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文商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标汉译
商标代表着商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商标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在本国以外地区的销售,甚至关系到企业战略发展的成败。由于不同的地域赋予商标不同的文化内涵,商标翻译实质上等同于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译者应该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处理商标词的翻译,遵循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译文符合目的语国家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一、商标汉译的原则
中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构成影响商标翻译的文化因素。要想让商标译文在中国流传开来,就要“入乡随俗”,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译文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是商标汉译必须遵循的原则。国际营销中很多成功的译例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Carrefour”和“Suntory”分别译为“家乐福”和“三得利”,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
二、商标汉译的常用方法
1.谐音
谐音即音译法,指根据英文商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汉语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来表述。如:Nike——耐克,Giant——捷安特,Skoda——斯轲达等。一般情况下,如果原语商标构不成意义,属新奇型或专有独用型,我们多采用音译法。采用音译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之美,体现商品的异国情调或正宗特色。但是音译也要考虑到所选汉语字词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文化映射,如Yahoo译成“雅虎”,一个可爱乖巧,又气势威严的小老虎形象立刻赢得国内用户的喜爱,从此家喻户晓。
2.减字
商标只有简洁醒目,易读易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翻译时应将冗长难记的英语商标进行裁减,使之吻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接受范围。瑞典手机品牌“Ericson”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根据发音,译为“爱瑞克森”,冗长拗口,平淡无奇,营销效果甚不理想。后改译成“爱立信”,简洁明快,并有“真诚可信”之意。该译名很快深入人心,美名远播。此外,还有快餐店McDonald’s用“麦当劳”代替“麦克唐纳德”,英国名车RollsRoyce用“劳斯莱斯”代替“罗尔斯-罗依斯”等更简单明了的译名来促进销售。
3.意译
意译法是指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汉语中的对等语表达出来。如:Crown——皇冠(轿车),Shell——壳牌(石油),Panda——熊猫(电视),Netscape——网景(浏览器)等.意译法可以保留原商标名的特点,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原商标设计者的用意。但是采用意译法时,译者同样要考虑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导致的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反应。例如法国塞诺菲集团中国分公司推出的“Opium”牌男用香水,本意是要借助“鸦片”的诱惑力,使中国男士迷恋上该香水。但是给中国人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使得中国人对鸦片深恶痛绝。自然,该香水在中国上市时受到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最终因违反中国的商标法而被禁止销售。4.音、意结合
译者在翻译英语商标的时候,也可以结合使用音译法和意译法。即取与原名相似的读音,同时表达出和商品相关的实际意义。采用这种译法译出的商标名往往独具匠心,令人拍案叫绝。最为经典的例子当属美国的Coca-cola,它被译为“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韵律,又使人一听便知是饮料商标。这就把原本无具体含义的词译得生动形象,使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可口可乐公司另一驰名品牌“Sprite”被译为“雪碧”,给人以清凉透亮的感觉,比单纯的音译“斯必来特”或意译“妖怪”,强过百倍,同样堪称一绝。在商业企业中成功运用音、意结合译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家居超市B&Q译成“百安居”,既兼顾了发音,又传递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寓意。
5.联想
如果采用上述四种方法都无法准确翻译出原商标词和含义或特色,译者就应该挣脱原文字词的束缚,大胆联想,将英文商标翻译成具有创新性的中文译名,以求得译文与原文在文化上的沟通和等效。如Rejoice(洗发水)采用联想法译成“飘柔”,就彻底地摆脱了原词字面意义(愉悦,欢喜)的约束,赋予了该款洗发水美好的文化联想意义:用后头发更飘更柔。Master——card(信用卡)译成“万事达”,使人感到用了它就会“万事通达,一卡在手万事无忧”,体现了它的功用。诸如此类的还有牙膏Crest(佳洁士)、Kieldsens(蓝罐曲奇)、Ariel(碧浪)等。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标汉译要求译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使翻译后的中文名称得体、贴切,准确传递出原商标的商品信息和文化内涵,并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
