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营支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范文第1篇

然而,随着运营商各种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和规划,人们发现传统的运营支撑系统根本无法很好地支持这些新服务。支撑系统不能准确、即时地调用各种客户数据资料,无法对各种打包服务、整合业务进行计费并且出具统一账单,运营商的各种新业务就无法顺利推出。

全球领先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Amdocs公司日前针对全球100位固网及移动运营商的高级管理层进行了访问,调查显示,当运营商试图推出诸如虚拟专用网(VPN)、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及VoIP等新服务时,它们面临着极大的运营挑战。77%的运营商表示目前的支撑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快速推出新服务将是运营商目前及未来两年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大多数运营商将加快服务上市时间作为第一要务,但仅有34%的运营商可在6个月的时间内推出新服务,而大多数新服务的推出需要6~18个月。

“运营商们需要加速实现OSS和BSS系统的融合,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融合的运营支撑系统可以为新业务的推出提供无缝、迅速的支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Amdocs公司收入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市场部的产品市场经理Anat Ben-Yaacov表示。

运营支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支撑体系 用户关系行为 碎片化市场 长尾

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与世界同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技术引擎,而3G牌照的发放又从管制政策上做了一次基础性的松绑。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必将面临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在运营支撑能力上。对于内生于运营商的、属于价值链中内部变量的运营商支撑能力,运营商必须做出结构性的变革,或许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发展和竞争形势。

1 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技术特征

要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运营支撑上的挑战,就必须弄清楚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技术特征,因为,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技术特征也是这两者核心特征的混合体。

1.1 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从电信技术的角度看,泛在宽带接入、位置状态与终端智能化是电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1)移动互联网首要的技术特征是所提供的泛在的移动性的宽带信息接入能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线宽带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使得人类社会首次具备了几乎无缝的通信能力,而且无需考虑空间和时间以及通信对象的运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或者说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取决于通信对象之间的主观意愿或者说对象之间被设定的规则。

(2)移动互联网的另一重要技术特征就是通信对象的位置接入和访问能力。通信对象的位置信息或者说空间信息的获取能力,尤其是其实时的空间状态的易感知性能力与互联网应用的融合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只是增加信息传播的空间向量维度的叠加价值。携带空间向量信息的传播和管理方式,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以终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断代标志的。高度的硬件集成、超强的计算处理能力、标准而且功能强大的智能操作系统、富用户体验(RUE)的人机接口以及对应用的支持能力,都为移动终端与通信对象自身的深度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正是终端的智能化使得通信对象与通信工具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也使得每一个移动的通信主体具备综合的信息感知、传输、接收、处理成为可能。

1.2 互联网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从互联网技术的角度看,关系的组合和重构、内容的聚合与分享,以及新型的应用平台架构技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特征。

(1)对通信对象之间关系的组合重构能力,将极大地改变通信和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这里所谓的“关系”是一种泛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联系。尤其是以社交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代表的社区应用的出现,在融合移动性和位置的基础上,或许能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沟通产生颠覆性结构性变革。

(2)内容聚合和分享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赖以存在的资源型基础。博客、播客、微博客、RSS、CSS、Wiki、P2P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极低的门槛进行内容描述、发现、分发、重用、组合,实现内容资源的聚合与共享。进一步,Widget、Mashup等开放的业务开发和部署工具又为集体智能和去中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互联网的新型平台应用架构技术是实现信息的大规模存储、发现、重组的基础设施。以搜索技术、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大规模数据库的组织管理技术为代表的“后端”应用基础设施技术,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的存储、组织、关联、重构以及业务的部署和提供不再有障碍。

高度移动性的接入与智能计算能力,以互联网的新型平台架构为基础,以对关系和内容的重新解构与重构的形态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产业技术特征,这种技术特征构成了运营商挑战运营支撑结构的外部技术约束和边界。

