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08-02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以来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兴起。从1995年~2003年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找到了合作办学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使合作办学能在中国发展起来,成为除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以外的一种独立教学模式和机构。2003年至今是中外办学健康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法制逐步完善和中外办学理念逐渐为大众接受,中外办学的机构日益增加,涉及的省份也在扩大,引进的师资力量以及申请就读的学生人数也大幅上升。据有关部门的最新信息,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超过1100多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1月河南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3个。2007年9月广东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2008年3月5日上海市第一批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23个等等。悉尼工商学院2006年在校生2700人(2010年达到4000人)。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于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缓解教育社会需求,减轻政府办学经费的压力,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带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必将成为中国教育长足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我国合作办学的模式
在当今千姿百态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和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的存在,就组合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办学实践。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各种合作办学的模式既存在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就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显得良莠不齐。
(一)合作模式分析
合作办学的总体原则是合作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常见的合作模式。
1.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校校合作的模式,即中国的教育机构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就某些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采用的较多,适应面广,合作方式多样。
2.单方投资与双方投资。举办中外合作项目,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多数项目是利用中方现有的校舍,或在校外租用房子进行装修后投入使用,外加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的添置,这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通常做法有单方投入和双方共同投入两种。
3.局部合作与整体合作。局部合作一般是指中方教育机构以其中一个系或者一个专业进行合作,引进外方课程,由外籍教师担任部分课程。
4.外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中外合作办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外籍教师在全部课程结构中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比例。一般来说,外教比例越大,实质性的引进越多,但成本也越高。
(二)办学模式分析
一般而言,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模式。从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看,除了遵循办学的一般准则外,它具有明显的创新特点,常见的有以下四个办学模式。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扣紧市场和就业技能要求。不足之处是,这类国外合作机构往往背景较复杂,有的是带有商业运作性质的营利性机构。由于国内没有类似项目,存在着不可比性,有时对质量进行监控较难。
2.单校园与双校园。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模式指的是,不把到国外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双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校内完成。通常有2+2、3+1和1+2+1(数字代表年数)等模式。
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都是以全日制模式运行,但也有部分项目是以非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合作。非全日制合作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带有创新特点的合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所产生的新的合作方式。
4.单文凭与双文凭。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教育中,有两种常见的文凭发放办法,一种是单文凭,一种是双文凭。单文凭教育是指学生完成学业后,只获得中方院校或外方院校的文凭。双文凭项目属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较正规的一种,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通过高考等)方能被录取。这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生源不是很充足,目前办得很成功的仍然不多。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如何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诞生后,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一)对开展合作办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中方学者以及社会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政府层面来说,因为担心教育主导、教育公益性等问题,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更重视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但却支持不足,大都缺乏具体的鼓励性措施,也没有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没有很好地对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方优质资源进行研究,影响了办学质量,从而让大家误解中外合作办学有钱就行,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不正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深刻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求,于是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条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对我们来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这对于指导办学是必要的。其次,还必须明确我们的办学思路,尽快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也应尽快制定。必须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不是延续我们原有的做法,而是应当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观念对待这项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是必需的。
2.正确处理办学公益性和合理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内高校一样定位为公益事业,而国外一些合作学校或机构把谋求丰厚的经济利益作为其目标。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国外合作方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国内合作方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二)学科专业的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限制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全面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投入成本高,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力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解决高投入的问题,也就是开办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很多合作学校的专业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如商科、管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学。应当避免重复性,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树立正确的合作办学的目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市场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有用而相对开设较少的科目,不要一味以眼前利益为目的。合作办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不能保证,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声誉和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学生质量即生源、师资力量特别是外方师资有很大关系,当然办学机构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原则、以及具体的项目规划与管理与办学质量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质量是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引进外国教育优质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以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授课的比例很低,则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关于引进外方课程的比例,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是“不低于三分之一”,实际操作中,虽然许多项目从形式上达到了这一要求,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做到。某些合作项目虽然课程是外方学校的,但是聘任的教师并非合作学校对方原有的,教师更谈不上是资深教授,而是外方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派到中方来授课往往都是短期的。更有一些合作项目虽然名义上是引进外方课程,可实际上外籍教师都是中方院校自己从社会上聘任的,这就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措施:
