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夏感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冒:小王感冒后,一直硬扛着不吃药。可是几天后,他开始咳嗽,并且迁延数周,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无奈,他只好来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使用了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伪麻黄碱,他的咳嗽才逐渐缓解。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在感冒最初两天,大概有80%以上的病人会发生咳嗽。
感冒后,如果咳嗽迁延不愈,可选用中枢止咳药和第一代抗组胺药,亦可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还可选用复方甲氧那敏胶囊。如果感冒后咳嗽剧烈,持续时间长,经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吸入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慢性咽炎:最近,年逾古稀的刘老师老是感到有东西堵塞在咽喉处,痒痒的,不时发出刺激性干咳,无痰。这样咳了半年多,也服用了许多抗生素,可仍然咳嗽不断。于是,李大妈来到医院就诊,肺部X线片及化验血常规正常。医生说,刘老师的肺没有问题,她患的是慢性咽炎。常有刺激性咳嗽,但无痰。咽喉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发痒,有轻微的疼痛,严重时可引起呕吐。
大多数慢性咽炎并无细菌感染,因此不宜反复使用抗菌药,可适当选用白、胖大海、甘草等中药服用。平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若咽喉炎急性发作,出现呼吸困难、吞咽不利等症状,不宜自我药疗,应立即就医。
胃食管反流:王大爷咳嗽好几年了。每次咳嗽时,王大爷都伴有嗳气、泛酸、胸骨后烧灼感等不适,饭后、夜间咳嗽加重。虽然吃了好多止咳药和消炎药,可咳嗽仍然不见好转。经过医生仔细分析后发现,王大爷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服用奥美拉唑及吗丁啉治疗,1个月后,王大爷的咳嗽被控制住。
此症状咳嗽大多以干咳为主,且持续很长时间。咳嗽常在食用高脂肪类食物、咖啡后加重,常伴泛酸、嗳气、胸闷。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如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减肥,增加纤维素和经常运动,限制每日三餐,晚餐勿饱食,忌食巧克力、咖啡、酒及酸性、辛辣食物,避免睡前进食,入睡前将床抬高一些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以缓解或控制胃食管反流,减轻咳嗽。出现呼吸困难、脓痰、咳血、胸痛等症,或无明确原因夜间出现发热和盗汗时,应及时就诊。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英语 情感教学
21世纪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已经将我们灌输已久的教育理念打破,单纯的熟记书本标记符号并将之用于应试的行为方式已远远达不到时展的需要。相反,新的对于学习的认知更加注重于人在社会上的自处,即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人格,增强判断力、独立性和责任感,开始更多的号召起对身边环境的关注,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及由来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已知教学环境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即任课教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来回应有关学习的动态心理因素,培养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二)情感教学的历史沿革。
有关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早在近代的独立的情感教学概念提出之前,类似情感教学的思想已经早有诞生。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不能不说对今天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注入情感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动机研究。
人的行为都是有着固定的动机的,相同的,学习也是如此。在之前的理论研究中,将人追逐学习的动机进行了归类,分为以下几类:
1、强化理论。强化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的研习需要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在重复过程中增强其反应的可能,给其自身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愉悦,这种满足的愉悦将会致使其继续增强这一学习过程。2、成就动机理论。成就是人格满足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在人追求一个目标付出努力和资源后取得一定身心的愉悦,这种会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使得人们去不断的进取和拼搏。
(二)我国对于情感教学的理论研究。
国内的情感教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诸如西方那般完整的理论学科和体系理论,同时由于关于人本思想的本土化程度受国情发展的影响不及西方完善,故我国的理论研究还停留于一个相对之后的层次。具体而言,我国由于情感教学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介绍情感教学的学者多将注意力倾注于理论介绍方面,仅仅止步与该不该引进和国外发展问题。而对于相对重要的我国情感教学模式如何构建的问题则讨论不多,则直接造成了我国对于情感教学应用方法笼统难堪大用的整体观感。故而这类问题还需要我们来重点考虑。
(三)情感教学的原则。
1.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重的原则。在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追求能力的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实际上是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坚持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交际活动,形成语言能力。2.情趣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相信学生都具有主动学好英语的潜能和愿望,指导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的成功。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像、挂图、板书等)来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适时的变换角色,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要善于设计教学,加强互动,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完成自身的知识建构。
三、情感教学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的运行现况
(一)新视野下的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的情感目标。
