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献给老师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埔学校小学部六(3)班星季£雨季
11月18日,深圳市福天区第二届中小学诗歌朗诵会开幕了。为此,黄埔学校校小学部准备了一首《献给特区老师的歌》为题目的诗参赛。这首诗的作者是:副校长赵宏建老师。11月18日中午,小学部全体朗诵队队员在二楼会议室化妆。本次有52所小学竞赛,对黄埔小学的队员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仅过一段热火朝天的化妆后,于下午3点左右来到了福田会堂。
上场时,各位同学都十分紧张和激动。在音乐下,各位主角等同学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通过音乐,同学们把整首诗的真情表达了出来,从而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
晚上,朗诵队队员们收到了通知:周五(11月19日)到福田会堂表演并颁奖。更让同学们激动。这时想起了一句口号:“为麦当当(麦当劳)而奋斗!”在第二次表演中,同学们更是投入。在他们闪亮的舞台上大胆的发挥。
在评委们细细的讨论后,黄埔学校小学部登上了一等奖的宝座,并且拿到了优秀奖的奖牌。就在那一霎那,黄埔学校小学部朗诵队队员都欢呼起来。
也不是丹青妙手
我只想用最朴素的诗句
表达对您的感激和祝福
短短的几十天
却像是已成为老朋友
您把所有的学生
当做人生最美的所有
课堂上
您谆谆教诲
从来不知疲倦
我们求知若渴地追随着你
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舟
您的一品一笑、一举一动
掠过我们的心田
像春风拂柳
››增强法律意识 创建和谐校园 国旗下讲话››全国“推普周”国旗下讲话››感恩教师节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自信是健康成长的翅膀››学会感激,关心他人 初三(2)班国旗下讲话››好习惯,益终生 第十四周国旗下讲话 文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纵然是世上最华美的词藻,也不能把老师人格的光辉再增加一分;纵然有重重黑暗的天幕,也不能遮掩灵魂工程师的炫彩。老师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但在校园里最容易发现他们的踪迹——可能仅仅是黑板擦上一个淡淡的指印,可能是半截没用完的粉笔,也可能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我们总以为老师是一座宝库,贮藏着无尽的珍宝,老师谦虚地摆摆手说,他不过是开启宝库的一枚钥匙;我们总以为老师是一片森林,生长着参天的古木,老师笑着摇摇头说,他甘心做一汪灌溉我们的清泉。老师们把生命溶进讲台,那沿着黑板缓缓下落的粉尘是他们渐逝的年华。 他们或捧着书本,或执长尺,行走讲台上,简单地如同一枚粉笔;他们或讲题义,或论历史,慷慨陈词之间,渊博地如同一片海洋。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作为整个学校最宝贵的存在,引导着一群稚子少年在人生路上勇敢探索;他们的关心与呵护作为整个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鼓舞所有的莘莘学子在逆境中披荆斩棘。当他们的手随着笔顺在黑板上舞动,不知是粉笔在引导他们,还是他们在支配着粉笔。唯一可以看到的,是在方寸之间流淌着的美好。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个看似朴实无华的动宾短语却将老师的职责详尽阐述,使我们不禁联想,在古代的学塾中,有着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老师引经据典,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学生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然而在现如今,老师神圣的光环已有些许的黯淡,不和谐的音符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有时老师就站在讲台上,却有同学昂首阔步从后门进入教室;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抄袭;中午老师刚宣布放学,有的同学便拔足飞奔,没有跟老师说一声“再见”……我不禁想愤然指责: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你们忘乎所以,还是学来的杂七杂八的知识让你们自满自溢? 我们无意强调“程门立雪”式的芳行,但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对老师起码的尊敬:提出问题时使用“请”字;得到解答后说一声“谢谢”;进入教室让老师先行;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认真对待努力去做。受到表扬时,多想一想老师;挨到批评时,多反省一下自己。这是对老师工作最大的肯定与尊敬。 老师,您可知道,我们心中有一支唱给您的歌;这支用心弦弹奏的曲子,挂满了最动听的音符;老师,您可知道,我们心中有一支唱给您的歌,没有固定的旋律,却凝注片片深情;老师啊,我们心中有一首为您谱写的歌,悠扬婉转,余音不绝,那,是专属于您的赞歌!
