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天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诗句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天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第1篇

2、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李端《乌栖曲》

3、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白居易《望江州》

4、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宋之问《江亭晚望》

5、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韦庄《春愁》

6、余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韩偓《残花》

7、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杜甫《返照》

8、摇落秋天酒易醒,凄凄长似别离情。黄昏倚柱不归去,肠断绿荷风雨声。韦庄《摇落》

9、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白居易《暮立》

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第2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着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着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第3篇

1.运用直观画面,积累表象,重现意象

古诗的艺术美首先体现在诗歌描绘的画面意境优美。意境美,是诗人着力追求的表现内容之一,“有境界自成高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设的最好概括。诗句用语言描述意象,如能有图画再现出来,就能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进入意象中的氛围。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寒山、斜径、白云、枫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充满了秋天的气息与美感。秋天的略带寒意的山,有石阶弯弯曲曲的小路,山巅的白色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这些都唤起了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表象,从而对这些不易把握的形象有了强烈的感受,对全诗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2.建立资料库,把握背景,解读意象

资料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学古诗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作者写诗时的特殊心情。教师提前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同题诗文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进行收录。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从资料库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可以全面、具体地了解诗歌的大意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选择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选择、甄别、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必须具备的能力。如学习《出塞》一诗,学生就要了解作者王昌龄是一位投笔从戎的边塞诗人,知道汉代李广的故事,才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表达的慷慨悲壮之情。又如学习《江雪》一课,学生只有通过网络信息资源了解到柳宗元被贬时寂寞的心境和他不屈的性格,才会对诗中的“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等意象有深刻的体会。

二、利用网络资源,串联意象,体悟意境

意境由意象组成,但它的含义远远超过意象的组合,如果理解一首诗仅停留于形象的组合,而不升华到意象的高度,就会失之于浮浅。诗的语言精练,在用词造句方面经常活用词性,改变词序,省略句子成分。意象往往不需要任何中介而直接组合在一起,使诗意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广的空间去想象补充。所谓“意在言外”,教者要引导学生去表达言外之意,给学生留有再创造的余地。

1.想象诵读,进入意境

一首诗往往饱含着诗人浓厚的感彩,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否与诗人、诗中的意境融合,有赖于对诗歌的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应在停顿、重音、语调和速度节奏上处理得当。”如《望庐山瀑布》一文描绘了庐山大瀑布的景色,朗读训练时,教师借助网络资源,通过音像资料范读,再读时,配上古筝独奏曲,通过屏幕再现庐山瀑布的壮观画面,当这样的声色效果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时,学生就进入到特定的意境中去了。学生仿佛看到了太阳靠着香炉峰,紫色的烟雾不停地上升,远远望去,瀑布悬挂在山崖上,仿佛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落下来。听完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读,学生的兴趣高涨。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朗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韵律美,感受诗的意境。

2.拓展学习,深化意境

经过意象的分析组合,学生对诗的文字所表达的言内之意已有所了解。每一首古诗都是一个故事或一幅画,有的诗是浪漫山水画,有的诗是田园风光图,有的诗是借物喻人,还有的诗是直抒胸臆。古诗的中心思想就蕴含在诗的画面和意境中,因此,如果读诗时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样一定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网络平台也为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古诗进行朗诵、练说等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喜欢写作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图片资料,能更真实地了解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丰富自己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想象,就可以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可见,资料库的图片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认知的不足。如教学《静夜思》,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教师从网络中搜集本首诗的相关资料,给学生提供充满韵味的月夜画面,指导学生扩展想象:诗人思念故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月夜的景色如何?诗人想了些什么?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让他们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展开想象,对跳跃的内容作必要的衔接,对省略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读写结合,既深化了意境,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绘画小组的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绘画软件,对诗歌描绘的场景进行再创作,达到诗歌、绘画、网络共赢的局面。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构想,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在绘画的过程中讨论思考:画些什么?怎样才能画出诗句的意境?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气氛中各抒己见,轻松学习,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并且能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想象诗句的神韵。这样,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就产生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平台里。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从资料库中选择与古诗相关的歌曲、音乐来反复欣赏,从而达到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喜欢阅读的学生只要在网上输入诗歌题目,相关信息就映入眼帘,网络将无限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引入生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升。

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第4篇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智范教授说:“古诗词包括文言文的积累,我们不要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包括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诗篇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营养,我想是终生受用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求之过剩,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这是应该避免的。”看来,有效地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就是——诵读。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也谈谈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初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句读通

我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字正腔圆,发好每个音,读准每个字,把古诗文读得字正句通。在这个环节少不了老师的范读,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组与组比赛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夜书所见》时,我特意强调了平舌、翘舌、前后鼻韵,“送”“声”“江上”“风”“动”“情”“深”“灯明”,试试看,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加上流畅的朗读,古诗文的味儿便读出来了。

二、再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我们要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边读边体会,画出节奏,读出节奏美感。

三、细读,读懂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变成学生的读书去感受。

让学生自由地读诗,看看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说到自己读懂的,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一处,重点词语也在这个时候处理了,诗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夜书所见》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理解、体会。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的情况。

生与生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分享?

生:我读懂了叶绍翁知道有伙伴在拨弄蛐蛐儿。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一边读诗一边看画面。

师:画面也能助我们理解,这真是读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是从“夜深篱落一灯明”读懂的。夜深了,篱笆深处还有明亮的灯火,叶绍翁就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儿。

师: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这是哪个季节?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秋天。

师:谁来描述一下?

生: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

生:我不懂“动客情”。

师:请你们再读诗三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充满寒意的秋风吹来,吹动了我的思乡之情啊!

师:是啊,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渐入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的意境。

师: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在这种环境之下,他的心情怎样?自读“江上秋风动客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字的?

生:诗人在这充满寒意的秋季,客游在外,想家了,想儿时的伙伴了,想到自己的童年……

师:诗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生:孤独、想家、思念亲人……

师:读诗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又忧伤也有欢乐,我们该怎样读这一句诗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声音低沉、缓慢)

师:当诗人看到篱笆深处明亮的灯火,想到孩子们在捉蛐蛐儿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情感略显舒缓。

师:我们又该怎样读第二句呢?

生朗读。(稍微轻松一点儿)

五、诵读,积累经典文化

师:学完古诗,想背诵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忆这首古诗。

生:小组活动。

(有的唱,有的作画,有的边唱边舞,有的讲故事……)

汇报背诵情况: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时,以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其多列》为调唱古诗,刚一唱,台下同学就反对,说他们的调没定对,该用慢一点的,忧伤一点。

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时,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古诗,相信永久也不会忘记。

六、拓展诵读,实现能力迁移

秋天的诗句古诗范文第5篇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