而同时,新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产业环境的异变。

2 新产业技术特征引致的产业环境突变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由于外部技术环境的变换所引致的产业环境的变化,提前研究和分析其变化趋势,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业务和市场战略,同时优化内部支撑运营结构。

2.1 运营商面临的市场需求结构长尾化、小众化、碎片化趋势加剧

对于社会公众及其各个阶层来说,无所不在的接入和庞大的计算能力,使得其对信息或者说知识的获取、表达无论在能力还是方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上因地位、阶层、身份、权势等的不同而存在的壁垒被大大地破坏。由此而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依靠信息的不对称优势获得的控制能力和权威能力被削弱和破坏,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迅速地获取有关信息。同时,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性,又很容易使得具有相同属性的人群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方式迅速地聚合或者消散,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种变化表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上,就是任何产品定位的市场将不再具有普适的价值。整个市场的外在表现是碎片化了的,无论是业务需求属性、地域属性还是人群属性,都显得支离破碎,任何业务市场都将是小众市场。而在小众化的同时,又是一个长尾市场,其长尾的表现为市场价值的长尾性,也就是可汇聚性。那些小众而不可汇聚的市场,对于运营商来说因缺少规模效应而不应该被列入可服务的市场。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不同于传统的扁平一体化的电信市场需求结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结构更加离散,也更加小众。

2.2 产品或者说业务供给结构将趋于分布式和去中心化

对于运营商来说,技术门槛和知识门槛的迅速降低,使得规模庞大的个人、合伙组织、中小企业组织具备了在更宽广的范围服务更大规模的用户的能力;同时由于其缺少复杂的制度制约,在服务小众和长尾市场上,相比大型企业组织而言,就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缺少品牌或者可信度或者最初的资本门槛的存在,选择与运营商合作也许是最优策略。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别于传统电信业务集中控制和供给的模式,交付于更大范围的个人和中小组织进行产品供给的模式使得运营商对产品的创新过程、服务过程、营销过程、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大大削弱。

2.3 产业融合造成竞争边界和竞争范围发生移动

不论是原有的传统电信业务还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相较以前更多的直接竞争产品或者替代产品,其竞争对手也不再局限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同时,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在成为个人信息处理平台的同时,也使得原先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在这里高度融合和竞争,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金融行业与电信行业围绕移动支付主导权的竞争与合作。

2.4 产业管制政策目标体系短期内冲突激烈而且管制结构趋于复杂化

由于中国目前在电信、互联网、广电的大信息产业范围之内都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管制政策目标体系、制度机构,更不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传统行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加深所出现的新的业务形态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未来必将有一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而这个时期受限于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成本,可能并不会很短暂。政策,作为最大的不确定外部因素将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的发展而更加多变。

3运营商改革传统运营支撑系统的“关系+行为”原则

电信运营商在以传统电信业务为主时,其运营支撑系统是以计费系统为核心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客户管理还是业务管理,都是以“如何收费、应收多少”为基础的,其适应的也是标准化的大一统的电信业务。后来演进出来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商业智能系统、自服务系统乃至有限开放的各类短信、彩信网关、SP业务管理系统,都未能摆脱以收费为核心的控制痕迹。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以电信网络为核心的“中心化”的闭环封闭管理的运营支撑系统将面临巨大挑战,它将不能适应碎片化的市场需求结构。这是因为小众化和长尾化的市场需求结构,对于电信运营商目前的运营支撑结构来说,在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上将存在巨大鸿沟,同时在差异化的服务能力上也存在极大差距。

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优化和完善其运营支撑结构的原则应该如何设定,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环境特征,从而能够保持竞争的活力和优势呢?