早在上个世界,英国的教育家就提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不再仅将学习环节作为教育评估的标准,加大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量标准。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状况。
通过相关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环境下,学生对待英语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分类:
1.学习功利色彩浓厚。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往往只将英语学习视为通过考试的工具,学习的直接目标就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在乎自身英语素质的提高和相关的个人发展前途。2.焦虑感过盛。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的文字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实践机会不多,先天厌恶等因素对英语学习产生出焦虑感。加上现存英语教学环境的压抑,更加剧了这些学生的焦躁感。
四、高中英语情感教学实践
(一)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积极情感往往对取得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反之亦然,两者具有同质性。
情感具有感染性,这一特性在课堂上的发挥更是达到了一个让人嗔目结舌的地步。故而,只有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是快乐、饱满和振奋的就自然会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使之振奋于课堂,从而起到极为优异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课下做好自身情感修养的培养。
(二)改变对情感教学的观念,加强实践。
加强情感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情感态度目标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以情优教的实践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兴趣,加大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学生对其学科的兴趣和他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就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诚然,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仅有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提升上来,就自然会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宽带网;教育应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111―05
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0年12月,我国3G用户数已突破4000万。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资费下调,3G用户数将进一步上升。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地区,已开始4G的试点使用,这些意味着真正的移动宽带网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基于移动宽带网时代,充分分析移动宽带网的内涵及其特点,以此为基础,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在此环境下所能开展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研究分类框架。
一 移动宽带网的前景
1了解移动宽带网
(1)什么是移动宽带网
移动宽带网,也有专家称移动互联网,从字面理解,即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体。与3G有所不同的,本文所指的移动宽带网,基于3G后技术,上网速度比3G网更快,用户资费包月而与上机时间、流量无关,应是指未来的4G甚至5G网。
(2)什么时候有移动宽带网
2003年,笔者的办公室新购置了联想启天的台式电脑,2010年,笔者朋友新购买了3G智能手机(N8)。将二者的性能配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据表1可知当前3G手机已具备了2003年台式机的性能,网速还更快。而从桌面上网技术跨越到3G移动无线上网技术只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因此,可以大胆推测,从3G跨越至4G甚至5G的时代只需要5至10年。
摩根斯坦利集团在2009年末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因为它代表着5大趋势的融合(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1]。报告提出计算技术发展周期,每个技术发展周期一般持续十年,如图1所示,而在2007年即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我们认为,五年后移动宽带网将广泛使用。
无线局域网作为移动宽带网的一种形态在国外已非常普及,笔者2007年至2009年在爱尔兰、迪拜、希腊、美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时均使用了免费无线局域网,非常便捷。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内以及一些大型商场都搭建了无线局域网,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也使用了无线局域网,极大的方便了当地民众、游客、运动员、记者、官员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从以上专业投资机构报告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笔者相信移动宽带网将是移动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的5至10年,移动宽带网将逐渐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并普及至各个方面。
2 中国应用移动宽带网的优势
在国内,虽然无线局域网尚未普及,但是已经具备应用移动宽带网的优势。原因如下:
(1)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对于新事物的发展通常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移动宽带网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同时相应移动应用软件的开发将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带动青年自主创业。这都与国家的政策相吻合,因此笔者相信政府将会支持移动宽带网的发展。
(2)山寨机的刺激作用。3G手机面市尚不足两年,昂贵的价格让许多渴望体验3G的用户望而却步。山寨机适时的进入,全面的功能,低廉的价格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也从侧面扩大了3G的使用范围。为将来移动宽带网的普及奠定了一个好的用户基础。
(3)人口因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从而需求也是非常广泛的。即使是很小的市场,也非常有可能做大。
3 教育界对移动技术的两种态度
