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活用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81-01
新课标在写话教学别指出,在写话中要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小,语言积累匮乏,尤其是其思维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要活用文本,并结合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行适当训练。
一、内化积累运用,活用词语造句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正确理解词语是写话的基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与积累,并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这样一来,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也就自然地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运用。
例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兴奋地”是一个新学的词语。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句子,说说“兴奋地”是什么意思。当学生答出“高兴地”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出几个同类的词语。于是,“欢快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仔细地”等类似的词语从学生口中纷纷说出。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借机鼓励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积累了词语,而且在活学活用中,他们的写话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中的“兴奋地”一词为例子,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并学会触类旁通,认识与积累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词语进行造句练习。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文本Z言,丰富语言扩句
句子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认知经验都比较有限,导致他们写出的句子比较平淡,不够生动。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写话更为具体生动呢?教师可以从关注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扩句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写话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在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把原句与“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一句作比较,并且说说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在比较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原句不仅把水是怎样升高的描写了出来,而且也更为详细、具体、生动。为了提升学生活用文本的能力,教师可以此为平台,让学生进行扩句练习。如:“天气热了。天气 热了。”“雨下大了。雨 下大了。”就这样,在扩句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话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领学生从关注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扩句训练。这样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关注文本、品味语言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写话水平也定然会更上一层楼。
三、依托语言范式,规范表达仿句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起步阶段。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写话训练中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范式,进行仿句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例如,教学《画家和儿童》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就成了。”在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先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找出这个句子的特点,当学生找出“一会儿……一会儿……”这个特点以后,教师又接着询问学生:“你会用这种句式写上几句话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写道:“他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写作业,学习真不认真!”有学生写道:“他一会儿玩积木,一会儿跳绳,玩得可高兴了!”就这样,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他们的写话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本中的特殊句子为例子,让学生找出句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依照“一会儿……一会儿……”这种句式进行仿写训练。这对于学生写话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使得学习效果显著。
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幸福的期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趣味悬念,给学生一个走进文本的入口,让学生乐于与文本交流,增强掌握知识的意愿。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黑板”跑了》一课教学,教师利用题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师:同学们,看到《“黑板”跑了》这个题目,聪明的你想问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我们很熟悉,但是为什么“黑板”要加引号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在板书上用个问号给你标注出来。生2:黑板没有腿啊!怎么会“跑了”呢?师:嗯,那老师也帮你做一个问号。大家现在都会发现问题,真了不起。但是如果能解决问题,就更了不起了。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立刻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学们纷纷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起来,沉浸到答案的寻找中。朗读结束后,还没等老师提问,孩子们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发现是创造的开始,质疑让智慧起航。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课题的独特之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疑窦顿生,对文本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认真而深入地阅读,在期待中享受阅读的幸福。
二、创设动画情境,予学生一场幸福的视听
以多媒体的音画效果给学生打造生动形象的视觉盛宴,在单纯的文字与形象的思维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自主自觉地走进文本。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一课教学,很多教师都认为这课不好教,主要原因是文中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南美洲,地域太远,我们的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另外,对文中“兴致勃勃”“野性大发”“技艺超群”等词语的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也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特意运用多媒体,从网络上截取了一段骑牛比赛的视频,视频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骑士们在牛背上的勇敢和坚韧。孩子们很快被精彩的视频吸引,瞪着眼睛,张着小嘴,有几个小男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视频结束以后,进入了识字环节,学生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轻松了许多。在朗读环节中,学生表现更为出色,断句准确,理解到位。看来多媒体不仅给予了学生一场幸福的视听盛宴,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开通了一条幸福隧道。
三、创设生活情境,许学生一次幸福的体验
