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金公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期:
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
记录人:
会议议题:
关于**与**合作的初步意向会议
会议内容:
一,**介绍**情况:15年开始在四川布局,做差异化竞争。考虑到产业基础,希望绑定一些产业客户,和长虹、四川交投集团、四川发展、四川投资集团、峨影合作,成立5个合资公司,5个股权投资公司。还管理了宜宾市的20亿基金,绵阳也希望**管10亿的基金。
它们数量已接近30家,可合计仅管理基金62只,折算成股票型基金规模只有129亿元,刚够一家公司解决温饱问题;
先行者已经占据了优势,老基金公司无论从渠道、投研实力,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后生后长的“60后”基金公司,没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正经历着规模小、缺人缺钱的煎熬岁月;
它们的存在,似乎除了养活一帮拿高薪的人之外,再无意义。这样的鸡肋基金公司,数量上已经接近“60前”的一半。不知它们有何脸面面对家乡父老,面对付出心血的基金投资人?
先来吃仙桃,后来把树摇。用此来描画“60后”基金公司,再贴切不过了。错过了一波最好的发展机会,“60后”只能望洋兴叹,总也逃不脱“鸡肋”的命运。
所谓“60后”,就是从第61家开始设立的基金公司。2008年前,市场已有60家基金公司,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2010年10月,“60家基金公司”成为基金行业内约定俗成的称谓。2010年7月,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成立,是第61家。自此,这些小萝卜头基金公司陆续诞生。这些“60后”公司,没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正经历着规模小、缺人缺钱的煎熬岁月。对于市场、股东而言,无异于“鸡肋”——食之,难嚼;弃之,之前的投入难有回报。
这样的困境,到底是何种的尴尬?且听《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细细道来。
创新缺位
“60后”基金渐成“鸡肋”
前60家基金公司,或是享受政策红利,或是有着银行股东“根正苗红”的鼎力支持,规模迅速壮大,越过盈亏平衡点大都没有太久的等待。“60后”基金公司,就没有如此好运了。
先行者已占据优势。老基金公司无论从渠道、投研实力,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后生后长的“60后”基金公司这些小树,在树荫下,很难见到阳光。
后来者在创新中缺位。2010年7月,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成立,次年1月,纽银策略精选基金成立,到现在,“60后”基金公司已有产品96只,但都是市场已有的大路货,没有特立独行者。(表格1:“60后”基金公司产品业绩)
从2010年起,公募市场创新不断,第一个创新者都能获得些许斩获:银华基金公司的分级基金业内规模最大,信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公司紧追其后,剩下做分级基金者规模多数较小。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凭借跨市场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规模过百亿;华安、汇添富基金公司发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宝兴业、汇添富基金公司力推货币基金T+0,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添益宝现在规模也有313亿,最终天弘基金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中将天弘增利宝做到数千亿元。
而“60后”基金公司多数推出的品种,是市场现有品种的模仿货。正在审批的德邦基金公司“理财45天债券基金”,市场已有同类品种,华安基金公司早已将运作周期两个月的产品缩短到一个月,理由是“长周期不能带来超额收益,缩短周期提高流动性”。德邦新申请的却是45天,诞生之时,便面临着是否要修改基金合同问题。
国金基金公司申请“一年定期支付债券基金”,市场已经有了交银定制支付、信诚定期支付。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审核进度表》显示,安信基金公司日前申报了2只基金产品, 其中价值精选股票型是1月21日批准的,宝丰分级债基是2月28日批准的。从公司网站查询可知,现在都还没有发行。但从基金公司已经存在的产品来看,债券分级基金已有13只。基金名称中带有“价值精选”字样的股票基金已有12只,投资人凭什么就认购这2只新基金?
