己的企业,若其资金来自其他公司或是自己的家庭,企业会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二)在投资体制改革中,首先要让社会消除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偏见,可以通过媒体多向社会宣传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事例或是通过颁布一些有利于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的优惠措施,使社会人士从内心里改变认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只是一个社会现象,改变认为这些企业一定要失败的印象。其次,改善社会服务机构或部门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加快这些机构的制度性建设,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服务。中国没有纳斯达克市场,但是中国有中小企业板市场,可以把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归到中小企业板中去,享受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优惠,深交所也应该大力扶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宣传还是企业实际融资时,应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机制。同事,也为其他打算创业的女大学生吃下定心丸,并且还能改善公众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见。

(三)现在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为了效率的提高,企业必须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和全社会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实行激励政策,刺激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或是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四)将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应该尽快落实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很难操作的相关政策做进一步阐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在保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是政策多倾向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只有这样,才能使之与社会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公平的市场机制,也更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更好发展。

三、对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只能算是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专门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少,仅仅少数地见于妇联或是学校进行的短期培训甚至讲座,远远难以满足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针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女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性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青年和谐进入社会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职业知识,要明确职业的分类、职业要求、职业形势等,另外要对职场进行调查、了解、参与,她们才有可能产生创业的想法、信心和动力,为其创业成功做好铺垫,再次要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再有,应加强对自主创业过程中该具备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着重测试和训练,以提高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备的必要能力和素质。女大学生教育应以一般的创业教育为基础,针对女性特点增减部分教育内容。如:女性创业者会遇到一些男性很少会遇到的困难:社会对女性期望值相对低,很多女性对自己期望值较高,心理压力容易偏重,还会出现来自家庭以及其他困扰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压力,所以说,专门的女性决策、女性领导艺术、女性心理压力调适方面的理论知识或者观念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2、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计划性

应当结合女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完善课程设置。第一,明确创业学和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增设创业学专业或成立创业系,使创业学科正规化,做到有专业、有大纲、有课程、有教材、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第二,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女大学生“性别教育”,以一般创业教育为基础,针对女大学生添加有关女性学课程。通过性别意识教育,使女生不仅明确自己的权利、权益、需求及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承认男女两性之间的身心差别,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自觉克服群体和个体的弱点,促进女生全面发展;第三,结合女大学生创业的特点,调查表明,女性企业在规模、资金、收入、人数和科技寒量等方面与男性相比都处于弱势,但是女性天生直觉准确,思维慎密,善于学习观察,富有耐力与理解力,这些优势与特长说明女性更适合创业。作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学习能力和可塑性,但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因此,在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女性创业和女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分析和了解女大学生有利于创业和阻碍创业的因素,帮助她们扬长避短,树立创业的把握和信心,选择适合创业的行业和项目,有利于女大学生毕业后的正确创业和成功创业。

3、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应带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体验式教学途径。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实践性活动。没有实践性环节和体验式教学的配合,创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配合理论观念教育,展开有计划的创业实践活动非常必要。除了课堂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和调查讨论等教学实践外,充分把握和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机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女生参观考察并邀请女性创业成功者到课堂授课,介绍她们创业的经历以及创业的成就感,开展多种形式的女生“创业方案”“创业作品设计”“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激发她们的创业激情,在各高校成立“女性创业中心”或“创业中心女生部”或“女生创业俱乐部”,为女生创业提供理论研究、政策指导、信息咨询与经验交流,使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建立女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或鼓励女生自主经营小型创业项目等为女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开展挫折训练,将学到的创业理念与技巧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亲身体会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她们的企业家精神,为她们毕业后的正式创业奠定思想准备并积累更多创业经验。

女大学生范文第2篇

“你整了吗?”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女孩子们正渐渐开始这样互相打着招呼。

她们口中的“整”,说的便是正在各地高校里越刮越猛的“整容风”。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手术总量位居世界第三的整容大国。整容人群的年龄构成也不断趋于年轻化,整容风潮,已经悄然在女大学生中蔓延开来。据成都市多家美容整形医院介绍,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不惜花大价钱整容,这类人占到了整容总人数的20%左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品位变得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自然也与日俱增。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整体形象,对于自身不完美的地方,极力想要给予修饰改造。而科技的发展,也降低了整容的经济门槛和技术风险。于是近年来整容医院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整容整形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那么,这些花季女孩都是出于何种动机走进整容医院的呢?在这一风潮的背后,又潜藏着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些身边的整容者

