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亲不写信

父亲不写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父亲不写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父亲不写信

父亲不写信范文第1篇

我们还能记起那些留在岁月里的美好吗?

写信,曾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寂静冷清的寒夜,在灯下,向远方朋友倾吐胸中块垒,在匆忙喧嚣中,给父母亲朋送去一份问候关爱……写信,曾是习惯于含蓄的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一封意蕴深厚的情书,一页真诚坦荡的书简,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慰藉,写信、盼望回信,再写、再等待,几乎成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翼。或许我们还对那些情形记忆犹新:在教室里,在书桌旁,甚至熄灯后打着手电的被窝里,总有振笔回书的人们;叠成各种花样的信纸,贴成不同角度表示不同含义的信封;对绿色邮筒的深情和赞美……在页页飞鸿中,我们有了对学业、生活、感情和未来更多的理解,挚友也正加深着彼此的认识,催热着这些思考,更有在信件中成就了异地情缘的“8分钱”的爱情,是自嘲更是自豪……伴随着往来于家庭和朋友间信封里的眼泪和欢笑,曾经不谙世事的孩子成熟了,长大了,曾经历尽沧桑的人学会了反省和自问。每遇搬迁,总有人在楼道或水房或壮烈或温情地焚烧信件—有太多需要处理的旧信件。那些实在重要的,舍不得丢掉,几经筛捡打入包裹,从此伴随主人浪迹四方。

“应该说,我现在的一切归功于从小练就的写信功夫。”吕方是一家电台的节目主持,她的幽默机智和流畅的语言给她带来一大批铁杆听众,她把自己的“火暴”归于“老派”父母给她们姊妹俩定下的规矩:每月给家里写两封以上书信。从17岁离家至今10年,她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不光是通通消息,联络情感,写信中我学会了倾诉,也学会了倾听。别说写信时经常触发的思想火花,光是妹妹每次用桦树皮、牛皮纸自制的别致信笺,就足以勾起对生活细微的感动。工作后我对自己收到的每一封信都认真回复,在我看来,在现代通讯冲击下还坚持写信的人是很有古典韵味的……”

可更多的人和吕方不同。他们专门收捡书信的箱子日日轻薄下去,电话费却月月上涨,口袋里还揣有各种卡片:IC卡、200卡、300卡、磁卡,精致的通信录变成一个个简单的电话号码和寻呼号,甚至只是传真和网址。面对“你还写信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恍然一悟似地摇摇头,然后深深地叹口气:“唉,很少写信喽!”神情间颇有些遗憾,或者是“哇”地一声惊呼:“什么时代,还写信呀?发个E-mail或Fax一下不就得了!”这真是个“三言两语,一切妥当”的时代,写信的日子成为远离我们生活的温馨岁月。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几乎一夜之间,在傍晚和节假日拥向电话亭,是异乡游子和家人联系的时尚方式,电话亭生意变得火暴异常。特别是在半价时间里,电话亭前排起的队伍有时让人想起“特供时代”抢手的肥皂或白糖。这都是些精通卡片的新人,他们能告诉你很多种打电话的方式,从最一般的计时缴费到诸卡的使用方式到什么卡打什么电话方便,什么时间用什么卡合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

“写信?刚开学时还写过几封,现在很久没写了。”周末在学校仅有的两部能拨长途的电话前等待了半小时的肖刚,嚼着口香糖,把耳朵从耳机里解放出来。

肖刚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年近40得的宝贝,尽管他所在城市离学校只有六七个小时的火车路途,父母对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还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入学时节,肖刚的父母双双送他到学校,帮他打点好宿舍里的一切,临别反复叮嘱转天就写信回家报告独自生活的情况。哪知刚到新环境的肖刚玩心太重,过了一个礼拜还没记起写信的事,收到家里的快件他才醒悟父母在那边已经心焦如焚,赶紧按父亲信中的要求发了一封平安电报回家。肖刚的父母已退休,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有感于和儿子联系不便,老两口咬咬牙装了一部电话。转年,下海经商的二姐赚了钱,又给肖刚配了一个呼机。“现在,我一般每周往家打一次电话,有时候忙或者玩忘了,他们就呼我一下提醒我。写信?咳,早不写了。现在谁还有闲心思坐下来写信呀,电话这么方便,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其实我每周往家打电话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老爸老妈对我太不放心。”“可你在这等电话的时间,不就可以写封短信了吗?”“我这不是听着音乐吗?”肖刚晃晃兜里的Walkman。

