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抑制剂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葡萄膜炎;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视力下降
正文: 葡萄膜炎常发于青壮年群体中,是临床中比较难以处理的顽症,尤其是顽固性葡萄膜炎会反复发作,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视力会严重受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较多,但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较大,且对于某些类型的葡萄膜炎疗效不是很好,所以近年来在临床中经常辅以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本文对我院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顽固性葡萄膜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患者均为顽固性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患者共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为(28.4±3.4)岁。病史最长3年,最短68天,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诊断标准:早期患者:双眼葡萄膜炎,存在粉末状KP,有玻璃体细胞,患者视盘边界存在充血、水肿症状,视网膜呈浆液性脱离。如患者无KP和玻璃体细胞则需要结合眼底荧光造影和脑脊液检查。恢复期:患者有晚霞状眼底和Dalen-Fuchs结节,毛发改变,白癜风。恢复期:发病8周后,患者眼底呈晚霞状改变,房水闪光、KP、Dalen-Fuchs结节以及存在一定的视力下降。
1.2方法
1.2.1免疫抑制剂应用指征 患者复发期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例如采用30mg的强的松治疗炎症未得到控制;患者眼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血糖升高、青光眼、胃溃疡等。
1.2.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X胸片、血常规等检查,用药之后复查患者血常规。在药物治疗中对于已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眼病复发的患者要将强的松的用量减至25mg,每日一次,硫唑嘌呤50mg,每日两次。观察患者炎症控制情况,逐渐减少强的松的用量直到停药,时间为半年,半年后患者炎症不复发需要采用硫唑嘌呤50mg维持,每日一次。如果患者炎症复发,则需要口服强的松治疗,每次25mg,每日一次,直到炎症控制。
1.3治疗结果 分析治疗效果和药物治疗毒副作用。治愈标准:停药三个月之后患者无虹膜结节,眼部未见充血,无房水闪光,视力提高,眼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3.5×109/L。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SP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经过对22例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为77.3%。在治疗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药物毒副作用,其中1例患者为脱发,减小药物剂量后,患者脱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经过减少药物剂量,采用胃肠道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及时停止用药,并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
3讨论
葡萄膜炎主要是指发生在睫状体、虹膜以及脉络膜上的炎症,其中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部位一致,所以经常会有两者同时出现炎症。葡萄膜炎在青壮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病因复杂,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其治疗已经引发当前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按照葡萄膜炎的病因可以将其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后者有自身免疫类疾病、风湿性疾病、创伤性疾病等。葡萄膜炎可以分为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以及全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主要症状为患者眼痛、流泪、视力下降、睫状充血、虹膜肿胀以及其他全身病变。后葡萄膜炎存在严重视力下降,眼底检查中发现眼底出血、视力变形,部分患者有闪光感。全葡萄膜炎是患者的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先后或者是同时发生炎症。
目前在临床中常用的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阿托品、环磷酰胺、肾上腺素、甲氨蝶呤、环孢霉素以及硫唑嘌呤等[2]。在西医治疗中主要是采用激素治疗,但是激素治疗后患者经常反复,无法根治,另外部分医生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候往往采用全身治疗,治疗的针对性降低。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也会产生多种毒副作用,例如高血压、高血糖、胃粘膜损伤、骨质疏松以及电解质紊乱等。顽固性葡萄膜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淋巴细胞异常克隆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很多患者治疗反复发作,经久不治,从而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所以在本组治疗中主要采用了强的松联合硫唑嘌呤的治疗方法,强的松作为激素的一种可以治疗葡萄膜炎,而硫唑嘌呤作为免疫抑制剂能够对淋巴细胞的克隆产生抑制作用,有效阻止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能对T淋巴细胞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减少葡萄膜炎复发[3]。
患有葡萄膜炎的患者在早期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治疗,争取一次性治愈,如耽误治疗,病情会恢复发作,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组顽固性葡萄膜炎治疗中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之后血白细胞有了明显的下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但是免疫抑制剂使用会出现脱发、胃肠道不适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要适可而止。在本组治疗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药物毒副作用,其中1例患者为脱发,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1]张美芬.前葡萄膜炎的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J].食品与药品,2009,11(7):71-72
