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幸福的日志

关于幸福的日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幸福的日志

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第1篇

这个夜,我哭了

晚上,看着她写的日志

我不觉落泪了

我自己也不知这是为何!

躺在床上

已过了12点了

但我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满脑子都是关于她的回忆

闭上眼

满是她与她的斌的事

是恨,还是爱

我茫然了

打开灯

一个人独自坐在床上

脑子里都是她的日志和心情

她是那么的伤心与无奈

可是

我却不懂得也不能去安慰她

因为她是属于她的斌的

我和她已经没有关系了

我只能默默地落泪

此时此刻

我真的希望她能够快乐、幸福

而我的心在流血

伤口只会越来越深

她貌似真的很爱她的斌

可是,这貌似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可我为什么还会怎么伤心

难道我还爱着她吗?

或许是的

但现在能让她幸福的也只有她的斌了吧

我只能选择成为她的陌生人

或许是由于妒忌

或许是由于我还爱着她

当我在她的空间里看见她的斌那亲切的留言时,我感到很伤心又愤怒,或者说那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吧!

查看她的留言板时

看见香槟在她的留言中称她的斌为姐夫

“姐夫”这个词很熟悉

是的

当初,当我们还在一起时

废品就是这样叫我的

当时,我虽表现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但是心里却很喜欢废品这样叫

的确

当初你给了我很多的机会

是我自己不懂得好好把握

是我自己不懂得好好珍惜你

如今,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

我的确不适合你

你的斌肯定比我好一万倍

但愿他能令你幸福!

夜,孤独着!

我,寂寞着!

谁又会真正关心我呢?

此时的你

能令我思念的你

想着的却不是我

是爱还是恨?

是泪还是血?

是放弃还是无期的等待?

茫然

或许,我不该这样

可我又能怎么样呢?

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流进嘴里

很苦!

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第2篇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是一种溪水流过的淡定,清清的能触激安心的味蕾,不感矫情,清冽。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是一种春燕滑过的自由,轻轻的能载过安详的逍遥,不像竞技,轻松。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无论是哪个季节,随时都享受这种属于我的美好,如果可以,想牵你的手,就像握住了春天,感到的是希望和力量。

春天总是那种还没有真切的感受到时,却抓到的是尾巴。可看到的绿色,是生命的彰显,它满眼都是绿的,预示郁郁葱葱的生命就要开始了,一切的美好都将尽收眼底。我对这个时节有着说不尽的爱恋,那是让我有种想哭的冲动,太多的眷恋,就像风一样,我却想抓住它,像是幸福的所在。

可以留下来吗?不行的话,那你等我,我跟你走。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今天看着你写的这篇在QQ相册的日志,我沉默了,习惯性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和感动。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想我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随着一年前你的出现,应该结束了,我应该变得成熟一些了。

想起你我第一次邂逅的那个场景,我依旧能感到幸福。那是一个遍地洒满暖暖阳光的上午,可是孤独的我在想着师哥们的即将离去,落寞的向教学楼走着,那个外表恬静的你和你的室友们,与我擦肩而过,却在我刚过超市的的拐角处时从后面叫住了我,不顾当时周围陌生同学诧异的目光,一字字的清晰吐出:我喜欢你!顿时,“无辜的”我和他们就懵了,慌乱的我莫名其妙就记下了你的名字,我们就这样相识了!现在想起,当时你吸引我的,除了那种与你外表不相称的勇敢;还有纤纤细细的你,恍惚之间,像极了我心中的那个她。算我狠吧,为自己找了个候补情人。

我和你在一起,按你说的第一次见到我(我也接受了你说的这个日子)已经一年了。那个坚持追求幸福快乐,永远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你,短短的一年来,驱散了我心中不少阴霾。

善解人意的你,是那样的好,处处为我着想,从未让我感到一丝的不舒服。在一起电话聊天的时候,听着你那柔柔的声音讲着关于和我一次次“巧遇”的瞬间,在教学楼远望我打球的快乐,准备告白的踌躇以及浪费机会的沮丧,我不禁乐的大笑;腼腆的你甚至还给我看了那个你写的关于我厚厚的日记本,看着那一个个笔触温暖快乐的叙述日记,一直没心没肺的我心中也不禁盈满感动,直到慢慢的看出泪来,也庆幸自己,没有失去一颗那样晶莹剔透的玲珑心。我开始不后悔当初自己的轻易尝试,因为渐渐的我发现,心中曾经的那个唯一,已经默默离去。一个人拥有另一个人那么多那么多的喜欢和爱恋,应该是一种很好很满足的幸福吧!

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当时答应你的理由,现在写出来,不知道你是否能原谅我。对未来没有信心的我,一次次的让你伤心难过,总是推三阻四,含糊其辞的回避这样有关未来幸福的问题,也许是我不敢勇于承担责任;但不敢轻易许诺的另一个原因,是怕我给不了你幸福啊,或者,这个也算是一个借口吧。

现在的我,真的改变了许多:开始做事考虑后果,不再莽撞了;开始不再像以前一样自私,会为别人考虑了;开始懂得细心谨慎,懂得负责了……也许改变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我自己能感觉出来。