参考文献:
[1]肖辉陶玉康”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关键词] 商标 翻译方法 比较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商品的国际流通日益频繁. 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中国的许多大中型企业正在走向世界, 同样世界上很多品牌也在试图开拓中国这个大市场。由于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他人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具有显著性标记,其功能在于识别产品、宣传产品、 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可见商标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同时商标的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既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考虑到对方国家的民族心理特征.,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本身特点不尽相同, 所以它们常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并尝试着分析每种译法的特点,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英文商标汉译常用的方法
1.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义形象和句法结构的方法”。在商标翻译中,直译法比较常见,如众所周知的轿车商标案例:Blue Bird ,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被译为“蓝鸟”,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它寓意美好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直译法应该注意的是文化间的差别,尤其是民族忌讳或宗教忌讳,如中国的“孔雀牌”的商品是绝不可译为“Peacock” ,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孔雀是骄傲、自满的代言词 ,可想而知此牌的商品销量一定不会太好。
2.纯音译法
即指在不违背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联想和误解的前提下,按照其发音,将英文商标用与之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代替的翻译。通常情况下,直译只考虑到与原商标的声音相同或谐音, 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不含有其他深层含义。如Sony 被译为“索尼”, Santana 轿车被译为“桑塔那”,Mc Donald被译为“麦当劳”,在汉译商标中,纯音译法也很常见。
3.音意兼顾法
即在翻译后的商标中保留了原商标的部分含意,并有部分的音译。这一翻译法可以以著名的商标“金利来”为例,众所周知,它的英文品牌为“GoldLion”,如果采取意译的方法,那就是“金狮”牌服装, 从字面上看,没有不妥之处,甚至符合那句广告语――“男人的世界”,但是听觉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因为“狮”与“失”同音,很不吉利,于是将商标中的前半部分“Gold”保持意译,译为“金”,而“Lion”则用音译法, 译作“利来”,译后的商标便是“金利来”,符合人们的价值取向。 另外还有Kidcastle--吉的堡,Mickey Mouse-米老鼠等。
4.意译法
意译法也称创新性翻译,是对商标常规翻译方法(音译、直译、音兼顾法等)翻译方法的补充,旨在另辟蹊径,以一种非常手法理性地解决商标翻译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它的特点往往是“重意轻音”,如洗发水品牌Rejoice,译为“飘柔”,这个商标很容易使人想起飘逸柔顺的秀发,如果拘泥于直译或音译方法的话,那么效果定要大打折扣了,类似的成功商标案例还有Cannon――佳能,Pampers――帮宝适,Safeguard――舒肤佳等。
5.添字法
添字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商标翻译后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或为了达到“音美”效果而适当增字的方法。如“壳牌”油漆的英文商标是“Shell”如果翻译为“壳”漆,在读音上很单薄,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就添以“牌”字,这样既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忠实于原商标.类似的例子还有Kent――箭牌,Tiger――虎牌啤酒等。
6.调整法
调整法是针对一些既难音译又难意译的商标品牌而采取部分调整,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市场上有一种饮料叫“七喜”,而它的英文商标为“Seven-up”,其中seven在英文中是表示完美意义的数字, up是向上之意,寓意蒸蒸日上。如果按照直译翻译,那就是的“七上”牌,如果真这样翻译的话一定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因为人们看到这个商标时的第一反应便是八下,“七上八下”让人心里不踏实,怎么会吸引消费者呢?然而此时采取调整法,便会发生柳暗花明的转折,将up的向上之意译作国人崇尚的“喜”字, 消费者就会被其喜气所感染,因为它符合中国人渴望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的心理。
7.不译之译法
