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波儿童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引导学生倾听、朗读、言说、想象,初步体会儿童诗的特点和韵味,领悟儿童诗的情趣。
2.走进《让太阳长上翅膀》一书,感受书的魅力和作者的
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儿童诗,启发、诱导学生初步学习口头创作。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师: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儿童诗《鲜花和星星》吗?
生:记得。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背给大家听一听?好,请你。
(一生背)
师:你背得真好听!你们想不想把这首儿童诗送给大家?
生:想。
师:请你们用最美的声音把这首儿童诗送给所有的人。
(全体学生深情地背诵)
二、以诗引思
1.《愿站成一棵树》教学。
师:真喜欢你们送给大家的诗。今天,李老师也带来了几首儿童诗,想要送给你们。可是,只有认真地听和读、大胆地想和说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得到它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是――
生(读):愿站成一棵树。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请你们放开声音,大声地去读两遍,然后跟老师说说你喜欢不喜欢这首诗。
(生读)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
生: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描写得很美。
师:你感受到了其中的美。还有谁来说?
生:我喜欢这首诗,因为作者把每个事物都写得特别生动。
师:是吗?你觉得作者将哪个事物写得特别生动?
生:我觉得作者把树写得特别生动。
生: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我很喜欢听鸟儿的叫声,这首诗里就描写到了。
师:你能跟我们说说鸟儿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吗?诗里是怎么描写的?
生:诗里说只有走进树林中,才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因为树林里很安静,静静地去听,就会觉得鸟儿的叫声特别美。
师:诗里是怎么说鸟儿的声音的?
生:是被晨光唤醒的声音,是被露水润湿的声音,是被花香浸染的声音。
师:在我们的课文里曾出现过“湿润”这个词,但在这首诗里是“润湿”。还有谁想把鸟儿的叫声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
师:我听到了,那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另一生读)
师:你读得特别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师生齐读)
师:刚才有这么多同学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他们都喜欢鸟儿的声音。你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什么?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答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帮他?
生(读):“唱的是树与树的故事,唱的是叶与叶的亲昵,唱的是花与花的秘密。”
师:从哪个词感受到像人
一样?
生:从故事、亲昵、秘密……
师:可以从这么多词里感受到啊!(对着答不出的学生)你现在懂了吗?(该生点头)谁能把“鸟儿唱的是什么”这一小节读给我们听听?要读出鸟儿唱歌的美妙。
(一生读)
师:好美啊,我都忍不住为你鼓掌了。
(另一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鸟儿叫声的美妙。我想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诗人感觉鸟儿唱的是那么美妙。那么,在你们的想象中,小鸟唱的是什么呢?可以用 “小鸟唱的是_______” 这样的句式来说。
生:小鸟唱的是草与草的
游戏。
师:很有想象力。
生:小鸟唱的是河与河的
争吵。
师:争吵那就不美了。你再想一想,待会儿我再请你说。
生:小鸟唱的是鱼与鱼的
戏水。
师:刚才是相同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换上不同的事物。
生:小鸟唱的是江与海的
壮观。
师:一下子把我们的视野打开了。(对前面那位学生)你已经想好了,就请你来说。
生:小鸟唱的是河与河的
交谈。
师:你在不断的思考中修
正了自己的语言,有了诗歌的
感觉。
生:小鸟唱的是花与蝴蝶的亲昵。
师:你说得真棒!孩子们,老师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这首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当我站成一棵树的时候,想象的种子就会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到那个时候就不仅会听到鸟儿们美妙的叫声,还会听到许许多多大自然的语言呢。听了同学和老师刚才所说的,开始更加喜欢这首诗的请举手,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全都举起了手)
师:你们都喜欢啊。那老师就请你们站成一棵棵小树。这棵小树站得特别挺拔,那棵小树站得特别自信,这一棵棵小树就站成了一片树林。亲爱的小树们,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去感受鸟儿们美妙的叫声吧。
(师播放音乐,读诗题,生接着读诗。)
2.《想变成……》教学。
师:小树们,轻轻地坐下。当想象之树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之后,就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涌出来。老师这儿有一个诗题《想变成……》,看了这个诗题,你想变成什么呢?请用你的奇思妙想把这个诗题补充完整。
生:想变成蝴蝶。
生:想变成航天飞机驾驶员。
师:男孩的想法就是跟女孩不一样。
生:想变成一只小鸟。
师:很自由。
生:想变成一只蜻蜓。
师:真美。
生:想变成一朵白云。
师:好漂亮的一朵白云。
生:想变成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师:注意,诗题要简洁。
生:想变成一片落叶。
生:想变成一片荷叶。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
师:好有趣,看来你们的奇思妙想真不少。越来越多的同学想说,请别急,把你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同桌。
(生互相说)
师:想不想知道诗人想变成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轻轻
地读两遍诗,看看诗人想变成
什么。
(生开始自由读)
生:诗人想变成一棵树,想变成一朵花,想变成一阵风。
师:真了不起,读了两遍,就把诗读懂了。谁能在她的基础上变成一句话来说。
生:诗人想变成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风。
师:这样的表达非常简洁。那么变成一棵树能做些什么呢?请你来读。
(生读)
师:老师听到了,多美啊。还有谁喜欢的,愿意给大家读
一读?
