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动机,学习动机,外语教学,激发

 

一.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二十世纪的人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下终于相信;一切行为时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目前不满意或不感到兴奋的现实和未来显然较满意或觉得兴奋的状况之间的紧张情绪所造成的。心理学动机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学习动机,又称“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学习能产生动机,动机影响并推动者学习,二者相互联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适当范围内,随内驱力的增强,学习效率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内驱力继续增强,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则学习的效率反而会下降。心理学家耶基斯—多德森对动机与学习之间的这一关系详细的阐述,史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ow)。该定律表明,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适当水平会下降,也就是说,复杂任务的适当动机水平要低于简单任务的适当动机水平。如果我们面临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慢慢的进行,如果超支过急,就会出现许多错误。所以说,动机过强或弱都对学习不利,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中等程度的激发和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但人们一般都同意根据学习的自发性和目的性,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意引起的,不是由他自身提出来的,如学生家长提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动机是主要由奖励、竞争、期望等因素引起的,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被看做成满足动机的手段,而不在仅仅是在于学习的本身,这就是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的目标一旦达到了,他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

A.奖励: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文化都会实施奖励制度和建立奖励系统,学习领域更是如此。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简化为“刺激—反应”的模式。简单的说,行为心理学家,研究了两类刺激:奖励和惩罚。如果一个行为被奖励,那么这一行为可能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一个行为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可能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减少。

然而,逐渐开始意识到奖励并不总是一直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候会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滥用外在的奖励如引鸩止渴。学生对外在奖励的欲望会随着他受奖励的经验而增长。如果起初外在奖励是作为学习动机的辅助工具的话,那么他逐渐就会成为学习的唯一动机。今天当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时,孩子经常会问“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奖励的积极效应,也要对奖励的消极效应有充分的认识。

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是由他本人自行产生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学习兴趣,求知欲,焦虑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激发,没有外在因素就能刻苦学习,这就是内在动机。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是比较稳定的论文格式模板。

A.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力求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方法,她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且是乐在其中。一般具有学习兴趣的人,他的学习动机一般不会减弱。

B.求知欲:是学习动机的基础。求知欲来源于好奇心和探究。这种好奇和探究不仅仅人类身上有,动物也有。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好奇心会逐渐转化为求知欲。当新鲜的事物出现时,马上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马上想了解它,认知它。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

C.焦虑:心理学家斯彭斯(T. Spence)认为,动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接近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它主要通过刺激情绪反应而对学习起强化或减弱的作用。高焦虑学生有着与低焦虑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中,有些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甘德里(E. Gandry)等人的研究发现,高焦虑学生自我形象较差,常常处于自卑,自责和担惊受怕的状态,甚至不敢表示自己的不同想法。由于自卑,遇到失败或挫折,会使他们特别沮丧,他们对冒险性行为不敢问津,好奇心较为低落。然而,如果一个处于低焦虑水平的人,给他增加一定的焦虑,会可能提高他的内驱动了,从而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二.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这种语言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出的一种自觉、能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Krashen曾指出影响外语学习的三大因素:动机、自信和焦虑(Krashen,1982:31).根据他的发现,减少个人在课堂上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就课堂教学而言有必要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就能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外语方面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有了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消除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感。

2.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过程应根据教学大纲力求以丰富、逻辑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的方法,是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高,而且也是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愉快。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动机。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3.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对外语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外语的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外语的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学习外语动机具有激发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外语成绩。给予恰当的评价是教授外语不容忽略的策略。

三.结束语

外语教学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工程,而学习动机是决定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外语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对于提高外语教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阿依努尔,学习动机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保持[J],外语教学2003(4)。

[3]刘明娟,肖海雁,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

[4]李维,学习心理学[M],2000。

[5]张平,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9)。

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第2篇

一、学习动机理论。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如果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好。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学习动机各异。有的学生积极主动,有的则比较倦怠。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例如父母离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不到满足,或者在班级里受到同学的侮辱使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以排除影响英语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除了关注学科的教学以外,还应该关注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学习中能够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相反,学习动机较弱的同学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上不主动;因此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效果。