真的,抱歉,亲爱的,我不能留下陪你了,因为我要毕业了,我一定要先走。可是将来在远方工作的我一定会安静的等着你,等着你的毕业,一直等到我们重逢的那一天。

静静地我写下这些,是为了谢谢你,陪我共度幸福的时光:感谢你替我祈祷替我烦恼为我生气为我闹,感谢你让我可以依靠和拥抱,感谢你的爱如影随形在我身边……

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第3篇

八月,中午,听着一首canon,断断续续的写下这些零散的文字。

没有情绪,没有目的,也没有来由。只是想在八月这么自然的写写,与一切无关。

就像走在林荫小路上,沐浴着阳光的碎片,那么随意安然,略带惬意。

不知不觉都过去好久了。

其实自己一直是个不怎么会写文字的人,只是随手在断断续续的记录着自己洒在青春路边的些许年华。

偶尔微笑怀念,偶尔心绪复杂。

然后依旧每天活在当下,看着时光缓缓的流过,跟着人流淹没在大街小巷。

我想能这样拾捡着那些青春的碎片,也是很好的。

至少觉得那些时光在我的生命中隐隐有了痕迹,当我再回过头来看着它时,内心是淡定的,不会空虚微凉。

这就够了。

人是要学会满足的,这样一颗心闲暇下来才会有灵。

拿着水杯从落地窗看去,看着那些涌动的人群,突然感觉,我们很渺小。

手指飞扬在键盘间,就这么,一点一滴的记录着,记录着我的暂有灵感,安静或是成长的瞬间。

canon是一首很美的乐曲,在被钢琴完美的演绎出后,是那么令人喜欢。

旋律从耳边缓缓流淌进心里,你可以很平静的放下过去,放下回忆,放下心情,去静静的享受这支曲子带来的纯美心动。

我相信,置心于其中的人都是被深深的触动了的。也是有着故事的人。

浅显的人是无法完全体会到它的那种自琴端散发的美的。

它像是一位美丽女子,有着甜美迷人的容貌,优雅高贵的身姿,在琴键上悠扬的翩翩起舞,时而旋转,时而跳跃。

在光线下,我们能深深的体会到她淡淡的忧伤,微笑的明媚,周身散发的幸福味道。

然后我们深受感染,走出那些伤感的岁月,心怀感恩和希望,继续明朗的笑着走向暖暖的阳光,身后的剪影逐渐缩短。

幸福的味道,不久也会混着花草香逐渐的弥漫吧?

我们总是会幸福的。不管那些伤痛曾经如何撕扯着我们的心,如何让我们放声大哭,找不到方向。

他们也是会幸福的。那些我们念念不忘藏进心底最深处的人。

我们的生命就如同这首canon般,会有淡淡的开始,紧促的旋律,也会有完美的归宿。

这是我想说的,对我自己,对你,对他,对那些有着故事的朋友。

我们都会幸福的。

如若可以,愿我的文字能给你们温暖,余温过后,我们还能给自己温暖。

爱是美好的。

canon是美好的。

我们也会有美好的结局。

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寻得。

就像这个八月的开端,明媚爽朗,打开窗,呼吸下新鲜的空气,对自己对别人,微笑着说声:早安。

谁又知道,阳光斜斜地从空气中倾洒下来,会妆点了谁人的脸颊呢?

记得月初工作的闲暇,在本子上胡乱的写到:

八月的风轻轻地拂过上空,带走了上月的种种情绪,一切转换的是那么自然。

时间就是这样子,在你来不及有所准备便不停地拖着你向前走,而且走得那么匆忙。

八月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一如往昔,有着连绵不觉的雨水,磅礴过后一片短暂的安宁,然后潮湿的树林下,是散步的人们被不断拉长的剪影,捕食的鸟在地面蹦蹦跳跳的掠过。

八月,打开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微笑着说声:早安。阳光斜斜地从空气中倾洒下来,碎碎的,妆点了谁人的脸颊?

似乎时间就是这样子,大把大把的游走,我们总是在做些徒劳的记忆。

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老样子。

穿着那件最爱的衣服,看着那本最爱的书,听着那首最爱的歌,时而跑调的跟着哼唱几句。

然后在每个年末月初,细腻的轻叹一把。

终于,闲暇不再多。

从大学校门出来,散落在各方,终日游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体会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终于不再虚度年华,开始了奋斗。

然后,也都有了最爱的人或是守护自己的人,徜徉在花开的世界,幸福飘过~

接下来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未来还很长,还有很多路我们要去走,尽管时光匆匆,红颜易逝。

生命就是这样子的吧。我们唏嘘感叹的刹那,不知是什么从上方倏然飞过。

瞳孔里落下的细碎的剪影,像极了谁谁谁。

忽然想到天使,我只想说,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专属天使。

至少我相信我有。信或不信,你们也有的。

而我们要经历很多。

感情,事业,繁杂琐碎的私事……

在看郭敬明的《光线消失的井池》时,里面有写到一段话,不觉道出了胸中一些不能言出的感触,那上面写到:我们曾经的爱情,有一段一定会失败,是我们单薄的青春里,一定需要有这样一段失败的感情,来教会我们更多的事情。

就像他在小说《夏至未至》的结尾写到: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感情,在心中最深处,美好亦或辛酸,最终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长,更好的去爱。

然后那段时光被吹成了过往, 过往被吹成了回忆,那些伤口, 被时间慢慢地抚平。我们慢慢的走出那段时期,然后安静的微笑,好好的爱下去。

断断续续的写了很多,杂乱无章的感觉,写这些没有来由和情绪,只是随着音乐不断地在放大着旋律的感觉,梦呓般自言自语。、

算是心的肆意放飞吧。

我喜欢这样无拘无束的感觉,随意书写着自己不成文的字,在时光中就这样,一点一点的,一字一字的游荡着,安静而惬意。

最后,如果要把这篇文的关于爱和幸福的文字送给一个人的话,我会送给你,陪在我身边的你。与我聆听canon的你,教会我canon的你。

年华中,最美丽的是遇见。能遇见你,我是幸运也是幸福的。原谅我的不善言语。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慢慢的走。

沿途会开出美丽的风景……

看似漫长的八月,接连两场的雨水,将这座城市洗刷的越发苍白洁净。

阳光淡淡的闪耀在眼角,却也温暖。

其实,在结束时,也想对周围的一些朋友说些心里话。可是当想打下来却不知说什么了。

影儿说看着你们聊天,看着看着就笑着流出泪来。

我不知怎么说出心里的感触,话别生日时看完他的日志心里也堵得说不出话来。

还有落儿和悦悦。

此刻没有太感触的话语,我想你们也是明白的,有时无需太多的言语,懂的人也就懂了。

我们都会寻得自己的幸福,总是会的。即便在这段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太多不能言语的东西。

