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调研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
出口增速出现反弹
中国出口增速的反弹,主要是由G3(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从低谷回升的拉动。我们预计,G3的GDP增速会从目前的年率-3%上升到一年以后的1%,即上升四个百分点。另外,根据过去15年的统计经验,G3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因此,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增速将提升约30个百分点。
这个预测,并不要求对G3的预计过分乐观。事实上,我们对G3的预测还低于市场平均。我们对G3经济从低谷反弹的预测只要求企业库存水平趋向正常化,消费者对恐慌性削减开支(如对汽车消费)的修正,和目前已经出台的刺激政策;这个预测不要求G3消费和生产活动回升到危机前的增长潜力。另外,我们预测的中国出口增速回升30个百分点,只要求其增长速度在明年年中达到5%左右,远低于过去20%至30%的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前景,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关于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约占整体固定资产投资25%),预计将在未来一二个月内见顶,届时增速为同比60%左右,但此后一年内估计将明显降低至10%或以下。主要原因是政府的项目审批已经在去年四季度见顶,新增银行贷款在今年首季见顶,各种迹象表明新开工项目涉及的金额在今年二季度已经见顶。这个情况类似于1999年刺激政策带来的政府投资增速达到峰值以后的大幅下降。我们认为,4万亿元方案之后再继续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必要(估计今年二季度年化的环比GDP增速可能达到18%,为历史最高,并大大超过了保“8”的目标)。如果继续加码,会进一步加剧中期的通胀压力、银行的坏账风险、资产泡沫和产能过剩。
第二,制造业和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43%),预计也将从目前的同比增幅29%大幅放缓至明年中的10%左右。我们从对许多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制造业和矿业的产能过剩,很大程度是结构性的,目前的需求反弹远远不足以消除产能过剩。产能过度扩张是过去多年来由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国内的房地产泡沫、人为压低的资源环境和劳力成本造成的。这些以前支持产能扩张的因素以后都难以为继。政府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暂时吸收部分过剩产能,但随着刺激政策作用的弱化,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重新浮现,有些甚至会更为严重。国际经验表明,产能过剩增加10%,要求企业投资增下降速20%到25%。
第三,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3%),估计会从最近的同比增长5%上升到12个月后的25%左右。但是,房地产投资的上升只能抵销政府主导投资放缓的一半。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预计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未来一、二个月升至同比超出40%的水平,但此后12个月将持续回落到10%左右的低谷。
从刺激投资
转向刺激消费和科技
上述分析,意味着若干对整体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的含义:
第一,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远比出口重要,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很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二次下行,使经济复苏呈现W型。
第二,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某些原材料和其他投资品的需求和价格可能出现调整。
第三,出口相关行业(包括出口商、出口服务、集装箱航运、码头),随着出口增速大幅反弹,它们的表现很可能优于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第四,出口导向型的亚洲经济体,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今后十二个月内的经济增长和盈利的回升速度很可能高于主要由投资拉动的中国大陆经济。
第五,经济刺激政策应该也很可能逐步从支持投资转向刺激消费和科技,从而对消费、新能源和科技板块构成支持。
经济二次下行
是“健康的调整”
许多人问,如果经济出现二次下行,政府是否应该再度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笔者的观点是,根据我们对经济走势的预测,即使出现二次下行,也没有必要大幅加码刺激政策。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估计,今年二季度,如果按统计局研究人员的预测,同比经济增长接近8%,则年化的环比GDP增长就将高达18%。这个经济增速的飙升反映的是过去八个月内力度巨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
在达到18%之后,从技术上和从项目审批周期、企业投资趋势等几方面判断,增速都将回落。我们估计在三、四个季度之内,年化的环比增速可能回落12个百分点,到6%左右“二次触底”。因此,二季度之后出现环比经济增长二次下行是一个健康的调整,不应该用加码刺激政策的手段来阻止二次下行的出现。
第二,二季度之后如果出现投资下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制造业和矿业企业为削减过剩产能而放缓投资增速。这种投资减速是正常的和健康的,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的措施来阻止这种调整。
历史经验表明,靠政府投资来拉动需求只能在短期内减少产能过剩,永久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财政成本巨大,也无法持续。大部分企业在政府投资减速之后,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削减过剩产能来恢复正常产能利用率。换句话说,企业投资放缓是迟早的事,用加码刺激政策来拖延企业的调整只是将“短痛”变成“长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组织人员、聘请专家编写《“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对我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对“十二五”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并提出部分指标调整建议和“十二五”后期重点工作建议。
(一)科学编制年度运行报告。科学撰写了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在完成年度经济运行报告的基础上,我委坚持每季度对我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完成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报告,提出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建议,切实为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当好参谋助手。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审批。截至11月底,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89个,总投资额280.15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41个,总投资额136.87亿元;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额4.47亿元;服务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66.17亿元;农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约3.73亿元;其他项目8个,总投资额约68.91亿元。其中有部分项目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我区,在我委和招商办共同协调下,共有18家企业将注册地址迁移到我区,促进全区财税收入增加。
(三)公务车车编管理。根据区领导专题会安排,我委牵头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依据各单位人员编制及工作情况对区直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车编进行重新定编,相应的定编通知已下发至各单位。11月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现已完成初稿并征求公务用车管理相关部门意见。
(四)经济发展指标协调与促进。根据区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固定资产投资由我委主要负责协调和促进。根据工作安排,我委对区内近两年备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回访,了解项目开工建设进展情况,并敦促企业积极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同时与区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存在我区建设项目列入其他区、漏统和少报、部分项目征地拆迁款项没列入统计等问题。经我委和区统计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补统投资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19.65亿元。10月份对追加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征地拆迁款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追加固定资产投资18.09亿元。截止10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66亿元,增长28.7%,增速全市第一。
(五)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根据市发改委《关于编报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工作,并对各相关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区经济、民生等要素,着重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改造方面倾斜,最终汇总出41个政府投资项目上报市发改委,计划总投资额233041万元,其中2014年度计划投资107935万元。
(六)统筹城乡和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参与《加快统筹城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多次协同市发改深入乡镇开展调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申报城乡统筹示范实验区项目。