笔者以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结构的改革必须以“关系+行为”的重构为核心,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要求。“关系”的含义如前所述,正是由于彼此之间关系的存在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正是通信需求和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的基础。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结构的优化必须能够对这种关系和行为的改善或者说价值的增加提供有效的支持,并能够通过对关系和行为的综合分析,为碎片化长尾化的业务需求的发现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能力。

同时,由于小众和离散的市场结构特性,运营商必须能够及时地追踪应用价值在不同的市场碎片之间的流动和分配,根据其价值建立从业务资源、网络资源到服务资源和营销资源的动态分配机制,并能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内容聚合和分享的低门槛技术以及新型的平台架构技术,完成自己的业务创新的流程再造。

4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运营支撑结构构建

按照以上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技术特征的运营结构的优化调整原则,运营商需要从新建用户关系行为管理、创新业务运营、调整客户服务支撑结构、提高终端管理能力、组建价值评估系统、建立适合多业务和多行业融合的信息监控管理系统支撑系统等方面进行运营支撑结构的构建和优化。

4.1 用户关系与行为数据管理构建

用户关系及其行为基础数据运营和管理,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运营支撑能力。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设备乃至设备与设备之间是依靠“关系”存在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技术和宽带技术乃至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调整、改进的技术门槛曲线向下陡峭程度变得极大,也就是说“关系”的存在和调整变得更便捷也更容易。

那么,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所有业务的存在价值是为了这种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并能够以此为基础优化自己的业务和支撑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这种关系的反映就是沟通对象之间的行为,这种行为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包含在通信行为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使用中。

对于运营商来说,由于传统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结构中,各个系统之间既彼此独立缺少关联,又缺乏对用户关系和行为的数据记录与组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的严峻性在于,如果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按照关系组织业务和服务体系,那么运营商的运营架构就会由于跟随移动互联网市场结构的碎片化而被碎片化,变得支离破碎,其结果必然是竞争力的丧失而沦为纯管道工。

因此,电信运营商首先必须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按照“关系+行为”的原则记录和保存各种基础数据,同时又要有一个集中的关系和行为价值分析系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筛选为业务的改进提供支撑。

4.2 开放的支持长尾和小众市场的业务创新运营支撑能力构建

创新支撑能力是避免运营商业务和服务体系被碎片化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

对于趋于小众和碎片化的市场需求结构,运营商单凭一己之力将很难发现有效的需求,或者即使能够发现也会由于需求结构的迅速变化导致与运营商自己冗长复杂的业务开发机制不匹配而失去市场价值。而且对于那些长尾化和小众化的市场需求来说,以单个或者少量的规模来看,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会存在提供服务成本过高而价值不大的尴尬。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构业务创新、运营的支撑结构,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小众的市场。

那么,构建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这种开放的平台必须是通信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也就是说,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基础通信能力、增值业务、营销服务、计费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的能力接口都需要开放,同时这种开放又要融合互联网的各种开放的标准和技术,即以互联网的开放体系开放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

这就需要运营商通过运营支撑结构的调整,实现目前还处于独立或者关联不足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和能力的聚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分散的个人和中小组织提供业务创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的基础平台,而通过这个平台运营商可以实现在业务供给和业务需求之间小众市场的有效的长尾聚合。

4.3 终端的运营、管理和控制能力构建

终端运营支撑能力,将成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抓手。

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最后的承载设备,负责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以及业务和服务的最终呈现。因此,如何对规模庞大、系统异构、功能各异的移动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能够为业务的创新、部署、营销、售后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将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除了移动终端之外,用户还可能在电视、电脑、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机器通信模块上有融合的通信和业务体验行为。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只有对这些终端也有一个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才能真正地实现全方位立体的关系和行为数据管理。

因此,对终端或者泛终端的运营支撑,将成为决定运营商有效和迅速响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小众、易逝、碎片化需求的关键。

4.4 重构业务和客户价值评估支撑系统构建

有效的价值评估系统支撑能力,将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需求规模零散化、客户分布离散化,很可能会使运营商迷失在小众需求市场的丛林中,他们可能既不能发现价值的凸点也找不到成本的凸点,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迅速消耗掉自己的实力。

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按照一定原则优化自己的BI系统,建立符合小众市场和长尾市场的业务价值与客户价值评估支撑系统就非常必要,而目前源自于传统电信业务大规模市场营销和推广的BI系统将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的市场技术特征。