我们在一个大家庭,总是很温暖的。

我们的生命就如同这首canon般,会有淡淡的开始,紧促的旋律,也会有完美的归宿。

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第4篇

黎学东已有三个月没在微信中露面了。他最后一次为小雪点赞是在六月初小雪发的一则笑话中。几天后,小雪所在的“往事不如烟”群中显示‘黎学东退出了群聊’。小雪当时就预感到这个通过彼此点赞来诠释挂念的平台永久关闭了,黎学东又像过去二十多年里无数次决绝地转身一样离开了。

而一年多前,正是黎学东要求加小雪为微信好友并以群主之一的身份把小雪带进他所在的“往事不如烟”的群里的。在这个群里,小雪看着黎学东一如既往地和男女群友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晒着各种酒醉半酣的“艳照”。“本性难移”小雪只这样想。多少年了,小雪已习惯了他这个样子。但对小雪,黎学东分寸把握得很好,只在看到小雪发的有趣的图片和笑话时才会点个赞。小雪懂得,这就是黎学东所能给予她的挂念了,毕竟他们都早已各自为人父母。点赞生活的平静在一次黎学东醉酒后小雪送他回家的路上被打破了。车到了黎学东住的小区外,小雪先开口:“回去早点休息”。黎学东却答道:“咱们今天能不能私聊一会儿?”小雪没有拒绝。她和黎学东二十几年来聚了散散了聚,终究没能走到一起,要说的话,何止一句两句。黎学东说:“你看见的,我和淑华她们什么玩笑都开,但和你,我不能,开不起。”小雪心有些痛,说:“有些东西不能触碰。”黎学东又说:“巧云就常说我,‘你有什么好?要这样折腾别人。’其实我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年龄看重的人不同罢了,咱俩……唉!”

小雪脑海中浮现出大三时黎学东说过的话:“新生中有个女孩,比咱们小五岁,挺单纯的,人又乐观,爱来找我玩儿。”他提到那个女孩的语气有一丝温存,果然,若干年后那个女孩成了他的妻。分手后,小雪从不在黎学东和他们共同认识的人面前表露她对黎学东未曾彻底放下的那份情愫,倒是黎学东常常会提起他们一起成长的岁月――他过生日时小雪送的围巾、他高考失败时小雪的支持和守候、他醉酒后小雪耐心的照料、他们总无法同步的感情给彼此带来的痛苦……当然,很多话都是聚会喝高后黎学东在qq上的留言。清醒时面对面的黎学东大多是冷漠的,而黎学东的冷漠常常会让小雪陷入梦魇。擦肩而过的黎学东视她如空气,无边无际的孤独吞噬着小雪。这样的梦魇只有在黎学东下次给小雪留言后才会消失,小雪讨厌这样被黎学东左右的情绪,但却无能为力,无论她和黎学东见或不见,黎学东都会定期出现在她的梦里,二十年如一日。于是小雪开始问自己“还爱黎学东吗?”有一年在丽江,夜深人静的古镇让小雪特别想念黎学东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她忍不住第一次给黎学东的qq留了言“丽江很美,但没有你。”黎学东很快地回复了她“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之后,黎学东从小雪的qq上消失了,连同他的人,在小雪的世界里蒸发了。再次被同样的梦魇折磨的时候,小雪开始在qq上写日志,不长仅自己可见。“梦里,满眼飞花。突然,泪流满面,花开处,没有这一生最美的青春。凋零了许多季,依然无法放手。渴望与花共舞,还一世心愿。当初摘下的第一朵花,太绚烂,没有了花的梦境,太寂寥。”“只有在这一刻,才清晰地感觉到我真的无法握住时间的手。虽然我们曾不止一次给过彼此承诺,但在日子的匆匆来去中,却只能这样擦肩而过。那些在一起时亲密的感觉,也只能这样在时间挥手而去时留下些许的心灵的悸动。”“再回到那条熟悉的小街,当初的温馨快乐变成了彼此之间的淡漠。时光流逝中的我们,都不再是当初的模样。那小街上走过的青春岁月,却在我心中珍藏。”这一写就是好几年,这些日志让小雪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释放后的小雪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黎学东再次出现是为孩子圆锁,看着携妻带子站在台上的黎学东,小雪突然间热泪盈眶,心里重复着一句话“看着对方长大的俩个人,为什么就不能一起变老?”这一刻小雪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爱黎学东的。那天喝多的黎学东直视着小雪的眼睛说“我从你的眼睛里看不到一点点关心。”小雪在心里挣扎“不是这样的。”但她什么都没说,沉浸在幸福中的妻子,沐浴在爱河里的儿子,黎学东的婚姻是幸福的,而小雪对自己相夫教女的生活也十分知足。晚上睡不着,小雪上了qq,打开闪动的一个头像“我是黎学东”,小雪点了接受,他问“这几年你好么?”小雪百感交集,发了一行文字“不是一点点,全在心里,从没变过!”然后小雪把这个新加的好友添加到了黑名单,又让自己的状态变成隐身,她知道自己其实是舍不得彻底删除了他。在那天的日志中小雪写道“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来一次同学会时,巧云帮小雪开了微信,而在加小雪微信时黎学东说“点个赞,知道彼此还好,可以吗?”小雪无法拒绝他,就像过去的二十几年一样,她已习惯待在原地,等着黎学东的随时出现,而就算很久才可能见上黎学东一面,小雪也觉得比在梦里看他模糊不清的脸要好。几个月前,微信群组织了一次活动,合影时黎学东和小雪不经意地站在了一起,在黎学东发的相片下面,小雪点了赞,却在那天的qq日志中写了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而黎学东却意外的在一堆评论中添了一句“那个年代,那种感情,那份感动!”