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希望冲破一些保守观念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她们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整容已经变成一件不用花太多钱、不用遭太大罪的事情的“诱惑”下,很多人产生了整容的想法,不少人也已经付诸实践,踏入了整容大军的行列。在陕西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四年级中,每班大约有3%的女生做过整容手术。而诸如播音主持、影视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女大学生,有约20%至少做过一次微整形手术。对于这组数据,不少人都感到惊讶:难道如今花样少女少男的美貌都是整出来的?

其实不然,根据调查,不少90后女大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身体缺陷。而当问及她们整容原因的时候,虽然有些女大学生表示是因为爱美,或者想要得到异性青睐,但更多的90后女大学生则表示,做整容其实是为了求职,为了给招聘方完美的第一印象,以及获得社会认可度。

比如刚做完双眼皮手术的小李就说:现如今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没那么一点突出的优势怎么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自身条件已经定型,只好从外貌上想想办法,希望还能挖掘一点潜在优势。而不久前做了绣眉的小王也表示,对于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稍微修整一下,虽然看上去只是小小的修饰,也会无意中增强自信心,去应聘的时候,也更有把握。一些90后女大学生就是抱着这样那样的动机做了整容整形,口耳相传后,便有更多的姐姐妹妹加入进来,逐渐成了一种大学校园里的流行现象。

但是她们真的能得到招聘方的青睐吗?

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招聘方并不是单单看外在来录取一个人,而是要考察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两个人学历相同,能力等同的话,公司还是会偏向容貌漂亮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因此完全不必为了找工作而去整容,应该把增强能力放到第一位。”但是在一些特殊行业,我们也发现了招聘方这样的观点。某电视台招聘方说:“现如今,女大学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这类专业的人一般在高考的时候,就会有一轮形象的筛选,而对于电视台来说,在出镜记者和主持人选拨上面会更加看重外在形象,所以能力和形象同等重要,但是如果光有外在而没有能力,我们也不会给予聘用的。”

可以看到,其实很多行业并没有过分看重外在形象,只是一些特殊行业才对外貌有比较高的要求。那么,既然外貌不会加很多分,女生们又在整哪些“瑕疵”呢?

美女也在“整”

在传统意义上,整容的女孩子通常会被我们冠以“丑女”“恐龙”的称呼,但如今的整容,似乎已经与时俱进地更改了这种观点。走进整容医院,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美女在手术室外徘徊。甚至可以说,来做整容手术的女孩子,其实大多数并不丑。她们修整的那些“瑕疵”,似乎也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缺陷。据网络调查,大部分的女大学生整容项目有:绣眉、双眼皮、打瘦脸、隆鼻、祛痘等微整形,但也有个别人接受诸如隆胸、抽脂等费用较高的手术。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小尖脸,大眼睛”已经成为现代人对于美的一种主流取向。但是通常情况下,老一辈的人仍旧有着胖女孩富态好养活的思想观点,并且认为胖女孩好看。这恰恰激起了新旧审美理念的撞击,导致了更多年轻女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了对现代美的追求。其实,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审美理念,“燕瘦环肥”所指的并不单单是一个成语,而是说明了不同朝代人的审美理念。也许当下的审美标准,并不是所有人对于“美”的理解,但是却有无数少女正在为之痴狂。

那些被忽视的风险

2010年11月15日,“超女”20强之一的成都美女王贝,因为做面部磨骨手术,发生意外事故,抢救无效死亡。王贝之死不仅仅只是一个手术的意外,更多揭示出来的则是关于当下整形市场的一些问题。