[2]郝黎.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0(4):41-42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摘要】 目的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O)为难治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25例确诊为Graves病伴GO病人随机分为F、G两组,F组为对照组(共60例),单纯口服常规抗甲亢治疗药,且未口服强的松等任何糖皮质激素类药;G组为观察组(共165例),其中确诊为Graves病伴GO且伴有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病人(共135例)再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D四组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常规口服药治疗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及环磷酰胺0.2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间隔5~7日重复用,共3~5个疗程;其中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C组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D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善得定100μg每日1次。E组(30例)为G组中确诊Graves病伴GO但不伴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治疗采用口服常规抗甲亢药同时单纯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用法同上;间歇期未行甲状腺局部注射亦未口服强的松等治疗。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突眼计,记录突眼度读数。痊愈:突眼度16mm以内,无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复视消失;好转:突眼度回缩>2mm,软组织充血水肿好转,复视好转;无变化:自觉症状改善,但突眼度回缩<2mm;恶化:突眼加重。结果 观察组五组冲击治疗疗效均好,突眼明显改善,与对照组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静脉冲击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O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病人较易耐受。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免疫抑制剂 冲击治疗
Effect observ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pulse therapy for
【Abstract】 Objective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is a difficult-controlled disease.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re cardinal therapeutic drugs.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rvey the methods of using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for controlling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Methods 225patients of Graves disease accompanied by thyˉ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a
re divided into F、G two groups randomly:F groug is a control(altogether60cases)therˉapied by only oral conventional drugs of controlling hyperthyroidism.All patients with goiter of G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A、B、C、D four groups.All patients of ABCD groups accept high dose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0.5g/d)and Cyclophosphamide(0.2g/d)pulse therap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at5~7days intervals,total3~5therapeuˉtic courses,in the meantime oral antithyroid dru
gs.And meantime,in the interval time,A group in treated with topical thyroid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5mg/d)every day;B group with Dexamethasone(5mg/d)and Cyclophosphamide(50mg/d);C group with Dexamethasone(5mg/d)and Cyclophosphamide(50mg/d)and Cyclamycin A(50mg/d);D group with octreotide(100mg/d).E group(altogether30cases)belong to G group without goiters controlled by oral conventional drugs of controlling hyperthyroidism and above high dose intravenous pulse therapy.Effect deter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All patients’exophthalmos degrees are measured by one fixed exophthalmometer and a fixed person.Fully recover:exophthalmos is within16mm,no conjunctival hyperemia、no eyelid swollen、nodiplopia;Imˉprove:exophthalmos return exceed2mm and soft tissue inflammation is improved;No change:subjective symptom imˉproved and exophthalmos return within2mm;Worsen:exophthalmos become more severe.Results The results of ABCDE five groups are very good:exophthalmos improve more,compared with F control,having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ide effects of pulse therapy are little and slight.Conclusion It indicates the effect of this therapy method is certain and its side effects are less.Patients are more tolerate.
