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情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数学教师情感的形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形成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1.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只是人云亦云、随随便便,这样的教师一定很难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同样,态度冷漠,课堂教学表现得很不耐烦,只纯粹为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上的课肯定会让人索然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倦感.
显而易见,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态度的情感表现不同,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教师只有将所授知识倾注以自己的感情,才能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讲:没有爱、没有敬业精神,讲授就不会带有积极、鲜明的感彩;相反,如果数学教师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处于病中,本脸色苍白而消瘦,但一上讲台,却显得年青活泼、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定能“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2.调控感情、进入角色
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做到一跨入校门就把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因为若带着烦恼情绪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忧虑不振、无精打彩,教学效果必将很差;相反若教师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错误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数学教师只有把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切地想要说、想要讲时,教学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及学生有了浓厚的感情、对数学教材有了深切体会后,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讲授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是否善于表达的问题,即“用声传情”的技巧.由于声音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载体,教学语言感彩的表现,依赖于它的快慢强弱、轻重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的起伏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和处理好这种变化,才能正确显示数学教师变化起伏的内在感情,才能真正产生感情共鸣.另外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表、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求得优良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师情感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而且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形式——表情.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教师情绪的起伏,人体外部器官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构成教师情感表现的行为方式(即表情).教师的表情变化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善于表现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
1.面部表情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后总结出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一个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正相关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微笑是主要的面部表情,是表现教师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
首先教师的眼神可表现不同的情感:欢乐时眉开眼笑;惊疑时瞠目结舌;困惑时目光迷离;入神时目不转睛…….恰当地利用眼神帮助教学,常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镇静的目光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严峻的目光则是无声的批评…….可见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给学生以信心,增强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后,如果面带微笑,对于优生是表现出一种信任的内心情感,促使其满怀信心地回答问题;对于差生那将是一种鼓励,不会使学生心慌意乱、支吾语塞.另外在获得成功时眉稍一动、露出舒心一笑,仿佛眼前呈现一派“柳暗花明”之景,学生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引入角色并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2.体态表情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头、摇头、站势、手势、步态、空间距离等都属于体态表情,它们均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情感.如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手掌心向上、频缓示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回答后尤其是对没有回答或答错了的学生,教师手掌心向下,频缓示意,让学生坐下,以达保护学生自尊心之效.众所周知:哑剧演员的动作能胜过千言万语.而数学课上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如:手势优美动人,使学生充满惊喜;手势柔和温暖,使学生感激异常;手势坚决果断,使学生感到千钧之力;手势灵活自然,使学生浮想联翩…….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手势说话的重要.又如在数学教学中,进入角色的数学教师,会将身体倾向学生,脸上就更富有生气勃勃的表情、言谈也会更充满激情,这样的姿态就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帮助学生自觉地掌握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讲究在课堂中站立的位置,教学时除非是在板书或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站立在讲台前,而其它时间若一直站在讲台前,则教师必将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而如果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更亲近,自然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声音表情
当人的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教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设置情景,以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声音表情的变化传神达意,会收到理想的表现情感的效果.
马卡连柯曾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技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的综合运用.如教师找学生板演解题时,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可当学生看到教师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走近学生轻拍学生的肩膀(体态表情),再加和蔼地说:“不要慌,这个题目并不难”(声音表情)时,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宽慰,从而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学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反之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数学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迁移效应,具有极强的感染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适度向学生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论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聋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心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所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有了“创设情境”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的研究,而且模式的问世指日可待。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情境的创设要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条件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往往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或就是一步之差,教学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链结的“亚目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这个“亚目标”叫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知识的有效链结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为知识的过渡给人以自然顺利的美感。数学知识前后连接紧密,无理方程要去掉根号化为有理方程;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要去掉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中的高次方程要降次为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多元方程要消元化为一元方程。
四、根据耳聋学生年级和年龄特点,唤起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聋生注意时间长,耐力较持久,自控力也较好,思维呈连续性,学习积极性高,许多有攻坚、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心理。在教学中要有技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善于制造悬念,适当的沉默或等待,恰当的比喻,敏锐的洞察力都将聋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动化。运用直观教具教学。聋哑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感性材料为起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图片模具、多媒体、声、光、灯等直观教具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加深理解。活泼好动是聋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枯燥的学习变为具体有趣的东西,在实践活动中尝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一、借助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揭示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在课教学中,以数学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既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又可巧妙地借助故事引出数学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为切入点.当欧拉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考着怎样去确定事物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捉住了苍蝇,这时欧拉灵机一动:对啊,可以像蜘蛛一样利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然后教师提问:欧拉是如何利用网络来确定点的位置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正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
又如,在讲“相似三解的性质”时,教师可讲述古代数学家泰勒如何用一根棍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指出:如果给你们一根棍棒,你们同样也能够将金字塔的高度,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出来.这时学生疑惑起来,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测量.
