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办好人民满意,坚决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端正教育行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和师德师风,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打造一支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逐一梳理和排查我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切实做好宣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渝教民发〔2018〕1号),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提高对 “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树立教师形象结合起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好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及时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强调“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并要求首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校长胡静任组长,副校长杨伟 、副校长兼督学邓修兵为副组长,教导处和各班主任为组员,就形成了一个校长领导的,明确分工的领导集体。做到上下配合,内外协调,使各项工作能顺利,贯彻并落到实处,使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负担,一、二年级家庭作业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高年级学生课外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积极提倡实施有效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组织和开好家长会,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或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等方法,开展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交流、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导处加强对各科作业量的协调和批改质量的管理,不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并注意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严格控制每日各学科课外作业总量,在学生家长的配合下,保证学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严禁教师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作业。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普及法制教育,推广学校的成功做法,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并强调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是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四、加强师德教育,从源头上杜绝有偿补课及引导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发生。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十不准》等法律法规 ,领会精神。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各种规章制度后,提高了对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表示要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决不增加学生的课业以及家长的经济负担,绝不允许教师组织有偿补课,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五、学校不定期找学生、家长进行座谈,走访社会人士,了解是否有隐秘的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的现象。
学校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师德师风状况非常满意。同时,学校也走访了部分教师和社会人士,了解到以下情况:
1全校六年级两个班一共有3人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语文、数学培训。
2.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能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补课,没有进行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办学及为社会办学提供生源提取好处费的事件发生。
3.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各个教研组无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补课并收取费用现象,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
4.我校在职教师无利用学校设施设备为学生有偿补课现象,也没有教师利用家庭住房或租赁他人房屋进行有偿补课的现象。
以上是我校开展规范清理校外培训机构自查报告,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落实好上级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禁止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我校的各项工作办的更好。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程度;满意度;制约因素;监管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13年,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已达32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45.8%,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日益被认同,我国职业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训练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使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广泛参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的新情况。因此,研究该领域相关问题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理论学习模式、实习实训状况都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该本课题选取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研究既可以丰富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的相关理论,又能从实践的角度积累在校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校生为例,对该校2011届、2012届、2103届时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4个系在校生展开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439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36份。该问卷就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展开调查,总设置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等题型。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比例情况
问卷显示,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比例为51.7%,高年级学生参与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2011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67.4%;2012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43.9%;2013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17.1%。
二、学生在选择课外培训项目中盲目性较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其中2013届参与课外培训的学生中有63.6%的同学是受同学影响参与了课外培训,对于为什么参与培训没有清楚的认识。