>>《献给老师的歌——秋季第二周国旗下讲话》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换了的乐曲。
就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1回顾旧知,融会贯通。我首先问孩子,“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你猜猜,田野都会献上哪些果实?孩子们纷纷抢答”苹果,葡萄,桃子,花生……”。前面我们学过一首“秋天到”的儿歌,就向我们展示了秋天 献给我们的数不清的果实,同学们背一背。学生在背的过程中,情绪高涨。带着这样的激情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这样,孩子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读出了丰收的喜悦。
2放飞想象,寓情于景。“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里旗帜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枫叶”。对,就是象火红的旗帜一样的枫叶。课件展示满树的枫叶,旁边火红的旗帜对比。同学们想想,要是满山都是这样火红的枫叶,那景色是不是很美?带着这样美的感觉,来读“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角色转换,融入感情。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小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祖国妈妈,祝您生日快乐!”让我们都来做小鸽子,对祖国妈妈说出你们的祝福吧。生齐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孩子通过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了诗歌中的人物,把自己融入到诗歌当中,对感情的理解更深透。
雁西:是啊,时间总是在飞速的离开,诗歌却会在时间中渐渐沉静下来。一首好诗或者一本好的诗集当然需要时光的锻造,《致爱神》便是爱在时光中的闪烁和永恒,她不仅仅四年,几乎是我青春和爱情理想的全部意义和文本。这本诗集的诞生是因为气候形成且水到渠成,我非常幸运也非常激动,能够完成《致爱神》是我一生的幸福。
记者:《致爱神》顾名思义是本爱情诗集,雁西老师可以透露下这本诗集是为谁而作吗?
雁西:呵呵,很多朋友都问我这个问题。当然是为爱神而作,她可能是某个人的化身,也可能是为心中的女神或者想象中的至高无上的爱神,在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东西在牵引着我倾诉和表达,她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她是生活的,也是想象的,我知道她是谁,她也知道我是为她而作,我不能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就是爱神的化身。
记者:像您以前的诗集《走出朦胧》《活着的花朵》等,再到现在的《致爱神》,基本都和爱情有关。那您个人对待爱情是怎样的态度?
雁西:看来你没有认真看我的以前的诗集《走出朦胧》、《活着的花朵》等。我的诗歌爱情诗占的分量很重,但不是都和爱情有关。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写诗,粗算起来也有20多年了。诗歌伴着我的成长、成熟和转变。第一本诗集《走出朦胧》,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走出朦胧”的潜台词代表我从青少年时期对生活对情感对人生所朦胧都结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人生和事物的不断感悟,我感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许多曾经的朦胧渐渐从意识中减退。我到北京以后,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比较,有了更多的沉思,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后来我出了第二本诗集《世纪末梦中梦》,可以说这是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朦胧开始成熟的标记。后来我又到海南闯荡,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别样的人生体验又激发了我特别的灵感。我对天和地、对人与自然、对神与魔、对生命本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第三本诗集《永远的鸽群》就是在这种心境中完成了。那本诗集可以说是我的生命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每年春节回到家里,望着父亲脸上增加的皱纹和新添的白发,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反思和痛楚。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又是有限的,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生命走向衰败和死亡。年过30的我突然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无奈,淡淡的惆怅和生命的紧迫感令我浮想联翩,因此才有了第四本诗集《活着的花朵》,这可以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企盼,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挖掘生命中更多的美。“活着”这两个字含义很深刻,我希望自己在有限的生活里感悟无限的东西。第五本诗集《时间的河流》是对时间的领悟和疼痛的表达。《致爱神》是自己告别爱情的最后献礼和花朵。
说到爱情的态度,这方面我还是很传统的。我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家庭气氛也很和谐。我渴望像父母那样的感情生活,希望日子过得安定舒适,两个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我希望一生一世去认认真真地去深深地爱一个人,当然她也深深的爱我。但生活往往不尽人意,呵呵,不好说。
记者:雁西老师,您的这本诗集除了诗歌本身,您感觉与以往创作的诗集最大的不同在那里?
雁西:最大的不同是以往是一首首诗歌组成,而这本诗集是一首长诗,一首爱情长诗,2328行,有人说是中国现代爱情诗歌最长的一首爱情诗。还有就是设计非常精美,用80后当代女艺术家伊慧的油画作为封面和插图,诗画结合的形式使诗集相映成辉。
记者:看过《致爱神》,这本诗集在设计上的确花了不少心思。您为何选用80后当代女艺术家伊慧的油画作为封面和插图?
雁西:可能是我的这本诗集和艺术家伊慧的画有缘吧,就在我要出版《致爱神》时,我看到了她的画,我非常震惊,因为她的画仿佛就是为《致爱神》而作,画的颜色和意境以及主题十分接近,伊慧的画唯美、抒情、浪漫,有着一种爱情的回忆和忧伤之美,透露着宁静、淡泊、典雅和善良,清新、婉约、含蓄的意象让我看到爱神的影子、艺术的崇高与美好。心灵的鸽子,飞向广宽的蓝天,抵达一种精神的永恒。
和80后当代画家一起联手隆重推出了《致爱神》,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伊慧所说:“我相信这本诗集在诗画界中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好评。这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贡献开创了新的先河。这本诗集尝试了诗歌与绘画的表现形式的结合,我认为这极其巧妙,这将为读者开创一种新的阅读的可能性。”
记者:会不会担心读者在看到《致爱神》这本诗集时会感觉太女性化?
