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析化学课件

分析化学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析化学课件

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第1篇

 

分析化学所用的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分析化学是一门鉴定物质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 , 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 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二者各有优缺点, 相辅相成。分析化学应用必须明确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这样在解决分析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非常重要, 但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化学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如何以实践教学革新带动化学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探索。

 

1 现状分析

 

笔者曾对2012级中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的问卷及访谈发现,有60%以上同学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熟悉,20%的同学实验操作能力很差,无法进入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是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渐渐陈旧,针对性不强,应该针对目前生源的情况加强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练习。

 

2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缺乏连贯性,与后续其他相关科目的衔接不够。另外,较少涉及当前科研领域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无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因此,通过分析我院目前的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当前高校某些课程整合的经验,笔者建议进行实验精细化、小班化教学。在不增加实际课时量的情况下,针对性的把后期课程会涉及到的基础操作结合进来,同时也增加基础训练的比重,避免同一内容出现重复教学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这样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3 具体实验课程构建

 

3.1 比较式教学法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应用比较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所接触到的、看似孤立的信息协调起来,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从而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策略性知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测定Cu2+为例,在各种教材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容易得出至少两种方案,均是利用了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分析测定,实验方法看似相同,其实仍有区别。因此,对于实验方案的确定,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原理,还需要同学从方便操作、实际效果、经济成本等多个方面做思考,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实验基础操作对于实验设计和结果的影响。

 

3.2 讨论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在实验之后,学生会有不同于实验前的一些感受,如对实验原理的深入了解、对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及相关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一些认识等。因此,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和同学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实验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可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归纳与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养成了思考、分析和总结的习惯。这样的过程也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但从过程中总结经验比“好看”的实验数据重要得多,也为其今后的毕业设计培养正确的态度。而对于教师,由于和学生有了更多交流,很好地掌握了同学的实验态度,在给出评价时更具合理性,而不是单一通过结果给出成绩。

 

3.3 增加实验的人文气息,提高非智力因素对实验的帮助 在分析化学实验的讲解过程中加入化学历史的介绍。比如把实验和其原理的发现者联系起来,用这些科学家的人生观和研究成果引导同学,增加他们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另外也要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艺术性。比如笔者设计了一个《植物染布》的设计性实验,鼓励所有专业同学参加进来。查阅资料了解中药材色素主要成分、提取色素的方法,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给予不同药材,设计不同提取方法。最后所有同学都能够得到美丽的染布,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带来的美。中医,学生不仅了解了色素的历史,掌握了色素提取的方法,也增加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3.4 加强与后续学科的联系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既要注重纵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与各专业课程负责人的探索,一些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基础化学实验也可以纳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专业课与基础课更好地衔接。在课时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使开设的实验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需要。既节省了实验课时,又节约了教学资源。确立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细化考核标准,优化教学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5 网络考核 为了弥补实验考核考查不到操作之外其他化学实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不足,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的积累及中医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制作了化学实验网上考试系统。学生通过考试系统可在线答题,客观题计算机批阅,主观题教师可在线批阅试卷,可根据班级、章节、题型、难易度进行统计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每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结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但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为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相关的教学改革将边实践,边总结,逐渐建立起一套实用优化的教学体系。

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师生角色颠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质量极其低下。面对这种情况,中职数学教师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根据他们已有的水平,优化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中职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作用,贴近学生生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发展道路上,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都不高。一是: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生动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构建生活化课堂至关重要,但由于受到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氛围沉闷,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生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中心,并没有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去感受数学王国的独特魅力,加上课程难度逐渐增加,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违背课堂教学原则。二是:忽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他们专业实践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专业科目上,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数学课程,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更别说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实践。

二、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育生活化是研究的核心方面,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逐渐偏离生活轨道,脱离实际,数学逐渐演变成一种“升学工具”,不再是生活中的好帮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学科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数学学科,充分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注重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促使数学真正走进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正确认识数学学科,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好帮手,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

1、引导形式的生活化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高效、有趣地导入新课题。以“任意角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导入一些生活化的东西,比如,摩天轮旋转概念,引出新课题―任意角概念,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模式正好符合中职学生对现实生活已有的认知,能够降低课程内容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起,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消除他们心中对数学学科的恐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紧随教师思维,更好地学习新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在课堂开始之前巧妙地导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展开课堂教学。以“椭圆的定义”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章节内容,带一些生活中常见又和新课题内容相关的物品,比如,绳子、钉子,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借助这些工具绘制椭圆,让学生对“椭圆的定义”留下直观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例题、习题的生活化

就生活化的例题、习题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地讲解例题、习题,这样可以使所列举的例题、习题更具代表性,降低数学知识难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它是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缩影,而这也符合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多样化特点。以“等比盗小蔽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出“复利计息”,使其和等比数列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会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3、数学教学语言的通俗生活化