(生读)
师:我听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了。再来。
(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还有哪个同学想变成一朵花?请你告诉
大家。
(生读)
师:一幅画。(正音:幅)一幅特别美的画。谁还想再读读?
(生读)
师:大自然真是特别美啊!还有谁想继续读?
(生读)
师:这是多么美的一朵花啊!还有谁想变成一阵风?这么多啊,请你来读。
(生读)
师:这是快乐的风。再来。
(生读,不流畅。)
师:别着急,你可以读对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小节好不好?
(生齐读)
师:我们欣赏了诗人想变的,通过朗读知道了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刚才你们都说了自己想要变成的事物,那能不能学着诗歌的样子自己也来说一说?
生:能。
师:好,请大家先练习一下,互相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我知道你们班的小诗人是强力,对吧?先请他来说。
生:想变成一片海,拥有无数水滴,浪涛轰轰作响,讲述着蓝色的故事。
师:真不愧是小诗人!不过老师要给你个建议,浪涛不能轰轰作响。你再仔细想一想,好吗?
师:谁能超越小诗人?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无论有多大的风险,我都勇往直前。
师:我真喜欢这条小鱼,自信而勇敢,遇到什么困难都
不怕。
生:想变成一片大海,让浪涛奔腾着,不管流向哪里,都送去深蓝的水花。
生:想变成一颗星星,拥有无数光芒,一会飞这儿,一会飞那儿,讲述着黄色的故事。
(听课教师笑)
师:这是一颗会飞的星星。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讲述着黄色的故事呢?我很好奇。
生:因为星星是黄色的,它有无数黄色的光芒,所以讲述着黄色的故事。
师:老师明白了,你是我的老师。
生:想变成一个火箭,拥有高科技的身体,载着宇航员飞向太空,到太空里安个家。
师:有人举手有话要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告诉他,不能说一个火箭,应该说一架火箭。
师:对!我们在说的时候,还应该推敲一下,词语用得是否
准确。
生:想变成一棵草,拥有无数伙伴,微风里啦啦作响,讲述着美丽的童年。
师:我喜欢“讲述着美丽的童年”这一句。不过,小草啦啦作响,不太准确,可以再想一想。
生:想变成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地飞着,给天空添彩,和小鸟嬉戏。
生:想变成一条河,看着小鱼嬉戏,听着荷叶唱歌,叮叮咚咚是最美的声音。
师:小诗人强力又有灵感了,你们同不同意我再请他
一次?
生:想变成一盏灯,在黑暗里安家,照亮着行走的人们,让黑暗变得明亮。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快乐地跳着芭蕾,讲述着游泳的乐趣。
生:想变成一颗星星,一到夜晚就照耀大地,(停顿了几秒)一闪一闪亮晶晶,讲述着天空的故事。
师:瞧,我们多等他一秒钟,他就还我们一个惊喜。还有没有跟别人说的事物不一样的?
生:想变成一架战斗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拥有无数的子弹,讲述着勇敢的故事。
生:想变成一只小鸟,拥有碧蓝的天空,飞向世界各地,讲
述着世界的故事。
师:老师明白了,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就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我建议你们,回去以后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送给你们的老师。我相信,你现在再读这首诗,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咱们这回合作来读,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读最后一小节,老师读诗题。
(师生配乐合作读)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是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懂得儿童诗了。老师告诉你们,一首好的儿童诗也是一首优美的歌。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听听由《想变成……》这首诗改编的一首歌。(播放歌曲)
师:来,孩子们,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去聆听,让你的想象飞起来,这个时候你就是一朵花,一棵树,一阵风……
(学生们闭着眼睛,神情很美。)
师:睁开眼睛,看着诗歌,听着音乐,跟着一起唱一唱,把你心中的梦想唱出来。
(生跟着唱第二小节)
师:(音乐尾声)孩子们,就让我们变成风吧,一阵快乐的风啊,无论飞到什么地方,都送去鸟语花香……
3.《让太阳长上翅膀》教学。
师:刚才你们把诗歌读得那么好听,把歌曲唱得那么好听,老师也忍不住了,想为你们朗诵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生跟师读最后一小节)
师:咱们一起把最后一小节再读一读。
师:我很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如果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听,你读的时候声音就响亮一些。老师还有一个主意,让所有的老师与你们一起读,好不好?(师朗诵,全场共读最后一小节。)
师:长翅膀的太阳是我们的心,好把光和热送给所有的人。长翅膀的太阳是我们的心……反复地去读这句话,你会不会想到,让太阳长上翅膀也就是――
生:让我们的心长上翅膀。
师:你们可真是作者的知
音啊!
