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考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试卷;题型分布;考试题型

中考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简单题目占总分80%,中等难度题目占总分10%,难度较大的题目占总分数的10%;考试范围通常也固定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基本的知识领域。笔者仅以历年中考数学的题目为例,试就中考数学的基本题型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归纳。

一、中考试卷的题型分布

中考数学大致分为三个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侧重于对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考核,其考查点通常固定在相反数、绝对值、不等式解集、一次函数、概率与频率等知识点上。

较之于选择题目,填空题在考试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考查其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观察、推断、分析等能力。随着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众多新型的题目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如:阅读新知型填空、研究探索型填空、学科综合型填空等等。

解答题通常以综合压轴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明确写出自己的求解过程以及解答思路,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拿到最终的分数,因此,相较于选择题以及填空题,解答题不管是在深度上还是难度上,都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解答题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以及开放性,不但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其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数学建模的水平与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项数学基本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审核与考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二、中考数学考试中具体的题型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现仅以几种具有特色的题型为例,对初中数学具体题型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1.阅读材料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普及,数学考试不再单纯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了解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基本素养的考查。在这一背景下,阅读材料题成为中考数学试卷中的一大热点。仅以2011年广西百色中考试题为例。

(2011·百色)相传古印度一座梵塔圣殿中,铸有一片巨大的黄铜板,之上树立了三米高的宝石柱,其中一根宝石柱上插有中心有孔的64枚大小两两相异的一寸厚的金盘,小盘压着较大的盘子,如图,把这些金盘全部一个一个地从1柱移到3柱上去,移动过程不许以大盘压小盘,不得把盘子放到柱子之外,移动之日,喜马拉雅山将变成一座金山,设h(n)是把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盘从2柱3柱,完成,即h(2)=3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盘从3柱2柱,即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我们没有时间去移64个盒子,但你可由以上移动过程的规律,计算n=6时,h(6)=( )

A.11 B.31 C.63 D.127

百色的这一道题目是数学材料阅读题型的典型代表,不但给了学生详尽的阅读材料与具体背景,而且还充分融合了图形变化、规律探索等众多数学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水平以及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能找出运算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

2.应用型试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哲学观点正确道出了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素质教育理念更是提倡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合,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走进实际,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中考题目中的应用型题型充分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如,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3题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3.星期天,数学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装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里再让摊主一起称,共称得10.55斤,即刻她要求摊主退1斤鸡蛋的钱,她是怎么样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一斤鸡蛋呢(精确到1斤),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请用一至两句话,简要叙述出来。)

济南的这一中考题目带有较强的创新性特征,不但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正比例函数以及方程等众多知识点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得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同时,实际背景还取自于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审阅题目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部分经验顺利解决该题目,而且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自身学习观念的转变与革新,使其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都为他们日后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3.实验操作题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一背景下实验操作题型应运而生。实验操作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对几何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兼备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初中学生在考场上能自主完成对题目的探究与总结过程,并能透过问题表面深入到其本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以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倒数第二道压轴大题为例。

这道数学题目同样是实验操作题型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但融合了基础的几何知识,更将其进一步总结、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知识平面之上;但是它的侧重点并不简单局限在对学生几何知识的考查上,而是借助几何图形这一平台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几何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综合数学素质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完成对该题的解答过程。对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实验操作题通常具有较大的难度,符合中考数学试卷中压轴大题划分学生数学水平与等级的目的。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这里不便一一展开详细解说,仅以如上阅读材料题、应用型试题、实验操作题这三种新型考试题型为例,进行粗浅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对广大数学教师以及莘莘学子的教与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杭海.中小学数学题目编制的新导向:问题解决式题型[J].中学数学杂志,2006(8).

[3]杭海,杜守才.中小学数学题型设计的新导向[J].教学与管理,2006(16).

