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下孩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近我上了一堂关于房贷问题的数学课.课前,我作了充分准备,本着“数学与生活相融合”的理念,我创设了一些数学情境和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理财问题.
假定全班同学每人有10万人民币,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这笔钱做个理财投资,应该如何科学投资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好好讨论讨论,请家长也给些投资建议,然后我们在课上交流.
课上,我刚一“抛砖”,同学们就滔滔不绝,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
“如果我有10万元,我会将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在风险较大的股票上,一部分可以投一些房产,还有一部分是留着做本钱.”
“你为何要分成三部分?”
“这样投资的好处就是能伸展能收缩,灵活应付.投资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有时候得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班长薛亮的发言博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
性格沉稳但又不乏灵气的吴岩苏说:“我会用这10万元开一家小超市.我的选址并不在闹市区,而是在我们家小区附近.我将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非常赞成我的想法.还说,要是妈妈下岗了,就按照我说的办.我们家小区是新建的,附近还真没有像样的超市呢!”对于吴岩苏的想法,我很欣赏,他的投资理财计划非常实用,是结合小区周边的具体实际制订的.我跟同学表达了我的想法.他的回答,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
同学们的投资方向远远不止在货币的使用本身,不仅有基金和股市这些常规投资,还有的将投资投向茅台酒市场、原料加工市场等市场投资,同学们的思考也十分深入.
还有谁要发言的呢?
这时,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杰今天突然也积极起来了,他将手举得很高.“小杰,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微笑着对他说.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把10万块钱分成10个1万,然后都存定期一年的存款.”小杰用响亮的嗓门宣布他的投资计划.他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爆发出一阵哄笑.在同学们看来,这是什么投资理财?真是太搞笑了.我也纳闷,这孩子究竟怎么回事?一定是回家没和父母好好商量.当然,没商量也就罢了,为何还在课堂上搞这样的“幽默”?见这阵势,小杰的脸突然红了,嘟嚷了一句:“我爸爸就是这么告诉我的.”我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想发火但又忍住了.这样的理财计划,是小杰故意恶搞,还是真的是他和爸爸商量的结果呢?我示意同学们静下来,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理财计划是否可取.”
同学们讨论很激励,最后得出结论,小杰的理财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的理财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风险,能够保本.
下课后,我找小杰的班主任了解了小杰家庭的大概情况.小杰来自农村,小杰的爸爸是个本份的老实人,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理财确实不太清楚.小杰中学前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农村,确实好多方面和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有些差距.我松了口气,庆幸我选择了尊重,没有责备小杰的想法.小杰的理财计划确实也符合农村的生活实际.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一种参与、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看来,要真正做到这些,还真的需要教师多分析学情,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行.我们的学校虽然地处城市,但班上还有个别来自农村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利用他们的生活资源,形成学习“知识链”,一定能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我突然又意识到,像小杰这样的农村孩子,本身性格就胆小慎微,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声,心里一定觉得很委屈,或许还有些自卑.我需要在课堂上帮助小杰消除这种不应有的自卑心理.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讲到怎么用正余弦定理测量小河的宽度.我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在城市长大,对农村情况不太了解.在乡下,测量像这样的小河时,有的孩子会直接跳下河,拉根长皮尺,游到河对岸就量出了小河的宽度.”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我讲.
“你们知道吗,老师也在乡下长大的,乡下孩子的乐趣可能大家都没见识过,河上溜冰,挖地洞烤山芋,吃野果……”我偷偷瞄了一眼小杰,可爱的脸上充满了得意的笑容,老师讲到他心坎上了.
“这样吧,咱们下次社会实践就去乡下,让大家见识下乡下孩子的快乐.”同学们听我一宣扬乡下有那么多他们没见识过的事,一个个蠢蠢欲动.我偷偷瞄下小杰,小杰非常兴奋,激动地补充着一些乡下趣事.
我赶紧“趁热打铁”:“咱们班有哪些同学是幸福地在乡下长大的?”
师:请同学们将图画和诗句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说说乡下孩子爱玩、爱做些什么?
生:乡下孩子爱劳动。你们看,那小女孩挖野菜,挖了满满一篮子。
生:她挖的野菜又多又好,小猪特别爱吃,小猪肚皮都撑圆了。
师:乡下孩子真能干。(板书:挖野菜)
生:乡下花草多,蝴蝶多,乡下孩子特别喜欢捉蝴蝶。
生:蝴蝶也喜欢跟他们玩,那女孩头上还有三只花蝴蝶在飞呢。
生:他们捉蝴蝶玩,还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师:乡下孩子真聪明。(板书:捉蝴蝶)
生:我觉得他们最爱玩的是:逮小鱼,喂猫咪。
师:他们玩得真快乐。(板书逮小鱼)
生:你看,一条小鱼跳出水面,一只小花猫张着嘴巴跑过来,可馋了!
生:我真想去逮小鱼。
师:逮小鱼让你心动了,能读出逮小鱼的快乐吗?大家放声练一练。(生练读、展示)
生:“逮”字读得有味儿,我好像听到了猫咪的叫声。
师:“逮小鱼”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我们真想去乡下玩一玩呢!
