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唐诗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文体学;音美;形美;意美
一、引言
唐诗是我国古诗词的经典代表。但在诗歌翻译中,要保留其音韵、形式和意象绝非易事。对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他说“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形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3]。笔者拟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赏析许先生在翻译《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三美”。
二、原诗解读
要赏析译文,首先得分析原文。《送元二使安西》原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本诗为诗人王维的赠别之作。诗作前两句从渭城清晨着笔,道明与友人赠别的地点、季节,同时渲染出当时的氛围,表达了深切的离情。“新”字渲染出春雨初歇、杨柳青翠嫩绿的场景。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劝”和“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全诗意境高远,意蕴深刻。
三、译诗中的“三美”
此部分从文体学角度出发,赏析许先生所译《送元二使安西》的“三美”。译诗名为 “A Farewell Song” [2],译诗为“No dust is raised on pathways wet with morning rain; The willows by the tavern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I would ask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 ”[2]
1、诗的音美
诗的节奏韵律被称为诗的音乐性。“所谓音乐性,是指诗歌在形式和语言上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征”[1]。欣赏诗歌便包括享受其节奏和韵律。所以译诗就得保留原诗音韵。语音可象征语义,完美语音可唤起人们的遐想。因此,要体味诗歌的婉转曲还之美,必须分析其音律规则。不同的音位组合使得音质有长短、大小、刚柔之分。如流音/l/、/r/、/m/、/n/常暗示和谐、宁静、低沉的氛围。译诗中的“raised”和“morning rain”使用了/r/、/m/、/n/三个流音,整个译诗的基调宁静、低沉,这与原诗的宁静和谐呼应。音长也能影响诗歌节奏,长元音和双元音放慢节奏,短元音可加快节奏。译诗选用 [ein]和[i:n]押韵。[ein]音余音缭绕,绵延婉转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相较之,而[i:n]音显得短促,表现了友人离别在即。谈到诗的音长、节奏和格律,译诗与原诗都是四行,每行长短均匀,平均词数约为10词。原诗首尾句押韵,译诗隔行押韵,采用了抑扬格,译文每行字数约为10词,每行音节均为12个,与原诗的节奏基本一致。
2、诗的形美
除了韵律,内容和形式也是诗的重要要素。诗之所以为诗,完全由其形式决定。因此,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原诗形美特征关乎译诗成败。在译诗中,将诗名译为“A Farewell Song”。“farewell”暗示读者诗人将与友人惜别,形式简洁优美,语轻而意重。首句“wet with morning rain”利用了头韵,视角新颖,从中可看出译者精心建构的形式之美。“The willows by the tavern”中一个介词“by”便显示了“willows”和“tavern”的空间位置,陈述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时令,营造出青青杨柳绕酒舍的场景,为后面叙事做下铺垫。第三句译诗中“again”与首句的“rain”押韵,将其放在句末,更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此处译诗与原诗取得了同样效果。“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的句式与原文基本一致。“阳关”的翻译不仅保留了原诗意象,也使译诗保留了形式美。
3、诗的意美
“意美”是“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3]。在译《送元二使安西》时,译诗第一句意境就很优美,“wet with morning rain”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第二句使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具体化。“willows”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抒发与亲友的离愁别绪。“fresh”和“green”使得青青杨柳的形象更为立体。“I would ask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中的意象是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即,二人在酒舍里小酌,以叙离别之情。最后一句的“阳关”不仅是个地名,而且是被赋予了特定文化含义的意象。读者见到“阳关”,即能联想到朋友离别的场景。为了达到同样的表现效果,许先生并未直译,而是译出了它的深层含意。该句中的“more”在整首诗的结尾平添了友人即将离别、依依不舍的韵味。
四、结语
总体而言,许先生所译《送元二使安西》可谓诗歌翻译的精品。译文在保证原诗音韵美的同时,使用诸多翻译策略保留了原诗形式美。许先生睿智的选词将原诗细节和意境重现得细致入微,这充分体现了他一直主张的“三美”论,对唐诗外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培荣.略谈诗歌的文体特征[J]. 渭南师专学报,1998, 46-48.
