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冕学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冕学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寒冷的冬天,有一种不畏风雪,凌寒独放的花,它就是梅花,你知道描写梅花的诗吗?王安石的《梅花》,是啊!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赞美梅花的诗词。曾写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曾写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出示《墨梅》,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主人公——王冕。(板书:王冕)

2.人物简介

王冕:元代的画家,诗人。出身贫寒,七岁时父亲就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幼年时替别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尤其善画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文笔,走进少年时代的王冕(板书:少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做记号,看一看你从文中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3.细读分析

3.1 自由朗读。

3.2 师生交流: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从文中哪儿看到的?

(一)出示:王冕说:“娘……”

(1)你是如何看到他的孝顺?

(2)出示:娘说:“孩子呀!……”教师范读。

(3)自由朗读。

(4)指名读。(体会母亲的无奈)

(5)教师引读。

过渡:浓浓的母子情让我们感动,王冕理解,体贴母亲的一片孝心更让我们感动。文中哪儿还能看到他对母亲的孝敬呢?

(6)指名读:“从此……”

(7)略指课文后面他孝敬母亲的句子。

过渡: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的好少年,课文除了写他孝敬母亲之外,你还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板书:好学)

(二) 出示:“每天给他的点心……”

(1)指名读

(2)指导再读。强调“舍不得”

(3)齐读(感受他的孝顺和好学)

过渡:正因为他的好学,三个月来他画画的技巧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4)出示:“起初……”

a.教师引读。

b.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画的荷花如何?

c.想象三个月来他是如何画荷花的?(板书:勤奋)

d.教师小结。

过渡:王冕勤奋好学,立志学画荷花,其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王冕十三、四岁的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雨后景色:

4.品读

4.1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教师范读)

4.2 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交流。

4.3 自由朗读。

4.4 指名配乐诵读。

过渡: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样美的景色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并立志学画荷花?他善于发现,仔细观察。与其说他立志学画荷花是一个偶然,不如说是一个必然,因为在这里隐藏了一个必然的因素:他读了许都的书,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4.5 出示:“他读了许多的书,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交流:他都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6 教师小结。

过渡: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拓展

我想对王冕说:“( )”

6.教师总结

这就是少年王冕,一个出身贫寒的放牛娃,靠自己的勤奋好学,竟然成为了一个“花荷花的高手”。打开《儒林外史》第一个介绍的人就是他,可以说他的成功富有传奇色彩。正因为他的孝敬母亲,勤奋好学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通才”,怪不得在《中国历史名人传》中这样写道:王冕堪称如林楷模,学者榜样。

7.布置作业

7.1 背诵第五自然段。

7.2 收集王冕的作品。

8.板书

少年王冕

王冕学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二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87-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的过程。所谓“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它是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新状况,灵活地做出判断,根据新的情况设计下一步的教学进程,让动态生成的资源能为我所用,让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1.教学目标在生成的资源中“提炼”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一般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但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教学目标是可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生的学习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学目标也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特别是开放性学习目标,除了共性目标外,其他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具体可将教学目标分为:①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双基学习目标,为下一步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②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⑶发展性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综合发展、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稻草人》一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帮助学生认识“肤、怠、穗、瘪、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等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沉甸甸”等词语;②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③引导学生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目标①、②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目标③是学有余力者要完成的目标,又是中等学生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教学过程在动态的生成中“演绎”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即在“学”字上下功夫。随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学生的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所打断。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观点的创意、理解的偏差、辩论的价值。课堂上生成的创新火花越来越多,一些富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往往会不期而遇。教师应善于把握一些“价值型”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把它们有机纳入课堂的目标范畴之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顺学而导,让生成性教学“乘风破浪”地前进。

这是《王冕学画》中描写王冕的一个句子:“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来几本旧书。”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要说'偷空'呢?是不是说王冕的做法不好呢?”面对这个始料未及的生成性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将这一问题点“石”成“金”,顺学而导:“是呀,你从'偷空'中到底对王冕品出了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听学生的精彩解读吧:“作者说王冕'偷空'买书,表现的正是对读书的热爱!”“王冕是'偷空'去村学堂的,说明他一方面劳动,一方面学习,他是多么勤奋好学啊!”“王冕‘偷’的是空闲,是时间,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挤’!所以,‘偷空’非但不是说王冕不好,而是说他勤奋好学的可贵啊!”……

一个看似与课堂“基点”无关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因为教师的点“石”成“金”,因为教师的顺学而导,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惊喜,反而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

3.探究主题在学生的问题中“引入”

王冕学画范文第3篇

一、练写“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夏天的傍晚 王冕 湖边 放牛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

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看”句)

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听”句)

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

他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在”句)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句)

雨伞被哥哥拿走了。(“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

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

三、进行连句

二年级“连句”,从写好一句话到写好一个句群。“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是大纲对二年级作文的主要要求。毫无疑问,一年级的“练句”为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写”的前提是“观察”。“连句”的关键就在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有了一定顺序的思维也才会有按一定顺序的表达,即意思连贯的表达。

如何在一年级“练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连句”训练呢?

