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大海的文章

关于大海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大海的文章

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第1篇

我读过很多关于海的文章,文章里的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那海浪声经常徘徊在我耳边,令我向往。我多么渴望能见到大海啊!

去年暑假,这一愿望得到了实现。在大连,我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大海。来到海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海是那样得美,天是那样得蓝。海水倒映着岸边的景色,我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平静的海面上泛着微微波浪,海风轻轻地吹拂在我的脸上,海和天相接处留着一条细细的弧线,相接得如此恰到好处。在茫茫的大海中,我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我脱掉鞋子,踩在水浅的地方,沙子是那么的舒服。细细的,软软的,轻轻地按摩着我的脚底。有尖嘴的小鱼儿在沙石之间穿梭,刚把手伸进水中,它便从你的指缝间溜走了。除了各种小鱼儿,还有横行的小螃蟹、田螺以及破碎了的贝壳。向前走一点儿就看不到沙石了。不过,那里藏着很漂亮的石头,是件很不错的纪念品。

抬头远眺,我看见一艘艘船只远航,时而发出“呜呜”的笛声。海鸥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它们不时地追逐着船只觅食,发出“欧欧”的鸣叫声。看来,海中的美味非常合它们的口味。“咔嚓”拍张照片,留下这最美的一刻。

再往前走,就是大海的深处,不知海底又有多少宝藏?我盼望着再次来看大海,尤其是参观海底的世界。

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第2篇

面 对 大 海

(上海考生)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我们梳理一下他的思路:由海――人(曹操、李白、张九龄)――中国古典文学――全人类艺术领域(莫奈、海明威、贝多芬)――人性(哲学)可以看出和大多数人相比这位考生的文章立意深刻、举例广泛,这是他得高分的主要因素。

那么怎样使文章有深度和广度呢?那就是要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积极、主动,在单位时间里比一般同学想到更多、更好的内容,这要通过联想的思维训练才能达到。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联想,它有什么特点?联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由此及彼的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连接。比如桌上放了一束花,你见了,就自然地想起送花的人,甚至想起一个有关花的故事,由花及人,由花及故事,这就是联想。

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第3篇

2、我是那深深的大海,你是那自海的另一边升起的曙光,永远照亮我的人生……

3、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而存在?直到遇见你,我才明白:我的今生就是为了守护你而存在!

4、对付关于你的谣言,要像对付马蜂那样:要么不理它,要么一下打死它。其他做法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5、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第4篇

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作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觉得新农村乡土文化底蕴深厚,村村皆话本,处处有诗材,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在平时教学中,积极挖掘滨海特色乡土资源,引进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同时帮助学生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和手法,巧用写作资源,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

一、挖掘和开发乡土资源——“胸藏万汇凭吞吐”

生活无处不资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引进“活水源头”,使他们对熟视无睹的作文资源能“明察秋毫”。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把生活写作资源分为五大类,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1.自然资源

滨海的田野是多么迷人,有这边的小河,那边的田园,这里的麦苗,那里的稻田,有小鸟在树枝上的歌唱,有蝴蝶在花丛中采蜜、跳舞,有青蛙的鸣叫……特别是那一望无垠的瓜果、蔬菜、甘蔗、葡萄、蜜梨基地,这些种植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成为新滨海的支柱农产业,使新滨海的农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可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作文题材,融入自己的感情体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社会资源

“认识脚下的土地”,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关心自己的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阅读等多种途径了解镇史、村史、家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搜集、整理这些方面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以“爱我滨海”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访问、考察滨海的三支柱产业。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要求学生从不同渠道搜集到反映滨海社会的资源。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

3.情感资源

雨果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辽阔无比,深邃无比,璀璨无比。它是千百年来从大作家到普通百姓说不尽、写不完的永久题材。喜、怒、哀、乐均是作文的“入味之药”。学生小小的心就是一个博大的世界。他们的幸福、欣喜、平静、忧伤、感动、触发都是他们成长的记录,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来的过程,也是洁净灵魂和提升灵魂的过程。写作又怎能放过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文化和语言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图书馆搜集、整理滨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积累,为生活作文生花妙笔打下基础。

二、积累和利用乡土资源——“笔有千钧任翕张”

学生对生活一览无余,方可对生活了然于心,素材才能信手拈来,然而胸藏万汇,未必“笔有千钧”,因为生活又如同一座金矿,必须经过“淘金者”的千淘万漉才能发掘出真正的黄金,经过精雕巧琢才能制出光彩夺目的作品,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和手法,巧用写作资源。我们主要运用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

1.“我思故我在”——思考生活

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要做到‘辞达’,怕是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训练思想,一方面是训练基本功……一个人如果头脑不清楚,要写的意思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稀里糊涂,那是很难做到‘辞达’的。”

2.“老曲新唱”——推陈出新

俗语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语虽过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写作的实质。广义而言,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从哪里来?从现实生活中采撷,从前人的文章中借鉴。狭义而言,写作总是从模仿起步的,积累是关键,模仿是前提。个性化、独创性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所以,写作的捷径是对前人的优秀之作“依葫芦画瓢”。这其中“旧瓶装新酒”“老曲新唱”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用得好,让读者口留余香。因此,我们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目录,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多模仿,效果很大。

3.“一材多用”——活用素材

引导学生一则材料,如同一块未经治理的“玉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雕琢出美玉来。然后加以专题训练,学会把“有限”的材料用到“无限”的话题中,能百变手头作文材料而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大海的文章范文第5篇

