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场景描写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及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听觉)。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视觉)。”
仿写:风儿拂过树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了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空中传来一声鸟的鸣叫声,抬头望时,鸟已飞过,没留下一丝痕迹。
五、画面法,真实地还原场景
写作时可以凭借图画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鲜活起来,然后根据内容与意境将图画分解开来,最后再写下来。生活中的一些引人入胜的小瞬间让人怦然心动,如果能像拍照一样真实地还原场景,就一定是能感染读者的好文章。
写景应注意:1.仔细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2.注意描写方式,使景物活灵活现;3.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刘涛同学是个理科尖子生,一次在考试中,作文竟破天荒地拿到了全班的最高分。当我问他有何秘诀时,他说:“好像是突然开窍似的,写作文时脑海中浮现出爸爸拎着拖鞋,赤着脚在客厅行走的画面。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一呵而成,很容易了。”
看来他是掌握了用画面法写作文的技巧了!那次作文题目是《无声的爱》,而刘涛同学描写的这一面画正好扣题,这样的文章能拿到高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娄底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5小题如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标准答案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本题既考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又考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解答时,学生应抓住诗句中的各个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并抓住题目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几个关键词进行构图,并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营造出雄奇、苍凉的意境。
描写景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观察;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描写方法。
老师播放一段《高山流水》的曲子或《二泉映月》,然后让学生分组写,限时五分钟。
评点要点:1.描写了哪些景物?2.怎样描写的?3.用词恰当吗?如何修改?
同学们分组推选一名同学示范朗读,大家听后点评。
下面是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的描写景物的片段。
范文一: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听着耳旁流淌的音乐,仿佛回到了那个有着葱郁高山,流水在山涧空谷回音不绝的年代;回到了有着“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人听,也有人懂得关于知音的千古传说的时代……
在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欣赏中,我想象着知音相遇、相知的所有可能。在第一段的引子部分,旋律响起来了,宛若悠荡山谷中不知从哪飘来的一阵绝奏,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不定。不知当年的樵夫钟子期是不是就是在这高山深谷樵作时,被这段音乐所吸引,循着乐声,来觅这操琴之人。
范文二:
锡惠公园位于锡山与惠山山麓,映山湖连接其中,这里树木茂密,风景明媚。山上的一泓清泉经唐朝“茶神”陆羽品尝,被评为“天下第二泉”,泉水至今不曾干涸。泉边茶亭可供游人品茗,但水质想必已与唐时相去甚远了。不远处,有一低小茅亭和竹炉山房独坐其中,十分清静。
据说阿炳失明前后常常在这里独坐,想来,在那些月白风清的深夜,阿炳便是坐在这里,将幽幽的琴声和着淡淡的月色,回荡在第二泉上。侧耳聆听,果有琴声从茶亭那边袅袅传来,如泣如诉,如怨如诉,为第二泉平添了一道凄美的风景。
面对那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现实,他心中倍感凄凉。也许眼盲的人于声响格外敏感,看不见光怪陆离的人间幻象,唯有用心灵的声音来哭诉生命的悲凉。于是,阿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倾诉辛酸,遂将此曲取名为《二泉映月》。
景物描写能勾勒出典型的环境,创造出人物活动的氛围,有助于表现中心。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与中心有关的典型景物,然后运用多种方法,适当加入修辞描写,最后连串成段。
在作文中,景物描写的运用范围很广泛。如开头段写景,烘托文章某种特定氛围,交代时间、季节等;中间穿插写景,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写景,增添文章优美的韵味,烘托人物心情等。总之,学会写景是写好作文的秘诀之一。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山水的海洋,与风景神交,思想会丰富深邃;描写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无不让我们沉醉,流连。
[关键词]侧面描写 主题需要 人物性格的塑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70003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一、侧面描写的作用
巧妙运用侧面描写的文章,古已有之,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文学长河里绽放着异彩的珍珠。在初中课文中我们也可以撷取到一二,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一)侧面描写可以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九年级课文《音乐之声》中,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对玛丽亚的动作、表情的描写着重展示她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侧面描写通过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由她们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着重于玛丽亚的日常行为举止,以及她们对她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的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这样,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一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比较著名的还有《陌上桑》,作者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里借助他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貌 ,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使罗敷这个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现,是非常巧妙高明的侧面描写。
(二)侧面描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正面描写文字的心理过程:
从上表可见,侧面描写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描绘,而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进行描绘、渲染,烘托描写的对象,这就要求读者闻弦歌而想象雅意,因此侧面描写可为作品增添一种含蓄委婉之美,使其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沉思,也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之,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有利于表现事物的特点。
在初中语文课本,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都有较多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例子:文言文《口技》一文中,通过观众的反应来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现代文中,《春》里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衬托出春花的数量多、气味甜;《孔乙己》中以众酒客的议论来交代孔乙己偷丁举人家东西的事情,揭示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直接原因……外国文学作品如上文提及的《音乐之声》,还有《威尼斯商人》等都有侧面描写。对这样一个被古今中外作家广泛运用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既能强化阅读的效果,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学生在作文中提高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思想的能力。那么,怎样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尝试呢?