曾有人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都需要借助语言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灵活应用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通过各种途径,巧妙地加工、装饰数学语言,使其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形象,降低课程内容难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一系列数学知识,完善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体系。

例如: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存在于平面a中,斜边AB上的高为CD,那么斜线CD和平面a所成角是多少?相应地,下面是相关的示意图。

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根据相关定义,可以知道所成角就是斜线、斜线在平面中相关射影所成的角。由于中职学生对“射影”并没有全面地认识,容易误解该题目的意思,陷入解题陷阱中。就射影而言,就是物体的影子,但数学课本中的“射影”是一条线的影子。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即借助光去找到影子。通常情况下,光是垂直向下的。根据题目内容,可以知道“光线”就是对应的垂线CC’,它和平面a的交点为D,而寻找的“射影”就是垂足、斜足的连线。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灵活应用通俗、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充分显现数学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射影”这一抽象概念。进而,引导他们找到“射影”和斜线、平面所成角,这样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准确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4、数学问题教学要生活化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意识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的独特之处,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数学,利用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准确函数定义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这样的例子:求函数y=8x(x大于或者等于0)的图像。

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题意,设计相关的生活化问题,即已知超市中有苹果500g为8元,那么购买苹果x和需要付款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这样就可以降低该题目难度,使其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对于教师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把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认真学习新课题内容,降低课程内容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以“等差数列”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富有探究性的题目:100以内,可以被7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在解答该题目的时候,学生会误以为该题目非常简单,极易陷入解题误区,他们大都会利用等差数列相关原理,也就是说,100以内被7整除的自然数是可以构成某等差数列。比如,a1=7,d=7,则有an=98,并将其带入对应的等差数列公式中,这样就可以求出总共的自然数个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学习,积极、主动思考,比如,在1000以内能够被9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个?在探究该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题型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养,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

6、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对应的学习环境放入到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注重生活化教学,以课堂为媒介,结合章节内容,巧妙地将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新知识,加深对理论实践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优化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促使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降低课程内容难度,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集合的运算”为例,教师在讲完相关知识内容之后,可以设置相关的题目:A={1,3,5,7,9},B={0,3,7,9,11,12},那么A和B的交集是多少?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看看哪组学生最快计算出最终答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巩固已学的新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学会互帮互助,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提高自身综合技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是中职院校的核心目标,中职生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此,中职院校必须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要注重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显现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等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中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市场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其客观发展需求,填补人才空缺。

参考文献:

[1]霍宝敏.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93-194.

[2]赵娜.探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J].学周刊,2014,11:106-108.

[3]陈万林.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索[J].科技信息,2012,28:336-337.

[4]朱晓慧.中职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05:130.

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技能;第一候答时间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3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研究背景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讲解知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应答中积极思考,开拓思维、找出答案。同时,学生应答的正确与否也能及时告知教师学生理解的程度,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思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课堂提问”成了教师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定性研究,从理论角度剖析当前课堂提问的不足,强调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这样的研究缺乏对实际课堂教学的指导,而对课堂提问的定量研究能还原教师提问的真实场景。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全息记录,结合对教师的提问频率、提问类型,学生应答方式,教师提问技巧等数据的统计,更能有理有据地对课堂提问进行细致分析。笔者以录像形式记录了一节区级公开课“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对本节课教师课堂提问的量化分析的研究过程,期望从_个全新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及课堂提问。

2 研究过程

2.1 相关概念界定

课堂提问是指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出可观察的反应的信号刺激,即教师对学生作出的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要求他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提示。如①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什么?②如何合理利用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

一次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要经历教师发问、学生应答、教师理答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教师发问和学生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第一候答时间,即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应答与教师理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第二候答时间,即教师衡量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并等待学生补充的时间(如图1所示)。

课堂问题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有诸多分类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分类法是根据认知层次来划分,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将课堂问题分为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及评价性问题,各举例如表1。

2.2 主要研究方法

先以录像形式全息记录教学过程,再采取数据分析的量化方法。对课堂提问的分析主要借助如下数据:各教学环节的提问频次;每次提问平均占时;教师各提问类型的频次及百分比;提问技能类别的频次及百分比等。

提问数量的统计能显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情况,提问频次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干预着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问数量过少,一节课只有那么几个问题,不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但一节课也不能总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过多过滥也不等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不提倡在教师引导下的连环提问,把学生带进教师预设的思考过程,少了让学生自主发挥的意义。因此,提问数量必须适量、恰当,能引起学生共鸣,又不多干涉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且由易至难,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提问类型的统计能展示教师的提问水平,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能让多种类型提问相辅相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类型的提问,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虽然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归纳演绎,但教师在呈现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不同的形式。首先,不能大部分都是识记性内容的重复询问,这样不能激发学生思考,其次,其他类型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能起不同作用,如应用性问题能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性问题能帮助学生立足全局、分析局部,特别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

