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孙岚云
古代医书并无“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尿浊”“水肿”“肾劳”等范畴,可称之为“消渴病肾病”。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糖尿病肾病在终末期肾脏病中所占比例为50%,是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但在我国糖尿病肾病仅占终末期肾脏病的16.3%。随着糖尿病发病的全球化、人们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导致患终末期肾病的比例会大大增加。糖尿病肾病Ⅲ期又称糖尿病肾病早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为2.5~30mg/mmoL(男),3.5~30mg/mmoL(女),病理检查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尿蛋白和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否则继续发展将进入临床蛋白尿期,造成难以逆转的肾脏损害。孙岚云教授从事中医肾病治疗二十余载,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指导思想,总结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第一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1.1肾虚为主
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与脾肾相关。孙教授通过临床实践提出,虽然脾虚是消渴病的一大病因,但更为主要的因素是肾虚。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消渴门》中云:“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开,则水无输泄而为肿满;关门不闭,则水无底止而为消渴。”可见糖尿病的发病与肾有密切关系,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其有共同之处。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医论图说》中云:“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皆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肾阴的滋化。
1.2瘀血阻络
叶天士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糖尿病病程日久,耗伤气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而形成瘀血。《血证论》载:“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去则不渴矣。”“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伴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等瘀血阻络征象。
1.3痰浊内停
在某些病理因素的作用下,人体水液代谢失衡,停留积聚于体内而生成痰饮。《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载:“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生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医贯•痰论》载:“痰之本水也,源于肾”,“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痰饮阻于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引起口干口渴。痰浊阻滞于中焦,郁久化热,故消谷善饥。
2遣方用药
孙教授根据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病因病机,分析其主次不同,确立了补肾活血、涤痰降浊的基本治法,治疗中根据轻重缓急,辨证施治。
2.1补肾为主
《医贯•消渴论》载:“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正常情况下能充养脏腑,化气、化血、化神,在人体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则可随尿液排出。肾为先天之本,推动着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调控着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肾脏亏损,肾气不能固摄,人体之精漏出体外,即可见蛋白尿。肾阳失于温煦,肾气不能蒸化,可见水肿、尿频等症状。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喜用酒女贞子、墨旱莲补肾。《本草经疏》载:“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本草正》载:“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关于墨旱莲的功效,《分类草药性》载:“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玉楸药解》言补骨脂“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品汇精要》认为其可“固精气”。因此常用于补肾固肾。五味子味酸,入肺、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本草通玄》载:“固精,敛汗。”有研究证明,五味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降低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孙教授临床常用五味子,取其固涩、保肝的功效。
2.2健脾益气
中医学认为,脾主统血,是指脾气能够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这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气亏虚,不能固摄血液,则可能见便血、尿血、崩漏等症。《古今医案按•卷六•便浊》载:“即日久而元气下陷,有用补中益气汤者。亦以元气得补,才能升举其精,不使渗漏耳。”中气下陷,失于固摄见血尿、蛋白尿,用补中益气之黄芪,补气之余能够升提,配伍茯苓、白术等增强脾的统摄功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2.3祛瘀涤痰
病久容易耗气伤阴,以致化生瘀血、痰浊。痰瘀互结阻于肾络,气血运行不畅,肾司开阖功能失常,人体之精漏出体外,出现蛋白尿。唐容川指出:“既已成瘀,不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积聚》云:“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孙教授常用丹参、川芎等活血祛瘀;白芥子、地龙等涤痰通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加入枳壳行气活血。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津液得布,痰饮自消,因此黄芪、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药除能加强脾气的固摄作用外,还能助脾运化水湿,消散痰浊。《本经》认为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补肾固涩的同时配伍石韦通利水道,使痰湿之邪随小便而去,通补兼施,效果显著。
3典型病案
雷某,女,63岁,2014年11月27日初诊。主诉:时有乏力2年。患者乏力2年,未予系统诊治,为求系统治疗特来刘教授门诊。现症:乏力,时头晕,口干、口渴,纳可,寐安,无胸闷憋气,无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未见明显泡沫,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BP140/100mmHg。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3年,高血压病史1年,过敏史(-)。辅助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483mg,肝肾功能、血常规、肝胆胰脾肾脏彩超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虚劳,肾虚血瘀证;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处方:生黄芪40g,石韦20g,酒女贞子10g,生白术15g,麸炒枳壳20g,丹参10g,川芎15g,地龙10g,蝉蜕10g,盐补骨脂20g,炒芡实10g,天花粉10g,当归10g。7剂。嘱患者规律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流水冲洗外阴,复查尿常规。12月4日二诊:患者乏力较前缓解,纳可,寐安,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152mg。继服原方,14剂。12月18日三诊:患者仍有轻微乏力,纳可,寐安,大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8mg。上方黄芪调至30g,余不变。14剂。其后诸症好转,乏力缓解,纳可,寐安。后根据症状略为加减,连服1年,复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3mg。
按: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供养着人体全身脏器。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经脾的运化输布全身,脾肾亏虚,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精微物质滋养,故乏力。方中生黄芪、白术、盐补骨脂、炒芡实健脾固肾,升提脾气,助脾化湿;石韦通利小便,予痰湿以出路;酒女贞子滋补肾精;枳壳、当归、丹参、川芎、地龙、蝉蜕等行气活血祛瘀;天花粉生津止渴,缓解口干、口渴症状。全方共奏健脾固肾、活血化瘀、涤痰降浊之效。其后随症加减治疗1年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
参考文献
