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如今,由于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俨然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基础工具。教学目的也已经转变为通过实践、交流、沟通和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更新和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观念。学生是主体,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心声的机会,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举例而言,笔者在对五年级学生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图形的剪裁和拼接,进而达到自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思维

有效的学习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刻板的记忆实现。并且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交流沟通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在这样的理念下,探索性思维的非常规、追求变化的开放、发散式思维已经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方法。通过探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兴奋点上,那么认真学习并真正意义上地掌握数学、进而促进自己的思维也将同时成为可能。

比如,笔者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首先会询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当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都被提出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向着先前学习的“四边形面积”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引出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样,在“小数的认识”中,可以通过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相应的概念。如果测得教室的长度是七米多,那么不足一米的部分应当如何表示?这同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引入小数的概念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任何学科都需要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还要让他们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探索、研究的方向发展。因此,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学会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知识的整理,使看上去割裂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有机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比如,在“认识方程”中,笔者出了两个题目:(1)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走a千米,乙每小时前进b公里,经过两个小时后相遇,问两个人在相遇时一共走了多远的路程。(2)小明到文具店买了a支圆珠笔,b本练习本;圆珠笔和练习本的单价都是2元。那么小明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在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的结果都可以通过3a+3b的数学表达式来进行概括。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学表达式可以表达多种问题,并揭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学习指导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数学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还对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升华数学教学

所有的知识和科学都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是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达到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互相服务的目标。但是,这个联系不要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实质,既要让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又要和数学知识点紧密联系。

不仅如此,联系生活实际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喜闻乐见的现实世界,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中学会探索、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笔者在编写例题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卖数学作业本,每本0.8元。四年级某班的学生通过卖废纸和塑料瓶得到44.8元,顺便帮全班同学卖数学作业本,那么可以买回多少作业本?如果班里有51名学生,每人一个数学作业本,那么买回的作业本是否足够全班每人一本?如果不够,缺几本;如果过多,多出几本?这样的题目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有力地联系到数学知识。

五、实现和发展个性数学的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素质的提升。可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观念不同。因此,按照“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肯定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教育的本质意义。

为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个性的理性培养,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每个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独特个性魅力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按照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因势利导、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的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六、在情感方面给予学生学习的支持

这个方面虽然不直接涉及教学方法,但也是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发现学生优点时,往往一个微笑、一句称赞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

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激励,每当老师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时,往往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思考和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成绩暂时靠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出正面的称赞,也对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研究,不难看出,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会和理解课改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由于目前很多教师的职业资格都是通过师范大学或中师的应试教育获得,所以想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拥有全新的教育能力和技能,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修身养性,进而具备专业的教学功底。

参考文献:

八上科学作业本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对象 ; 科学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76-02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科学习题的解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时,研究对象的正确选取,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关系到解题的成败,若选错了研究对象,有时会出现根本无法求解的现象。但解题时若能注意研究对象,合理的利用研究对象,问题往往能得到顺利解答。

一、注意对象的同一性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而研究对象可能是整个体系,也可能是部分体系或体系中的某一物体,这需要我们作出准确无误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来自对物理规律、公式的正确理解与对物理现象的准确把握。

【例1】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浙教版《科学作业本》A七年级上第37页第5题)

学生的解答是:ρ=■ =4.56g/ml 或 ρ=■=3.45g/ml 。

错在哪里?从代入计算的数据看:质量是容器与液体的总重量,而体积仅仅是液体的体积,两者之比是液体的密度吗?显然学生解题时忽略了研究对象造成错误,即代入计算的m、v的数值非同一物体的m、v数值,求出的密度也就不是同一物体的密度。那么以谁为研究对象呢?1.可以以50ml或70ml的液体为研究对象。2.可以以两者体积之差的这部分液体为研究对象。若以对象1:必须先求出容器的质量才可算出液体的质量,而容器的质量能先于液体密度之前求出吗?不能!若以对象2:如何求出这20ml液体的质量呢?马上发现:两次液体与容器的质量之差即是液体的质量,故根据公式即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启示:在密度的计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公式ρ=m/v中的m、v均为同一对象的三个物理量,要保持同一性,只有一一对应,所求出的才是某物质的密度。同理,在电阻、电功、电功率、压强等计算时均是如此。

二、注意对象的不变性

科学题目中呈现的情景往往涉及多个变化过程,对象会随着过程而不断变化,解题时尤其要抓住对象的不变性。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习题中较为突出。

【例2】小刚用图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用到三只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蓄电池(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在实验中,当AB两点间接5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0.4A,现在将5Ω电阻换成的10Ω电阻,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变大/变小/不变)。实验的下一步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左/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校八年级月考试题)

学生的解答是:变大、左、4V、0.4A

错在哪里?学生开始是以电阻R为研究对象,当R的阻值发生变化时伴随着R两端的电压及通过R的电流均发生变化。而此题的本质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析时应以AB间的电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即AB间的电阻是变化的,而AB间的电压却是要不变的,当R的阻值由5Ω变为10Ω时,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则AB间的电压将增大,导致AB间出现多个变量而无法得出结论。因此只有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分走电路中更多电压,才能使AB间的电压保持2v,则电流为0.2A。正确答案为:变大、右、2V、0.2A。

三、注意对象的整体性

【例3】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 (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通过计算回答)(2013内江市)

学生的解答为 :(1)HCl 、CaCl2

(2)解: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x,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y

Na2CO3+2HCl= 2NaCl+CO2+2H2O 106 117

10.6%×5g x

106:117=10.6%×5g: x

x=0.585g

Na2CO3+CaCl2= CaCO3+ 2NaCl

106 117

10.6%×15g y

106:117=10.6%×15g: y

y=1.755g

故A点处废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0.585g+1.755g=2.34g

A点处废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5.85%

错在哪里?

从解题中可知:学生在分析溶液质量时忽略了反应时产生的沉淀和气体,它不属于溶液的一部分,应当减去。如果学生能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注意对象的整体性,最后溶液的质量即是原来加入系统的液体总质量减去离开系统的气体、沉淀(包括不反应)的质量。这种整体性思维在物理内容尤为明显。

四、注意对象的转换性

牛顿力学是整个初中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的有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定义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及条件等。根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F =-F′。因此当直接求F比较困难时,可转换研究对象利用F′进行求解。例如: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支持物上,当要求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时,我们可以转换成求解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即FN=-F′N。

【例4】小妍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铁块在不停运动,原来是小柯手拿一块磁铁在桌面下移动。如图所示,当小铁块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07年台州市科学中考试题第19题)

A.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C.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重力

D.小铁块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

作用

学生的解答:A或B

错在哪里?

按题中所叙述的直接研究对象是重力或压力,但涉及到多个物体:铁块、桌子、磁铁,而每个物体又受到了多个力的作用,必须画出受力分析图且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空间的想象能力,实在有点为难。但考虑到铁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铁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力,因此改选铁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铁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由于铁块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故竖直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N=G+F引,又由于支持力N与铁块对桌面的压力F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F=N>G,故答案选C。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发现,科学试题的解答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并不随意,选择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也很多。它需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和原理、逆向思维、等效、联想等思维去严密的分析,以求灵活、准确的解决科学试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