小雪犹豫了一下说:“从前你说我不关心你,我给你发的那句话,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知道”黎学东打断了小雪,“咱们这份情谊,别人不懂。看得出来,你过得也挺好。”小雪苦笑了一下,她知道有些话今天不说,就再没有机会当面说了,这段时间她曾不止一次地想象黎学东能坐在她身旁,听她倾诉一下,几句也好,一个人悄悄地爱他的那份地老天荒已经让她快无法坚持下去了。黎学东看了看车外,像下了决心,伸出手打开车门,“你开车小心,我回去了。”小雪“嗯”了一声,咬了咬牙,摇下车窗喊道:“有些东西,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黎学东一怔,抬头看小雪,眼睛里有光。小雪又飞快地说:“睡个好觉,我走了。”开车回家的路上,小雪摇上车窗,放开音乐,任泪水肆意流淌。

从发现丈夫微信里的秘密后,小雪便常常这样,边开车边嚎啕大哭。几年前丈夫就在qq里搞过网恋,小雪觉得那只是一时兴起,虚拟的世界让不会自律的他犯了糊涂,多年来对黎学东的那份感觉让她原谅了丈夫。但到了微信时代,丈夫微信中的那个人却仍是当年qq里的“最爱”,而她自己在丈夫的微信中却赫然列在黑名单里,看着丈夫写给“爱人”的情深意切的东西,小雪懵了。因为丈夫愿意做她“灵魂摆渡人”的那个女人有名有姓,有电话,有他们在一起相处的细节。在借口酒醉不归的晚上,丈夫写他会整晚整晚地刷屏,只为看到“她”的最新动态,还有……小雪不愿再想下去,那都是他们结婚十几年来,他从未向小雪说过的话。尤其是小雪无意中知道,那个去台湾度假的女人隔天就要回来了,小雪留意着丈夫的行踪,那天中午,丈夫没有回家,只说有应酬,小雪打电话过去,女人接的,很快就挂掉了。再打,没人接;再打,关机。小雪崩溃了。她把车开到河边,泪雨滂沱。她一直以为自己还算幸福,一直以为没有黎学东就不会受伤害,可在她枕边共着呼吸的丈夫却和当年的黎学东一样狠狠地伤了她,甚至比黎学东伤得更重。她在情绪激动中翻出黎学东的电话号码,她想问问黎学东“凭什么她就不能被好好珍惜?”但理智提醒了她,她不能这样去打扰黎学东。圆锁时黎学东妻子幸福的泪水,儿子快乐的笑容,她不能,不能就这样毁了和黎学东维持了二十几年的亦亲亦疏的关系。她无法想象没有黎学东出现在梦里的后半生,她曾反复地问过自己“重活一次会不一样吗?”答案是“一样。”同样地她也不知道如果和丈夫离了婚,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她曾经那么信任他,依赖他,她曾经以为天底下无论哪对夫妻闹离婚,他们也不会。她很早就知道,丈夫有很多女性朋友,她们也都是她的朋友,但这次不一样,是她自己疏忽了,丈夫心不在焉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平生第一次,她没接丈夫随后打来的无数电话,也是婚后第一次,她夜不归宿,住进了一家酒店。

回到家,丈夫在看电视,孩子在做作业。洗漱完,小雪准备关机睡觉,却看到了黎学东在她到家前就发来的微信“不想打扰你,只是想告诉你,你越来越有魅力了。”宣泄过后的小雪平静了许多,“谢谢,你一定要好好的!”小雪回道。黎学东又发过来,“会的,睡个好觉。”这是小雪和黎学东在微信里唯一的一次私聊。他们都明白,他们之间只有已经释怀的过去和各自安好的现在,未来,是个未知数。圣诞将至,小雪一次性地收到了黎学东在微信上发来的圣诞贺卡、新年贺卡、春节祝福还有元宵节问候,小雪明白,黎学东是有段时间不会再露面了,他们又回到点赞问安的生活节奏中了。

黎学东生日时,淑华约了一帮好友,为黎学东庆祝生日。小雪感慨“虽然从没有放下过黎学东,但他的生日却真不记得了。”黎学东端着酒杯,走到小雪跟前,说:“那时真的很美好,谢谢你。”小雪笑了笑,说:“生日快乐!”这份温馨让小雪又能有一段时间去做温暖的梦了。那天回到家,丈夫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手机滑落到地上,小雪捡起丈夫的手机,看到了还亮着的屏幕上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的聊天记录,对丈夫绝望的小雪喝掉了他带回家的大半瓶“北京二锅头”,放倒了自己,昏睡前她给丈夫撂下了狠话“明天孙子不去离婚!”半夜里小雪心悸难受,喘不上气,她对丈夫说“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成全你们,咱们离婚。”吓得丈夫和孩子翻箱倒柜地找来“救心丸”,喂小雪喝了下去。可第二天,谁也没再提离婚的事,丈夫说他只是无聊,没事做,聊那些打发时间而已,他和那些人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原来那个女人早就又成家了,过得挺好的。他已经把她们都从微信上删除了,他求小雪把他从黑名单里解放出来吧。小雪拿自己对黎学东的感情来衡量丈夫的出格:她把握了尺度,而丈夫却放任自己的情感泛滥。这段时间,她也悄悄地在整理自己的感情:丈夫和黎学东,她生命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两个重要的男人,她应该都爱,但她不知道更爱谁一些,曾经以为是黎学东,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在他们闹得最凶的时候,女儿吼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别吵了!谁不是在大大的绝望中,小小的努力着!”后来她才知道那是电影《小时代》里的一句台词,稚气的女儿竟也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在这场战争里,没有赢家,只有伤员。她缴了械,偃旗息鼓,只要还珍惜,还挂念,她愿意和丈夫一起相守下去。

小雪和黎学东都热爱文字,这也是当年他们能走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就在小雪以为她和黎学东可以这样点个赞报个平安平静地相处下去的时候,黎学东却因为小雪在每次聚会中的诗歌朗诵而恍惚起来。朗诵时的小雪不再像平时那样安静,她浑身散发着一种文学的魅力。这魅力一直都深藏在黎学东的心里,让他陶醉,也让他一次次在失控前逃离。有一次小雪朗诵叶芝的《当你老了》。念到“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那痛苦的皱纹”时,小雪有些哽咽,眼风扫过黎学东的面庞,他的眼中蓄满了久违的迷离和熟悉的渴望。于是,除了点赞,黎学东偶尔会回复小雪“好久没有缅怀三毛了,就像好久没有缅怀青春一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小雪明白,黎学东仅仅只是恍惚了,而且她知道黎学东很快就会采取行动来结束这种恍惚,但她仍像以前一样,享受它的存在,就像在黎学东生日后小雪在qq日志里写的那样“曾经的美好,都是精神鸦片”。明知戒不掉,她亦不在乎,她只要珍惜,只要挂念。

