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周记题目

周记题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周记题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周记题目

周记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管理;经济效益;建议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周转材料的分类与特征

1、周转材料的分类

周转材料按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下四类:

a.模板。模板是指浇灌混凝土用的木模、钢模等,包括配合模板使用的支撑材料、滑膜材料和扣件等在内。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钢模和现场使用固定大模板则不包括在内;b.挡板。挡板是指土方工程用的挡板等,包括用于挡板的支撑材料;c.架料。架料是指用于搭设脚手架用的钢管及扣件和木方、木跳板等;d.其他。其他是指除以上各类之外,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的其他周转材料,如塔吊使用的轻轨、枕木(不包括附属于塔吊的钢轨)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安全网等。

2、周转材料的特征

周转材料具有以下特征;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一样,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能多次使用而逐渐转移其价值。这些都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具有材料的通用性。周转材料一般都要安装后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未安装时形同材料,为避免混淆,一般应设专库保管;周转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价值较低,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经常需要补充和更换,因此将其列人流动资产进行管理。

二、当前周转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分散

目前施工企业还存在着粗放经营的模式,如在实行项目施工后,由于资金使用权和物资采购权下放,项目经理因一时生产急需而自行采购周转材料,并不考虑公司整个周转材料的库存情况。一旦使用完毕,造成大量积压。

2、使用计划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施工项目的周转材料使用计划只凭经验估算,对所需要周转材料的规格、品种、数量、成色不能科学量化。

3、被动管理

基本上所有在施工过程中购置的周转材料都是由施工管理部门自行运作的,所以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地掌握周转材料的基本资料,对于周转材料计划的合理运筹更是无从谈起。

4、对库存管理不善

对库存周转材料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周转材料因外力因素发生不必要的自然损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5、对物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企业决策层应定期培训物资管理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微机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更新管理观念,扩大知识面,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物资供应与管理队伍,在项目部与市场之间寻找一种公司内部模拟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已刻不容缓。

三、造成周转材料投入过大的原因

一是部分项目周转材料的购置方案没有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使用时间计算最优批量,采购、租赁随意性大,造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使用过程中管理失控,现场无专职或兼职的材料管理人员监管,台账不健全;看护措施不到位,未定期或不定期盘查现场使用情况,对造成丢失、损坏材料的使用单位未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三是周转材料退场、整修、改造工作不能满足整体调配要求,利用率不高。

四、强化周转材料管理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措施

1、工程开工前,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定好周转材料的购置、使用方案

项目部进场后,项目物资部门根据方案向公司上报需求量,在充分调动公司库存量的情况下,再考虑外租或外购。项目物资部应在工程部的协助下编制周转材料采购或租赁计划。先由工程部计算出全部周转材料的需用量,再依据工期及施工安排确定每节点的使用量、使用时间和周转次数;物资部据此编制周转材料的购置计划,再按市场调查的采购价格、租赁价格进行成本测算分析,决定配置方式。物资部在实施采购前应向工程部进行再次确认,在施工计划有变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新的购置、使用方案。只有按实际施工情况编制购置方案,合理安排进料时间,才能保障现场需要,从采购源头上防止周转材料浪费,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2、工程施工中,现场要配齐人员,建立考核台账,严管严控,兑现奖罚

有的项目在周转材料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架子队没有配备专职物资管理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无人管理,与使用单位的工费也未真正挂钩,劳务队随意使用,浪费严重;二是对周转材料的购置方式未进行费用测算,或施工方案变更时未及时调整,有的使用时间较长,应进行购买的周转材料采用了租赁的方式,导致租赁费用过高,且丢失的材料按原价赔偿,两项费用甚至远远高于购买价;三是没有建立现场管理台账,有的即使建立了台账也形同虚设,未按月盘点,过程管控不到位,管理人员未实时掌握周转材料使用情况,在进行考核时也未真正兑现奖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及时遏制浪费现象,致使周转材料使用人不负责任,项目管理层也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工地竣工时才发现材料损失巨大,而劳务队工费大部分已结算,远远不足以抵扣,单位亏损已成定局;四是现场看护不力,导致周转材料丢失严重。要管好周转材料,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周转材料进出场要做到程序合理,手续完善

周转材料量大、调动频繁,要管好用好它,必须按材料进场、领用、调配、退场的流程进行严格的过程监控。首先要建立健全《现场周转材料管理台账》;材料到场时应由项目物资部人员、现场材料员、保管员或现场看守人员一起清点到货数量,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交由保管员或看守人员看管;发放时,应严格按照领用制度交与施工班组,并由领料人签字确认;现场材料调配要做到手续完善,实时更新现场台账,并及时向项目物资部汇报。

