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春幻想曲

青春幻想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春幻想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春幻想曲

青春幻想曲范文第1篇

时光转眼已到初夏

原本很青涩的我们

也都已经渐渐长大

思绪翻飞来到从前

那时我们仍在童年

在阳光下嬉笑玩耍

灿烂笑脸已成童话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色彩绚丽流光飞舞

很想与它朝朝幕幕

只是年龄已不相符

时过境迁忆苦思甜

已经不能回到从前

纵使童年让人留恋

我们只能疾步向前

美好时光过眼云烟

星星点点都是依恋

过去经常泪流满面

现在却都已成怀恋

飞花过眼似水流年

我们已到迟暮之年

青春幻想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舒曼 《C大调幻想曲》 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它既承袭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又有许多新的突破。由于在作曲与音乐评论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当之无愧成为了这一时期进步浪漫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舒曼的创作生涯始于写作钢琴音乐。在这些作品中,他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激烈的冲动和幻想的热忱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1830—1840年是舒曼创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包括《阿贝格变奏曲Op.1》、《蝴蝶Op.2》、《狂欢节Op.9》、《童年情景Op.15》、《克莱斯勒偶记Op.16》、《C大调幻想曲Op.17》、《交响练习曲Op.13》等。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舒曼不是停留在对古典音乐的继承和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探索,而是完美地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在舒曼的大型音乐作品中尤其能够体现出他的这一创作风格,《C大调幻想曲》便创作于这一阶段。这部作品是舒曼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在其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特征。

当舒曼评价自己这部作品时显得爱惜有加:“我的作品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奏,但《幻想曲》却是个例外。”[1]这部作品虽对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但乐曲本身却不至于艰涩难懂,一切音符均化为情感喷薄而出。《C大调幻想曲》是一部舒曼倾注了心血和激情的作品,被后人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

1.《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背景

当李斯特于1935年成立专门委员会以筹建“波恩市贝多芬纪念碑”时,为表达对先贤贝多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舒曼创作并捐献了一首极富纪念意义的作品,它就是《C大调幻想曲》。这时的舒曼与他老师的女儿克拉拉正处于热恋之中并公开了两人的情侣关系,而他的老师,也就是克拉拉的父亲,一再阻挠两人的交往并禁止他们见面或通信。对情人的爱恋与内心的激荡无处宣泄,音乐自然成为了仅有的途径。虽然这部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对贝多芬的景仰之情,然而在第一乐章舒曼却写出了对克拉拉深深的爱。因而在这部分他将激情与爱倾注其中,他在一封给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第一乐章是我所写过的最热情的乐曲,是为你深深地叹息。”[2]看来,一部作品只有当融入了作曲家真挚的情感与深沉的爱,才会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和不朽的灵魂。

2.从音乐风格上看——“诗意”的本质

18世纪末的启蒙运动和相继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引导人们追求自由与独立。虽然启蒙运动的理想最终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香消玉殒”,但浪漫主义思潮并未因此磨灭,而是在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诸多方面扩展蔓延。到了19世纪,各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便是典型。诗歌追求音乐性,而音乐也努力再现诗的意境。而生活于其中的舒曼耳濡目染,自然也拥有了“音乐的本质,它的艺术花朵,必须是诗意的”这样的观点。作为一个浪漫派音乐家,他所追求的“诗”是理想面貌,是超凡脱俗,是幻想世界,是世外桃源。在历经文学熏陶的舒曼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浪漫派的特质,他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从霍夫曼、吕克尔特、艾申多夫、海涅等诗人身上,舒曼得到了音乐创作的灵感,因而他的作品对性格与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且常有自传性与文学性的特点。

“在纷繁的尘世之梦里,

震响着一个小小的声音。

它透过一切的声音,

传向那暗地窃听的人。”[4]