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也会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通常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成绩较好的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成绩比较不理想的同学学习积极性较差,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之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第二,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因此,我时常鼓励学生先把基础知识掌握好。而英语的基础知识首先就是单词。对于第一点,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于成败的体验是不同的。例如,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如果能够掌握个别较难的八级词汇并作用在写作中,那么我们就该对其鼓励表扬,使之获得成就感。而第二点,也是较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应该落实的。我们经常听学生说词汇量太少,单词老是记不住。如果能把这方面的欠缺补上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才会出现以上所说的良性循环。例如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成绩都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因为中考的要求和高考的要求不太一样,对于之前的知识技能某方面的掌握存在空缺,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应关心除了知识点以外的东西,例如单词记忆的方法。比如,高一年的学生,对于初中词汇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应该指导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补缺补漏。而单词的记忆应该是反复进行,把单词放到语境当中记忆,并且不断进行反复复习,这样单词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的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需要,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对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该精心备课,使课堂的容量大,有吸引力,并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进一步促进求知的欲望。

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动机;激发策略

英语学习动机是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这些相关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定且持久的学习动机,这样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发扬自身优势,摒弃不足,与他人共同合作,养成健康和谐向上的品质。”为了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广大英语教师们应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存在问题

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动机类型与如何激发动机的理论,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以大学生较多,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不足,几乎没有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环境、知识积累、社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能将这些研究成果直接用到中学生外语教学实践中去。因此,调查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了解其成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激发、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国内对于初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我认为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丰富我国中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现今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不是非常喜欢,这种对英语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因为加德纳的社会教育动机模式理论指出,学生对语言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所以只有英语老师多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学生才能更加喜爱老师,喜欢上英语课,进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体验成功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英语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也没有相应的英语学习策略,所以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这时作为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对动机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有利于学生英语动机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动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这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然而笔者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英语,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根本没有心思辅导子女的功课,更没有能力敦促子女学习英语;经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发现父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父母一旦发现子女学业荒废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破口大骂,或者棍棒相加,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生的产生和学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教师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开展生动教学活动

由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初中英语学生都认为英语教材相对比较难,教师对教材的设计不合理,然而他们又能充分认识到英语教材的价值,这说明初中英语学生能客观的看待英语教材和英语学习,他们对英语教材的价值持肯定的态度,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低,很多知识都不能很好的消化,所以认为教材比较难,而对于教师对教材的设计,他们认为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初中英语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之后,要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越发的喜欢上英语,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英语学生的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强化初中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结论

笔者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相关书籍,并且结合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初中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根据笔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解到初中英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能考上一所好高中,想上大学,想找一个好工作。这显示出初中英语学生主要是想通过英语学习获得自己外在的需要,而不是真正的想要融入到第二语言社团中。而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归因等方面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特点和类型,并对影响他们动机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积极的转化英语学生。

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分类

人的一生是被学习动机支配的过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学习效果,而是否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则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作为教育者,对于学习者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告诉对方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应该引导并激发学习者正确的强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1.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历程(叶光辉,杨国枢,2009)。学习动机不仅仅决定着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发展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培养优秀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

2.1 国外专家的分类

2.1.1 美国心理学家将学习动机与需要联系起来

在美国,学习动机被心理学家C.W.特尔福德等分为威信性动机(或称追求声誉的动机)和交往性动机。H.A.默里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是个人的交往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想得到群体或个人的承认或肯定)与个人的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希望得到成绩、提升自我),他将需要和学习动机联系起来。D.P.奥萨贝尔认为是学习动机可称为求成动机,由认知需要、从属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张爱卿.1999)。

2.1.2 苏联心理学家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

学习动机被苏联心理学家Л.И.包若维奇和А .Н.列昂节夫分为两大类:直接激发活动的动机(如个人战胜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而体会到的满足)和确定活动意义的动机(如为了得到奖学金等)。动机不同源起、作用和限制也不同但是最终都会因时而变。第一个动机对无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很有意义,第一个动机对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很必要。在教学中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动机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很重要(张爱卿.1999)。

2.2国内专家的研究

在中国,教育心理学家普遍从不同的维度将学习动机进行剖析

2.2.1自源头分有直接的学习动机与间接的学习动机。

直接的学习动机,指学习者自身的动力状态因学习这个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或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而起,如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因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喜好、猎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战胜阻力的满足感等;间接的学习动机则指由于了解了社会,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如为了团队的荣誉、使亲人高兴、为了自己被人认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等。这两种动机体现了人的个体和外在的需求,前者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后者体现了人对于外部环境的责任感。这两种动机既有差别又可以统一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两者有效地结合,那么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