Key words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pulse therapy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名Graves眼病(GO)、内分泌突眼、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眼病、免疫性眼眶病、免疫相关性眼病、甲状腺眼眶病等,各文献报道不一。近年来发现本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有增高趋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眼科占眼眶病20%,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量研究 [1] 证实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细胞免疫为主。故目前免疫治疗为本病主要的内科治疗措施。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O的报道。我院近10年来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取得显著效果 [2] ,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取得很好疗效 [3] 。近年我们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就诊225例确诊为Graves病伴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人,观察组16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50岁,对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精神病、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对奥曲肽无过敏症。诊断标准:典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史或表现,伴或不伴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伴单侧或双侧眼部轻重不等疼痛、流泪、怕光、充血、水肿、突眼、眼裂增大、上眼睑挛缩等症状并B超、CT排除眶内肿物、眼疾所致突眼。正常国人眼球突出度正常值 [4] 范围(9.9±14.9)mm。按1993年 [5] GO严重程度分级绝大多数病人突眼为轻、中度;眼突度17~23mm。极少数(每组不超过5个)为重度,但突眼度均未超过29mm。视力均在0.2以上。
1.2 分组方法为分层随机对照分组,先分轻、中、重三组,再随机分为F、G两组:F组为对照组(共60例),单纯口服常规抗甲亢治疗药,且未口服强的松等任何糖皮质激素类药;G组为观察组(共165例),G组中不伴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共30例列为E组,G组中伴有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病人(共135例)再随机分为A、B、C、D四组:观察组(包括A、B、C、D、E)所有病人均口服常规治疗药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及环磷酰胺0.2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间隔5~7日重复用,共3~5个疗程;其中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 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C组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 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D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善得定100ug每日1次;E组间歇期未行甲状腺局部注射亦未口服强的松等治疗(即单纯冲击加常规口服抗甲亢药)。观察组所有病人冲击结束后肌茹注射得宝松7mg半月1次,1个月后7mg每日1次,2个月后停用。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2年。并于治疗前、中、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评价疗效。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半月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突眼计,记录突眼度读数,并进行CAS评分。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及冲击结束后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亨氏突眼计(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记录突眼度读数。痊愈:突眼度16mm以内,无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复视消失;好转:突眼度回缩>2mm,软组织充血水肿好转,复视好转;无变化:自觉症状改善,但突眼度回缩<2mm;恶化:突眼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ˉx±s)表示,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G组完成治疗及符合统计的病人共165例,其中A组36人(男6,女30),年龄(36±8)岁,其中22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1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7个月;B组34人(男5,女29),年龄(37±7)岁,其中22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3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8个月;C组35人(男7,女28),年龄(35±6)岁,其中23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0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6个月;D组30人(男5,女25),年龄(38±7)岁,其中19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2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8个月;E组30人(男6,女24),年龄(36±5)岁,其中21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9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7个月。对照组F组60人(男13,女47),年龄(37±6)岁,43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0个月。各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合并甲亢病程、突眼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经治疗后痊愈率、有效率、恶化率、治疗前后突眼度变化等资料见表1,2。冲击治疗的所有病人经治疗后眼科CAS分数下降2~4分。
表1 各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略
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C组与A、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B、D三组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各组治疗前后突眼度比较 (略)
其中A、B、C、D、E五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突眼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F组治疗前后突眼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组G组突眼度减少(mm)平均为:2.0±1.3;与对照组F组(突眼度减少0.7±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
A、B、C、D突眼度减少(mm)平均分别为:2.0±1.4、2.1±1.43、2.2±1.3、1.9±1.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总结以上,冲击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突眼明显改善,与对照组F组相比,有效率及突眼度减少均差异有显著性。与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内注射联用有效率提高,其中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即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比单用善得定甲状腺局部注射有效率显著性提高。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及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疗效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B>A>D。但ABCD四组突眼度减少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兴奋、失眠A组4例、B组3例、C组3例、D组3例、E组2例;低钾A组5例、B组4例、C组3例、D组3例、E组4例;胃部不适A组2例、B组3例、C组4例、D组3例、E组3例;未发现肝功能异常、肝区疼痛等。E组1例出现类库欣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9%、B组20.1%、C组18%、D组17%,E组20%,且观察组五组患者反应轻微可耐受,只需对症处理。各观察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喉返神经损伤,亦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静脉冲击治疗副反应少且轻微,与文献报道相符 [6] 。本临床观察还发现:在突眼病人随访6个月~2年期间,所有患者在本方案结束后仅口服常规抗甲亢药及小剂量甲状腺素,所有患者突眼均无加重、反弹或恶化。3 讨论GO作为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治疗存在很多困难,相当一部分患者疗效不尽人意。免疫抑制剂作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的主要用药,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其疗效是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年大剂量冲击疗法的应用,其疗效大大提高,副反应明显减少。