4.5 行业监管数据支撑能力构建

行业管制支撑系统能力构建,将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的必然要求。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技术和社会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行业管制的政策一般落后于市场业务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互联网、广电自身的大信息产业监管体系还在建立之中,同时传统产业与大信息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或许将面临着来自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的不同的监管要求。

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在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的同时,必须按照监管的要求在各个系统中建立可控的管理数据和功能,同时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平台实现对各类系统和业务的管理,以实现可变的统一策略的分发、功能控制、政策审计的要求。

5 结束语

对于运营商来说,运营支撑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部变量,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其竞争范围和竞争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已经碎片化和长尾化,并能够依靠在用户关系和行为管理、业务和服务创新支撑平台、终端管理、价值评估和行业监管支撑方面的运营支撑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运营商或许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著.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丁欣,等编著. 决胜SNS:产品设计运营与开放平台社会化营销[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居延安,胡明耀,著. 关系管理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美)贝克尔,著. 王业宇,陈琪,译.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上海: 格致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运营支撑范文第3篇

运营目标

实体市场启动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前端b2b网站平台的目标与一般意义b2b网站运营目标有一定差异,实体市场b2b网站平台的运营目标必须从属于整个电子商务项目的目标,实体市场启动电子商务项目一般是为了提高整个实体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前端b2b网站平台是其引导和培育市场经营商户进行网络应用、进行网络产品推广及品牌推广的体现,与一般意义b2b网站期望通过撮合双方交易、实现盈利不同,当然这不是说实体市场b2b网站平台不期望买卖双方通过平台达成交易,而是指通过平台达成交易并不是其运营该b2b网站平台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其推进实体商场信息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和步骤。

运营主体

一般意义b2b网站,运营主体都是专业互联网公司,网络背景比较深厚,技术能力及网络资源较强势;而实体市场支撑的B2B网站运营主体,一般是实体市场的管理者,他们对实体市场中的个体经营户具有日常管理职责,对实体市场运营、所经营产品及行业情况相对熟悉,但不足也很明显。所以一般来说实体市场b2b网站运营团队需要通过寻找专业的合作伙伴来协助运营,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对实体市场熟悉和拥有管理权的优势,以此促进、提高实体市场信息化层次水平。这也是多个大型实体市场b2b网站选择新竞争力网络营销管理顾问进行合作的根本原因。

用户群体

一般意义b2b网站,目标用户群体地域限制较小,如阿里巴巴等综合b2b网站潜在用户群体几乎涵盖全国、全球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者,垂直b2b网站一般也针对某个行业全国甚至全球的上下游企业;而实体市场b2b网站由于其运营目标的差异,目标用户群体卖家方面主要限于所经营管理实体市场中的经营户,买家方面也主要以实体市场主要经营对象作为重点目标用户群体。

需求层次

实体市场经营商户网络意识良莠不齐,导致了他们对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层次离市场经营管理者启动电子商务项目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一般来说实体市场经营商户对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利用网络进行产品及品牌推广上,而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应用需求较小或不明朗,所以实体市场b2b网站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经营户前期的网络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导用户进行其他深层次的网络应用,最终达到提高市场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推广策略

鉴于目标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层次与一般意义b2b网站的区别,在推广策略上也必须与一般b2b网站推广策略有所区别,以求达到“对症下药”;实体市场b2b网站在推广策略上要结合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和其所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在这个时候传统渠道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实体市场内部信息传递渠道都是进行网站推广的重要工具。

总之,实体市场b2b网站推广策略不能拘泥于一般网站推广方法的运用,要将重点放在目标用户群体乐于接受的形式上,包括对传统推广渠道、推广方式进行与网络相结合的创新运用上。

