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更是把焦点放在了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上,针对这一需求,有关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开发商和施工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寻找和研发改进电气安全的技术,以及保护措施,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气安全性能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极高不下,所以有必要对电气安全的现状以及防护技术作进一步地探讨和分析。
一、电气安全相关理论概述
1.电气安全技术的定义
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最终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又可分为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1]。电气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可能发生的因电击引起的财物及生命的损害所采取保护措施的专业技术。由于安全的概念是相对风险而言的,也就是说, 电气安全性取决于人们对电气安全的风险评价和预判。
2.电气安全规范标准
电气安全规范标准, 即是依据标准化法, 制定负荷国家规范实施的、适用于若干大类产品的通用安全规范, 使之成为技术法规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控制电气设备专业产品安全。它反映了安全技术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或在生产者预见的合理的条件下使用时, 合法地允许某产品的生产或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只要将危及人员的健康、设备安全等因素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在许多相关因素之间达到最佳平衡[2].
3.电气安全的意义
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危险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事故频发,针对这种行业特性,做好工程的安全预防额相关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施工中,有利于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足够重视,才能使实际措施发挥实效;加强电气安全保护措施,也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预防意识,及时发现电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隐患,并给予及时的对策解决[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技术方针,通过提高和完善企业中的事故防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贯彻自己工作的本位,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成效,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而不是在惨剧发生后再亡羊补牢。保障电气安全,不仅有效报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其他领域的工程安全问题给与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二、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电线管安装
在电线管的安装过程中,有些安装人员敷衍了事,偷工减料,没有注意到电线管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给建筑物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设备与材料
在电气工程使用的设备与材料中,由于在购买设备与材料时,其自身质量就有一定问题,或是采购人员以次充好,这就给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带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3.导线穿管
在导线穿管的连接过程中,要认真参考施工图上的要求,注重包扎时的松紧度,正确安装导线。但是,由于导线穿管的工作较为细碎,工作量也十分庞大,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时常出现疏忽和遗漏,这也给,由于自身的电气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
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事故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偶然事件。在这种理论观点基础上,这些物质、管理、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就成为安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方面。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因此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电气危险的根源。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也是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检测,玩玩不可轻视忽略。
2.电气环境
所谓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前者主要包括雷电、静电等;后者主要包括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一些特殊场所,如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等[4]。由于电气环境是电气工程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因素,因此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在评价企业或工程电气安全现状时,应给以电气环境充分重视,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包括工程技术,也包括组监察。工程技术与组织监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补充、协调。没有严格的组织监察的安排,不可能保证工程技术层面不出差错;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监察制度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对于电气安全管理方面,要给出工程技术和组监察综合措施,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效率。
四、电气安全保障技术
1.隔离带电体
【关键词】:电气安装;安全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不断更新换代,导致了用电量的急剧增大,使得电气安装质量与用电安全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同时因为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的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种类繁多、技术安装复杂,使得安装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清晰、全面的了解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是每个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责任,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