现如今,整形医院良莠不齐,“走穴”医生被频频曝光,不少黑诊所、小诊所,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接诊,提供整形服务,因此也发生了很多悲剧。可以说,王贝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特例,而只是因为她明星的身份,才引起公众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而且由于“午餐美容项目”的流行(只要十几分钟,打打针就能完成的手术),越来越多的人便信以为真,趋之若鹜,而且这种项目往往比一般手术的价格要低廉很多,所以更容易受到各大高校女生的青睐。但这种手术的风险有多大,以及这种药物是否有副作用,却并没有太多的人去深究。

因此,虽然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轻松地让自己变得更美,但整容手术的风险问题仍然值得引起更多重视。

别遗失掉真正的美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所给不应该侵害。虽然现代人已经很少再受这些观念的束缚,但不可否认的是,并非所有的传统思想都是错误的。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为了爱美还是为了求职,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去整容,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一种自卑心理。

女大学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婚恋观 原因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她们的婚恋观伴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发诸如娱乐场所陪侍、“周末二奶”,宿舍男女混居、网络等一系列问题,腐蚀了原本文明、健康、纯洁的校园环境,在学校、家庭、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给高等学校女生婚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客观地调查和分析,掌握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探索新时期女大学生婚恋教育的新模式。

1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现状

笔者以湖南几所大学学女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专业大一至大四的526名女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年级学生30.6%,二年级学生29.3%,三年级学生22.8%,四年级学生17.3%。独生子女26.2%,非独生子女73.8%,汉族学生93.1%,少数民族学生6.9%,农村学生65.8%,城市学生16.7%,城镇学生17.5%,文科学生60.4%,理科学生22.0%,工科学生17.6%。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当前女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现状总结如下:

1.1 恋爱行为普遍化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30%的学生以前谈过恋爱但现在分手了,42%的学生正在谈,没有谈过的占28%。很多同学认为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龄化趋势,表现在四个年级中,大一大二与其它年级相比,恋爱比率最高。

1.2 恋爱动机主流积极健康

恋爱动机是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人为什么要恋爱的问题,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恋爱动机决定人们的恋爱目标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①在对恋爱的理解调查中,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人占到了51.3%,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寂寞和空虚的占6.8%,认为恋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的占4.1%,认为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或其他的占37.8%,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婚恋观都比较纯洁,功利性不强。

1.3 婚恋观念开放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你对离婚的看法?”问题的调查结果, 46.4%的人认为既然结了婚就不要轻易离婚,36.9%的人认为如果不合适应该早点结婚,9.8%认为婚姻应该天长地久,认为其他的占6.9%。针对“你对婚前的看法?”问题的调查结果,仅14.6%的学生认为在校大学生同居是不检点的行为,85.4%的学生对在校大学生同居表示理解,自己也可以接受同居。针对“你对婚外情的看法?”问题的调查结果,78.7%的人表示绝对不能接受,17.1%的人表示只能神交,不能发生性关系,4.2%表示无所谓,如果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63.8%的人表示,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忠于自己的恋人,14.4%的人表示可能会和异性发展下去,在婚外情标准上,对人和对己部分人显示出了双重标准,但对婚姻中的出轨表示了宽容性,不再认为出轨是十恶不赦的,不再一棍子打死,只有26.6%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分手,66.5%的人会选择给对方一个机会,6.9%的人选择了其他的方式,说明女大学生的责任感比较强,她们不再轻易地开始一段恋情,也不会随意地结束一段恋情。针对“你对、周末二奶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这种与传统道德价值观严重相违背的行为表示出比较宽容的态度,调查中23.3%的同学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1.5%的同学认为很正常,自己也可能会走这条路,75.2%的同学表示不能容忍这种行为。

2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成因分析

2.1 自身因素

一是女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现实发展的需求。女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生理已经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朋友,客观方面,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就业等各方面都带个女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加上现在的女学生大部分长期依赖父母的照顾,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她们感情失去寄托。为了寻找感情寄托,这部分人会很快恋爱。

二是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增长的需求。女大学生好不容易摆脱家长的束缚,希望按照自己想法生活,她们渴望与异往,渴望情感的满足、渴望个性的张扬。