[1]杨雪军,张瑾,黄晓瑾,等.辨证与辨病治疗糖尿病肾病体会[J].中医杂志,2013,54(13):1152-1153.
[2]张雨薇,童南伟.《中国成人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2):139-142.
[4]胡仁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国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9):447-453.
[5]刘俊伏,赵勇军,李军伟,等.早期糖尿病肾病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83-85.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校本培训 研究 反思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相关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历程回顾
我们以“农村教师”并含“校本培训”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到212篇相关学术文章。以研究内容、发表时间和研究对象等为依据,对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历程大致分为萌芽发展期、反思建构期和深入探讨期三个阶段。
1.萌芽发展期(1999-2004)
1999年,国家《关于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首提校本培训的概念,并提出各中小学校都要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学者们开始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如肖成全分析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施可行性[1];侯正安则研究了在以县为主背景下,如何保障、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2]。这一时期,学者们在借鉴国外及国内城区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反思建构期(2005-2010)
自2005年开始,学者们开始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专题研究。这期间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对早期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试验进行初步总结和反思,开始逐渐由最初的可行性探究,转入对培训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为构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寻找理论基础。如有的学者开始从“远程教育”或“三级教研网络”的视角探索构建新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这一时期,学者们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着力从反思和建构两个方面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新策略。
3.深入探讨期(2011至今)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了学界对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热情。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如有学者以“从关照群体到关照全体”为主题探索了校本培训的八个发展方向[3];有学者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校本培训模式,提出了5种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当前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模式建构阶段,相关研究日益深入。
二、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内容分析
1.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研究
曾诚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类、政治思想类、教育理念类、实践技能类、教研科研类和现代教育技术类等六大板块,认为政治思想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灵魂课程、教育理论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背景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基础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支柱课程、教研科研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关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重点课程[4]。有学者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进行层级式分类,强调根据全体教师的共性和个性,设置“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技能训练、自我研究教学、教学评议、教学研究等几个层级“菜单”[5],教师根据自己所在的层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单”。
2.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目的和作用的研究
(1)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
学界普遍认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农村地区的校本培训,以农村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校本培训,可以从知识、技能、理论、道德素养等几个方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效促进农村教师发展。二是通过校本培训,促进学校发展。校本培训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以解决学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研讨,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都立足于客观实际,着力优化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人力资源,以实现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作用
对于我国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会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并且帮助教师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教师教学归根结底是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通过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提升教学和沟通技巧,真正将教学转化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农村学校校本培训,使教师立足于学校实际,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校本身的研究和再认识过程当中,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学校相关管理决策,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应对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教师发展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三维一体”的互助合作式培训、教师反思诊断式培训、教师的开发研制式培训、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网络式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式培训等[6];有的学者从教师的需要层级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达标式”“提高式”“研修式”[7];有的学者从教师培训的实际过程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问题探究式、自修一反思式”等[8];有的学者从教师培训采取的媒介进行分类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分为“媒体资料培训模式、空中课堂培训模式、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等[5]。