“60后”基金公司没有扛起大旗,为天下先,紧跟别人搞“山寨版”模仿也抓不到要领。2012年发起式基金火热,各家公司陆续试水,有不少股东、公司高管投资其中,为了不至于亏损,都以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为主。而国金通用基金公司模仿发行的国金通用灵活配置基金,却独出心裁要以投资股票市场为主。当初发行时,市场宣传是基金公司内部全员认购,成立时规模1.78亿元,2013年底规模0.73亿元,现在单位净值1.1047元,成立两年多,收益只有10%,年化收益率5%。在同期可比240只中,总回报列第164。第一任经理吴强只管了一年,次年就由新经理接替,规模如此之小,换人原因不言自明。
除此之外,公司模仿搞的债券分级基金也似乎步入了死胡同,高风险的B类交易量稀疏,A类收益率没有吸引力,国金通用鑫利分级债基今年1月成立,首募只有4.35亿元。
新产品没突破,实在不是产品设计人员不努力,经费就那么点,创新型产品要聘新人、要上硬件,还不能保障一定能盈利,公司管理层不愿冒险,具体执行人员也只好模仿,推出“鸡肋”产品。
业绩落后
总规模小得可怜
“60后”基金公司基金业绩总体落后,持续营销也没能扩大规模。如果能管理好现有品种,拼资源,拼能力,让业绩说话,按理说应该也能提高规模。但这需要强大的研发平台、高水平的研究员。靠基金经理单打独斗,要领先,比较难。
2013年,公募基金公司中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可观,但“60后”基金公司却基本上被排除在外。据Wind数据,“60后”同期可比基金39只,有29只在同期同类后50%。方正富邦红利精选、财通保本、财通价值动量、安信平稳增长、国金通用国鑫灵活配置,都是2013年排名处于垫底区间的基金。今年年初到3月13日,总数81只中,有45只在后50%。
垫底基金让投资人付出了机会成本,没有赚到市场平均收益,投资人自然要赎回。如果基金能赚钱,投资人自然会踊跃申购,投资人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过这些公司机会,只是业绩落后,伤心之后,只好赎回,投资者没有任何义务,扶持任何一家基金公司,将自己的钱交给他们永远练手。(表格2:“60后”基金公司产品构成)
截至2012年底,“60后”基金公司已有基金36只,当年末份额141亿元,2013年末缩水到44亿元,缩水69%。
总规模小,日子自然难过,即使加上2013年之后成立的基金,“60后”基金公司合计管理基金62只,平均到每家不到3只基金。货基年度管理费率0.33%、债基费率0.6%、股基费率1.5%,将这62只基金折算成股基,规模只有129亿元,只够一家“60前”基金公司解决温饱。分到29家,只能各家都勒紧裤腰带,家家挨饿。
规模最大的是国寿安保基金公司,规模119亿元,全部是货币基金,折算到股基规模只有26亿元,距离百亿盈亏平衡点还有3/4路途要走。
规模排在第二的是安信基金公司,总47亿元,其中23亿元是债基、8亿元货基,若折算为股基,只有29亿元,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成立时间较长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到现在已经3岁半,按理说最应该已经脱贫扭亏,步入温饱生活,但更惨,还不如国寿安保和安信基金公司。到2013年底时,规模只有4.7亿元,按照管理费折算,相当于3.8亿元的股基规模,尚不及中型基金公司一只基金规模大,距离100亿元的盈亏平衡点,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达到。
浙商基金公司成立3年半,规模6亿元。
红塔红土基金公司成立接近两年,一只公募产品都没有,此前还传出研发队伍被某基金子公司连锅端的新闻。
中原英石、江信、东海基金公司都成立一年了,旗下公募产品数量还是零蛋。
业绩好的基金也难逃赎回厄运。如果说新公司没有黑马基金,也不尽然。在“60后”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中,长安宏观策略基金2013年在378只股基中排名第37,公司规模却只和年初勉强持平,只有0.49亿份;平安大华行业先锋排名紧跟长安宏观策略,境遇更差,被净赎回了11亿份,是当年股基排名前50中净赎回最多的基金。基金业绩上去了,可是品牌宣传又跟不上,投资人知道的少,自然新进入的少,勉强打平或者赚了一点儿钱的,也赶紧溜之大吉,规模怎么上的去呢?
