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目标 拓展训练 例题 效果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整理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好的相关知识。我在对学生思考、交流复习方法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复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教师复习课的执教水平,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梳理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脉络:将小学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分布式训练。并将这四个方面知识融合一个整体,以加深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进行全面的复习。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
1. 教师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
首先,要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复习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出示复习目标的科学性。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复习时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确定复习的目标、重点、难点,以优化复习内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整理复习内容时,不能只限于学生已学有的知识在低层次上的简单复习,善于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立体图形”的内容复习时,先回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圆锥除外,其它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发现这个特点后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从外形看,发现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这样的复习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以完成复习的有效目标。
2.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效率。对课本上出现的习题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在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很多题不知所措,这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因此,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巩固与练习,抓住知识的重点,攻破知识的难点,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提高。加强练习的拓展,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发挥好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转换和变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升华,促进思维发展。如讲“圆的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时,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的数学观念。让学生了解“线段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准备例题“以点带面”,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所指导。提倡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亮点,是发挥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估算知识的策略,应根据实际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前后协调、方法上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巧算的能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的重点,也是复习过程的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习的环节中例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所选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教师准备例题是必要的,教师要把握好例题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例题的外延。准备例题时要精心策划、精心选择,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复习时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还要把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即解决应用题时,应具有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行复习,将例题变化,对问题进行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题多解上,寻找多种解题途径,选择其中精炼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4.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复习活动中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每节课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创造探求新知的氛围。为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该节课的引入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动力。所以,应尽量从化学实验引入新课。
如在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从古代化学到现代化学再讲到明天化学,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这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很好,但其涉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学生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我感觉有点走过场的味道。我认为该课题的处理不适合就课讲课,有些生搬硬套。于是,我对课题1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做了一个“白酒变葡萄酒”的小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了。接着又做了“密信显字”和“魔棒点灯”这两个趣味实验,同时让学生也参与一部分的实验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讲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内容。在讲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时,我又补充做了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的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了新物质的产生。
又如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添或更改某些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学生因为刚开始接触化学,初始或不敢发言,但经过我的鼓励引导,学生们变得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同时初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化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了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了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要知道,化学给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实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来创设真实的情境。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
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我让学拿回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钙。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课外活动课多以趣味实验为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注入了一股强大动力。
如在学习了水的净化的课题后,我们让学生自治净水器,然后在实验课上学生能用自己做的净水器净化浑浊的河水。这样不但让学生更了解了净化水的原理,而且使学生更意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 设计案例 分析
微型化学实验(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简称M.L)是美籍华裔学者马祖圣[1]在其编著的《化学中的微型操作》首次提出的。它是化学实验方法中的创新性的变革,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很快[2]。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微小量的化学试剂在微型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实验[3]。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有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实验效果显著,且节能、环保、安全、方便[4]。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自学等能力,势在必行[5]。
1.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原则[6]-[7]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应该遵循:1)科学性原则,要求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2)可行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可行,现有实验仪器、试剂、设备和方法可满足实验要求。3)简约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简单,用试剂少,时间短,效果好。4)安全性原则,要求实验安全可靠、无污染、可循环。5)创新性原则,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要求,创新设计实验,达到预期效果。6)实践性原则,要求实验设计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2.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案例
2.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
2.1.1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相关化学性质可通过与紫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及品红溶液的反应来验证。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2mol/L)、品红溶液(1g/L)、NaOH溶液(6mol/L)、广口瓶(150mL)3个、注射器1个、橡皮塞3个、医用输液管若干、橡皮筋若干、无色试纸等。
2.1.3装置图
2.1.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的紫色石蕊试纸、紫色的高锰酸钾试纸、无色的硫化钠试纸、红色的品红试纸,3号玻璃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
2.1.4.4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硫酸挤入瓶中,观察2号瓶内各试纸颜色的变化,有明显现象发生时立即停止加入硫酸。
2.1.4.5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稀硫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激烈,不断产生大量小气泡,过一会儿2号瓶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紫色高锰酸钾试纸褪色,硫化钠试纸上有许多黄色的小颗粒,红色品红试纸褪色。该装置简单,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无污染。
2.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2.2.1实验原理
2.2.2实验药品和仪器
稀硝酸(3mol/L),铜片,NaOH(6mol/L),注射器(20mL),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2个)。
2.2.3装置图
2.2.4实验步骤
2.2.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2.2.4.2在空注射器中加入铜片,用酒精加热稀硝酸后,用注射器慢慢吸取热的稀硝酸1mL,停止抽拉注射器,观察到注射器内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溶液上方气体为无色。
2.2.4.3继续抽拉注射器,吸取少量空气,可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
2.2.4.4迅速将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推挤出注射器内的液体和气体,观察到烧杯内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此试验设计简单可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而且能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3.结论
微型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绿色化学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实验仪器展开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一次创新性变革,它不仅可以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让学生在课上画实验、课后背实验的不良教学状况,而且可以改变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以往的不良形象,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用之代替。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亚丽.微型化学实验及其推广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2,(3):78-81.