不译之译法,故名思议:保持英文商标的特点,而不用汉字来翻译,这类商标往往标新立异,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韩国的L.G.电器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它的商标就两个字母;UP2U是一种女性化妆品的牌子,来自一句英文:It’s up to you (一切取决于你),将to 转为阿拉伯数字2英文发音与之相近,相信在众多品牌当中,它的商标一定让你过目不忘.另外美国著名的IBM品牌及法国的名酒X.O.都让人耳目一新。
二、汉字商标英译常用方法
1.拼音式译法
拼音式译法既将商标的汉语发音用拼音的形式书写,因为拼音与英文字母在书写上是相同的,这种译法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懒惰的一种译法.著名的羽绒服生产厂家波思登的英文商标为Bosideng ,蒙牛乳业的英文商标为Mengniu,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海尔电器的英文商标为Haier,在国人看来,这些商标无可厚非,但当商品进入国际化流通领域,那些只是毫无意义的英文字母的堆砌甚至会出现误解,如我国的长虹彩电英文名称为Changhong,然而在英文中Chang的意思为“青稞酒”,Hong 的含义为“商行,洋行”,当消费者第一次见到它时,一定误以为酒类的产品,,可想而知,若要靠此名打开国际的大门就要事倍功半了。不过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拼音译法会逐渐被其他翻译方法所取代的。
2.直译法
即将汉字商标中的汉字用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一代替而形成的英文商标。这种译法商标中较为常见,如北京著名的新东方,它的英文名NewOriental(新东方的直译);熊猫牌电视机被译为Panda,它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但应注意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否则就容易闹出笑话来,或者适得其反,如众所周知的例子:中国的白象品牌是绝不可以译作White Elephant的,因为在英语中它的含义为昂贵而不是用的东西,那谁还会买呀!
3.音意兼顾法
即在翻译后的英文商标中,既照顾到了声音又照顾到了品牌的含义.比如乐凯胶卷译作Lucky,不仅声音相近,而且有美好、幸运的祝福含在其中.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一家涉外酒店名叫燕山大酒店,其英文名称为Youngsun Hotel,它的含义为初升的太阳,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而且对于外宾来说要比Yanshan更容易被记住。
4.拼译法
即采用两个以上西文词或词根、词缀诠译汉语商标,如陕西彩虹集团的商标为Caihong更名为IRICO,IRICO由IRIX加 CORPORATION拼缀而成, IRIX是古希腊传说中专门传播美好消息的彩虹女神,含义隽永,又具有鲜明的国际形象。
5.意译法
汉语商标中也有很多采取意译的,譬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一家名叫“今晚有约”的休闲去处,英文名字为Evening Romance,翻译得恰到好处。
三、结语
关键词:零翻译;英文商标;目的论;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74-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47
1 .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经济特区的发展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与此同时,进口商品的成功翻译也逐渐成为商品销售的一大竞争优势,因此,新兴的零翻译策略逐渐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零翻译不仅能解决以前商标翻译中的翻译困难,还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有利于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探讨英文商标零翻译的策略,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结合商标翻译实例研究零翻译策略。
2 . 商标零翻译的目的论视角分析
“零翻译”是个新兴词汇,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作者比较认同邱懋如先生的观点。邱懋如对于零翻译现象的分类比较宽泛,认为零翻译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既包括源文中的词语故意不译,又包括音译和移译,其中移译是“把源语中的词语原封不动地移到目的语中”(邱懋如,2001:24)。
费米尔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ie),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即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目的。由此类推,受众是目的论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由于不同的翻译对应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费米尔不主张在翻译中过多提及原文,他认为原文只是为目的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并不是翻译的重点。
就商标零翻译而言,商标零翻译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译者为达到商标翻译的根本目的所采取的能动之选,即目的论要求译者能够分清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商标名称的喜好倾向,这样才有利于品牌宣传和销售。此外,还要明白市场营销者的销售意图和翻译要求。总之,译者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消费者的喜好以及销售者的要求,结合零翻译影响因素,尝试最优翻译版本。
以快餐“Subway”为例,它被译为“赛百味”,运用了音译法,夸张但巧妙地诠释了快餐的美味,此翻译法并未遵从“subway”的单词原义,而是从消费者喜好和营销者要求的角度,成功翻译了这一快餐品牌。