三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同学谈恋爱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谈恋爱,如果自己不谈就成另类了,于是盲目效仿,寻找异性朋友。

2.2 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人们自主意识增强,大家倾向于按照自主的思维方式去做事,不想别人干涉自己;受西方性自由和性开放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倾向于追求更自由更个性的生活方式,盲目追求“西方式”的恋爱,认为“恋爱自由”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在调查中对婚外情、婚前、、周末二奶等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女大学生基本上持这种态度;受社会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想不劳而获,贪慕虚荣,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出现了偏离;家庭和学校婚恋教育的缺失使女大学生从家庭、学校等正规渠道接受的婚恋观教育几乎是空白的,而这些是女大学生亟需学习的知识;高校管理手段的弱化,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一直比较关注,各高校都制定了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异性、在外陪侍的检查难度很大,处理起来也比较谨慎,使得一部分女学生有恃无恐,行为上放荡不羁,为女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偏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对策建议

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积极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主流是理性健康的,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婚恋价值观所反映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基本正确的,但部分女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出现了滑坡,她们的婚恋价值观出现了偏离的现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方法,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婚恋价值观,为此,本课题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丰富大学生德育课程体系。婚恋是女大学生正在和即将要面对的问题,婚恋教育将帮助女大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婚恋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开设一些符合大学生特点、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如可以把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健康保健和婚恋道德有机统一起来进行德育课程设置,也可以开设一些必要的讲座、辅修课程。如上海电机学院文理学院开设了一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公选课,北京交通大学开设《两性心理学》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公选课,北京大学开设了《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础》等。此外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教育,使他们清楚正常的恋爱、合法的婚姻在大学求学期间会受到保护,但有权结婚与是否结婚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清楚自己的经济基础及承担婚姻责任的能力。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建立健康价值观的沃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提高一个展现自我、获得自我价值的舞台。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抵制不良婚恋思想侵蚀的保障。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其次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洽的氛围。

(3)加大对宿舍的监管力度。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男女混居、夜不归宿、在外租房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这在同学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学校要加大对宿舍的管理力度,严格外宿手续审批制度,加大对宿舍管理员的培训力度,严禁进出异性宿舍,同时要加大对学生晚归的检查和处理力度。

湖南科技大学校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11D09

女大学生范文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石家庄铁道学院妇科门诊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女大学生妇科疾病325例,年龄18~23岁,平均19.5岁。

1.2方法将这325例门诊病例分为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妇科炎症,(巴氏腺脓肿、外阴炎、阴道炎),妇科肿瘤,(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5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女大学生妇科病发病情况构成见表1。表1女大学生妇科病发病情况构成月经失调在女大学生妇科病发病中居首位,占42.77%,其次是痛经、闭经和妇科炎症,分别占25.85%、18.46%和9.85%。所以,功能失调性疾病是困扰女大学生的主要妇科疾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

3讨论

3.1内分泌紊乱是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原因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跨度大,生活条件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造成她们的不适应,学习上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都会造成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而大部分尚处于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表现为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失去平衡,从而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

3.2神经精神因素是引发痛经的重要原因痛经占总发患者数的25.85%,与张东兴等[1]的研究接近。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引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女大学生来讲,以原发性痛经多见。引发原发性痛经的原因至今未明,与生物学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神经精神因素在其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常诱发痛经,并使得痛经症状加重。

3.3与妇科炎症妇科炎症有关本文中妇科炎症占9.85%,低于其他的报道[2~4]。询问病史发现,均有过,而不洁或无保护措施的是导致阴道炎的一个直接原因。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使得大学生婚前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本文虽没有未婚先孕的病例,但并不说明不存在,可能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去了其他医院就医。另外,妇科炎症发病率低于其他人的报道也可能与此有关。

3.4加强对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针对女大学生的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她们对于月经病的认识,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她们对于无保护措施危害的认识,减科炎症和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防止妇科疾病,促进她们的身体健康。