1、电气材料设备自身的问题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存在安全隐患,一般和电气材料的质量问题有很大关系。现今,很多电气材料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电线管壁薄、强度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外界环境恶劣的变化,而且镀锌材料的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很容易折断;家用电器的开关和插座的导电数值与铭牌上写的标准数值不符,导线的截面面积往往也低于标准横截面积,从而使得导线很容易由于功率太大发热而引起安全问题;光源和灯具制造的粗糙,绝大多数是塑料制品,更容易由于高温熔化引起安全事故;电缆承受不了较高的电压,材料易腐蚀不耐高温,电缆内部的接线头很多,绝缘电阻很小,线芯和绝缘层的严密性差。
2、电线管铺设存在的问题
电线管的铺设是住宅工程电气安装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铺设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美观和安全。在电线管的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电线管的材料不达标,低于质量标准,厂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经常用黑铁管来代替镀锌管,用塑料管来代替金属管;第二,在铺设管道过程中,因为电线管的半径小,不按照规定设置过渡盒,导致在电线管容易出现皱瘪现象,金属关口的毛刺没经过处理,直接进行焊接,有可能造成接触不良无法正常使用;第三,工人施工时,由于钢管出现接地不牢,且由于管道埋置深度不够,可能导致预制板上的管线交叉,妨碍施工的进行,当现浇板内部的管线缠绕在一起,结构会很不安全;最后,线管在通过一些结构缝时没有设置过渡箱,会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
3、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缺乏任一个条件,都不能保障电气安装的质量。但由于很多施工人员往往没有现场施工经验,没有良好的组织统一协调性,缺乏配合和沟通态度,导致施工时各种不同的工种互相交叉影响。
4、电气安装的环境、气候条件
施工中环境和气候条件也直接影响到电气安装的施工,例如,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条件下施工时,电气安装会存在一定危险,如果施工场地太嘈杂也有可能分散施工人员的注意力,给电气安装带来缺陷和问题。
二、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注意事项
1. 在配电箱方面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需要在配电箱安装前进行准备工作,让技术人员详细了解配电箱箱盒坐标以及标高,使用钢筋套圈焊接配电箱箱盒,把配电箱箱盒在焊在指定位置上。配电箱箱盒内还要留有支撑物,以防配电箱位置发生偏移。配电箱箱盒需进行预埋、预留以及标高处理,根据规定做好配电箱管线内壁和外壁的防腐及防锈工作。清洁管口的毛刺,在配电箱入盒处做好入口处理,保持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在进行预埋时要根据实际的墙体做好保护工作,采用硬质、半硬质阻燃材料。在配电箱安装好后,需要检查线路,保持配电箱导线工作良好,测量配电箱导线的绝缘电阻,一切安全之后用试配电运行。保持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大于导线管外径10倍,通过电线管弯曲机处理电线管弯曲部分,防止电线管出现凹痕的现象。在预埋PVC这类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子压扁PVC电线管管口,为预防电线管堵塞还需要用胶带捆绑结实。
2. 在电线铺设方面
高层建筑的通道中电线铺设通常采用电线管多层重叠,如果楼层超过6层时,可以采用公共走廊吊顶的方法,让电线通过公共走廊吊顶上的线槽进入用户。还可以采用公共楼道楼板的方法,把大部分的电线管隐蔽起来,电气安装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同一地方电线的交叠次数。出现电线不能紧贴一起,然而电气施工中又不能明显分开时,需要用水泥块对这些重叠电线进行分离。当电线管需要埋入墙体内时,需要保持电线管和砖墙表面的距离大于15mm,按照“横平竖直”的埋入原则。
3.现场其他方面的施工控制
电气工程需要结合建筑的变电系统,供电系统以及高压系统,其中涉及了很多专业,比如给排水专业、空调通风专业、消防专业等。对于电气工程的现场管理,需要提前准备好电气安装的机器设备,施工图纸和施工材料等,以及相关电气安装的工作人员。准备完毕后,做好对底板结构施工前的预处理工作,主要是预埋工作和预留工作。比如预留桥架穿越楼板处的孔洞,剪力墙处的孔洞。通过预埋在楼板处的浅表电线管,可以防止在施工中损坏管线,保证以后电气安装的顺利进行。因为墙内的电气安装管线线盒在安装后不方便进行移动修正,所以在墙壁进行砌体前需要对电气安装管线的线盒进行准确的定位处理。在电气工程施工项目中采用监理盘查、建设单位自查和项目部抽查这三项检查制度。此制度的执行,可以把电气施工安全隐患消除于未然。现场电气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计划工作,加大对施工质量检测的力度,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检查工作要有全面性,还要有针对性,结合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双管齐下。为了确保检查工作完成,检查完成后需要签字确认。例行检查时出发现有电气施工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汇报处理,避免因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
4.在安装使用材料方面
电气安装所使用的电器材料和机器设备,应该通过专门的资格单位进行质量检验,防止用在电气工程安装工作上的材料不合格。在材料方面要严把质量关,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在购买的材料时都要选用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的东西,确保电气施工在材料方面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机器设备和电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保管好,使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可以继续良好的工作。电气安装材料的选用不仅要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实用性,还要考虑到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环保理念,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于此同时,做好电气安装使用材料的时间规划管理,根据总目标合理安排好开工时间,不能造成建筑设备及材料的闲置。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开支,施工单位要敢于采用新技术和材料到电气安装和安全施工中来,更好的保证电气施工材料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电气安装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把电气安装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还应针对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安装问题,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严格要求电气安装施工人员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责任心,全方位做好建筑电气安装的安全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锦秋. 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问题[J]. 建材与装饰:中旬,2011,(12).
[2] 刘华. 浅谈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J]. 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2).