3 . 英文商标零翻译的影响因素
学者们对商标零翻译的研究趋于多样化,除了上文提及的邱懋如的定义,刘明东(2002)把零翻译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绝对零翻译包括省译和移译,相对零翻译包括音译、音义兼译、补偿、象译、直译加注、归化等。根据学者的研究回顾,不难发现零翻译效果的异同受不同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审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3 . 1 审美因素对英文商标零翻译的影响
审美因素的影响指从发音、形式和寓意等各方面综合产生作用,优化英文商标的零翻译(胡开宝、陈在权,2003:51)。从发音优美的角度看,商标翻译可采用音译、移译等手法,相对保留其原本发音,既简洁易懂又能给消费者带来听觉享受。例如,“Clean & Clear”(可伶可俐)和“Coca Cola”(可口可乐)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这样的翻译同时运用了音译和头韵的手法,不仅迎合了中国人运用四字格的喜好,而且简洁明了,蕴含护肤产品本身具有清洁效果的特点和饮品能带给消费者欢乐的优势。此外,就形式简洁而言,诸如“Sharp”(夏普)和“Parker”(派克)这样的翻译,更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记忆,从而达到提升知名度和促进销售的效果。
3 . 2 文化因素对英文商标零翻译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英文商标零翻译的影响更为潜移默化,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中外文化的差异,尤其是数字、颜色、动物等方面的禁忌语使用,尽量使用消费人群在文化和习俗上能够认同的语言(徐荟,2004:55),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欲。以“捷安特”自行车为例,英文商标“Giant”,音译为“捷安特”后,既有快捷的涵义,又给消费者安全的感觉,还基本保留了商标原发音,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3 . 3 心理因素对英文商标零翻译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商标零翻译的影响更直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意识和品牌意识提升购买欲。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意识和品牌意识对消费者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例如,“Fountain”厨卫,在中国被译为“方太”,即方太太的意思,让消费者有一种家的感觉,十分契合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4 . 英文商标零翻译策略研究
4 . 1 音译法
音译法旨在根据商标发音将源语言译为目标语,包括直译和优化音译。这两种译法巧妙地结合了目的法则,在英文商标的翻译中被广泛应用。顾名思义,直译即指根据发音将英文商标翻译成汉语,虽然方便简洁,但有时很难将意义和美感完美结合。然而在直译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优化音译法,更能契合消费者的价值观、文化归属感和生活习俗。以饮品“Coca Cola”为例,原来被音译为“柯口肯那”,后来才译为“可口可乐”,进而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可口可乐”的译法不仅符合商品原发音,保留商品原本特色,而且契合饮品的特性:可口和欢乐,自然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4 . 2 移译法
移译法指保留英文商标的原型,即“不译”,直接移入目的语。以电子品牌“LG”为例,就目的论而言,“LG”是“Life is good.”的缩写,很容易联想到原意;而且从形式上,“LG”既简洁易懂,又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利于面向消费者的宣传,从而提高商标知名度。移译法在商标零翻译中,适用于比较简短且不易翻译的品牌,因为能够抓住品牌优势特点的翻译不仅广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因为简易且版面少,还受到厂商和宣传人员的青睐。
4 . 3 补偿译法
补偿译法不同于传统的直译、音译法,是一种零翻译的新形式。这种新译法不仅改变了商标的部分发音,还融入了产品的某些优势特性,即将商标发音和产品优势完美结合,是目前很受欢迎和好评的一种翻译方法。以“Rejoice”为例,译为“飘柔”,这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洗护品牌,“Rejoice”原意为“to be happy and delighted”,即开心、快乐。但是译者并未根据发音简单翻译,而是结合产品的功效,通过“飘”和“柔”宣传产品能够使头发飘逸柔顺的效果,立刻令消费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种形象生动的译法不拘泥于翻译规则和语法知识,从生活实际和消费者情感角度出发,更能引起消费者甚至潜在消费群的共鸣。
5 . 结语
在目的论理论基础上,本文发现成功的商标翻译必须以能够实现交际目的为中心,即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品牌商标翻译,从而达到市场和潜在消费者的要求,有利于获得成功的商标零翻译。此外,笔者认为商标的零翻译不能局限于翻译理论这一狭小的视角,还应结合消费者心理学、互动交际和语言学基础理论等各方面综合研究。本文中,笔者从目的论的视角,通过研究影响商标零翻译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音译法、移译法和补偿译法这三项有关商标零翻译方法的具体建议,希望对进口商标的翻译规范和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胡开宝、陈在权.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与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3(5):51-53.
