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树人测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投射测验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资料进行推论,间接地评估被试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从而区别于问卷技术、情境测验技术,占据三大测验技术的重要一席。绘画测验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是指借助绘画本身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 唤醒受测者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绘画过程中投射出其内在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测验形式。①绘画表达的信息量丝毫不亚于语言传达,而且更细腻生动,可以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灵动的画面。根据所绘内容,可分为画人测验、画树测验等。画人测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智力诊断工具,还用于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画树测验是一种人格投射测验工具(Koch,1952)。该测试通过分析被试所画的树木,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房树人测验简称H.T.P,是前两者的缘合产物,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 J.H(1948)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率先系统论述。②日本学者于六十年代引入以上几种绘画测验,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一次三画使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不适于那些精力不足、不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病患者。而将房、树、人三项合画于一纸,不仅可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而且能更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提高成功率,扩大测验对象。③于是,学者在实践过程中将树木,人,房子三种元素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统合型房树人测验(Synthetic House -Tree-Person technique,简称SHTP)。
1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SHTP)的理论基础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SHTP)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动力学,该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潜意识里的各种形象会以梦,口误,图画等多种形式得以宣泄表达。绘画就是以图画形式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潜意识信息(如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等)可以投射在绘画作品中。依据心理动力学观点,SHTP认为房屋作为人居住的地方,代表生活的物质方面,可以引起对于家庭及亲人的联想,通过对屋顶、墙面、窗户以及地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试在家庭以及社会成员中的自我形象。树木代表生命能量和方向,Ramirez 认为在树的绘画中,树根代表与现实的关系,树干表示自我力量,树枝和叶子代表与环境满意互动的能力,树结代表创伤性事件。人则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以及与人相处的情形。④
2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SHTP)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2.1 SHTP的研究现状
2.1.1 信度、效度研究
SHTP的文献资料有较多证据表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日本学者某研究显示,相隔一段时间后重测SHTP,在指导语、环境等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前后两次测试的结果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仅在细节上有所差异。⑤外国学者Bieliauskas和 Farragher(1983)的研究显示测试用纸的大小对测试的结果并无显著影响。⑥国内某研究采取房树人测验(SHTP)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认为SHTP可与SCL-90,16PF,MMPI等人格量表组合使用,可以提高心理普查的信度和效度。⑦在认知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显示,儿童SHTP的得分与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性。⑧
2.1.2 标准化研究
标准化是测验有效性和可比性的基础。我国较早关于SHTP指导语,施测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的文献发表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谢丽亚,1994),之后再没有相关更新进展的文献。目前SHTP的绘画顺序,无论国内或国外都普遍确定为房-树-人。评分标准中用因子符号代替。投射测验的标准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难题,SHTP具有两个方面特点:(1)绘画特征是非言语性,无结构性和创造性;(2)从言语的统觉角度体现构造性,与环境相关联性和联想性。故其标准化研究不可避免取决于某些投射意义,具有较大的主观成分。如何合理科学的使用统计方法、相关研究、实验设计等,对于促进房树人测验标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SHTP的应用领域
