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金分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范文第1篇

南方基金分红争议案尘埃落定,但围绕基金分红的话题却没有停止。

仲裁案尘埃落定

南方基金公告称,2010年3月26日,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书》,具体裁决如下:(一)被申请人应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退还管理费计人民币702.71元。(二)本案仲裁费为人民币5011元,由申请人承担人民币1002.2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人民币4008.80元。(三)驳回申请人的其他仲裁请求。

2009年6月2日,南方稳健贰号的基金份额持有人袁近秋就该基金2007年度的基金分红问题,对南方基金提出了仲裁申请,要求南方基金赔偿其红利损失及相应利息共计66586.52元,退还管理费2041.49元,争议标的总额为人民币68628.01元。

仲裁过程显示,虽然申请人的赔偿请求被驳回,但南方基金也未能“完胜”。仲裁庭认为,无论是否考虑基金面值之调整,南稳贰号基金在2007年度均完全符合《基金合同》第15部分第3条“基金收益分配原则”约定的情形,均具备分红条件,理应分红。而在分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未能安排实施基金分红,违反了《基金合同》的约定,构成违约。不过,仲裁庭认为,南方基金未实施基金分红虽然构成一项违约行为,但是该违约行为与申请人所主张的财产损失之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分红无关涨与跌

对于申请人提出因公司未实施南稳贰号2007年度分红导致其遭受实际损失的主张,裁决书认为,未分红行为不会导致申请人的财产价值遭受任何减损,更不决定基金净值的涨与跌,申请人没有行使法律和合同赋予的赎回权利,而是继续同意或默认被申请人的受托投资活动,申请人就自然应该接受最终的投资结果(或盈或亏),直到赎回其基金份额,这是一个证券类投资的基本常识和道理。

南方公司新闻发言人称,这一看法准确阐述了开放式基金分红的意义和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影响,并对该项裁决事项表示满意。

不少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开放式基金分红与否和基金持有人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放式基金分红不会造成基金持有人持有资产价值的改变,投资者可通过赎回的方式进行等值的变现,持有人资产价值的改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

业内人士还指出,开放式基金分红,其实质就是把基金净值中可分配收益的一部分以红利方式分给投资者。通过分红而来的收益,本身就是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分红后基金净值会自动除权,持有人的总资产并不会因为分红而增加或减少。通俗地讲,开放式基金的分红就是把投资者的钱从投资者的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而已。

不过,分红与赎回还是有一点区别,主要在于,持有人赎回时还要支付给基金公司一笔手续费,即赎回费,而基金主动分红则不产生这笔费用。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赎回意味着投资所得需要缴纳所得税,而分红则完全免税。

当然,从管理费收入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基金公司不希望资产流出,往往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契约中的漏洞不分红或者少分红,采取份额拆分等手段以规避分红,或千万百计地把分红推迟到最后一刻。

分红与否还看目的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53.3%的投资者在基金分红时会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倾向于现金分红的占45.6%;有63.9%的人认为基金分红次数的多少也会对其选择基金产生影响。可见,分红已被多数投资者较为看重的。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分红还是要究其原因,看其目的,不能一概说所有基金分红就是好,或者是频繁分红就是不好。

有的时候,基金大比例分红是出于持续营销的需要,以高分红来吸引眼球。基金分红还有另外动机,即在特定的时候可能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判断。对后市判断不是太好,或是在找不到可买股票的时候,就把一部分红利返还回去。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一些基金规模太大,基金经理觉得很难管,通过分红可以降低规模。比如华夏红利最近一次每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红利1元,总额高达78.4亿元,创下中国基金史上单只基金一次分红金额最多的纪录。由于华夏红利基金目前的份额接近80亿份,单位净值为3.334元,总资产规模达到近250亿元。在震荡市场中,大规模的基金运作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船大难掉头。分红以后,华夏红利资产规模降到了200亿元以下,对投资操作比较有利。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基金公司为投资者利益考虑。