小雪的预感很快应验,退出了群聊的黎学东应该将她一并删除了,但小雪仍然保留了他的微信头像。要不是这场缠绵不休的雨,小雪觉得她已经忘记黎学东了,因为她已经好久没有做关于黎学东的梦了。在雨中,十七岁的小雪和黎学东手牵着手,黎学东说:“长大了,我一定娶你。”小雪不知道黎学东是否记得这句话,但她记得,一直记得。

关于幸福的日志范文第5篇

习志淦:沈虹光是我们这一代编剧中的佼佼者。应该说,她的编剧特点和手法在戏剧创作领域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和启迪意义的。

■朱广祺:无论是看沈虹光的戏或读她的剧本,我总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她就像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在讲故事,不造势,不急不躁,很生活很生活地向着我们娓娓道来。开始像一股涓涓细流慢慢流淌,后来随着情境的变化,溪流就变成了潺潺河水,逐渐又变成湍急的激流,到最后掀起大浪,有时甚至像瀑布一泄而下,收煞时又往往给你留下一些惆怅、缺憾;在缺憾当中让你去咀嚼,去回味,去琢磨,去感受到她剧本的内涵。我看她的很多戏大凡都有这么一个接受过程。

习志淦:您说的这些我也有同感。这种生活流的讲述故事的方法,正是沈虹光话剧创作的一种特色。但听说有评论说她的戏往往进戏太慢,这个观点我倒不敢苟同。

■朱广祺:看是什么戏,有的应该开门见山,有的可以渐进渐入。要相信观众在审美的过程中,有自身调节的能力。我们说的所谓进戏慢,是指既无情境又无人物形象,在那儿说过来说过去。这种开头如果跟中心事件没有什么关联,就显得沉闷,观众就很难耐。

习志淦:而沈虹光的戏却不是这样的。她的戏开场,并不像有些刻意编造的剧本一开头就追求强烈的外在冲突,而是把一个尽量真实的生活形态展现到观众面前。虽然表面上看似平常,实际上隐含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而且不乏机趣。比如《同船过渡》的开场,三个人物同时都在场上,一个看电视,一个看报上的征婚广告,一个却在掏塞了的下水道。明明只是一个观众司空见惯了的生活场景,但它却通过三人各说各话、人物之间机巧的语境和对白,把环境的典型和性格的特征一下子摆到了观众面前。

■朱广祺:《临时病房》的开场更具有这种特点。那个刘大香上场,护士给她交代:要喝水在这儿打。这是热水龙头,这是冷水龙头。老太太说这个我知道,到深圳看我儿子用的就是这个。红的是热水蓝的是凉的。啊,你知道,那是洗澡的。哪是热水哪是凉水的,别烫着了,烫着了是谁的责任呀?用完厕所一定要冲,我不是说你们,农村来的人就不讲卫生,什么什么的。老太太说我知道,我知道,我都知道──这些看起来好像很噜嗦,但是,乐就乐在这个噜嗦,好看就好看在这个不厌其烦上。而这恰恰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人物当时的心态、处境、自我感觉、都在这个噜嗦里面活跃了起来。

习志淦:《丢手巾》的开场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就是那个女生宿舍管理员周师傅出来一段表演。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婆,一会儿“收份子钱”,一会儿指责别人不该从楼上丢东西,一会儿又接电话传电话,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女工宿舍的那个特殊环境里。肖惠芳老师把这个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完全是一个充满了机趣的独角戏,一个生动的小品。

■朱广祺:这段戏我也是百看不厌。听说沈虹光把这段戏浓缩成一个小品,由肖惠芳扮演周师傅,在中南地区小品比赛中还获了奖。我经常拿这个碟子给我的学生看,我说你们看看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现在的有些小品就没有这种品位,只会单纯追求笑料。搞笑我不反对,但是缺乏人物形象,缺乏内涵和深度的戏剧效果我是不喜欢的。

习志淦:对。戏嘛总应该是有人物、有内涵和有深度,总要给观众留下点儿什么,或感悟、或启迪、或震撼……

■朱广祺:你刚才谈到《丢手巾》了。剧本开始作者有个提示,意思就是说,这是一个工厂的女工宿舍,是一个极普通、极平淡的所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的一些场面。下面她又接着说,琐细与平实中也有让人震撼的内容。她认为她写的这个女工宿舍,不仅仅是个宿舍而已,而是一个人生之栈……我觉得沈虹光这段话道出了她的一种美学原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她的一种戏剧观念!

习志淦:她的戏剧观念几乎贯穿在她所有的戏中。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话剧界出现过像《于无声处》、《报春花》、《丹心谱》等一些好戏。这些戏都是写的大背景、大事件。而沈虹光的作品却是一些小背景、小人物,空间也不大,都是什么家庭啊、医院病房呀、女工宿舍呀、学校呀……多是凡人小事。

■朱广祺:所谓方寸之间,天地之宽。

习志淦:是呀,沈虹光就是从这些普通、平实的凡人小事中,表现人物所处的大时代,震撼了人心。从《五二班日志》,到《临时病房》,我们仔细把她的戏综合起来看,都是经过人物性格的形成、人物观念的变化而使观众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所以,看她的戏就觉得特别有嚼头、有回味。哪怕过了若干年后,某个时代的大事件已经过去了,她的戏却不会让人觉得过时。因为她是写的人性的最本质的东西。

