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奶奶的星星

奶奶的星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奶奶的星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奶奶的星星范文第1篇

读书那阵子特爱写诗,自己称之为诗吧,总爱发些感慨,作些,来了兴致还要请同学一起品位自己的博学。现在想想,真是天真的可爱!而此时,在走破了一堆布鞋的回乡路上,在曾经堆满苦辣春秋的记忆里,却怎么也提不起写诗的兴致,或许是岁月历练了心境,亦或许是世俗沉积了激扬,心里只是怅然的痛。

司机师傅一路抱怨,因为雪路都结冰了,很难走,而我给的钱也少了。做销售久了,我也学的圆滑,生意场上的东西常搬出来晾晾,其实一贯的脾性不是这样的。于是聊天,扯了很多东西,山东话不是很标准,司机一看就知道是在外面呆久了,叹气说年轻人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里惯拉,把祖宗的把式都给忘光了。呵呵,讪笑了一会。就把自己能想起来的土把式全都顶上去了,就为了证明我没有忘记老家,没有忘记祖宗。

漫天雪地里,路都被冰封了,很难找熟悉的印迹的,奇怪的是我凭着感觉让司机一点不差的送到了老家门口。真有点骄傲了,谢司机的声音都很大。

已经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不觉的远,而站在老家的门口时,却象马上要走一条没有终点的迷路一样,步履艰难。远远的就听见院子里很吵闹,知道家门的亲戚长辈们都来了,有点害羞,低着头进去了。象设计好的一样,我的到来引起了一阵子喧哗,家里人都热情的上来打招呼,一下子把我围住了。

终于,人群里看到了一头华发,岁月雕琢的沟壑纵横的奶奶的脸——心里被狠很的蛰了一下。这是奶奶吗,怎么头发都变的灰白,怎么多了这么多道皱纹,怎么背弯了,怎么奶奶会老的这么快……怎么岁月如此的无情!

奶奶的星星范文第2篇

很久以前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这样一位最受女性憧憬和崇敬的塔莎老奶奶,今日重提是因为又读了博友枫影印象对于塔莎奶奶的更为丰富的介绍,就如我在《晒出的生活里》介绍我的朋友一样,他们在不同的时空演绎着与塔莎奶奶一样人生态度,远离城市的繁华,只为追求自己想过的日子。

塔莎奶奶在一个人迹罕见的19世纪庄园里养育了四个孩子,很长时间过着无自来水、无电的真正原生态的生活,四个孩子分别依据能力也承担了不同的辛苦与劳作,可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灵魂却享受到了自由与快乐,他们学会了满足,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引起他们的喜悦与欢呼。在目前快速加急的生活状态里,在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名成家,还有恶意晋升、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塔莎奶奶的从容、优雅,以度假的心情过日子的态度,却是那么得令我向往,

就如我很欣赏的塔莎奶奶认为主妇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一样,我也认为主妇是一个让日常生活充满情调的职业,做家务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洗衣、做饭、洗碗、收拾家,做好了都是美感的体现。可塔莎奶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妇,她是美国最富盛名的插画画家,两次获得美国绘本图书奥斯卡——凯迪克大奖,她还是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其实,与她的成就相比,塔莎奶奶的生活态度才是真正令人着迷的——不想出名,在从不勉强自己的思想指导下,用日常的生活状态创造了一系列图画,出了100多本书,得了各种金奖。她说,谁说主妇不能在煮果酱的时候读莎士比亚呢?可见,主妇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她笔下流出的就是和孩子们几十年来在乡村与大自然接触的平常日子的过程,所以媒体才称“她是描绘了美国19世纪初期早春夜的柔媚”。

由于特别钟情于塔莎老奶奶的生活理念,我想把我珍重的理念进日益浮躁和日益把成功功利化的社会。在一个追求无尽物质欲望的商品社会里,一切寻求快速的生活节奏里,无疑,生活在美国佛蒙特州乡间的92岁塔莎奶奶,她归隐田园,过着耕田、织布、放羊的乡间生活,日常生活品全部自给自足的理念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想要的活法。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如塔莎老奶奶一样回归田园,我只是想传达一种价值理念,是为自己更好地健康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提出一种思考。

塔莎奶奶钟情于这种没有机器文明的19世纪乡间生活,自给自足,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肥皂、蜡烛、油灯,全由塔莎亲手制作。使她此后的30年间,成为了乡村田园生活的大师。这种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她小时候就已埋下伏笔,而她57岁那年购置山区土地、抛弃城市繁华回归田园生活已是第三次了。