伟大诗人斯莱格尔(Fr.schiegel)的诗句被放在《C大调幻想曲》的总谱前用以替代原先的各乐章的独立标题:废墟、凯旋门、棕榈叶[5]。舒曼的改动充分表达了他想要通过音乐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传递给爱人克拉拉的迫切愿望,因此,克拉拉动机、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自然成为了旋律素材,而且在表现思念之情的同时追求着诗意的手法与幻想的境界。“舒曼的所追求的诗意不是追求仙境的幻想、如画的音响,而是诗的意境的提升并洋溢着青春般的热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心灵对话”[6]。因而,只有诗的意境才能与这部作品交相辉映。为使欣赏者注意到全曲中某一部分所蕴含的诗的境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大多采用“标题音乐”这一创作手法。舒曼也不例外,他的大多数作品均属于这一类型,而《C大调幻想曲》从这方面来说却显得不拘一格,不正符合浪漫主义音乐“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吗?

婉转而暧昧的和声进行、丰富而自由的曲式结构、歌唱而意外的旋律进行、新颖而飘逸的节奏形式无不在弹指间挥洒流露,这正契合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诗意的审美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难怪舒曼要将这部作品原来的名字《废墟、凯旋门、荣冠大奏鸣曲》改为《C大调幻想曲》,唯有如此才能表达那洋溢着诗意的幻想性风格。流露于作品一、三乐章中的热情洋溢与朦胧幻想和第二乐章中的斗志与生机,在精神上给予人们巨大鼓舞的同时,也在幻想性的诗意中展现出他情感中的迷惘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C大调幻想曲》从本质上而言是诗意的。

3.从音乐要素上看——个性化的音乐语言

青春幻想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钢琴 演奏风格 创作特征

莫扎特是18世纪欧洲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欧洲音乐作品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和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主调和声风格得到确立。这种音乐的变革主要是以当时定居在维也纳的作曲家们为中心而开展的,因此这些作曲家被后人统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莫扎特作为其代表人物之一,为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分为三个部分,早期奏鸣曲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故乡奏鸣曲(K.279―284六首),是莫扎特在旅行后返回萨尔茨堡的1774年―1775年间创作的,明显受到海顿的影响。其中较著名的是K.283和284。G大调奏鸣曲作品K.283的第一乐章虽然是快板,但旋律甜美温柔,就像邻家女孩般平易近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都是充满了歌唱性的对话,没有形成性格对比,就连展开部的主题也是充满童趣、天真活泼的。第二乐章用连绵起伏的行板代替海顿常用的小步舞曲。第三乐章虽然是急板,却仍然延续了前两乐章优雅从容D大调奏鸣曲作品K.284与上一首风格相反。第一乐章坚定有力,具有活力,并在展开部中运用了倒影模仿的复调创作手法,使旋律听起来别有新意。第二乐章是少见的回旋曲与波洛涅兹,延续了明朗的情绪。在第三乐章中,作曲家创造性地运用了变奏曲的手法进行写作,使之扩展得更长更复杂。在这首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出莫扎特的创作天才。其二,曼海姆奏鸣曲(K.309和311两首),是莫扎特1777年在曼海姆期间所作。与故乡奏鸣曲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创作手法也有所发展。

中期奏鸣曲,即巴黎奏鸣曲(K.310、330―333五首),是莫扎特在巴黎试图谋求职位时的创作。由于求职未果,经济困窘,再加上母亲又在巴黎病逝,因此莫扎特内心的痛苦、悲伤和挣扎都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C大调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初到巴黎时的作品,表现出充满希望、满怀信心的笔触,充满了细腻的情趣。音乐语言朴素动人,尤其是第二乐章的旋律安静祥和,丝毫没有a小调奏鸣曲K.310悲剧性的预示。而在K.310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阴郁暗淡的情绪,大量半音和不协和音的大胆使用令人感到作曲家内心的不安与激动。

晚期奏鸣曲包括c小调幻想曲与及晚期奏鸣曲。其中,c小调幻想曲与奏鸣曲是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后创作的首部钢琴作品,写于1784―1785年。幻想曲由慢-快-慢-快四段一气呵成,和声新颖,调性大胆,与c小调奏鸣曲有着内在的联系。整部作品蕴含着深沉内在的激情与悲剧性的命运。