三、以点引面
师:今天我们所读的诗都是出自这本诗集,诗集的名字叫――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师:喜欢这个题目吗?
生:喜欢。诗题表达了诗中想表达的意思。
师:想表达的什么意思?
生:让我们的心灵自由飞翔。
师:经过努力思考,终于想起来了。你想说吗?
生:我很喜欢。因为长上翅膀的太阳就是爱。
师:说得多好,诗人一定会把你当成知音的。
师:诗集的作者知道是谁吗?
生:金波爷爷。
师:了解金波爷爷吗?
生:我看过他写的《乌丢丢的奇遇》。
生:我知道金波爷爷是位大作家。
生:金波爷爷还写了《和树谈心》。
生:金波爷爷还写过《追踪小绿人》《又见小绿人》。
生:他写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读过。
师:看来金波爷爷早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孩子们,我们学过的《鲜花和星星》,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愿站成一棵树》,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想变成……》,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让太阳长上翅膀》,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听到你们这么热情的叫声啊,金波爷爷也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到我们中间来了。(出示照片)跟金波爷爷打个招呼吧。
生:金波爷爷好!
(师播放金波谈诗的视频)
金波:同学们、老师们好!
这次我不能到这里来听课,感到非常遗憾,可是我的心已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到你们那儿去了。
我是经常读诗的。我感觉读诗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美好。我有时这样想:
当我们读一首诗,诗就有了我们的感情,有了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就有了我们的生命。
当我们读一首诗,诗也在读我,诗让我们的情感温暖,呼
吸流畅,心跳有力,让我们生命
如歌。
我们每天都要阅读,我经常跟同学们说,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阅读从诗歌开始。因为读诗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让我们从生活中感受到更多
的爱与美,给自己营造一个诗意
童年。
这次我不能来听课,但是我要感谢李娟老师,我相信她的这节课可以把你们引入到诗的
境界当中去,让你们感受到许多
快乐。
当明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相聚。谢谢老师们,谢谢同学们!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期待的约定。谢谢金波爷爷!金波爷爷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童诗来呢?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富有诗意的童心啊!在这一点上,你们的心与金波爷爷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
四、以书引读
师:金波爷爷还让我把签
了名的书送给你们,谁来读读
题词?
(一生读金波爷爷的题词)
师:课后,你可以和你的同班同学,和你的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读一读这本书。到那个时候,你也会长上翅膀,和金波爷爷在书里相会呢!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评析】
看了李娟老师的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实录,我很快乐。
李娟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是我的诗歌集《让太阳长上翅膀》。李老师以读一首诗带读几首诗,再以读几首诗带读整本诗,让孩子们读得很有兴趣,也读得很开心。这堂阅读指导课的效果这样好,与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李娟老师的这节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在三个方面做得特别好。
一、大声朗读,反复诵读
儿童诗歌是最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诗歌作品。儿童诗的本身反映的就是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它表达的是儿童特有的纯洁真诚的情感,想象力丰富,音韵优美和谐,能给儿童带来不同于成人诗歌的审美享受。对乐音的敏感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诗歌明亮的语言、动听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会给儿童带来独特的愉悦感。因此,儿童诗非常适合孩子们来诵读。
李娟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儿童诗歌的特点和孩子们阅读儿童诗歌的心理特点,在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下了功夫,孩子们通过很多遍的诵读,越读越熟,越读越好。在朗读《愿站成一棵树》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地走进了诗中,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成了诗中的树林、林里的鸟儿,就听到了鸟儿的鸣唱,还听出了鸟儿鸣唱的是什么,孩子们不知不觉地都“愿站成一棵树”,静静地候着鸟儿,都愿意让鸟儿落在自己的枝头上、叶丛里,倾听鸟儿们的美妙歌唱。在诵读《想变成……》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想变成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成为大地的“绿色故事”“一幅画”和“鸟语花香”。大声朗读、反复诵读是阅读儿童诗歌的基本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阅读诗歌的兴趣,抒发了情感,也很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需求。这样带孩子们读儿童诗歌很值得借鉴与提倡。
二、放飞想象,进入诗境
儿童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跳跃性很大,留白也很多,这就给小读者们留下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李娟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诵读中跟着诗句自然地走进了诗歌的意境,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想象。孩子们在读着鸟儿们唱的“树与树的故事”“叶与叶的亲昵”“花与花的秘密”时,想象力迅速迸发,联想到了鸟儿唱的是“草与草的游戏”“鱼与鱼的戏水”“河与河的交谈”“花与蝶的亲昵”。
在阅读《想变成……》时,李娟老师以“你想变成什么呢”先让孩子们根据诗题展开初步的想象。受到已经诵读过的诗句、画面和意境的影响,孩子们涌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有些孩子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小鸟、一只蜻蜓、一条小鱼,有些孩子想变成一朵白云、一片落叶、一片荷叶……在孩子们想象的基础上,在孩子们的阅读期待中,李老师用“想不想知道诗人想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把孩子们带入了《想变成……》的诗行里,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踏上了诗歌意境的体悟旅程。