年年烧钱
“60后”总经理的“替罪羊”宿命
业绩积累,规模鸡肋,当连年亏损的局面难以摆脱时,真乃“家贫万事哀”,最终挨板子的只能是总经理。被打疼了,或者不愿挨打,屁股都只能挪挪地方。
“60后”基金新公司总经理变更之勤令人咋舌。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成立最早,2011年亏损4248万元,2012年亏损1331万元,2013年上半年亏损1925万元。连续亏损3年,胡斌实在没有机会继续待在纽银梅隆基金总经理职位上,只好于去年年底辞别。
类似这种成立两年后离开的创始人还有富安达基金公司的李剑锋、财通基金公司的陈东升。还有更快的,国金通用总经理王文博、长安总经理曹阳都是在公司成立8个月后离任,方正富邦总经理宋宜农11个月后离任。
2011年,国金证券投资6567万元筹建国金通用基金公司,2012年再度投入7840万元。2013年国金通用亏损2682万元,在公司成立两年后,仍然没有见到希望。2012年7月份,国金通用首只产品还未亮相,公司便宣布总经理王文博离职,王文博任职国金通用总经理位置仅8个月时间。而且按照国金通用目前整体规模仍旧不够10亿元的情况来看,2014年扭亏也无望。
同样,长安基金公司2011年9月成立,现在旗下共有3只基金,2012年亏损超过3310万元,2013年上半年亏损430万元。同样,公司总经理曹阳逃不掉被辞退的宿命。2012年5月长安基金公司公告称,公司总经理曹阳离任。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换人。
此外,2012年年中,方正富邦基金公司首位掌舵者总经理宋宜农挂靴而去。方正富邦成立于2011年7月8日,宋宜农担任总经理一职不满一年。
也许,对于这些职业经理人,这段不成功的执业经历中所经历的苦痛,将伴随他们很久的人生之旅。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结束,金融业全面开放。这既是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也标志着平等国民待遇下中国后金融开放时代已经到来。
证监会主席助理刘新华2006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特别活动上指出,5年里中国认真履行了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各项承诺,包括允许外国证券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并从事相关业务。
截至2006年11月,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共有8家,合资基金公司共有24家,有4家外资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成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另有39家和19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从事B股业务。可以说,证券业认真履行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有关证券业开放的承诺,甚至超出了承诺,而且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市场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
合资基金从产生到超常规发展完全同步于中国证券业开放的步伐。可以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是影响基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合资基金公司将面临怎样的机会抑或威胁?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一、合资基金公司发展的三个波段及其特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证监会《境外机构参股、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首次就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打开了通道。
2002年6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发《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从而拉开了内地基金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合资基金公司作为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举措,与证券业开放的程序密切相关。中国证券业的开放是渐进的三个阶段:试点、33%保护期、49%保护期。所以,合资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也表现为明显的三个波段,每个波段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第一个波段:2001年。关键词:加入WTO元年,试点阶段。
以华安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等为代表的十家老基金公司掀起了组建合资基金的第一波浪潮,它们成为首批中外基金公司的试点。由于老基金公司的股权关系较为复杂,合资谈判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后仅有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参股富国基金等个案成功。因而这一波段只能算是合资浪潮的前奏。
2、第二个波段(表1):2001~2004。关键词:新设为主,外资股权33%为主。
在三年的33%政策保护期里,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3%。2002~2004年,13 家新合资基金公司成立,形成了合资基金公司的新一轮高峰,这是合资基金的第二波,仍然可以称为中国合资基金发展的基础阶段。目前合资基金公司中的一半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
2002 年之后,以招商基金、湘财荷银为代表的新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出现,国联安、海富通、华宝兴业等合资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波的特征是新设公司居多,因为新设公司成本较低,而且谈判较为简便(不像第一波段的老基金公司那样股权关系复杂,合资谈判较难开展),很快就成了合资基金公司的首选模式。