二、钢琴的演奏技法

在弹奏音阶式经过句时,应将手臂放松,手腕要有良好的支撑,掌关节发力的同时手臂的运动为水平方向,这样才能在具有颗粒性音色的同时又保证整句的气息连贯。分句与踏板在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时,一定要严格遵循乐谱上的标记,从指法到断句都要十分严谨。于一个乐句内的不同连线,应本着句断气不断的原则,在手指动作最小的范围内换连线。在使用踏板时要格外小心,不能每小节都用,而是在弹到某些和弦时用脚尖轻点即可。踏板的保留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发出混浊的音响。此外也可以运用手指踏板法。即在弹奏分结和弦时,以一拍为单位,用手指将最低音保持住。情感表现莫扎特的作品讲究“中庸”,情感要自然地由心而发,既避免过于夸张的表情,又反对一切枯燥、无表情的演奏,要有优雅的趣味,不能粗俗地弹奏。此外还要注意不能有过于激烈的力度变化。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旋律性极强;②要弹出晶莹透亮的音乐;③注重乐句的处理,强弱的对比。首先,每个乐句本身必须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次,句与句之间,必须形成强弱对比;④重视谱面上的所有标记。⑤正确地使用右踏板。一直以来,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是否应该使用右踏板,始终有着争议。我认为应当使用,但要少而精炼,不能因为使用了右踏板而使织体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变得含糊不清。应尽量让人察觉不到,只是为了音色使一个难以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地使用。用力与触键相同,莫扎特的奏鸣曲也保留巴洛克时期的用力特点。

三、钢琴中的连音段音与颤音

在曲子中有两种连音方式,小连线是莫扎特最典型最有特点的音乐语言,其记谱法是将两个音符用连线连在一起,连贯圆润的奏出。弹奏时第一个音用手臂的自然重量放下,声音要沉稳,第二个音手腕放松自然提起,时值稍短,声音轻柔。

段音时有三种弹法:跳音、顿音、半连音。无论速度快慢,活泼还是悲伤,都采用不同时值来表现,发音坚定明确,慢速作品中跳音往往更富有歌唱性。这三种段音发音不同触键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跳音和顿音主要用手腕动作手臂平稳动作轻快灵敏,力量集中触键面小,半连音落键提起时用手腕来控制。

颤音时是奏鸣曲中常用的表现形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微妙的差别。弹奏时要十分轻巧、富有灵气。

四、钢琴的演奏风格

演奏和欣赏莫扎特的作品,须在正确理解、恰当把握之后,才能使它们的美充分显现出来。莫扎特是个天生的音乐家,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来自天堂的音乐。物质生活的痛苦,全然不能影响其精神。尽管生活极端悲惨,但他的作品却全无半点阴暗的气味。都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充满了生命力。如果说贝多芬是通过音乐表现其复杂的精神生活,是人生的艺术的话,那么莫扎特则是音乐通过了莫扎特表现其美是艺术的艺术。莫扎特的作品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作品中很少出现f-PPP的强烈变化,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却经常出现前后照应,强弱对比。有如对话一般,一问一答,错落有致。有时,短短的两个乐句,要弹好却并不容易。首先,每个乐句本身必须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次,句与句之间,必须形成强弱对比。总之,要演奏和欣赏莫扎特的作品,必须在正确理解、恰当地把握之后,这样才能使它们的美充分显现出来。

五、结语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奏鸣曲典雅秀丽,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青春幻想曲范文第4篇

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杆,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

--题记

悠悠的风吹过,淡淡的夜来香的芬芳扣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扉,撩出一曲绵长而曲折的心曲......

深夜的月很好,柔柔的月光透过树木的枝桠间,点点洒落在草坪上,零落的树叶上,也缓缓将一缕银辉注入涸的心灵,信步在幽幽的小径中,才发现树上的残枝败叶多了,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低吟,那光秃秃的树影在我的心头摇曳着,摇曳着.抚摩着那矮小而又粗糙的树干,心中有些疙疙瘩瘩的感觉,总觉得那一道道裂开的大口子似那一个个红红的大叉,一次次强有力地冲击着我的梦想......