1.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合作办学机构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是否有违合作办学的原则,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对合作办学双方也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使合作的情况更加透明。
2.把学生质量作为检验合作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质量的高低,有两个方面,第一,非常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生出国进一步学习的数量。第二,应当看毕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这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虽然不很一致,但基本上应当包括这么几点:外语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国外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进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经验,使我们在探索现代教育的新路时少绕弯。当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不能背离我们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本文由宁波大学刘孔爱菊基金资助完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蕾,杨艳:.中外合作办学法律特征及法律形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
2.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辽宁教育研究,2002(5)
4.王剑波,康健.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国际化也随之不断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吸引和推广国际先进教学资源,使得国际最优势的教学资源在国内学校推广,高职教育资源真正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综合教学能力。也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国家体会不同的教师进行的系统教育,更好的熟悉国际交流规则,提升我国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国际化给我国的人才提供了良好地与国际接轨的途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学习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也提升了学校与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首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让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我国的教学体制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出既懂得各国国际经济又能通晓国际法律,文化、经济、外语等复合型人才。于此同时,借鉴外国优秀的专业设置结构,在我国的院校中形成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逐渐国际化。
其次,合作办学吸引专家学者及留学生。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主要是体现在留学生的数量上,不同国家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将在一间教室内融合,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以及国际知名度。高职院校也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来提升自身与国际名校间的差距,在国际社会上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让对外国高职院校的有深入的了解,最终培养出既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又能拥有国内外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双语课程教师。
最后,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加大,给我国的高职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是有限的,每年都有大批学子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外合作办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给更多的中国学习提供了更好的高职院校学习机会。
2.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国际认知度,更能融合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经验以及科研路径,为我国构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高职院校提升了国际办学竞争力。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2+1或者1+2的学习模式,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运用双语教学,把国外高职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国内课程结合,并给学生授予两所大学的学位教育认证。在国内的三年或者一年中就按照国外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出国前就了解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并且在教学环节设置、教材应用、教师资源等方面统一进行国际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在国内的接轨式学习,让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时,能很快的融入外国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中。因此,在国内的过渡阶段,高职院校要侧重给学生奠定好基础,让学生能进入到外国的环境中更加轻松就读。
要积极开展语言培训班。为学生一出国便能适应语言环境,高职院校要在中外合作办学班级中开展语言培训。通过聘请外教以及英语水平较高的中教进行雅思、托福等语言培训。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国际认证。
校企合作,放眼于全球。通过与国外著名企业制定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就业情况。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挑选不仅在专业课程上,更在英语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的学生。再通过输送到外国进行职业培训,让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其次,优秀外籍教师引进,确保教学质量。随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籍需求也不断增大时,大量的外籍教师也瞄准了中国的教育市场。但是作为中外合作的高职院校以及教育机构必须要慎重选择外籍教师,要保证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具有正规教育经历以及国际教师资格认证。
最后,培养出国内优秀教师队伍,做到真正与国际教育接轨。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必须要注重中籍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输送优秀教师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进修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通过外派教师进行学习,也让教师深刻了解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跨国文化的交流以及合作能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精髓。
3.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及时更新教育信息,了解国外合作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新形势。这样才能为学子打造国际教育平台,推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快速发展。
首先,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要通过考察,不断与国外更多的大学进行合作,积极开放国内的高职教育市场,加强对国际教育信息的了解,更好的运用国际教育资源优势。真正做到与对外开放,不断加强与合作学校的师资以及优秀学生间的交流,联合进行科研项目,让国际化变成一种发展趋势。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到中国来,通过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让世界了解中国,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输出的新途径。在与国际间的交流中加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增加中国学校在国际间的影响,提升中国高职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在输送中国学生出国学习的同时还大量的吸引外国留学生,让国内学校具有国际化学校的特征。
其次,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合理的机构设置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各个机构人员的配置都要做到尽其能,展其能,在精简的形式下,进行最优化配置。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工作。
中国教师的师资建设上,也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中国教师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形式,而国外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搜集教学资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性人才。拓宽教学思路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专业设置要基于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外合作院校的优势专业来进行。要着眼于既能掌握优秀外语又能了解文化以及国际规则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优秀的外语能力,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英语授课能力。越来越多的国际院校看好中国的留学市场,这样的发展前景,就要求中籍教师要具有高水平的英语授课能力,这样才能给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授课。要让中籍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也让教师及时了解专业动态,以及国际相关专业的科研发展,促进高职院校走(下转第234页)(上接第122页)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科]
【参考文献】
[1]肖合全,卢玉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凸显问题;蝴蝶效应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探讨——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6日