本研究采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短期、间断静脉冲击治疗GO,伴甲状腺肿大病人冲击间隔期辅以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减少免疫抑制剂副反应,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且冲击治疗与甲状腺内免疫抑制剂注射联用疗效明显提高,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 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比单用善得定甲状腺局部注射突眼度减少及有效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各组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及环孢霉素A组、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组、单独注射地塞米松组、单独注射善得定组。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迅速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对免疫母细胞的分裂增殖、浆细胞合成抗体以及致敏的淋巴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故能降低炎性细胞在炎症部位的浸润、减少炎性介质及吸水性物质如糖胺聚糖等的产生,故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有确切的疗效。
环孢霉素A通过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 [7] ,故作用显著。且本研究中,环孢霉素A局部应用,用量小,全身副作用小。
生长抑素类似物通过抑制细胞因子、抗细胞增殖参与免疫抑制,达到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或直接抑制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通过特异性的细胞表面生长抑素受体作用于靶细胞。但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8,9] 。
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颈深部淋巴结或血循环到达眼眶,减缓眼肌淋巴细胞浸润及眶内组织水肿、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或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及免疫复合物减轻GO自身免疫反应达到治疗作用 [10] 。有研究 [11,12] 报道:地塞米松局部甲状腺注射可直接杀伤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表达fas进而诱导其凋亡;同时明显降低TGAb、TNF和IL-1水平,提示Lyt-2阳性T细胞数降低,T 3 T 4 和Lyt-2比值减小,逆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理改变,提示地塞米松具有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抑制甲状腺过强的自身免疫反应等作用。总之,甲基强的松龙加环磷酰胺间歇性冲击疗法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疗效肯定,安全性亦好,且与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联用效果亦佳,并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其中以间隔期甲状腺内同时注射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及环孢霉素A组疗效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属红,魏松泉.Graves眼病的发病机理.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2):98-101.
2 刘志民,顾明君,邹俊杰,等.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疗效观察.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308-310.
3 顾明君,刘志民,朱莉,等.奥曲肽和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540-543.
4 张明.正常国人眼球突出度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3):367-369.
5 Bartalena L,Pinchera A,Marcocii C.Management of Graves’ophthalˉmopathy:Reality and perspective J.Endocr Rev,2000,21(2):168-199.
6 Kauppinen,Makelin R,et al.High dose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versus oral prednison for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ˉthy.Acta-Ophthalmol-Scand,2002Jun;80(3):316-321.
7 顾锋.环孢素A治疗重症Graves眼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1.25;12(4):242-243.
8 雷春涛,方静.生长抑素类似物在Graves眼病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02.22;27(1):37-40.
9 李翔,顾明君,刘志民.生长抑素类似物在Graves眼病中的应 用.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11.20;22(6):359-361.
10 薛元明,范原,罗荛生,等.甲状腺局部注射甲强龙治疗眼病疗效观察.云南医药,1997,18(6):516-517.
关键词:分阶段辩证施治;免疫抑制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常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1]。中药对于疾病的缓解,症状的改善起到明显的作用,现将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施治PNS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21±5.01)岁,病程≤3个月11例,1年7例,平均病程(2.3±0.7)年;病理类型:MCD7例,MsPGN15例,FSGS4例,MN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10±5.12)岁,病程≤3个月10例,1年9例,平均病程(2.5±0.6)年;病理类型:MCD7例,MsPGN14例,FSGS4例,MN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微小病变型和系膜增生型,用强的松起始量1.0mg/(kg・d);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型,同时使用环磷酰胺1.0g,每月冲击1次,共6次。激素足量使用1个月后每周撤减10%~0.4mg/(kg・d)维持。24w为观察终点。
1.2.2治疗组 在足量、规范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证候变化,因此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阶段中药辨证施治。第一阶段:第1~2w(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证阶段)。予健脾益气,活血化湿利水。自拟水肿汤加减:生黄芪20g,太子参20g,茯苓皮15g,猪苓15g,泽兰15g,冬瓜皮15g,白茅根15g,益母草10g,丹参10g,当归10g,桃仁10g;第二阶段:第3~8w(阴虚火旺扰神证阶段)。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知柏地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山茱萸15g,酸枣仁15g,茯神15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淡竹叶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参10g,玄参10g,柏子仁10g。第三阶段:第9~24w(激素减量、维持阶段),呈现气(阳)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八珍散加减: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15g,党参15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0g,川芍10g,丹参10g,山药15g,桑椹子15g。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各15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鳖甲、龟板各10g。1剂/d,水煎服,3次/d,100ml/次。24w为本观察终点。
1.3观察指标
1.3.1中医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2]。
1.3.2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①完全缓解: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常规转阴,24h尿蛋白定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副作用 观察组痤疮、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证特点相当于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的范畴[3]。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标实多见于水湿、湿热、瘀血。PNS的发生大多是免疫机制介导,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其疗效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4]。
我们观察发现,在足量、规范激素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证候变化,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阶段中药辨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疾病早期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本证”临床表现,脾肾气虚、水湿瘀血内蕴阶段,予健脾益气、活血化湿利水治疗;随着大剂量激素使用,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心悸、出汗等阴虚火旺扰神证,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当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常由阴虚证转变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证,予滋阴益气温阳之法,整个治疗过程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两组MCD,MsPGN两个病理类型改善尤为明显(P
本观察结果提示:分阶段辨证施治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其复发率是否降低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侯海晶,杨霓芝.中医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6:537-538.