中考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的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巩固与消化,形成基本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提高与完善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合理的设计初中总复习计划,并有步骤地安排,让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能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规范总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沿用三轮复习:① 基础复习;② 针对专项;③ 综合演练。

第一轮,回顾熟悉初中数学基本脉络,展开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人针对河北中考数学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得到一些总结:河北省中考近几年共26题,前22题基础分数在74左右,2011年中考基础分值增加到80分,选择题由几年来的24分增加到30分,可见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变得更广,试题多是由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是对知识的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应变能力。可见强调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为下面阶段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结合中考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练习。熟悉中考命题方向及特点,精心选题,整理归类选择代表性的体型进行专项训练,已达到消化每一模块。

数形结合动点问题,同种题型善于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不可脱离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作用,善于归纳、善于转化等思想方法。分块练习,分类推进,为第三轮综合复习做充分准备工作。

第三轮,综合演练,根据中考试题的综合性,知识点的结合,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知识整合起来解决综合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策略,具体做法是抽调中考试题,汇编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及时批改点评,查漏补缺。

在进行模拟综合训练时,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都会有所提高,但面对试题变化也会有紧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而且教师在这项环节中还要注重对试题的筛选、整理,在查阅批改时要做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制定补救措施。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些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学生见到这样的题型就发毛心生抵触,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没有耐心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做题,从而失误。在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支出学生要有耐心,遇到这样的题型,不要慌,先平下心来把题多读几遍,把题型中的重要数据,重要信息联系起来,只有把题审清,从而达到解题目的。沉着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技巧已达到准确解决问题。

数学方法初中所接触到的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是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做题提高成绩,而要经常总结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初三复习时,有意识、恰当地总结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处理问题。

三、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大纲》归纳中考试题

中考《考试大纲》及《中考考试说明》对考点叙述详细,结合内容深入研究中考试题,使学生加深对中考考点的掌握,才能缩小差距,克服盲目性,增强处理题型的准确性。通过对河北中考说明的阅读,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层次,这四个层次逐渐深入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宗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才能把握考试动态,从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所以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中考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中考数学范文第3篇

多,综合性大,尤其是今年的课时数比往年减少不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时间内全面让学

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能力,提高中考技巧,取得好的成绩,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如

何能把握住中考的脉搏,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为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做以

下一些探索,以期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学法指导

通过初中三年的知识积累,到中考总复习阶段时,复习内容多,知识面广,想要让学生在短期内全面掌握

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并非易事。如何提高中考复习效率就成为每个

毕业班老师所关心的问题。在此,就我担任的数学科目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数学复习过程中必须避免

"题海战术",很多老师的指导思想就是只要我讲得多,学生就应该会得多;只要我讲到了,学生就应该会

了;只有将我准备的知识点讲完,只有学生将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完,复习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其实真正

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们分析的再透彻,讲解的再清楚,训练的结果也只是我们教师自己比原来进步了

许多,学生会多少那就很难说了。所以,我们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学情制定出翔实的计划,采取恰当的策略

第一、把握动向,研究试题。

要关注近三年来的中考试题命题的新动向、新趋势,使复习工作更有效地与中考命题相一致,相协调。要

明确中考究竟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又有哪些知识点是学而不考的,还有哪些知识点与过去比较,是难度增

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复习才会避免因盲目而做无用功,增强复习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努力做到一下几点:①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如"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查

方法一般可分为如下的三大类:技能层面上的题目--多以考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为主;能力层面上的题目

("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多以情境化的形式出现;"方程思想"层面上的应用--多以"横向"联系、

"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或变化过程的即时性(阶段性)问题"为主;②挖掘试卷的地方特色.如各地

试题中都会出现以当地的热点、亮点为背景编拟具有地方特色的试题;③关注试题和现实生活、社会热点

等问题相紧密联系的一些民生问题;④把握试卷中的创新题型和传统题型,领会《中考说明》中的信息,

挖掘压轴题编拟的趋势,这样可提高应试效能。

第二、做好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的复习。

1)紧扣新课程内容,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整理,例如代数可以分为"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几何可以分为"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与四边形(全等与相似)、圆、作

图题",使学生形成整个初中知识网络体系,摸请他们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从而加深对各单元知识点的理

解与运用。每个单元检测,规范答题步骤,加强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高,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2)从课本中寻找中考题型的影子。许多中考题取材于课本,或是来源于例题或是习题,有时候是原题,

有时候在他们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所以在第一轮复习

的过程中要把握对课本题的延伸、变形,与拓展,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在训练中注意数学方法的归纳与整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如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化归的思

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

第三、贯彻落实第二轮复习:查漏补缺,做好专题训练。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进行总结将会显得杂乱无章、头绪繁多,就像一个没有一点秩序的衣柜,显得凌乱不堪