河南工业大学于2003年开始中外合作办学,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与英国瑞丁大学联合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与英国威尔士大学联合举办会计学、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河南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特色专业高位嫁接,达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得本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培养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外语精的应用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高投入的教学方式,家长和学生也对此有较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和就业前景方面,也体现在对教学质量的期待方面。所以,对学校管理部门、辅导员老师及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主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根据目前河南省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可知,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目标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招生对象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比较昂贵,导致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成绩合格,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有出国梦想的学子;二是家庭条件一般或者不好,高考失利,不想复读再次参加高考又有接受本科教育愿望的学子。当然,三本院校也能提供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出于就业、考研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会选择普通二本院校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因为目前在大众观念中,毕业院校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身份象征。所以,大众认为虽然中外合作办学从总体来说不如普通本科,但要好于三本院校。这也是为什么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会选择二本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见表1。(表1)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凸显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凸显问题
1、学习基础较差。由图1可以看出,河南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近三年的招生计划分配中,在河南省招生的人数占招生总数的半数左右,可见河南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河南省的招生对象具有代表性。通过表2可以看到,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招生录取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分数远远低于其他批次的本科录取分数,而且从近三年的录取统计情况来看,仅有2012年文科没有再次征集志愿降分补录,2012年理科和其他年份均降分补录。中外合作办学由于生源不足降分补录,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本校其他本科生相比,知识基础比较差。同样一堂课,由于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远低于普通本科生,课堂效果也呈现很大差距。再加上一些学生身上延续高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心态不稳定,有突然失去学习目标的感觉,容易自暴自弃,极端的甚至表现出对什么事情都呈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更加大了授课教师的授课压力。(图1、表2)
2、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生源的特点,为学生入学后成绩两极分化埋下了隐患。无论是家境优越的学生还是家境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入学后,大多数人在其他普通本科生面前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优秀,特别是家境一般或不好的学生,自卑感更强烈些。家境优越的学生中,除了少数比较重视学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大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目的不端正。他们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有所成,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而是抱着在学校混4年后拿个毕业证和学位证,然后依靠家里关系找个工作的心态而对待学业的。这也是课堂出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境一般或不好的学生,高考失利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但看到父母拿着血汗钱供他们上学读书,还有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很多人都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有所成,让辛辛苦苦为了自己的父母以己为荣。所以,这些学生大多数对待学业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但也不排除有这样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习基础较差,有很强的自卑心和自尊心,这类学生日常生活拮据,学习进度落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待学业的不同态度,造成了学习成绩呈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学习成绩要么很优秀,要么很差,处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很少。
(二)解决办法
1、学生方面
(1)采取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办法,期末考试形式多样化。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进步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就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产生厌学情绪。本着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改革考试制度,学习成绩应重在平时表现而非期末考试,打破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可以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散漫,靠考前突击或作弊而侥幸蒙混过关的情况发生。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压力较普通本科生大,学习成绩评定应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出勤率、作业提交、小组讨论、课堂测验、学习积极性等表现情况而定。具体成绩比重见图2。(图2)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不能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减轻学生考试压力,期末考试形式可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类型选择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或者提交课程论文等形式,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2)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是一个半社会的环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中转站。大学培养的不是“书呆子”型的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学生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成绩不是衡量“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生活,大学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相关部门应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靠自己的能力减轻一些经济压力,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
2、教师方面
(1)授课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相比普通本科生来说,授课教师的压力比较大。授课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而与其他本科生区别对待,也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不闻不问,对待学生要“一碗水端平”。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应用在心理学方面可以指一件表面上看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和言语,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或许一个不经意的信任和鼓励眼神,可能会成为学生人生道路发生转折的一个诱发因素。
(2)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及教学中凸显问题,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授课群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作办学学生学习基础差,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结合学生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讲授法,授课教师可采取小组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模拟试讲法、任务学习法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跃班级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找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中的凸显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磊.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出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
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有所提升,社会影响扩大,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
首先,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其次,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明确、合理,强调培养多元文化环境中学生的理解、适应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策略系统、科学,通过借鉴国外质量认证与评估的经验,建立了系统的人才培养策略与质量保障体系,搭建了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机构形成了章程规范、师生参与度高,以委员会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也在考虑本土特点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招生办法,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招生模式。从2014年一项针对13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的调研来看,应届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88.32%,二次就业率达到95.61%以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达到92.57%;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中,48.59%获得了到世界前100名大学就读的机会,70%的学生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工作,有45%就职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人才。