2.2.2自内容和性质分学习动机水平有高低与对错之分。

有了自我意识的儿童学习动机就会被所处的环境影响。当情境性的外力对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时,儿童还处于低水平的他律的动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律的学习动机会因各种学习动机以核心为自身的意识倾向支配时逐渐提高并达到高级水平。不论什么样的学习动机通过分析其效力于何种意识倾向和行动都可以判断其对与错。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为祖国为人民的的学习动机为指导,这样的学习动机就是对的,值得推崇的;倘若是为了争名逐利那么这样的学习动机就是错的,必须被摒弃的。但从是否能够取得学习效果来看两者并无差别,但是自私的学习动机不能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动力,甚至危害社会。从这一分类来看,教育者应该做的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为国家培养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2.2.3从实际效能分有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学习动机。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即使会有其它的动机存在,但是其它动机只处于次要地位。比如,一个学生希望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所以他很用功的读书,也很乐于助人,但是他就不喜欢劳动和体育锻炼,这就体现出在他身上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他意识到了劳动和锻炼若不做好自己就不是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所以他也开始努力做好这两方面,这时候占主导地位的就是间接的学习动机。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看到别人学习不如他就很高兴并依然努力学习保持这种感觉;而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好不是真的好班级好才是真的好,从而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会主动去帮助后进生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动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占的地位不同。我们的教育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既要教育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有效调整其它处于次要地位的动机(张娟娟,2004)。

3.结束语

以上总结了外国心理学家和国内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的不同分类,由此可知,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学习动机那么得到的就是一个片面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经不住多种考量,所以必须得从多个角度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应用它,它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同时不论如何分类,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都是不曾改变的,只要多方努力就能够实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53,-26,134,193-230,46-103

学习动机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纪律差、学习成绩差、无法升人普通高中的学生,小小年纪又不能从家里闲逛,这样,无奈之下他们选择了上中职学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学习的能力,只是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厌学情绪或倾向,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与要求,学习上钻劲不足。作为中职业学校的教师,仅仅有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内因去努力,职业教育的目标很难达到。如何激发W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中职教育教学首要攻破的重点与难点。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呢?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作为人类行为的动机之一,是指直接引发、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潜力越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激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几点感想:

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职业学校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有着安全、愉快和满足的感觉。教师要认可、关心和尊重学生,以良好的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来赢得学生的好感。有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一门专业产生强烈兴趣的首要原因是教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和老师有了隔阂,那么注定他就对该老师任教的课程不感兴趣;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其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加强了师生情感,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生对其所任教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进而喜爱这门课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

2、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增进学习动机

大部分学生对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十分不情愿、茫然、被动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可以给学生的找到方向的指引,使他在学习、生活中不迷失方向。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方面有较大的欠缺,目标的确立应该是既有长远目标也应该有近期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不断实现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对不同的学生,确定目标的难度与复杂性也应当有所不同。一个共同的原则是,目标对每个学生都有挑战性,但又适合学生各自的能力。同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设定学习目标应该更多的与本专业相结合,在入学伊始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建立明确的专业价值观,让学生感觉以后所从事的专业在社会中“有用”,产生专业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学习和自己将来的工作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自己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走过的是什么,未来的是什么。了解自己未来的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

3、 根据学生的群体心理特征搞好课程设计、安排课程,维持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比较活跃,可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到职业学校来就读,有的学生本来就不是很情愿的,或者是家长动员的,或者是亲戚或者是学校老师动员的,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希望找到新鲜感,找到快乐,找到被认可的体验。可是有些学校教学形式还是一如既往,几乎和普通教育没有什么区别,他感到所承受的痛苦还是和在初中阶段一样,毫无二致。已经在初中教育阶段饱受煎熬,这种痛苦让他们对填鸭式的学科体系教学产生了恐惧感,他们或许感觉继续下去会是和以往一样的结果,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所以课堂上睡觉、玩游戏等等现象就出现了,厌学、流失问题也就产生了。

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一定要避免单调的枯燥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安排中,不应单纯以教师讲、学生听,亦步亦趋地跟随,一招一式地模仿教学,“黑板上种田地,教室里开机器”;而应按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的基础程序(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按照工作过程来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课题体系,多开发一些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中教,边做边教;学生做中学,边做边学,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久违了的成功的感觉。如此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积极有效的鼓励,强化学习动机

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中职生虽然会自信不足,但是他们却有着异乎寻常的自尊心,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多关注学生的进步,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往往过多的受到了家长、老师的指责,他们很少得到褒奖,老师的褒奖对他们来说是很珍贵的。所以教师的表扬、鼓励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会给他们以极大的信心,就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客服学习中的困难,沿着老师引导的路径不断的前行。

参考文献

[1]朱训明.广州市高职生手机品牌选择影响因素[D].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