2.2.1 临床领域
SHTP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创伤后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评估与诊断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谢丽亚(1994)的研究采用SHTP,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作配对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不同于常人的绘画特征,某些表现具有特异性,如透明化、歪曲、奇妙等,与幼儿画和精神发育迟滞者画不同,这一结果与日本学者的研究一致。国内学者研究四川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房树人绘画特点,得出SHTP能够作为评估和鉴别青少年PTSD的有效临床工具的结论。⑨
2.2.2 心理咨询领域
SHTP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绘画本身也具备分析与治疗意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多采用SHTP辅以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梁焕萍(2007)运用绘画测验对一例母女沟通问题的家庭式咨询的个案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绘画与分析过程,改善了母女的沟通状况,取得较好的家庭式咨询效果。⑩SHTP既可单独施测,也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郭建康,李晶(2010)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SHTP,发现该测验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人格整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2.3 企业领域
企业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不仅重视员工能力,更重视员工人格特征与素养。人才应聘时,出于求职动机会隐藏自身不符合求职要求的特征。此时,可以依据岗位需求与实际情况,应用SHTP,帮助企业更全面了解人才个性特点。另外,在员工培训和EAP项目内容方面,SHTP也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新的探索方式。
3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SHTP)的评价与展望
与其他心理测验技术相比,SHTP具备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施测对象广泛,个体与团体均可使用。绘画对言语表达要求低,对被试文化水平没有限制,也较少受文化因素影响,因而可以在不同文化环境里施测。SHTP不受被试认知能力、年龄限制,在被试绘画过程中体现被试潜意识信息、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以及环境互动性等各方面要素,有效减弱了被试的主观防御心理,较为真实地呈现自我。(2)测验过程轻松,趣味性强。绘画可以让被试不受限制专心创造,降低阻抗,有效减轻了咨询师无意识言语暗示的作用。施测者与被试讨论绘画作品,更是一个有效沟通,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过程。(3)SHTP可以反复施测,练习效应影响较弱。施测者可以根据需要,多次施测,追踪观察被试绘画中的变化,系统性更强。(4)SHTP具有非言语性,低创伤性的特点。被试以绘画为主,言语只需回答主试问题即可。绘画可避免言语修饰和歪曲表达,更真实地洞察被测者的人格特征。 然而,SHTP被引入我国时间较短,研究者使用SHTP技术过程中时,发现了其局限性。究其不足有以下几点:(1)信度效度难以保证。虽然有不少研究表明,SHTP信度效度较好,但缺少科学系统的研究来验证SHTP的信度效度的准确范围。(2)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常模和测验标准化。投射测验普遍没有建立自己的常模,SHTP在我国由于使用率较低,常模建立存在很大困难。相较其他投射测验,SHTP标准化要求很高,对于绘画内容、工具,位置都有规定,但国内缺少更新的标准化研究文献。
随着SHTP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开始研究和使用房树人测验。我们期待着今后国内学者能致力于SHTP测验标准化的研究,如从常模建立,信效度研究等入手,提高该技术标准化水平,以期在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 蔡頠,汤永隆.投射测验体系中的树木意象[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5):782.
② 谢丽亚.SHTP测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91.
③ 郭建康,李晶.房树人测验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4):131.
④ 孔祥娜.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6):96.
⑤ Bieliauskas,V.J.&Farragher.The effect of change of the size of the drawing sheet on the H-T-P IQ score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83.39:1033-1034.
⑥ 梁馨月,林玉华.房树人投射绘画测验计分初探—以忧郁情绪困扰儿童例[J].辅仁医学期刊,2009.7:75-83.
⑦ 张燕.房树人投射测验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⑧ 陈琨,边霞.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J].学前教育研究,2010.192(12):17.