针对一些有特色的教学篇目,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找准生活和文本的呼应点,从而将文本情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生活体验的丰盈激发阅读兴趣,带给学生一次幸福的体验。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一课教学时,正好赶上教室前一排槐树花盛开,于是,教师把孩子们“拉”出了教室,让学生们走到槐树下认真地观赏,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因为兴奋,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欣喜和愉悦。观赏过后回到课堂,孩子们争着抢着汇报结果。生1:我看到了一串串槐花像珍珠穿成的项链。生2:我觉得槐花更像刚出生的小鸭,白茸茸的一团儿。师:想象够丰富的,不错。生3:我老远就闻到槐花的香,越是走近,香气越浓。生4:我用舌头舔了一下花蕊,还有一丝甜意……这样的体验为下面的阅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纵观这个教学案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点燃学生的体验,入情入境,让学生带着真切的体验走进文本,细细地咀嚼槐花香味,慢慢地品尝槐乡情,一路幸福飞扬。
四、创设游戏情境,还学生一个幸福的课堂
长期以来,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扼杀了学生渴望游戏的冲动。其实,语文课堂不必总是一个色调,我们可以适当地创设游戏情境,还学生一个幸福的课堂。
务川县泥高乡地势高寒、偏远,经济落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成为棘手问题。我是这个乡的―名村级小学语文教师,现把我校语文教研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解决语文教师在法制教育层面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认真检查对照,克服下列不足:
1、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关内容在备课时写入教案,只是为应付检查,在教学环节不作法制教育渗透,流于形式。
2、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有的语文课教师法律知识不够,导致语文教学在渗透法律知识时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缺乏精当教学案例,课堂没有灵活性,法制知识成了纯粹的理论讲授,空洞无物,学生收效甚微。
3、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有错误认识。一是把法制教育归属于德育范畴。“道德”与“法律”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是相互独立的,道德不涵盖法制内容。
二是只重视素质教育。仅仅承认“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三是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只关注法律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四是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教师应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融为一体,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反客为主,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五是忽视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学生父母自身行为状况、教育方式如何、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教师,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应当了解得清清楚楚,以便因地制宜实施法制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
课堂是教师利用课文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利用课文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教研组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为蓝本,选择其有关内容认真备课,挖掘课文中的法制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补充身边事例,效果很好。
(一)从课文中挖掘隐藏的法制素材进行教育。小学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优质作品,有大量的法制教育好素材,教师要认真挖掘,将课文教学与法制教育挂钩。
1、抓关键词语。如三年级上册《掌声》中的“残疾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内容,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国家对残疾人有多种特殊照顾,要求残疾学生不要自卑,其他学生不能歧视、挖苦残疾学生,要帮助他们,与他们做朋友。
2、抓住重要句子。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就要抓住“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水里……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一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我们都要保护淡水资源,如建工厂就首先要进行环境污染评估,有些工厂对水资源污染太严重了,再如今年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因为空气受到污染造成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品赏名篇佳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二年级下册《泉水》,是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优秀文章,要以此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激发课堂教学气氛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在备课时,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师生对事例的互动讨论,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互动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时,老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喜鹊抓回来养?”师生召开讨论。教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告诉学生:这是国家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则,要求大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得捕猎、伤害野生动物,当然就不能随意抓养鸟类了等。
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法制意识
1、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要求在作文教学时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的自身特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认识事物,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法制教育。
2、写日记。小学生日记多是对感觉器官感觉到的感性认识的记录,是真话,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的记录,通过老师批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法制地教育。
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身感受法制教育
教师为学生设置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如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用红、绿、黄纸制作指示灯灯具,假设十字路口做游戏,让学生切实理解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比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目的是对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进行教育。
2、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每年3月12日进行的“植树节”活动,讲解“植树节”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规定不得纵火毁林、森林被破坏后的严重性等开展法制教育。
五、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案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你了解泼水节吗?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⑵.我们一年一度的节日是哪个节日?(春节)我们都做些什么事?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三、交流学习,重点感悟。
1、设疑:考考小朋友们,我们国家现在的总理是谁?
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交流:“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交流: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⑵、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⑴、为什么19xx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⑵、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文吧!