这节课上,李娟老师独具匠心的阅读设计和巧妙引导,让孩子们走进了一个极其美妙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随着诵读的进程,孩子们用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把这些图画串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满是童真童趣,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李老师就这样领着孩子们诵读儿童诗歌,放飞着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始终浸润在诗的意境中,快乐地走在了七彩铺成的诗路上。
三、读出方法,读中学写
李娟老师的这一节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读诗歌的同时也学习写诗歌。仔细看课,我发现李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写诗是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的。反复诵读,从读正确、读顺畅到读熟,再到读出想象、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李老师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表达。
在诵读《愿站成一棵树》时,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诗把哪些事物写得特别生动?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出来?她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仿照诗歌的句式即兴进行表达,如“小鸟唱的是_______”。
在诵读《想变成……》之前,李老师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将《想变成……》这个诗题补充完整,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实际上这是为仿写作的铺垫。
在孩子们诵读了《想变成……》,欣赏了诗人“想变成”什么之后,李老师利用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启发他们学着诗歌的样子说说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孩子们“自说”练习后,李老师又鼓励孩子们当众说。孩子们积极踊跃,说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如:想变成一片海,拥有无数水滴,波涛轰轰作响,讲述着蓝色的故事;想变成一颗星星,一到夜晚就照亮大地,一闪一闪亮晶晶,讲述着天空的故事……虽然这些诗句中有些词语需要推敲,但李娟老师还是很适时地鼓励了孩子们,称他们是“天生的诗人”,并要求他们回去后把刚才口头说的诗写下来。
我非常赞赏李老师的话,孩子的确是天生的诗人。有许多孩子在童年时期,就能写出精彩的诗歌。作为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能及时发现这些小诗人并呵护他们。
关键词:儿童诗;群阅读;小学语文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的诗歌,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其不可估量的、独特的作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童心飞扬的最佳时期,教师如何高效地引领儿童走进儿童诗,汲取诗歌中的精华,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是笔者孜孜以求的。
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它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小学语文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儿童诗佳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儿童诗魅力无穷。这些优秀的儿童诗分散在教材的各个角落,而这精致的美餐却往往填不饱儿童如海般的求知欲。如何使儿童常常能享受到儿童诗带来的饕餮盛宴,又不至于消化不良呢?笔者吸收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在平时的儿童诗教学中展开了儿童诗主题群阅读的研究。
一、夯实基础,群阅读促进习惯养成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是针对刚入学儿童编排的关于习惯养成的儿童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简洁如话的语言“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教育刚入学的儿童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短短25个汉字,给学生传递的是爱国的情操、文明的礼仪。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倘若从儿童诗教学入手,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又使学生得到语言、情感上美的熏陶。于是,笔者精选了一系列习惯养成篇的儿童诗,领着儿童边读边做,不需要讲解,更不用死记硬背,因为生活中天天都用得到。
《太阳公公起得早》(鲁兵)“太阳公公起得早,他说:‘宝宝在睡觉,我去叫一叫。’……宝宝到哪里去了?宝宝在院子里,一二三四做早操。”《梳头》(朱庆坪)“小梳子,梳梳头,梳出一个傻妞妞。”《过马路》(北董)“过马路,我不急,左边右边看仔细。看到没车我再过,交通安全数第一。”……
就这样,读得多,儿童自己都会编了――“头放正,腰挺直,定定心,动脑筋。”不管好不好,鼓励小朋友写下来,署上大名,儿童俨然成了真正的小诗人。这也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写作的天窗。
二、拥抱自然,群阅读激发创作灵感
儿童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精雕细琢而体现出的情趣美是儿童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生活的缩影。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著名作家冰心创作的《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开头便把儿童的思绪拉到了春雨后清新的广场上,主人公“泥裤子”和“撅小辫”的形象让儿童感同身受。借助冰心奶奶无穷的文学魅力,“小诗人”大胆地进行了“时空穿越”――
《雪后》:青翠的苍松挺着胸膛,地面上像铺了一层雪白的地毯,雪地里一群可爱的孩子,快乐得好像天使一样。小哥哥飞快地滑着雪,在雪地上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他高喊:“滑雪真好玩!”(谭远,9岁)一根根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广场上成了一片雪地。雪里一群可爱的孩子,快乐得好像在游乐园一样。小哥哥在雪地上奔跑,在雪地上印上了一个个脚印。他喊:“弟,注意,冷!”说着自己就“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吴越,9岁)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著名儿童诗人金波以儿童的视角、诗意的语言创作了“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般清新自然的诗作,唤起了学生创作的灵感:“我最喜欢/夏天满池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朝霞还美!我最喜欢/夏天草丛中的萤火虫: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可爱!”