林静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从l7岁离家读书,父母就给她立下一条规矩,至少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尤其是对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必须单写一页。那年头家里没装电话,林静直到毕业都做得令父母很满意。而且父亲还写信夸她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进,还很感叹年轻人敏锐的思想。工作两年间,林静也时常向家里汇报情况。后来她有了家,父母和她都装了程控电话,开始她还有节制地打电话,继续给家里写信,日子一长,觉得电话真是简便,于是就废了那支笔,电话里海阔天空起来。父母开始没说什么,直到他们的生日他们都只能接到林静的一顿电话或一张祝贺电报,喜欢“见字如见人”的母亲开了口:“以后还是写信吧,至少在我们生日,姥姥的生日,送鲜花电报也不行,我们想要的是白纸黑字。”而林静却觉得相当委屈:“打惯了电话,现在好像都没写信的感觉了,而且觉得电话里也没什么可说了,除了问候健康情况,就是谈谈物价水平,没什么可深入的话题,不像原来写信时情感丰富些,我觉得自己的情感也变得简单起来。”林静说了件她经历的事:“有一天,邻居家孩子拿着一封信问我,‘阿姨,你知道我该贴多少邮票吗?’那是封国内平信,原来我是那么熟练地贴邮票,可那么久没写信,我连邮资多少钱都不知道了。”

林静和肖刚的情形略有不同,不过,信封、邮票、写信的感觉,对他们已经相当陌生了。在便利的通讯中,写信已渐渐从他们生活中退出。

便利的通讯设备能替代丰富的情感吗?

信封、邮票让位于电话、磁卡和网络,只是整个社会联系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邮政》的统计数字,1996年全国邮政函件总量是788664.5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0.9%;这一年邮政快件的总量是44443.7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1·7%。这一年里特快专递曾成为许多人尝试的新的邮政方式,它的业务总量达到7085.6万件,比前一年增加了27.5%。但是到1997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大幅度滑坡,包括1996年曾被邮政部门看好的特快专递业务也出现了负增长。仅就二三季度的统计数字,全国函件总量在这两季比前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1.3%和11.8%,特快专递总量比前年同期也下降了0.32%和2.3%。很显然,先是普通信件、随后是邮政快件和特快专递在失掉自己的市场。这一方面当然与国内的邮政业务质量有关—快件不快,特快专递有时在同一城市竟需两三天才能递到;一方面也因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要求并实现了更快捷的联系方式。和邮政业务量缩减相对照的是城市里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众多寻呼台和迅速进入家庭的电话,还有移动电话和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别说不同城市之间,就是不同国家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听见对方的声音,通过电波、光缆交谈、交易。而人类对物质便利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一旦实现了快捷的联系方式,再让我们回到信封、邮票联结一切的时代,就如同机械化了的农业再用牛耕,汽车化了的交通再去步行,是无法想像的。

阿强来自边远山区,大学四年本分、勤勉、成绩优异。毕业时节,大叠简历寄出去,骑着破车到处探访、面谈,凭着成绩单上的一片红和热门的经济法专业,阿强自信找个满意的去处不难。有了两三个颇有意向的单位后,他放心回家过年。待寒假结束回校,一进寝室吃惊地发现室友五分之四的腰间挂上了寻呼机,本市的小刘还手持父亲的大哥大。不一刻工夫三五人走马灯似地跑下楼去回传呼,据称都是各自的意向单位。浓烈的求职大战火药味薰得阿强心生不安,赶快给自己曾联系的单位打电话,果然其一称“因为没和你联系上,我们已经另外签约”。阿强脑袋轰地一响,急出汗来。回寝室咬牙借了500块钱,也去买了一块“黑豆腐干”。“现在看来,你必须把自己纳入社会的联结网中,否则不但会失去机会,还可能会被遗弃。而对我们来说,机会就是一切。”阿强说。尽管500块对他是不小的一笔债,大学四年生活拮据的他也从未借过钱。

寻呼早不只属于“身在江湖”的公司职员和个体老板,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外地打工者自配寻呼机这两年也蔚然成风,而城市里四处可见的“公用电话”的标志牌和可打长途和国际电话的磁卡电话亭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身佩“豆腐干”,手持塑纸卡,平时亲友联系,打工兼职,真正实现了“心系社会”。对这群人,写信,更是久未碰触的记忆了。

不仅磁卡、呼机已是寻常之物,就是电话电脑寝室联网也正在某些大学中开始实施。据某名牌大学建筑系对该系三年级学生的统计,持有磁卡的占67.3%,有传呼的28.6%,而且有两个男生寝室有同学集资购买的486电脑,其中一台上了校园网络。今日青年非但不会落后于社会的电讯发展,还将成为最先进电讯技术的使用者。而网络专家统计,如今上网者65%都是青年人,热衷于网上聊天几乎没人再拾起过纸和笔。

我们还能当“纸笔人生”的古典主义者吗?