[2]周福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5-8.
【摘要】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免疫受损宿主HBV再激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HBsAg阳性免疫受损宿主分为两组: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化疗之前2~3周开始使用拉米夫定0.1g口服1次/d,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在宿主出现HBV再激活表现时开始用相同剂量进行治疗,分别于拉米夫定治疗后或免疫抑制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12周、24周检测肝功、HBVM及HBV病毒定量。结果 拉米夫定预防组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或结束后,18.5%(3/16)出现HBV再激活表现;对照组53%(7/13)出现HBV再激活,拉米夫定治疗后71.4%(5/7)病毒转阴,肝功恢复正常,其中2例死于暴发性肝衰竭。结论 早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有效预防及治疗免疫受损宿主HBV再激活。
【关键词】 HBV再激活 拉米夫定 HBsAg携带者
.
【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therapy and prevention effect of lamivudine on HBV reactivation in HBV carrier with immuno default.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one group had 20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2~3 weeks before cytotoxic therapy or immuno-inhibitor therapy.The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until occurring HBV reaction during cytotoxic therapy.Liver function level and serum HBV RNA level of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2w,4w,6w,12w and 24w after therapy with Lamivudine or beginning cytotoxic therapy.Results In lamivudine preventive therapy group,18.5%(3/16)were protected from HBV reaction during cytotoxic therapy or immuno-inhibitor therapy,in control,53%(7/13)occurred HBV reaction during or after cytotoxic therapy,patients with HBV reaction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and 71.4%(5/7)appeared serum load decrease and liver function normal,only one patient died of liver failure.Conclusion Early usage of lamivudine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HBV carriers against chemotherapy-induced hepatic failure.
【Key words】 HBV reaction lamivudine HBsAg carrier
免疫受损宿主指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使用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患者。一般包括肿瘤、器官或组织移植而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受损免疫指的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任何情况。HBV再激活指的是慢性HBV感染患者合并肿瘤时接受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的HBV复制,可以导致肝细胞连续性坏死及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产生程度不一的损害,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目前通常认为这是合并慢性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接受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1~3]。本研究旨在观察拉米夫定对这类患者HBV再激活的防治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1年1月~2003年12月上海市长海医院收治的29例必须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的HBsAg携带者,拉米夫定预防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3岁,对照组13例,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岁,两组患者均HBsAg阳性,抗HCV、抗HAV IgM、抗HIV、抗HDV、抗HEV阴性。免疫抑制治疗前预防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基础疾病和病毒复制水平及肝脏炎症改变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预防组:开始免疫抑制治疗或细胞毒性化疗之前2周或3周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为:拉米夫定0.1g口服,1次/d,持续抗HBV治疗至化疗结束后4周或外周血WBC恢复正常(>4.0×109/L);对照组:免疫抑制治疗或细胞毒性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HBV-DNA和肝功能检查,出现病毒复制和(或)ALT升高时开始拉米夫定抗HBV,方法为:拉米夫定0.1g口服,1次/d,持续抗病毒治疗1个疗程(至少1年)。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2周、4周、12周、24周采血进行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相关分析。
表1 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免疫治疗前一般资料统计
2 结果
2.1 拉米夫定预防治疗对病毒再激活影响 对必须应用包括糖皮质激素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细胞毒性化疗的HBsAg携带者,治疗前预防应用拉米夫定明显降低患者免疫受损之后HBV再激活率,预防治疗组HBV再激活率为18.5%(3/16),对照组为53%(7/13),两组比较χ2=3.910,P=0.06。见表2。