另一方面,在2004年证券市场持续走弱之时,合资基金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湘财荷银、华宝兴业和景顺长城3家合资基金的净值与增长率均居同类基金前列,特别是其开放式股票型基金,2004年净值增长的前5名为湘财合丰成长、嘉实理财增长、华宝宝康消费、景顺长城优选、易方达策略成长,其中有3只为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
截至2004年底,国内已有13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先后成立,占我国基金公司数量的28.89%。另有2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筹建之中。在已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里,有10家发行并设立了31只基金产品,公司数量占38家己发行基金产品公司的26.32%,产品数量占市场上己成立的107只开放式基金产品的26.19%。截至2004年12月31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为557亿元,占国内开放式基金总资产的26.45%(据WIND数据及各基金公司年度报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第三波段(表2):2005~2006年。关键词:外资股权比例上升到49%;增资扩股;相对控股。
合资基金公司在市场上的突出表现,赢得了监管层的认可,得到了政策的鼓励和投资者的推崇,从而带来了合资基金的第三波浪潮。
2004年底,三年的33%保护期满,合资基金公司外方持股比例可达49%。这一波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表现为显著的两个次波段:一是信达澳银、中欧基金、金元比联基金及诺德基金等10家新合资基金公司的成立。与第二波段合资基金不同的是,这一波段新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权大部分都为49%;二是老合资基金公司的增资扩股,外方股权上升为49%,且出现外方相对控股的情况。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是合资基金的繁荣阶段。
WTO三年期已满。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上限将可从33%提高至49%,不仅新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权大都直接上升到49%,而且原有的合资基金公司也纷纷增资扩股,带来了合资基金公司的增资扩股浪潮。国投瑞银、友邦华泰、上投摩根等10余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将股权比例提高到49%的上限。
2005年1月,瑞银集团与中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及其控股的关联公司签署《股议买卖协议》和《股东协议》,并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瑞银集团购买在深圳注册的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融基金) 49%股权,随后重组为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为瑞银集团及由国投控股的国投弘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2005年9月,友邦华泰大股东美国AIG集团和华泰证券,通过股东间的出资转让进行了一次股权变动,出资比例同时由33%变为49%,另外2%由苏州高新持有。
此外还有诺德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对控股。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诺德•安博特占股49%,长江证券占股30%,清华控股占股21%。这是国内首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在股权比例上升的同时,合资基金公司为了业务拓展、增加公司竞争力,也纷纷进行了增资活动。根据相关规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QDII业务与企业年金业务等一系列受托资产管理业务都对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提出了相应要求。如友邦华泰基金的注册资本金已从1亿元增资到2亿元,成为5家资本金达到2亿的基金公司之一。此外,光大保德信基金增资至1.6亿元,海富通基金增资至1.5亿元,南方基金增至1.5亿元,华安、鹏华等基金公司也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5亿元。华宝兴业、泰达荷银等合资基金公司都在进行增资扩股,并有望在近期内对外公布。
二、合资基金公司发展与证券业开放步伐的同步性分析
1、合资基金公司目前的总体状况
从基金公司数量来看,合资基金已经在基金行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5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共有23 家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占40.35%,其发行的88只基金,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268只基金的32.83%;所管理的资产合计达1929.64 亿元,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5500.75 亿元资产的35.08%。
从基金管理规模来看,根据基金2006年三季报,已经有18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超过百亿份,较2006年6月底新增了8家,新增的百亿基金公司全部为合资基金,分别是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富国、海富通、招商和建信基金公司。加上嘉实基金,合资基金公司已经占据了百亿军团的整整一半。
从合资基金公司的背景来看,合资基金公司中既有上投摩根、景顺长城等投资业绩领先的基金公司,又有在发行渠道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的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其在基金公司运作方面还可以得到外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出现了大批规模超过100亿份的合资基金,充分显示出合资基金公司近期的良好发展势头。
由此可以看出,合资基金的经营理念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在加快基金创新、提高基金公司治理水平、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有很强的标杆作用,提升了我国基金业的整体质量。