4.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管理、理念、内容和教师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协调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校本培训未能形成培训合力,效率低下,没有达到培训预期目的[9]。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到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中,校本培训的教育理念一直存在表面的适应教师需要,“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10],农村校本培训仍旧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级层面,把精力都放在了做表面文章,并没有深挖校本培训的核心内涵,严重限制了校本培训功用的有效发挥。有的学者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并没有契合教师实际需要和教学实践问题”[11]。农村教师真正需要的是涵盖着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思想信念等多方面内容的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内容,以此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但现有的校本培训并没有“急教师之所需“,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在实践中未能起到好的效果。还有的学者从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作为校本培训主体的广大农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农村教师考核评价方式、个人工作精力、个人意愿等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往往不愿意将很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培训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农村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5.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措施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认为应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形式、职责,并有相应的考核、评估等。有的学者从文化保障方面研究,认为学校内要创造一种校园文化,促进教师自主自动地参与校本培训,改变校本培训的外在强迫性。有的学者从服务保障方面入手,认为应为教师培训提供一个舒适的良好环境,并提供培训所需的相关器材。还有学者提出因校制宜和校际互补保障,建立独具特色适合本校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并且应追求校与校之间结对,学科互补、资源共享等。
6.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评价反馈机制的研究
有学者专门就评价机制提出了“三级评估制度”,即每年末,先由学校对教师的年度学习发展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评估,再由乡镇教育办公室对各学校的校本培训情况作专项评估检查,最后市教育局组织专人对各乡镇校本培训年度情况进行专项评估[9]。有的学者提出培训基地负责人组织统一考核。还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应大规模的展开,其评价应由学术研究的鉴定转入行政督导评估,主要包含自我模糊评估、定性定量评估、远期高层评估等三种形式。有的学者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客观公正、积极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如教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与教师互评相结合、学生评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学校等。
三、对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反思
1.重视实践探索,忽视理论建构
现有的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却忽视了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证研究是了解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但这种调查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体系进行,没有理论基础的探索只能是限于表面的分析,很难实现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探索。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在相关研究中,应着力探求其理论基础,构建起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体系,以保障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有“理”可依。
2.重视国内经验总结,缺乏国际视野分析
现有的对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借鉴国内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对国外先进经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国内现有研究仅有个别学者对国外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了初步探索,尚缺乏深入、细致和全面的分析。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在做好国内经验总结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着力国外先进经验的“移植性”研究。
3.重视共性研究,忽视特色探索
现有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从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提出某一种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方法、内容,很少有专对于某一区域或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内容、方法、路健⒅贫鹊鹊难芯俊O钟械难芯浚大多集中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共性探索,缺乏地方和学校特性研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差别,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间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存在差别,各区域和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自然有不同需求,理应各具特色。相关研究在关注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共性、探索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应关注区域和学校间差异性,强化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特色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成全,等.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
[2] 侯正安,孙建业.县级区域全面开展校本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5).
[3] 白晓明,从关照群体到关注全体――对深入推进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
[4] 曾诚.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5] 张榕玲.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研究―基于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5).
[6] 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
[7] 金辉.增强校本培训实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7).
[8] 吴淑芳.新课程实施中农村教师课程适应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个案[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9] 马冉冉.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实施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7(3).
[10] 高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困境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8(3).
[11] 姜平编.解读校本怎样做校本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魏品康;慢性胃炎;经验
Abstract: Pro. Wei Pinkang is good at treating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viewing that 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gastritis is deficient spleen and stomach, liver attacking stomach, pathogenic factors and sputum toxin accumulated in inside, so the respective treatment is reinforcing middle part of the body, warming stomach to remove pathogen, dredging liver and Qi, harmonizing stomach to remove bad factors, clearing heat to remove toxin, lowering stomach to remove pathogen, lifting toxin to remove pus, relieving sputum to remove pathogen.