【评析】 图文对照,从观察插图入手,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活生活画面,赋予文字以灵性,让心与文交互融通,体验“捉蝴蝶”“挖野菜”“逮小鱼”等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感悟诗情画意。
【片段二】 演诵结合,品味童年趣事
师:请同学们选一件文中的事,边诵诗,边演练。(先四人组合,互演互评;再在班级展示,群体评议)
生:我演诵“挖野菜”。(展示演诵)
生:他“挖野菜”的“挖”做得很形象,“诵”得也有情感。
生:她右手使铲,左手拈,动作灵活,演得真像。
生:她“撑”字读得形象,好像看到小猪“撑”圆了肚皮。
生:我觉得喂小猪动作有点像喂小鸡,喂小猪要边唤边喂,让它抢着吃。
师:演得好,评得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演诵。
生:我来演“捉蝴蝶”。(边诵、边演)
生:他的脚步轻轻,“捉”的动作机灵。
生:“捉”字朗诵得好,演得也像。
生:他有爱心,两手慢慢合拢,生怕伤害蝴蝶。
生:编织故事,在脑门上比划,看出动脑筋,但“美丽”没有演示出来。
师:这是一个难题,研究一下,该怎么展示呢?
生:我觉得故事的“美丽”可以用诵读的语气、情感表示。
生:我认为可以用喜悦的眼神、手势表示美丽的故事。
生:还可以用笑容、目光,让人感受故事一定美。
【评析】 “演诵”诗句,把诵读与演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诗文的习练。一个“挖”字诵出丰富的内涵,感受女孩的心灵手巧;一个“撑”字,凸显丰富的想象,分享劳动的喜悦;一个“捉”字的细微演绎,触摸情感脉搏的跳动;尤其是“美丽”如何显现,同学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让人真切地感到“孩子是可敬服的”。
【片段三】 编讲故事,放飞童心童趣
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这多么有趣呀!我们的心也痒痒的,让我们一道来编织美丽的故事好吗?
生:(兴奋)好!
师:那我们就以诗文中的场景、画面为内容,选择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乡间趣闻趣事来编织故事。
生:我想编一个“蝴蝶妹妹迷了路”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小蝴蝶飞入五彩的花丛,找不到家了。
生:我编的故事是“奶奶的蝴蝶结”,讲的是奶奶打的蝴蝶结特别好,引来一群花蝴蝶。
师:赞美奶奶的手艺,故事很有想象力。
生:我想编一个“小鱼回娘家”的故事,讲外婆家后面的污水塘,水变清了,荷花开了,小鱼又回来快乐的游玩了。
生:我讲一个 “大肚子母猪”的故事,一头大母猪生了20头猪仔,小猪仔唱歌、跳舞真好玩。
师:小朋友们编的故事真好,我也想听,请大家写出来,我们开个故事会。
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孩子上小学时,我们的家境并不宽裕,双方父母都等着接济。因此,在生活上我们很节俭。可有一天,孩子放下书包面有难色地说:“我想跟你们要点钱。”“要多少?”“100元……可能有点多。”何止是“有点多”?要知道,那时100元钱可是全家半个月的生活费!孩子为何会“斗胆”地提出跟我们要钱呢?原来,孩子班上有一个同学得了白血病,父母双双下岗,没钱治疗,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孩子出于纯真的爱心,希望多捐。对于孩子的这一合理要求我们没有拒绝,毫不犹豫地将钱放到了孩子的手上。当然。我们得为此付出过一个月苦日子的代价。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我曾希望孩子能够继承“父业”,舞文弄墨,有朝一日能够闪亮登场。我给孩子买来许多诸如《写作大全》、《文学辞典》、《作家逸闻》之类的书籍,当然还准备了一大叠稿纸。孩子在我的“鼓动”之下,也曾显露“雄心壮志”:“工具书”读了不少,稿纸也用掉了许多。可不多久,孩子突然“转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而将我叫他读的书弃之一边了。不过,我发现这一“敌情”,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更没有责怪孩子的“辜负”期望,我欣然尊重他的选择。于是,我和孩子逛书店。我选的是名著之类,孩子选的却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对此我并不因此觉得有什么不妥和不愉快。我和孩子各得其爱,各享其乐。
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在我们家常常会“没大没小”,虽然没有像老外那样父母子女之间直呼其名,不过我们相互间开展批评倒是“家常便饭”。那天,我在看一本小说时看得入了迷,一直到了深夜,还没有想睡觉的感觉。当孩子起来小便时,看到我床头的灯还亮着,便严肃地提醒我说:“爸,几点啦,该睡觉了!”我看了看手表,流露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感激和愉快,连声对孩子说:“对对对,我知道了。”说完便很乖地上床睡觉了。又有一次。我们全家去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我一高兴起来,便和老朋友斗起了酒。孩子连忙跑过来,附在我的耳边说:“爸,请你注意身体,少喝点!”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抱歉地对老朋友说:“对不起,我们家还有‘领导’在管着我哩,因为我们有约在先。”我虽然在老朋友面前“不战而败”,却也并不感到有多难堪。
用心保护孩子的自尊。我们不会拿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此灭孩子的“威风”,我们不会对孩子恶言恶语,不会用“傻瓜”、“没用的东西”、“废物”、“你真是让我伤透脑筋了”之类的话来责骂孩子,更不会用拳脚来施之以“镇压”。我们虽然也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过我们通常不是关注孩子的分数,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学习方法的提高,更关心的是孩子人格的形成。每次考试后,我们通常不会问孩子:“你今天考试怎么样?”“与第一名相差多少分?”而是问孩子:“这次与上次相比有哪些进步?有什么新的经验和体会?”即使孩子真的考“砸”了,我们也不会对孩子生闷气,不会用“非常语言”来刺激孩子,而是会说:“多大事啊,没有关系!”同时会和孩子一起来分析失利的原因,帮助寻找克服的方法,以不断增强孩子战胜困难、承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不去干涉孩子的隐私。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葬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过:“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给别人看到。”这座埋葬记忆的小岛和月亮上黑暗的一面,就是隐私世界。对于孩子同样是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应注意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不会强求孩子回答不便回答的问题,不会克格勃般地偷偷审读孩子的日记,不会如I临大敌地检查孩子的来往信件,当然孩子也不必在电脑上写文章时设置密码,因为孩子相信我们未经他的允许是不会做他“所不欲”的事情。当然,我们也会注意引导孩子将心中困扰的问题向自己所信任的人倾诉。以求得到他人的帮助。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为的是给孩子营造一片自己的小天地,给予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成长。
客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也见过它。他只能在路上跑,不能在天上飞,不能在海里游。我想: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不能相见,非常可怜,可有人会说,不是可以坐船吗?我知道可以坐船,可是船票很贵,但有些人也会晕船,于是我想设计一辆海峡客车……