当前国内教育界对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教育中,持两种不同的态度[2]。一种是鼓励、乐见其成的。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工作者支持学生使用无线通讯工具辅助学习,认为无线通讯工具可以打破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另一种态度是排斥的,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无线通讯工具容易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应该禁止,起码是限制使用。
笔者认为,既不应过度乐观的认为无线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将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不应过分悲观的认为无线通讯技术不利于教学。综观当前国内对移动教育,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该先对其教学应用情景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来讨论其优缺点。
二 移动宽带网条件下的若干教育应用
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项目率先探讨移动教育问题[3],国内起步较晚,依然缺乏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具体研究,但在此领域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索。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余胜泉对移动学习的基本特点(余胜泉,2003)[4],以及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的视角对三代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余胜泉,2007)[5];叶成林、徐福荫对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关键问题的研究(叶成林、徐福荫,2004)[6]。
从时间上看,从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企业培训到终身教育,教育都贯穿人的一生。从范围上看,教育横跨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如图2所示)。
笔者认为移动教育,以其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特性,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企业培训;正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移动学习均能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但是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始终处于片面和模糊状态[8],对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形态无法从根本把握清晰[9]。根据文献查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移动教育特点的分析,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育应用情景(如图3所示)。
1 远程手把手教学
本文中,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远程“手把手”教学模式的定义为:突发性事件或问题中,使用者或学习者在无桌面固定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借助移动网络以及手持移动设备与专业指导者进行远程异地联系、读取网络资源,边学习边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多适用于突发性事件或问题。此处,突发性事件或问题,指日常生活中突然遇见有亟待解决的事件或问题,例如汽车在郊外遇小问题抛锚,需要修理、家中有人突然病发在医生到来前需要紧急急救措施、电脑在使用过程中突然中毒死机,需要修理或重装系统等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或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偶发问题,传统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得专业指导者清楚详细的指导。使用远程“手把手”教学模式能够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移动情景学习
本文中,笔者对移动情景学习的定义为:教师在户外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能感性认识学习内容,用手机、上网本等便携设备连接网络,读取多媒体教学资源,支持教学。
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其中小学以及大学教育等正规教育场合。尤其适宜中小学,利用移动宽带网以及移动通讯工具让教学融入真实的情景中,能够使教学内容以及过程生动起来,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在这方面,台湾中央大学在2004年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发了一个支持学习者在户外环境下的蝴蝶观察学习系统,通过提供一种新形式的户外移动学习活动来支持学习者在户外环境下的学习[7]。该项目主要利用PDA的一些功能让小学生了解当地蝴蝶种类等自然科学知识。
3 移动协作学习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指导下,众多教育界的学者对协作学习展开了长久持续的研究,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并将持续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移动宽带网的普及更加有利于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移动伙伴协作学习,即移动状态下,凭借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加入学习社区,与伙伴共同学习。以英语学习为例,英语学习在中国一直受到重视。但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瓶颈之一。原因之一主要是缺乏好的语言练习环境。而学习者身边又常常难以找到适宜的学习伙伴。如果设计出一种移动伙伴协作学习模式,为有上述需要者提供好的语言练习环境,使之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与其他有同样需求的伙伴进行协作学习,将能改善环境缺失的状况,使学习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4 新型家教支持平台
笔者认为移动宽带网条件下,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当老师;只要有需求,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年纪,人人都能成为学生。
举个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时常碰上没有学习过、无法解决的问题,感到非常尴尬,很可能因此失去了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都希望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学习相关信息知识,进而解决问题。普通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搜索网络资源同样存在零散以及非专业不准确等缺点,尤其是当人们并非坐在电脑面前时,更无法及时将问题解决。