社会像一部正在加速运行的大机器,电讯的普及、发展是这部愈开愈快的大机器的油,它咔咔前行的声音影响的不仅是我们与家人、友人的联系方式,更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足不出户知天下,往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典的思念和守候已不存在。

阿文和男友大二时谈恋爱,两人都是学习尖子,一同考六级、考研,又一起攻TOEFL、GRE。阿文常嘲笑校园里当众缠绵的恋人的小家子气,图书馆存包的阿姨也特别喜欢他们:“这俩孩子学习特上劲,从不在一起腻歪!”硕士第二年男友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先期出国了,形影相随了4年的阿文忽然落了单,潇洒不起来,送机回来着实哭了一场。接下来的日子阿文除了攻外语就泡在机房里学习和男友网上联系。男友那边机器24小时免费使用,设备精良,阿文是自费上网价格不菲,于是两人约定每周末半价时间网上聊天半小时。几个周末下来,阿文回宿舍就大发脾气:“整个晚上都被他指挥着用这命令那命令,装这个软件试那个软件,根本没时间聊天,恨死我了!”室友安慰说过一段等两人都熟悉了操作就好了,阿文愤然道:“我看好不了,根本他对各种软件的兴趣就比和我聊天的兴趣大!”生气归生气,圣诞节阿文还是挑了张漂亮温馨的贺卡花了好几块钱寄给男友,卡上有个小姑娘手捧大红靴子等待礼物。10天后,阿文等到的是男友的E-mail,上面用洋文打印着:“圣诞快乐新年快乐以后还是网上联系吧邮寄太慢价钱还贵。”阿文又气了一场:“他难道不知道我想看看他亲笔写的字!”

隔着大洋的爱情靠英特网联结,同一城市里的恋人们也早已不写情书了。玫瑰、香水、化妆品代替了往日信笺上的忐忑不安、欲说还休。时下更兴起恋爱先赠红粉呼机。曾有理工科男生自惭言语贫乏求中文系才子代修情书一封,被告曰:“那是哪个世纪时兴的玩意儿,老土!买点漂亮礼物送去既方便又大方,被拒绝了还不会有什么‘字祸’!”—便捷又极有自我保护意识的现代爱情!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带给我们冲击和活力,带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就业的便利,但,这不是它带给我们的全部。

晓丹曾是系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因为她聪明活泼特别会玩,还因为她父亲是南方一座城市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实权人物。父亲常在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每次出差来看晓丹,都带给她漂亮的时装和各种新奇玩意儿。大三时,父亲还替她办好了商务出国手续,只等毕业,就能飞往巴黎。然而就在晓丹大四那年,父亲被告经济犯罪判刑入狱,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晓丹那段日子几乎崩溃。后来虽然经过晓丹和母亲的四处奔走,父亲的案子重审宣告无罪,父亲却从此断了仕途,提前退休在家。晓丹仿佛在几个月间忽然长大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开始给消沉的父亲每周一封地写信。“以前我和爸爸从来没写过信,现在我们都写得很长。在信里我们能谈许多问题,许多以前想也不会想的东西,现在谈得很深,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爸爸把我们的信装订起来,和妈妈常拿出来读好几遍,我收到爸的回信也是这样。我们有时也打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感觉,所谈的内容都是电话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但一家人彼此靠近,相互支撑,这样也很好。”晓丹说话时平静坚忍的表情,让你想不出她曾是那样一个骄娇小姐。

像晓丹这样用惯了电话呼机又捡起纸笔写信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与邮筒隔绝。电波电缆拉近了我们同亲人、友人的距离,也粗糙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现代通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使我们的心灵终日沉浸在声讯的嘈杂中,疲于应付,没有等待的空白,没有沉淀、反思、审视自己的机会。写信,曾是我们练习文字表达能力、语言锻造能力最便当、易行的方式之一,新一代青年文字能力的普遍下降不能说与他们不再写信毫无关系。在他们自在地使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娴熟地操作电脑的同时,这一肢体发达了的背后是另一肢体的萎缩残缺,甚至,是心灵、情感某种程度的迟钝、退化。

父亲不写信范文第2篇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到的应用文有通知、启事、总结、计划、电报、书信、读书笔记等。这一次我们先来谈谈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书信的写法。

书信分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前者指家信和亲朋同事之间使用的书信;后者指有专门用途的书信,如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祝贺信、申请书、倡议书等。

下面介绍一般书信的写法:

(1)信封的写法

A.左上角小方格内写清邮政编码,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地址,地址要详细准确具体,从省、市、县、区到街道(村)门牌号、楼号、房间号都要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B.信封中间写收信人姓名,字形可稍大些,姓名后边空两三个字的地方可写“同志”、“先生”等,也可不写。但不要写收信人与寄信人的亲属关系,如“××父亲收”,“××兄收”。

C.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要写得准确详细,字迹可比收信人姓名赂小一些,同时要写上发信人的邮政编码。

D.信封上的字不要用铅笔写,以免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色笔写。

(2)信的写法

普通书信一般由抬头、正文、结尾、署名及日期四部分组成。

A.抬头。即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书写、单独成行,称呼之后加冒号。这里的称呼按平时称呼即可。

B.正文。从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要顶格。根据内容适当分段,另起一段时仍需空两格。正文部分与写文章一样,要求叙事清楚,语言简洁。一般书信往来应包括以下内容:a.向对方表示问候;b.说明何时收到来信,询问对方情况;c.谈自己的情况; d.表达希望、要求等。

C.结尾。一般写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常见的写法有:a.正文写完后,紧接在最后一个标点后写“此致”(或“致”),然后另起一行顶头写“敬礼”;b.在正文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致”),再起一行顶头写”敬礼“。根据情况,也可在结尾写其他祝愿之词。

父亲不写信范文第3篇

那么,如何解答好人物心理(或心情)分析类的试题呢?