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2(1):29-32.
茶叶从16世纪开始由中国传到英国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由于两国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中国茶文化相迥异的英国茶文化。因此,我们需要从中英茶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探求茶叶商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吸引眼球的最佳语境效果。
一、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
(一)物质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物质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的总和,包括有关茶叶的种类、茶具、饮茶场所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中英两国在物质文化层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品饮种类的不同。中国的茶叶种类包括绿、红、白、青、黑、黄等六大类茶,还有花茶、药用保健茶等。其中,中国人最为喜爱的是绿茶。英国人最喜爱的是汤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红茶,红茶在英国被视为国饮,这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有关。英国四面环海,气候阴冷潮湿。红茶性暖,英国人往往喜欢在红茶里加入糖和牛奶,把茶水当成甜饮料来饮用;品饮茶点的不同。中国的茶点内容丰富,凡是食物都可以当做茶点。包括坚果类、水果类、肉禽类、奶制品类等。与中国丰富多样的茶点相比,英国茶点的选择比较固定,英国茶点一般都以面食类配以肉类和糕点为主;品饮场所的不同。中国人对品饮场所统一叫做茶馆。英国人则对饮茶的场所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也曾有过茶室这种称呼。茶室是当时专供英国上流社会阶层的少数人群品饮的场所;品饮茶具的不同。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由于中国人个性内敛,很多人钟情于古朴而有文化底蕴的紫砂茶具。英国人对茶具极为讲究,包括精致的银质茶壶,高贵的骨瓷茶杯,再配以精美的蕾丝花边桌布,用鲜花和蜡烛加以点缀,体现了英国人热情奔放的个性。
(二)制度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中国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对茶叶的生产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的茶政措施,这是中国茶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表现。以茶生产和管理为例,中国古代茶谚中有许多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这说明茶文化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对生产、经济的影响。如“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等茶谚,至今仍对茶类生产和保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英国因为不产茶,有关茶生产和管理的谚语基本没有。但是茶文化作为制度文化层面在英国也有表现,给服务员付小费的习俗就始于英国的茶叶制度文化。付小费习俗的来历与茶相联系,当时茶室的侍者把一个上锁的小木盒放在茶室的桌子上,木盒上刻有T、I、P、S四个字母,这是“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为确保快捷的服务)的字母缩写。如果客人想要侍者快点端上茶来,他就要往小木盒里投入一枚硬币,以享受快捷的服务。由此,付小费习俗开始在英国形成。
(三)行为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以饮茶礼仪为例,中国人认为饮茶随时可以进行,没有固定的仪式。以茶待客成为中国人家庭生活和日常社交中最基本的礼仪。客来敬茶;奉茶时,茶水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上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等。英国人则有嗜茶、尊茶的风气,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来,喝一杯醒早茶(Early Morning Tea);上午11点是红茶佐茶点(Eleven’s Tea);中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Five oclock Tea);晚上睡觉前喝告别茶(After Dinner Tea)。
(四)心态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心态文化是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层次的文化。以茶道精神为例,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总体基调是高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饮茶作为一种精神的激励与情感的寄托。与中国茶道不一样,英国人品茶更注重社交,强调一种优雅的格调。
二、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品牌混乱,茶叶商标翻译标准不统一。我国长期以来是以茶叶原产地来对茶叶命名,这使中国茶叶品牌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格局:根据茶的发酵程度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原产地命名进行分类,包括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等;在原产地品牌下又有不同的品系,如武夷岩茶之下又有大红袍、水金龟、肉桂、玉女掌、名枞、水仙等子系列。品牌的混乱带来了茶叶商标译名的混乱。如福建名茶——“铁观音”目前就有十多种英文译名:Tie Guan Yin;Ti Kuan Yin;Iron Goddess; tit gwun yam;Thih-koan-im;Tit Kwun Yum;Iron Buddha;Iron Goddess of Mercy; Tea of the Iron Bodhisattva; Iron Avalokite vara。这种现象削弱了中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中国茶叶进军国际市场。
