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文章欣赏

优秀文章欣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秀文章欣赏

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2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12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是指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存在一起,它与单一文化是构成对立。不同的学者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是不同的,有的看重于多元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的看重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多元文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作用于教育的;有的看重的是多元文化对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正在不断地增强,多元文化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又在形成新的文化,多元文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

二、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多元文化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学习先进的文化,也要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做到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去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多元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思想的碰撞就不会停止,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力量在驱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有了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诞生出了“百花齐放”的思想,最终形成了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道家等不同的思想派别。文化教育的发展在当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阶段,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来自各种不同文化的浸润,思想收到了空前的洗礼,从而为后期确定一种适合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校长主张思想上的兼容并包,形成了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的思想。在那个时候,诞生了许多大师级和先生级的教育家、哲学家、军事家。正是因为有了思想开放、文化的并存才促进了当时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今天这个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的时代里,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存在,没有多元文化并存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停滞不前,不会再有进步和发展。

三、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冲击

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只有外来文化才是先进的,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落后的。于是教育者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全盘地照抄外来文化的教育模式,不加思考地引进外来文化的教育理念办学,导致了教育脱离实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过多地依赖于外来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认可,长期以往就会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等要弥补过来的时候会非常得吃力。幼儿在学习中由于没有接触过本民族的文化,势必会造成幼儿在面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时候感到茫然和无能为力。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走向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要找到适合本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支撑点,在借鉴和吸收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去构建属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走向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要学会构建本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在沿用国家课程的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能够体现自身民族特色的课程。例如,幼儿园可以在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加上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元素,从而开发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文化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规定:"高中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缺失

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民族性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性。不同国家的语言都在传承、发展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和精神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文化的传播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途径。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高度交融的时代,通过对汉语说明与演绎,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意义世界更彰显重要。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不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现在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网络用语,这样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和辨别能力。二是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即使学一点古代作品,也是为了应付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使得本来就很薄弱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微乎其微了。三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太差。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现在的学生中被轻易的抛弃,甚至恶搞演变成低俗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意义

首先,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厚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离开了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就失去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重视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度开掘与积极扬弃已成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所达成的一个共识。

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的传播就是把文化的有益部分转化为个人的主观精神。语文总是镶嵌在文化之中,当时教材的文化包容,一直是支配着古人也影响着后世的文化模式和精神原则。在文化意识高度自觉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要热爱本国的母语。从语言的层面关注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重要思想:教育学生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爱自己的文字,爱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爱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的作家,爱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兴起的汉字文化学、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结品和载体。

二是追求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语文教育负有传承民族文化,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神基础"的底子。因此,高中文新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高中时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求真向善是学生的深层心理需求,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是他们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经历、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他们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亦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呼唤着文化的浸润,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培育精神以终身受益。

其次,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形成开放的文化胸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自然也呈现也多样。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年,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是文化多样发展的理想,以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应具有的文化包容观。高中语文课新标准明确规定:应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主张用多元文化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新的国民素质和文化品格。同时,开放的义化观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整合,促进本民族的文化繁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途径

(一) 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将语文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它以充满文化足迹的经典作品为血脉而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并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体现着教育的本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对汉语的认识开始,突出汉语自身特点,从对汉语自身的特点说明与演绎出发,引导学生来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要在中学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转变中学阶段中传授知识而不管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把传统文化教育放到提高学生文化品味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还要转变以文言文代替古代文化典籍的观念。我国历次制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只提到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实,我国还有不少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用古代白话记录并保存下来的,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等等,都是古代白话作品。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在任何一套语文教科学书里,都占有不小的分量。

(二) 教材的编写

中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主要的一环,就是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要拓宽选材的范围。要根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许多过去认识不清的东西渐渐为人们所认识, 所理解,就可以吸收到教材中来。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既可以编进必修课教材,也可以编写选修课教材,还可以是课外自读教材。在选文的形式上,既可以是古代作品的原典,也可以是现代学者用现代文写的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文章。中学生有必要读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

(三)加强汉语思维方式的教学

一个民族的语文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如在篇章修辞上,我国传统修辞理论讲究前后照应和首尾照应,强调修辞的效果在整体,而不在部分。这种修辞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思维的反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突出传统文化的这种思维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作进一步说明,这样首尾呼应能使文章前后文气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体现了传统文化重视整体的观念;并要求学生学习这种写作特点,在作文时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汉语中对偶修辞发达,这是汉民族讲究对称、均衡、喜欢整齐的思维方式的反映。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对课文中对偶句的分析,启发学生感悟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 观察 展阅 比较 审视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构建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谈到作文教学,学生畏难,既无兴趣,又因积累少,没有东西可写,或不知道怎么写,怕作文。老师呢,最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批改了。且不说作文批改如牛重负般累,无论你批得如何详,改的怎样细,学生的作文总是没有大长进。于是,教师的指导纸上谈兵,索然寡味,学生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作文依旧。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导他们写出合格的甚至优美的文章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不管作文教学如何改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浓厚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要新颖有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维得到启迪,乐意主动接受所学知识,这样会使教学气氛和谐,学生情绪轻松愉快,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欣赏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优秀文章。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确实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语言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这些课文的内容大多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作为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将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自己读到的好文章要及时推荐给学生,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反映他们自己现实生活的优秀文章,从而缩小读和写的距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文章并不难写,写好文章并不难的思想。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为什么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怕呢?主要还是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说到底,就是不会观察事物。为了让学生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教学中要以教材文本为例子,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去学习观察,抓住一些重点段落,或叙述或说明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一点一点地去阅读、体会、思考,然后模仿学习,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