一、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

记叙文对人物的描写、塑造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情节来进行,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动词、动作或表情。都是作者精心思考后加以选择用来表现人物的,因此,阅读记叙文时要认真思考、分析它们的作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锁定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从而分析出人物此时的心理。如[2008年河南卷](《六个馒头》阅读)第10题: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着重号的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a眼眶红了:b眼圈红红的。

本题考查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对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的分析。从第三段的前后内容上来看,女孩子要带馒头去春游的话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她受到刺激,脸通红通红的,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买回馒头时低着头做贼似的跑回宿舍,直奔自己的床,迅速装进袋子,此时她又听到了同学们的小声议论。从这些内容上来看,女孩子对自己家境贫寒、只能带馒头去春游并且害怕被同学们看不起而感到自卑、羞赧、难过,这就是她此时的心情。从第六段的前后内容来看,同学们借口吃了女孩子的馒头而要回报,邀女孩子一起吃饭,使她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良和真心的帮助,尤其是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她的尴尬,保护了她的自尊,这使她很受感动。

参考答案:a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b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如果我们把b处答成“高兴”、“激动”、“快乐”,那就不准确了。

二、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

记叙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如[2005年河南卷](《父亲不写信》阅读)第8题: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上文看,父亲曾为第一年儿子未考取大学而卖掉家中的毛驴,给儿子一沓钱,让其复读:当儿子把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中时,父亲没有表现出更多的高兴,而是喝了许多酒。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善言辞的父亲对儿子考取大学表现了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从下文看,儿子临去大学时,父亲特地从百里以外的培训班赶回来与儿子告别,这时他去培训班才两天。读大学后,他每次收到儿子的信都乐得像个小孩子似的,还天天看郑州到兰州的路线怎么走,天天看兰州的天气预报。这些都表明父亲爱儿子,但却不善表达。

参考答案: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的父亲的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三、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

父亲不写信范文第4篇

女作家简在她的小说《渔父》中这样写道:“父亲,你是我遗世而独立的恋人,”大概每个女儿对自己的父亲都会怀有深切的情感,本期特别策划了“女作家写父亲”专题,看看她们是怎样描述与表达父女之情的。

麦琪(英儿),现旅居澳大利亚悉尼,曾出版《魂断激流岛》、《爱情伊妹儿》、《北京胡同女孩》等作品。

父亲出生在印度尼西亚,1953年十八岁时回国。他曾告诉我他坐了半个月的海船才回到中国。后来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因健康受损害,神经衰弱,故提前一年肄业。本来他可以有很好的工作选择,可他居然有这样的痴性――就因为从小热爱钟表,他就到宜昌来干了一辈子的钟表修理。他的行为方式没有人能懂得,我也不能,虽然我继承了他的狷介。

1993年他生病,淋巴癌,放疗化疗,他比别人挺得住。他每天坐车去医院,四角钱的公车他不上,一定要等三角钱的。有新衣服他不穿,他一辈子穿旧衣服,抽最便宜的烟。那几年他还是常常给我写信,说:“每天无事可做,只好在家看丝瓜,丝瓜又结了四个,尔母摘了两个……”他写信不写“你妈”,总写“尔母”。

回家奔丧那几天,我每夜独自睡在父亲的房间里。他的房间光线极暗,堆满杂物,墙上挂着七个钟,都停了,指向七个不同的时间。我们家有几十只钟,都是离不得父亲的,从前我无论带哪一只到学校去都要坏,再带回来它又走得好好的了。钟表也是小精怪。我曾在夜半听见它们的嘀嗒声奇异地放大,仿佛私语。

父亲用钟的零件做了一盏小灯。是方形的,正反两面是不同的机器人的面孔,一面是眼睛亮,一面鼻子亮。夜间他就点着它睡觉。

他抽过的烟壳纸都展平摞着,写着字。多半是从前同学的名字,他怀旧。还有些随意涂抹的句子,非常有趣,我看得破涕笑出声来,像:宜昌奶粉天天喝,喝1200个月,可长寿100岁!