关键词:电气安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
一、电气安全及其评价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
由于电能应用的广泛性,电气安全也具有广泛性,不论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再者,电气安全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评价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两个方面,本论文则侧重于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系统的电气安全有效性评价,是从电气安全角度来评价系统中各部分布置是否合理,各部分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能否协调工作,整个系统是否存在电气安全的死区等。也即对工业企业现实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预侧由于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从而提出电气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
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电气事故主要有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但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不同,电气事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油田单位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由于火灾、爆炸是损失重大的易发事故,所以应将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作为评价重点。而对于机械加工厂,由于车间内金属存在系数大,易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应将触电作为评价重点。
二、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因素体系,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也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2、全面性
对企业电气安全现状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评价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有选取余地。
3、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因素体系应该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与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具有可行性,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比较容易的为企业的安全部门所接受。
4、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因素应当量化。电气安全既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又包括电气安全管理,即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性,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但是事物的质是要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因素应尽可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5、稳定性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就不能入选。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安全原理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观点,这些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的原因就构成了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2、电气环境
这里所说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毒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等特殊场所。电气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环境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辅相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严格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电气安全综合措施,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四、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1、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系统评价目标和功能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权重表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表示一种效益替换另一种效益的比例系数。可见,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应根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确定。基于信息基础,可以选择定性的经验判定方法,精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混合方法确定权重。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成对比”,而“比”得是否准确和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成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特征向量”法。
2、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权重确定方法的分析,德尔菲(Delphi )法是由专家凭以往经验,主观判断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虽然是一种客观确定权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由于电气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因素,所以对于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评价方法的探讨
在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中,有一个较为新颖并已引起人们普遍兴趣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模糊数学自1965年诞生以来,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大。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安全系统亦不例外。已有前人将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矿山安全生产评价等行业综合安全评价中,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不多,只见有用于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尚没有针对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阶段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外,还有人的思维和行动也存在模糊性。所以,基于电气安全系统的特点,在电气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评价方法是适宜的。
关键词:电气设备 安全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电气设备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工具。电气设备是以电力为动力的设备,由于电力使用的特殊性,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安全,轻则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对个人、企业或国家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提高和落实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对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防止各种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电气设备安全评价因素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因电气设备发生电击事故,而为了避免或减少由此而产生的损害而采用的各种安全保护技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是,不管是哪种电气设备发生事故,分析其原因,都有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因此,正确评价电气设备的安全因素,就成为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应用的基础。