配套服务

运营支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信运营商支撑系统建设发展历程效益规划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和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随着电信重组、3G牌照的发放,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进入了一个移动化、宽带化的全业务竞争的时代。运营商企业的竞争从基于业务层面的竞争转变为客户层面的“价值链竞争”,电信企业关注的核心竞争力也从规模投资实力转向市场营销能力。在当下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运营商如何应对立体竞争,如何交付整合价值,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是国内各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未来通信运营商取胜的法则不再是电信资源,而将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以IT技术支持的管理能力。

一、运营商支撑系统建设历程

回顾近30年来中国通信行业信息化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80年代中期是信息化建设预备期,运营商在程控交换机引进过程中开始配套计费系统的建设,此时期信息化系统主要是计费系统和一些简单的网管系统。(2)90年代中期是信息化建设初期,在这一阶段,正式启动了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如市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MIS系统、网管系统等,但一些基础管理系统的建设还不完备。(3)90年代后期是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期,国内电信企业正式全面启动了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以中国电信的“九七工程”(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为代表,掀起了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阶段。(4)2000年至今是信息化规范建设期,运营商纷纷发起了运营支撑系统的集中改造,并制定了整体的信息化规划。2008年以来,全业务运营的要求更是对电信运营商面向全产品的开发、交付与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IT系统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效益

现阶段的电信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新业务和管理模式上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建设以IT技术为核心,通过一系列配套的IT系统规划、IT管控方法,为电信运营商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网络的不断融合、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1)融合平台与业务创新能力。电信的业务创新离不开IT系统的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创新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移动化、个人化和宽带化的信息服务,并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全业务运营的环境下,运营商必须实行系统化的整合战略,通过优势业务捆绑劣势业务,快速推出创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竞争需要。在IT建设过程中,从以往分散的专业系统和本地化系统,到统一融合的平台化建设、集中化建设,能够有效应对网络和业务的融合要求,满足不断增加的业务复杂度,有效缩短业务和服务推出周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先机。

(2)产品标准化与业务流程再造。IT系统的集中与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集中,而是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用IT固化的全业务标准化运营体系。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和集中运营,可以梳理业务和管理的差异化问题,形成产品、业务、套餐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再造,解决运营过程中因发展迅速而积存的历史问题。

(3)渠道整合与服务水平提升。企业信息化是运营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电信运营商要想靠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业务和服务取胜,就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把客户的需求转变成为服务。借助IT系统的梳理和规划,运营商实现了客户、服务、资源的规范化信息,有效支撑了渠道的整合,通过集约化运营和服务标准的IT化,实现客户的一致性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4)集约化运营与成本有效控制。IT集约化运营为企业实现全业务运营、宽带提速、固移融合发展方式大变革提供直接高效的支撑。一方面促进和实现了统一的业务标准,缩减和简化运营配置和管理工作,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IT团队得以减负,降低基础IT运营工作的投入,加大高价值IT运营活动的力度,使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迁移。通过IT技术还可以解决运营商组织架构的合理设置问题,理清各部门职责,提升执行力。信息化系统使得信息资源可以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

三、未来的支撑系统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10年里,运营商的支撑系统经历了从地市级向省级、集团级集中建设,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传统语音业务向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发展的过程。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的通信产业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支撑系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方向。

(1)平台云化。在云计算的热潮下,原始的“数据中心”将向支持“虚拟化”能力的云数据中心发展,呈现出动态化、可扩展等特点,满足多租户、虚拟桌面等需求。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将成为建设云数据中心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其目标是实现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开放平台,企业可以构建各种服务软件,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和有机整合,形成坚实的运营能力与商业实践基础。

(2)大数据运营。运营商的IT系统承载了多年积累的业务数据,是企业核心数据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IT集约化过程中,经过数据清理基础数据质量已大幅提升;通过ODS、ESB的实施,数据共享能力大幅提升,交互性和实时性大大增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应该在内部培养三种能力。第一,整合企业数据的能力;第二,探索数据背后价值和制定精确行动纲领的能力;第三,进行精确快速实时行动的能力。未来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发展综合挖掘和分析能力,不断提升数据运营能力,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使这些数据巨大的潜在价值得以体现。