他的字写得极好,清奇秀逸,颇有骨架。遗传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他这些优点,一丝不漏,都到了我身上,延续下去。我行事做人也大有乃父之风,天生就这个样儿了,改不掉的。从我自己因性格而吃的苦我就知道他受的罪。从小别人都说我长得像他,我不信,我分明有妈妈的眼睛和肤色,直到二十余岁的一天我偶尔的一瞥镜子,从自己的脸上看见了父亲的轮廓与神气。

我觉得他并没有消失。从前他的一部分是我,现在他完全变成我了。火化工人把骨灰盛进匣子里,我抱着他微笑的遗像像抱着个孩子。

办完后事的一天,我走在宜昌的街上,看见前面一位老人踽踽独行的背影。他穿深蓝色中山装,秃顶,有些像父亲。我遂调节自己目光的焦距,把他不像父亲的地方都模糊掉,直到那背影俨然成了父亲。“爸爸!”我张嘴无声地唤道。我不能追上去,不能跑到他前面去,因为那样幻影就会即刻消失。他只在我前面数米,我和他却如阴阳相隔般不能接近并相认。父亲已去,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此刻天这样让我拥有了一瞬他的背影。

当年没有让他知道

陈彤,现居北京,出版随笔集《左手握右手》,长篇小说《灰姑娘》等。另有《向韩国美女学什么》、《人生如秀场》等书已在海外发行。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多年以后,发着高烧听肯尼G的时候,忽然会想起父亲!我坐直身子,满耳朵的《回家》,我想到父亲,我英年早逝的父亲,在他活着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做出一副“我不在乎你”的样子。而我的父亲一见我那种表情就气不打一处来。他经常会生气地对我说:“我是你爸爸”;而我则玩世不恭地顶撞他:“那又怎样?再说谁来证明这一点?”

现在想起来,我几乎没有认真地叫过他几声“爸”,开始的时候是因为羞涩,我从小就被送到南方,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等到长成一个大姑娘的时候,才回到北京的父母家里。人家指着一个男人对我说:“叫爸叫爸。”我怎么也叫不出来。后来就一直很叛逆,更少叫了。

他希望我能把他当作真正的父亲,像我妹妹那样,有什么事情都找他说,有什么问题都找他解决。而我一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的父亲在肯尼G的《回家》中复活,他或隐或现,环绕着我。我忽然非常希望他知道,我当年曾经疯狂地沿着北京所有的街道寻找电影院,我问每一家电影院什么时候还会再演《少林寺》。是的,我为什么不让他知道我曾经这样做过?为什么在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不告诉他我所做的这一切?为什么那个时候,我是那么骄傲那么骄傲的一个女孩子呢?以至于我父亲一直不知道怎样努力,才可以使我们成为一家人。如果父亲在天有灵,他是否能够知道我在他病危的时候没有守在他的身边,是因为我在找他喜欢的《少林寺》?!

给父亲绳衣服

石评梅(1902~1928)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爱人高君宇去世后,她一直生活孤寂清苦中,其作品曾由庐隐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

给父亲织绳衣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情忘便是禅。”我的生活是陷入矛盾的,天辛常想着只要他走了,我的腐蚀的痛苦即刻可以消逝。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事实上矛盾痛苦是永不能免除的。

清明那天我去庙里哭天辛,归途上我忽然想到与父亲和母亲结织一件绳衣。我心里想的太可怜了,只愿意在这样心情下,作点东西留个将来回忆的纪念。母亲他们穿上这件绳衣时,也可想到他们的女儿结织时的忧郁和伤心!这个悲剧闭幕后的空寂,留给人间的固然很多,这便算埋葬我心的坟墓,在那密织的一丝一缕之中,我已将母亲交付给我的那颗心还她了。

我对于自己造成的厄运绝不诅咒,但是母亲,你们也应当体谅我,当我无力扑到你怀里睡去的时候,你们也不要认为是缺憾吧!

当夜张着黑翼飞来的时候,我在这凄清的灯下坐着。案头放着一个银框,里面刊装着天辛的遗像,像的前面放看一个紫玉的花瓶,瓶里插着几枝玉簪,在花香迷漫中,我默默地低了头织衣。疲倦时我抬起头来望望天辛,心里的感想,我难以写出。深夜里风声掠过时,尘沙向窗上瑟瑟地扑来,凄凄切切似乎鬼在啜泣,似乎鸱鹗的翅儿在战栗!我仍然低了头织着,一直到我伏在案上睡去之后。这样过了七夜,父亲的绳衣成功了。

父亲的信上这样说:……明知道你的心情是如何的恶劣,你的事务又很冗繁,但是你偏在这时候,日夜为我结织这件绳衣,远道寄来,与你父防御春寒。你的意思我自然喜欢,但是想到儿一腔不可宣泄的苦衷时,我焉能不为汝凄然!……

读完这信令我惭愧,纵然我自己命运负我,但是父母并未负我;他们希望于我的,也正是我愿为了他们而努力的。父亲这微笑中的泪珠,真令我良心上受了莫大的责罚,我还有什么奢望呢!我愿暑假快来,我挣扎着这创伤的心神,扑向母亲怀里大哭!我心头埋没的秘密,在天辛死后,我已整个地跪献在父母座下了。我不忍那可怕的人间隔膜,能阻碍了我们天性的心之交流,使他们永远隐蔽着不知道他们的女儿――不认识他