1.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在讲读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句群,体会其内在的联系,在头脑中积累一些句群的范式。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简单事件,按事件的变化过程写话。

3.出示图画,提示观察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等),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写话。

4.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儿……一会儿……”“有……有……有……”等进行“连句”的训练。

王冕学画范文第4篇

微博: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chenyizhiyue

新浪微博.cn/chenyizhiyue

网易微博/chenyizhiyue

天涯微博/294537

论坛:.cn/forum/froum.php?gid=86

收买就是作弊

dfr初中生:姐姐,就要竞选班长了,我想让同学们选我,就计划着用钱买东西送给他们,可是又觉得这样是不是作弊。我现在很纠结,您说我该怎么办?

值得庆幸的是,你还没这样去做。用钱收买同学当然是作弊了,是不对的。竞选,顾名思义,竞,就是竞争,是要凭实力的。如果你真的想当班长,就要明白几点:第一,要做诚信的榜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的徒弟子路也说,言必信,行必果。做班长首先自己要诚实守信,树立在同学心目中的威信。第二,要有管理班级的真正实力,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等;第三,其他因素,譬如热情、为班级荣誉而战的决心等。只要你这样去做,一定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好感与支持,当班长也就指日可待了。你说呢?

不要打退堂鼓

Guji初中生:昨天,老师安排我当生活委员。我是个男生,不想婆婆妈妈的管那些细碎的事,想放弃。

这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不要打退堂鼓。别给职位加上性别的限制,只要用心去做,不管男女,都可以干得很出色。生活委员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它在班级生活中不可或缺,千万别小看它。记住:成大事者必先成小事。姐姐希望你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担起此“小职”,做好班级管理乃至人生管理的大事。

主动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得兼鱼掌(678初中生):总觉得生活薄待我,让我感觉不到一点快乐。

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也应该公平地去对待生活。譬如霍金,虽然身患重疾,却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将宇宙研究得无比透彻,从而为我们所敬爱。假设他不在逆境中奋发图强,而是自暴自弃的话,结果会如何呢?所以,生活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上。无论学习,还是交友,只要你主动出击,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拒你于千里之外。

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253初中生:我很喜欢画画,很想学。可是我家条件不好,难以负担我学画画的费用。我该怎么办?

听过“王冕学画”的故事吗?你与那个放牛娃相比,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成功还得靠自己。王冕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画家,靠的就是苦练啊!他以自然为师,完全靠自学,而你,至少还有学校的美术老师可以求助哦。保持兴趣,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吧。

爸妈常争吵

Shoa初中生:学习紧张,爸妈常争吵,我不知所措。我的家庭什么时候才能和睦一点呢?

人的一生中,既有鲜花与荣耀,也难免挫折与坎坷,要面对这一切,就必须敢为人生的搏浪者!你或许觉得,你现在遇上了多么大的痛苦,但是姐姐要对你说:都不算什么!爸妈争吵,你就当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培养感情,时不时地来点生活的调味品而已,不必太介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好好劝劝他们,相信他们能接受。

坚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Zhouyan初中生:我是一位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女孩。很多事情,大家都说不可能的时候,我却坚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你兴趣广泛、笃定真实、敢想敢做,姐姐非常欣赏!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所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都值得付诸实践呢?在行动之前,建议大家多考虑内在和外在条件,考虑得周全一点,一旦认定目标并付诸行动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句话实施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每时每刻都努力