■朱广祺:就是我们所说的永恒,因为她写的是人生的千古难题。

习志淦:《五二班日志》写的是一个儿童剧,是写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形态。她笔下的几个孩子,一个是所谓资产阶级家庭出身、一个干部家庭,一个工人家庭、一个家境贫寒父亲死了母亲疯了的,还有一个经理的儿子。虽然是几个孩子的际遇,却让观众看到了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革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所以说,她的戏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人性的永恒价值,也就是您刚才说的人生难题。这甚至包括在孩子身上。比如像妮娜对自己出国的事说还是不说等这些小的处理上,也有内心冲突在里面。这个特点贯穿在她所写的所有人物之中。

■朱广祺:我好像听你说过,你女儿当年看过她的《五二班日志》,很兴奋。

习志淦:对呀!我前不久还跟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谈到这事,说要跟朱导演聊沈虹光的戏。我女儿甚至还记得妮娜的名字,说明她对《五二班日志》有很深的印象。那是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湖北剧场看的。二十多年前我带女儿去看这出话剧,当妮娜、吉冬等人记日志的时候,她听着剧中人念着优美的台词,脸上所洋溢着的快乐和沉浸在剧情里的那种幸福感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女儿正是看了《五二班日志》以后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出国留学二十多年从未间断,写了几十本。这是出自《五二班日志》对她的影响和陶冶。

■朱广祺: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一部好戏给一个小孩儿的生活轨迹、人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所引起的深刻的变化。

习志淦:可以说,沈虹光的戏对观众的影响是深远的。

■朱广祺:说到影响我想到了一个例子。听说《同船过渡》在北京演出,有一个演喜剧和闹剧的全国知名大牌演员,看完了戏以后,观众都走了,他却坐在剧场里默默沉思良久,一时半会儿从戏里跳不出来了。

习志淦:这个演员我知道,应该说也是个有品位的喜剧演员。一个以自己滑稽、幽默的表演得到观众认可的演员,现在能够坐在剧场里沉静下来思索、琢磨、回味,也说明了沈虹光话剧给人的震撼。

■朱广祺:《临时病房》在上海演出我到现场去了。上海观众很有礼貌,一般戏完了以后互相打招呼道别:明天见,明天见。可是那天没这么说。散戏后,特别是些老年观众,说的却是李天佑和刘大香的台词:你要保重,你也要保重啊!他们就在这种互道珍重当中,缓缓离开了剧场。

习志淦:这说明她的戏在观众中引起了真正的共鸣。

■朱广祺:时下有一种说法,演员都在崇尚有表演的无表演,无表演的有表演,不显露表演技巧的表演,非常生活,非常自然,非常质朴,非常美。那我们能不能借用这个说法说沈虹光的编剧是不露编剧技巧痕迹的编剧呢?她的戏里有编剧技巧,你仔细看是很有技巧的。但是她不显山露水,不显摆自己的技巧,总是那么自然、流畅、质朴,清丽……

习志淦:我记得您这个评价,曾有专家说过类似的话,说她是:“一反过去的编剧法,写了一出非戏剧化的戏剧。”

■朱广祺:对。她把技巧隐匿起来了,不显露。她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藏在故事里了,藏在那个所谓极平淡、普普通通的生活里了。

习志淦:但是她话剧里的戏剧性和矛盾冲突其实又是很强烈的。简言之,是很有戏的。

■朱广祺:你发现没有,她的戏大凡都是悲喜剧。亦喜亦悲,悲喜相乘,又是她剧本的一大特色。

习志淦:这其实是我们中国戏曲的主要美学原则呀,在传统戏里许多都是把丑和旦放在一个环境里,一会儿喜一会儿悲,产生一种丰富复杂的情状。

■朱广祺:《丢手巾》是这种风格,《搭积木》也是,直到我参加的《临时病房》更是。要说她的戏的这方面特点,《临时病房》达到了极致。一开始就很有味道。医院因为人满为患,没有办法,在会议室搞了个临时病房。农村来的老太太叫刘大香,心疼钱,因为她的儿子在深圳打工赚钱不容易,是血汗钱,农村老太太不愿意住。另一个有一定身份的李天佑,儿子在美国有的是钱,他不差钱,而且他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甚至还有点儿养尊处优,不愿意男女混住。作者把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放到一个环境去了,这就产生了种种冲撞。而这种冲撞沈虹光却没有设置什么大的事件,而是通过生活习惯展开的。李天佑睡觉是悄然无声,那个刘大香是鼾声如雷。就为打鼾这件小事,两个人吵了个不亦乐乎。观众笑声不断,剧场气氛极其活跃。

习志淦:一个老头儿有心脏病、很难入睡,一个老太太倒下就睡又拼命打鼾,把这两个人放到一个病房里,必然产生喜剧效果。也为这个戏后来的悲剧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朱广祺:是呀,最后刘大香查出来是恶性肿瘤,是癌症。两个生活背景极其不相同的人放在一起相处,慢慢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老太太一时想不开,萌念轻生,想陪老伴去了。李天佑在屋顶凉台上做她的工作,劝导她,鼓励她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呀,人总是要死的,你急个什么呀……接着又说,你的大毛二毛要回来过年了,还有你的菜园子,那窝猪、那群鸭……就这样,唤起了老太太活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在这场戏里,你听不到什么人生价值、珍惜生命的大道理,却给观众一种人生的感悟。

习志淦:像这种亦悲亦喜的东西在她的戏里比比皆是。《搭积木》里面有个情节也是叫人忍俊不禁的。剧中男女主人公吵了一晚上不是要睡觉了吗,在当时的特定情形下两个人不能同床共枕,男的就拿出了折叠床,正在这个时候,楼上的男的敲门来了,说老婆刚跟我吵了架不让我上床,只好把你们家折叠床借一晚上。这男女主人公都是那种所谓家丑不外扬、讲身份爱面子的人,只得把床让他拿走,自己拼沙发睡。没想到楼上女的又来了,说老公不跟我上床,一定在外面有了第三者……就这么一个折叠床,三翻四抖引出许多笑料。这是具有很强的喜剧性的,又蕴含着悲剧意味。

