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计学 统计软件 多媒体
一、因专业施教,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1.根据专业不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据了解,很多院校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不区分学生的专业,所有专业的学生均采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考试时也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但是,由于学生专业不同,需要的统计学知识不完全一样,需要区别对待。比如经济学类的学生,通常在大三时还需要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该门课程需要较好地掌握数理统计中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相关知识。虽然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中也有可能会讲授到这些知识,但是数学老师通常不会强调这些知识在后续课程中的重要性,因为毕竟这是两门不同的课程,通常由不同的学院或系开设,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与交流。因而,有必要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有选择地介绍相关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公式,尽量避免方法的证明和过程的推导。关键是统计思维的培养。因为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在得到大量数据后,如何采用合理的统计指标或模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关于政府统计工作进行的原则、统计任务等内容不必过于详细介绍,而是有选择地重点讲解实用性较强的内容。
2.适当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实践。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可以说,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是学好统计学的必要条件,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了。要使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总课时的设置适当安排统计软件的学习以及上机操作的练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EXCLE软件基本能够满足通常的统计分析需要。另外,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学的学习更主要地是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繁琐的计算过程既费时间,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因而在学生了解各种指标及统计模型的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软件来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较好地启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现在有统计软件的帮助,计算过程可以大大简化甚至省略,学生仍需明白结果究竟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基本的统计思想或原理要搞清楚。因为很多学生即使给出他们统计结果,他们也不知如何去解释。
二、大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案例教学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由于刚接触到这门课,没有实际运用统计的体验,所以很难认识到这门课的实用性,自然学习兴趣也不会很浓厚。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往往是灌输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要改进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各种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外国学者Bradsteet有句名言极精确地概括了案例教学的作用:I hear, I forget;I see, I remember;I do, I understand。通过案例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统计学是通过处理大量的数据以及绘制图表的方式来表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与分析,而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方式传递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大力改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得到普及。因而,教师需要好好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一方面精心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完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多媒体上较为详细地直接展示各个指标及统计模型的具体运算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以往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掌握,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当然,这与平时只注重对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现在,很多学校对成绩的考核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至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至80%,平时成绩可由到课率、案例分析、上机实践等综合评定。至于案例分析可以给学生若干具体的案例题目,采取个人(适用于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或团体(适用于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完成分析报告的形式,包括数据的收集,采用软件处理数据,得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既可以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体会到统计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方海燕.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校管理,2011(7)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5-02
《统计实务》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高职教学的理念,统计实务课程则必然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进行整合。在几轮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工作。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一、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它与经济、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经管类学生研究经济现象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计学》实验是采用计算机及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运用统计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一门实验课程。正是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统计的活力。第一,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大量数据资料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数量规律性,它必须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应用统计理论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彼此间的联系;第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复杂,其一系本文由收集整理列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运用必须建立在充分占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前提下,借用大量的统计表格、统计图形及统计模型来表现所研究现象的量变规律及内在特征,因此有必要采用诸如spss、mintab、statistica等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及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第三,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每年的财经类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统计工作,但这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的统计工作,不会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生产经营分析和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工作中后劲不足,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加强统计学实验课程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现有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实验课时过少且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
统计学实验一般课时安排过少(大多数院校经管类学生的统计学理论教学为40学时,而统计学实验课时只有8个学时),且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据此统计学实验教师就只能让学生大致熟悉常用的统计学软件,熟悉利用计算机计算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教学会产生两个问题:其一是统计实验过程不完整。统计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即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计算、统计数据的分析及预测。但由于课时所限,教师不可能去组织学生采集整理数据。因此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数据基本是已经给定的,统计学实际实验缺少了前期的工作,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实际的工作当中,不知如何收集整理统计数据或对统计数据进行任意的取舍和割裂。而实际上对统计数据的任意取舍会破坏事件原有的表现形式,造成统计结果失真;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在运用统计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时,由于缺乏统计知识的功底,在实践中容易对现象的起因、过程的表现形式和结论随意加以解释,统计资料的割裂使用必然人为地改变事件内部的固有构成,使事件产生扭曲、悖向,使统计资料不仅变得毫无价值,更严重的是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中产生误导作用;其二是统计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系统合理。目前有很多常用的统计软件,但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不能详细对其进行讲授,只能选择其中的任一软件的一些主要功能进行讲授,这样难免容易造成实验内容不够系统,同时与统计学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的统计学实验课程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即教师在计算机上先演示一遍统计数据的计算过程,然后让学生重复这一过程,达到熟悉统计软件的操作即可。这样的教学效果与统计学实验的教学目的产生很大的偏差。统计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采用统计调查的各个系统环节,通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使用统计软件知识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一个手段。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缺乏上课的兴趣,同时从实践中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状况看,他们对经济活动往往缺乏定量管理的理念,特别缺乏定量分析的知识工具,搞理论研究的不会收集统计资料并进行实证分析,使得理论结论显得苍白无力。搞实际管理工作的,不善于运用统计资料进行量化管理,使得管理工作不深入、不具体。
3.考核手段单一