此外,经常性的在班级组织作文展览阅读。同一个作文题目,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写好,有的同学就写不好呢?这主要是一个写作思路的问题,作文展览阅读正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的有效办法。通过展阅交流,学生自己就能辨别文章思想立意、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的优劣,自己会尝试着学习。因此,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展览出来供大家阅读。因为要拿出来供同学们阅读评判,大家说好,自己会有成就感;大家说不好,自己会挺没面子。于是同学们都用心去写,甚至一向书写潦草的同学书写也工整起来。展览阅读后,还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家发表意见,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这样,既鼓励了“作者”,又提高了“读者”,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指导他们写好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材作文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结合教材文本的学习,调动起生活中的积累,指导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上学着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教师既可以从繁重而无成效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他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下面谈谈如何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一、指引点拨。即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思想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点拨。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教师长期的教导、磨砺出来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既是学生与教材文本间的桥梁,也是学生与生活的引领者,教师要自觉地密切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探求他们心灵中的奥秘,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开掘他们的潜力,启发点拨他们自改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讲清自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对写作的厌恶心理和畏惧心理,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写作,自觉主动地参与自改作文的实践。

教师要在学生自改方法上,根据不同基础类型的学生给以具体指导、点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各自可行的操作方法。

二、朗诵阅读。通过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察觉哪个字用错了,哪个词不妥;哪个句子啰嗦了,哪几个词语搭配不当;哪些句子不通顺;那几个段落衔接和过渡不好;开头和结尾如何等等,通过读都能检查出来。学生自己的习作,自读百遍,其病自现,如果学生在自改作文中,真正做到认真朗读,并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作文自然就会逐步文从字顺文气畅通了,修改能力和作文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三、横向比较。就是学生在自改作文时要学会进行横向的比较。比如和教材课文比:看看思想内容,比比表达技巧,从中吸取营养,学以致用,找出自己的差距,以便修改。也可以和同学比:同一作文题目,各自是怎样审题的,各自又是如何立意的,比较一下所选用的材料,比文章的组织,比语言的运用,比开头比结尾……通过比,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孰优孰劣自知,学生会真正体会到收获。

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第4篇

虽然春天早已经到了,但这几天干冷的空气让我的心情很不愉快,一抬头就正对着窗外那片枯燥的灰色的天,不免心中有点失落。楼下有棵家养桃树,满树都开满了艳丽的桃花,好是花枝招展。桃花我还是喜欢山上的野桃,浅浅的颜色,简单的枝丫,好像能驱走人心中的烦躁之意。

自从一月那次发文后就再也没发文章了,不是不爱创网了,也不是不想写了,而是灵感那亲爱的可爱的珍贵的东西不光顾我了。练笔本和WORD文档中到处都是只写了几行的的文章,最多就是写了半篇的。每次写到中间就会卡住,思绪都断得一干二净了。想想我应该是11月份才来创网的吧,这时间不是很长,但也不是很短,到现在发文数还是那可怜的“9”,精华和强推就更不用奢望了。每天登陆前打开创网首页时看着“精华文章”和“强力推荐”两栏里不停涌现出来的优秀文章,便吸引我打开它们欣赏一下。但看完那些文章后就更绝望了,我只是创网的一只小虾,人气一般、写不好文章,我只是个会被遗忘的角色。于是BBS便成了能吸引我在创网继续呆下去的地方。那里有我爱的孩子们,带给我幸福的孩子们。和大家一起疯,是多么快乐啊。

或许我那样说又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记得1月份即将考试的时候,脑子里比较乱,而且紧张的复习令我更加我很少来创网了,于是寒鸦老师就来问我最近怎么了,我便回答说马上就要考试了,还是全市统考,十分重要,所以就会少发文了。接着老师又给我回复了,那么长一段话中其有一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成功者不需要借口。之后我思考了好长时间。借口,那不是逃避么。人为什么要去逃避一些事情呢。勇敢面对不是更好么。说真的,从那以后我的人生观都有改变了。在这里我要对寒鸦老师说一声:谢谢。

三月,这个充满了温馨的季节,充满了我与创网之间的情谊。我想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这个三月天。

优秀文章欣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7—02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提供四方面的支柱:一是学识,即掌握知识这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做,即具备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青少年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四是学会发展,即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而付诸行动。这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想。素质教育的指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是其重要内容,提高人文素养特别需要强调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艺术能够感染人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中,只有艺术能帮助人们在和谐愉悦之中取得上下求索的激情与能力,艺术帮助人们接触整个人类文明,使人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益的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表明,知、情、意自然而完善的结合,是导出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艺术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及艺术教育启迪和帮助人提高创造性智慧,并在更广阔的生命空间不断得到人格的提升。再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有效地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中建立和谐交流的良性状态,既有益于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的品位得到提高,也有益于维护整个人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原则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二)导向原则即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凸显育人特质,必须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保护、表现、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等美好的精神气质。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学校艺术教育应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

(三)创新原则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传承原则即努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文化艺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的因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青少年,是学校艺术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熏陶、浸润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

三、厦门二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发展了学校的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原址鼓浪屿,是一所具有142年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秉承“勤、诚、智、洁”的校训,坚持“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鼓浪屿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环境,造就了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造就了二中独特的办学风格,形成了足球、音乐、英语三大办学特色。从这里走出了殷承宗、陈佐湟等艺术大师。1990年,厦门市教委以我校为依托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2008年,高中部搬迁到有厦门“新客厅”美誉的五缘湾,两校区依山傍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为二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来发展艺术教育也成为二中艺术教育的特色。

(一)学生充分感受和传承鼓浪屿独特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