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中秋的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节日民俗事象不断丰富,在中国人民的时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一起被列为保护项目,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中秋节第一个特点是有强烈的民俗性。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中秋节第二个特点是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中秋节第三个特点是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中秋节的第四个特点是温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月饼是点心的一种,作为一种社交的礼物本来是传递情感,“知恩必报”。“点心,点心”,点到而已,并不求奢华,重在情意。对月饼进行豪华包装是不符合“点心”之原意的。如果包装过度豪华,不好降解,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有悖民俗“不怕重复”的原则,是不利对节日的民俗事象进行保护的。
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与农事巧妙结合,把月圆之夜作为举国同庆的节日,使得原本纯粹的自然现象有了丰富的人文寓意。
文化是月的魂。我们不但要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市场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时代感觉。今年的中秋节,我院为在校师生打造了“中秋望月”的平台。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内容如下:
1、活动主题:“浓情中秋,情系火炬”
2、活动目的:让全院的师生们都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以及家庭的温暖。
3、活动时间:零九年 农历 八月十五 晚上( 7点30分到9点45分)
4、活动地点:院图书馆喷池广场
5、主承办单位:经济管理系 07级商务英语专业
6、参与对象:全院师生
活动的整体构思(活动的板块、各个板块的主题、基调等)
活动形式:聚会+自助餐
环境的布置:
场地布置主要围着喷池进行,大致的布置情况如下:
聚会地点选在图书馆的喷池广场上进行,场地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主席台(包括唱歌场地)、喷池、餐台a和餐台b(三米长)、工作后台和游戏场地橘子灯、猜灯谜和“你信任我吗?”。
场地布置饰品有横幅、灯笼、气球、丝带。
看看我们以前做的酒吧鬼节活动策划
以图示意:
图书馆校门口主席台后台餐台a餐台b喷池橘子灯猜灯谜“你信任我吗?”
餐点样式:1)水果类:苹果、葡萄、哈密瓜、橘子、橙子、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柚子、柿子、李子、
2)饮品类:可乐、雪碧、绿茶、橙汁、奶茶、葡萄酒、矿泉水
3)小吃类:月饼、栗子、牛角、叶仔糕、寿司、骨肉相连、鱿鱼丝、薯片、花生、棉花糖、瓜子、饼干、鸡翅、开心果、牛肉干、
活动节目:小橘灯、猜灯谜、“你信任我吗?”、交际舞、赏月吃月饼、我爱记歌词、许愿船
节目内容:
1)小橘灯:把线穿在吃完的橘子皮的瓣儿上,相互串接,然后把所有的线统一绑在一根小木棒上,在橘子里点上一条蜡烛,就可以做成一个小橘灯。材料有橘子、丝线、15厘米长的小木棒、一条小蜡烛、打火机
2)许愿船:你,是否有几多心愿,那么让许愿船带着你五彩的梦,遨游大海。扬起许愿船,冉起希望,让我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然后折成小船,放到喷池中,随波逐流。材料有彩纸、马克笔
3)猜灯谜:在排好的已贴好谜题的灯笼上,选择自己感兴趣也会解的谜语,猜中就有精美奖品。材料:线、灯笼、谜题、奖品
4)“你信任我吗?”一对情侣或朋友站在相隔2米远的地方,前面的人站在约50cm高的地方上,然后毫无预警地往后倒,看看后面的人能否及时接住她/他。主要考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及灵敏度。材料:软垫、凳子、桌子
5)我爱记歌词:先给选手放一段音乐前奏,音乐一停,选手必须马上接唱,而且歌词一字不能错,唱错要受罚,把气球绑在身上,其他人用尖锐的东西刺破气球。而最后胜出的人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品
6)交际舞:在广场上放一段华尔兹音乐,让在场的师生自由组合,跳舞放松心情。
7)赏月吃月饼:月亮高挂于空,最圆最亮的时候,大家团团坐,边赏月边聊天吃月饼
8、活动议程安排(详细议程安排表,包括时间、地点、节目、参与人员)
聚会开始之前,准备好一切招待师生工作,并分发荧光棒和小灯笼。一切准备完毕,聚会仪式开始:
1)领导致词并宣布晚会开始 7点30分
2)猜灯谜、小橘灯、“你信任我吗?” 7点45分—8点15分(自助餐在游戏结束后正式开始)
3) 我爱记歌词 8点20分—8点50分
4) 交际舞 8点55分—9点05分
5)赏月吃月饼 9点05—9点30分
6) 许愿船 9点30分—结束
9、经费预算(详细的餐费、礼品、环境的布置、道具、海报、横幅等其它活动用品费用等)
宣
传费:100元(横幅、传单、海报)
餐饮费:400元(批发价格)
奖品费:200元(学习用具、毛公仔、体育用品、精品)
其他杂费:100元(丝带、灯笼、气球、节目材料费)
总金额:800元
10、经费的筹措(主管单位拨款、自筹、赞助、捐赠等)
学院拨款
11、应急措施(停电、防火、急病、其他突发事件)
如果遇到停电-点蜡烛或启用发电机;如果遇到火灾-附近有消防栓可灭火;如果遇到有人发生急病-我们会立刻将她或他送往校医室;一旦遇到地震、台风、暴雨等紧急情况-大家帮忙散场2010中秋节活动方案、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
12、其他要求:
1)对工作人员的到会时间、筹备人员分组与分工等要求:准时到位、认真
2)对环境布置的要求:简单即可
3)对活动议程安排的要求:紧凑有序
4)对活动内容的要求:尽兴就好
5)其他要求:随便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利益观念;冲突;调适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01-02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消除了国际经贸活动的体制障碍,拓展了国际分工,使各民族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互补的同时,也使得民族国家间的经济利益问题愈来愈突出。这样,不同的人们对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存在着分歧的观点和论调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
一、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经济利益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民族国家利益消失论与民族国家利益永恒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经济的全球化使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在商品与资本输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掩护下,打着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旗推销“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民族国家的观念已经过时”的论调,这些论调潜移默化地淡化了人们原来的国家认同而产生全球意识,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经济利益可以放弃或忽略。