二、读写结合尝试进行侧面描写练习
依托课本,读写结合,可以行之有效地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侧面描写。
(一)读出规律
读懂是写好的前提,学生写之前,应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时候可侧面写,什么时候不必侧面写;什么地方可用侧面描写,什么地方正面描写足矣。用抑或不用,是根据主题思想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发展的特点等来决定的。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具体来说:
1从确定侧面描写对象来说,要考虑表现人物怎样的情感、心理和品质。如《香菱学诗》, 作者怎样运用侧面描写呢?为了塑造香菱的苦志学诗的形象,作者用宝钗、宝玉等人的话来烘托,尤其是写宝钗最多,因为宝钗和香菱同住蘅芜苑,对香菱的苦志学诗所见最多,感受最深切,所言最有说服力,所以借助宝钗来进行侧面描写的次数也最多,如,“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这些句子从侧面很生动地说明了香菱学诗学得特别刻苦,到了废寝忘食乃至如痴如醉的地步。
2从情节发展来说,交代事情的结果可只用侧面描写。如《孙权劝学》中,作者以孙权劝吕蒙学习为故事开端,以一句“蒙乃始就学”作为故事的发展,故事的结局只用侧面描写:“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有“学”这个过程,而获得才略大为长进这一结果,也表现了本文“劝学”的主题。
3从人物塑造来说,初中课文中多是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后,再进行侧面描写。如《蒲柳人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出气,高一声低一声。
这段话中,先正面描写一丈青大娘的动作,再描写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侧面衬托出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表现她刚直不阿、威武勇猛的特点。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二)练习有序:
练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我们按照“仿―补―创”的序列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仿:主要是仿照课文的侧面描写,给课文再添一处侧面描写。如学了《孙权劝学》的侧面描写语句,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侧面描写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即对鲁肃进行神态和语言描写来构成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孙权的口吻,仿写一段,可用文言,也可用现代文。有学生是这样写的:一日,权与蒙论议,大快慰,曰:“卿进益矣!”虽稚拙些,但句子也起到了侧面描写的作用。
2补:给正面描写部分补充一段侧面描写。“补”的形式可灵活些,如可给课本中《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等人物补充侧面描写段落;给新闻媒体报道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补侧面描写;给经典影视作品中人物补侧面描写……
应注意的是,学生“补” 侧面描写之前,应引导他们考虑自己进行的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作用没有?课文中已有的对该人物的正面描写是围绕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进行的,自己补的侧面描写能突出这些特点吗?等等。
3创:学生经过仿写和补写,对侧面描写的作用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指导他们在自己写作中运用侧面描写,这是在没有仿写和补写阶段中现成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的情况下,自定主题、自己赋予人物个性、自己安排侧面描写出现的位置、自己选择用来进行侧面描写的人或物的练习。
学生在“创”的阶段,宜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可练习先写片断再写文,如写老师讲课讲得精彩的片断,爸爸帮邻居修电脑的片断,等等;可先写和课文同题或类似题目的作文再写课外题目,如学了《香菱学诗》后布置写《我学 (做饭,书法……)》之类作文;可先写看图作文再写用文字表述题目的作文……
应引起重视的是,侧面描写一定是服务于主题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并非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依托了课本的训练,学生在“读”中获取有关侧面描写的方法思路等有益营养,同时,从模仿例文的立意、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等入手,进而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细节描写;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75-02
从教十几年,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是相关联的几件事情的简单堆砌,对事件的叙述只有一个轮廓,空洞无物,读来索然无味。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不断尝试,我渐渐明白学会细节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所谓细节描写,是对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情节,包括事件的发展,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进行细腻、具体的描写。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析积累,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语文课本精选的都是大师的杰作,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精彩细节。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背影的描写就是一个经典细节。讲授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显然要比“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这一抽象的概述要具体形象得多。这寥寥几笔,生动再现了父亲艰难爬月台的情景,表现深深的父爱。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描写片段的分析讲评,引导学生认为细节和细节描写,进而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和种类。只有对细节描写有了认识,熟悉并领悟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才会借鉴模仿。
现实素材胜过虚拟素材,贴近生活的素材优于远离学生的古人、伟人或名人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精心准备一些学生写的既贴近生活又极具个性,令读者过目难忘的细节,与同学们共同赏析。如:学生习作《如果没有他们……》一文中对建筑工作的描写。
炎炎夏日,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带着叮当作响的琐碎工具,闯遍城市的各大高楼。“砰砰”手中的锤子敲击着竹架上的钉子,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沉重的钢管铭该下他们无数艰辛与不易。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悄无声息。一如沉默寡言的他们,将言语化为行动,将一片豪情热血挥洒在繁华都市,默默奉献。春去秋来,烈日暴雨,简陋的工地里,没有舒适的桌椅,只有钢筋水泥与他们相伴……
引导学生赏析这段话:首先用“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八个字描绘了所有建筑工作的外貌特征;然后选取他们“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忙碌的情景”“扛着沉重钢管的身影”“烈日暴雨下,穿梭于简陋工地的场面”进行描写,体现了建筑工人的艰辛与不易,读来如临其境。比简淡的一句“建筑工人非常辛苦”,要深刻得多,生动得多。
二、观察写作,领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新课标中对作文部分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动力和材料方面看,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即要求学生“真实写作”。语文教育学家朱绍禹也指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本意。”细节只有来源于生活,才真实,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联想和共鸣。