2.2加强周转材料使用成本考核,明确责任,杜绝损失浪费

各项目现有的承包模式中,劳务队都是无偿使用周转材料的,而对周转材料损坏丢失的处理又未落到实处。劳务队用而不管,材料损失情况严重;加之使用过程中调动频繁,手续不全,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要强化周转材料使用成本考核工作,对作为周转材料使用的型材、钢管等材料合理进行账务处理,根据使用情况分次或分期摊销,不能一次性列入工程成本。

2.3加强现场材料安全保护措施

可分三班24小时看护,并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监控和红外线防盗系统,对值班看守人员进行监管。对进出材料储存、施工区域的人员、车辆进行逐一登记和检查,特别是出场的材料要弄清去向,看守人员对有移交手续的车辆和人员才能放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丢失现象。

2.4完善材料租赁合同和劳务合同中周转材料丢失损坏赔偿的具体办法

制定周转材料配置方案时,对使用期短的采用租赁方式,签订周转材料租赁合同时应对使用期做规定,明确当租赁时间超出某一期限后,租赁材料即变为购买材料,以防工期延长导致租赁费用超出购买费用,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结束后,要加强对周转材料的回收、整修和调配,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周转材料使用结束后,项目物资部要组织周转材料有序退场,对其进行整修,清除表面附着物,并核对现场周转材料与台账数量是否一致,损失的数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对使用责任人进行处理。暂时调不出的材料,需重新转场存放时,应对拟转场的材料进行编号,编制转运流程,确保转、运、存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储存期间要进行防锈处理,合理存放,并建立待调配材料台账,由专人进行管理,物资部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检查。严格执行公司周转材料报废的有关规定,凡报废的周转材料需公司批准后依照周转材料处置流程实施,由公司派人或委托项目办理,报批时应对报废处置原因、当地市场情况、预计处置价格做详细的情况说明。坚持对周转材料进行小改小革工作。各项目要组织人员对通过小处理就能使用的周转材料,进行再加工,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4、加强周转材料管理的一点体会

作为物资管理部门,我们一贯高度重视周转材料管理工作,并将不断探索周转材料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强化周转材料购置、使用、维护、评估、回收、调拨等重要环节的过程管控,充分调动施工一线的管理积极性。建议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及各工程公司按区域成立,集周转材料管理、储备、加工和租赁为一体的租赁公司,并使之长效化,必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特别象新疆、内蒙这些地域跨度较大的项目,这样的管理非常必要。一方面对闲置周转材料进行合理保管、维护,增加其使用寿命和周期,减少新项目购置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开展对外租赁业务,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周转材料管理的好坏,是项目盈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周转材料的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它反映了项目管理精细化的程度,相对于直接性的消耗材料的管理,更体现了它的“非直接性”,即不可能通过限额发料的方式来调控,因此要根据施工方案制定周转材料购置、使用计划,做好采购或租赁、进场、现场使用及退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用最少的资金达到利用率最大,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提高。

结束语

在施工现场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周转材料管理不能疏忽,管理要有细致的流程,管理员分工要明确,从决策租赁,供货商选择,合同签订,从进场验收,周转材料发放,现场使用都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周转材料管理,才能在的现场流动中及时掌控,处于主动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建伟.施工项目周转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267.

周记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周期;规则;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突破点

中图分类号:G8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l―1574―03

艺术体操规则对艺术体操的发展起着积极导向和制约作用。它是艺术体操竞赛的法规,也是教练员编排和训练的重要依据。艺术体操自1984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其评分规则均随奥运周期进行修改,2005-2008年奥运周期也不例外,在上一奥运周期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它的改变将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及训练方法、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目前具备世界前八名实力,要实现“2008奥运会上升国旗”目标的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本文根据艺术体操最新的规则要求,并通过剖析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发展现状,力图发现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差距和不足,并且找出中国艺术体操实现2008奥运会进“前三名”的战略目标的突破口。

1 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规则的主要变化

1.1运动员完成动作质量越来越被重视

1.1.1完成分值的提高 艺术体操竞赛得分由编排分和完成分组成,编排分又包括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两部分。技术价值是由难度动作构成。艺术价值是对音乐伴奏和舞蹈设计(器械动作的选择,身体动作的选择,器械的使用、身体动作的使用,熟练性和独创性)方面的评价;完成是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情况的评价。随着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体操规律认识的提高,分值结构也在不断的改变。93、97规则完成分占总得分的1/2,而在2001―2004年规则中完成分减到占总得分的1/3,2005―2008年新规则又恢复到1/2,少年组的完成分甚至提高到了占总得分的2/3。通过分值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新规则对完成质量的重视和对动作完美的追求。