移动宽带网的普及或将改善这一现象。打破时间空间的特性,移动教育能够满足任何人随时随地的学习。开发这一新型家教支持平台,支持所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在这一平台上当老师,任何人都能使用无线通讯工具连接移动宽带网进入平台,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一来,有可能帮助实现真正的终身教育,同时也无形中将家教市场扩大了许多倍。
三 移动宽带网条件下的教育研究类型
要使上述移动教育应用真实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深入开展一系列教育研究。开展那些研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移动教育需求识别、具体的移动教育应用开发、移动教育与其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及移动教育应用生成工具的研究。(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对移动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循环过程,即从教育需求识别开始,到具体的移动教育应用的开发,再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最后整合资源,开发用于移动教育的专用工具平台,开发更适用、更科学的移动教育系统。
1 移动教育需求识别
移动教育需求识别简称为“4W”,即Who:谁要学、谁会学、谁想教、谁能教;When:何时学,何时教;Where:何地学、何地教;What:学什么、教什么。研究者可以从“4W”来识别新的移动教育需求。
2 具体移动教育应用的开发
这一步主要针对识别出来的具体教育需求,开发可用的移动教育方案。例如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远程移动宽带网的远程售后服务;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老人保健指导;基于移动宽带网的烹调指导等具体的移动教育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存在问题、应用进化,这几方面的研究同样循环进行,例如根据最后一个内容“应用进化”重新调整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实际应用,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应用进化。如图5所示。
3 移动教育与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需针对具体的移动教育方案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移动教学方法研究与经验总结。移动教学方法研究为具体应用开发提供建议,通常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经验总结是在大量的开发移动教育方案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有关的方法,供开发其他应用参考。这两部分的内容均包含了教的方法、学的方法、绩效评价方法等。
4 移动教育开发工具的研究
在完成大量移动教学应用实践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研发支持快捷开发移动教育应用的平台工具。为希望从事移动教育的普通人开发移动教育项目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通用平台,类似于网络教育中的Moodle教学平台。
当前,国内外教育机构、企业均已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移动教育的研究。我们从文献[9]中选择了下述20项较为典型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多数为围绕某一具体移动学习应用开展研究的,尚未在需求识别方法、移动教育与评价方法、移动教育专业开发平台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移动宽带网时代可能很快将会到来,但是目前教育界并没有准备好迎接移动宽带网。
(2)移动宽带网将大大推动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并能够帮助教育技术界扩大影响,改善当前教育技术略显尴尬的情形。
(3)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开展移动宽带网下的一些教育研究,但是具体的教育课题还有待深入分析。
本文仅仅介绍了笔者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摩根斯坦利集团.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Z]. 2009
[2] 黄荣怀, JYri Salom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5.
[3] Carnegie Mellon. Wireless Andrew[EB/OL].
[4] 余胜泉. 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2):76-78.
[5]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 2007,(6):7-18.
[6]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3):23-26.
[7] Li-D C, Ching-Chao Lee, Ming-Yu Lee, Chun-Yen Chang. A Tour Guide System for Mobile Learning in Museums. 2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TE’04).
[8] 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等. 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尔•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3): 1-7.
[9] 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 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 21(1): 14-20.
Several Research Topic on Mobile Education Based on Mobile Broadband Internet
ZHONG Yuan-sheng LI B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is discussed through some example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ce for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it. Four kinds of applications under mobile broadband condition, i.e., remote teaching in hand-by-hand mode, mobile situation teaching, re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new-style tutor support platform, are proposed. Mobile education research is advised from four aspects, i.e., education needs recognition, specific mobil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thod for mobil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ols for mobile education.