再次,丰富了我国教育供给,满足了多样化教育需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学历教育和培训项目,增加了受教育机会,丰富了教育供给。仅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其项目及机构数量占全部数量的三分之一,在校学生约15万人。中国高校引进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不仅创新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另外,开辟了“不出国留学”途径,促进了国内教育消费。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吸引国外教育资源和国内民间资本投向教育,推动了办学体制改革,使“不出国留学”成为可能,进而扩大了国内教育消费,也降低了学生的教育支出。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总体较出国留学低。按2015年最新数据核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年学费平均约为3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自费留学年学费平均约为12万元左右。按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45万人中一半出国留学测算,当年学费支出将节约200亿元左右。
最后,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加强了人文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拓展了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加强了中外学校间的人员往来,加强了中外人文交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一些学校在引进教材、培训教师、交换学生、文化交流等方面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显著提升了教育国际化水平。
当前,国家战略与国际形势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法规,统筹发展合作办学、来华留学与境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者,要努力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提升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增强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带动作用,以此共同把握新的历史机遇,顺应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新趋势。
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高校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未来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提升学校教学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规范办学秩序,加大处罚和引退机制建设,部分未达到法定办学要求,未按照合作办学协议约定投入办学资源,以及质量评价较差的机构和项目,必须淘汰。
发展重点要从模仿学习转向创新引领。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要有领先一步的意识、基础与能力,必须克服各种办学短期行为,聚焦学科建设,着眼创建扎根中国土地的现代一流教育,为创新驱动作出现实的贡献。另外,通过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引领作用,创新机制模式,创办新型国际化学校,发挥“鲶鱼效应”,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国内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保险职业学院课题组《基于可拓理论的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效率综合评价》
自从中国打开国门扩大改革开放的领域,中国的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应的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合作形式上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如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层次有专科也有本科层次,合作形式也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的转变。面对发展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挖掘其存在问题,找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一)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开办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融入中西方课程体系,引进国外教师,倡导双语教学,通过这些手段促使高等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创造品牌,紧随国际高等教育步伐,这一方面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等院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并填补国内某些空白的学科。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上,中方在教学设施和设备上进行投资,力图改善教学环境。而外方选派教师到中方学校讲学,并提供课程和外方教材,使得课程体系“中西合璧”。另外许多高校还与合作方在文化交流、教师进修和互派访问学者上加强了沟通和交流,有些合作方院校甚至互派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中外合作交流活动为国内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环境,同时也加快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拓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我国的教育体系,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和课程、教育模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等,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国内所提供的课程国际化,使国内学生享受到国外一流的教育资源如多种教学资源、各类教材、音像资料、课件案例等,并且节省了出国留学成本,培养其在未来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学上与西方国家仍存在差异。在教学方式上,国内仍有不少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堂言”的现象很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但是国外在教学过程中则把教师只是看做引导者,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变得非常的主动和积极,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中方学校通过学习合作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转变我国传统教育观,创新教学模式。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队伍由中方和外方双方教师组成,因此能够资源互补,吸取双方优势。中方教师队伍一般由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组成,通过课堂的双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能力和外语水平。而中方院校充分尊重外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外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合作院校教师带来的文化熏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办学项目的一系列活动加强了中外双方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五)培养国际化人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需求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通过与外方合作办学,有益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存在的问题
(一)外方合作者的资质和水平问题
我国一些办学机构因为缺乏经验或出于利益考虑, 外方院校并不是国外一流大学一流专业,很多是国外一些很普通的院校,这就导致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层次不高。而且中方院校在引进合作方的教材也显得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合作双方的教学水平。
(二)收费管理问题
目前还有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收费方面缺乏规范,也缺乏相应的法规。
一些高等院校在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如实验室、专业图书、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等)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发新的专业,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另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所需的教材有很多都是国外原版教材,这就使得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实际上由于资金的缺乏,教师进修受限,即懂专业又懂外语的的双语教师较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质量问题与监督问题
据调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方面的问题。部分中外合作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出现了虚假宣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配套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低下,甚至有出现乱发文凭等现象。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督和评估。
三、建议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一)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颁布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中外合作办学有法可依,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良性发展;
(二)政府部门要慎重审批相关合作项目,以保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选择国外高校作为合作方,首先要对国外高校充分了解,选择公认的大学,核实合作方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地位;其次要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在国内开办的可行性,保证就业和发展前景,促进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改革现有国内教育体系进一步吸引优质的外方合作者,提升中方办学层次,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