1.1.2规则加大了对动作完成情况的评判力度新周期规则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队员之间的配合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动作出现错误,扣分力度将增大。从表1可看出,新规则无论是对运动员的身体动作技术还是器械技术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2特殊艺术性加分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地位的提高从2001年规则起,艺术体操的评分为三个组别,即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完成价值,艺术价值评判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特殊艺术性”加分。“特殊艺术性”是在规则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的一大加分领域,分值为4分。2003年规则又在2001年规则中提出的“特殊艺术性”加分的基础上,大幅度缩减了基本编排在艺术价值分值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编排的分值从4分减为2分,而将“特殊艺术性”加分从4分增加到6分。并且将原来器械熟练性加分限制在1.0以内改为充分放开,创新加分也不再受1.0分的限制,而是越多越好。2005年新规则又在2003年版规则的基础上,将音乐再减1分,把“特殊艺术性”加分增加到7分,占总的艺术价值的70%(表2)。由此可见,特殊艺术性加分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它将是今后艺术体操比赛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1.3难度级别不断增加 难度动作是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的客观反映,也是评价一套动作竞技价值的重要依据。随着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发展,每周期规则的修订内容均涉及难度动作水平的变化。1977年仅A、B两个等级;2001年发展到A~E(分值为0.10~0.50)5个等级;2003年迅速发展为A~J(分值为0.10~1.00)10个等级的难度动作;2005年新规则发展到A~J和更多,最高分值已超过1.00分,可看出成套动作的难度级别越来越高,可选择的难度动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2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现状及突破点

2.1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01、2003年的规则对成套动作的难度动作选择要求,集体成套动作可以包括最多10个有交换或无交换,单独的或最多由2个或3个难度所构成的联合动作的难度,其中至少要有5个交换难度。2005年规则发生了较大改变,取代原有难度组合动作的是18个单个难度动作,其中至少要有6个交换难度。这意味着高水平运动队可选择高级别的难度(2005年新规则发展到A~J和更多,最高分值已超过1.00分),来获得高分。这样可使艺术价值的编排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满足器械的选择与运用多样化;动力、节奏、移动;交换;集体配合;空间层面的多样化以及动作、音乐舞蹈的和谐及主题的体现等艺术性要求,加上比赛现场的稳定表现,那么,取得优异成绩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条件。

世界艺术体操强国俄罗斯队,在艺术体操各个项目中都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国的艺术体操训练往往注重抓技术,而忽视素质训练,即使在素质训练中,也是抓柔韧较多。这样的结果是,不但使技术动作难以掌握,而且还会因身体素质训练不均衡,导致运动员损伤,配合不默契,失误增多等现象发生。因此,在今后艺术体操训练中应把身体素质列入正常训练计划,长年坚持。做到全年化、专项化、强度化和科学化。还应制定一整套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以及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来促进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总体竞技术水平的提高。

2.2提高运动员器械运用的熟练性从2005年版规则中可体现出,新规则对队员之间的配合,器械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动作出现失误,扣分力度将增大。

2002年世界艺术体操集体锦标赛上,我国五人“带”操展示的是一套编排新颖、富有意境的成套动作,五名运动员用“带”组成了一些非常独特的图案,受到观众的热烈喝彩,不幸的是出现了三次器械掉地,由于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失误太多,导致五人“带”操成绩不理想。在2003年法国举行的THIAIS艺术体操邀请赛上,中国队在整个赛场上显得较为亮丽。首先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器械技术的基本训练非常规格,且柔韧性非常出众。在日本执教的俄罗斯芭蕾基础训练专家对中国运动员的身体动作赞不绝口。其次对我们的成套编排也给予了肯定,可遗憾的是第一项“3圈2球”的比赛,完成情况出现了一次0.50分的掉地,影响了最后的得分。对2004年“桂林安厦房产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前8名运动队的16套动作的艺术价值加分失误统计见表3。我国集体项目艺术价值加分动作失误主要在于器械运用的加分类型,使用93次,失误45次,接器械的加分使用60次,失误54次,说明我

国集体项目接器械时的加分动作水平低,器械运用的加分动作技术的失误率较高。2004年“桂林安厦房产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集体前8名运动队的16套动作的掉器械竟达到22次。

再看2005年全国艺术体操集体锦标赛。本次比赛首次采用了2005年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最新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从现场情况看,参赛各队的器械失误率都比较高,几乎每支队伍在比赛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失误,不少参赛队在比赛中出现了几次掉械的情况,因此裁判们一直没有给出高分,在满分为20分的成年组比赛中,只有少数几支队伍得分超过13分。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器械失误存在较普通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国际大赛中失误也不断出现。可见,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器械运用熟练性将严重影响了运动成绩和名次。因此,新周期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应采取措施,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器械运用能力。如可采用多器械练习法,双手各持一器械(如两个球),以强化本体感受器,提高触觉能力等方法来提高我国运动员器械运用的熟练性,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它不仅仅影响到完成的最后得分,它也将影响到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得分,如在有相当高的成功率的前提下,动作的完美无缺是获得独创性加分的主要保证。