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我更致力到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留意细小平常的事物,要求他们从“朝夕相伴的同学、父母的言行、教师的教诲,甚至路人的一个眼神,放学路上踩在脚下的小石子”等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哲理和人的真善美。如:一位同学犯错误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他写到: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这是一段不够细致的描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修改的。先追问了几个问题: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和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黄老师点头的神态如何?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同桌合作,进行修改。最后,这位同学把片段改成: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巡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严厉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战战兢兢地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皱了皱了眉头,点了点头,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一副鲜活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这样的改写不仅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的可贵,从而激起学生描写细节的热情。
在学生对细节描写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用心捕捉写作时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点燃他们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的倾诉需求。如在发发学生特别重视的考试试卷时,我假装不理会学生紧张而焦虑的神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慢慢念着学生的名字和分数,发完试卷后布置学生把刚刚自己在等待试卷时的真实心理和感受写下来。有同学写道:“开始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心里不停地念道:“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打游戏了。唉,都怪我考试前一天还瞒着父母玩游戏。仁慈的主啊,发发慈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因为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学生不但下笔容易,而且描绘真实、丰满,性格鲜明,读来兴趣盎然。
三、批阅鼓励,体会描写细节的乐趣。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文本》一书的“生本教育的评价和管理”论题中,开宗明义地说:“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写作高手,但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去写作文,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平时批阅、点评学生作文时,努力做到:
四、用心挖掘、点评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这么做,但大部分老师把这个闪光点停留在优秀学生的习作上。我想有时不妨放宽心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那些不起眼甚至是差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尽管中心不突出,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但有些细节他们也写得真实活泼。我们要善于发现优点,并给予恰当的点评。
这些看似简单的评语,其实需要用心的思考。它们的功用不仅是诚恳的激励,更是写作的导向。让孩子在读完评语后,不仅能从老师恳切的言语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更能树立其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作文讲评讲究技巧、有的放矢。
点评课,我喜欢把学生作文分成几类,比如:用词准确的、环境描写突出的、细节描写特别能体现中心的等等,让全班至少一半的同学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从别人的优点中获得启示。
一、以培养写作兴趣为基础,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内部动机,然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注力度并不够,更多的是以“强制性”的要求而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甚至可以说是“谈作文色变”,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写作的兴趣。其实,写作更多的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如果学生是被动的,在写作中不仅难以寻找到好的写作素材,在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会显得较为凌乱,写作也就变成了应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要求上区别对待。如四年级上写作四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象声词。通过课堂教学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后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的学生不仅字数要达到300字以上,且要能具体叙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第二层的学生只要求其字数达到300字,能用上象声词即可;第三层学生则要求能达到200字以上,用上象声词。这样,学生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更利于学生主动去完成写作任务。
其次,在训练方式上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如日记式作文,字数不用多,要求学生每天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作文形式表达。如日志式作文,即借助QQ、微信等方式,写一些简短的作文,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高段学生,且要有父母的监管。如学生看了一部喜欢的动画片后可以引导其写观后感、学生去了某地旅游可以写游记,诸如此类,要转变传统“一周一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写作习惯化,让学生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当然,平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奖励,尤其是低段学生,要注重通过积分制、写作存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其兴趣。
二、以改革写作模式为核心,让学生会写
结合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的主体性还是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作文课堂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如五年级上写作一“师恩难忘”的教学中,更多是通过教师的讲而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写好一件事,如何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此,加强对写作课堂模式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在课堂中要注重通过引导学生看、听、说等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其掌握写作方法。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说,要让学生能在小组中充分展开交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师恩难忘”的作文教学中,先以“我最难忘的一个老师”而让学生在说中确定写作对象,然后以“他为什么让我难忘”引导学生确定所要写的事件,接着引导学生围绕具体事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对事件进行整理,为叙述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发言,从叙事和人物描写方法上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然后再给予点拨。如景物描写,很多学生在写景时难以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没有主次之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选择具体的所要描写的景物,先说说要写景物的什么特征,哪些特征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在写作时准备如何安排,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以此展开描写。如写“校园一景”,可突出校园的“景美”和“人美”两个特点,围绕两点选择具体景物展开描写。