[2]陈红兵,张金桐.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6):17.
[3]周宁怀,王德琳.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4]尹振晏.微型化学实验前景广阔[J].化工高等教育,2002,(2):89-91.
[5]董葵娜.浅谈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89):22.
[6]朱兵等.化学实验改革的新方向―微型实验[J].化学通报,1991,(9).
[7]宋凤云.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99.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1.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5.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综上所述无论是历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最终都服务于历史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上。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了“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2.设置了9个历史学习模块。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特色。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课程,这样的形式更加灵活,与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相比也更有优势。这样,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制定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3.采用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改变了以往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这种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两个优点: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来设计高中历史课程。与传统的历史课程相比,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在知识方面:1.知识的呈现采取分类集中的办法。将每一类知识集中在每一个模块中进行集中学习。2.打破了以前相互独立的历史单元,使历史知识古今中外贯通。3.知识点的层次有所提升。在所罗列出的知识点下往往还包含更小的知识点。在能力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技能,二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包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的培养,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初三历史在中考地位决定学生学习情况, 历史学科由于中考要求的降低,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有部分学生的课上时间受到其他学科作业的强烈冲击,学生疲于应付,而挤占了正常历史学习的时间,甚至于部分学生放弃学习,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扎实,低分的卷子比例增加,两极分化严重。近几年来我连续担任初三历史教学重任,面对陌生又相似每一届新生,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外,更多应该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签约式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学习中出现困难疑惑,通过师生沟通实施签约,制定可行的帮扶计划和目标,实现因材施教。
“信其师,亲其道”, 签约式教学为师生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实行签约式教学关键是了解签约的学生,培养师生的情感。在确定对象后,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课堂内外关注和交流,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帮助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师生的情感,做学生的知心人。例如初三、一班王进元初一初二学习状况较好,由于不重视历史学习,进入初三以后上课走神或做别的学科的作业,通过交谈我了解他的想法,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打算报考一所职业也学校,由于历史成绩不影响升学,所以放松了历史学习。经过几次沟通后,他的思想有所转变,认识到历史学习重要性,他根据学生自我定位,确定下一步发展目标,为后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
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
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而签约式教学则通过对签约学生期待和鼓励,让他们走出了困境,树立自信,实现突破。记得原初三。二班陆倩历史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在进入初二第二学期中,在班级水平有所下滑。面对着初三历史学习,她有些着急。我及时和她进行了沟通,帮助她分析学习上的不足和优势,针对初三历史学习特点,帮助她制定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经过协商我和陆倩达成一致,通过初三的努力,第一学期就实现成绩突破。在我的鼓动和目标驱动下,签约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就冲进班级中游水平,成为班级进步明星。进步给陆倩更多自信和鼓舞,在具体分析历史学习情况后,我和她又找到新的突破点,陆倩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到学期末,她的学习水平进入班级优秀行列,提前完成了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