以上表明:目前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器械运用的熟练性亟待提高。世界优秀队伍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他们在比赛中器械运用往往可以达到100%的成功率。况且从2005年规则中可看出,在今后的比赛中,仅仅用手来完成器械动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艺术体操发展需要了。除手之外的身体其它部位的抛接动作,视线外完成抛接动作等,将成新奥运周期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如果不能熟练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和理想的名次。

2.3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 2005年新规则特殊艺术性加分的继续增长标志着国际艺术体操又进入了一个新技术层次,将艺术体操的发展引向了全面创新的时代。我们知道创新难度动作,不仅享有技术价值加分,而且还为艺术价值提供了加分优势,因此,运动员只有多创新、多创新高分值的加分动作,提高其独创的“含金量”,才能为获得优异成绩储备雄厚的基础。谁有独创,谁的独创多,谁就占有加分优势。

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规定,艺术价值特殊艺术性加分中有一项是独创性加分,它既包括了崭新的难度动作,同时也包括了对原有动作加工后形成的新难度动作等,具体的创新内容包括(集体项目为例):有或无交换的新难度,每个加0.30分;运动员与器械之间或者运动员之间的新关系,每个加0.10分、0.20分或0.30分;新的交换方式,每个加0.10分。可看出,它是艺术体操夺金的重要砝码。

“特殊艺术性”加分是在2001年规则中首次提出的一大加分领域。使那些适应规则较快的队伍,首先获利。当时获得国际体联公布的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集体)就有六支队伍,它们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希腊、意大利、瑞士、乌克兰,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俄罗斯队,占所有创新动作的29%,其次是希腊队占21%,白俄罗斯队占17%,意大利队占17%,瑞士占8%,乌克兰8%。2002年获得国际体联公布的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集体)迅速增加到12支队伍共有创新动作41个,前三名分别是俄罗斯队8个占总创新动作的20%、希腊队8个占总创新动作的20%、意大利队7个占总创新动作的17%。近两年的国际体联公布的获得独特性加分的运动队加分分值逐渐升高见表4、表5,从以上统计结果不难看出,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巴西等国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创新领域也快速地发展起来。然而,在目前由国际体联批准的多达几十项的集体项目合作性创新动作中,我国只有惟一的一项(0.20分)创新加分。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必将在创新中求发展。

创新对每个运动队来说,可获得较高的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当然高动作质量,完美无缺是获得独创性加分的主要保证。研究规则,把握世界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迅速跟上国际发展的要求,及时制定措施,在国内比赛中设立创新动作奖,或加大创新动作的分值,提高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艺术体操技术创新发展。从而切实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艺术价值。

3 结论与建议

1)新规则对运动员完成动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艺术价值中的特殊艺术性加分权重,难度级别不断增加,成套动作编排难度数量的改变,将推动艺术体操向着艺术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未来艺术体操的竞赛将是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大比拼。

2)尽快克服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指导思想上存在的“重技术轻素质,重难度轻艺术的倾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应落实到每次训练课中,狠抓身体素质训练。并制定一整套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案,包括训练方法、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等。对国家艺术体操集体队定期进行专项身体素质测验,及时了解她们能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3)器械运用的熟练性是艺术体操比赛取得好成绩、好名次的重要因素。而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运动员表现出器械运用能力较差,已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和名次,应引起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周记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绿化苗木产业 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18-01

随着党的十胜利召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宁夏作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的主战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大搞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工程,使的生态建设得以发展,带动了绿化苗木市场,特别是近5年宁南山区的“四县一区”达到了高峰。但整体局势趋于管理粗放,品种单一,质量不高,标准偏低,生产水平远远跟不上全国苗木发展需要。下面我结合我区当前绿化苗木生产市场的行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苗木生产面积大、数量多

目前,原州区绿化苗木培育主要集中在张易、开城、官厅、中河、彭堡、头营、三营、黄铎堡等乡镇,据2014年政府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育苗总面积超过2万亩,特别是移植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1/2以上。从当前我区城市园林绿化美化、乡村绿化、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造林用苗来看,小规格苗子超大过剩,大规格苗木供应不足,部分绿化大苗主要靠异地调运调整。

1.2 以常规树种为主,新品种缺乏

多年来,由于原州区地处宁南山区贫困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长期处于广种薄收、开荒种粮,以粮食生产为重。近年来,受西北大开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林业生态建设大气候的影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始育苗、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实现了以粮食生产向生态为主的大转变,涌现出了一大批育苗大户、专业合作社、绿化公司,呈现出家家户户育苗热。但是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总体没有长远规划,热衷于“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树能赚钱我就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生产的针叶树种有云杉、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阔叶树种以乡土树种新疆杨、河北杨、樟河柳、刺槐、白蜡、国槐及少量的红梅杏经果林苗子等。新品种、花灌木、花卉育苗偏少,常规树种育苗过剩。