1.1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
通俗来说,就是电气设备自身的产品质量。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与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技术息息相关,它是电气设备带来危险的根源。因此,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是电气设备安全评价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在我国,所有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都必须符合《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
1.2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客观环境。自然环境是指静电和雷电等;客观环境是指电气设备所处的工作场所的环境。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的好坏,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静电的放电火花和电弧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潮湿的环境,电气设备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和短路现象;高温,则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层老化、爆裂,进而发生漏电现象。一个通风良好、干燥、常温、无尘、无静电的良好的运行环境,能让电气设备长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大大减少了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的机率。
2.电气设备安全保障技术
2.1电气设备的绝缘保护
绝缘带电体,就是用绝缘材料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带电体封闭在绝缘体里面。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的必要条件。另外,绝缘的良好与否,还与运行环境息息相关,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使绝缘材料变成导电材料,因此,需要绝缘的电气设备应当尽量运行在干燥的环境中。
2.2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是电气设备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比如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后,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想连的机器、管道等金属部分便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体触及时便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接地保护,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减少或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大地做联接,称为接地保护。
采用了接地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可以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远远小于电气设备故障时产生的对地电压,因而大减轻了触电危险。接地装置应当远离人行通道和建筑物的出入口,而且,电气设备的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之间,必须采用并联联接,禁止采用串联联接。
2.3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
接地保护虽然可以减轻和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但是却不能完全保证不发生触电事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另外一种更为理想的防护措施,即当有人遭到电击而危及生命之前,触电线路能够准确、及时地向保护装置发出信息,使之能够迅速切断电源,起到漏电保护的作用,这种措施就是漏电保护。起漏电保护作用的装置就叫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⑴、对于以防止触电为目的电气设备,宜选用动作时间为0.1秒以内,动作电流为30毫安以下的漏电保护器。例如家庭、临时插座板、电钻、潜水泵、振动棒、吸尘机、吹风机、电砂轮、电锯等。⑵、对220伏以上的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当接地有困难时,或者在某些发生人身触电后同时会发生二次伤害的,如高空作业或在河岸边工作的,宜选用动作电流小于15毫安、动作时间在0.1秒以内的漏电保护器。⑶、选择漏电保护器时应考虑灵敏度与动作可靠性的匹配,当所选择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小于正常漏电电流时,漏电保护器就不能投入运行,即使投入运行,也会因为频繁动作而造成电气设备运行的不稳定。
2.4电气设备的隔离保护
当电气设备不便于使用绝缘层来作保护或者电气设备单靠绝缘保护不能够保证电气设备使用安全的时候,可以使用屏障、遮栏、护罩、箱盒等将电气设备与外界隔离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隔离保护是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采用的安全技术。
2.5采用安全电压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以采安全电压作电源来供电,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3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的管理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含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组织措施是技术措施的可靠保证,技术措施是组织措施实现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
3.1制定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
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度主要包括:⑴、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⑵、电气设备岗位培训部门安全职责;⑶、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⑷、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⑸、电气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3.2制定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做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强化其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制定培训制度
主要有两方面的培训:一是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操作人员是电气设备的使用者,只有在熟悉本岗位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结构原理、工艺指标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电气设备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二是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作为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其持证上岗,对、违章指挥和违反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责任者,由企业根据情况给予处理,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者,定期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温故而知新,不断汲取各种新型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保证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引起电气设备操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者,应在确保电气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使人们能够放心安全的使用电气设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配电系统;管线敷设;漏电保护;等电位联结;防雷设计
1 住宅配电系统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每套住宅进线断路器应采用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对于单相电源进线采用双极开关,三相电源进线采用四极开关。住宅内分支回路的数量不应过少。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
1.1 照明、插座回路必须分开设置