。因此,经过第一轮知识要点的总结复习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第二轮的专题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

的专题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找出知识的规律所在,突出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

个过程正像整理凌乱的衣柜,将散乱的知识放在合适它们的位置,这样当你需要它们时,就会在大脑中检

索出一系列的相关知识,将问题迅速解答。如在讲解利用三角形内心的性质解题时,教师就不可避免要将

有关圆的知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与圆的关系,特别是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知识等等罗列

出来,以便将知识系统化,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总的来说,第二轮的复习是一个提高学生解答难题能力的过程. 在中考命题中总会有一两道题是在基础知

识上的变形和拔高,因此专题训练阶段要求学生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总结,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合地分析问题,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师需要对初中数学中出现的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进行统一的讲解,并且举例分析,这样使学生能有较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利

用每节课重点讲解一个专题,讲解过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让

他们自己体会具体的运用方法。另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意识,对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多做多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准备问题集,将自己不熟悉或

者经常出现错误的专题记下,请教老师后,反复复习,经过不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及时查漏补缺,提高他

们解难题的水平。

第四,把握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模拟训练。

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教师应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

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

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模拟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

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

定理和规律。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帮助学生对以前做错和容易

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

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以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引导学生复习时采用"六先六后"学法。

为什么有些同学天天埋头苦读,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什么有些同学要玩得尽兴,学习成绩却很拔尖?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

1、先计划后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

2、先预习后听讲。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

点灯白费蜡"……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预习是课前"侦察",可打有准备之仗;

预习可使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再次,预习可以克服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

使听课更专心,与老师配合更默契,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3、先复习后做作业。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消化和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回家后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

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第一不要看书,第二不要问别人

,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

4、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思考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学的东西更扎实,可以使大脑变

得更灵活。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

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问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能力要优于他人。

5、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学习必须先打好基础,就是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

清楚,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当出现一个新概念时,必须搞清楚

它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区别,切不可概念还没掌握就急于去做题,以至陷入题海而不

能自拔,那等于拿钝刀砍柴,既费时又费力,事倍功半。当然,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

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

第六、处理好四个关系掌握应试技巧。

1、审题和解题的关系:

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

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

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

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尤为重要。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

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

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

这样会造成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目又被耽误了的严重后果。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

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中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过程。在中考到来之际,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从

中考数学范文第4篇

数学试卷答得好坏,主要依靠平日的基本功。只要“双基”扎实,临场不乱,重审题、重思考、轻定势,那么成绩不会差。切忌慌乱,同时也不可盲目轻敌,觉得自己平时数学成绩不错,再看到头几道题简单,就欣喜若狂,导致“大意失荆州”。不是审题有误就是数据计算错误,这也是考试发挥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认真对待考试,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主要把好4个关:(1)把好计算的准确关。(2)把好理解审题关“宁可多审三分,不抢答题一秒”。(3)把好表达规范关。(4)把好思维、书写同步关。

1 答题先易后难

原则上应从前往后答题,因为在考题的设计中一般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的。先答简单、易做的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也避免因会做的题目没有做完而造成的失分。如果在实际答卷中确有个别知识点遗忘可以“跳”过去,先做后面的题。

2 答卷仔细审题稳中求快

最简章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

中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答题时间比较紧,尤其是最后两道题占用的时间较多,很多考生检查的时间较少。所以得分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第一次的答题上。另外,像解方程、求函数解析式等题应先检查再向后做。

3 答数学卷要注意陷阱

3.1 答题时需注意题中的要求。例如、科学计数法在题中是对哪一个数据进行科学计数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等等。

3.2 警惕考题中的“零”陷阱。这类题也是考生们常做错的题,常见的有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一元二次方程的二项系数“不为零”(注意有没有强调是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中有关系数“不为零”;a0=1中“a不为零”等比性质中分母之和“不为零”(注意分类讨论)等等。

3.3 注意两种情况的问题,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高在形内、形外、两三角形相似、两圆相交、相离、相切,点在射线上运动等。

4 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

做到稳中有快,准中有快,且快而不乱。要提高答题速度,除了上述的审题能力、应答能力外,还要提高书写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写字快,还要写得规范,写得符合要求。