Keywords: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一、赞美优点,激发潜力
笔者在多年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发现,每一位教师都有渴望学校领导赏识下属优点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这两种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则会成倍地激发被赏识者潜在的能力,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为此,笔者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随时随地有意捕捉教师的长处与优点,一一记录在本。然后或在周一例会上,或在师生大会上,或在教研组,或在国旗下讲话,或面对面,及时给予该教师恰如其分的、真诚实意的、笑容可掬的赞美,充分肯定教师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取得的劳动成果。一位曾在笔者不断赞美鞭策下,一鼓作气荣获区政治科竞赛一等奖的教师,在全体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大会上,由衷地说道:“何校长善于用放大镜从方方面面寻觅教师的优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领导心中有老师,心里总感到暖呼呼的,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招来了现场全校教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包容非议,反思自己
在笔者的学校有三十多位教师,他们的文化学识修养、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长年累月的教书育人中难免会发生不分青红皂白、当面言辞激烈顶撞领导的事情,难免会在背后想当然地非议领导和学校,难免会散布针对领导的不实的刺耳言论。面对教师群体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笔者皆视为“校园好声音”,坚持遵循包容不足,海纳百川的待人理念。即只要教师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没有给学生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笔者不但不会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死揪辫子不放,上纲上线,横挑鼻子竖挑眼睛,反而总以宽宏大量、胸襟大度的情怀宽容教师的不足。因为笔者深刻体会到包容是实施情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鼓励冒尖,助师成名
本校四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二十名,占全部教师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为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成名,大面积提高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学校,赢得社会赞誉,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笔者向来不打压、不挤兑、不放松。笔者亲自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计划,改变青年教师评价制度;每学年组织培养对象外出观摩优质课、参加业务讲座、交流教学经验,拓宽专业知识视野;耳提面目指导教师撰写课改实践论文,丰富教育科研理论;主动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教书育人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通过学校委任其担任赛课评委、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重用人才;热情鼓励青年教师以干事业为重,以爱岗敬业为荣,以工作业绩突出为傲,让其他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奔有前途。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笔者鼓励教师冒尖和脱颖而出的做法赞赏有加,纷纷说开山中学的领导是服务型的领导,人情味浓厚,深谙情感管理之道,使教师乐业的空间得到拓展,创新的空间得以优化,成长的空间获得延伸……
四、对话教师,以心攻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困难;改进;新理念;实施
一、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改革颠覆了传统历史教学简单背诵,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1.教师方面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结果,着重成绩,但新课程改革后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学习,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解题方法,成为摆在历史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2.学生方面存在着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初中历史课更加重视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概括,但对于如何理解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出现,产生什么影响,有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与此相关等等方面则要求不到位。另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也造成学生知识基础欠缺。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但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因此,学生的现实情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很大,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造成很大的困难。
3.教材方面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只不过是学生的“参考书”。本人在上课中也经常会半开玩笑说“我们的历史书就跟数学书是一样,某某知识点就是一个公式”,我们要通过这些“公式”去解决书本以外的知识。这对老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另外,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历史课本也存在一点小瑕疵。例如:“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封建经济”、“自耕农经济”这些概念,教材没有对它们予以适当的解析;对“民族工业”与“”的概念和关系没有很好的处理,表述模糊。“中国的发展历程”,教材没有把主要的过程交待清楚,给人散乱的感觉。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课时推进速度慢。面对这样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历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题。
二、解决措施和调整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也同样充满机遇。对学生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发展的愿望。它可以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历史教育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面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作为历史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求面面俱到,不拘泥于教材,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改理念来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是:(1)备课方面,
加强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标,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标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标不做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少讲,或不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得充分、讲得饱满。教材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补充一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步依据重点难点分布,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及其所需时间,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在一些有条件的完全中学,应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集体备课,充分了解初中高中教材的异同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掌握的知识就不再多讲。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真空”,在学习新课前,先提醒和通知学生,让学生抽出时间做一些预习和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3)编写学案,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4) 通过改变观念和调整措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走出了困境,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三、教学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为基本理念。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尝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探索。
四、实施高中历史课堂的新策略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已有很大变化,主管部门和教师也取得很多全新的认识,所以摆在教师及学生面前的事情是如何去实施的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讨论,采纳教师的建设性意见,然后与教师一起形成实施新教法、新理论的共识。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所有历史教师也必须进行改变,要制定新的标准,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新的定义,如此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的使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高中教育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质量。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只能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能退缩。尽管我们的一些作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是我们将稳扎稳打,不断总结,逐步改进,力争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