也有人提出,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渗透,但谋求本国经济利益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原因是尽管跨越国家界限的因素日益出现,但国家之间的界限、利益差异等依然存在。因此,这些差异和界限必然在一定条件下激发出经济领域中的民族国家意识。”[1] 不同的国家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主动地还是被动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但只有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才是各国追求的最根本的利益。
前一种论调主要来自西方学者,他们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承认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等的合理性,在经济发展时依附于发达国家而放弃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后一种论调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全球化过程中的融合主要是民族国家之间的市场、资本的融合,而决不意味着民族国家利益的消失。
(二)封闭型经济发展观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国内工业体系、商业流通体系和金融体系,只需要自我独立发展,没有必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样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并且可以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有人提出,WTO的自由贸易原则要求其全体成员互相开放。中国加入了WTO ,中国的经济活动日益渗入国际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开放的性质也应当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应将由有限范围的开放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球性、全方位的开放。
前一种论调主要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想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发展自己都是不可思议的。后一种观点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游戏规则”往往有利于建立西方国家的、稳定而持久的利益收益机制,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开放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要保证经济不受任何外界不利因素的打击,必须考虑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三)公有制一统论与全盘私有化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中流砥柱还是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实力越强,在与国外经济的竞争中越有优势。因此,部分人希望走回头路,仍然恢复公有制一统中国的局面。
也有人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中国国有企业应当全部私有化。
公有制一统论的排外、抑私思想表面上看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经济利益,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时候,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只能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中国也不能实行全盘私有化。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私有化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东欧国家等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急剧倒退,国家实力的削弱,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社会动乱。
(四)传统的政府计划论与自由竞争万能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上,应实行政府计划、行政指令,组建大的经济集团来对抗国外的跨国公司。
也有人认为,自由竞争是万能的,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只需打开国门与世界各国自由竞争,中国经济就可以发展。政府是缺乏效率的机构,对市场的干预有弊无益,它妨碍了个人自由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前一论调既反映部分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也反映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势力单薄,需要政府保护的现实状况。后一种论调其实是对西方经济自由主义的盲目认同、完全照搬,忽视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致命弱点。西方众多经济学家在其研究中都已经论述过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在现实生活中,经济自由主义更是频繁地、周期性地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上述这些矛盾与冲突既是中国经济利益观念变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同时也会导致价值选择的多元化,难以形成价值认同,从而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凝聚力,甚至可能产生价值选择的错位,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又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利益的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
二、构建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