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其中2012届学生有30.4%的学生,2011届学生有23.1%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效果喜忧参半。授课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课外培训与课堂教育的联系性,能有效促进培训效果。但同时,部分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影响力,误导学生参与培训,更有甚者,通过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区别对待参与培训与未参与培训的学生等手段,迫使学生参与培训。对于培训中出现的该情况,职业学院一般缺乏监管制度。
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占培训培训学生的72.3%;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占25.4%;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只有2.3%学生参与此类培训。
三、学生对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够,不能对学生学校教育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强化。
(4)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及时修改与缺少辅导等现象。
(5)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6)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学生课外职业培训满意度统计
四、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学生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难以承受,2013届学生中有20.3%,2012届学生中有26.7%,2011届学生中有16.9%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7.1%,2012届12.1%,2011届7%的学生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20.3%,2012届10.8%,2011届3%的学生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3%,2012届有3%,2011届有3%的学生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五、参加培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多样化
数据显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的来源方面,选择D选项“希望提升自我职业能力水平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打基础”,所占比例最高,选择B选项“希望通过学习改善家庭命运”次之、选择A选项“对本专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第三选择C选项“学好专业,为今后专升本,考研打好基础”,占总比重的16.9%;E选项“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占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227)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
六、学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育缺乏衔接
一般来说,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是为了补充学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平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以达到将来适应就业的目的。从调查来看,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外培训弥补学历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学历教育与课外培训相互脱节的情况。如有些课外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过于雷同,学生感觉有炒现饭的感觉,学习效率不高。有些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有冲突,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混乱。有些培训课程为了追求表面的效果,强化一些非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学不到真正适应于就业的职业能力。有部分同学参加培训是为了针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但是培训课程中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课外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个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对课外培训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有57.9%的同学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七、学院缺乏对课外培训的有效监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没有专门管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部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参加课外职业能力培训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与否;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不需经过学校管理部门同意,这就造成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相关信息,也就无从参与管理,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学生在参加课外培训过程中,出现自身权益被损害时,无法通过学校层面展开维权,同时培训课程是否合理高效无从得到学校层面的指导与帮助,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学校教学课程情况及教学效果情况无法反馈到培训机构,不利于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
1.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广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补充学历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是在校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以电脑软件课程为主,拓展面不够,特别是针对就业环境开展的实习实训培训严重不足。
(3)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4)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学生学习动机来源多样化。
(5)学校教育课程与课外培训课程缺乏衔接。
(6)学校对于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监管不够。
2.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学校层面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学生参与培训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该工作的管理与规范,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培训。组成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的课外培训监管组织,全面对学生是否参加和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建立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遴选确定一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通过双方互通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设立针对性较强且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保证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规范遴选培训机构的运作,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联系相关企业设立针对职业环境实习实训培训课程,改变当前课外培训过于集中于电脑技能培训的现状,拓展更具职业环境特性的培训项目。
(2)加大对在校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相关辅导,帮助学生明确参加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减少参与培训的盲目性。
【关键词】 科技博物馆 涉外培训 思考与借鉴 探索与对策
近年来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开展涉外研讨培训工作,例如邀请意大利专家、澳大利亚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来杭主持一系列各种不同主题的研讨培训,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与探索的方向。
1 国外专家教授的专业培训
浙江省科技馆自新馆建成开放以来,重视对员工进行国际化的专业培训,其内容包括:
2011年的意大利专家培训。主题为“如何争做一位优秀的科学诠释者”,邀请意大利科技馆专家来杭作现场培训,涉及如何提高员工热情、创造性及科学讲解能力;如何开发针对科技馆志愿者的科学诠释项目;如何与学校合作开发科学教学课程等内容。
2011年的西澳大利亚专家培训。主题为“中澳现代科技馆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 主讲为澳大利亚大学老师及西澳大利亚科技馆馆长等专家。其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馆的历史和理念、科学交流与课外学习策略、现代科技馆的任务和重要性、优秀科技馆的关键因素;鼓励观众参与、创造优秀的互动型体验;展品、观众及科技馆的评估;营运情况及与学校和教师的直接合作。
2012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培训。两位博物馆学教授来到馆进行主题为“现代科技博物馆的核心功能” 的研讨培训。内容涉及世界上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评价与任务概述、数字媒体在科技博物馆中的应用,讲解与演示了科技博物馆中的各种互动。
历次培训现场始终气氛活跃,有精彩的PPT,有生动的讲解,有题目测试,有实验演示,有双方互动,有交流点评等模式,并结合科技馆展厅现场实地演练;专家教授们时而讲解启发,时而讨论延伸,充满着探索精神和互动形式。
2 专业培训后引发的思考
一系列专家教授的科技博物馆专业培训,引发了大量的思考。
2.1 有关博物馆定义的思考
博物馆是科技馆的近亲,它们的相似度是最高的;同时因为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悠久,定位与管理日趋成熟,因此很有必要对博物馆进行研究与学习。
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斯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则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国际博物馆协会1946年成立伊始就对博物馆进行定义,后又几经修改,于2001年在巴塞多纳定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该定义还列举了被视为博物馆的组织。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对博物馆定义修改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1]
我们注意到2007年定义有三处比较重要的调整,其一是调整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表述顺序,将“教育”调整到第一位;其二是将博物馆工作对象的外延延伸到非物质遗产;其三是去除了沿用多年的对可视为博物馆的列举,只保留了对博物馆组织目的、性质、功能和工作对象的原则表述。
2.2 对科技博物馆评估的思考
(1)展览评估的方式。评估科技博物馆学习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称之为“行为主义模型”,目标是为了测量展览设计与观众沟通的程度。我们预先设定问题的框架,定义基本元素,制定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把观众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在参观展览前后加以比较,如展览起到沟通作用,那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种方式称之为“建构模型”,在这个学习模型中,观众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独立层面上建构知识。如果观众没有动机去学习,那么再好的展览设计也不会有学习的目的的产生,任何的认知增益测量只能显示失败。作为可以替代的方法来理解教育,在博物馆专家中还存在着争议。
(2)对活动项目进行评估。科技馆在启动一个项目时,应该对该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事前评估先收集目标客户或目标市场的资料,找出需求,制定方案,以加强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事中评估目的在于动态地把握项目的进展,以便随时做出调整;事后评估将了解取得的最终效果,以便下次改进。不论哪种评估,评估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效果,故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显得非常重要。
(3)对观众进行评估。我们一直在强调“互动性”,一直都在讲“因人施教”,但是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却不够,对观众做出准确的需求评估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找准需求点;只有根据需求制定计划,我们才能吸引观众、留住观众,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作用。
(4)对现有展品进行评估。展品评估非常重要,也是科技馆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个人包括观众,都可以做评估:它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我学到了什么,展品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2.3 对切实提升员工素质的思考
我们要切实提升员工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展教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开展业务评比,在竞争中提升能力;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各种主题的专业培训、考察各地优秀的科技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促进业务水平提升;三是要激发员工积极性,多倾听基层员工的想法和建议,实行人性化管理。
2.4 对着力打造生动空间的思考
如何让展示空间更生动?主要依托三块内容:展品、休闲设施、人员和活动。展品和休闲设施变动的几率很小,所以人员和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具备多重的角色---诠释者,鼓动着,沟通者,老师,演员……,我们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创新的演示活动来活跃气氛,利用简单的演示工具来加强效果,使观众沉浸于其中而得到更深入的参与。
3 对科技馆营运的探索
3.1 曼彻斯特博物馆的营运
曼彻斯特博物馆作为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部分,于1888年首度对公众开放。2004年,该馆崔斯・彼斯特曼主任曾在上海中英科技馆论坛上,探讨了营运问题。[2]
制定战略计划。曼彻斯特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有一个战略计划,这非常重要,因为它为科技博物馆规划了一个发展方向,全体员工就可以上下一心向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制定长期目标的同时,还要对下一年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让目标具体化、量化、保证可行性及进度。这种方法在英国被称为智能管理。
利用资源搞好服务。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或科技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包括员工和观众;当然,资源还包括展品、藏品、基础设施及资金。
3.2 对科技馆营运的探索
在科技博物馆营运中,我们要执行的基本政策:
专业培训和培养政策。科技博物馆要对它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发展得非常之快,在科技博物馆专业与管理方面要不断地培训,才能跟上这个潮流。
以观众为中心的政策。科技博物馆要非常重视观众的需要,要像 “雷达”,那样不断地探索整个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存活下去并获得成功。
创新。一方面,要响应观众的要求,另一方面,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惊喜,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能够冒风险,创新和敢于冒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3 对科技馆营运的借鉴与对策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建有健全的年报制度。年报反映了科技馆一年规范运营和科学管理的程度,展示了一年的工作情况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成绩;政府与社会则通过审查年报对科技馆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对科技馆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3]
例如,日本的《平成21年度多摩六都科学馆事业评价报告书 》[4]就是该馆一份2009年的年报。其年报制度有两大特点,一是由第三方即事业评价委员会进行外部评估,二是评估报告会公开在科学馆的网站主页上。年报中关于事业计划目标及重点问题措施两大内容,都是先由馆内自己评估,再由各委员作出详细的定性评估,即评价委员会具有决定权。
科技馆资深专家指出:这样的年报与我们各馆的年终总结绝不相同,不会是自行其是的主观统计,也不是单纯为了向上级主管有所交代,而是根据政府或行业组织机构制定的统一评价体系来填报的。
因此年报制度值得我们借鉴,一个全面真实的具备可检性的年报是对一个科技馆进行评估的基本依据,也应是科技馆能否接受政府财政资助的依据。在博物馆已经实行免费开放多年,科技馆即将开始试行免费开放之机,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博物馆的定义.http:///group/topic/11068129/.