表2 Chi-Square Tests
注:a:Computed only for a 2×2 table;b:1 cells(25.0%)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4.48
2.2 免疫受损HBsAg携带者病毒再激活相关因素分析 免疫抑制治疗前病毒载量同免疫受损后HBV再激活具有明显相关性,治疗前ALT水平同HBV再激活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宿主因素性别和年龄同HBV再激活无相关性,见表3。
表3 宿主和病毒因素对免疫受损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影响
注: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拉米夫定治疗HBV再激活病例 13例HBsAg携带者在进行包括糖皮质激素化疗或免疫抑制后7例出现病毒HBV-DNA高复制和肝功反复,其中5例在出现肝功反复后加用拉米夫定进行抗HBV治疗,在拉米夫定治疗1个月后,病毒载量下降或转阴,肝功恢复正常,另外2例肾移植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于HBV再激活后2周左右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见表4。
表4 HBV再激活病例资料统计
3 讨论
HBV病毒再激活是HBsAg阳性患者进行细胞毒性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坏,甚至肝细胞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目前的报道估计,HBsAg阳性患者在进行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由于HBV再激活导致肝炎复发的比例为49%[4],本研究结果显示53%患者在免疫受损后出现HBV再激活,并伴肝功反复,略高于文献报道,可能由于病例选择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不同所致。
HBV再激活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强烈的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化疗期间,其特征是病毒复制增加,主要表现为血清HBV-DNA、HBeAg、HBV-DNA 多聚酶的增加以及HBV感染正常肝细胞。第二阶段与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停药后免疫功能恢复相关,从而产生迅速的免疫介导的感染肝细胞大量破坏,临床上可以导致肝炎、肝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从理论上讲,早期预防性抑制HBV复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可能。目前的一些个案报道提示,拉米夫定可有效预防免疫受损HBsAg阳性患者发生HBV再激活[5,6]。本研究对16例HBsAg阳性患者在免疫治疗前预防应用拉米夫定,同对照组相比HBV再激活率明显下降,这进一步证实拉米夫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免疫抑制致HBV再激活,但由于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导致HBV-YMDD变异发生,所以,本研究在免疫抑制治疗结束后6周,宿主外周血WBC恢复正常或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停用拉米夫定。
HBV再激活可能由病毒和宿主双方面因素决定,糖皮质激素为免疫抑制剂,HBV-DNA中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应答成分,皮质激素会作用于HBV-DNA,激活HBV基因表达,使HBV复制再度活跃,所以,糖皮质激素是HBsAg阳性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的预测因素之一[4],研究证实不包含糖皮质激素的细胞毒性化疗导致HBsAg阳性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率明显降低[7]。本研究应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病毒载量和肝功ALT及宿主年龄、性别等因素同HBV再激活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病毒载量同HBV再激活具有明确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T同HBV再激活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对HBsAg阳性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性疾病,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治疗之前可先根据病毒载量和ALT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HBV治疗。
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HBV复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8,9]。目前为止,拉米夫定用于免疫受损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经验有限,从目前的个案报道经验看,拉米夫定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反应性[10~12]。本研究对5例HBV再激活患者及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病毒载量下降,肝功能好转,显示良好的耐受性和反应性。
根据本研究结果和其他学者报道的经验,我们建议对准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细胞毒性化疗的HBsAg携带者进行以下处理:免疫治疗前筛查血清HBV-DNA水平,如果HBV-DNA高复制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控制HBV复制水平;如果HBV低复制水平,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或结束后密切监测HBV-DNA水平和肝功能,以便及时开始抗HBV治疗。有关免疫受损宿主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最佳疗程和停药标准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zuczman MS,Grillo-Lopez AJ,White CA,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grade B-cell lymphoma antibody and CHOP chemotherapy.J Clin Oncol,1999,17:268-276.
2 Dervite I,Hober D,Morel P.Acute hepatitis B in a patient with antibodies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who was receiving rituximab.N Engl J Med,2001,344:68-69.