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既坚持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又主张经济的开放性,它将促进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它符合未来全球化条件下新经济秩序的建立,体现了中国国家经济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一)坚定的国家意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拥有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捍卫民族国家界限,把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根本的利益来追求,独立自主地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才能在经济上不受制于人,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这在历史上已多次被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发达国家的政策建议往往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顾及当事国的国情。如拉美债务危机时,IMF与16个拉美国家签订贷款协议,要求其实行经济调整、减少赤字等政策,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时,IMF开出了同样的经济紧缩药方,使其危机加重;俄罗斯经济转轨时,采用西方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迅速减少了一半。这些政策过后反思都很荒谬,但当时却为多数人所接受,不合国情的建议竟被采纳。在手里非常重要,比如1998年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遭到攻击时,香港依靠祖国的支持渡过了难关。如果当时按照西方观念行事,就会出问题。我们应根据国内发展需要自主决定开放政策、开放顺序,在金融开放、汇率、多双边等方面把握主动,不屈从任何外部压力,坚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1]
(二)开放的经济安全观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使全世界人们都深切地感受到民族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果互相开放的各国都能遵守国际规则,增加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机会,减少相互敌视和以邻为壑,就可以联手防范风险,共谋经济安全。
确立经济安全观念,积极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应当做到:其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早晚会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就会丧失民族国家经济利益。其二,在尽可能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度的调控和引导,而不能把经济运行完全交给市场来进行自由调节,否则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其三,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保障经济安全的实力和能力。国家强盛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经济实力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只有加快发展和增强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其四,积极地预防风险,争取将风险消灭于无形之中;有效地化解风险,一旦出现危机则能够反应及时、应对得当,从而遏制事态扩大。其五,要把金融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竞争力作为产业安全的保障,把保持稳定作为市场安全的日常目标,把粮食和资源能源安全作为长期任务,把海外资产与人员安全作为新要求,积极应对气候、生态、环保等非传统安全 [2]。
(三)合作的互利共赢观念
合作的互利共赢观念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理性选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明智选择,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日益崛起为一个贸易和经济大国,这一方面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和压力,这就造成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正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新环境新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利益仍然是各国追求的根本利益,只有当自由贸易通过互利共赢的途径,给各国带来最大的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时,才能激发各国开放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性,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发展。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良好外部环境。正如主席在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所指出的:“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没有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中国的经济也难以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
上述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是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经济利益最大化,推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的思想保障。它既主张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又倡导全面开放,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既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尊重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高等教育;全球化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个有机阶段,全球化从15世纪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就已经开始了,它凭借资本、商品以及附着在资本和商品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向以西欧为中心的边缘和外围地区不断扩散。