Key words: Pro. Wei Pinkang; chronic gastritis; experience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反复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内侵等多个方面。魏品康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从师魏教授学习,现将魏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下。
1 建运中焦,温胃祛邪
慢性胃炎患者主诉常为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嗳气、嘈杂、泛酸等标实之症,但根据其多为胃脘隐痛、得按痛减,并常有纳呆、便溏、倦怠乏力以及舌淡或红、边有齿痕、脉细等临床表现,结合本病病程较长、“病久多虚”的特点,魏师认为,脾胃虚弱是主要的病机。同时,情志、饮食及外邪等侵及中焦,邪实亦存,故魏师在治疗上以温胃祛邪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常用川桂枝、杭白芍、细辛等药物,取小建中汤之意,建运中焦。《伤寒论》中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甘温质润之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兼可缓肝之急;白芍加饴糖是针对里急腹痛之症而设,用以缓急止痛。方中桂枝温阳气;白芍益阴血;甘草甘温益气,既可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白芍酸甘化阴,养肝滋脾;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而升发中焦之气。诸药相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魏师保留小建中汤中桂枝、白芍、甘草,加入细辛,来温胃祛邪止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其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黄樟油脑,细辛酮素等挥发油,现代药理研究[1]证实,细辛根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痉厥等作用。魏师用细辛助桂枝温中通阳祛邪,细辛配白芍缓急解痉止痛,疗效显著。
患者,女,53岁,2007年11月20日来诊,胃脘部嘈杂半月。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病史10余年,伴消化功能不良5余年。近半月胃脘部时感嘈杂,上腹部、胸部闷,无腹胀腹痛,近几日食欲减退。口干,喜饮水,无冷热偏嗜。腰腿部畏寒,眠尚可,大便2~3次/d,基本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舌质干,苔腻,稍黄,脉滑。处方予以:杭白芍18g,川桂枝12g,细辛3g,黄芪30g,大贝母9g,生米仁20g,川连6g,蒲公英30g,乌贼骨30g,制半夏15g,茯苓15g,沉香后下3g,炒神曲15g,炒鸡金15g,炙甘草6g。7剂后嘈杂感已除,继以上方加减1月后,食欲改善,不适感均除。
按:患者胃炎史10年有余,病程较长,导致脾胃虚弱,中焦失运,胃纳功能欠佳,胃脘部嘈杂。处方以川桂枝、杭白芍、细辛等建运中焦,提高胃纳能力,恢复正气,又以柴胡、郁金、香橼皮、佛手花等疏肝理气,乌贼骨制酸,大贝母、生米仁清热化痰,炒神曲、炒鸡金消食助运,故获良效。
2 疏肝理气,和胃祛邪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常可使胃炎患者症状加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肝郁不疏证很常见,加之饮食起居不规则的原因,慢性胃炎十分普遍。因此,魏师治疗上特别注重疏肝理气和胃之法。常用郁金、香橼皮、佛手疏肝理气,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理气,炒鸡金、炒谷麦芽等和胃理气。
患者,女,55岁,2007年10月16日来诊,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痛时作。患者查胃镜(2007年1月9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窦”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胃小凹上皮轻度增生,局部腺体轻度减少。目前胃痛偶作,反酸不明显,嗳气偶作,胃纳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处方予以柴胡9g,郁金15g,佛手15g,香橼皮15g,茯苓皮各30g,炒白术15g,猪苓15g,炒鸡金15g,炒谷麦芽各30g,乌贼骨30g,西瓜衣30g,清炙草6g。5剂后胃痛止,再用7剂后已无嗳气等症状。
按:患者因肝气郁结,而见嗳气,横逆犯胃故见胃痛、反酸等。故以柴胡、郁金、佛手、香橼皮等舒肝理气,茯苓、炒白术等健脾理气,炒鸡金、炒谷麦芽等和胃助运,乌贼骨制酸止痛。
3 清热解毒,降胃祛邪
慢性胃炎虽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多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常见淋巴细胞浸润,炎性活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查多为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腺体萎缩,病变可弥漫,亦可呈局灶分布,小凹上皮增生。魏师认为慢性胃炎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典型增生,均为邪毒内蕴所致,故治疗上定要袪除毒邪,常用药物有蒲公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川连。同时,“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通降为胃腑的主要生理特性,胃若不通不降则不和,则邪滞而为病。故恢复胃腑通降功能是治疗各种类型慢性胃炎的着眼点和目的所在[2]。魏师常用制大黄、炒枳壳实等降胃祛邪。
患者,女,48岁,2005年1月4日来诊,胃痛不适8月余。去年5月开始出现胃部不适,时有隐痛,伴有嗳气、泛酸,大便不爽,每1周左右服药后方能解出。(2005年1月3日)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Hp(+)。舌红苔黄,脉细弦。处方为:杭白芍18g,川桂枝15g,细辛3g,佛手9g,香橼皮15g,蒲公英30g,蛇舌草30g,川连6g,茯苓30g,炒白术15g,制大黄10g,炒枳实壳15g,生米仁10g,乌贼骨30g,法半夏15g,川朴9g,炙甘草6,大枣5枚。服用7剂药后嗳气、反酸好转,中上腹胀痛减少,再用7剂后已无胃痛,大便通畅。
按:患者邪毒蕴胃,故见胃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同时Hp(+),故在以上温胃疏肝的基础上加重清热解毒药物蒲公英、蛇舌草、川连,并以制大黄、炒枳壳实驱毒降行外出。
4 托毒排脓,化痰祛邪
慢性胃炎胃镜下常见胃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膜表面常见有白色渗出物,有时可见出血点、小糜烂等表现。魏师认为此为痰毒内结引起,需托毒排脓,方可促进胃黏膜愈合,若一味寒凉,只可使邪毒更陷,伤口难愈,胃炎难除。常用药有大贝母、生米仁、黄芪等。