3 Ng HJ,Lim LC.Fulminant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with concomitant listeriosis after fludarabine and rituximab therapy:case report.Ann Hematol,2001,80:549-552.
4 Lok ASF,Liang RHS,Chiu EKW,et al.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therapy.Gastroenterology,1991,100:182-188.
5 Al-Taie OH,Mork H,Gassel AM,et al.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flare-up during chemotherapy using lamivudin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Hematol,1999,78:247-249.
6 Silvestri F,Ermacora A,Sperotto A,et al.Lamivudine allows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 in lymphoma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Br J Haematol,2000,108:394-396.
7 Cheng AL.Steroid-free chemo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 hepatitis flare-up in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letteraa).Blood,1996,87:1202.
8 Lai CL,Ching CK,Tung AK,et al.Lamifudine i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Chines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Hepatology,1997,25:241-244.
9 Lai CL,Chien RN,Leung NWY,et al.A one-year trial of lamivud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N Engl J Med,1998,339:61-68.
10 Ter Borg F,Smorenburg S,De Man RA,et al.Recovery from life-threatening,corticosteroid-unresponsive,chemotherapy-related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associated with lamivudine therapy.Dig Dis Sci,1998,43:2267-2270.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平衡免疫胶囊;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1]。相关资料显示,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有报道指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关于能治愈RA的报道少之又少。本文采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及平衡免疫胶囊三联用药治疗R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RA患者68例,其中男18例,女5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6.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RA诊断标准,且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1.2方法 每例患者服用MTX+LEF+CBI,各药剂量为:MTX每周剂量为10mg,LEF20mg/d,CBI8粒/d,1年内各药的剂量基本保持不变,0.5~3个月后根据患者肿痛情况逐渐减量,前1个月要求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第2个月每15d复查1次,第3个月以后每1~2个月要求复查1次。
1.3关节功能分级 按Steinbroker标准分为4级[2]:I级:能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和各项工作;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加其他项目的活动受限;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但对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Ⅳ 级:日常生活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不能自理。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12w记录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检测ESR、CRP、RF及双手X线平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5疗效标准显效 关节肿痛及晨僵消失,ESR、CRP、RF均正常,X线关节改善或不变;有效:关节肿痛及晨僵明显改善,ESR、CRP、RF均较前明显改善,X线关节改善或不变;改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分析 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校正t检验,以P
2结果
2.1治疗后临床疗效,见表1。
2.2治疗前后与关节功能分级关系,见表2。
2.3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3讨论
RA是一种主要侵犯全身各处关节,呈多发性,对称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4],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治疗RA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为MTX[5],但肝毒性和骨髓抑制比较常见,且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可产生严重毒性,从而增加了医患双方的顾虑,限制了其长期大量应用[6]。LEF是一种新型相对低毒的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恶唑类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可阻断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过程,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同时还可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细胞炎症信号的级联传导过程[7,8]。
CBI是我科自制中药胶囊,该药主要由黄芪、白芍、防风、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组成,以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敛汗固脱、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能为增强免疫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激素样作用、抗骨质疏松、保肝作用、广泛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扶正祛邪、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
本试验以MTX为基础,联合小剂量LEF和CBI治疗RA,1年后患者病情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两者差异性显著,说明三联用药对控制RA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能力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molen J S, Landewé R, Breedveld F C, 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0, 69(6): 964-975.
[2]Bao C,Chen S,Gu Y,et al.Leflunomide,a new disease-modifying drug for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methotrexate-controlled phase 11 clinical tria1[J].Chin Med J,2003,116(8):1228-1234.
[3]黄传兵,刘健,谌曦,等.来氟米特联合新风胶囊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75-76.
[4]Katchamart W, Trudeau J, Phumethum V, et al. Methotrexate monotherapy versus methotrexat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non-biolog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4(4).
[5]Gullick N J, Scott D L. Co-morbidities in established rheumatoid arthritis[J].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11, 25(4): 469-483.
[6]Voulgari P V. Golimumab: a new anti-TNF-α ag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psoriatic arthrit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J].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2010,6(5):72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