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500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范文第1篇

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古人不远,我最喜欢小三国演义读后感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三国演义读后感的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剂网购电话: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世园会,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切实搞好阅读指导

1 认真编写阅读指导手册。新学期开始,年级语文组长组织语文老师将阅读指导手册发到学生手中,一般从阅读目标、阅读要求、推荐原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概括、典型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比较实用的阅读辅助资料,帮助学生阅读。

2 精心编制阅读导学案。从阅读内容、阅读进程(阅读书目具体到每一节课读多少)、摘抄要求(规范摘抄格式和书写、提示精彩内容的摘抄)、阅读速度(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阅读)、阅读方法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

3 搞好阅读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阅读是必备内容。语文老师要共同研究一周学生读书情况、阅读导学案的设计、讨论阅读过程、策划相关的读书活动、新书好书推荐,等等。另外,每个年级拟将成立一系列社团,来更好地配合阅读活动。社团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定出社团章程、活动计划,组织扎实有效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二、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

1 创设浓郁的背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喜欢某作品,肯定是作品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能恰当表达出来的感受,引起了共鸣。所以应当让他们把自己不能说的话抄下来并背诵。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出口成章的?新大纲也提出了重视积累的要求,而且规定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不仅名篇要背,好的文章、精彩片断、唐诗宋词都应该鼓励学生背诵。因此,我给学生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每天抄写一点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背诵一首唐诗宋词或者是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这样就创设了浓郁的背书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以活动促阅读,在阅读中寻求创新。多写读后感,多交流,让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学生每读完一部名著或精读书目或泛读书目,我们就鼓励他们多写读后感,当然研读书目更应该写。读后感可长可短、内容不限,言论自由。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学生的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收上来看一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读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对他们的读后感给于简单的评价和指导。有时这种无声的交流比面对面的交流要有效得多。

定期召开年级读书会,让读书会成为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班级读书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新形式,把原来的一个人站在台上说,其他人坐在台下听,变为更多的人去参与,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也可以是整个班级的集体亮相,能演课本剧的就排演课本剧,还要增加互动、点评、质疑等环节。

3 化大为小,切实可行;打开视野,放眼寰宇,变阅读为享受。面对大部头的书,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小课题。例如:研读《三国演义》时,同学们共同围绕十个专题讨论:“三国说“义”、“正说曹操与反说曹操”、“试析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缺陷”、“假如我生活在三国时代”、“战争胜负因素——我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浅论三国人物描写特色”、“三国蜀汉灭亡原因之我见”、“三国中刘备性格魅力及启示”、“三国语言交际智慧”、“我看诸葛亮(可从“法”与“情”、用人管理、与人格魅力对比等方面人手)”,这样同学们在研究时,就把大困难化成了小困难,变阅读为享受了。

4 多多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及时调整阅读节奏和阅读内容。本学期我们就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及时的问卷调查,我们的问题是:你对班级活动和年级阅读活动有何好的建议?每节课老师是否有目标及指导要求?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你还有哪些好的书目向大家推荐?你在阅读书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学生的问卷交上来之后,我们会认真阅读,对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会想办法尽快调整和解决。如果你经常这么做,学生会觉得你很尊重他、很关心他,他就会更加快乐地去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阅读愿望 学会选择 传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90-0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仅教材配套练习中选用了大量的优秀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还布置了课外读书的任务,可我在批阅学生练习册和试卷的时候还是发现学生们课内阅读分析得较好,而课外阅读分析往往难住了一大批学生,这种尴尬的现象说明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还有待增强。

1 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不了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强制性的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首先,现在很多家长已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孩子买书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但是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却盲目地选择各种他们认为有助于孩子学习的书籍如各种作文选、日记集,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孩子变成大文豪。而大多数孩子本身对习作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让他天天捧作文书就如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读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厌烦、排斥的心理。其次,许多老师只是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却没有读后的交流反馈活动,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降温、往往敷衍了事。

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没有计划和方法。大部分的学生对课外书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走马观花式看一遍,甚至只看了两眼就束之高阁,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我每次看到学生们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总是一脸兴奋,在书架中乱钻,最后随便拿本书草草结束。借阅书后极少有同学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老师要求在摘录本上摘录精彩语句,学生们都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随便摘抄一些,不仅内容杂乱,而且根本不知其所谓。这说明学生们还缺乏正确的读书和摘录方法。俗话说“读书贵在得法”,没有方法或方法不当的读书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三是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固有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对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该如何下手。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过:“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段话表明了课内阅读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改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这一情况。笔者尝试从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融合,以课内带课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会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传授课外阅读方法技巧,最终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2.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课外阅读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课前预习

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笔者还经常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三顾茅庐》的预习时,笔者通过提问:故事中的几个人物你们熟悉吗?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精彩故事,你们知道吗?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学生们阅读后既能熟悉人物事迹,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好奇――阅读――收获”的方式产生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阅读的意识。

2.1.2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就是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体裁、内容、写法、学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阅读。这种引导能激发学生直接的、及时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寓言《一路花香》时,课文讲述了一只破水罐的故事,说明了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的道理。从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寓言这种通过故事说明道理的方式,就专门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作品,《农夫和蛇》、《自相矛盾》等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使学生兴致盎然,有的甚至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伊索寓言》,还纷纷来告诉笔者读书时的感受。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不费力,乐于接受。

2.1.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在课堂上组织 “读书摘录笔记展览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2.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因此他们选书往往受家长的喜好决定,选的书不是作文书就是各种各样的习题精编,不仅读之无味,而且收效甚微。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又香又浓的蜜来。”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书籍,内容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我的主要做法是:

2.2.1从学生质疑处引导

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有学生就提出了“那前两次刘备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这一问题,笔者就借机引导他们去读《三国演义》,这样学生为了满足求知欲,自然而然激起了阅读这类名著的兴趣。又如教学了《人类的“老师”》一课,有学生问到:“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呀?”时,笔者就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看有关仿生知识的书籍,这样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让他们尝到了解决疑难的乐趣。

2.2.2从课文精彩语段处引导

《燕子》的第二段描写春天的美景,语言极其优美。所以我在授课后让学生去找一些描写春景的文章,如《留住春天》、《春》古诗《咏柳》、《忆江南》等,加以比较鉴赏。教师不需作过多的讲解,只要对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充分利用诗文语言的音律美和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领会文章的精妙,学生很快就会被语言文字的韵味所吸引、所陶醉,常常读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盎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高品味的佳作名篇,既让学生积累了规范语言,扩大了视野,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一般都是学生自主性更强的阅读,方法引导很重要。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3.1学会浏览性的泛读和品味性的精读

浏览性的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课标》提到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品味性的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静心细读,从字、词、句、篇入手,欣赏妙词佳句,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或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法。

2.3.2读书作记号和摘录法

平时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作记号”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读书符号,如“?”表示此处有疑问,“”表示很喜欢,“”表示很重要等等,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但“做记号”的符号要统一,这样便于集体交流。“摘录”指摘抄文章精彩之处(便于日后写作),如文学常识、优美的语句、精彩的词语、生动的描写、精辟的议论、名人名言等,摘抄在“摘录本”上,读读背背,积累语言。并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循序渐进,如低年级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的生字,喜欢的词语;中年级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级写写读后感等。

2.3.3师生共阅,学会交流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师生共阅。因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就如同我们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一样,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举行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美词佳句的积累、写作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达到与课堂学习一样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勇敢地各抒己见,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有更深入的思考。

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就能逐步培养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新课标中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