塔莎从小就喜欢古老乡村的生活,在她个人的丰富想象中,她认为自己是19世纪30年代的人转世,因此热衷搜集古代工艺品和纺织品,如梭罗一般憧憬没有机器文明的昔日乡间生活。于是,15 岁那年,塔莎毅然从波士顿工艺美术学校退学,开始一个人的田园生活,她的插画功底也是在那时候练就的,并在23岁出版了自己的插画作品《南瓜月光》,一举成名。后来,塔莎结婚,举家迁往康涅狄克州的家传农场,夫妻俩养了数量众多的牛、鹅、鸭和鸡。丈夫制作销售奶酪和黄油,塔莎则每日早起,负责挤奶,照顾家禽和庞大的花园。农场没有自来水和电,一切全靠人力。在此期间,塔莎生了两男两女后,也同样笔耕不辍。1944年,塔莎的《鹅妈妈童谣集》出版并获奖,夫妻俩用这笔钱在新罕布什尔买下了一处巨大的古宅和土地、旧农场,着力改造,那里同样缺乏自来水和电力。就在这种环境下,塔莎养育了四个孩子,直到最小的孩子5岁,他们才开始又过上了与现代文明设施接轨的生活。

奶奶的星星范文第3篇

曾经在每一个月色下挑灯夜读,细心的母亲总是会冲泡一杯麦香奶茶给我。我也会一口气把它喝完,看着母亲的笑脸,伴着荡漾在空气中丝丝麦香味继续埋头苦干,沉淀在心中的麦香味,是母爱的味道。

曾经在一个雨季纷飞的日子分手,每个人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泪滴还是雨露。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也有共同爱好——喝奶茶。在毕业典礼上,虽然蒙蒙细雨,但我们友谊长存。偶尔冲泡一杯柠檬奶茶,品尝它的香味,星星点点的柠檬味,是友谊的味道。

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天气下被你训斥,句句言语像刀子在割我的心,老师您那用心良苦,我怎么会不懂?训斥的话语一遍遍的回荡在脑海里,在同学面前一斤颜面尽失,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而以后的日子里,您对我有是异常的好将我做错的事忘在脑后,依然如此和蔼可亲。我不会的您耐心指导,并且不厌其烦。已经被我忽略掉的巧克力奶茶,也散发出它的香味,为寒冷的冬日散发出一丝温暖,就是师生间的幸福味道。

我喜欢奶茶,更因为它真挚的味道感动。在你忧愁时,它为你送去芳香;在你烦闷时,它为你送去清新;在你寒冷时,它为你送去温暖……它虽然没有时尚的包装,没有好看的颜色,但它的味道,是沉淀在心中最朴实的。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下辈子,你想做什么?”我想,就做一杯奶茶吧,可以让人品尝到幸福的奶茶。

做一杯麦香奶茶,让母爱的味道永恒,

做一杯柠檬奶茶,让友谊的味道长存。

做一杯巧克力奶茶,让师生情的味道永驻。

奶奶的星星范文第4篇

2、猫的领地意识很强,在这点上猫与狗完全不同,猫是非常有领地意识的小动物,它们非常不喜欢除主人以外的人来侵犯它的领地,由于这属于猫的习性,所以铲屎官们在养猫后要多理解。

3、猫咪有着很强的观察能力,甚至很多人都说猫的观察能力要强于狗,如果您养猫后就会发现,猫总喜欢在角落里偷偷观察主人,这也是猫的习性,在它们还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天性。

4、由于猫是肉食动物,所以猫咪很喜欢吃肉,但这并不代表猫咪就不吃其他食物,如果您打算养猫,那么除了喂猫猫吃猫粮外,还可以喂猫咪吃肉,但是最好不要给猫咪吃人类的食物,这样对猫身体不好。

5、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好奇害死猫这句话,这也是形容猫咪好奇心的,猫的好奇心很重,它们会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兴趣。

奶奶的星星范文第5篇

在我们家,奶奶对孩子更像溺爱的妈妈,我这个亲妈反而像后妈――我总是觉得在和奶奶抢这个孩子的亲密权,无法平衡;一开口和奶奶沟通带孩子的方法,就不自觉带有火药味(我都不敢开口了,但是又实在看不过去)。

奶奶没来之前,都已经慢慢会自己吃了,要喂还不肯;奶奶一来,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喂,马上不自己吃了。原本去厕所大小便正慢慢形成习惯;奶奶一来,吱声就行,她给抱起拉盆里、拉垃圾桶里甚至拉地上,自己再搞卫生。

总之,所有已经在培养的独立能力,都被毁了。

当我们生了孩子、当了妈妈之后,必须做下面这个选择题:

选项一,自己当全职妈妈。

这意味着妈妈不再有经济收入,而且爸爸的赚钱能力也得有一定水平。全职妈妈其实更考验人,它的难度和付出不亚于管理一个团队。此外,大多数女性还担心因此跟社会脱节。更可怕的结果是,依赖了丈夫的经济收入,在家里越来越没有地位,从而破坏了夫妻间的平衡。