冰心、金波都是儿童非常崇拜的儿童诗诗人,笔者趁热打铁,给儿童精心准备了一串糖葫芦儿童诗呈送:《春的消息》《花的梦》《风筝》《狗尾草》《纸船》《嫩绿的芽儿》《母亲》。了解了诗人,知晓了儿童诗的创作背景,儿童就能跟随诗人的脚步去追寻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感。
三、悟情入境,群阅读唱响美的旋律
“诗者,志之所知也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儿童诗的灵魂和生命。优秀的儿童诗总能以丰富动人的情感引起小读者的内心共鸣,使他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以及美的熏陶。
1.物我合一,美轮美奂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家》)“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水乡歌》)诗人用无痕的笔勾勒出对祖国、对家乡厚重的情感。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雨点》)“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因为爱自然而爱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儿童诗。
这种景情交融的优秀儿童诗数不胜数。于是笔者就鼓励儿童自己去寻找这一类自己喜爱的儿童诗。儿童在浸润图书馆、翻阅海量儿童诗、合作筛选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还拉近了人、文、物三者的情感距离。瞧,儿童推崇的诗作真的绝代风华:钟代华《春天的郊野》,林换彰的《日出》,刘饶民的《海水》……当读到“我伸出舌头一舔,呵,春天,好甜。”儿童天真地伸出舌头,说:“舔到了,真甜!”读到“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学生的语调自然上扬,“语感”则自然形成。
2.人伦精神,温馨美妙
儿童的心是最善良、最博大的,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美好的愿望。而儿童诗正是儿童天真、自然情感的流露。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赵永红笔下《乡下孩子》的幸福,让城里的儿童向往不已。乡下儿童,城里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滕毓旭笔下的“盲婆婆”传递给儿童的是“善”――对老人的关爱,对残疾人的尊重,对邻居的帮助。“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从作者于旭的儿童诗中学会了尊师重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父子母女间的亲情,邻里间的友情,师生间的深情,都在儿童诗中得以体现、升华。
优秀的诗人往往用真情酿成甘露,引领儿童走向真善美。“爱”和“善”是儿童诗中常见的主题。教者沿着这条主线,引领学生阅读“母爱”: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早晨,我去上学/在教室里念书的时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说:“要认真读书哦……”(林换彰《妈妈的心》);体悟“亲情”:……只有外婆眯眯笑:“人家不买我要买。”她把小猪抱过来,拍拍小屁股,摸摸小脑袋,她叫小猪好乖乖(鲁兵《背小猪》);分享“友情”:……一个人/就像一棵小草/只有大家站在一起/才不会被狂风吹倒。(钱万成《一个人》)
依托教材,以点带面有主题地进行儿童诗群阅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越,同时在此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作品,领会作者的创造意图、创作技巧,从而喜爱儿童诗、喜爱文学创作。因此,本人认为,儿童诗群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是写作与思维能力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诗大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69.