教师的提问技能表现在提问对象、理答方式及第一等候时间上。研究发现,候答时间对学生与教师都相当重要,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效果,如学生会对问题给出更长、更多的回答;对教师行为、态度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师提问策略更富于变化,教师减少了提问数量而提高了提问质量、丰富了提问类型,教师向部分学生提出了需要复杂信息处理及高层次思维的问题等。

2.3 研究案例选择

研究课题为“一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上教版第四章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即新课引入、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设计、课堂小结。其中一氧化碳性质及实验装置的探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上面花费了大部分时间。以上各环节均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齐答、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或其它学生补充回答的方式进行。如在探究一氧化碳物理性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了诸多问题,教学过程及主要问题见表2。

2.4 研究分析过程

研究步骤:步骤一,对本节课进行全息教学记录;步骤二,统计各教学环节用时及提问频次;步骤三,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步骤四,关注教师的提问技能,如理答方式、第一候答时间等的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的统计与分析

表3是教师各教学环节用时、提问数量及每个问题平均占时的数据统计。

由表3分析可见,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正在被教师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边讲边问的教学模式。这节课中,教师在40分53秒的教学时间里共提问了107次,平均每分钟2.6个问题。教师试图通过高密度的提问达到各种教学目的,如复习旧知、分析资料、讲授新知、教学过渡、获得教学反馈等。教师的提问主导着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师生的提问、回答互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但是学生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是否真有那么多思考时间,还是机械接受教师泛滥的问题,是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第4篇

1.在合作中进行课外实验

师生或者同学之间在课外进行互动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采取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及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改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且综合实践相比传统课程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且经实践表明,互动合作模式的确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所以,“互动教学”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从教师自己行动到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生从观察到分析,再到实践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外实验,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创建宽松氛围,为学生充分发展自我潜能提供基础。而且合作更有利于提升实验的成功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可以分组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自己动手成功完成实验并观察比观看别人完成要高效的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化学现象千奇百怪,例如,蜡烛燃烧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上方,会有雾气产生,还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进行时有多种效果产生,所以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记录更全面的实验现象。

2.在创新中进行课外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向前发展的必需品,所以一个民族从小就该培养公民的自我创新的能力,而课堂也成为了培养人创新能力的一大宝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励。学生在课外实验课堂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兴趣的提升,而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创新过程,尤其是在进行方程式推理的时候。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外实验课的教授过程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动手能力恰是思维内在能力的外在反应。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为学生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创新的情景中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游戏等创建情景。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的教学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没做过的实验。例如,当在课堂上学习在淀粉中添加碘酒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学生在完成该实验后肯定对化学有了更大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外实验情景:在淀粉中加入油会有什么反应,课本中未涉及到的这个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课下探索,实验结果并不清楚,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尽情的思考,充分展开创新思维。再例如,情景:锡用火烧再用水泡会产生什么现象,也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该实验,但一定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3.在自主探究中进行课外实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不断改革,高中学化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考试考查的重要学科之一的化学,相比于初中,从知识及习题量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且化学并不是背背方程式那么简单,它需要学生的自我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而这项能力也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才能真正享有。所以,我们要想法设法提升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排除一切包办,表演的教学形式,变演示为动手实验,让学生敢于自己设计实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动手实验,从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有机化学学到油脂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油脂的饱和性与不饱和性,教师可以设计课外实验,让学生取不同的油,将他们进行分类,并在其中分别加入几滴的碘溶液,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之后再对混合体进行加热,观察哪一种最先恢复原来的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内容、步骤等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再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课本上要求我们使用长颈漏斗,考虑到现实因素,我们可以用塑料瓶代替。这样的思维想法是比较个性化的。改变实验条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就是这么神奇,同样的仪器,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有不同的现象。

分析化学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而化学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逐渐开始注重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高效课堂有效弥补了传统化学课堂的不足之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对于高中化学这种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教师不断地灌输各种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更是难以落实。而创设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不告诉学生原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Na2O2的化学性质时,我是通过“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的。这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有好处,使学生由趣生疑,由疑生思,带动着学生从对现象的感知一步一步上升到理性思维,也渐渐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从而实现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化学水平。

2.积极运用化学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强调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严重忽视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虽然掌握大量的化学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学以致用,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初衷。

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该合理融入实验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多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与沟通,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上好化学实验课,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在化学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融洽相处。

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两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其中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这种实验探究的教学形式能够显著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