5 对未见过的题目要充满信心

在每门课的中考中,遇到一至几道未见过的,不会做的难题,这是正常现象;反之,如果一门课的题目,大家都会做,甚至都觉得很容易,这份考题就出糟了,它无法实现合理的区分度。因此,考题中,若没有一些大家末曾见过的“难题”,反而是不正常了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时难免有些题目一时想不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

6 图形添线,必有规律这几年考试中,几何图形的辅助线集中在四方面

(1)如果图形中有特殊点,如切点,斜边的中点,就要连结特殊线段,如经过切点的半径、斜边上的中线,等等;(2)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3)分割四边形,或延长一组对边,或平移线段,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4)平行线。

7 步步为营,仔细复查不少同学总怕考试时间来不及,却不知忙中出错最可惜

我们要尽力使每步运算都正确,不要跳步骤。做完题目后,如果把题解重看一遍是难以发现错误的,应该换一条思路来复查,或把答数放到题目条件中检查。假如感觉原来的题解不妥,先不要涂掉,可以另做题解作比较,弄清哪个解正确再涂改,以免一时冲动而丢分。

选择填空题答题技巧:

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因此应试时可走捷径,运用一些答题技巧,在这一类题中大致总结出三种答题技巧。

(1)排除法。如果选择题还有不确定的,可以在先淘汰部分选择支的情况下,进行猜答案。

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的基本解法有:

(1)直接法:

(2)图解法: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绘出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虽然多是中低档题,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出现失误,这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的。

首先,应按题干的要求填空,如有时填空题对结论有一些附加条件。

其次,若题干没有附加条件,则按具体情况与常规解答。

中考数学范文第5篇

数学语言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数学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中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良好的数学语言基础是提高能力的保证

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数学语言含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又来自于其坚实的数学语言基础。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总能从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符号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对题意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零和正整数可以表达为“非负整数”;在不等式的教学中a≥b,可以表达为a大于等于b或b不大于a;在乘方和开方的教学中要结合加、减、乘、除把六种运算的数学语言讲正确、讲清楚。乘方和开方它们的运算符号只不过用字母的位置关系和根号来表示。这样,我们就清楚地掌握了六种运算的(字母)名称、运算符号和名称、运算结果,同时我们用了类比的方法,同学们很容易记住了乘方和开方的运算。

二、运用语言转换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思维用文字表达则生动,用符号表达则简练,用图形表达则直观形象,但有些问题用文字表达过于繁杂,用符号表达又嫌抽象,而图形表达有时又未必全面。不少学生不善于对数学语言的多种形式进行转换,尤其是对抽象的符号语言常常有意回避,造成表达死板、思维僵化的恶果。因此,在数学语言教学中,突出语言变换的能力,有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如果把抽象的符号语言转换为直观的图形语言,就可把数量关系问题化为图形性质去讨论,形成“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1:y=│x-1│+│x-2│+│x-3│的最小值是。

分析:本题若通过分段讨论求得表达式再求最小值则计算太复杂,很多学生因怕烦琐而放弃。如果启发学生理解符号语言│a-b│的几何意义是:在实数范围表示数轴上代表实数a、b的两点间的距离,先画出它的图形,以图形启发思维,再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和筛选,就可迅速判断出正确结果。

另一方面,有些几何图形问题虽然图形直观,但其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这时如果把直观的几何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用方程或代数的方法来解答,形成“以数助形”的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使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把数学语言展开联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结构严谨,特征清晰。如果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数学问题中的语言结构进行联想,无疑会加强数学知识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四、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应用问题要通过数学方法获得解决,首先须将其中的非数学语言数学化,摒弃其中表面的具体叙述,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模型。同学们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由此提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例2、张庄、王庄、李庄三村的位置是,张庄在李庄之南,王庄在李庄之东,一人自张庄到李庄,步行六小时到达,返回时,绕道王庄,经过十小时回到张庄,如果此人每小时步行5公里,三村之间的路都是直线连接,问张庄、王庄两村相距多少公里?

分析:首先把生活语言表示成图形语言,即用A、B、C分别表示张庄、王庄、李庄三村,画出图形,转化为数学语言就是:张庄、王庄、李庄三村的位置正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于是问题转化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b=AC=5×6=30公里,a+c=BC+AB=5×10=50公里,要求c=AB为多少公里?运用勾股定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