关键词:儿童诗;兴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75-01
中国是个诗国,历来重视诗歌,将诗看作文学中的文学,文化中的精华。孔子言:“不学诗,无以立。”诗是心灵的激流,感情的火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尝试着让低年级的孩子写儿童诗,童笔书童心,去描绘他们自己的童真世界,更多的表达内心感受,表现真善美,表现爱和感恩。
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片洁净的天空,对于孩子来讲,学什么都是新鲜的。一切从零开始,他们第一次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教他们写诗,尤其要耐心、细致,一步一步来,不可操之过急,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着手,变要他写为他要写。
一、美化语言,调动情趣,让孩子感受美
要让低年级孩子爱诗写诗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启发和长期的潜移默化。散文大师秦牧曾说过:“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因此,美化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力求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儿童化。表达流畅,给学生以美感,使教学语言诗化。如:上完《风》一文时,我说:“风娃娃可真可爱呀,我们在小树的枝叶颤动时,看见了它……在河水漾起波纹时,又发现了它。孩子们,你们喜欢风娃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我趁势说:“现在,风娃娃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教室,来看望我们的小朋友了,你看见风娃娃了吗?它在哪里?跟它握握手,问声好吧!”学生个个兴高采烈,站起来抢着说:“风娃娃在老师的发边,它正轻轻吹动老师黑黑的头发呢!”“我看见窗帘轻轻摆动时,知道风娃娃来了!”“我撕下一张小纸条,纸条在轻快地跳舞,风娃娃可真逗!”……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心里种下了诗的种子。
二、营造气氛,激发诗情,让孩子发现美
想让低年级儿童创作诗歌,必须让学生去接触诗,读诗,了解诗。
1、赏诗、背诗。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集文学性与思想性于一体。读唐诗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其中有很多千古名篇,脍炙人口,易于成诵,能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在一年级开始时,每周选一首适合儿童的诗,简单解释其义,把这首诗作为每节课前的“儿歌”背诵。半个学期下来,学生就可以掌握十来首古诗,同时用孩子熟悉的旋律 “唱古诗”,在唱中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这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2、仿诗、接诗。儿童诗就像孩子的心灵那样纯洁、美丽、人见人爱。由于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各种心理素质的萌生,转折和发展时期,仿效性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诗篇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现代儿童诗作家如:金波、任溶溶等的作品,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易懂易记易诵,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觉到诗中的激情,并让学生读读背背学学,玩一玩接诗的游戏,由易到难,多易少难。
一次,我朗读金波的《一首诗》读到:“这首诗/只有长长的一句:/从家门口/写到校门口,/从爱妈妈/写到……”我突然停住,学生脱口而出:“写到爱老师。”我立刻竖起大拇指:“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的想法和作家一样哟!看来你们也可以成为小作家,小诗人啦!”孩子们兴趣更浓了,非要老师再读几首,继续接诗,誓与大诗人一比高下。在接诗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慢慢喜欢上了儿童诗,从中体会用词之妙,发现诗之美。
三、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让孩子创造美
1、展开联想,开拓思维。低年级学生从童话世界里走来,他们是一张张洁白的纸,一颗颗明净的水珠,他们本身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他们没有受过过多的概念的框架,思绪可以自由飞翔,想象可以驰骋千里,在孩子眼里世界时七彩的,瑰丽的,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进诗的意境。“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教会学生要从第一物象联系到第二、第三以至若干个物象,达到物我融合的程度。“情――物――言”组成和谐的整体。小朋友只有凭借想象的翅膀,让思想自由的飞翔,才能写出好诗。如邹宇轩小朋友在公园玩,看见花草很多,就联想到联欢会。
2、创设情境,角色移位。“所有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于是,我领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大自然奇丽的语言,去感受动植物的快乐与悲哀,去跟它们交谈,赋予物以情感。让孩子与景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诗心得到放飞,使物象“生命”化,情趣化。
如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及时引导学生观赏:“孩子们,你们现在就是小雨珠,你来到了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呀?”
生1:我来到操场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操。
生2:我亲吻着盛开的鲜花,让花儿尽情开放。
生3:我悄悄地来到学校静静地听老师讲课。
生4:我躺在草地上轻松地睡个懒觉。
生5:我在乒乓球台上轻快地舞蹈。
……
学生从客观的描绘到融我地想象,情趣盎然,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小雨珠的身上,使本无生命的雨珠具有了灵性。
一、勤吟诗,诵出童真有诗趣
儿童诗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童真,饱含情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则是儿童诗入诗意丛林的第一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启发了我:童诗的教学,也应该是从阅读欣赏开始。
1.创设情境,读出童真
中国美术大师朱光潜曾说:“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想,有感于心为情趣,诗的境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见诗歌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儿童喜欢儿童诗,首先是因为儿童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学生打开一首儿童诗,会自然而然地被它丰富、律动的音乐性所吸引,便会一句一句地用心读下来,诗歌所描写的情景就会在学生的眼前鲜活起来,生动起来,那份童真便自然而然地在学生脸上绽放,流淌于心了。因此,课堂上,教师是不必急于介入学生的阅读活动,而是陪着学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当学生读到兴味盎然时,再配合适当的或轻松活泼或优美抒情音乐,入情入境地引读、诵读成堂。营造成诗情氛围,提高读诗的乐趣,将自己的那份童真融于其中,释放出心灵深处诗的潜质。
2.多样诵读,感受诗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是朗朗出声地个人诵读、集体诵读,可以是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以“不求甚解”地诵读……
低年段儿歌不需要老师精讲,只要一次又一次的大声朗读如自由读、分小节读、引读、男女生对读即可,以读代悟,在读中发现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读中享受诗趣童真。中年段则应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试着读出逻辑停顿、读出感觉。老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学生可能就会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的音韵美感。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选读诗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这里面一个个长句,需要加以适当强调和停顿,并注意朗读的音调和速度。老师稍加必要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读出诗趣。