2、合资基金公司发展特点总结
虽然合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仅有短短的五年,但其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带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从合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促进合资基金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1)强烈的政策依赖性及与开放政策的同步性
从表面(表1、表2)上来看,我国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形态,其实质性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波段与第三波段。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就不难发现,这两次跨越式的发展都是基于相应的政策变化。如果没有证券业开放政策的趋松,就没有合资基金的两次跨越式发展。
对政策的依赖性还明显表现在合资基金公司股权结构的演变上。从股权结构的演变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发展与开放政策的同步性。在这两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政策开放度的不同,只要政策允许,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权结构就会尽量提高到上限(分别为33%、49%)。
(2)合资基金表现优良,获得了认同。在各类基金评比与基金评级中,合资基金都获得了好评。因为合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融合了合资方各自的优势,在市场中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上述两点充分表明,合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既有深刻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也有自身优良素质的原因。在2006年12月11日金融业全面开放这一新的环境下,理性地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地制定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竞争战略。
三、 合资基金公司在后金融开放时代的可能分化
上述分析表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迄今为止仍然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合资方,尤其是外方选择合资,不是一种为了获得杂交优势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自主选择,而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政策背景下的无奈、被动选择。
显然,这种基金管理企业的组织形式具有不稳定性(上文已对此进行了分析),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其组织形式也会随之发生股权结构的变化(第二波段及第三波段就是明显的例子)。
因此,合资基金未来的发展面临两个方面的威胁:
一是国家有关金融证券的开放政策将会决定合资基金未来的存在与否。合资公司在整个基金管理业中的比例将会减少,代之而起的将会是一些独立的外资基金公司或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二是合资多方间的融合意愿与融合能力将严重威胁到合资基金公司的未来。如果合资多方间不能精诚合作,主动理解和融合,则合资基金无法形成杂交优势,并且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样的组织形式必将为市场所抛弃。
本文认为,从金融业开放的承诺以及目前外资独资银行的设立来看,未来合资基金业的发展将会有较大分化:
一是出现新设外资独资基金公司;
一是出现新设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一是原有合资基金公司通过资产运作演变为外方独资;
一是原有合资基金公司通过资产运作演变为中方独资;
一是原有合资基金公司转变为真正意义的合资与融合。
随着上半年市场风格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2010年表现不佳的大盘股开始有所表现,而中小盘、创业板个股面临的调整压力较大,风格的转换导致了基金排名换班现象再次出现。市场如此表现不仅拖累了基金的业绩,也使得基金的资产整体规模出现缩水情况,但这并不妨碍个别基金公司在逆市中大显身手。
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资产规模前十名的基金公司,依然稳居前十,且合计市场占比较去年年底提升了0.72个百分点。从单个基金公司来看,16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在2010年年底的基础上有所增长,规模增长较多的公司除业绩较为稳健外,在新基金发行上均相当积极。
前十强占比提升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纳入统计的910只基金资产净值共23682亿元、基金份额24375.71亿份。与2010年年底全市场781只基金25184.54亿元的资产净值、24215.84亿份相比,虽然基金数量增加,但资产净值却缩水约1503亿元,份额则增加了160亿份。
不过,行业资产净值的缩水,并未影响行业集中度的缓慢提升。数据统计显示,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全部基金公司的比例,从2010年底的48.13%上升至48.85%。
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名来看,七成基金公司排名较去年年底有所变动,不过变动并不剧烈。其中,排名上升最多的是诺安和国投瑞银基金,均上升7个名次。排名下降最多的有3家公司,均下降6个名次。18家基金公司排名未发生变化,另外,23家基金公司排名为上升或下降一个名次。
去年年底的管理资产净值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目前依然稳居前十。华夏、易方达、嘉实、南方、博时依次排在前五位。去年年底排名第九位的华安基金,目前上升至第八位。
业绩发行成主导