就目前情况看,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只开设了《统计学》课程,而没有开设相关实验课程,即便有的院校开设了统计学实验课程,同时统计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也主要采取上机考核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统计学实验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对统计学实验的态度是“为学而学,为考而考”,并不理解统计工作的内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学习相应的统计学软件,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及分析能力
目前社会中使用的统计软件非常多,也各有所长,统计学实验课程有必要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及统计学理论教学体系,编制适合学校学生的统计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以便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将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实验课时延长到16学时,同时以目前常用的spss软件为依托,结合理论教学的系统体系,将统计学实验课程整编为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图表的绘制、平均数的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统计数据的估计检验等几个模块进行模拟实验。
2.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亲自到社会上采集、分析数据的能力
增加案例分析讨论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以往我们在上课时大多忽视了讲授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及编制的内容,而是将统计数据直接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去计算和分析数据,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为学而学,为考而考”,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即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布置一个现实中的社会统计问题,(如某某商场的顾客流量、大学生今年的生活费用支出等),要求学生亲自去收集整理数据,教师在此过程中监督指导学生统计工作的完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这样不但完善了统计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和社会的接触机会,提高了对统计学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
3.从传统的重视理论考核向重视实践能力考核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新晨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经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这门课程,学分为3学分。财经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具备基本的统计素质对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缺少的。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全面,在高校,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火”,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等,统计学是大学里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统计学发展得如何是衡量某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故统计教学一定要突出和强调 “用”这一特点,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会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后应具备一定的统计素质,能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统计素质的要求,故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的统计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应当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高校统计教育应该为社会培养的是应用性、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高校统计教学要突出学而有用、学而能用、学而致用的特点。
当今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校统计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统计教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侧重于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课堂上,教师关注得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统计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及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较差。现传统的统计教学方式已造成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这种现状表明统计教学在财经类学生中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非统计专业统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人们对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地位认识模糊。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实践,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近年来统计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课堂讲授内容详略要得当
在高校统计教学普遍周课时为3节/周,学期总学时数只达51学时,且在教材内容较多而课时量又很有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突出重点地讲授,即授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要安排得详略得当。有些内容可详讲,如第一章绪论部分,可向学生详细介绍统计的发展简史,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统计渊源的历史,从而增加对统计的认识及提高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也要详讲;有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可略讲,可引导学生自学,如第二章的统计资料的搜集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内容;有的可以将课堂内容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可要求学生课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表。问卷设计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他们的所关心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最好采取积极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选题,因为只有学生最了解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愿意去进行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2、加强对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
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能实现这一目的。但是描述统计是通过获取总体数据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掌握一定的推断统计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从理论体系来看,推断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主要内容。主要将参数估计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并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讲授。此外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对长期趋势分析和季节变动分析等问题,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指数讲授综合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讲解,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统计教学要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教师为主导且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要改变原来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
1、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教师可选取一些紧密结合实际,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运用的条件、背景及其分析研究过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案例教学当成是举例教学,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点即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在举例教学中,教师属于主要地位。
2、实施提问式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在更多的教师在崇尚运用启发式教学,借此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即席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在运用后一种提问形式时,可以选择原有的课后习题,但更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开放型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统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并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实践课程的内容。《统计学》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穿行。实践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辅助指导。课内实验课的训练,要求学生达到完成一个以学生有关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Excel及SPSS软件的实际操作,借助于Excel及SPSS软件,掌握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包括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量表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时,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使实践教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最后要求学生写出3000字以上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等。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一个项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项目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即从教学项目的提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整理好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论―撰写项目分析报告的一系列统计实践活动过程。
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应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一般每学期每班分组作1-2个实践项目较为合适。大多数项目适宜直接在校内收集资料,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房进行整理分析直至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如到大型调查公司参与一些更大规模的调查项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是怎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