(七)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委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关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市纪委《关于严明纪律过节坚定不移纠正“”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并针对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项审批流程。
(八)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前进村挂点帮扶工作,春节期间,我委深入挂点村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并为40家困难户赠送慰问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和监督,主要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指导,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办理答复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办件2件,协办件13件,代表满意率100%。其他“美丽乡村、洁净家园”、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作按区委区政府要求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控和预测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经济社会指标计划制定偏高。
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分析深入程度不够,主要有关职能部门对管理行业管理不够深入,造成部分行业发展数据空缺。
三是我委经济专业人才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把控和分析能力有限。
四是区级经济管理权限有限,即使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足,也难以通过宏观调控调节。
三、2014年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科学制定2014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全面把握和分析经济走势,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围绕全区经济工作重点,深入基层开展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掌握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材料,加强经济运行的热点、难点分析研究,做好季度、半年、全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提出前瞻性的对策措施,及时向上反映,确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3、做好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审查力度,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我区的项目业主,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尽可能多的促进企业将注册地址迁移到我区,增加我区财税收入。
4、提前策划、包装我区的政府投资项目,积极做好市政府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努力争取更多项目及资金落户我区。
5、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工作,积极协调上级发改部门,改善我区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档次。
6、协调好我区小汽车车编定编工作,合理安排工作用车,切实提高我区机关工作效率。
7、梳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立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概算审批、招投标核准等相关规定。
【关键词】油田 投资项目 管理 意义
一、数据统计是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开展的基础
做好基础统计是确保项目立项顺利批复的重要保证。目前,油田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
项目建议书主要是对建设单位能力、现状和建设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对投入的人力、物力作出分析和研究,并初步估算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论证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通过需求分析、多方案比较选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并对投资和建设进行详细论述。初步设计主要是对总体设计和方案进行综合技术分析,论证技术上的使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前期工作准备中,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油田各个单位都建立了最基础的项目数据库,明确科研生产中的短线和瓶颈,从固定资产设备仪器数量、每年承担任务实际情况、厂房拥有量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比较完善的统计和合适的评价标准,一旦有新项目立项的机会,按照上级立项要求就能很轻松的完成立项报告的编制。
在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数据统计工作就是根据立项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初级资料和的调查收集和次级资料的整理。当然各单位可以根据立项的实际情况,对所要调查的资料按照产品类型、工程类型等等进行不同的分类,再决定进行全面或非全面性质的调查等不同的调查种类,最后再进行汇总。调查完成后就是整理阶段,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和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整理出反应不同项目立项特征的综合材料。完整的统计数据材料能分析出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规模和水平的高低,这些数据都是前期项目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投资统计是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的编制,可以实现投资项目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管控。针对已批复的投资项目,在年度、季度、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中仪器装备购置情况、工程形象进度进行数据统计;并对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为投资计划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是有效实现投资计划节点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历时较长,根据目前油田项目批复的建设周期来看,一般进口设备仪器购置项目、矿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在15 个月左右。项目实施包括施工设计和采购招投标、计划及合同管理、施工与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验收等。
(1)统计整体设计对项目管理的先导作用。项目批复后,首先对所有实施项目进行设计,也可以理解为统计整体设计,按照工程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工程批复的周期和资金到位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并合理安排、组织调研,分配预备费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确保工程实施严格按批复要求按期完成。
(2)各专项统计报表的综合运用。在财务和经费管理方面会用到财务统计,在投资报表中用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在前期报告中会用到劳动和人口统计、科技统计、社会统计等等。
(3)投资报表在计划管理的依据。在投资报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的灵活掌握和应用非常普遍。既有总量指标是计算,又要在一定时期对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计算和比较等等。比如投资报表中的每月计划完成率,月度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会用到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运用,也会用到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及平均指标的计算比较。在基本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尤其工程量清单编制,就是统计指标的计算,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及分析方法在项目实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项目年度、季度的投资计划都是投资统计报表基础上制定的。
(4)统计分析数据的运用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以及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为以后新项目立项的重要基础。只有计算出科学可信的数据,才能为以后项目的立项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统计分析在项目后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竣工验收是对整个工程单项验收完成后所进行的最终验收,包括“三同时”验收、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档案验收及项目整体竣工验收等。后评价管理是对已竣工验收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完成后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将项目最终成果、影响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各项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经验教训,剔除改进意见。
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资产购置流程
3.资产处置流程
4.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9)/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5.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目的:通过盘点来确定公司固定资产是否安全,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使用范围:列入公司固定资产账目的所有资产项目。
(3)参考资料。
(4)职责:包括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