(二)忽视中英文化的差异,生搬硬套。茶叶商标的翻译是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充分考虑目的国的文化差异,尊重其风俗习惯和文化禁忌。比如“龙井茶”被译为“Dragon Well”是不准确的。因为在中国,“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被视为高贵、权威的象征。但在英国人眼中,龙(Dragon)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使人联想到残暴、贪婪、邪恶。因此,龙井茶作为中国名茶,在国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以直接音译为“Longjing Tea”。又如受到云南纳西族人喜爱的“龙虎斗”茶被错误译为““the fighting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事实上“龙虎斗”茶是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 然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白酒的杯子冲泡调和而成,杯内发出悦耳的响声,就像龙虎在争斗,遂得此名。再如武夷岩茶中的名品——“大红袍”被错误译成“Red Robe”。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贬义词,它象征着残暴、危险、流血。译为“Dahongpao Tea”是比较准确的。
(三)没有采取正确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目前茶叶商标翻译中过多采用音译法。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内涵不甚了解,采用拼音翻译出来的茶叶商标会让外国人难以理解。一些茶领域的术语,如果断章取义,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就会造成错译。如“熟茶,生茶”分别被译为“ripe”and “raw”。其实,“熟茶”是指发酵茶,生茶是指未发酵茶,所以译为“fermented”and “unfermented”比较合适。又如“竹叶青”茶是由于泡开后形似竹叶,青秀悦目而得名,因此被翻译为“Bamboo Leaf Green”是不准确的,这容易被误解为用竹叶做成的绿茶,无法反映茶叶的原料和性质。再如珠茶,因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身骨重实,宛如枪弹,故译为“gunpowder”,但由此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1984年初,浙江省茶叶公司去科特迪瓦共和国洽淡贸易,一位印度商人看了珠茶样品很中意,但签订合同时却一再要求我方品名栏只能写“中国绿茶”,不能显示“gunpowder”字样,理由就是免得被当地海关误认为是一笔军火交易,招来麻烦。
三、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改进方法
(一)结束茶叶商标命名的混乱局面,统一翻译标准
茶叶商标翻译的准则是商标的命名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识别产品、联想产品、广告宣传,因此翻译商标译名也必须个性鲜明,优美悦耳,内涵丰富且顺口易记,以激发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促进营销。目前我国茶叶商标命名处于混乱局面,国外消费者不容易从茶叶的名称了解到茶叶所属种类。因此,茶叶厂商应该能够在茶叶的商品名称下标示该茶叶分类上的名称,以便顾客了解所买茶叶的具体种类。我们可以将茶分成四大类,即“不发酵茶”(Non-fermented)如“绿茶”(Green Tea);“后发酵茶”(Post-fermented),如“普洱茶‘(Puer Tea);“部分发酵茶”(Partially fermented),如“乌龙茶”(Oolong Tea);“全发酵茶”(Completely fermented),如“红茶”(Black Tea)。如果进一步地分类,我们可将”绿茶”再细分成“蒸青绿茶”(Steamed Green Tea)、“粉末绿茶”(Powdered Green Tea)、“银针绿茶”(Silver Needle Green Tea)、“原型绿茶”(Lightly Rubbed Green Tea)、“松卷绿茶”(Curled Green Tea)、“剑片绿茶”(Sword Shaped Green Tea)、“条型绿茶”(Twisted Green Tea)、“圆珠绿茶”(Pearled Green Tea)等八种。将“普洱茶”再细分为“陈放普洱”(Age-Fermented Prer)与“渥堆普洱”(Pile-fermented puer)。将“乌龙茶”再细分为“白茶乌龙”(White Oolong)、“条型乌龙”(Twisted Oolong)、“球型乌龙”(Pelleted Oolong)、“熟茶乌龙”(Roasted Oolong)与“白毫乌龙”(White aaatipped Oolong)。将“红茶”再细分为“条形红茶”(Unshredded Black Tea)与“碎型红茶”(Shredded Black Tea)。
(二)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出于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考虑,茶叶商标翻译中应尽量采用符合外国消费者语言习惯的词语,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如中文的茶字和其英文相对应的“tea”概念意义有些不同。在英语中,“tea”的词义得到了扩展。“tea”既指“茶叶”,又指“茶树”、“茶点”、“茶会”,还指下午五六点钟的便餐。又如中国的传统“黑茶”被翻译成“Dark Tea”。在英文中,“dark”是与“暗”同义的,也有无知的、忧郁的含义。“Dark Tea”这个商标名是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的。事实上,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应该直接采用“Heicha”的拼音译法。再如中国红茶正确的英文翻译应是“Black tea”。这是因为西方人相对注重茶叶的颜色,而中国人相对注重茶汤的颜色。所以红茶不能译为“Red tea”。但确实有一种茶的英文名字叫“Red tea”,这里的“Red tea”实际上是“Rooibos”茶,是一种生长在南非、完全不同于茶树的野生植物,不是真正的茶叶。但由于“Rooibos”茶冲泡后呈红色,中文译名就是“红茶”。