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说法:“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大略等于‘工业化的世界’。” “现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社会形式”,“当有人提及现代性,他就不仅仅指组织的种类,还指组织过程本身,即跨越无限的时空距离而对社会关系进行规划化的控制”。 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个席卷全球,涵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的思想浪潮。在这种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高等教育,尤其是我国地方性高等教育该怎么应对?认真学习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C伯林格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全球化和现代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主任史朝教授的电视讲座《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等,深有感触,在此想结合我们学校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在全球化格局下,我们首先要为自己学校的科学发展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
李C伯林格教授的讲座中介绍哥伦比亚大学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变革措施以及提出的大学需要重新思考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方式和大学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实际生活的倡导这几部分给我们的启示最为切实深刻。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现代性的根本后果之一是全球化,伴随现代性进程产生的教育全球化几乎是与生俱来地分享着现代性种种后果。教育全球化的逻辑演进是在现在进行时的现实空间中得到反映的,它是一种当下时空的教育全球化,它所牵发的问题与矛盾就可能在“现场卷入”和“跨距离的互动”两种维度上展现。现场卷入涉及了共同在场的参与,跨距离的互动涉及了在场与缺场的连接因果,因而教育全球化的特点会相应地表现为“全球地方化或地方全球化”、“多边互动性”。 李C伯林格教授关于哥伦比亚大学与全球化关系以及他们应对全球化的举措的论述,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现代大学的立身之本,就是在“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的“多边互动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地定位,有效地迎接挑战。
我们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地处河洛,文脉传承,底蕴丰厚。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对外交流和办学渠道不断扩展。第二次党代会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申办硕士授权单位和建设洛阳师范大学的两大新跨越目标。目前正朝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和丰厚河洛文化底蕴的省内先进、部分学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开放性、多学科、教学型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顶层设计或者说目标定位立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身历史与现实发展实际,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是科学的,准确的,也是符合全球化大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的。
二、立足本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壮大自己,是我校目前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般说来,高等教育全球化并不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简单拼贴,包括它的价值诉求、知识背景的表述在内都是应该在全球化这一核心概念下进行。所以全球化的正负面影响都会关联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全球化提供的理念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这些正负面影响的回应。高等教育全球化追求的应该是教育机制的普适性、均衡性,从而塑造出全球共同认可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此应该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是:一旦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地方性基础发生冲突,它在趋同的同时就会存在分殊之处。
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在其2004年出版的《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的全球地方化是指所有全球共同认可的教育思想和制度都必须适应地方的教育环境,以体现地方的主体性;而所谓的教育地方全球化则指所有有建树的教育思想和制度总是具有地域性的,总是产生于特殊、具体的教育环境,总是由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人创造的,尔后才具有了一般性并被全球的他者广为借鉴、学习和再创。” 推而广之,高等教育全球化也应该是这种矛盾的辩证统一。
这是因为,作为知识载体的地方主体并非高等教育全球化想象性的他者,地方的主体意识参与教育全球化的同时也在修饰教育全球化,它使得全球地方化、地方全球化的教育出现一种双向可逆的选择机制,以便丰富教育全球化的面相。于是教育全球化最终出现了趋同分殊的辩证性: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教育的一体化与分裂化的统一,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就 我校的实际情形来看,我们地处有着数千年河洛文化濡染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河洛文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学校的某种内在精神理念。河洛文化精神作为地方性的主体意识,她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方面更为重要的价值是以地方性知识的积累为本土传统教育资源的维护增加了一个厚重的砝码。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指出,高等教育的地域性特征必须融入一个国家、民族的高等教育整体格局中,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方面来说,民族国家的复兴、现代化强国之梦使得地域性特征必须自觉突出教育的创新机制。