[2]许渊冲, 唐自东, 沈占春. 唐宋名千家绝句100首[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一、从了解时代特征入手解读名人名诗
唐诗完成了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绝句和律诗,无不齐备,这些诗歌形式,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格律诗体。
唐诗流派众多,高手如云,风格各异,百花竞艳,星光灿烂,尽出其中。并涌现出许多著名诗人,传承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诗,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尤其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可谓是登峰造极,影响最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阅读和欣赏唐代诗歌时,必须从语言入手。由于诗歌语言高度精炼而又含蓄,并且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欣赏时要仔细琢磨,反复思考。阅读和欣赏唐诗,大致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首先,解读诗歌原文细探深刻涵义。
读诗,首先接触的是语言。诗的语言容量大而含义深,我们要深入了解,不能浅尝辄止。如杜甫的《登高》诗的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个字中有八层意思: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离家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悲凉的秋天,四可悲;重阳佳节,没有饮酒乐事,只是登台,五可悲;孤零零一人独自登台,六可悲;带着多种疾病登台,七可悲;人生百年,而自己年过半百,潦倒终身,八可悲。我们只有掌握了两句诗全部的内涵,才能了解诗人杜甫“悲秋”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其次,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诗是抒情的载体,没有感情,就难称为好诗。但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它是用压缩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这种表达有时是很含蓄的,如张祯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表达了宫女哀怨、悲伤的感情。李白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
最后,反复吟诵后方能感受出诗歌语言的乐感美。
唐代的格律诗要求字数、句数固定,句式整齐,字平仄相间或相对,并要求押韵;律诗要求对仗,以上这些,使得诗歌音韵和谐,声调铿锵。诗歌的停顿和抑扬顿挫,诗歌的节奏与音韵和谐构成诗歌的音乐美,音乐美只有在吟诵时才能表现出来,如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吟诵起来音韵铿锵,旋律婉转,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二、从诗歌的整体上把握艺术形象
阅读和欣赏唐诗时,我们从语言入手后,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古人评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诗中的画面,往往情景交融、人境合一,这就是艺术形象。如《商山早行》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形成了一幅画,塑造了一个艺术形象:早上行人急于赶路,鸡叫时就起来了,从茅屋出来,这时月亮还挂在天上,路上没有行人,他从铺上厚厚的霜的板桥上走过,留下了一串鲜明的足迹。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的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营构出一幅画:日夜孤舟停泊岸边,放眼望去,天地寥阔,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烘托出大江东去的气势。四句诗塑造出江流雄浑、天地辽阔的艺术形象,可谓完美。唐代诗歌很注重写景,景物具体生动,创造许多艺术形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等等,其诗中意境实在感人至深。
三、从作者生活环境的遐想中欣赏语言和艺术的想象之美
“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不过有的诗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的。如杜甫的《登高》一诗,诗人由登高所见的悲凉景象,联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西南、客居异地的悲凉遭遇,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作者不向封建统治者低头,向往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诗歌既是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又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如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刻画了琵琶女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了自己遭贬谪后的不幸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慨,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因此,要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我们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背景去仔细揣摩。
四、用先进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情境
一、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学习方式的开放化,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教师空洞抽象的讲解和引导,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甚至无聊,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他们终生难忘。
例如,讲“中国的曲折发展”这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回家做个简单的社会调查:“如今企业的发展应具备哪些条件?”在课堂上,我们具体分析了在20世纪初(1912~1919年)这一阶段中国短暂春天的情况,并深知中国是在中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下发展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然后就请同学们各自展示社会调查的结果。有同学说,企业的发展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政府的政策有关。如果像封建社会统治者那样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是肯定发展不了的。还有同学说,企业的发展还要靠自身。要有一个英明的决策机构,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要有开拓市场的意识,还要有团结一心的工人等。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们一个坐下一个又起,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在课前课上都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二、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也是讨论、合作,从而共同理解知识的过程。当今的学科知识呈现体系化、复杂化的特点。靠个人力量、单枪匹马地去解决某些知识点往往会事倍功半。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相互配合、合作探究,各取所长,才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分析的成败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将全班分成了两个大组,一组搜集“成功之处”,一组搜集“失败之处”。两个大组中再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明确任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甄别材料。最后,大家在课堂上共同来分享搜集的材料,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1、《半是蜜糖半是伤》徐莉是女二喜欢的人是袁帅。
2、《半是蜜糖半是伤》是由于中中、吴建新执导,罗云熙、白鹿领衔主演,高瀚宇、王以纶、赵圆瑗、安唯绫、管梓净联合主演,肖燕特别出演的青春励志偶像剧。
3、该剧根据棋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患有重度眼泪过敏症的江君多年后在职场重遇童年玩伴袁帅,却发现对方处处与自己为敌,经历了一番番风霜雪雨后,两人冰释前嫌慢慢相知相爱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教师要关怀学生,乐于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应该像蜡烛一样为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公平的,不能只关心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其自尊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地批评教育;教师本人犯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
人们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事实上期待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爱戴的人,怎么样去对待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等诸方面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受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三、教师的授课要幽默风趣,能够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忆的难点,我分类给学生编了许多口诀,如:初中范围内i-a-u变化的单词:“开始(begin)游泳(swim)下沉(sink)喝(drink)响(ring)了唱(sing)(肚子咕咕叫)。”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且结尾是ought或aught:“想(think)买(buy)战斗(fight)教(teach)抓住(catch)了带来(bring)(插一句‘世界需要和平’)”等等。这些顺口溜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民族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