因此,分不分红利要看具体情况,最主要的是基金公司是否从持有人利益出发来对待分红问题。

谁胜谁负仍存争议

对于上述裁决究竟谁胜谁负,市场看法各异。

分析人士认为,南方基金对仲裁结果满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虽然被判“违约”,但不需要就此进行赔偿。如果裁决赔偿的话,还可能引发更多持有人提出相同要求。所以这一仲裁结果很聪明,有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

对申请仲裁的基金持有人来说,仲裁后没有得到1分钱,还要倒贴仲裁费,似乎得不偿失。但是,“虽然他个人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但是为我们广大的持有人发出了声音”,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这个事情还是有意义的。可以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自己的行为”。

江赛春提醒,基金行业必须要时刻关注持有人利益,这是基金行业最根本的利益。虽然这次基金公司只返回了那么一点管理费,实际上基金公司也是吓了一身冷汗。其他的基金公司也将从中吸取教训。

基金持有人的律师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张远忠律师认为,从裁决结果看,南方基金公司违约并承担80%仲裁费,违约的另一种解释是失信。与仲裁请求相比,南方基金公司赢了95%的钱,或者说基民没有得到应该得的钱,但对基金公司来说,信用与金钱哪个更重要?

对南方基金,张远忠律师仍然不依不饶,他还代基金持有人正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行政处罚申请书》,要求证监会对南方基金公司违约不分红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张远忠的依据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52条第6款规定,对基金公司违约不分红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有: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措施有: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

分红行为受到规范

基金分红范文第2篇

在分析基金公司为什么不肯分红前,我们先来看看基金分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基金分红是中性的

所谓基金分红,就是基金实现投资净收益后,将其分配给投资人,是投资回报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是经过会计处理后,把基民的钱从左口袋转移一部分到右口袋,并不改变总的数目。也就是说,分红只是对投资收益进行分配,它本身并不会凭空创造出新的收益,也不会改变既得收益。因此,基金分红本身是中性的。

尽管分红本身只是一种收益分配的制度安排,但它对封基和开基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分红对于封闭式基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封闭式基金存在高折价,因此基金持有人希望通过高分红而引导封闭式基金回归净值。”晨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蕊表示。

事实上,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由于在创立时就有严格的分红规定――当年90%的可支配收益必须在次年进行分红,因此原先封基分红并没有多少争议。不过从2007年我国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加入了“公允价值”一条后,也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出现了争议――有的封基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了公允价值,有的则没有。计算方法不同,导致两只投资收益相同的封闭式基金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红方案。

然而分红本身对开放式基金的影响要比封闭式基金小很多。开基的分红方式有两种: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选择现金分红的效果和赎回基本相同,即把左口袋钱放到右口袋中,而选择红利再投资的话则等于把左口袋的大面额钞票,换成了小面额钞票,并继续放在左口袋中。比如原来买了1000份净值为2元的基金,分红后变成了2000份净值为1元的基金,结果基民口袋里的钱一点没变――还是2000元。

分红与否有影响

尽管分红本身对投资收益没有直接影响,但却可以在技术层面上降低投资成本。在美国,基金分红可以起到避税的作用,因为基民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要征收资本利得税,但由于美国政府鼓励分红,所以基民从基金获得的分红收益就可以免征资本利得税。另一方面,分红可以为本就有意赎回部分基金的投资者免去赎回费。

而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我国从2008年3月份起,企业在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上的红利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而差价收入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即对企业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也能起到避税效果,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投资不管是红利所得还是差价所得,都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不过个人投资者依然可以依靠分红来免去赎回费。

除了这一操作层面上的好处外,基金分红也可能对基金的短期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分红需要卖出股票,降低仓位以兑现收益,所以当分红后市场上涨时,分红一定程度上会对基金净值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选择现金分红的投资者,相当于主动减仓了,但当分红后市场下跌时,分红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净值的下跌幅度,客观上起到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效果。

换而言之,在牛市中,基金经常分红会降低投资回报;在熊市中,则反而会起到降低风险,锁定收益的作用。比如2007年10月17日,万家180基金每10份分红8.9元,客观上大幅降低了该基金的仓位,因此从10月中旬上证指数登顶6100点到12月中旬滑落到4800点的这段下跌行情中,万家180基金的净值跌幅在所有投资主板市场的指数基金中是最小的。