可以说,在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的几天,没有创新也就不可能有高度教育的理想的未来。换句话说,地域性特征必须遵循教育全球化的运行规则来思考民族国家在教育全球化网络的整体布局,在强化民族文化、思想的同时具备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才能够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在本土教育资源中如果培植不出新的教育机制和生长点,中国高等教育回应高等教育全球化挑战的理想便会落空。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很好地整合自己的资源,围绕提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起新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重组整个课程体系,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这些高等教育从业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并且勇敢地担当起自己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义务,某种意义上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教育教学大师。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全球化目标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顺利进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就是首先实现我们的公民道德和伦理责任的夯实。具体一点说,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养成自己有益于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的个人品德和用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则必须致力于在教育人类学的高度上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和个体的信任,从而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教育教学大师。要想让每一个教师都优秀起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大师,我们就不能把他们关在教室里,纠缠在繁琐的事务之中;而应该让他们流动起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心理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都明白,造就一个优秀教师绝不是任由他一个人闭门造车的结果,一个教师的优秀与否,往往与他身后的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则必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作为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要想造就一批优秀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者,最起码,需要一个一个教学院系的共同努力。甚至也可能需要举全校之力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完成。而这种改革必须要有基于学校自身所处地域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融汇,才能显示出独特的效果。就我们洛阳师范学院来说,地处十三朝古都的地域文化优势十分明显,我们就要引导和培养我们的教师深入了解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启示意义,让它成为自身文化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独特的文化修养提高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能够得心应手,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自身素养的另外一条途径,是有意从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之中吸取养分,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文化精神。人类是唯一具有主体性的生物,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精神宴飨以及对于存在诗意的内在体验,能够促使我们超越物质性空间生存的制约而进入时间性的存在之中,也因为获得时间性而得以进入本质性存在,并以此构成人性的全面而立体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由此而获得对人本身的信仰和超越现实生存的精神力量,使失去家园的人类精神在新的信念的询唤下,在灵与肉的主体性升华中,重获救赎,直达彼岸。
作为高等教育从业者,作为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校的高校教师,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要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当,在人类精神深处、更深处探索与挖掘。我们更深地切入人类精神的本源,就能够拉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感觉距离,从而创造出一份真正和谐美丽的世界。
担当的精神起点,必须是人类永远的渴望健康美好生活的审美需求,所谓真善美的标杆我们永远不能够放弃。有了这些,我们的生命将永远充满朝气,我们的校园将永远充满活力,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就会永远充满魅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智能的基于可视化和物联网技术的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平台在探索物联网在用能需求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搭建基于物联网与可视化界面的用能智能分析及控制环境,采集智能终端及传感器传导的用能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实时网络分析等高级应用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了重点耗能设备与客户或电网企业间进行实时高效的信息交互,可为客户提供全面、多维的用能管理辅助决策支持,也可为变频设备、同步调相机、无功补偿装置等设备的一体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接入策略等优化方案。