患者,男,30岁,2005年12月27日来诊,胃部不适1年余。1年前出现胃部不适,胀满,食后尤甚。(2005年12月19日)胃镜示:“胃窦慢性重度浅表性胃炎伴有淋巴滤泡形成,局灶性糜烂,HP(+)”,口干口苦,口中异味,寐可,二便调,舌质稍红,苔黄稍腻,脉滑。处方为:杭白芍18g,川桂枝15g,细辛3g,佛手15g,香橼皮15g,大贝母9g,生薏苡仁20g,黄芪30g,蛇舌草20g,蒲公英30g,黄连6g,香砂仁6g,炒鸡金15g,炒枳实壳15g,清炙草6g。
按:患者重度浅表性胃炎伴淋巴滤泡形成,并有糜烂,属痰结内蕴,影响胃的运化,出现胃部不适,胀满,故应消散痰结,托毒外出,用大贝母、生米仁、黄芪化痰托毒,促进胃黏膜糜烂面愈合,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世文,康满珍,李亿.一味中药祛顽疾[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68.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培养模式改革;水产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70-02
一、引言
自2002年教育部批准率先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60多所大学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散于理、工、农、医等不同院校。不同高校由于各自办学特色和学科背景不同,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差异很大[2]。大连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经过十年招生办学的经验凝练,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充分体现出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特色,着力培养“精安全、懂加工、能管理,重实践”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我国目前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1]。
二、培养方案的修订
1.修订的总体思路。(1)在课程设置中突出专业特色:①水产特色:立足于我校的发展特点,将本专业建成具有鲜明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特点的专业。一方面,通过课程设置体现水产特色,如水产品追溯体系、水产经济动植物学、冷冻冷藏工程等;另一方面,在课程大纲中充分体现水产特色,如“食品工艺学导论”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四分之三的内容为水产品加工相关工艺。②预防医学特色: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关系到食品的营养、品质控制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内容,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必然要加强相关预防医学的课程,如生理学、免疫学基础、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使学生建立“保护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并最终使食品制造者获得利益的关键”的观念。(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内实验课外开放性实验创新学分实践科研项目训练创新设计大赛”多层次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本次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而且对实验教学内容大胆改革,最大限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并鼓励本专业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3)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本次培养方案把培养目标设定为着力培养“精安全、懂加工、能管理、重实践”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大量分析检验和质量安全控制的课程,如分析化学B、仪器分析B、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感官与物性学等分析检验类课程,以及食品安全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及检测、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概论等食品安全控制的专业课程。其次,要对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控制,必须熟悉食品的加工过程,因此,专业设置了食品工艺学导论、现代食品工厂设计、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高新技术概论等课程,来加强学生食品工艺方面的知识。再次,为了培养宽口径人才,使毕业生除了能从事食品质检方面的工作,还可以胜任管理和商贸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食品标准法规与审核认证、食品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食品物流学、企业管理学等课程。
2.培养方案的特色。(1)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特色与预防医学特色有效结合。立足于我校的发展特点,将本专业建成具有鲜明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特点的专业。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体现水产特色;另一方面,加强预防医学的课程,使学生明确水产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掌握水产品营养的保障和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2)培养“精安全、懂加工、能管理、重实践”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宽口径的人才,使毕业生除了能从事食品质检方面的工作以外,还可以胜任管理和商贸方面的工作,在培养方案中一方面加强分析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的课程,同时加入管理和物流课程,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面;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环节。这样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和水产行业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群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三大类。专业注重专业课的课程群建设。现已形成6个课程群,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群、预防医学课程群、食品工艺工程课程群、食品微生物课程群、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法律法规课程群。