二、悟诗情,点点韵意入心间
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长,它情真、意善、境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验入情入境,引导儿童用心灵与诗歌对话,达到沉浸流连的诗意境界。
1.想象画面,感受韵意
中低段的不少儿童诗本身就是“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试着品读式地想象和“欣赏”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沉入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与童诗对话,凸现画面,感悟儿童诗的意境,拥抱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受,领略诗的点点韵意。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先让学生读读全诗,看看插图,在缓缓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回忆看到老师平时工作的画面,点燃情感的火花,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老师一天的疲惫有什么?老师的挂牵是什么?伸进窗口陪伴老师的不仅仅是绿叶,更像是谁?在想象中,孩子们感受到了,那不仅仅是一株紫丁香,更是老师无私的付出和孩子们真挚的感恩。至此,这一株紫丁香的形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丰满了,接下来的朗读就充满浓浓的情味儿。
2.联系生活,体验诗情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而“儿童诗是儿童生活的诗意存在”。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只要教师在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诗歌形象,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架起儿童诗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就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儿童诗《平平搭积木》(人教版一年级),在充分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搭积木的情景,进而走进诗中与“奶奶”对话,设身处地感受“平平”纯真善良的世界,从而沟通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领会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意,再次读起诗歌,点点情丝就会涌入心间,有感而诵。
三、乐作诗,渐入佳境书个性
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表现的是儿童的生活,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书写的是个性飞扬的灵性。如何去打开孩子们的思维闸门 ,抒写属于自己的诗意的文字呢?我尝试如下:
1.模仿改编,浅尝快乐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接触儿童诗甚少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将是“创作”的起点站,它降低了孩子们写诗的坡度,却又是提高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比如(人教版一年级)学习了《比尾巴》,我让孩子们想象,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你还认识哪些很有特点的动物的尾巴?也学着说一说。有个孩子看到课文后面练习的插图,受到启发后说:“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力气大?/ 马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细/牛的尾巴力气大。”中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模仿作诗经验之后,我便让他们学习将一些美文改编成儿童诗,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习课文《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首首简洁又梦幻的诗,可谓“秋意浓,诗意浓”。有人写“秋天的雨/有五彩缤纷的颜料/ 黄色是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色是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2.抒怀而作,激发热情
在课堂上,我引领学生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具体的言语实践创造活动中展现自我,享受成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儿童诗;生态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3-0054-03
【作者简介】邢娟(1986-),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教师。
儿童诗人金波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引导、鼓励他们读诗、作诗,可以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儿童诗教学,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线索,在确立目标时既要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还应关注他们身体、情感、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幼儿个体发展及环境要素,努力构建儿童诗生态化教学。
幼儿园儿童诗的生态化教学,是指将教师、幼儿、儿童诗歌教学内容和环境等要素看作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本真 。幼儿园儿童诗生态化教学应整体着眼实施,杜绝功利化色彩,还原诗歌的教化启蒙本质。幼儿只有在情境性的交互作用下,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发挥儿童诗生态化教学的价值。
一、幼儿园儿童诗教学生态化缺失的现状
(一)儿童诗内容的选择:忽视“儿童的存在”
幼儿对儿童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儿童诗所特有的意境和想象空间能够推动幼儿审美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儿童诗生态化教学要求诗歌内容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特点,不应把小学学习的儿童诗内容硬拉到幼儿期来,功利化的实施将会扼杀儿童的灵性。如,某幼儿园开展的园本儿童诗阅读活动,将每位教师推荐的两首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的儿童诗结集成册,作为该园的园本儿童诗教材内容。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丰富幼儿园儿童诗的来源,但实际上,教师所选择的儿童诗偏重个人喜好,迎合大众化、流行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有的内容简单,有的内容晦涩难懂,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更谈不上陶冶幼儿的性情。
(二)儿童诗内涵的把握:缺乏“深入浅出”
诗歌的内涵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基调,幼儿会与诗歌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一起开心,一起伤心,一起渴望。儿童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匹配情境,动心动情,探索意境。教师应做到“深入浅出”地教学,通过适宜的活动,使孩子感悟生活的美好,体验人间的真情。这也是幼儿园生态化教学的应然追求。笔者曾就儿童诗教学与幼儿教师进行谈话调查,谈话涉及问题有:儿童诗的分类有哪些?教学前会做哪些准备?如何把握儿童诗的内涵?如何引导孩子感受儿童诗?很多教师反映,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仅在课前看一遍诗歌内容,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深入研究,由此可见,教师自己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本质,又何谈教学效果呢?