隔过一条马路就是郊区了,远处的灯光微微闪烁着.十点三十的大地写满寂静,十点三十的大地写满明天的奋斗与汗水......走在回家的路上,默记着一条条艰深的概念,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决心的种子,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美好在我的心头翻滚,在我的血液里流动......是的,也许我的今天并不成功,但我还有一个可以奋斗的明天,还有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青春.

坐在楼下的花坛边,风很清凉,驱走了我的辛劳与疲惫,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桂花馥郁的香味......真的好想时间就这样停止,皎洁的月光下,有我,有花,有一个无法打破的惬意的梦境......环视四周,家家户户的灯都熄灭了,看看手表,指针不紧不慢地指向了十一点,长叹一口气,拎一拎沉重的书包,尽全身之力向目标奋进,向未来奋进.橘黄的灯光下真的好累,这时,我才明白:生命中有很多风景令人眷恋,桂花,夜来香......可它们始终是路边的摆设,而不是成功的终点,放弃了今天的难舍难分,或许才能收获梦想吧?

隔壁传来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深深打动了我,今天的挫折打败不了我,困难泯灭不了我的意志.路途漫漫,我心依旧! 书桌边我奋笔疾书,书桌边,我摭拾梦想!月光洒落,珍藏内心的几分感动,几分失落,几分勇气,几分惆怅......我的心灵之声不断,我的自信永不低头,揉揉酸痛的肩膀:

青春幻想曲范文第5篇

近年来的国际乐坛上,中国年轻演奏家显示了非凡的实力和耀眼的光彩。其中最突出的要算“郎朗旋风”了。

被称为“钢琴神童”的郎朗,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为习琴所付出的艰辛,家人为他所付出的代价,早已流传于世,用不着我再赘言。他享誉全球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1995年,第二届柴科夫斯基青年国际钢琴比赛在日本举行,13岁的郎朗以行云流水般的技巧弹奏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征服了全体评委并获得冠军,“神童”称号由此传开。1999年,17岁的郎朗经斯特恩介绍,作为“替补队员”顶替安德列・瓦茨,正是以这首“柴一钢协”,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完成了一场成功的“合作救场”演出,从而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纵然,机会是难得的,但成功的本钱主要得靠实力。也就是从1999年起,郎朗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以及全球好几支一流交响乐团及最著名的指挥大师合作(如西蒙・拉特尔棒下的柏林爱乐乐团和尤里・泰米尔卡诺夫棒下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巡回演出,并迅速在国际乐坛上掀起一股“郎朗旋风”。美国著名唱片公司TELARC率先与他签约录制专辑,使他成为该公司旗下最年轻的中国钢琴家。其后,大名鼎鼎的环球DG公司把他从TELARC挖过来,专门为他制作专辑。他的音乐唱片推出不久,便在美国古典音乐作品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2002年,他荣幸地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唱片的中国钢琴家。

故国舞台显得冷落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股旋风不是在郎朗的家乡,而是在异国他乡,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的音乐舞台上掀起的。相反,在北京、广州等中国文化中心的音乐舞台上,郎朗的演出却显得落寞。这确实令人费解。

2003年郎朗回国举办他的首个独奏音乐会,由于国内观众对他缺少认识,演出票房并不理想。8月3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音乐会,售出的门票寥寥可数,而据广州星海音乐厅工作人员透露,9月5日郎朗和广州交响乐团的演出,虽有新任总监余隆亲自指挥,但票房情况同样不理想。9月6日晚,郎朗在四川音乐学院新演出厅与该校师生、部分媒体记者以及钢琴爱好者举行见面会时,会场的前厅设有售票台(预售次日――9月7日郎朗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演出的座票)。当时,我在前厅与朋友聊天,好一阵,竟发现没有一个人前去购买!