大树的长成萌芽于小小的幼苗,精彩的课堂来源于小小的“生发点”。没有恰到好处的“生发”,课堂便失去了智慧、灵气和生命力,更无从谈摆脱接受性教学的旧框框。课堂上的生发点,正是教学的着力点,也是对话的胶着点,更是情感的触发点。语文教学需要从文本中去发掘“生发点”,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标题、文眼以及事物的特点、事件的、人物言行的精彩部分、艺术的突出特点等这些破解文本密码的关键所在。

一、借助文本,大胆想象,练习仿写

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语言。正确精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具体地传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替换、比较、选择,抓住优美语句品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声响美,描绘的意境美,抒发的情感美,并在熏陶感染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练习仿写。

如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对大自然进行了拟人化的生用栊础N胰醚生反复吟咏、背诵这段文字,体会文章用词之优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相机训练仿写。

生1:广阔的碧空是她和蔼的脸庞,巍峨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澎湃的大海是她甘甜的乳汁。

生2:遍地的草坪是她润泽的肌肤,美丽的花朵是她绚丽的衣衫,奔腾的河流是她艳美的丝巾。

生3:幽幽的月亮是她亮闪闪的发卡,淡蓝的天空是她薄薄的面纱,黄灿灿的油菜田是她镶金的裙边。

生4:晶莹透彻的小河是她身上飘舞的玉带,洁白无瑕的云朵是她高贵典雅的帽子,弯弯如钩的新月是她闪闪发亮的发卡,瓦蓝瓦蓝的天空是她神秘飘忽的面纱。

……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意蕴,优美的意象,从学生稚嫩的笔下流淌出来,幼小的心灵在诗一般的语言中浸润涵养,课堂勃发出诗般的韵味和神采。

二、借助文本,变通思考,迁移运用

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发散性。语文教材中隐藏着许多可供发散思维的信息源,我们应善于捕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角度、新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变通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对事物的新认识,并敢于发表。

还是《孔子游春》一课,文中第八段是孔子关于水的一段极为精辟、精彩的论断,水在他眼里是有志向、有情义、有德行、善施教化的“真君子”。我由此向学生提问:“你眼里的水与孔子相同吗?如果不同又是怎样的呢?”没有因循常规,学生平静的思维之湖在投石问路的引导下,漾起优美而富含哲理的涟漪。

生1:水可作镜,凡照之者必映影,它犹如魏征,可使人明得失;可作灌溉之用,草木得之必旺盛生长,它好像勇于奉献;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污垢,它好像是冰清玉洁。呜呼,水真乃真君子矣!

生2:水像女神一样倾听我们的诉说,以微波表示宽慰,它好像善解人意;水清澈、碧绿,给人以心灵滋润、灵魂启迪,它好像有圣洁的心;水接受暴雨摧残、狂风考验,它好像有不破的信念;水带着原有的纯美入海,以它的甘醇,冲淡大海的涩苦,以它的清冽,增添大海的碧绿,它好像有良心。

生3:水汹涌澎湃,不畏风雨,它好像有进取心;水清澈透明,为鱼儿提供生活的场所,它好像有博大的胸怀;水零度结冰,改变形状,以固态存在,它好像有随机应变的机智;水没有一定的颜色,或绿或蓝,随着自然界而变化,它好像有应变能力。

生4:水无刻不在前进,从不停歇,它好像有恒心;水碧绿而见底,它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木入水必上浮,石入水必下沉,水好像能辨善恶;水蒸发成云气,云而降雨成水,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水不厌其烦,它似乎很有耐心;水能灌溉庄稼,能洗涤万物,能成活万木,能养活万灵,但水却不求其报,它好像无所不能,善解人意。

生5:水滴而石穿,石穿而堤溃,它好像有毅力;水深而流缓,流缓而平静,它好像懂自谦;水遇热而沸腾,腾而上天为云,云又为雨而落地,他好像有落叶归根之美。

独特的视角,新鲜的见解,在变通中找到了释放口。学生徜徉在文字之中,哲理如玉石熠熠生辉,包蕴万千。

三、借助文本,拓展内容,升华感情

汉语言向来内蕴深,包容广,我们的语文课文中更是常有提纲挈领的一个词、一句话,粗粗一读,也能不经意领略,细细品读,才发现耐人寻味,若能以此作为课堂的生发点,则不但能深入体会文章的用意、感情,且还能登高望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教学《明天,我们毕业》这篇散文时,学生在赏读课文时,不少学生都读到了“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这一句,其实这也正是文章对老师的赞美最为集中体现的一句话。我因势利导:“能将这句话展开,谈谈你的见解吗?”

生1:您是天使,为我们打开成功的天堂之门;您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您是海洋,为我们提供知识的矿藏。

生2:您是天使,带给我们幸福;您是大树,给予我们成功的果实;您是海洋,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生3:老师是天使,用他的魔力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老师是大树,让我们品尝他那甜美的成功之果;老师是海洋,让我们在知识之海里和知识的鱼儿尽情嬉戏。

生4:老师是天使,我们是天使的儿女,天使带着我们一齐飞向知识的宫殿;老师是大树,我们是树上的小鸟,当大树结出了知识的果实,首先品尝到的总是我们;老师是海洋,我们是海的探险者,我们经历了种种考验,终于将海看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