王冕学画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24-02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深读文本,体悟语文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语文教师不再只关注文本内容,而是开始逐步关注言语形式,关注表达方法。但从笔者平时的听课和观察看来,当前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有的教师不能抓住课文中富有特色或较为关键的词句进行推敲、揣摩,对言语形式的教学过于随意,还有的教师陷入语文知识教学的误区,对某种表达方式的名称、用法等只是笼统地介绍,浅尝辄止,没有带领学生细究、品析,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使学生尝到语文味。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中早就告诫我们:“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钻研文本,培养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寻找课文中言语形式的精确妥帖,关注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关键词语的意义、富有艺术表现手法的句子以及揭示文章主旨的段落,并且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聚焦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涵泳吟诵,在对比、辨析、评点中揣摩、理解、积累,在深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意象美,真正品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妥帖,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七律・》一诗时,带领学生抓住最能体现革命豪情的中心句“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开教学,紧扣“远征难”体会“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铁索寒、千里雪”诸种意象,紧扣“只等闲”理解“走泥丸、暖、喜”等关键词语,学生通过字斟句酌的掂量、咀嚼、玩味,感受到一代伟人潜藏于诗中的强烈情感,更深深地体悟到战士的豪迈气概。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课时,待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宕开一笔,引导学生触摸词之精妙,品味寻常语的不寻常。学生静下心来品读、回味之后,纷纷列举“常记”“惊”“争渡”“沉醉”等字词并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学生对整首词产生独特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最能表达李清照心情的一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词眼,将全词读成一个字,师生进而共同品赏“醉”字,体悟词人的那份酒醉、陶醉、心醉。最后,全班伴着歌曲《如梦令》,缓缓地齐读全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入手浸润于文本、欣赏其中的语言,读“活”了文本,享受到古典诗词独有的语言魅力,获得了美的熏陶。

二、想象补白,深化语文味

有学者指出,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违背汉语文化“观物取象”的具象思维方式,而应“引领学生张开感受的触角,激活想象的细胞,澎湃生命的激情,进入‘意象的河流’”。纵观我们的课堂,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一汉语言文本的思维方式,难以逃脱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缰绳;也有不少教师虽然注意到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但却没有从具象思维方式出发,有些想象训练远离文本中心,天马行空,学生的情感未能得到充分调动,言语能力未能获得有效提升。

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意象空白进行观察想象、补充想象、联系想象,将文字符号形象化为生动活泼、色彩缤纷的生活画面,还要在学生想象的诉求、境界的融通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沉浸在文字的氛围中,对关键的词句产生真切的体会,切切实实增强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针对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难以理解阿炳生活“坎坷”的实际,巧妙地扣住“坎坷”一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他因为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一教学片段合理地挖掘了文本中的意象空白,融想象能力培养、语言文字训练于一体,使学生披文入境,身临“坎坷”的意象世界,体验到阿炳的艰难处境。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水》一课时,首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哪些特写镜头需要通过想象来领会。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放飞想象,有的说看见孩子们的嘴巴咧开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有的说一个男孩的头发像枯草一样干干的,淋过雨后湿漉漉的,就像干旱的小草喝饱了水一样。学生想象孩子们雨中狂欢的镜头后,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让学生继续联想对大人们的特写画面。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象:“大人们都拿着脸盆来接雨,雨打在脸盆上噼里啪啦地响。”“一个个女人拿着碗接水,边接水边说‘快下吧,快下吧!’”两次想象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移情入境,感同身受,不断丰富场景描写的意象空白,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然能咀嚼出语文味。

三、有效拓展,发掘语文味

新课改以来,教师日益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举一反三,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走过了头,没有立足文本,甩开了教材,过早过量引入课外资料;有的教师拓展延伸的内容太深太广,学生走马观花,不能积累语言,也没能“得法于课内”,难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味。

要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就必须摒弃上述无效拓展的做法,追求有效的拓展,在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课内引路与课外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桥梁,在阅读与生活之间铺出道路,让学生会读、善读、乐读。如可以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文本的关键句、训练点、空白处进行拓展,丰实学生的阅读体验,挖掘出文本的内在意蕴,达成对文本的多层次的丰富理解;可以将触角延伸到课文之外,围绕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对象、同一写法等编制同类文章阅读手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欣赏性阅读,走进“文字与文化的空间、文字与生活的空间、文字与自然的空间”,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体味汉语言文化的生命意趣和精神魅力。比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中的“王冕立志学画”一段时,适时补充《儒林外史》一书中的原句――“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这段原文对“无一不像”进行了具体描摹,更形象生动,更通俗易懂。这一拓展阅读,耗时少,没有超越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效弥补了课文的不足,使学生迅速感悟到王冕的画技之高,从内心对少年王冕产生敬佩之情,并且为随后理解王冕的画品、人品及延伸阅读《儒林外史》做了很好的铺垫。再比如教学《江雪》一诗,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钓”是“孤独的垂钓”后,围绕“钓”拓展阅读《小儿垂钓》和《渔歌子》,从中体会儿童充满童真童趣的垂钓、渔翁悠闲自得的垂钓,从描写垂钓的不同诗词作品中探究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境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血管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