(3)互联网化。随着通信网络的全IP化,通信网络在传输、交换等方面开始不断向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靠近。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出现逐步模糊了通信终端和互联网终端之间的界限,成为推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重要因素,进而为通信网最终融入“大互联网”指明了方向。而在此之前,通信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及运营平台必须做好迎接互联网挑战的准备。这包括系统平台架构和能力的重新评估与扩展、对新业务支撑的极速响应、客户服务模式的转变、客户参与度更高的互动与开放性要求、去中心化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等等。

参考文献

[1]云亮.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5年第30期.

[2]张云华.运营商开放的三个关键问题[J].通信企业管理,2012年第9期.

运营支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仓储 物联网 大数据平台

大型供应链管理服务商通常具备多条成熟的运输线路以及遍布全国的货物仓库,企业日益扩大的交易规模和业务范围,各地仓储和物流运输每日可采集丰富的交易、物流、仓储、供应商等数据,单一的企业ERP系统只能完成资源管理,对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和企业更高要求的数据分析能力有限,于是,企业智慧仓储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本文提出的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运用了先进的RFID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解决了分散在各处的仓库智慧化管理,还可将仓库和物流各类运营及管理基础数据同步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实现仓库运营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并依托各类基础信息库,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1 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

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基础平台,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分五层结构: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1.1 感知层

包括RFID读写器、激光雷达、视频终端、门禁对讲、温湿度传感器和警报器。

1.2 传输层

采用有线局域网或WIFI无线通信方式与支撑平台连接并传输数据。

1.3 数据层

包括设备信息库、业务信息库、监控信息库和人员信息库。

1.4 服务层

包括RFID中间件、ESB总线和第三方接口等模块,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服务支撑。

1.5 应用层

包括仓库的业务管理、安防管理、人员管理、报表分析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通过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可实现对货物入库、出库、移库、盘点等基本业务的智能化处理,其中,视频分析技术还可实现仓储的安防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不仅实现了对仓库的智能化管理,还能够收集物流和仓储的各个生产过程和任务执行中产生的运营数据,作为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实现智能分析提供了基础。

2 智慧仓储大数据应用

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将各地的仓储运营数据统一上传至企业大数据平台,进行分类和对分散及重复数据进行筛选、汇总、抽取、挖掘、分析形成物流与仓储有价值的大数据,便可应用于企业管控和管理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协同、决策。大数据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分为数据源、大数据获取、大数据处理、大数据服务四层。

数据源层主要实现采集前端各类感知设备以及各仓储运营平台数据。

大数据获取层实现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导入导出。

大数据处理层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并统一提供资源的调度服务、访问服务、管理监控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等。

大数据应用层实现物流运输调度、储位管理、可追溯管理、精准营销等各类智慧化应用。

2.1 运输调度

通过大数据优化任务发运计划,使运输任务最大程度地衔接起来,达到整个运输网络任务协调排程,合理组织运输工作和车辆调配,提高运输调度水平。

2.2 储位管理

通过对产品的进出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类,深度挖掘不同类别之间的相关关系,再配合波次作业手段,优化拣货单,提高仓储工作效率。

2.3 可追溯管理

借助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及智慧仓储前端采集信息,建立产品档案,全面直观地展示品牌形象,借助供应链系统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时监督产品生产、交易和运输全过程。

2.4 精准营销

通过收集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数量、潜力,以及老客户的个人资料、交易行为、忠诚度等信息,同时深度挖掘潜在客户,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激发购买的积极性,定向推送产品信息,实现精准营销。

3 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适用于拥有多个分散仓库的大型企业,不仅使仓库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仓库运行情况,更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对于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建辉.浅谈仓储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06):130-132.

[2]张仁彬,李玉民.基于物联网技术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物流科技,2011(06):35-38.

[3]宫夏屹,李伯虎,柴旭东,等.大数据平台技术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4, 26(03):4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