把照明与插座回路分开的好处是:其中照明回路或者插座回路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仅此回路的电源中断,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从而便于对故障回路进行检修。
对空调、电热水器等大容量电器设备,宜采用一个设备设置一个回路。如果以上设备合用一个回路,当它们同时使用时,导线易发热,即使不超过导线允许的工作温度,也会降低导线绝缘的寿命。
1.2 卫生间内的电气设计尤为重要
大部分卫生间均是潮湿环境,用湿手操作电源开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电源开关应装在湿式卫生间外面的门旁墙上。有淋浴、浴缸的卫生间内开关、插座及其他电器设备、管线应设在II区以外。浴室的配电回路应具有漏电保护,灯具金属外壳都应该接地。
1.3 每个回路应设置单独的接地线
正常工作时接地线中的电流比较小,但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接地线中流过的电流会大大超过相线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另外,从可靠性角度考虑,一个回路一根更可靠。
1.4 应配置漏电开关
发生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再小,在故障未解除前,设备外壳对地电位也是存在的,也具有火灾危险。人体随时有接触插座所接的电气设备的可能,因此插座要有漏电保护。
2 管线敷设
室内配电线路线应采用阻燃型BV导线。当导线与电表、小型断路器、开关等连接时,由于不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而导线在夏天满负荷时与冬天空载时的温度差较大,从而容易使导线产生变形,并产生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空隙,导致端子发热,甚至产生电弧,点燃导线的绝缘层而酿成火灾。
电线不准直接敷设在墙内,必须用电线保护管加以保护。用户配电箱进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其余回路可采用PC管。阻燃塑料管由于价格比金属管便宜、施工方便、不会生锈等优点,在家庭装潢中受到用户的欢迎。
3 漏电保护系统
住宅楼户内电气保护由两个方面组成,漏电保护和等电位接地。漏电保护是电气系统的主动保护,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对电弧短路电流有很高的动作灵敏度,能及时切断电源,防止人身触电。漏电保护的原理是在源头控制,漏电断路器安装在住户配电箱内,当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中都存在的泄漏电流大于漏电断路器的动作电流值,断路器就会立即断开故障用电设备线路。
凡住宅建筑,一般装设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在电源进线处装设,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在每户的插座分支回路上装设。这是因为接地故障有两种:电弧性接地故障和金属性接地故障。后者的危害是当设备可导电的金属外壳有危险的接触电压,其后果是可产生人身电击事故,而用户的电源插座回路常有带金属外壳的固定式、手握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当此类家电设备发生漏电时,人体遭受电击后往往不能脱离漏电的家用电器,从而导致被电击者由于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造成死亡事故。所以第二级漏电保护器一般采用高灵敏度、能瞬间快速动作的30mA的漏电保护,其目的是让人体迅速脱离开带电的可导电金属外壳,可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当绝缘导体发生电弧性接地故障时,故障电弧由于本身阻抗较大,故障电流较小,而断路器因为受灵敏度的限制,一般不能及时的切断电源。在国际电工委员会第64技术委员会(IEC TC64)最近的技术文件中规定300mA以上的电弧能量才能引起火灾,故规定在火灾危险场所内,剩余电量监测器的动作电流不宜大于300 mA,一般场所不受此限制,可以做适当调整。所以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电源进线处,其额定动作电流约300~500mA,并带有规定的延时。当住宅建筑任何一点发生电弧性接地故障时能够及时动作,切断电源,从而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所以,我们经常把这一级漏电保护器称作“防火漏电断路器”。这里还应强调的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装设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在时限上应有选择性配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7.7.5条,第7.7.6条,对TN配电系统接地故障的两级保护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里不再赘述。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通过级间配合,从动作电流值和动作时间上都有配合的余量来防止越级动作,可以防止回路故障引起总进线处的动作,把故障的影响范围限制在住户的房间范围内,而不波及整个楼体单元。
4 等电位联结系统设计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364-4-41(电击防护)标准作了规定,装设漏电保护器和做等电位联结两种措施是互为补充、防止人身电击、确保设备安全并能有效的防止电磁干扰的保证。
等电位联结是在住宅楼设计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楼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是将住宅内的接地装置引来的接地干线、进线配电箱的PE总母线排、公用设施金属管道、住宅的金属结构以及防雷装置等汇接到进线配电箱旁的总接地端子板上,并互相联结。该措施可有效减少电气火灾发生的几率,避免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和人身电击事故。
卫生间的局部电位联结是在有淋浴的卫生间再做一次等电位联结,即在卫生间内将所有金属物体(包括金属毛巾架、铸铁浴缸、自来水管等)、各种金属管道、楼板中的钢筋以及进入卫生间的保护线和用电设备外壳相互联通。卫生间一般都较潮湿,发生电击的可能性很大。而人在淋浴时遍体湿透,人体阻抗大大下降,一、二十伏电压即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颤动而致死。因此,在卫生间作等电位联结有助于减少电位差,有效地保证人身安全。
5 住宅应用建筑防雷设计
5.1 防雷接闪器的设计
一般来说,只要民用住宅建筑防雷接闪器的设计规范、安装合理,便能保证民用住宅建筑类设施的防雷接闪要求。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因素:一是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防雷接闪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民用住宅建筑的形式采用不同的接闪器设计措施,在满足防雷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建筑的美观;二是设计人员在进行防雷接闪器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利用民用住宅建筑自身的构件作为接闪器,这样既能够减少成本投资,又能够达到防雷设计的标准,譬如针对轻钢结构的金属屋面,如材料和厚度满足规范要求,便可以利用其自身作为接闪器;三是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既要保证民用住宅建筑屋面安装的消防风机、水箱、广告设施和电视、通讯天线等处于防雷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也要确保其与避雷针等接闪器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影响其使用功能,譬如,避雷针要与电视、通讯系统的天线保持1.5倍波长的间隔,防止避雷针接闪器对天线辐射图像通信效果的损坏。
5.2 防雷引下线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民用住宅建筑防雷引下线的设计要根据防雷类别而采取不同的间距设计,譬如,对于第二类的民用住宅建筑防雷引下线设计应该按照小于18米的间距进行设计;对于第三类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引下线设计应该按照小于25米的间距进行设计。另外,防雷引下线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其与民用住宅建筑弱电设备等的安全距离,避免雷击时一些不必要问题的产生,进而提高民用住宅建筑其他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3 浪涌保护器(SPD)的设置
在正常情况下,SPD的防雷模块呈高阻态,当电气线路遭受雷击时,或者开关出现瞬间过电压时,防雷模块在NS级内低阻导通,将瞬态能量泄放到大地,同时将过电压钳制在一定水平。根据防雷规范要求,在LPZ0区和LPZ1区交界处装设的SPD(装设在总配电柜内),应按通过SPD的10/350μs雷电流幅值选择,冲击电流不小于12.5kA;住户终端箱则装设第二级SPD, 标称电流不小于20kA(8/20μs).只有SPD安装的合理,才能使雷电流逐渐释放,从而保证家用电器和人身的安全。
6 结语
为了保证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应增强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安全方面的意识,严格执行相应规范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将住宅电气安全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1]GB50096—1999(2003年版)住宅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GB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