关键词: 物联网;可视化界面;用能管理平台;优化方案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latform for exploring power consumption on the customer side of IoT. The platform collects power information from smart terminals and sensors and creates a smart power analysis and control environment based on IoT and visual interfac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and processed by advanced software so that information about key power-consuming equipment can be shared with grid enterprises and customers. The platform provides comprehensive, multidimensional power management as well as data support and access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verter equipment, synchronous condenser, an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visual interface;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ptimization
1 平台概述
目前,中国面临着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以及节能、减排、低碳等指标低的巨大压力。工业企业每年8%的能源损耗源于没有能源监测及维护计划,每年12%的能源损耗源于没有用能管理及控制系统。可见能源耗损的比例很大。
节能环保已列为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中国国家发改委在电力需求侧规划中也提出加强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鼓励运用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等监测、控制重点用能设备的使用,优化运行方式,减少高峰电力需求。政府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去采集、监测、分析、管理各地、各企业的用能状况。同时人们通过一些实践逐渐达成共识: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设一套完整的能耗监测、管理、控制系统可以量化地监测、管理和统计用能企业的用能状况。这是目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面对需求形势,我们根据各级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结合重点电力用能企业业务实际和信息化现状以及国际上对智能电网、物联网在配、用电环节的普遍建设思路,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具有全面、智能的基于可视化和物联网技术的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对用能企业进行用能监测管理,开发客户用能智能分析及控制信息用能管控平台,可为用户科学管理用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成本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建议[1-3]。
2 平台架构及工作原理
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是指用能单位的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实时采集和记录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数据(电、水、气、油、煤等)信息,并传递、贮存、加工及使用的完整体系。平台根据用能单位实时采集的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数据资源,应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用能信息的可视化管理、能耗成本分析和关键指标分析,制订节能改造计划和评估体系,实现用能规划和绩效考核管理等,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能源管理和决策支持,使用能管理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数字化。
通过运行用能管理平台,可为能源审计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用能数据;可从多个角度为企业及相关企业等进行纵向、横向对比统计、分析、评判;可对企业提供的实时用能信息预测、预警,并对耗能超标耗能设备、建筑或区域制订出用能运行管理、节能改造(空调、照明、电梯、外墙围护等)、节能管理等方案。该平台可促使企业的节能改造对症下药,可改进不合理的耗能设备,为优化生产环节服务。该平台是辅助用能单位更好地完成资源调配、生产组织、部门结算、成本核算、节能管理和用能分析的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
用能需求侧管理监控平台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底层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及控制信息传输、信息可视化实时显示、数据分析和用能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平台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1)底层数据采集与控制
在底层安装有多类型智能数据传感器与采集模块组成的传感网,采集用能设备的用电参数和非电参数。采集的用电参数主要有:实时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素、谐波、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等数据;采集的非电参数主要有:用水量、用气量、热量、投料量、产量、实时水流量、温湿度、环境亮度等生产与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将根据现场系统应用的需求及条件灵活配置。采集的数据上传至可视化界面或后台进行显示、存储、统计。
例如:使用LED灯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无功补偿控制器等控制设备,控制LED灯亮度、生产泵转速、空调水流量等生产底层设备进行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的控制,从而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物联网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联系。
(2)数据及控制信息传输
传输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选择更加合理的传输方式,支持RS-485/RS-232总线、以太网接口等,传输协议采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MODBUS协议等多种方式,根据物联网信息采集环境和主站平台监控的物理距离,可选择无线、有线、塑料光纤等多种远/近程信息传输方式。
(3)信息可视化实时显示
现场的管理主站采用中国先进的人机界面(HMI)可视化显示生产设备、环境条件等实时的现场参数,人性化的触摸屏查看及控制操作,支持权限修改分段自动运行方式,并配有多种安全的报警功能。