三、以丰富写作体验为中轴,让学生多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知道要写什么”的现象,其实,这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学生的生活也就被限制在课本中,和生活接触少了,没有生活体验,于是,在写作时,往往不知道选择什么对象进行记叙或描写,所写作文也不免空洞而没有感染力。如以“母亲”为主题的作文,都是写母亲如何起早贪黑,在记叙中没有自己的体验。体验是作文的核心,而生活则是生成体验的源泉。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把作文变成生活的再现,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也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更上一个层次。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当前有一些中学生常常发出“提高语文,比较头疼的是作文,提笔要写作文时总觉得没东西可写”的感慨,虽然有的学生也完成了作文,但仔细一看就是虎头蛇尾,内容空泛且东拼西凑者居多。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有必要狠抓日常的语文语言积累,如让学生阅读精典的文章,毕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从阅读中可以吸取养分和积累优秀语言。因此,我让学生摘抄、背诵优美句子和段落,作文时可灵活运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对刚刚踏人中学校门的学生进行任务练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短小精炼的课外读物,对优秀语句认真做笔记。要求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作文练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补写空白、百字新事、剪报作文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积累,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
观察就是用眼(包括心眼)去看万事万物。中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就善于观察,他们的观察条理性差,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阅历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中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1.方位观察法
顾名思义就是按一定方位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不同方式进行观察。写作时可按照这种顺序进行写作。
2.主次观察法
就是一种从主到次、从大到小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告诉学生凡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要观察仔细些,写作时也应写得详细一点,相反小的次要的可以一笔带过。
3.时序观察法
即按时间先后次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对应的作文是场景的描写,如,早晨、傍晚的描写等。
4.动态观察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动态观察方法,不但要注意人或动物的外形、位置,而且要注意观察对象这些因素的活动变化。如,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是利用这种观察描写了动物的可爱状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多角度的观察法
大自然中的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中,如何才能抓住他们的特征是关键。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对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体会,才能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方能“胸有成竹”。如,古诗《题西林壁》就是用的这种观察法,授课时就要让学生学会这种观察法。在作文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自然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了。
三、书写亲身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由于中学生的社会历练有限,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一个毛病就是内容不具体、空洞,特别是叙事文。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所写的不是自己所经历的,因此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首先让学生写作前要亲自去观察或亲自而为,如,学生写景物景色之美,常以“美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显得苍白。为此,我在写作教学时,先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如面对一池美丽的花,指导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在展开描写的同时,诱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描写,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种方法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作的一些方法,如,添加法、修辞法。也就是在描写人物活动中添加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的描写。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学生自然明确知道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这样就可避免以后文章的空洞。我们知道,中学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文章体裁就是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的方面。他们有些事情没有亲身体验,加上阅读量的不足,常常论点与论据脱节。为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观点去找生活中的、理论中的或伟人中的论据。然后教他们怎么把论据写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论点。
四、加强改写的练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也广泛应用于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一些老师利用声、光等多种视听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不错。如,在古诗文的改写中,教师把诗词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意境,仿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根据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这样的改写,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因材施教地有效指导和因地制宜的系统训练,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桂斌.写作突破,安徽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