们的女儿。

最特别的请帖

乔叶,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出版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等,被评为“中国十佳青春美文作家”。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着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谈恋爱以后。

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至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他却对他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要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

“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你爸不点头,怎么办?…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婚期前一星期,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大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一一我的家。

从单位到我家,有两公里远。

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父亲不写信范文第5篇

吴霜是冀州一中的高才生,因学习成绩的优秀,深得老师鲁坤扬的喜爱。吴霜是孤儿,是在社会福利院长大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可能是身世的关系,加上吴霜每次考试的优异成绩,使鲁坤扬对她更加厚爱。由于学校是住宿学校,又是省城的重点高中,老师也有部分住宿的,因家远回家不方便,鲁坤扬就是住宿的老师之一。

鲁坤扬的大儿子鲁杰,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比吴霜大一岁,与吴霜同在他父亲带的班级里就读。自幼就独立的吴霜,正如《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样,是一个很懂事、早熟的孩子。吴霜经常帮助老师和师兄洗衣服,或者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高考的时候,吴霜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东北一所大学,而师兄鲁杰则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在等待发榜期间,吴霜应老师之邀,去老师家里住了几天。在县城,鲁坤扬的家是说得过去的。妻子康丽种了一些庄稼,还经营着一个食杂店,同时照顾着两个在家上学的孩子。只是康丽是一个性格特别古怪的女人,无缘无故的就会和鲁坤扬发生争吵,而且会说一些特别难听的话。这时,鲁坤扬就会躲到一边去抽闷烟。吴霜在这里住的这几天时间,是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担心因自己的一点点的疏忽,而给老师和师兄带来麻烦。也就在老师家住的几天里,吴霜知道了鲁正扬和儿子鲁杰为什么要住宿,为的是躲避康丽的不讲理和吵闹。同时,懂事的吴霜也知道了鲁正扬的深邃眼神里,为什么总透露着一种莫名的忧郁,那是对妻子康丽多种无理取闹的无奈。几天后,吴霜就辞别了老师和师母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在吴霜上大学走的那一天,鲁坤扬来看望吴霜,并带来了一些生活用品,为吴霜送行。吴霜在鲁正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忧郁,但又不方便问太多。只是深情地望了一眼老师说:“师母是女人,不容易,家里的活又比较忙,还挺累的,让着她点吧!”

鲁正扬在桔黄色的灯光下,望了望自己的得意门生说:“在外面自己照顾好自己,记得给我写信。走吧!快到点了,送你上车。”就这几句暂短的话语,把孤身一人的吴霜送上了北下的列车。

吴霜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经常和老师通信。吴霜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总是对老师有一种莫名的牵挂。在她眼前总能浮现出老师与师母康丽吵架时,自己躲到一边抽闷烟进的情景,说不清是同情还是爱恋。总之,对这个比自己大二十二岁的男人,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这期间,鲁坤扬的儿子鲁杰也经常常写信给吴霜,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就不写了。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以吴霜的优秀,学校也有不少追求者,可吴霜总会把所有的追求者与鲁坤扬来做比较。用二十岁的男孩子和四十多岁的男人比,自然是男人的厚重与沉稳要占上风。

吴霜与鲁正扬的通信,在大二的这年秋天,先是吴霜在称呼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老师您好,见字如面”,慢慢变成了“坤扬你好!”也就在通信称呼上发生了变化后,他们通信的内容也有了许多的变化。谈的不只是学习和工作,更多说到的是生活。吴霜这时才发觉,自己爱上了老师,原来对老师的牵挂就有爱的影子在里面,只是自己没有察觉。从此,他们在信中便无话不说了,甚至说到了男女情爱。

在吴霜大四的寒假中,在她给鲁正扬的一封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坤扬,我现在实习工作中,一切都很好,勿念。这些年来感谢你对我的帮助,每当看到你忧郁眼神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在我心目中,你已经是我的偶像。你的沉稳,你的学识,现在在我心中已不是老师的影子,而是我所爱的人的影子。在你以往对我的关心中,在这四年来你给我的书信中,我从中得到了慈祥的父爱,也得到了爱人般的情感。我们四年没见面了,今年寒假能来看我吗?坤扬,想你。我爱你!”

吴霜从这封信发出去后,就盼望着鲁正扬能来这里看看自己。可是等了几天后,他回信说:“霜儿,春节我去不了,有可能的话,晚些时候去。我一样想念你,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正在与康丽办离婚手续,有些事情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这四年的时候,梦到你好多次了。春节后我一定去看你的,因为我想你!”

就这样,他们一直书信往来着。日子在不经意间就悄悄的流走了,转眼到了五一。一天下午,吴霜正在实习单位办公室打印材料,有电话找吴霜,吴霜以为是同学,接过电话习惯地说了声:“你好,哪位?”