(三)儿童诗教学方法的提炼:难见“扎实灵动”
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片面注重“教”的过程,把孩子学会几首诗歌,得到家长的称赞作为教育的目标,而忽略了孩子“学”的过程,这种做法使得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更难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搬硬套,教学模式陈旧,教学中提问不科学,回应不及时,开放性问题少。还有些教师不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活动过程中的游戏性不足,未能形成生态化的教学场域。
二、幼儿园儿童诗生态化教学构建策略
我们应遵循开放性、整体性、动态平衡、多元共存等生态化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幼儿园儿童诗生态化教学。
(一)评价方式生态化,开放视角,更新理念
在传统的儿童诗教学活动中,多是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画面或者由教师范读,然后让幼儿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表达。教师通过启发幼儿模仿和重复老师或同伴的语言,机械式地复习诗歌中的文字语言,忽略了对幼儿情感体验、观察想象、创造性讲述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往往把掌握了多少词汇、能表达多少句子作为评价幼儿语言的标准。我们应借鉴生态化观念中的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原则,培养幼儿审美、观察、想象和情感的能力。《绿色的世界》是一首简洁清新的小诗,“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蛋糕,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对“绿色世界”奇妙想象的机会留给孩子,引导孩子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可以让孩子戴上各种不同颜色的眼镜或彩色透明塑料薄片,边走边看,亲自体验。让幼儿在体验“绿色世界”的过程中,在释放幼儿心灵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净化幼儿的心灵,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彰显生态化教学的无穷魅力。
(二)课程资源生态化,陶冶性情,激发想象
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幻想和联想情有独钟。因此,教师选择用于教学的儿童诗,应该是融合内容与形式美感于一体,能够触发孩子的联想,激发孩子的想象,拨动孩子的心弦,吸引孩子的注意,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如诗歌《逗蚂蚁》富有浓厚的游戏色彩,“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筷,毛竹筷;什么碗,烂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嘿哟嘿哟搬得欢”。这首儿童诗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情趣,灵动地展现了孩子与蚂蚁交往的动态场面。诗歌采用了“问答调”的表现手法,问话简短,答话简洁,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儿一听就非常喜欢,适合幼儿欣赏和诵读。
(三)实施策略生态化,改变形式,突破方法
在幼儿园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突破性地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表演呈现、设置情境、音乐渲染、绘画提炼等策略吸引幼儿的参与。在教学中还可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熏陶、精神熏染,使儿童诗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快乐饼干舞》是一首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诗,“小厨师做饼干,大家一起来:面粉筛一筛,筛一筛,筛一筛;加水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呀捏一捏,捏一捏呀捏一捏;压扁扁,压扁扁,压扁扁呀压扁扁;放进烤箱烤一烤,正面(正面),反面(反面);好吃的饼干就出现”。在教学中可将生活中学做饼干的趣事整合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巧妙地采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对诗歌的学习成为一种“悦”学和“享”学。
(四)艺术融合生态化,创新内容,推动发展
诗意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而教学活动的诗意也应该作为教师追寻的方向。同为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音乐、美术和儿童诗有着相通之处,把音乐的节奏带进童诗,把童诗的画面感和美术融为一体,儿童诗的美好也可以和孩子人性的真、善、美融为一体。幼儿园儿童诗生态化教学应关注艺术融合的微生态,形成儿童诗画创作教学、儿童诗音乐化教学,在家长的参与和帮助下,共同开启儿童诗教学活动与艺术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家》是一首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的儿童诗,“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感,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为诗歌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下感受着诗歌带来的无穷魅力。又如在《搬鸡蛋》诗歌中,“小老鼠,搬鸡蛋,鸡蛋太大怎么办,一只老鼠地上躺,一只老鼠拉尾巴,拉呀拉呀拉回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诗画创作,将小老鼠搬鸡蛋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孩子边画边讲述,体验小老鼠搬鸡蛋的不容易和爱动脑筋想办法收获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实施生态化儿童诗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想象力、创造力、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儿童诗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儿童诗是美丽的,教师要有“课程人”的意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在教师、幼儿以及环境等要素的生态化场域中,发掘儿童诗的美丽,并用最适宜的方法传递给幼儿,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淑英.幼儿文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思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