(三)采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1.直译法。“当源语和目的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几乎没有差异,并且对商品名称的认知角度、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趋于一致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大多数的茶叶名称英译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武夷岩茶被译成“Rock Tea”,这是因为武夷岩茶生长在山间岩石上,无污染,“rock”能突出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的特征。而且“rock”在英文中带有振奋,动感的意思。又如不发酵茶(Non-fermented)即绿茶(Green Tea),绿茶(Green Tea)可以再细分为八种,其中五种茶名的翻译都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园珠绿茶(Pearled Green Tea)、剑片绿茶(Sword Shaped Green Tea)、蒸青绿茶(Steamed Green Tea)、银针绿茶(Silver Needle GreenTea)、 粉末绿茶(PowderedGreen Tea)。
[关键词]商标词; 翻译; 跨文化交际;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整整十年,已从入世初的全球第九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增长4倍达40万亿元,贸易规模已从2001年的5000亿美元跃升至当下的3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行销全球。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渐广泛,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渴望将自己的品牌早日打入国际市场。要树立良好的商品形象、打造知名品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确切得体地译好产品的商标词,使之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商标词作为商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有视觉上的传达性,而且有听觉上的传达性,它是树立企业形象、建立品牌的有力武器。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商标词也要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被打上文化的烙印。商标词的构成可以说是处处体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它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由于世界各国在地理位置、、种族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人们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国家的商标词中都蕴涵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译好商标词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商标词翻译也可以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进行商标词翻译时,翻译者一定要充分重视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商标词翻译方法
1.音义结合法
音义结合法是在商标词翻译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采用英语商标和中文谐音结合,从而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如北京豆师傅豆制品的英文商标为Do-self。该商标词的中英文发音很相近,do it by yourself(自己动手制作)又可指代该豆制品为厂家自己制作的纯天然特征。有名的“荣事达”牌洗衣机,按照音义混合法将其译做Runstar(流星),意为“似流星流动一般的洗衣机”,外国消费者更易理解。又如世界名牌Goldlion,将“gold”一词原意保留;而“lion”一词采取音译法,两者结合译做“金利来”,不仅避免了与中文的“失、死”谐音,还让商品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同时满足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
2.寓意联想法
寓意联想法是指通过对商标名称本身概念联想到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来处理译文。譬如:“F iyta”是意大利名牌轿车,运用寓意联想法将它译成汉语“飞亚达”时,能让人立刻联想到驾驶此车不但能神速快捷,而且安全可靠。该商标词表达了原作者的真实用意,传递了英语商标词的神韵,其良好效果可见一斑。中国商标在翻译成外国语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如北京四通公司的商标“四通”英文译为“STONE”。中文的“四通”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将其译做“stone”,虽然原意被转换,但代之以一种新的文化寓意即一种西方商业传统中勇于挑战如岩石般坚硬的毅力。另外,“stone”为单音节词,响亮易读、简洁易识。译名做到了音、形、义的完美统一 。
3.加字说明法
有时商标词字面的翻译不能让消费者明白易懂,甚至令人误解。这种情况下应加字翻译进行补充说明,既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商品名称,又补充说明商品类别、用途或功能等。如:Clean&Clear 可怜可俐洗面奶、Colgate高露洁牙膏、Maxwell 麦氏咖啡、Chateau Figeac 沙菲葡萄酒等。这种翻译一目了然、有声有色,使顾客既能熟记商品的名称又能了解商品的用途和功能。
二、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商标词翻译基本原则