女大学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犯罪,犯罪率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也越来越大。中国当代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国民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现代化未来的重任,是社会的栋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女性违法犯罪也日益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女大学生杀人、诈骗抢劫、盗窃等案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犯罪除了由自身的原因引起的以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消极因素的影响对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预防女大学生违法犯罪,除了女大学生自身需要加强修养外,还应做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部防范工作。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特征

(一)数量增长的迅速性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 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 ,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 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 5% ,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 1%。女大学生犯罪过去很少,现在也在逐年增长。

(二)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增长速度让人吃惊,其表现形式也较过去有所不同,呈现出类型的多样化,女大学生由于贪财、享乐、功利、报复等种种原因走上犯罪的道路。女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由单一的发展成为盗窃、伤害、诈骗、性犯罪等多种类型竞相出现的状况;犯罪方式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

(三)催化因素的贫困性

当前高校中,20%的学生是贫困生。这些学生由于生活贫困、内心自卑,加上某些家境较好的同学的歧视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犯罪女大学生过去多出自普通大专院校,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女大学生犯罪的消息也较往年明显增多。犯罪嫌疑人既有大一、大二,也有大三、大四,甚至一些女性研究生也有走上犯罪道路的。

(五)教育改造的顽劣性

一般来说,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女青少年从受腐蚀到实施犯罪的过程比较长,不象男青年说干就干,而是经过思想反复斗争后才下决心的,实施犯罪的具体过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一旦她们失足,下滑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矫治非常困难。 透过对以上女大学生的诸多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比男大学生少,但其危害程度,范围却相当严重。大学期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然而,一些女大学生却把时间花费在吃喝玩乐上,在摆阔比富和追求享乐中荒废了学业,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另一方面,女大学生犯罪还妨碍了高校人才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为一旦女大学生犯罪形成富集作用,就使知识女性无法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主观原因

1.自控能力弱。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细腻、复杂且不稳定,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多变却不愿流露,两极性、心境化和文饰现象明显。一方面,个别女大学生缺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事物不能冷静分析判断与周密思考,感情用事,走极端,以致犯罪。另一方面,女大学生的情绪丰富激烈容易产生激情,进而降低她们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不能正确调节内心冲突与社会要求的关系,导致激情犯罪。

2.法制观念淡薄。虽然女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并非所有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都很强。现实教学中,一些高校的《法律基础》课课时少,内容多,讲课教师又多属“两课”教师,讲授内容缺乏性别意识,因而针对性不强,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不理想。一些女大学生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法律,因而她们做出种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3.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幸福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它是个体意识的核心,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行动从思想中来,女大学生如果在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思想,他们就有可能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出现行为越轨。

4.生理与心理的不成熟。女大学生刑事犯罪,比较多的是与心理生理未成熟有关。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动机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在刺激。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发育相当快的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少年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发育逐渐成熟。生理上的变化,致使其开始萌发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女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在爱情观上有明显的体现。20岁左右的女孩对爱情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女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刊,把书中的白马王子当成了现实中的理想,她们的爱情观单纯、天真,信奉爱情至上,一旦遇上自己爱的人往往会不顾一切,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当现实将梦幻击得粉碎时,不少女大学生心灵脆弱,误入歧途,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女大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发蒙地,对他们行为模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女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存在某种缺陷是密切相关的。女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离开了家庭,但其对家庭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寄托和依赖,决定了此阶段的家庭教化有独特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来看,不少家庭在女儿上大学后,忽视了这一家庭教化功能。

2.学校教育的失误。高校是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女大学生成材的重要基地。良好的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和矫正家庭教育的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抵制和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对她们的影响。反之,教育不当,存在某些不良倾向和失误,则可能导致品行“先天不足”的女大学生行为偏离正确的方向,在其他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高校在预防和遏制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和蔓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女大学生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大学生供给相对增加, 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回归到市场经济人才配置的大潮中, 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一问题现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逐渐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在:

(1)就业率低。根据今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落实用人单位的比例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 万, 有80 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万, 其中女大学生占44 % ,超过100 多万不能及时就业,女大学生占大多数。