雁西:不会,因为《致爱神》是献给女神的,女性化一些反而适合。
记者:当代诗歌界应该不乏“80后”“女诗人”,您是怎么看待“80后”和“女诗人”身份问题的?
雁西:呵呵,当代诗歌界80后女诗人的确非常活跃,尤其是在网络上。她们的诗歌先锋、自我、自由,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更加进入内心。她们是中国诗坛的十分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她们当中不乏优秀诗人。
记者:雁西老师的《致爱神》有当代诗歌界著名的诗人、评论家做评论。您自己怎么评价《致爱神》这本诗集以及在当代诗歌界所占有的位置?
雁西:呵呵自己评价自己?还是让评论家和时间去评论吧。不过,可以告诉你,我自己对《致爱神》还是比较满意。
记者:雁西老师,您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那么久,您个人对待诗歌的观点是什么?
雁西:诗人就诗人,我不喜欢所谓的著名诗人,在当代已经没有著名诗人了,因为老百姓基本上不看诗,他们不太知道诗人。诗歌是艺术中的贵族,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接近她和热爱她。诗歌的独感性和崇高性决定了不是普通的人能够与诗有缘和享受诗歌的馈赠。能够选择诗作为回归宁静或接近神明的方式无疑是有眼光的。诗浸透着一种典雅、高贵和纯粹的品格,这或许就是我心跳的原因和生存于人间的光芒。诗像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一览无余又折射出七彩的绚丽。
诗的创造过程,也就是一种生命的再创造过程。当你思索永恒的东西,你也就变成永恒。而诗歌的天使在永恒中才能呈现其真正的魅力。站在历史的地平线,遥望未来的季节,诗人可以穿过神秘,穿过空间和时间,在年轮的转动中找到一种永生东西,表现出一种深邃、辽远和大气,试图在历史的轨道上留住自己的星辰。诗人们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语言,已开始成为诗人铺就诗行的一种障碍。许许多多美好的感觉,在心中很美妙,但要变成诗却很难以达到诗与灵魂同步。在意象的选择上必须有独到之处,意象有机的组合成一幅画,一种闪在精神存放的亮光。诗人必须以诗的意象和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体验、顿悟和阐释。
记者:雁西老师,您觉得您是什么样的诗人?好的诗歌是文字密码吗?
雁西:诗歌,有时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她象征着生命的符号,给你的往往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一种幻想。我是位宁静而伤感的诗人,不少诗句是在深深的压抑之中诞生的,我常常感到生命之河缓缓流动,由遥远而亲近,由凄楚而欣慰,交织着复杂的情绪。把生存的焦虑渲染到无以加复的境界,怀念或回首在陌生的季节飘逝,诗在浪漫中表达一种真实与飘逸的感觉,就像一片云有时停在山巅,有时又随风而去,像海市蜃楼一样,既非虚幻,又非真实,而是介于真实与虚幻之中,这使诗有一种羽毛飘向天空的轻灵美。
好的诗歌是文字密码,但不应该仅仅作为文字密码,更不是思想之外的东西。我理解或欣赏的诗歌状态可以是文字密码的形式,诗人需要寻找通向诗歌精神内核的钥匙,但钥匙却是人的心脏。没有思想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也是灵魂飘忽不定的状态,诗人或诗歌没有思想,只剩下诗歌躯体,和常人并无异样,那诗歌存在又有何用?好懂和不好懂不是评判诗歌好坏的分界线,好懂的诗歌和不好懂的诗歌都有好诗。
记者:我们知道雁西老师是位公益爱心诗人,像前些日子玉树地震,雁西老师和中国诗人志愿团一起达到了玉树慰问采访,雁西老师以后在公益方面还有一些怎样的想法?你如何看待中国诗人的使命和责任?
雁西:2010年4月23日至28日作为“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者团”成员和代表现代青年杂志社在青海玉树灾区当志愿者,这是我一生中做了一件最了不起、最难忘的一件事,我对自己的行动充满感动,并以此感激生命和爱。我是个普通的诗人,08年在汶川地震时,曾和诗友们共同倡议做人民的诗人。因为在我看来,做人民的诗人,为人民写诗,忧人类之忧,为人类写诗,应该是当代诗人的使命,特别是在国家有难之时,诗人应富有公益爱心并承担起社会使命。这次奔赴玉树,就想做一个玉树人,一个玉树的诗人,一个玉树的志愿者,用自己的手去牵玉树人的手,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另一颗心,和玉树人在一起,用诗去感受生人民的诗人命,感受人间真情,感受祖国的召唤。在玉树的每天,令我的心灵得到洗礼和震撼,有无数的平凡的人在玉树闪烁不平凡的光芒,这种人性的美和光芒,有着崇高的人格力量,使我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心灵崇高诗歌才会变得崇高。温暖玉树,温暖大地和生命,让我们的血液像水一样静静地流向时间的深处,流淌出一首永恒而纯净的大爱之诗。
诗人应该是纯净透明、胸怀博大、思想深邃,用诗去呼唤爱,用爱去燃烧自己和照亮世界。由此,做一个肩负社会使命和富有公益爱心的诗人,这就是我活着的为了和幸福。人人都可以做公益,诗人更应该,关键要用心。
记者:我十分欣赏您说的“做人民的诗人”这句话,请谈谈你的观点?还有在你的心中什么样的诗人才是大诗人?