与国内音乐厅演出遭遇的冷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郎朗在欧美舞台所受到的欢迎,简直是空前的热烈火爆。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音乐厅,在BBC音乐节上的首演,郎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伦敦时报评论说,郎朗使得艾伯特音乐厅的票一扫而空,应该载入史册!就在郎朗从中国返回美国一个多月以后,2003年11月7日,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现场演奏会。音乐会受欢迎的程度更是空前的。

富有戏剧性的是,郎朗在卡内基和在保利剧院的演出,有不少相同的曲目――包括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海顿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肖邦“降D大调夜曲”和李斯特根据莫扎特的歌剧改编的“唐璜幻想曲”,以及中国作曲家谭盾的钢琴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而且,在保利剧院,郎朗还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应该说,保利剧院的曲目同样丰富精彩。但实际上,中外两地演出却形成了落差很大的冷热对比。

李云迪与郎朗的不同境况

另一位年轻新星李云迪,在国内所受欢迎的程度就比郎朗高得多。李云迪2003年3月在北京演出,不少琴童为他捧场,票房收益可观。在成都娇子剧场演出时,我亲眼看见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捧场,演出厅里异常热闹。而有的孩子年龄很小,看起来远远小于剧场规定的入场年龄。

年龄相仿,且琴艺都很高超,在国内音乐舞台上,郎朗的人气显然不敌李云迪,但在国际乐坛,郎朗可谓人气冲天。

据说,前辈钢琴大师傅聪对郎朗评价极高。有人问,李云迪和郎朗相比如何,傅聪说“没得比”。其实,这两位年轻人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两人都已成为世界皇牌录音公司DG旗下的专属演奏家。固然,两人的风格特点不同,获得成就的取向也不同。李云迪在2000年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终止了连续两届(第12届和第13届)第一名空缺的历史,勇夺金奖,成为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问鼎者。这也是中国钢琴家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郎朗在国际国内也获奖不断,不过参与的赛事没有逢上“国际肖邦”、“国际柴科夫斯基”等最高的级别,但是,从1999年开始,郎朗怀揣着几十套独奏音乐会的节目单,频繁出入在欧美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厅,近年更是开始了每年高达200场的职业演出!这样的实力,恐怕是中国钢琴史上无人能挑战的,在世界钢琴乐坛上也是罕见的。郎朗是极富挑战性格的年轻钢琴斗士,他勇于进取,挑战极限,迎来了好多个“世界第一难”――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钢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还有在同一张专辑上录制风格迥异的柴科夫斯基“钢协”和门德尔松“钢协”。我有幸近距离欣赏过郎朗演奏“伊斯拉美”,如果不是亲眼欣赏过他弹奏,是无法领受那种令人目瞪口呆的刺激和感染力的。

国内的“推星”观念应当改变

郎朗“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原因何在?

国内对郎朗显然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据说,郎朗正是因“星”味不浓,才不大被国人所欣赏。对此,许多行内人士纷纷为郎朗抱不平,环球唱片公司的专业人士李子昭认为,李云迪之所以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与他的经纪公司推广方式有关,“他在亚洲地区是以流行乐坛青春偶像的形象推出的,吸引了一大批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年人,也造就了他的空前知名度。”北京保利文化公司经理何鹰表示:“李云迪有多年来的‘星光’笼罩,但郎朗却不是这种偶像,他在音乐界内的知名度虽然早已超出李云迪,可是最终的票房并不取决于圈内。”“广交”团长余其铿也告诉记者,2001年“相约北京”邀请费城管弦乐团来华演出时,主办方曾经特意想将随团前来的郎朗换成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李云迪为观众表演,但是遭到了费城方面的拒绝,因为他们眼中只有郎朗才是国际上认可的中国最优秀钢琴家。这个现象似乎说明,国内媒体与观众更重视的,是乐手国际比赛的大奖,尤其是大奖的级别;而国际乐坛主要看重的是演奏者的综合实力和表演效果。

有的美国的爱乐朋友将郎朗比作“霍罗维兹第二”。当然,这种提法与其说是赞扬,不如说是一种期待。但在卡内基音乐厅里,这个期待的偶像已经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眼前――来自中国的浓眉大眼、充满活力的阳光少年郎朗!

现在,环球DG推出了郎朗卡内基音乐厅的实况演出全本录音。这张专辑据说投资达百万美元之巨,它以双张CD的形式出版,除收录了上述与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的曲目,还有舒伯特的C大调幻想曲“流浪者”、舒曼的“梦幻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的第3曲等。它对中国爱乐者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