只听对方说:“霜儿,是我,我现在在你单位楼下。”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让吴霜不敢相信这时事实。四年了,真的象梦一样。

吴霜把手头的工作交给同来实习的同学,便急忙请假走出了办公楼。在离办公楼不远的公用电话亭,看到了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这就是自己的老师,不不,自己深爱着的男人。吴霜跑了过去,旁若无人地扑到了鲁坤扬的怀里,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哭了。鲁坤扬轻轻拍了拍吴霜的头说:“傻孩子,别这样。离你单位这么近,你不怕别人看到啊!”

吴霜地望了鲁坤扬一眼,露出两个漂亮的酒窝说:“人家想你了吗?”又笑了笑说:“走,到我租的房子去,晚上我给你做饭吃,为你接风。”

他们回到了吴霜租的房子中,一进门,吴霜就无所顾及的与鲁坤扬拥抱在一起。鲁坤扬也难以抑制这四年来的情感,由师生关系转化成今天的恋人。他们亲吻着,仿佛这个世界只为他们两个人存在一样。那种冲动,使鲁坤扬感觉到自己又恢复了以往对女人的冷漠。在一阵热吻过后,鲁坤扬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过分了。于是,便轻轻的把自己的双唇抬起,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望着吴霜。

他们从温情中清醒过来,吴霜有些责怪的口吻问:“你怎么突然来这里了,事先也不通知我一声。”

深沉的鲁坤扬先是深沉后又有些调皮地说:“单位有事,突然决定的。也是怕告诉你后,你晚上盼我睡不着觉,那我多心疼啊!”

吴霜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便说:“晚上是在家自己做着吃,还是去饭店?今天我请你,另外,真想和你说说这四年来的生活和对你的相思之情。”说到这里,吴霜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鲁坤扬抚摸着吴霜柔软的手说:“在家吃吧!一是我想吃你做的饭了,二是在家吃说话方便,更主要的是第三点,省钱啊!”鲁坤扬说完向吴霜做了个鬼脸。此时的他,简直就是一个孩子一样,哪里还像一个四十七岁的成熟男人。所以说,无论男人不是女人,一但爱了,就会感觉到自己年轻了。

吴霜把手在鲁坤扬的手里拿出来说:“好的,你先在这里休息,我去买菜。我回来做好后叫你,一路的劳累,你应该好好休息一下。”

鲁坤扬可能是坐车太累了,吴霜买菜回来,他还在睡。吴霜插上了电热水器,便开始做饭了。一会,吴霜轻轻推着鲁坤扬宽厚的肩膀道:“坤扬,坤扬,醒醒吧!起来洗个澡,吃饭了。”

吴霜做了鲁坤扬最爱吃的红烧鲤鱼和软炸虾仁,另外做了几个其他的菜,并为鲁坤扬买了一条烟和两瓶酒。

在他们相视对坐的时候,吴霜倒了两杯酒,端起来对鲁坤扬说:“坤扬,今天我敬你,先为你接风,为你的到来,干杯!”

他俩把杯轻轻一撞,两杯酒同时一饮而尽。之后,吴霜又说:“这杯酒是我这些年一直要对你要说的心里话。一是感谢你这些年来以无的照顾和关心,二是感谢这三年多来你给我的爱,三是我理解你这些年的苦衷,祝你开心!”

鲁坤扬听到这里,心里感觉有些沉重。当时他心里在想:这份爱我能承担得起吗?但他嘴里没有说,笑了笑对吴霜说:“不要说感激的话,这一切是我应该做的。”他们边吃边喝边聊,可能是酒逢知己的关系吧,他们竟然喝了一瓶白酒。

酒后的吴霜,双颊绯红,那双深情的眼睛一直望着鲁坤扬。他们再也控制不住彼此的情感,在一阵热烈的拥抱和狂吻后,吴霜激动地对鲁坤扬说:“坤扬,你说过你与你妻子好多年不在一起了,今晚让我做你的新娘,好吗?”

也许是误事的酒让鲁坤扬失去了理智,也许是他们的爱恋让鲁坤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看着面颊已泛起红晕的吴霜,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冲动,让认为已经不能再做男人的鲁坤扬,有了男人的强烈欲望。当他气喘吁吁在躺在吴霜身边的时候,借着桔黄色的灯光,看到那淡粉色床单上,染上了一片血红印迹时,他搂过吴霜说:“你把宝贵第一次给了我,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的。”他们在亮了一夜的桔黄色灯光下,渡过了让彼此难忘的一个消魂之夜。

酒后的冲动,让吴霜和鲁坤扬犯下了错误。第二天,鲁坤扬办完事后,就回到了学校。从此,还是书信往来。两个月后,吴霜毕业分配已经有了结果,分到外地一所学校做老师。同时也发现自己没有来月经,身体也有了些反映,便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为阳性。于是,她就给鲁坤扬写信,说有事让他来一趟。鲁坤扬一直说没有时间,无奈之中,吴霜便去了自己的母校,这是她毕业后第一次回校。

看到鲁坤扬后,自然还是很亲热。于是便把自己已经分配的事情详细的告诉了鲁坤扬,同时也问鲁坤扬和康丽离婚的事。鲁坤扬无奈的摇摇头说:“她不离,说了,拖死也不离。现在我很少回家住了,孩子都走了,回家就是打,没劲。但现在还离不了,她没事就会到学校来看着我,一天天累死了。另外,她现在得乳腺癌了,前几天检查才发现的,这时候我还能提离婚吗?”