[2]崔斯・比斯特曼.科技博物馆的收藏管理.中英科技馆论坛论文报告集,2004年8月.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镜培训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进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早期肺癌筛查得到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得到早诊早治。早期肺癌多表现为肺部小结节。近年来,肺部小结节的诊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掌握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电磁导航内镜技术在这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实时无创、定位精准的优势。同时与传统CT定位穿刺方法相比较,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暴露,是现代胸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手术技能。然而,在目前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胸腔整体解剖的熟悉和腔镜技巧的培训,往往忽略了气道内镜的培训,这样会带来内镜新技术适应周期长,甚至会因科研和临床工作繁重而放弃掌握新技术的问题。随着现代胸外科疾病谱的改变,提高了新时期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的要求,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本中心胸心外科系有着优质的临床教学成果,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与时俱进[1]。在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结合现代胸外科发展的特点,对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镜培训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1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支气管内镜技术通常被认为是呼吸内科医师才需要掌握的技术,部分大型的医疗中心会有专门的呼吸内镜中心,对区域内的病患提供支气管内镜下的一系列诊断及治疗。所以,电磁导航最早由呼吸内科的医师来开展。但是随着肺部小结节的早诊率不断提高,术前定位已成为胸外科医师面前的难题。一般来说,这类病患在术前需要到CT室进行有创性的定位操作,在清醒的情况下忍受不适。这不仅缺少人文关怀,而且病患需要接受放射性暴露。目前国内部分大型医院能做到在手术室即完成定位而后直接手术的一体化手术能力,但是这对手术室条件及CT室条件的要求极高,不利于项目的常规开展。如果由胸外科医师在病人麻醉后在普通的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完成一体化的实时、无创、精准定位,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强人文关怀以及提高手术室接台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传统的CT室穿刺定位曾有异物存留、急性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需外科医生紧急手术处理。肺部小结节的术前定位,理应由胸外科医师在手术室独立完成。因此,这就带来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观念的更新,要认同这项技术是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加以训练提高,通过定位-手术、再定位-再手术这种不断校正检验的训练,掌握肺部小结节精准诊治的全过程。
2电磁导航路径规划系统的训练
传统的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除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内镜操作能力以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CT大型设备和专用的路径规划软件[2]。而CT设备的操作需要影像科医生的协助,也就是要同时占用第三方部门的人力资源。电磁导航定位的路径规划需要有专门的软件。相对于内科医师,“剖胸开心”熟悉肺部解剖的胸外科医师使用软件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能更有效地进行路径规划及选定。但如何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开血管,减少定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支气管走行的区域,如何考虑到定位点和磨玻璃结节的真实距离,按手术切除的易操作性进行路径设定,最终提高定位的精准率,这些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都是需要加强培训的。电磁导航路径的规划就如手术的解剖示意图,目的是使手术的完成更加流畅,是该技术的入门课程。
3肺部小结节裸眼
3D技术及电子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及完善对于肺部小结节来说,支气管树的解剖是学习曲线中的重要一环。由腔外(支气管腔)至腔内的解剖学转变,需要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腔内和腔外的解剖结构进行空间上的重组,更好地理解肺部小结节的三维立体定位,使手术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裸眼3D腔镜系统的使用是在胸心外科学系结合大量临床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裸眼3D技术由于具有更好的纵深感及立体感,使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层次能更清晰地投放到视觉系统中,使肺部小结节的手术操作变得更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曲线可以明显缩短。而建立电子教学资源库,运用裸眼3D胸腔镜技术进行肺部小结节的定位教学,对于刚刚从抽象的书本知识向具体的临床工作转变的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显得更加具体、真实,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胸廓中的立体解剖结构变化,很好地解决了肺部小结节定位及手术的难题[4]。
4PBL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5,6]。该模式主要步骤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小组、个人和教师进行结果评价。在讨论过程中通过不同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病例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7]。PBL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寻找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中心,在内镜培训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具有优势。近两年已培训13名研究生。与2015级-2017级传统教学模式下15名研究生在胸外科内镜的学习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等(各25分,总分100分)方面进行比较,PBL组高于传统组,统计学有意义(表1)。
5电磁导航并发症的处理
电磁导航内镜培训的学习中,并发症的处理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长培训过程中,对于大出血的处理通常是扩大切口,阻断钳阻断后进行出血点的缝合。但是,对于内镜下的并发症处理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更多的是由原来的外科处理手段转变为内外结合的综合处理手段。对于像肺小结节靠近管径较粗的血管,定位过程中刺穿血管引起出血的情况,需要有紧急预案作为参考来快速控制出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紧急的中转开胸手段是每一个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电磁导航内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另外,气胸、荧光剂过敏等并发症问题,都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1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主动寻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知半解,而带教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并且目前的医疗环境复杂,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实习医师参与诊疗活动受到限制,一些诊断性穿刺,如腹穿、胸穿等,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去实践,以上各种因素使实习生不能真正投入到医生的角色中。学生责任感不强,对实习失去兴趣,导致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诊治疾病,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用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疗和教学,所以在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是很有必要的。
2循证医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询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1]。首先是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由学生亲自去接诊,完成问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案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一患者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进食后突然出现一过性血容量不足、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头昏、出冷汗等症状。请问该患者如何诊断?为确定诊断应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其预后如何?学生通过亲自问病史、体检,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诊断为“倾倒综合征”。确定检索词为倾倒综合症、诊断、治疗、预后,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在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获得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与老师讨论,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将其应用与该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在这一循证医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较好的掌握了疾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也了解了相关最新进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习兴趣及实习质量也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