是否合规看契约

要注意的是,尽管分红客观上会对基金的短期走势产生一些影响,但长期看,决定基金走势的依然是基金经理的操盘能力和整个市场的走势。因此我们不能以是否分红作为评价一个基金是否优秀的标准。如果基金合同中没有硬性分红规定的话,则分红与否完全可以由基金公司说了算,但如果基金合同中明确规定要分红的话,则基金公司理应分红。

比如华宝兴业收益增长和南方稳健成长2号一样,成立将近3年,每年都具备分红的条件,却从来没有分过红。然而该基金的合约中却只是说“该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6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可分配收益的50%”。规定了分红次数上限和每次分红比例下限,却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分红,因此其是否分红完全取决于基金公司。就算3年不分红,也依然没有违反合约。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基金是否分红最终还是个契约问题,基金只要没有违反契约中的分红约定,就没有问题。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选择高分红基金,或者不分红的基金。而此次南方稳健成长2号的问题正是出在了其基金合同中明确有“全年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收益90%”的约定却没有执行,违背了契约精神,因此才被张远忠律师抓住了“小辫子”。

不分红只为管理费

那么南方基金为什么死活都不肯分红呢?

基金公司在该分红(可分红)而不分红时给出的挡箭牌几乎如出一辙――不分红是为了给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基金公司的逻辑很简单:你们买基金不就是希望净值增长好多赚钱吗?要是刚赚到点钱就马上分给你们了,那还怎么进行扩大再投资呢?那还怎么实现利滚利的复利增长呢?基金就是应该长期投资才对嘛。

然而上文的分析已经指出,基金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是否分红,经常分红的基金不一定是好基金,反过来说,基金经常分红也不见得就会降低投资回报。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想继续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就算你分红了他也还是选择红利再投资;不想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就算你不分红他一样会用脚投票――赎回走人。况且在熊市中,经常分红也可以在客观上起到规避风险、锁定收益的效果,因此基金公司给出的不分红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部分基金公司之所以死也不分红,完全是其自身利益在从中作梗。因为基金资产总值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就越高。如果要分红,必然会减少基金管理规模,从而减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

据天相投顾相关统计,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A股跌幅近70%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获得的管理费收人却创了历史新高,比2007年还多了8.28%。这个数据也许可能佐证一些问题。以南方稳健2号基金每年1.5%的管理费率计算,仅未分红的97.35亿元就为其额外带来1亿多元的收入。

基金分红范文第3篇

>> 基金持股偏好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股价同步性研究 股价波动对基金持股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金持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述评 震荡市场、基金持股与证券市场稳定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基金持股的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期限与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持股偏好研究 开放式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金重仓股股票收益与持股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金持股风格转向 高管持股与企业创新 公司绩效、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 国有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关系的文献综述 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高管增持股票的主观动因研究 机构持股、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 论TCL高管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股变动对股票价格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 10:13:02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制度环境、管理层权利与文化企业高管薪酬的激励效应研究》(J14WG24)。

作者简介:齐鲁光(1974-),男,山东鄄城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与会计信息监管;耿贵彬(1971-),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

[1] Black Fischer.The Dividend Puzzle[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76, 2(2):5-8.

[2] 王化成,李春玲,卢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22-136.

[3] 刘孟晖.内部人终极控制及其现金股利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1,(12):122-132.

[4] 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 (2):323-329.

[5] 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利、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85-92.

[6] Huasheng, G., Harford, J., Kai, L.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Cash Policy:Insights from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3):623-639.

[7] 赵纯祥,张敦力.市场竞争视角下的管理者权力和企业投资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67-74.

[8] 李维安,李滨.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CCGINK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1):4-14.

[9] 袁蓉丽,肖泽忠,邹宏.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公司业绩:基于股东积极主义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 (11):110-192.

[10] 王彩萍,李善民.终极控制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26-33.

[11] Finkelstein,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1992(l35):505-535.

