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学生 学习习惯

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反映。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

2 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转贴于

3 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 校内外两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2篇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多学习习惯中的一个,但可以伴随孩子们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准备工作就更难做好。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们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帮学生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模范,让学生接受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低年级好模仿爱上进的学生而言,更是这样。榜样来自何方?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榜样同样来自于学生这个群体本身。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被表扬的学生也自然而然成了班里的榜样,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学生们都争相模仿学习,榜样的力量起到学生也做好了。

3、反复训练,让学生的课桌井然有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让大家轮流管理课前情况。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很重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监督,共同培养,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习惯,偶尔有个别学生忘了准备,老师或其他同学会有一个示意性的动作给予提醒。任何时刻都要学生明白充分的准备、整齐的摆放的重要性,进行长时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而且训练必须严格,必须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能养成好的习惯。 转贴于

二、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刚入学的孩子这点更为突出。比如老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并且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习好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1、明确听讲要求。

必须使学生明确听讲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要积极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听懂教学内容。还要求学生眼睛不离开老师和黑板。

2、教师讲课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学生,让孩子们产生“爱听,愿意听,非不可”的感觉,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例如教学“物体分类”时,在找一找、涂一涂的练习中,当学生完成后,说“你们说法的完全正确,大熊猫表扬你们。”然后模仿大熊猫的声音说:“小朋友们真棒!祝你们学习进步!”学生各个甜滋滋的,高兴极了,注意力自然集中了。

3、进行听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3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时心不在焉,听了之后连老师在讲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努力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另外,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四、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五、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六、读书看报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 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因此,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4篇

早上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学的习惯: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这些故事都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所以,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

3.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什么是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呢?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这一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但是只要你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正是凭这种“善于思考”的精神,才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每个同学的学习环境和基础不同,学习的具体习惯和方法也会因人而异,不可简单照搬他人的方法,但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总是共通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5篇

一、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特别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初期,带着对这门学科的新鲜感,常有些学生不等听清老师的发音就急于模仿,不光自己发音欠准,还影响别的学生无法正确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们安静下来,认真听取教师的发音,再学习。教师可以用眼神和手势,示意学生什么时候可以跟读。也可以用“大声,小声”的游戏,让学生们在听清之后才可以模仿,并适当用上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准确的模仿。

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英语课通常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主要场合。如何才能将这40分钟用好,用满,又不失趣味性是使小学能维持较长时间注意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避免枯燥单调的练习方式,还要向学生渗透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争取围绕练习的谈话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把句子中的人物换成班级同学的姓名,并注意内容安排的连贯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在问一个学生:Hello ,××!How are you?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转而让这个同学如同采访一样,走下课桌去问任何一个同学,也可以问任何一个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不打消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必遇到错误马上纠正,而是可以采取集中收集,个别纠正的方法,让全班学生都能知道错在哪,如何改,今后怎样才能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二、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 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 、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 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英语小能手”、“英语小博士”的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 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功是建立在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 ,设个坡度,扶着前进,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学生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应允许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 .这样做,不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言语水平。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英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只有量的输入,才会有今后质与量的输出。所以做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阅读内容的教学和指导。但教师在教读时还要注意学生读的质量,教师的领读和范读必须正确,在语音、语调的教授 要与录音带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在课外学习时才不会出现学盲点。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语调,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小学英语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 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角,不要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