用能消费的“可视化”也是企业有效管理用能的手段之一。由于企业一般很难快速地了解自身的用电、用能情况,而通过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可以以日、周、月为单位观察用能消费,可以实时看到各种设备的用电情况以及由于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的变化而提升的相关设备利用效率和效益。
(4)数据分析和用能管理数据库系统
一个可以收集各车间或工厂组成部分的各种用能及生产环境参数的高效数据库,可方便用户查询各个时段的数据。系统软件对生产环境的重要数据、报警信息、故障信息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统计图表及用能改造方案,为决策层提供丰富的能源使用情况资料及有效的用能改造建议。
3 平台功能
3.1 能耗过程的可视、可控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是用人工定时抄表的方式统计用电及能源消耗状况,这种方式存在数据滞后、时效性差、数据单一等问题,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实时能耗数据,不便实时发现问题及时管理。用能需求侧管理控制平台可以在线监测整个企业(集团)的生产能耗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能耗数据与相对应的设备、车间、班组生产数据相结合。车间现场的管理人员通过先进的人机界面(HMI)可视化界面可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生产环节和重点设备的实时能耗状况、单位能耗数据、能耗变化趋势和实时运行参数等信息。方便的查看操作,实现了管理人员完全的远程监控生产现场。现场操作者可进行有权限的修改各类可控设备的自动运行方式,为生产自动化提供灵活的配置。平台主要提供了包括分时段不同负荷运行、根据参数智能优化调节等自动化控制过程,实现了用户智能化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监管能力和效果。
3.2 配电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电解工厂、电弧炉冶炼和电机变频调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污染电网,导致电能质量下降,损耗增大,电网的负载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用能需求侧管理监控平台为企业的配电系统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变频设备、同步调相机等设备的集成,提供高精度数据采集,显示有功无功、功率因素、谐波分量等重要电力参数,使用户能及时了解实时用电状态,并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接入策略方案。平台实现用户自动动态无功补偿,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功率因数门限、谐波门限,智能地进行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控制,优化电能质量,减少电能损耗,使企业功率因数达到要求,不仅能节约电力资源,还可提高企业的用电效率。
3.3 通信模式配置
平台的多种通信模式给用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通信路径。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环境条件配置不同的通信模式,在无线干扰较小、距离较短的地方选择快捷、方便、可靠的无线通信模式;在雷电和电磁干扰较大的恶劣环境和便于施工的地方可以使用性价比较高、传输可靠、布线方便、通信快速可靠(100 Mbit/s~10 Gbit/s)、抗干扰能力极强的塑料光纤进行信息传输。
3.4 分析统计
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建成后,可为用户提供以下信息及管理:
?能耗状况在线监测:采集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用能水平综合管理:用能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用能运行管理:管理、设备、工艺操作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潜力的能源成本管理:余能回收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
?节能效果的能源审计管理: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工艺改革等的经济效益、节能量。
?节能目标:工艺节能改造、产品节能改造、制订技改方案、措施等。
用能需求侧管理数据库系统可自动生成多种能耗信息统计图形、曲线和报表,如以日、周、月、年为周期的能耗统计报表,报表类型分为整个企业、单个车间、重要耗能设备等多个层次,为用户提供能源消耗结构和能源消耗成本分析依据,评估节能措施的效果和关联影响。提供综合能耗/用能统计图表,可快捷、直观地反映企业、生产车间、班组和重要生产环节实时和历史能耗/用能信息。系统还具有强大的历史能耗数据追溯和分析功能。
企业用能管理及生产工艺分析人员可按不同需要灵活设置工作点参数,在不同时段下生成各种能耗数据报表与能耗曲线,如设备单耗、生产线和班组单耗等;可用多种方法对主要能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耗数据进行查询和追溯;对多种参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能源消耗结构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企业能源消耗结构和方式的改进、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通过动态的单位产量能耗曲线和数据,可以直观地比较企业生产能耗与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差距,从而对生产、管理、工艺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使企业生产过程的单位能耗和能源效率保持在科学、合理的水平。
4 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特点
4.1 技术特点
(1)采用可视化界面和物联网传感技术使系统结合为一个有机的可监管整体。从底层设备的参数采集到上层平台界面的可视化对话,系统与终端紧密结合,各个设备的信息通信网络链路之间的同步通信实现运行情况的实时更新与控制。
(2)以用能管理为主题,在系统的构架上要全面地考虑用能环节,从源头的无功补偿,到底层设备的智能控制,都融入提高用能效率的措施与机制,并在设备的具体用能上提供了可操作性,方便企业用能建设与企业用能改造。
(3)对企业现场实现可视化和智能控制,构建结构模块化、对象化的实时数据库,方便用户实时掌握总体用能状况和底层重点用能设备用能情况,提高信息的实时、准确性。
(4)以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为对象现场实现可视化和智能控制,后台用能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同步及控制同步,构建结构化、对象化的实时数据库,使用开发出强大的分析统计软件,方便用户及时清楚的了解企业整体和具体设备的用能情况,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具体性。让企业参与互动和管理。
(5)采用先进的IE模式,可方便客户侧的使用,不必进行繁琐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只需计算机可以连接Internet,即可通过权限验证登陆监控系统,可极大提升平台的附加价值。