关键词:像素统计 人群数量估计 混合高斯模型 最小二乘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129-02
近年来,随着如演唱会,球赛等大型集会的增多,公共安全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大多数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群数量的增加,所以,对人群数量进行实时的监控会有效的预防的发生或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传统对人群数量的检测主要还是通过人工目测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而且由于监控人员由于长时间工作可能出现疲劳等原因,往往可能导致检测的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而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视频监控中的人群数量的实时统计,就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更加省时省力。
像素统计的方法是根据人群数量和前景像素成正比例关系来统计人群数量的,这种方法的计算量较小,所以实时性比较好,但前景图像的质量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现阶段提取前景图像的方法主要分为背景建模法和帧间差分法。帧间差分法是利用相邻两帧之间的关系,并将两针图像进行差分运算,来得到前景的运动图像的,这种方法虽然能满足实时性要求,但在人群前景目标区域内容易出现空洞,差分效果不够稳定。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本文将采用通过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的方法来分离前景图像,得到图像序列的前景像素数量后,对前景图像像素数量和人群人数进行样本训练,再通过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人数和前景像素数的直线关系方程,再利用方程计算出相应时刻的人群人数,从而实现对人群数量的检测。
1 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
1.1 混合高斯模型原理
混合高斯模型是由若干个高斯概率密度函数组成的模型。将混合高斯模型用于背景建模,是对像素点统计信息的背景描述方法,通过像素点在一定时间段内样本值的概率密度及其他统计信息来表示背景,然后使用像素点匹配的方法来对目标像素进行判定,从而实现对视频中的动态背景进行建模,分离出前景图像。
混合高斯背景模型一般可以分为单模态(单峰)和多模态认(多峰)。混合高斯模型对各个像素点进行独立处理,并认为各个像素之间的颜色信息不存在相互关系。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描述视频图像中各像素点的特征值在图像序列中的变化规律。
多模态的高斯分布模型中,对图像中的像素点可以由不同权值的高斯分布来进行建模,同时通过对均值,方差和权值的更新来完成对高斯分布的更新。在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时,应用混合高斯模型原理,假定图像中各像素点的R、G、B值为三个独立的分量,分别建立模型。则当处于t时刻时,对于图像中的像素点的颜色It可以用k个高斯分布来描述,则可以表示It的观测值的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如公式(1):
其中k(k≥2)为高斯模型数量,η表示t时刻的第i个高斯模型,ω为高斯模型的权值,μ为高斯模型的均值,σ为高斯模型的方差。
1.2 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算法流程
通过已建立的混合高斯模型就可以判断单帧图像中各个像素点是否属于背景区域。判定特征值为It的像素点是否属于背景的公式如公式(2):
其中D为置信参数,其值通常取2.5。如果(2)式的值为1,则判定该像素点与之前所建立的混合高斯模型相匹配,即该点属于背景区域像素点,同时更新均值,方差和权值;如果(2)式的值为0,则判定该像素点属于前景区域像素点,同时更新权值,均值和方差保持不变。
当像素点被判定为背景区域时,分别按照(3)式更新权值,(4)式更新均值,(5)式更新方差:
其中α表示模型的学习速率,ρ表示模型更新速率,ρ的取值可以由(6)式得到:
当像素点被判定为前景区域时,权值按照(7)式更新:
在利用混合高斯模型进行匹配判定时,如果某一像素点的特征值与现有的任何一个模型都无法匹配,就建立一个新的高斯模型。如果所有新建模型的数量达到规定的最大值,则淘汰模型中ω值最小的模型。按ω/α2的值由大到小排列所有高斯模型,并且背景模型由前B个高斯模型确定,即B为作为背景的最大高斯模型数,B的取值满足公式(8):
其中T为权值阈值。
利用上述方法对测试视频中的一帧图像处理后的到的前景二值图像,如图1、图2所示。
2 最小二乘M合直线计算人数
根据Davies等人提出的像素统计原理,图像的前景像素数与人群人数成正比例关系。提取测试视频中的100帧人群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对其做前期训练,计算人群前景图像的像素数,并人工统计其对应的人数,得到两组数据后,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拟合相应的直线关系,得到对应的直线方程。
对测试视频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的前景像素数与人数的关系直线方程为公式(9):
在计算出当前帧的前景像素数后,代入直线方程中,就可以近似估计出当前视频中的人群人数。
测试结果平均正确率为89.2%,可以较为准确的统计人群数量。
3 结语
本文是基于像素统计的基础上,利用混合高斯模型来对视频图像进行背景建模,采用均值和方差两项数据作为高斯模型的匹配依据,并同时更新高斯模型的各项参数,提取前景二值图像。由人群人数和前景像素数量的正比例关系来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直线拟合,从而得到人群人数和前景像素数的直线方程,进而通过方程计算出视频中实时的人群数量。同时优化了相关算法,兼顾了实时性,为视频监控中对人群人数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崇信毅.基于视频监控数据的人群行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齐玉娟,王延江,李永平.基于记忆的混合高斯背景建模[J].自动化学报,2010(11):1520-1526.