五、拓展延伸。
找找的图片和故事。
课后反思:
1、备课要深入。粗略备课会使一节课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高效学习,课下教师会发现自己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而这些失误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进去,教师要善于透过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作为读者也有这种情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2、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会感到语文的乐趣,才会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会乐于学习。如本课导入设计为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节日,然后延伸至全国人民最难忘的节日,学生联系新年的情景,畅所欲言,小脸露出愉快的表情,然后导入学习。然后根据文中“”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总理,虽学生误以为主席就是总理,但教师表扬学生爱学习,爱观察,学生积极性更高。
【关键词】识字 写字 趣味 教学
一、二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部分尤为重要,因为识字、写字使学生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不尽人意:有的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有的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有的学习态度比较被动,总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完成作业。我多次给学生讲识字、写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可是收效不大。如何让学生学习汉字而不感到枯燥乏味呢?
今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中的《我们怎样学习读和写》这篇文章后豁然开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初入学的日子里读和写对于孩子变成那样困难、那样无趣而又恼人的事情,在通向知识的艰难道路上孩子又要遭遇那样多的失败,而这一切就是由于学习变成纯粹跟书本打交道的缘故”,“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他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段时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她日后整个认识的(通向知识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生字、生词之前总是带着学生到词语的源头去“旅行”,让孩子们看到词语所表现出美的世界,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音,感受词语的芳香,察觉他的细微差异。他认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没能引起对字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兴趣。在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到词语的芳香、没有察觉他的细微差异之前就不能开始识字教学;如果教师教字,那就会使孩子陷入繁重的劳动”。他认为读写教学在下面的条件下才会容易进行:这就是使识字对于孩子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要孩子记住的,应当是有趣的。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孩子“牧场”这个词时就先带着孩子去“旅行”,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他在自己的画本上画起了牧场并在画上题词“牧场”孩子们也给画题了“牧场”一词。随后他们便读出了这个词。对大自然音乐的敏感性帮助了孩子们 去感受词的发音,生词很快便记住了。
反思自己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区,总认为多读、多写就能牢牢记住生字,没有重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字所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和细腻色彩,以至于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识记起来较困难,记忆效果差。有的甚至失去学习生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当成一种负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让学子们做乐知者呢?
在以后的识字、写字的教学中,我时刻不忘记挖掘知识本身的趣味性。例如:在教“花”这个字时,让学生观察花池里的各种花,看看化的颜色,闻一闻花的香味,听一听蜜蜂的嗡嗡唱,再画一画。上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那些花?什么样?香不香?再让学生把美丽的花而画出来。等学生充分感受到花的美丽与芳香时教学“花”这个字,学生不仅读得响亮动听,而且写得也很漂亮。在教学“燕”时,先让学生观察燕子,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告诉学生燕子是益鸟,一年能吃很多害虫,让学生在对燕子充满喜爱时,学习“燕”字,同时借助燕子的尾巴,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这个字。还有很多字都是这样认识的如:山、树、水、云、鱼、雾、河、湖、冰、草等。
为了增加识字、写字的趣味性,我还采用的以下几种有趣的形式:做动作法。如教学“跑”“跳”“抓“笑”“哭”“举”“伸”等表示动作的词,我会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这满足了孩子爱动的天性,为他们的识字过程增添了乐趣。
猜谜语法。我特别留意收集字谜,或师生自编字谜,如:人在云上是“会”字;一人靠在树木旁,就是“休息”的“休”;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是个“日”字。这样做无形之中还启迪了孩子的智慧。
顺口溜法。有一些字笔画较多,编成顺口溜能轻而易举的记住。例如:“荒”字中间本是亡,多写一点变了样;亡、口、月、贝、凡,牌号顺序就是“赢”。此方法可便于学生记忆繁字的特点,避免了死记硬背。
比较法。如:桃―跳―逃;堤―提;体―休;晴―睛;级―极;线―钱。这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学习,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细微差别。
由于我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感受到学习生字的乐趣了,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提高书写纸量了。批改作业便是一种手段,每次作业批改完之后,我都要选出写得干净整齐的作业进行表扬,提出其优点,增加其成就感;不工整的作业,我也尽力找出其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扬长”做到了,也要提醒学生“避短”,每一次的作业都要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避免出现“两次绊倒在同一块石头上”的现象。
通过不断挖掘初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再实践中进步、努力,我班学生不仅爱学习生字,而且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