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营销,必然要跨越种种文化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到语言中,商标译者“处理的不仅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应是两大片文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译出音意俱佳、使商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商标名,译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冲破片面追求语言形式对等观念的束缚。
1.尊重民族差异,注意翻译禁忌
各民族在生态环境、演变历史、和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了解蕴含在不同文化内部的内涵和差异,避免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才能译出好的商标译名。中华民族对很多花草树木和动物有深厚民族感情,因此这些动植物名称常被用作中国公司产品的商标。但这些动植物在西方民族中却没有特殊文化涵义,有些甚至还含贬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此类商标词时应特别注意,一定要事先了解商品是销往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以便搞清楚哪些动物或植物在国外受欢迎,哪些又是应该避讳的。例如我国“”牌味精,英译商标词是“Chrysanthemum ”,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唯独进不了法国、比利时。究其原因,这两个国家将视之为不祥之物。同样,西方产品若其商标词有悖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或有伤中国人的自尊,该产品也会被我们拒之门外。如FORTUNE DUCK是美国知名皮具公司的英文商标,其汉语商标名译为“科春得”,而没有译成“幸运鸭”,是因为“鸭”对于中国人会有“吃女人软饭的男人”的消极联想。
2.了解文化差异,翻译符合大众审美
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而商标是一种面对大众的宣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商标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商标词翻译不仅要遵循社会文化习惯还要迎合大众审美心理。商标译者要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在商标翻译中除了要能反映商品的性能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好的商标译名,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是极其深远巨大的。如:以“美”命名的品牌“美能达”(Minolta)、“婷美”、“爱尔美”(Almay)、“美特斯.邦威”以及 “佐丹奴”、“富安娜”、“黑妹”、“依泰莲娜”、“娇爽”、“莎莲奴”(SHARING)等含有“女”字的国内外品牌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译名都是针对女美心理,选用了“芳”、“莲”、“娜”、“姿”等女性喜爱的字眼,符合女性审美观。又如:Johnsons (强生) 、Arche (雅倩) 等商标的翻译易认、易读、易看,这是一种形式上的美。Kodak (柯达) 则体现了音韵上的美。只有当一个商标译名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与本国消费者相似的美感时,该商品才会更易被人接受。
3.注意政治经济内涵,弘扬各国优秀文化
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会经常碰到一些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果将这类词翻译不当,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负面联想。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译者对相关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应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如dog在许多西方国家有人类最好的朋友之美誉,但bulldog在军事领域中却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国内某牛仔服以此作为英文商标似有不妥。再如,一种商标名为ROC的商品,其英文字母极易使人想起Republic of China,即“中华民国”的缩写字母,国内外消费者大多都知道其含义,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联想和误解。
三、总结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交际方式,必须考虑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商标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商标心理。商标译者只有站在跨文化交际的高度,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并透过表层文化现象把握深层文化意蕴,才能使译名既能准确传达出异国文化,又能保留原语商标词的实际意义。成功的商标翻译无疑能给消费者美好的联想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能将商品的物质价值转变成抽象的精神价值,并通过精神价值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物质价值,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融。随着跨文化交际学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人和发展,商标的命名和互译将朝着更加简洁、形象、注重内涵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莉,李曼华.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标翻译策略及原则.北京:商场现代化,2006
[2]Nida.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