吴霜看着情绪低沉的鲁坤扬说:“那我怎么办?”

鲁坤扬叹口气道:“你等我吧,给我二年时间,我看看她的病如何,行吗?”

吴霜此刻感觉到特别的冷,心想:二年,我肚子里的孩子怎么等二年。之后苦笑着说:“那你就别离了,她得了这种病,你还是好好照顾她吧!不早了,我坐晚车回去了,过几天就去学校报到了。”

吴霜坐到返城的火车上,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现在怎么办?心乱如麻的吴霜,就这样怀着两个月的身孕到一所学校上班了。与鲁坤扬一直还是书信来往着,但吴霜一直也没有把怀孕的事情告诉鲁坤扬。

转年春节,吴霜生下一儿一女。吴霜的工作也由这所毕业分配的学校,调到了沿海的辽宁省,一直是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过着。从调走之后,也就与鲁坤扬断了联系。每当吴霜看到两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想起他来,但事情过去了,也不想再提了。吴霜给儿子取名吴坤,给女人取名吴扬。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鲁坤扬的名字。这一切证明,吴霜还没有忘记这个自己深爱着的男人。

时光就是这样平淡地流淌着,没有大起大落。凡事都是无独有偶,在两个孩子上初中后,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又让吴霜把令人心痛的旧事想起。

孩子的老师姓陈,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人,很有气质。在开完家长会与陈老师一起往外走的时候,陈老师的爱人来接她。当陈老师的爱人走到吴霜的眼前时,吴霜脱口喊出了“鲁杰”的名字,对方也喊出了“吴霜”的名字。就这样,吴霜又与鲁坤扬的儿子鲁杰在他乡相遇了。当陈老师知道吴霜是他公爹的“得意门生”时,特别热情地招待她们母子三人吃了一顿饭。

后来,在与鲁杰的几次接触中,吴霜知道了鲁坤扬已经去世五年了,鲁杰的母亲与他父亲是同年走的。听到这些的时候,吴霜只有在心里默默的流泪,默默的痛。有一天,鲁杰又打来电话说:“吴霜,有时间吗?我有事找你要和你说。”

吴霜应约而至,鲁杰直截了当的说:“有些事情我想告诉你,你知道当年我给你写过一些信后,为什么突然中断了吗?”

吴霜忧郁地望着鲁杰,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鲁杰接着说:“实际当年我非常喜欢你,曾经想过做你一生的保护人。可是,一次我去父亲的宿舍,看到了你与我父亲的通信,我才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了。从那时我知道,你已经不可救药地有上了我父亲,所以我只有选择逃避。以至于以后你与我父亲的那次爱昧关系,我才知道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于是,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来到了这里。但你和我父亲的事情,我一直没有告诉任何人。另外,我父亲去世前,还让我打机会打听你的消息,他一直很惦记你的。”

吴霜无声地笑了笑说:“谢谢你的宽容和理解。还有事吗?我要回去了。过些日子,陪我回一趟你的老家,我去看看‘老师’的坟。可以吗?”

在一个深秋,吴霜和鲁杰、陈老师一起,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冀州。在鲁坤扬的坟前,吴霜深深鞠了一躬,并在坟前烧了些纸钱,摆了些祭品。之后告诉吴坤和吴扬说:“孩子,去给妈妈的老师磕个头,没有妈妈的老师,就没有妈妈的今天。”两个孩子听话地向鲁坤扬的坟磕了三个头。在这两个孩子磕头的时候,吴霜的心如刀剜一样的痛。心里在默念着:“坤扬啊坤扬!十五年了,我带着两个孩子来看你了。认下他们吧!过一段时间我就会离开现在我居住的城市,让这两个孩子的身世秘密,永远的埋藏起来吧!”

这次扫墓回去后,吴霜就准备离开当时居住的城市,想把孩子的身世永远的埋藏起来。可是,就在吴霜办完工作调离手续和孩子的转学手续的时候,鲁杰又来找吴霜。鲁杰对吴霜真诚地说:“你为什么要离开这座城市,是为了躲避我吗?你与我父亲之间的事情,我没有权利过问,但我想知道,这两个孩子是不是我父亲的?”

吴霜面无表情地说:“我为什么要躲避你,我调离完全是工作需要。不是,孩子的父亲在一次大火的扑救中丧生的。再说,和你父亲那是十八年前的事情,我的孩子今年只有十六岁。”就这样,吴霜带着两个孩子,带着永远的心痛,离开了辽宁而迁居到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