Research on Fund Sharehold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Executive Power and Cash Dividends

Qi Luguang,Geng Guibin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基金分红范文第4篇

作为基金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通常会注意到,在填写基金申购/认购表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基金分红的方式做出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投资者选择红利再投资,道理很简单,选择红利再投资,可以享受到复利;而选择现金分红,只能享受到单利。两者的区别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解释。复利情况下:期末资产额=期初投资额*(1+r)n。单利情况下:期末资产额=期初投资额*(1+n*r)。其中,n是投资期限,r是投资回报率,我们假设各期的投资回报率相同。当投资期限n越来越大时,复利条件下的期末资产额会远远大于单利条件下的期末资产值。这就是复利的魅力。另外,红利再投资部分申购基金是免基金申购费的,要比分了现金红利后再去购买基金划算,省下了基金申购费。

那么,基金分红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一种纯粹的数字游戏还是投资者的致富之路?

根据国内市场最常见的基金分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来分别谈谈基金分红。

开放式基金

从基金的净值来看,国内基金的最高净值也就7元多,这和国外共同基金(和国内的开放式基金相似)净值少则几十美元,多则几百美元,高的上千美元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基金发展历史比较短的原因,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的基金非常注重基金分红,而国外的共同基金基本是不分红的(一些入息类的另有分红规定的基金除外)。

下表是截止到2008年3月18日,累计分红的前5名。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基金分红并不改变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因为基金分红的钱都来自于投资者自己的资产,好比从左口袋掏出来放到了右口袋。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是一个纯粹的数字游戏。举个例子:

比如投资者在年初的时候购买A基金10000份,购买时基金净值1.1元。到年末的时候由于股市表现良好,基金净值升到了1.5元,期间没有进行分红。年末的时候,基金公司决定对该基金进行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3元。

分红前投资者资产:10000*1.5=15000元,净收益=基金净值收益=15000-11000=4000元(暂不考虑申购费的影响)。

分红后投资者资产,基金资产=10000*(1.5-0.3)=12000元,现金红利=3*10000/10=3000,总资产=基金资产+现金红利=12000+3000=15000元,净收益=基金净值收益+现金红利=12000-11000+3000=4000元。

根据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基金分红并不影响投资者的资产价值和收益情况,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基金分红确实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投资者需要现金的话,完全可以不依靠基金分红的方式来实施,可以直接赎回一部分基金份额就可以做到。另外,基金分红会牵扯到很多工作,比如要计算每一位投资者的分红金额、把现金划到投资者的账户中等,这些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最终是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的。

但是为什么国内的投资者对基金分红如此趋之若鹜呢?很多基民也在网上讨伐不怎么分红的基金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基金的一个误区,就是所谓的基金净值低就意味着基金很便宜,其实5元的基金去购买股票和1元基金在同一个市场上购买同一只股票的成本是一样的,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基金的净值并不是要考虑的因素,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购买基金后,基金的业绩如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我们承担的风险有多大?而不是去关心基金分不分红。

从以往的基金业绩中,我们根本无法得出分红和业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大比例分红的基金业绩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累计分红比例高的基金中并没有看到历年的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

那么,基金公司为什么会采取大比例分红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迎合国内投资者喜欢净值低(即所谓的便宜基金)的心理,把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后,使基金的净值等于或接近于一元。由于证监会对新基金的发行有严格的审批手续,而且对每个基金公司一年内新发基金的数量也有限制,基金大比例分红成为基金扩充规模最好的办法(基金拆分有异曲同工之意),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很多的基金通过大比例分红的方式成功地扩大了管理资产规模。

第二个原因,是从资产的投资管理上来考虑的。基金经理不看好近期的股市,或者是感觉到没有合适的股票可以买,因此会把一部分资产变现,变现的钱以红利的方式发放给投资者。去年5.30之前,曾经有一家合资的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进行了大比例分红,结果逃过一劫,并且在大跌后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不过基金的集中分红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基金集中卖股分红,会造成大盘的不断下跌。

封闭式基金分红

封闭式基金和股票一样,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基金交易遵循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竞价的规则,因此,封闭式基金的成交价格反映的是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而与封闭式基金的实际净值有一定的背离,这就是我们在讲到封闭式基金的时候必然会提到的折价率,一般折价率会随着基金的到期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到期时间长的通常折价率会比较高。