[3]丁克良,沈云中,欧吉坤.整体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4-47.
[4]魏晓慧,李良福,钱钧.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10(4):574-578.
[5]Davies A C,Yin J H,Velastin S A. Crowd monitoring using image processing[J].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Journal,1995,7(1):37-47.
[6]王永忠,梁彦,潘泉,程咏梅,赵春晖.基于自适应混合高斯模型的时空背景建模[J].自动化学报,2009(4):371-378.
关键词 人防通信警报;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108-01
1 人防通信警报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1 人防通信警报信号覆盖率评估存在问题
人防通信警报信号覆盖率,是衡量城市与地区内人防通信警报建设质量及完备程度的主要标准,信号覆盖率的多少,不能是凭借个人工作经验来进行评估,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测试,在科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评估人防通信警报信号覆盖率。根据国家文件规定,人们能够分辨清楚并可以达到最大范围的警报器音响信号,称之为报警器音响覆盖率,并规定出警报音响信号电平需要高于收听点噪音电平5分贝,并将这种规定作为信号覆盖标准。然而,设置5分贝强度差,属于弱声差,在实际收听过程中效果较差。加上在警报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因素影响,如环境、天气状态、时间等,为此,在测试收听点标准时,以7分贝声压级差为标准较好。随着科学技术及多媒体的发展普及,人防通信警报信号传播,除了听觉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视觉来传播。进行测试人防通信警报信号的有效覆盖率,除了进行设备测试之外,还需要对信号的接收状况进行研究。这个过程工作量较大,却是不能忽略的部分。
1.2 人防通信警报终端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人防通信警报终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人防警报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当前,应用于我国人防通信警报建设的警报终端产品存在着多种型号及品牌,产品质量出现较大差异。由于行业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及标准,导致通信警报产品缺乏统一的监督与指导工作,从而在警报终端产品的控制方式、性能标准及规格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加上这些产品有些是正规国营企业生产,有些则是无执照个体小作坊生产,有些警报终端产品经过人防技术鉴定,而部分产品则没有经过鉴定,这也就导致了警报产品的质量问题。
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众多的警报生产厂家,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行压价竞争,压缩了企业生产利润空间,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及技术等标准。如电声警报器超过200 w的有效声压级,在5 m处1000 Hz时,警报信号为126分贝,而对企业生产的电声警报器进行技术检测,则会发现很多产品技术指标不合格。
1.3 人防通信警报建设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防通信警报建设发现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警报规划建设过程中,对警报安装的认知程度较低,在布局中,出现了较多不科学的问题,甚至一些城市的人防通信警报建设,没有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进行科学布局。在我国,通信警报布局定点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信警报布局以重点经济区、老城区、金融商贸、行政机关为主要设置点,设点较多,而对于居民小区、新城区、生产企业及校园等设点交少。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必须做出改变。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很快,而人防通信警报设计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更不能满足战备要求。
2 推动建立完善人防通信警报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扩大人防通信警报信号覆盖率,优化音响覆盖效果
衡量城市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的主要指标是人防通信警报的覆盖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城市的环境变化,对信号的传播带来了严重干扰。为此,在人防通信警报建设中,设计有效覆盖半径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种因素:警报器有效升声压级的确定,也就是通信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疏密程度与信号强度;考虑环境噪音,确定警报音响声压级差;选择人防警报信号传输的方式;信号接收者获取信号的主要途径等。为此,需要扩大警报信号覆盖区域,综合考虑城市环境,进行警报密度安排。优化警报音响覆盖效果,采取多种模式设置通信警报:1)采取固定布点模式,将电声警报器与电动警报器搭配布点,合理安排报警器安装高度;2)采取手摇配点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手摇报警器作为固定报警器的补充,有计划配发在居民点、经济目标区等;3)采取机动模式,在政府、军队及人防等相关部门的车辆中安装警报器,在特别时期,还可以在城市出租车辆中增装警报器,优化音响覆盖效果;4)采取多媒体联动模式,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对多媒体投放防控警报信号进行防控预警。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防通信警报系统,从而发挥最大效用。