1.3 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不高

由于近几年农民反手都加入种苗行业,成了育苗新手,大多数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了解甚少,他们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起苗时不能带土球;有的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不适合,生长比例失调,存在“挤苗”现象,使苗木下部出现烧叶,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或修剪不及时、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好多4-6cm的新疆杨、河北杨、樟河柳根部、干部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危害,导致无法造林,绿化带樟河柳不同程度枯死,砍树、烧苗现象严重,致使干形、冠形生长不规则,商品苗档次低,优质苗出圃率低,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1.4 生产标准低,销售难度大

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阔叶树种苗木生长的干形弯曲、病虫害危害严重、树冠参差不齐,即不能在全国绿化调运,也不能在本地造林;针叶树种苗木偏小,由于多次受春季晚霜冻的危害,树形杂乱无形,导致荒山造林苗木质量标准,至于园林绿化树种,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一直都很少生产,同时规格小、标准低,销售难度大。

2 对今后绿化苗木发展的建议

2.1 大力培育乡土树种,积极引进新品种

从原州区当前育苗的实际出发,在生态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审批等方面,优先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乡土树种,形成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绿化比例。在生态移民迁出区和生态公益林营造中乡土树种绿化面积不低于70%,商品林建设中乡土树种绿化面积不低于30%,城市公园、广场及庭院绿化中以常青树为主,名贵特优树种为衬托,花灌木点缀,将城市装饰成多彩的效果。有利用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调运的费用;使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得到重视与应用,尽快速适应市场。

2.2 加快大、中型苗木的培育

随着全国的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越来越普及,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绿化苗木的规格、配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品种高标准绿化苗木、花灌木及色彩搭配上也随之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化、标准化、美观化。而大规格的苗木绿化见效快,成景快,苗木整齐均匀,而且抗毁坏能力强,能发挥最佳的绿化功能和美化环境效果。造成大规格、大树型、精品造型苗木短缺。建议广大绿化公司、育苗大户要从粗放管理、普通育苗向标准化、规范化、多品种、高质量的育苗发展,生产大规格、中高档苗木为主体的树木品种、花灌木及名优特色树种,通过宣传、网络、电商向全国市场畅销,为我区苗木发展起好步、带好头。

2.3 大力发展容器育苗

从目前全国绿化工程现状来看,对苗木的标准有极大的提升,要求全冠移植、反季节移植施工,对苗木的整体性、存活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成活率,大量采取漫灌、滴灌、喷灌及给树体输送营养液等措施。而容器苗具有栽植不受季节限制、整体性好、成活率高等特点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目前,中大规格的容器育苗在全国处于尝试阶段,容器苗市场的空缺注定谁抢先,谁先得益。

2.4 加强管理

按照不同品种苗木对土壤的酸碱度的要求,做好苗圃地选择,适时栽植,做好苗圃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增强苗木抗逆力,加强干形、冠形的培养,提高苗木的质量,为造林绿化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绿化、商品优质壮苗,赢得市场的青睐,更好的为苗圃经营者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周记题目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草地畜牧业标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初步探讨在建立贵州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尝试介绍一些能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方法和表格,以帮助农户和技术人员更加方便地掌握成本利润分析和经济核算的方法.

在贵州省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除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外,我们还需要对养殖场(或养殖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从而帮助养殖户或养殖场获得理想的利润。为此,对经济核算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

1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方法

在开始建立草地牧场之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自己的资金是否足够建立一个牧场,特别是开始两年的预算尤其重要。预算包括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

1.1建立牧场所需要的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成本是指在建立牧场时进行施工、购买各项设备物资所需的成本,通常发生在经营的第1年。一般来说,启动资金成本除自筹部分外,均需要通过借贷来支付。借贷款及其利息的偿还必须通过经营预算后,将启动资金成本按年度摊派,这样就可让养殖农户更加合理使用资金去经营牧场,并有经营利润产生。

1.1.1在建立牧场前,农户应当首先考虑的是(1)测算所需要的资金和所需成本内容,并在表格中填写出来。(2)估计资金数量及何时需要这些资金,每个阶段各需要多少?(3)完成第1年的预算,并决定资金总成本以及所需要的借贷数额。在表格上记录这些数目。(4)完成第2年的预算,计算牲畜的状况。然后,在第2年的预算表上填写相关数目,完成表格。

1.1.2建立牧场所需的成本(1)建筑及设备成本。包括畜圈、青贮池、围栏、给排水系统、照明、动力、便道、挤奶设备等。(2)基础牲畜的购买。(3)肥料购买。(4)人工草场建植。