2.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关系。(1)化学和预防医学类的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础知识。(2)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与食品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食品工艺工程课程群,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工艺,特别是水产品的加工工艺,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打好基础。(3)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是食品检测与监控内容,因此,食品微生物课程群、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课程,从三方面使学生掌握食品化学毒素和微生物检验的有关技术;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检验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其趋势。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多来源于外界的污染,极少数来自食物本身。其污染既有人为故意所为,也有管理不当造成。因此,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还要有食品生产管理和相关法制法规的内容。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食品生产、流通和贮藏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熟悉国内外食品加工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
四、培养方案修订的经验总结
1.引入资深专家和企业家,加强专业建设指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企业家组成,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将继续引入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针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研讨,结合当前的食品安全发展方向和就业形势,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培养质量。
2.科研促进教学,带动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近五年来,团队成员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公益计划、农业部标准计划、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大连市等科研项目,引入科研经费约800万元,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和专业现有科研平台,构建了具有鲜明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将专业领域前沿的发展状况与动向,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科研平台促进了实验室开放、加强了实验室建设与资金投入,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升。
3.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一些稳定的、优秀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是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3]。实习教学内容要体现技术实用性、先进性,以弥补有些知识更新慢、实验方法陈旧、动手机会不足等薄弱环节。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不但实现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还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职业精神。
五、结论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特点的专业,肩负着为东北地区培养水产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专业人才的重任,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可以提升毕业生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水产质量与安全控制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广河,陈振林,伍淑婕,谢冬娣.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化建设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310(3):86-88.
[2]刘胜斌,王春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4,(2):83-85,88.
[3]李伟,金桥,佟长青,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4):217.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Specialty of Aquatic Products
LI Zhi-bo,ZHAO Qian-cheng,QI Yan-xia,WU Lo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Dalian,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晓峰教授,长期从事先心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并在此领域有着诸多科研成就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前不久,记者就该院儿童心脏中心的学科建设、当前先心病诊疗状况和应该如何应对先心病治疗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独家专访了李晓峰教授。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学科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李晓峰教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毕业后便开始在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心脏外科工作至今,行医已近30年。李晓峰教授主要从事先心病的相关治疗工作,作为术者或助手完成各种先心病手术4000余例,是国内的知名专家。李晓峰教授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不懈地钻研先心病的治疗及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探索和总结出了小年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的治疗方法。