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过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识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口服、静脉或皮下注射、肛栓、透皮吸收等)进入人体引起的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药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不低,我院过去十年的住院患者中,药疹患者占9%~10%,其中重症药疹的人数比例高达16%~34%。
根据皮疹的不同表现和累及内脏的程度,可将药疹分为普通型药疹和重症药疹。普通型药疹包括固定性红斑型、荨麻疹型(如图1)和发疹型(如图2)。重症药疹除了肉眼明显可见的皮肤、黏膜累及外,一般都伴有肝、肾、心脏及造血系统的损害,死亡率较高。
多药物可致药疹,中成药占相当比例
我科过去十年住院治疗药疹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包括:中药及中成药、头孢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解热镇痛药、别嘌醇、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醋甲唑胺(常用于治疗青光眼)、柳氮磺胺吡啶等。
值得关注的是,中成药诱发了相当比例药疹的发生,而既往的观念常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中老年人往往因多器官的疾病而需服用多种药物,此类患者出现皮疹时,应将服用的药物根据服用时间的长短进行罗列,以便于判断和停用导致过敏的最可疑药物。还有极少部分患者,在使用既往不过敏药物时,由于药物赋形剂的不同,出现了过敏现象。
药物过敏有潜伏期,发生药疹即停药
药物过敏通常有一定的潜伏期,尤其是第一次使用某种药物时,过敏反应一般在7~12天出现,再次服用时,潜伏期会相对缩短。抗生素发生药疹的潜伏期通常短于其他药物(可短至1~2天),抗痛风药别嘌醇的潜伏期可长达1~2个月。目前,预测药物过敏的手段尚欠缺,可疑药物再次使用后重复发生药疹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因风险大不宜采用。近年来,对中国汉族人群药疹患者常见致敏药物的易感基因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应用别嘌醇、卡马西平、醋甲唑胺、柳氮磺胺吡啶、甲硝唑、克拉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发生药疹的患者,有相应易感基因表达的升高。
发生药物性皮炎后,最重要处理的是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大量饮水加速药物排泄,服用抗过敏药物,同时注意破损黏膜和皮肤的护理。过敏较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需使用激素类药物,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维持体温,预防感染和镇痛,最大程度减轻内脏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谨慎用药,仔细记录药物开始使用的时间,就诊时明确告诉医师既往的药物过敏史。发生药物性皮炎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专家简介
药物过敏性口炎
药物的副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因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去痛片、阿司匹林、巴比妥类、碘剂、奎宁、磺胺等药物,会在口腔两侧的颊黏膜上、舌背、上腭等处出现许多白色、黄色假膜覆盖的大片溃疡面,非常疼痛,甚至连喝水、吃饭都十分困难,这就是患了药物过敏性口炎。
这是因为有些人对这些药物过敏,引起了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所致。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口服或注射这些药物。同时,要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安其敏等。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治疗。
如以后发生疾病时,一定要对医生讲清过去曾对哪些药物有过敏史,以免医生开处方时重复使用这些药物而引起不良后果。
药物过敏性心肌炎
药物过敏除了出现皮疹、瘙痒等一般过敏症状外,还可损害心肌,引起过敏性心肌炎。因此,应当引起注意。
一般说来,不论何种药物,只要引起过敏,都可同时产生心肌损害,尤其是用磺胺类药、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消炎痛、保泰松等药发生过敏时,更常损害心肌。发生药物过敏性心肌炎时,除了有一般的过敏症状外,患者常有面色苍白、胸闷气短、乏力身困、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心脏可轻度增大,心电图可见异常改变。
药物过敏性心肌炎与药物中毒性心肌炎不同,前者为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而与药物剂量无关,一般
转贴于
停药后好转;后者与剂量有关,停药后疾病仍继续恶化。
首先,提高对于皮肤药物过敏的警觉和意识,一但使用某种药物,出现恶心,发烧,皮肤红疹之类的反应,就应该立即停用该药物,并就近去医院治疗,尤其是过敏体质的朋友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加倍小心。
其次,若曾经对某种药物过敏应该记下来,以免下次出现相同的情况。
第三,在使用青霉素,或者相类似的药物之前,应该做一个过敏性皮试,切记不可嫌麻烦而不做皮试直接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
【摘要】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为了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送医院治疗或抢救。为了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所以药物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关键词】 药物 过敏反应 危害 防治
【Abstract】 Allergy i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the incidence is high and caused great har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 before treatment should be asked in detail about the history of medication in case of allergic reaction, should immediately stop, and promptly sent for hospital treatment or rescu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llergic reaction the body of the drug th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 drug; allergy reaction; harm;prevent and 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 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 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 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 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 各种疫苗、血清制剂 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 其他类 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 中药及中药制剂 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 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 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118-02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则产生皮肤局部反应,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1]。笔者就临床工作中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作一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共发生临床药物过敏反应病人198例,年龄6~78岁,其中一般过敏反应179例,过敏性休克19例。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95例,头孢菌素类66例,胸腺肽10例,其他药物所致过敏反应27例。