1.2建立牧场所需要的经营成本

第2年以后的预算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上,能够显示出牧场较长远的效益。经营成本是指在牧场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开支,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兽医及技术服务成本、补充饲料成本、牲畜销售(不同大小、性别和健康状态的牲畜价格不同)、运输成本、人工草场维护成本、贷款偿还、围栏、道路、圈舍等硬件维护成本和其它成本(水电、税收等)。另外,每年因为牲畜数量及类型会有变化,所以农户必须重新评估畜群的价值,并且牲畜的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比较科学地掌握其变化,可以使用表l来计算。例如:l户农户计划购买5头奶牛经营,第1年启动的预算明细表和第2年的牲畜对账表及预算明细表,见表1、表2、表3。

2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作用分析

2.1放牧可减少常年经营的成本,保护生态,生产无公害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用人工种草划区轮牧技术饲养奶牛等草食牲畜,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牧场的饲料成本和管理风险。以独山草种场为例:该场目前饲养奶牛300头,全部采用全天候划区轮牧的饲养技术喂养。以平均每头牛日采食12kg营养平衡干物质计算,日需配合精饲料14kg,价值24.5元,但由于该场奶牛采用全天候放牧,每天采食鲜草7okg,每天仅需补精料1kg,价值15.75元,比传统圈养节约饲料成本8.75元。该场全年可节约饲料成本95.8万元。在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划区轮牧技术,牲畜粪便直接排泄在草地上,通过分解成为牧草所需的最佳肥料,促使牧草生长,减少了施用肥料的成本,达到草畜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

2.2圈养以青粗饲料为主可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城郊地区,饲养牲畜一般采用圈舍饲养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喂养牲畜应对日粮的构成成本进行核算,以期把成本降至最低,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精料对于食草家畜不一定都是营养最平衡的饲料,它只是用作家畜的补充饲料之一,且价格较贵粗饲料营养价值很低,也只能在加工处理之后作为家畜的另一种补充饲料。但是,如果在夏、冬两季采用引草入田的方式,即夏季和冬季分别在田土中种植适应该季节的牧草,用青绿饲草替代精粗饲料。经测算,大约6kg鲜草可生产1kg营养平衡的干物质,约合市场价1.2元,1kg配合饲料干物质的市场价为1.98元。由此可见,饲喂青绿饲料的成本最低,而且营养价值最高。

2.3种植豆科牧草。减少肥料投入

种植豆科牧草或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方法,利用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于土壤之中,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形成,进而促进牧草生长。这样就可以大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减少人工草场建植成本。

2.4栽培有药用价值的牧草,减少家畜的保健成本。利于生产有机食品

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家畜的疾病控制是一笔较大的成本,为了减少疾病控制成本,农户可以在牧场混播栽培一定数量的药用牧草让家畜采食(如蒲公英、马齿苋等等),以使牲畜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目的。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畜产品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有机食品对生产的环境、家畜健康、饲料、加工等方面要求严格,传统的家畜疫病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生产有机食品的要求。因此,种植适量的药用牧草也町很好地解决有机畜产品生产的问题,促进牧场的产品朝着有机食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种草养畜的效益。

2.5利用杂交优势。缩短饲养周期,生产优质畜产品

采用优良的家畜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本地黄牛品种普遍存在生长慢、个体小,因而饲养成本较高。但利用引进品种(如荷斯坦、西门塔尔公牛等)与本地品种杂交生产出的杂交品种牛不仪个体比本地黄牛大,母牛泌乳(抗病、抗寄生虫)强的优点。由于杂交品种在泌乳量(指母牛)、体重、净肉率、肉质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显著地增加经济收益。

3通过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核算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对成本和利润的分析,可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1选用高素质的人才

要对生产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就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生产中对各个环节作到成竹在胸,作出有效的管理。

3.2建立关键性评价指标

要想达到经济核算中各个环节所规定的目标,管理者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并拿出具体的指标,这对整个牧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畅通运输环节

通过经济核算,町以知道农户在能力范围内能够接受的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产品对外输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4开发优质产品。具备竞争能力

通过经济核算,我们知道只有不断提高优质牲畜的种群数量,开发有特色的畜牧产品,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牧场的竞争能力。

3.5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采用不破坏原生植被的人工建植草场全天放牧或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饲喂牲畜的生产方式,除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外,还能够以草定畜、以畜管草、草畜平衡,达到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6进一步提高完善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

周记题目范文第5篇

1.公共自行车发展背景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私家车数量与日剧增,城市的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过度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首因,在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作为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替代品,它在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徐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发展