■朱广祺:所以我说沈虹光的戏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各个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每次《临时病房》演出的时候,观众反应都是很热烈的,剧场气氛非常好。尤其在大学,都是有节奏的鼓掌。《临时病房》每每演出我都是跟着的,观众都是非常喜欢的。

习志淦:尽管有人曾怀疑沈虹光的戏是不是有市场,演出的实践告诉我们,无需过虑。

■朱广祺:她很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她的很多戏里很难说哪个是绝顶完美的人,哪个是绝坏的人。都是“这一个”。她的情节都不是主观编造的,而是从人物性格的冲撞中产生出来的。正所谓,情节是性格的历史。

习志淦:这是她写戏的又一个特点。她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我感觉她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有着作者的切身体会,真正做到了深入到人物灵魂里面,内心深处去进行挖掘。

■朱广祺:因为她重视人物的性格特征,所展示的就不是那种你要这样做我要那样做的那种纯意志的冲突,而是性格的冲突。

习志淦:意志的冲突和性格的冲突?既然二者都是冲突,那么它们的区别,或者说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

■朱广祺:比如说,我们学表演的很重视动作,就是行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解释行动就是:由意志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她的戏里是有意志的冲撞。但这种意志的冲撞不是作者主观强加的,为了编戏而编的。我的一位老领导说这种胡编乱造的戏叫“人造矛”。而沈虹光却是让有性格的人物产生行动,而这些行动放在一起发生冲撞,就产生了戏剧情节。

习志淦:意志冲突是存在的,但不是编剧强加的,而是人物性格所致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朱广祺:正是这个意思。什么是性格呢?我觉得,人物所处的时代,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文化修养,他个人生活的阅历等等因素也许里面还有点儿遗传基因什么的,而形成的对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自身特有的行为逻辑和行动方式。我们过去的有些戏,是作者按主观意志,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编造一个情节,再把人物放到这个情节里面去。说是一个角色,但却是为情节服务的,甚至成为一种符号。由性格产生情节,而不是情节需要角色,这是不同的创作方法。《汉姆莱特》和《奥赛罗》这两个悲剧英雄由于性格的不同,前者是优柔寡断,该出手时不出手;后者是鲁莽多疑,不该出手出了手。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悲剧故事

习志淦:这个人物产生这样的行动,那个人物产生那种行动,这些行动的相撞,都是性格所致。如果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的话,沈虹光在这方面又是非常突出的。

■朱广祺:《幸福的日子》里小可的父亲郭景阳遇难去世了,母亲又远在美国,主人公李辛虽说跟郭景阳有爱慕之情,却没有事实的夫妻关系,但由于她性格的善良,怜爱这个孩子,就任别人去说,而自己坚持领养这个孩子;当孩子的姑妈要接孩子到乡下去的时候,有人劝她不要答应,也是由于她的善良,说我跟郭景阳没有夫妻关系,我不是他的未婚妻,最后小孩儿的姑妈得了重疾,眼看孩子又没人管了,此时此刻,又是由于李辛的善良把孩子接了过来;最后,孩子的眼疾要开刀,医院规定要亲人签字,她又是因为善良,公开承认自己是郭景阳的未婚妻,于是她签了字。这种情节的变化都是性格推动的。

习志淦:沈虹光在《临时病房》中,把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的两个人放到一起,两个人由吵吵闹闹到互相理解,她没有通过说大道理,而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来解决:李天佑参加同学会吃海鲜吃多了,闹肚子拉稀,刘大香是那种见人有难就帮忙的人。李天佑差点拉到裤子里了,刘大香马上拿了拖鞋叫他上厕所,哪知道来不及真的拉到裤子里了。刘大香大大咧咧,不在乎地说:“你脱脱脱呀”,“我怎么能脱呢”,“哎哟,我都生了几个孩子的人了,男人身上的东西我什么没有见过呀”……由此李天佑就真正认识了刘大香,理解了刘大香,知道这是个好人。

■朱广祺:完了她还帮他洗那个脏裤子,这都是符合性格逻辑的吧。李天佑说要多少钱,我给钱。这也是符合李这个人物性格的。一说给钱,老太太把李天佑臭骂了一顿,接着两个人就唠起了家常,最终李天估把设置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楚河汉界”拆除了。这是情节大的转折。这个转折转得非常自然,非常质朴,没有说教,是由于这两个人的性格逻辑推动的。但别忘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是沈虹光刻画的。

习志淦:她的戏不露编剧技巧痕迹,主要原因就在于她重视写人物,她把矛盾冲突的设置和情节的跌宕起伏都交给人物去完成了。

■朱广祺:在沈虹光的戏里,我们不仅看到性格与性格的互相冲撞,还有着角色自身的内心冲突。她往往把人物放在两难的状态。这个时候是特别真实,特别令人信服,最有魅力的,观众特别爱看的。这个时候,舞台上往往出现一种静场,大静场。这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一句话:也许演员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习志淦:沈虹光的戏里有很多这样的场面,这样的瞬间,这样的静场,非常吸引人,观众几乎是屏着呼吸看看。比如《幸福的日子》里李辛对孩子的态度、刘大香对生和死的态度都是两难的。

■朱广祺:《搭积木》也有这种两难的典型。女主人公回来本来是要缓和夫妻关系的,最后两个人却又发生了一系列矛盾。面对着孩子究竟怎么办,是离还是不离,却束手无策。

习志淦:《同船过渡》的方老师也是两难。方老师究竟跟不跟老船长建立家庭,始终纠缠于两难状态,这都是紧扣观众心弦的。细细想来,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常常处于两难状态吗?