(2) 就业领域受限制。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受局限,女大学生就业比较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上,如文秘部门、服装制造、餐饮文娱等,女大学生的就业面并没有随着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而合理拓展,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建筑运输、水利电力等就业门槛较高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4.贫困带来得压力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 ,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 ―10% ,人数大概在160万。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1龙晓东等人认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 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三、我国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

我国女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防范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国家的齐心协力,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防治网,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我国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建立制度保障、教育牵引、亲情滋润相结合的社会防范体系

1.国家的制度保障是防范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点

(1)国家应严控学费增长,从经济上制定政策以加大扶贫救济力度。近年来,我国高校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涨了几百倍。我国高校学费涨幅不仅远远超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甚至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国外高校收费通常为人均培养成本的13%-15%,我国高校学费所占培养成本的比例按规定一般不超过25%,理工科学生最多应缴学费3750元,文科学生则应在3000元左右,但现在高校每年生均收费在6000元以上,实际上学庭所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高达36%。从学费占人均的比例来看,国际上一般在20%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已占人均的79.82%,也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2)国家应采取措施来推动男女平等。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能为一个社会问题,保证男女两性就业平等, 除了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观念, 确立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意识,并给予法规制度上的保障外, 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3)国家应采取行政干预手段来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网络和大众传媒垃圾对女大学生戕害最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网上黄色与暴力信息的,而浏览过网上黄色与暴力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或动机。

2.学校的教育牵引是防范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关键

(1)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控和社会认知能力。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反映在以色劫财、以色谋位等方面,给他人、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这与她们对自己与他人、社会关系的认知出现偏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违法犯罪的女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首先从培养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入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应教育女大学生树立以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念,使她们对个人的存在和社会的发展有清醒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遏制重利轻义、重个体轻集体、重自由轻法纪、重索取轻奉献等种种不良行为。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女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冷静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诱惑,并主动远离违法犯罪,以积极的姿态和合乎规范的行为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一25.4%,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2因此,及时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平衡,也是预防她们违法犯罪的一个手段。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高校应根据女大学生的实际,建立长效的心理救援机制。

(3)切实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经济资助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给予每一位贫困大学生切合实际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能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自食其力的快乐,从而远离社会消极因素的诱惑,避免违法犯罪。通过社会资助、学校定期补助及减免学杂费等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各高校要加大奖、勤、贷的力度。从调查看,这三种资助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最有效的。而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社会资助有强化贫困生的依赖心理、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的负效应,因此,各高校应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在勤工助学、鼓励获取奖学金上下功夫。另外,各高校还应该专门为贫困生建立计算机室、免费英语和普通话培训及各种社团组织等福特项目以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为目标的资助手段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4)学校要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出路强化奠基功能

第一,要着力于培养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女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 过去单一的人才再也不受用人单位的喜欢, 用人单位乐于吸纳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高、综合素质硬的多面性复合型人才。

第二,应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要将人才结构与需求结合起来, 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 强化高校毕业指导中心的功能, 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 对女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聘前强化训练。另一方面, 逐渐建立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各省地市人事部门电脑联网, 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 强化用人单位提供需求女生信息的意识, 及时掌握对女生人才需求的数量, 建立女大学生人才库, 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 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选拔的范围, 保证女大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家庭的亲情滋养是防范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石。

(1)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提高培育质量。父母不仅要关心女儿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女儿在校的品行表现,多与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沟通,发现女儿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及时制止并反馈学校。同时,父母应自觉成为女儿遵守道德和法律等行为规范的模范。女儿只有从父母言行之中内化了健康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才有可能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强化个人自我控制力,其违法犯罪的原始本能就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不会轻易违法犯罪。

(2)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基石。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往往既是家庭缺陷的重要表现,又是其他家庭缺陷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愿对子女尽义务、负责任,夫妻感情稍有伤害,就以牺牲子女的幸福为代价而离婚,结果使家庭丧失了预防犯罪的功能。这样也会影响到子女对父母的满意度。要搞好家庭关系,注意好解决关爱与帮助、沟通与理解、信任与鼓励等方面问题,父母应特别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只有当他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活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并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关怀别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对家庭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并在家庭与子女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