所以,全职妈妈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并能做得好的。

选项二,把孩子送托儿机构

可惜的是,我们父母辈那种单位办的、福利性质的托儿所早已踪迹全无,目前能够依靠的托儿机构都是商业化的,收费都不便宜;而且园所还不多,想要都没有。

选项三,请个保姆带孩子

带孩子的保姆月工资三千到八千,当妈的如果没把握赚回这笔钱,不如回家自己带。让保姆带小孩,你还可能为保姆素质不高而烦恼、担忧,如果保姆再有一些为了自己方便省事不给孩子换尿布换裤子之类的行径,就更让坐在办公室的你烦恼不已了。

选项四,让老人家带孩子。

两大好处显而易见――第一,贴心贴肠,忠心耿耿,对孙辈比对自己的儿女还好,这份血缘情感,估计保姆和托儿机构都没有办法PK;第二,省钱。在中国老人家带小孩大多数不仅不收钱,还会倒贴钱。就算收的也就收个实际支出的成本价。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钱其实蛮重要,你可以好好计算一下老人家帮咱们省下来的钱。

四个选项一分析,你会发现:对于一个事业有点小追求,经济实力不那么强大,又想把孩子带得好一些的妈妈来说,选项四实在是最现实最理想、最实惠也最放心的选择。

当然了,我们也不该回避问题。

父母一辈,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生活理念,和我们都有着巨大的鸿沟和差异。我们怎样面对这个差异?是一定要去按照某一方的观念纠正,还是双方逐渐地、体谅式地去填补、修补,效果上其实有很大差别。

毕竟,老人家省下的花销,是你本该支出的;老人家付出的劳动,是你本该亲力亲为的――不管老人家的做法多么落伍,你在跟老人家沟通之前,都要记得心存感激。

是否心存感激,沟通效果完全不一样。

每次你要跟老人家提意见、谈看法,给老人家用新育儿知识洗脑之前,都可以设身处地想想老人家的想法,这样你说出来的话会大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会满意很多。

很多亲子沟通太强调“术”,比如第一步说什么,第二步说什么……我经常记不住。比起那些“术”,我倒觉得最重要的是“情”,尤其是对我们的亲人――情到了,意就能到。

几千年来,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卢梭到杜威,每个时期都有对孩子到底该严厉还是该宠爱的争论。就像父母是我们无法去选择的一样,在孩子长大的年代里,我们也必然会和孩子有观念的冲突。

既然如此,我很想斗胆说一句:教育,以及养育,其实是没有谁对谁错这些绝对标准的。我觉得,首先要营造的,是家庭温馨和睦的氛围;然后,充分地运用我们的智慧,尽量化解其中的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标准不妨宽松一些。

另外,我也想作为一个过来人,谈谈我的真实感受。

在我看来,婴幼儿阶段的孩子,要怎么吃饭,要怎么睡觉,要怎么如厕训练――没有完全正确的做法。

我们发现,小孩终究是要学会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无论奶奶是不是追着喂饭,无论孩子是不是午睡,无论我们把尿还是不把尿――正常的孩子,没有长大了不会吃饭、睡觉和上厕所的,他们也不会因此产生很大能力差别,无论那些专家如何危言耸听。

新手妈妈认为天大的事情,在我们这些孩子已经大了的妈妈看来,其实并没有那么重大――孩子,终究都会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蓬蓬勃勃长大的。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一种让我们自己舒服,因此孩子也会觉得舒服的方式。

我们要给我们自己这个自由,也应该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自由。

我跟很多老人家交谈过,他们的很多过度保护,过度穿衣服,过度在乎孩子吃饭,其实来源于一种压力,只有责任而没有自由的压力――

我要是带不好这孙子,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育儿风格,奶奶的做法跟妈妈的就是不一样,就像一个游戏有两种玩法。毕竟每个孩子都擅长根据不同家长的方式,从中逐渐适应,并找到自己处理的方法。就像在严厉的爸爸面前,孩子会老实很多;在慈爱的妈妈面前,孩子会娇嗲很多。

而且,只有老人跟孩子之间,才有真正意义的天伦之乐。日本的藤幼儿园曾经邀请一批已经老得要坐轮椅的老人到幼儿园来,让孩子们跟他们相处,结果老人们度过了他们最愉快的一段时光,孩子们也感受到浓郁的慈爱。

相比我们这些“事业正在上升期”的妈妈来说,老人更有时间和心境来无条件、无底线地爱小孩。让老人跟孙辈相爱,是他们人生的共同需要。孩童年代被适当宠溺,全心接纳,必定会培养更多同情心,必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再说了,父母对孩子很难做到真正无条件的接纳,老人们却可以轻易做到。想想你的小孩,曾经被这样无条件宠溺过,难道不是他人生最大最大的福分之一?

相关期刊更多

祝你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

文学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波市文联

金沙江文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