徐州市从2012年9月28日起正式开始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共建成297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约7500辆公共自行车。截止到2013年6月底,已有近28万市民办理了自行车租借卡,自行车每天租借次数约为7—8万次,平均每辆车日均使用10—12次。计划到今年(2013)10月份增加车辆至10000辆,第二期计划再建近800个站点。

3.调查过程及方法

虽然公共自行车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观察到徐州公共自行车在推广的过程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让公共自行车发挥更好的积极作用,全面了解公共自行车在徐州不同区域运行状况,本团队分成三个小组,以徐州火车站、人民广场和新城区市政府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展开调查。主要观察这些区域公共自行车站点位置设置和自行车使用状况,并向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426份,有效问卷403份,问卷有效率为94.6%)。同时到徐州市城管局和徐州公共自行车信息管理中心调查了解情况,与租赁站点的巡检员和调度员进行访谈,力求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徐州公共自行车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徐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实施的现状

1.被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

本次共调查403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其中男性193人,约占47.89%;女性210人,约占52.11%。总体来说,调查人群性别分布较为均衡。

(2)年龄结构

自行车使用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约占调查总人口的48.39%;另外2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60岁、60岁以上年龄段使用者分别约占13.15%、16.63%、13.15%、6.45%和2.23%。由此可见,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主要以中青年人为主,老年人口使用比例较低。

(3)职业分布

调查显示,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上班族占总调查人数的二分之一,其次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分别占24.31%和13.90%。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人群为上班族,可见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为上班族提供了很大方便。

(4)月收入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月收入主要位于2500元以下,可见公共自行车在低收入人群中的使用较为频繁。

2.对公共自行车的认知及评价

(1)使用者对租赁站点熟悉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有57.07%的被调查者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比较熟悉,有13.4%的被调查者表示很熟悉站点的分布状况,但是仍有28.78%的被调查者不太熟悉租赁站点的分布情况。

(2)使用者对办租借卡服务的评价

调查显示,65.26%被调查者对徐州公共自行车办卡点办卡的服务与效率感到满意,但仍有34.74%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质量一般或者不满意,认为办卡人数多,但办卡点少,导致办卡排队时间较长,效率低下。

(3)对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的评价

徐州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为:每单次使用1小时内不收费,每超过一小时收费一元。在调查显示,78.41%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收费标准较为合理。

(4)对单次免费使用时长的期望

对绝大多数使用者而言1小时免费时长太短。68.37%的使用者希望免费时长在1—2小时内;而其他使用者则希望免费时长在2小时以上。

(5)使用者对徐州公共自行车网站了解情况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2.48%的被调查者知道徐州公共自行车网站且在上面反映过问题。由此可见,公共自行车网站作为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

(1)公共自行车未出现前使用者的主要出行方式

公共自行车出现以前,约有51.64%的使用者的主要出行方式为公交车;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群分别占12.04%、15.97%和12.04%,剩下的使用者以小轿车为主要出行方式。

(2)使用者租赁自行车的频率

调查显示,76.92%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每周使用频率在10次以内,而其他使用者每周使用频率在10次以上。

4.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差异

(1)不同职业使用者的租车目的差异

从图1可知,不同职业使用者租用公共自行车的最主要目的是因为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方便。另外对于学生和上班族而言,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目的还包括公共自行车低碳环保和锻炼身体等。

(2)不同职业使用者的理想公共自行车存取点

由数据可知,学生主要希望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多设置在居民小区和学校附近;上班族因为需求量大,希望在各个需要的地方都设置存取点;而退休老人则主要希望站点多设置在居民小区、公交站以及商场超市附近。不同的群体需求不同,只有通过分类比较分析,才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相关问题的反馈

(1)租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目前徐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存在不少问题。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最常见的问题是还车时车位已满,约占61.54%。其他常见的问题还有租车时没车可借、自行车破损严重以及借车系统经常出现故障(如还车时还不上,或刷卡显示车已借但车取不出来等),分别占50.37%、43.42%以及33.75%。

(2)阻碍徐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约51.36%的被调查者认为阻碍徐州公共自行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租赁站点铺设少。公共自行车不仅还未辐射到周边县城,而且也不能满足主城区的现有需求。其次,约有34。74%的使用者认为公共自行车速度慢,质量及性能没有保证。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徐州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如:单次免费使用时间短、异地还车难、自行车租借方法宣传力度不够等。

三、徐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1.潮汐现象引发的租借困难

潮汐现象十分明显,早晚上下班租还车困难。上下班时间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量非常大,造成了早晚公共自行车的租换车困难,因此在高峰期繁忙街道的站点无车可借、无空位还车的现象严重。[1]

2.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率较高

公共自行车损坏严重,得不到及时维修。由于公共自行车使用量较大,再加上人为破坏、日晒雨淋等情况,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率较高,而负责维修服务的人员较少,自行车调拨、维修不及时。