二、借助数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而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数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做事的严谨态度以及认真精神.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介绍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以及历史上的不同证明方法:《周髀算经》中西周的商高是如何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规律的;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又是如何发现勾股定理的:据说在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的地砖铺成的地面上发现了勾股定理.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引导从各种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证明方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借助数学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数学游戏中,并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既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概率的初步知识”时,通过“中秋节掷骰子,博月饼”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游戏规则如下:每人每次掷出六颗骰子,月饼的数量由点数的多少决定.若是一个点数相同,则得 “一秀饼”;若是两个点相同,则得“二举饼”;若是三个点数相同,则得“三红饼”;若是四个点数相同(不包括四),则得“四进饼”;若是五个点数相同或六个点数全部相同,均可得“状元饼”;若六个点数各不相同,可得“对堂饼”.然后提出问题:(1)刚好有一个向上点数为4 的概率是多少?(2)若刚好有两个向上点数为4 的概率是多少? (3) 若刚好有三个向上点数为4的概率是多少?(4)出现四个点数都是4的概率是多少?(5)四个点数相同或五个点数相同(不包括4)的概率分别是多少?(6)六个点数均不同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情境,趣味性较强,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慎密的优良品质.
四、借助数学名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名题是历史上著名的数学问题,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展形成的,对于数学教育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数学名题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飒飒秋风迎来了金色的9月,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缓缓走来。
老师,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当我们懵懂地进入校园的时候,是老师给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让我们坚定决心,鼓足勇气;当我们取得成绩时,是老师一句赞美的话,让我们激动不已,信心百倍;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是老师一个和蔼的微笑,一句循循善诱的开导,让我们找回了自信。老师用慈父慈母般的关爱和鼓励,用不倦的教诲,引导我们驶向正确的航道……
在第二十五个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大队部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真挚的心,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1、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
2、给老师写一封表露真情的亲笔信,字字句句皆我心;
3、亲手做一张贺卡、画一张画,送给老师,一切尽在不言中;
4、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在讲台上放一支鲜花或倒上一杯茶;
5、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的祝教师节快乐的话;
6、一份自己决心改正缺点追求上进的日程表……
那时,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1916年8月,宗白华出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主编,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理念注入《学灯》副刊,使之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报刊界的著名四大副刊之一。期间,他还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1919年,他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投身于。1920年,他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
1925年,宗白华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是中国美学史上泰山北斗式的人物,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美学文章的汇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美学著作。
然而,《美学散步》却是在1981年初版的,全书不到20万字,论述精当而富有见地,是字字珠玑的美学经典之作。《美学散步》后来又不断再版重印,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1925年3月,陈寅恪归国,这位“既非博士,又无著作”的“哈佛三杰”之一的学者,在梁启超亲自推荐下,来到清华任教,并成为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时,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说:“既不是博士也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梁启超说自己著作等身还不如陈寅恪写的几百字有价值,自然是谦虚之辞。但是,那些真正做学问的满腹经纶的学问家,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总是惜墨如金,从不肯轻易动笔和出书。于他们而言,著书立说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陈寅恪就是这样的人。
著名国学大师黄侃的学养深厚,一生不轻言著述。黄侃最经典的名言就是:五十之前不著书。这句话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他治学严谨的明证。
黄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说是不能写书而非要硬去写书是“不智”,而能够写书却不去写书是“不仁”。话虽千钧,但黄终不为所动。他淡然说出五十之前不著书的话,并说:“唯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不得妄下雌黄”,既是学养、学力,也是人生态度,更是不可放弃的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