他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经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领导和患者的高度赞扬,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李晓峰教授完成的各种先心病手术中,最小年龄为两天龄,最小体重为700 g,患者中70%以上为1岁以内的小婴儿,手术包括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调转手术,新生儿肺动脉闭锁根治手术,新生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手术和主动脉弓中断一次成型手术及复杂先心病的格林、房坦手术等,其中先天性血管环畸形矫治手术的数量及治疗效果位居国内前列。在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以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心病或重症先心病的急诊手术为治疗重点。常见先心病手术成功率大于98%,复杂先心病大于90%。在国内率先参与开展新生儿大动脉转位等外科手术,在诊治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
另据了解,李晓峰教授师从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李仲智教授。2000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进修学习。2001年至2002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华盛顿儿童医院、芝加哥HOPE儿童医院血管心外科进修学习及交流。回国后,李晓峰教授投入到科室建设中,经过不懈努力,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专业被北京市卫生局认定为北京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以小年龄、低体重,复杂畸形为专长,已成功开展各种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其中包括大动脉调转手术、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完全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完全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及各型血管环矫治手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和复杂先心病的姑息手术如Fontan手术、体肺分流术、腔肺分流术、单源化手术等;目前常见先心病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复杂先心病手术成功率高于90%,1岁以内新生儿及婴儿占收治病人总数的65%以上,最小ECMO辅助成功病例患儿体重为3.4 kg,最低体重患儿仅为700 g,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采访中李晓峰教授特别谈到:医院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强有力的支持密不可分的。几十年来,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政府对先心病诊治的投入逐年增加。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先心病患儿获得了医疗救治的机会。
李晓峰教授还强调说,小儿心血管专业的宗旨在于为先心病患儿提供最优化、最规范的诊疗服务。它的发展史是几代人勤奋创业的过程,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充分体现,其中包括心内科、超声诊断、麻醉、体外循环以及外科术后监护团队的密切合作。在医院的支持下,由李晓峰教授牵头,北京儿童医院于2003年重新整合心脏内科、心脏外科、超声心动室、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心脏手术室,集中建立了小儿心脏病诊疗中心。目前,全中心共有床位82张,其中重症监护床22张,每年门诊量近23000人次,完成各种心脏手术近1000例。
德术双馨,医者风范
自担任心脏中心主任职务以来,身兼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等多种学科职务的李晓峰教授身挑重任,各类日常事务应接不暇,但他仍工作在临床一线,孜孜不倦地为先心病患儿服务。
据北京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李晓峰教授在工作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坚守着自己的责任。他从事先心病教学和临床工作20多年,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热心接待每一位患儿家长,切身体会病人疾苦,耐心和病人家属交流;手术前认真检查病人,仔细了解病情,热情安慰和鼓励患儿家长,手术后在监护室观察病情,是科里每天下班最晚的医生。不论酷暑严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急重病人,接到急救电话他就随时赶到病房,而且一到病房就详细询问,仔细检查病情,果断指挥并亲自加入到抢救患儿的队伍中去。迄今经他治疗和抢救的患儿已数不胜数。谈及这些,李晓峰教授总是说:“先心病患儿的家长是最不容易的。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交给了我们。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全心全意救治患儿,要把每个手术都当成第一次手术去认真对待。”
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曾经收治了两名特殊的早产儿,不但是一对龙凤胎,而且还是“试管婴儿”,出生体重分别为700g和800g。这两名极低体重的早产儿均患有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李晓峰教授看到这对患儿时,他们都还不如李教授的一只手大,纤薄皮肤的包裹下,孩子近乎是透明的。在明确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案后,李晓峰教授同家长交待病情并签了手术同意书。由于这两名患儿年龄小、体重极低,心脏只有核桃那样大小,手术难度极大,对于心脏外科医生而言,极具挑战性。
无影灯下,李晓峰教授逐层切开细嫩而纤薄的肌肉,小心谨慎地打开胸腔,患儿肺脏组织明显充血,质地疏脆,如豆腐一般,动脉导管异常粗大,甚至超过降主动脉的直径。李晓峰教授细致地分离出动脉导管,以娴熟、细腻的手术技术将PDA结扎,再将患儿的胸腔关闭、缝合肌肉、皮肤……由于李晓峰教授高超的医术,两个孩子的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儿安返病房,之后顺利出院。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两名早产儿都已健康成长。当记者看到这对“龙凤胎”时,他们刚刚完成第3次复查,孩子的妈妈在诊室里拉着李晓峰教授的手,激动地说:“孩子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没有您精湛的医术,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谢谢您李主任!”