从管理资产净值的绝对值变化来看,虽然整个行业有所缩水,但是16家基金公司依然能够“逆势”扩张。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诺安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比去年年底增加约49亿元,份额增加约76亿份。南方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较去年年底增加39亿元,份额增加86亿份。富国、国投瑞银管理的资产净值也增加逾20亿元。
整体业绩稳健、部分基金业绩突出,是这些公司资产净值逆市增长的重要原因。比如,上半年诺安旗下诺安成长股票、诺安中小盘、诺安灵活配置等基金,在同类基金中表现均较为靠前。同样,南方基金在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旗下南方隆元以6.89%的净值增长率获得上半年业绩冠军。南方成份精选、南方盛元红利、南方现金增利等多只基金业绩居于同类基金前列。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581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为3.45%,远低于同期上证指数。各类基金中,受伤最严重的当属指数型基金,这是由于股票型基金已经通过仓位调整降低了不少风险,而混合型基金跌幅更小。
有42只基金在11月取得了正收益,业绩表现最好的是投资防御性板块的偏股型基金。数据显示,易方达医疗保健11月份取得了2.16%的收益率,成为上月的冠军基金,此外投资消费类的基金在该月跌幅也比较小。
另一个特点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在11月份发挥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如银河、金元比联、泰信、泰达宏利等公司的跌幅均比较小。而大型公司则相反,富国、广发、南方和博时均落入倒数后10。11月收益率较好的华夏和大成,平均收益率排名也在20名后。
防守类基金优势明显
每逢市场下跌,高仓位的指数型基金(Wind基金分类,下同)受影响最大,11月份指数型基金平均下跌了5.95%,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跌幅最大的主要是那些接近满仓的ETF基金。
跌幅最大的前三名均为银行系ETF,分别是建信基本面60ETF及其联接基金、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及联接基金和交银深证30价值ETF,11月跌幅均超过了8%。
管理普通股票型的基金经理最近一个月风险控制得比较好,在市场冲高时进行明显减仓。统计的27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02%,超越同期上证指数两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1月防御性基金明显占据优势。位居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前10只基金依次是:易方达医疗保健、金元比联消费主题、银河行业优选、汇添富医药保健、泰信优质生活、银河消费驱动、泰达宏利稳定、东吴价值成长、诺德中小盘、长城久富,它们11月平均收益率为1.08%,战胜同期上证指数6%。
易方达医药保健基金主要投资医疗保健类股票方向。2011年1月28日成立以来跌幅仅为5%,而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高达15%。
不过,依然有不少激进的基金经理受伤。统计显示,11月共有4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跌幅超过5%。其中跌幅较大的基金包括:东吴行业轮动、广发小盘成长、银华领先策略、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博时主题行业、长城品牌优选等产品。
这些跌幅较大的产品比较集中在景顺长城基金公司,位居跌幅榜的前10只基金中该公司占据三只,在11月份跌幅均超过7%,并且它们今年以来跌幅也均超过了20%。这些基金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维持高仓位运作。
混合型基金的灵活性在下跌市场中优势明显,在11月份再次体现。统计的171只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仅有2.24%,超越同期上证指数3个百分点。
共有20只混合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率。位居前列的10只混合型基金依次是:万家和谐增长、天弘精选、银河银泰理财分红、万家双引擎、嘉实主题精选、中欧新蓝筹、银华成长先锋、农银汇理平衡双利、长盛创新先锋和中银行业优选。
沉寂许久的嘉实主题精选在11月份再次表现抢眼,该基金经理邹唯保持谨慎的操作方式贯穿全年,前三季末公布的季度末仓位均未超过60%,二季度降至35%;11月,该基金收益率为1.10%,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2%。
11月份收益率较低的混合型基金包括: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广发内需增长、交银主题优选、富国天瑞强势精选、广发大盘成长、金鹰成份股优选、诺安平衡、中海优质成长和富国天益价值等基金。
银河基金公司位居榜首
位居前列的基金公司包括银河、金元比联、泰信、泰达宏利、长城、农银汇理、汇添富、摩根士丹利华鑫和兴业全球,他们的平均收益率为-1.70%。
银河基金共管理了9只偏股型基金,有三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这三只基金是:银河银泰理财分红、银河行业优选、银河消费驱动,分别取得了1.58%、1.27%和0.82%的收益率。
银河银泰理财分红是一只成立较早的混合型基金,能取得这样的收益率归功于两方面:一是严格控制了仓位,今年前三季报公布的仓位均超过了60%;二是重仓股为消费类防御性股票,如三季报公布的重仓股主要有:古井贡酒、泸州老窖、东阿阿胶、汤臣倍健、上海家化、新华医疗、爱尔眼科等股票。
银河行业优选及银河消费驱动的投资思路与该基金极为相识,重仓股也均为消费类、医药类防御性股票。除这三只基金外,另外还有五只基金11月的跌幅也不超过1%。
银河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也位居前列,前11个月平均跌幅为9.54%,远超超越同期上证指数跌幅。
11月基金公司平均收益率跌幅超过5%的基金公司共有四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占去两家,分别是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分别下跌了5.23%和5.13%。
建信基金11月的跌幅加大主要受两只ETF基金拖累,除前文的建信深证基本面60ETF及联接基金外,该公司的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及联接、建信沪深300的跌幅也均超过了6%,其他偏股型基金的跌幅与同类基金基本保持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