封闭式基金的分红,首先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回报。因为封闭式基金的定价会受到市场交易环境、交易双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投资者以出售基金份额的方式来获取现金的话,往往会因为市场环境不好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封闭式基金适度的分红,能给投资者带来实惠。虽然从理论上讲,分红并不会提高投资的回报率。

其次,封闭式基金的分红会提高基金的折价率,使得封闭式基金更具吸引力。举个例子:谋封闭式基金的净值是3.5元,目前的交易价格为2.5元,折价率为1-2.5/3.5=28.6%。如果该基金每10份派发红利5元,交易价格相应调整为2元,基金净值也变为3元,折价率=1-2/3=33.3%,折价率提高了,对投资者来说高折价率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投资的安全边际会更高。

基金分红范文第5篇

“基金分红和业绩通常都是正相关的――因为只有确保了产品的收益,才有用来分红的蛋糕。博时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5家基金公司之一,在长达17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为国民创造财富’的使命,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并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努力实现公司价值增长,持续以高额分红回报投资者。未来10年,博时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世界百强的资产管理公司。”博时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

500亿分红持续高额回报持有人

据《投资者报》统计显示,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间,博时旗下36只基金(统计样本为主动股基和债基,剔除指基、货基、QDII等类型基金)总计共分红501亿元。在全市场位列第二。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这501亿的“红包”中,博时旗下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裕隆、基金裕阳、基金裕泽、基金裕元、基金裕华15年来分别累计分红99.45亿元、73.14亿元、13.71亿元、12.59亿元和3.25亿元,合计分红202亿元,占比高达四成。值得一提的是,这5只封闭式基金自成立之日起至2014年末的净值增长率均接近200%,其中最高的是基金裕阳,区间净值增长率为520%,最低的是基金裕华,区间净值增长率也高达179%。

“对于封闭式基金投资者来说,通常更关注分红。这是由于基金单位价格与基金净值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有时想通过卖出基金单位来实现基金收益并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分红就成为实现基金收益唯一可靠的方式。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博时在对旗下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也会更多地考虑用高额分红来予以回报。”上述博时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通常而言,基金封闭管理可以降低频繁申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冲击,规模更加稳定,收益也相对更稳健。这也是博时旗下封闭式基金业绩往往较佳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博时旗下的开放式基金无论是分红金额还是业绩也均毫不逊色。博时主题行业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超过98.54亿元,区间净值增长749%;博时第三产业成立15年来(2007年4月12日由基金裕元转型而来)总计分红32.38亿元,近3年分红更是高达15.66亿元,在全市场近3年基金分红总额排行榜中位列前十,其成立至今的净值增长也达到了56%。

“对于博时来说,无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旗下产品良好业绩取得依靠的是博时突出的投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为业内称道的IT系统优势。‘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是博时始终坚持的投资理念。博时遵循资本市场的价值规律,依托精心打造的专业系统,深入研究投资对象价值,努力为客户实现财富增值。我们坚信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终将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坚守对企业的深入把握这一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根本方法。我们的股票投资强调以内部研究为基础的基本面分析,持续挖掘业绩稳定增长、有核心竞争力、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持续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 上述博时负责人如是说。

厚积薄发成功战略转型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时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投资成绩单。银河、海通的年度数据和统计报告显示,博时2014年度投资业绩全面开花,固定收益以超过30%的平均收益率在前15家对标公司中排名第1,以75.51%的收益率摘得近3年固定收益排行榜桂冠;权益类投资则在前15家可比公司中排名第7。2014年权益、固收年度收益排行榜上,博时旗下转债增强、信用债、博时主题三只产品跻身前十,分别位居债券型第3、第4和股票型第6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漂亮成绩的取得,是在博时悄悄进行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据了解,2014年,是博时新3年战略的“战略布局年”。这一年,博时既推进了战略、考核、激励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更是以机构业务为核心启动了四类核心客户服务模式优化改革;同时重点布局和投入了五个战略业务方向――固定收益、量化指数、互联网金融、另类投资、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