还有一次,一名11岁的男孩因为胸疼、咳血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后,在吉林省一家著名医院就诊时,医生表示治不了,建议他们到北京或上海的医院试试看。父母带着他在北京进出几家医院后,北京儿童医院PICU病房终于答应收下他们。住院当天下午,由心外科、胸外科、消化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组成的专家组为孩子进行紧急联合会诊,最后确诊患儿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然而,就在当天晚上8时,值班的主治医生发现正在卧床休息的孩子突然变得十分烦躁,脸色煞白,心率下降,血压掉到了60/30 mmHg,情况十分危急!医生赶快为患儿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考虑到患儿的主动脉瘤有可能破裂,值班医生迅速联系李晓峰教授,请他立刻到医院参与抢救。
经过紧急而周密的术前准备,晚上10时50分,手术正式开始。李晓峰教授小心翼翼地打开孩子的胸腔后,发现左胸腔充满了血,形成了血胸,而且已经压迫到左肺,导致左肺不张;影像片上主动脉瘤里发亮的异物终于现形了:原来是一段2 cm长的钢丝。这段钢丝经食道扎进了胸主动脉,并且已经把胸主动脉扎得“千疮百孔”,还形成了大片的脓苔。李晓峰教授切下部分胸主动脉,置换上了2.5 cm长的人工血管,然后再把胸腔内的血块及脓苔清理干净……
手术结束时,时针已经指向凌晨3时。李晓峰教授和其他8名医护人员都没有回家,他们在心脏监护室密切观察患儿的状况,随时准备应对患儿的病情变化。
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患儿逐渐恢复,没有出现可怕的并发症。出院时患儿的父母紧紧握着李晓峰教授的手激动地说:“我们去了那么多家大医院,都没有确诊和治疗,是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呀!”
记者了解到,李晓峰教授对心血管外科技术在儿童恶性肿瘤合并心内及腔静脉瘤栓手术中的应用,也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一次,家长带着一名2岁的肾母细胞瘤患儿找到了李晓峰教授。孩子因为腹部包块、腹水、肝大就诊,CT检查显示肾母细胞瘤的瘤栓已播散到下腔静脉,一部分已经长到了右心房。家长已四处求医,很多医院都没法治疗,最后终于找到李晓峰教授。在全面了解了孩子病情后,李晓峰教授决定联合泌尿外科的孙宁教授一起给孩子进行手术。在手术中,先经腹部切除瘤肾,再游离下腔静脉的瘤栓,之后再由胸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右心房后,完整取出直径3.2cm、长达24cm的瘤栓。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患儿经过化疗,渐趋痊愈……
截至目前,李晓峰教授已完成此类手术10余例,是国内目前此类手术完成最多的专家,并将手术方法和技巧在国内会议上与同行交流。
近30年来,数以千计的先心病患儿在李晓峰教授的精心治疗下获得新生。他对记者说:“先心病患儿是痛苦的,他们家长的心情是更加痛苦的。不管付出多少心血,我为他们做事都是值得的。”
先心病诊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采访中,记者从李晓峰教授的介绍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还比较薄弱。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能获得治疗的患儿数量非常少,可以开展复杂先心病矫治的心脏中心也非常少。中国的心脏外科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而言,近些年来,中国心脏外科医师和其他国家心脏外科医师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恰逢时代赋予的机遇。
李晓峰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目前,我国先心病就诊率正逐年提升,总体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诊治年龄越来越小,新生儿(出生≤1个月)、小婴儿[出生≤3个月和(或)体重≤5 kg]比例增加;二是常规手术适应证得以改进,病种日渐复杂,姑息及再次手术比例增加;三是简单先心病手术死亡率趋向于零,高病死率手术减少。我国手术治疗先心病的医疗单位已达500余个,年手术能力5万至6万例。目前我国许多病种、包括一些复杂先心病已经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手术成功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分期手术治疗复杂先心病也已较广泛开展;新生儿体外循环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针对我国先心病的治疗水平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李晓峰教授解释道:“目前,我国先心病的手术例数虽多,但复杂手术和新生儿手术比例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分享先进技术和治疗的宝贵经验,可以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我们医院心脏外科长期与国外多家医院、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多次学术交流,定期有美国著名小儿心脏外科医师和团队来京进行复杂先心病会诊手术。”
针对上述情况,李晓峰教授认为:“今后,我们仍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一流的医疗中心应该承担更多的培训技术骨干任务,促进技术交流,帮助更多的专业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根据国内现状,制订一些技术规范和指南,以造福于更多的先心病患儿。”
李晓峰教授还表示:“随着政府关于缩小中国东西部差异的政策指导,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模式普遍铺开,越来越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有了谋求诊治的机会。这是中国先心病治疗上的一次重大机遇,更是一个艰难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
采访到最后,记者感悟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李晓峰教授对工作有责任心、对事业有进取心、对患儿有同情心、对同事有团结心。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对此他本人则说,他只是本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目标,服务医院,服务患儿,服务社会,努力做一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争取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