2药物过敏反应原因
2.1 药物原因
2.1.1 药物质量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这就造成同一种类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同。药物在生产环节分装过程中,生产条件(如温度、湿度、包装的密封度等)、储存环境等控制不严格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造成不同批号的产品杂质含量不同,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特别是青霉素,其过敏原为制剂中的高分子杂质,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的纯度。
2.1.2 药物代谢物致敏用技术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当药物被吸收后,药物和它的代谢物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形成共价结合的全抗原;药物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多价半抗原(高价分子过敏物质)而使人体产生特异的抗体,也有致敏作用。
2.2 患者原因
2.2.1 遗传因素遗传性分泌型 IgA 缺乏者,消化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未经消化或消化不全的蛋白等过敏原进入机体,可引起过敏反应。
2.2.2 过敏体质个体因内分泌紊乱及酶缺乏等原因,机体反应性改变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2.2.3 混合用药及滥用药物滥用药物容易产生过敏反应,还可以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混合用药有可能导致不同药物之间发生反应,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2.2.4情绪及环境因素机体在应激状态可影响抗原的形成,病人在虚弱、紧张、焦虑、饥饿等情况下,均容易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2.3其他原因
2.3.1有些药物的水溶液极不稳定,如青霉素等放置时间过长,可分解产生各种致敏物质 引起过敏反应[2]。
2.3.2护士在配制药物时,违反无菌操作规定,装药过程中混入其他药物或杂质,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用药前
3.1.1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医护人员给患者用药时,一定仔细询问其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对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患者用药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避免使用已知有过敏反应或结构相似的药物。药师在发药时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应向患者加以指导,使药物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3.1.2做好三查七对护理人员在用药前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对同名异药、同药异名及药物的复方成分加以注意。
3.1.3皮内试验按标准操作规程配制试敏液,按规定做皮内试验,可疑阳性时需做对照试验,阳性者严禁使用[3]。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能随意离开,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有过敏史者不可做试验。
3.1.4告知制度用药前向病人详细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及感觉,让病人思想上有所警觉,并嘱其在用药过程中感觉不适随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早发现异常 ,赢得抢救时机。对情绪不稳定者做好心理护理,避免在空腹等应激状态时用药。
3.1.5备好抢救用品和药物相关抢救器械及药物应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立即展开抢救。
3.2 用药过程中
3.2.1 严密观察很多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发生于药物注射后5~15 min内,应让病人注射后在室内停留20 min(尤其首次注射青霉素者)无不良反应再离开,以免患者在途中发生意外,造成救治困难。
3.2.2药物配制药物应现用现配,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可被污染或药效降低,还可分解产生各种致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3.2.3严格无菌操作护士在配制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注射器重复使用和在输液瓶上反复多次穿刺。
3.2.4 严格查对制度护士工作时应严格核对药物的生产日期、批号、失效期、药物的剂量等。若发现有药液浑浊、沉淀物时禁止使用。
3.2.5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护士一定要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输液开始时20 min内以20~30滴/min为宜,并告诉患者保持适当输液速度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3.3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护理
3.3.1密切观察用药治疗过程中,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的反应,时刻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后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按医嘱迅速用药,给予保暖,严密守护。发现过敏反应有渐进性加重时,应及早应用肾上腺素。
3.3.2调整卧位让病人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纠正呼吸困难及缺氧状态。
3.3.3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在用药时突发过敏反应,心理上没有准备,加之本身患有疾病多表示焦虑、恐惧、烦躁。护士应冷静,帮助病人按摩四肢,加盖被,给予热水袋保暖等,同时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给病人必要的安慰及解释。抢救操作要做到敏捷、准确,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3.4安全护理病人剧烈躁动时给予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碰伤等。
3.3.5提高综合素质医护人员应多阅读有关医药文献、借鉴同行应用经验,学习新药知识,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提高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邢淑慧.如何防治药物过敏反应[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65.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