(5)程序:包括基础工作、盘点方法和盘点时间、差异处理以及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6)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7)/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二)长安福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特点。
1.注重流程管理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的是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最后处置都有一系列的流程图,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这些流程图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不少企业虽然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多业务人员经办有关事项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业务人员有意违反企业的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可供操作性的流程,指导业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长安福特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公司采用的是福特公司的管理经验,在流程设计上比较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如长安福特的不少员工就提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不是来自于领导的命令,而是按程序办事。2.加强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购置,一直到日常管理和处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固定资产购买回来后,对日常管理却不够重视。长安福特公司设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制度,对台账的设置、登记、保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执行。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公司较好地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了资产的正常运行。
3.注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少企业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手段。长安福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评价。该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内部控制审核项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日常管理的处置,都是企业内部审核小组予以关注的对象。通过内部审核,长安福特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化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的生产、化工化纤及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在内部控制方面,2000年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化股份公司成为仪化股份的大股东。随即仪化股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务纪律整改,逐步完善内控机制。公司每年都要组织财务大检查,并且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仪征化纤于2002年12月成功实施ERP,ERP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流程的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中国石化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流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业务目标、控制点及业务流程如附表(简要):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以下特点:
1.围绕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目标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导其设计和实施的根本指南。内部控制必须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找到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与最终控制结果相关的因素。企业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保证管理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及管理效率和效果,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要想使控制活动能够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内部控制设计就要关注上述问题。
因此,该公司在阐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合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围绕业务目标设计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可以保证关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2.组织结构严密,岗位责任明确,强调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权力的归属呈现出“金字塔”的特征。由于精力有限,上级管理者必须进行分权管理,这就产生了授权的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
按照授权审批对象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以把授权审批活动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经济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数额业务审批权的归属、授权审批责任的确定以及交易活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生在同级别管理者之间,这也属于一般授权。在此案例中,比如,设备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据有关单据对新增固定资产共同进行验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提出维护修理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设备部和资产财务部共同定期组织实施。
特殊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例如重大的项目投资决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等等,主要规定了这些活动的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和权责分布。例如,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单台原值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鉴定意见,公司鉴定组鉴定,报董事长审批;关于固定资产减值数额需经资产财务部会同设备部审核,报总经理班子、董事会审批,资产财务部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计提入账。
3.突出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不用以及技改等更换下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闲置资产不合理的处置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从审批同意到妥善保管、到正确核算再到充分有效利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有效制衡。
三、对长安福特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
长安福特和仪征化纤公司均是国内同类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体现了重视流程
管理,重视IT技术,注意授权审批,强调记录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有:
(一)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所具有的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前,应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考虑投资项目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经审查认定后选择最佳可行方案作为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也就是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管理。
在这方面,长安福特公司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而仪征化纤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以各种取得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保险控制较少涉及,容易盲目购建,造成投资失误,预算失控。
(二)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修理成本、固定资产转移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无形损耗成本。会计系统对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就体现在上述成本费用的控制中。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的核算,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佣车辆和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因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就会带来资本化利息计算不正确,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费用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两公司均表示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的。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