一天,我看见一辆海峡客车摆在了我的眼前。它外表的颜色是蓝色的图案是一张大陆地图和台湾地图。它的车窗是钢化玻璃加防弹玻璃,十分坚硬。它有一根吸气管和一根排气管,吸气管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气管可以吐出人们所需的氧气。燃料是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这样既环保,又方便。如果车脏了,客车还有自动清洁系统,很快就能让客车变干净。车里面的座位还有自动按摩系统,劳累的人一坐上去就非常舒服。车上还有电视机、空调、食物、水、暖气……反正普通客车上有的,他都有。为了让海峡客车能飞上天空,上面还有翅膀和火箭推进系统,垃圾燃料不足时,不但可以用太阳能吸取太阳光,还可以用翅膀飞行。车上还有螺旋桨,为了让乘客在海底呼吸,就在坐位上架了呼吸器、氧气瓶,在车外安装了屏蔽系统,这可以让车外面多一个坚固的透明泡泡。如果遇到了海底的不明生物的话,可以开启客车的微电脑,让微电脑提供不明生物的名称、安全性、危险性等等。如果遇到了海底猛兽,客车会自动开启隐形功能,让海底猛兽看不见我们,我们就能趁着个时候远离海底猛兽,让乘客远离危险。
“起床了!”
这原来是一场梦啊!如果是真的,那海峡两岸的同胞们见面就很方便了。为了这个目标,我一定要努力!
廷都小学六年级:谯智文
记得我任教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语文,他们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年历卡通片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讲故事节目。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自由处理时间给学生讲《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看课外故事录像。故事片那生动的画面,我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你们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读,自己去看书,书中会告诉你无穷无尽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的兴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我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动员学生将图书集中起来,以借阅的办法相互交流传阅,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出借次数最多的书主人和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我灵活运用各种生动的形式来推荐书目,如,举行故事会、新书介绍周、诗歌朗诵会、结合课堂教学或结合节日、纪念日、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等推荐。每天早上回到校,同学们务必交流自己在学校读书吧读过的好书。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更进一步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这时,我给学生订阅《同步阅读》等课外书,利用每天课前的时间,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班干部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教和学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治了情操,还自觉地抢着背儿歌。这时我安排学生每周背两首儿歌,根据低年级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儿歌,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儿歌,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教得认真,学得投入,对阅读课外书兴趣盎然。
为了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能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我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作品,细细品读,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愿望,又学会了拼音,我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我重点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爱我爸爸》、《红鞋子》、《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然后把每周我讲、读故事的时间改成让学生上台自己读,对大胆上台又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为了能有上台读书的机会,纷纷买来老师推荐的读物,自己先读了起来,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课外阅读光靠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正有效地落实阅读计划,我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阅读给予支持。让家长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告知家长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有益而必要的补充,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我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当家庭教师,记录每天阅读的书名、篇目,并记下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慢慢地这种读书习惯成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要求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比如每周进行一次,也可以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作品,我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我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组织了以下活动:1、课前三分种朗读。利用课前三分种,让学生轮流上台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2、举办朗读、讲故事、读书知识竞赛。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轮流让学生谈点书中风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优胜者奖一本书。通过竞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3、展览、表演或游戏。黑板报的一角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班级小报、“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汇报,阅读欣赏展览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采用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成语接龙等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4、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心得,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总结,这样既达到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孩子们相互之间还争着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从最初的要我读逐渐地成了我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