雁西:“做人民的诗人”,对于当今诗坛和中国诗人具有时代意义,是时代召唤使诗人有了这个方向,诗人可以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我能想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能想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无疑这二位称得上是人民的诗人,显然还有。这样诗人,被人民铭记,这样的诗人,用诗歌见证了历史,历史也见证了他们。在诗歌的王国里,他们才是真正的王。这种是人民拥戴的崇高的诗歌之王。
中国诗坛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觉醒与彷徨,在时代的天空写下无数的问号和质疑,使得中国的诗歌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发出灿烂的光辉,他们虽然写自我的思考和情感,却和时代、社会的心脏跳动一起跳动。他们关乎社会、国家和前途,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他们的诗歌中同样有着对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心痛。随着时间的漂洗,他们的背影会越来越清晰,他们同样可以说是人民的诗人。当然也是大诗人。
记者:雁西老师,您能说说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大诗人吗?
雁西: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诗人如雨后春笋,出现的诗篇也数不胜数,但能让人民记住的诗人,记住的诗篇没有,能够称得上“人民的诗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我说的“人民的诗人”,其诗、其人、其品、其事都应当之无愧。这是当今诗人的悲哀,也是当今诗坛的悲哀,同样是时代的悲哀。然而,悲哀归悲哀,诗人应把悲哀化为责任和使命,一个时代不可能所有的诗人都成为大诗人,但一定会出现大诗人,而这样的大诗人,一定是生逢其时。我们呼唤并期待大诗人的诞生。作为一个诗人,很多人都可能渴望成为大诗人,但不是所有的诗人都会梦想成真。一个时代往往只有一、二位或者那么一、二个群体,关键是时代选择谁,谁又如何选择时代。
记者:雁西老师,做人民的诗人和大诗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雁西:做人民的诗人不一定都要成为大诗人,做人民的诗人是一种诗人的境界和心灵,里面蕴含的责任和使命是崇高的,而做大诗人的境界则要求更高。一者其生存的思想境界超乎同代诗人;二者其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语言超乎同代诗人;三者其自身的命运和时代、人民的命运贴得最近。这里我要表达的不是在诗坛上争锋高低,而是诗人的心中不要只装着自己,还要装下他人,更多的人,或者是人民。我能体会在天安门城楼上喊“人民万岁”的心情,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君主,而是把人民当成主人。
既然选择了诗歌,或者说诗歌选择了诗人。诗歌的责任和使命选择了诗人,做人民的诗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必然要求,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2008年奥运会、玉树地震……中国的大事件在呼唤诗人的灵魂和良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诗人用诗歌关注和表达,在各种抗震救灾活动中,都能听到诗歌的声音,这种声音,把民族的激情在深深地抒发。一大批和汶川、玉树地震有关的诗,出现在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诗歌在危难的时候,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于是无数的人被诗歌感动,因为这些诗歌含着热泪和真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无私。
汶川、玉树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尤其是诗人的心,从碎裂的心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责任和使命,震醒了所有的诗人们。我的诗人兄弟朋友们,拿起笔,用诗去记录时代和生命,用诗去和灾难战斗,和人民站在一起,做人民的诗人。
记者:雁西老师,您说“诗人是人类的先知,理应忧患整个人类之忧”,怎么解?还有您怎么看待诗人的田园情结?
雁西: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在精神田园的结晶,诗歌更是如此。诗歌是自然在艺术中的光芒,这种光芒可以永恒和穿过人类心脏。诗歌源自自然世界和田园境界的精髓,诗歌是独特的精神语言,关注生活和现实,发现人类世界内心的渴望与和平。而现实的大自然并未得到真正的保护,大自然正在被侵害,这是目前整个人类的忧患,诗人是人类的先知,理应忧患整个人类之忧。
在中国,自古以来,田园情结一直在诗人的内心世界闪烁,李白、陶渊明、王维等诗人的作品,就是因为其对田园的钟爱而文泽熠熠,留下了自然和时代的辉煌。诗歌重回自然和田园,是诗歌的呼唤,是时代的呼唤,是自然的呼唤,是构建和谐世界和崇高精神田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