(6)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直接读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存储的数据,同时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支持RS-232/422/485、以太网口等接口标准;支持ModBus、TCP/IP等协议,支持无线、有线、Zigbee、Wi-Fi、塑料光纤的传感网络模块与网关。
在多种协议、多种通信模式(如塑料光纤)、多种类传感器的运行环境下,实现信息的自动互联、互通,直接读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存储的数据,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4.2 应用特点
(1)基于物联网(传感网)技术的用能需求侧管理数据中心平台,充分利用专业用能分析模型建模分析各种能源的能耗水平,有效突破了以前单一的能耗监测系统分析功能较弱、用能分析系统由于数据局限导致应用性较差的缺点。
(2)用能需求侧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于企业,可有效管理现有能耗资源,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设备,减少不必要设备添置,避免了资源浪费,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实时监管能源供应的质量,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减少设备故障和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Web介绍。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客户可以方便的在任意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上面打开监控系统,通过权限验证后可浏览设备运行情况,方便有效的进行报表统计,趋势曲线分析和能耗对比情况分析便于相关部门人员及时掌握能源的分布与流动信息,快速制订能源政策,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完善用能理制度,为进一步提升节能空间提供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5)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缩短停电检修时间,延长运行周期;通过预警,可减少火灾、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和检修带来的停机损失。
(6)提供用能单位精细化能耗管理的手段,评估节能技改和运行效果,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效率,减少运行维护人员工作量,降低运维成本。
5 平台研发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电、水、气、热、油、温、光等用能信息进行分项计量、双向计量、动态预警、实时监控;从而获取企业综合动态能耗信息,提高需求侧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应用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支撑和技术平台。系统集数据采集、通信传输、数据统计、指标监测、用户能源审计、能效项目方案及评价、节能策略库、设备智能控制于一体,为客户用能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详实数据统计和改造策略方案,监测客户重点耗能设备、实时预警,防止因电网末端故障导致的电网安全事故;为智能电网建设、物联网的应用提供实际应用的平台。
平台为面向多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电、水、空气、天然气和蒸汽等)企业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高效数据采集,科学、清晰分析和报表,可帮助客户提高整体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可靠性。
6 平台效果展示
平台的模拟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图3模拟了包括生产、空调、照明的3个工艺子系统以及配电监控系统。生产环节以泵的智能控制运转为例,空调系统以循环水制冷为例,照明系统以节能型的LED灯控制为例,配电系统以三相四线制的低压220/380 V的配电为例。
主控制器是模拟现场的总控制器,显示各个子系统的参数,并对子系统进行紧急控制。配电系统用动态无功补偿器进行电力参数实时采集显示及自主研发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生产子系统主要包括泵的生产料的流速采集、手动流量控制、可编程自动流量控制,空调子系统包括循环水的流速、进出口水温、室内温度等参数的采集和水流量手动与可编程控制,照明子系统包括环境亮度采集、感人控制、可编程与手动控制LED灯亮度。可编程控制主要提供分时段控制、曲线循环控制、恒定参数实时动态控制3种方式。并且各系统均设有特定参数过限报警功能。后台的用能需求侧管理数据库系统提供多种分析统计图表及改造方案。图3是为模拟系统部分主控器的运行界面,图4是模拟系统可视化运行界面。
7 结束语
智能用能需求侧管理平台暨能源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采集客户区域能源网络内的实时状态信息,运用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分析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可视化界面技术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节能辅助决策支持;为变频设备、动态电压恢复器、无功补偿装置等的有效集成提供数据支持和控制策略,从而可显著提高用户的用能效率和降低能耗、优化负载负荷特性,降低能源使用费用。
用能管理工作不仅是对某个设备和工艺的改造,而是对企业全系统用能过程的优化。从全球的用能管理实践来看,保证能源质量、实时监测数据、实时控制、及时制订方案都是提高能效的重要环节。用能需求侧管理控制平台用HMI可视化界面实时显示设备的用能、使用、环境参数,实时智能控制设备运行,后台用能管理数据库系统对企业能源效率水平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控制,找出生产过程中能耗问题根源所在,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生产工艺流程、建设能耗考核标准和体系,有针对性地制订节能改造方案。用能需求侧管理控制平台全面、智能、有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的改造与建设。
8 参考文献
[1] 周昭茂. 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指导手册: 工业篇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3] 张晶, 郝为民, 周昭茂, 等.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及应用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收稿日期: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