■朱广祺:有个学者说过,所刻画的人物处在两难的时候,是这个人生的谁也不可逃遁的常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两难中度过的。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习志淦:我记得您跟我谈到沈虹光的戏的时候曾经说,她的戏始终没有离开戏剧本体和作者的主体意识。

■朱广祺:是的,我说过。中央戏剧学院的谭沛生教授说,戏剧的对象是人,它的全部意义就是思想情感。我认为他这个说法道出了戏剧本体的意义。不管你是探索也好,先锋也好,荒诞也好;你是京味也好,汉味也罢;你是喜剧、正剧、悲剧都可以,但是都不能脱离人这个本体。我是非常同意谭教授这个说法的。如果拿这个理念来对照一下沈虹光的创作,我觉得她称得上戏剧本体的守护者。我不知道她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

习志淦:要说戏剧本体,沈虹光的剧本是体现得很鲜明很深刻的。这么多年,可以说她的主体意识是非常强的,有时侯她很谦虚,有时候又很固执。听说那年《寻找山泉》演出完了以后有人上台和她进行辩论,她可以毫不掩饰地谈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为一个编剧来说,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朱广祺:她守护着自己的那份真诚,而不去迎合所谓的时髦、所谓的票房、廉价的剧场效果。如果说像她这样的戏越来越多的话,可以保障我们戏剧的品质,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习志淦:正因为如此,当我们今天再看她二三十年前写的剧本的时候,还是感觉没有过时,很有味道,有很强的生命力。

■朱广祺:因为她的戏都遵循着戏剧的本体,写的都是普世的人情物理。

习志淦:咱们再谈谈细节的运用吧。

■朱广祺:沈虹光很注意细节的运用,而且很精妙。我的许多学生中有些是学表演的,有些是学编剧的,我常常跟他们谈沈虹光细节处理的两个例子。

说实话,我看《搭积木》和《丢手巾》,看的时候觉得戏写得非常好,但事后让我讲整个故事我讲不出来。你发现没有,沈虹光的戏里的故事,往往不能一言以蔽之。它有点儿像辐射的,从一件小事辐射到很大的人生的课题,而且方方面面涉及得比较丰富。她的戏有故事,但很难一两句话把它讲出来。怪得很,我看了《搭积木》和《丢手巾》后,故事不大清楚了,但有两个细节呢,却是铭刻在心。一个是《搭积木》里面,一对濒于离婚的夫妻的冲突,不是直白地吵架,而是围绕着一条鱼,妻子在做饭,叫小孩儿打醋烧鱼。男的说,你怎么又放醋了,我就不喜欢吃放醋的鱼。女的说我做鱼从来不放醋,跟你结婚以后发现你喜欢吃放醋的鱼我才放醋的。男的说胡说,我是因为你做鱼喜欢放醋,我才吃放醋的鱼的……这个争吵内在深层的是夫妻之间已经格格不入了。实际上是蕴藏着一个很富有戏剧危机的冲突,就围绕着吃鱼展开了。后来那个孩子说,算了算了,我今天不该去打醋的……这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

再就是《丢手巾》里面那个紫衣女人,找到乔嫒,因为乔媛鬼使神差地,按她的话说是“讲不出道理的”成了第三者。这样,那个紫衣女人来找她,两个人见面并不是叮当五四地开战,没有舌枪唇剑,而是问她,你最近睡觉好不好,不好,你吃安眠药吗,我吃,那个人说,我也吃……

习志淦:她的戏就是这么摆脱了道德是非的评判,从人物的并且是很细腻的内心生活开始了。

■朱广祺:这个印象给我太深了。当时看的时候,我发出了会心的一笑,点头称是。我觉得写得太棒了。这两个细节我是一直忘不了的。

习志淦:清朝的戏剧理论家李渔说过,戏在于细。沈虹光的戏是很细腻的。很注意细节的。

■朱广祺:《幸福的日子》里,那个孩子的妈妈找来了,要把孩子带到美国去。原来小可也是对李辛不认账的,矛盾也很大的,后来由于李辛感情的付出,孩子也慢慢喜欢上这个李辛阿姨了。就在这个坎上,美国的母亲找来了,要把孩子带到美国去。李辛这个时候又要忍痛割爱,她已经对孩子很有感情了。剧中出现了这一个情境:李辛给小孩儿整理东西,拿起了录音机,有一段对孩子母亲的叮嘱:他的眼睛刚做过手术,不要让他多看电视,不要让他做那些蹦呀跳呀的剧烈的运动,要静养,药我已经放在行李里了,药怎么吃我写了放在药盒子里了,你一看就知道……说实话,这些台词也并不足为奇,但李辛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动容了。她对着录音机说:其实这些事我不说你都知道,我之所以想这样说,是因为我爱他……这一句话使我感觉到前面的絮叨和叮嘱的意义都变了。我们搞表导的很注重台词里面的动作。前面那番絮叨,演员可以选择动作“叮嘱”,可是最后这句话,人物的内心动作就变了,由叮嘱变成寄托了。非常好,非常感人。本来是叮嘱的一段台词,一下子变成李辛对这个孩子的爱。这段所谓的“废话”,变成了她对孩子所寄托的爱,非常细腻。我觉得这种细腻来自于沈虹光的智慧、技巧,但更重要的来自于作者深入到人物内心,对于她所刻画的人物内心体验的体验,她对角色内心体验的体验。最后这句话一下子把人物升华了,我读到这儿鼻子发酸,眼眶都湿润了……

习志淦:《临时病房》里面刘大香不愿意打针,在李天佑的劝说和胁迫之下,不得不打,边打边说,她的儿子赚钱不容易,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为人好,活儿也好,引起了同行嫉妒而产生一场斗殴,她儿子被打伤了……这是她在打针的时候对李天佑的一番倾诉。本来这段戏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但是,静场片刻之后,刘大香望着药瓶子喃喃自语:“别人看着是药瓶子,可我看着是我儿子的血呀……”这一句是个点睛之笔,又引来一个更大的静场,细腻之极,感人之极。

■朱广祺:我们今天谈的都是她的一些小空间,小事件,在一些比较小的生活场面展开的戏剧,但也不尽然。我曾经读过她帮宜昌歌舞团改编的话剧《情罹扶桑》,写的是清朝一个书法家,驻日大使的丰功伟绩,很大气,很壮美,语感也非常好。

习志淦:其实她的这种能力在她早期的作品《寻找山泉》中已经有所展现。她的话剧《战成都》中的也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她的语言功力和对重大题材的驾驭能力也是相当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