3.站点设置不合理

站点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站点桩位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第二,站点接近商业区、医院等地的停车区,因此附近容易被其他车辆机动车占满。

4.办卡效率低

办卡效率低,办卡规定不合理。徐州公共自行车需求量大,但办卡点只有8个。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办卡排队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另外办卡时间与上班族工作时间重合,且不能委托办理。

5.公共自行车网站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网站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徐州公共自行车网站建立的目的是给广大使用者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然而调查后发现,有67.4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徐州公共自行车网站,并且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上面反映过问题。

四、徐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实施的问题分析

1.对公共自行车租借困难的分析

潮汐现象主要出现在居民小区和工作单位附近,早晚高峰时段租还车困难,无车可借、无空位可还现象严重。随着城市早晚交通高峰现象的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所以公共自行车明显供不应求。因此公共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的租借困难也不难理解。

2.对公共自行车损坏及维修的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共自行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车座松动、刹车不灵、链条容易掉、车把太活、操作不便、轮胎钢圈变形等。另外大量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的舒适感和速度不太满意。针对公共自行车破损问题,现行的解决措施是由调度员和巡检员随身携带维修工具进行简单维修,而那些损坏很严重的车,则被集中送回厂家修理。但是,由于目前徐州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少,而损坏现象又十分严重,因此很多自行车得不到及时维修。

3.对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不合理的分析

由于不同路段设点的合理位置以及桩位需求量存在差异,而有关部门在设计之前又未做实地调研,因此导致很多站点桩位供需不平衡。还有的站点设置在交通拥堵地段,导致交通不便,因此公共自行车整体的利用效率低下。

4.对办卡服务的分析

由于办卡时间与上班族工作时间重合,且规定不能委托办理,因此给上班族的办卡带来很大不便,从而抑制了大量潜在需求。另外,办卡收费标准规定,凡拥有徐州市户籍的居民办理租借卡仅需30元,而外地户籍的居民却还要另加200元租金。这样的规定使得大量非本地户籍的在校大学生和外来打工人员不愿意办理租借卡,从而使得这部分人无法享受到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

5.对徐州公共自行车反映渠道少的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有大量的使用者反映,由于缺乏宣传,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求助,反映问题的渠道太少。

五、徐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

1.增加对公共自行车调度的投入

针对问题一,徐州市需要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的投入,增加调度车数量。可以通过宣传,招聘志愿者工作的方法,降低巡检员的工作量,使车辆调度更有效。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完善城市的公交运输系统,分散人流,也可缓减问题。

2.多方位降低公共自行车损坏率

(1)增加每辆公共自行车的资金投入,严格保证其质量。通过政府招标,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进行生产。

(2)在每个站点提供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同时设立坏旧公共自行车回收点,再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机制,如:对于那些能主动将损坏自行车送到回收点的市民,在其公共自行车租借卡里冲入一定积分,而这些积分可以用来抵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花费。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使用者发现损坏的公共自行车并将其送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自行车的维修效率。

(3)为每一个租赁站点加盖雨棚,避免公共自行车的日晒雨淋,从而降低公共自行车的折旧率。

(4)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使用和保护公共自行车的宣传,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降低公共自行车损坏率。

3.合理设置站点位置

在设置站点之前做好实地调研,全面考虑各站点的需求量,合理设置桩位数量。对于设在商业繁荣地段的站点,建议将其移到附近空旷的地方,避免与其他车辆共同占用停车地段,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无法直接过马路,需要转很大的弯才能还车的特殊路段,建议两边都要修建存取点,方便市民使用。

4.完善办卡服务

由于公共自行车主要面向上班族,建议将办卡时段与年轻人上班时间错开,同时允许委托办理,以此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针对外地人群,减少押金,鼓励他们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

5.拓宽反映渠道

徐州市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减少对公共自行车的破坏;另一方面让市民充分了解反映渠道,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反映并加以解决。同时可以在每个租赁点设置意见反馈箱、联合地方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增设微博等方式,拓宽反馈新渠道。

六、结束语

公共自行车项目作为一项惠民措施,极大的方便了市民,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徐州市目前的办卡人数,我们看到了徐州市公共自行车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是我们相信,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现有的解决方案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只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借鉴,我们相信徐州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作为公共交通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一定能持续有效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注:本项目为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经立项。项目编号:201311998025。

参考文献:

[1]钱俭、郑志峰、冯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J】;规划师;2010(1):71—76

作者简介:

蒋思立(1993-),男,汉族,江苏南京,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孙棣烜(1993-),男,汉族,江苏泰州,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刘露(1992-),女,汉族,江苏南通,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周杨(1993-),女,汉族,江苏无锡,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高银萍(1994-),女,汉族,江苏泰州,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课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教育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计量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