2.2 提高人防通信警报产品质量
现代战争特点下,要求人防通信警报系统能够具备良好的通信能力及抗毁能力。当前,我国缺乏明确的人防通信警报产品生产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建立明确的产品性能指标,提高产品质量势在必行。传统的人防通信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导致人防通信设备难以发挥效用,尤其是在现代战争的要求下,提高人防通信抗毁能力十分重要。在人防通信中,应用短波通信电台,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2.3 科学规划人防通信警报建设,合理布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防通信警报建设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做好人防通信警报建设的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建筑物密度较大,遮挡物较多,极大影响了警报音响传播效果。为此,需要充分研究城市环境,合理布置警报器布点。如在建筑群增设警报器数目,并以六边形网络的形式布置警报器,增加信号覆盖率。
2.4 提高人防警报系统可靠性
人防警报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分别为警报系统的统控率、信号覆盖率和警报终端产品鸣响率。为提高人防警报系统可靠性,需要提高警报产品性能,确保其质量;进行警报终端设备储备,在紧急情况下应用;提高警报产品抗干扰及抗毁能力;增强警报试鸣针对性与目的性等。
3 结束语
人防通信警报系建设,在战时负责防控行动警报报知任务,在平时则可以作为突发事件救灾的重要手段。当前,人防通信警报建设中存在着信号覆盖率评估不准确、人防通信警报终端产品质量不高、人防通信警报建设不平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综合提高人防通信警报系统的可靠性,才可以增强其实际效用,使其经受住实战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广涛.浅谈加快人防通信警报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14.
[2]刘广涛.人防警报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14.
关键词 房树人投射测验 心理咨询 应用领域 优势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1 房树人投射测验简介
房树人投射测验(HTP projective test,house tree person projective test)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
房树人投射测验是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的一种,常见的施测方式是让来访者使用铅笔和橡皮,在白纸上描绘一幅画,画中必须包含房子、树木、人三样。
透过画作的整体印象、绘画的过程及画作内容,咨询师可在来访者人格整合维度及潜意识层面做出相应分析和解释。房树人投射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Buck J.N.)于1948年提出,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进行全面叙述。房树人投射测验传入日本后,研究人员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发现,分三次作画,每次只画房子、树木或人中的一个,会对被测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那些精力不足、情感冷漠、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来访者十分不利,因而将房子、树木、人三者合画在一张纸上,这便是统合型HTP测验,后便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房树人投射测验。除房树人投射测验外,比较常用的还包括:画树测验、画人测验、动态家庭测验和钟表绘画测验。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动力学,另融合了知觉理论和人格的刺激-反应理论中部分理论假设。房树人投射测验的三个组成部分 ――房子、树木、人可以作为评估的三个重要维度:(1)“房子”作为个体居住场所,投射了来访者对家庭或重要他人的联想。透过对画作中房屋构成部分(如房顶、烟囱、窗户、房门等)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来访者与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状况及来访者对家庭中自我地位及自我形象的感知。(2)“树木”是生命力及情绪情感的代表,透过树冠可以了解到来访者是否过分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而树干更多的是代表来访者的个人能量,树结可能暗示来访者曾遭受过创伤性事件。(3)“人”则反映了来访者自我意象及与他人人际关系的状况。
2 房树人投射测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房树人投射测验,较之传统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适用范围更广。既可适用于个体施测,也可适用于团体施测;不仅可以作为群体中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工具,也可用于医院患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其它心理技术的辅助工具,提供有关个个体人格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及犯罪人员转化等领域房树人投射测验也逐渐显示出其特定优势。
2.1 在心理健康普查筛选方面的应用
国内关于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心理健康普查筛选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在普查筛选中并非将房树人投射测验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往往会将房树人投射测验与问卷及访谈法结合起来,共同对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合理的推断。张燕在大学新生中采用房树人投射测验与SCL-90量表相结合的普查方式对29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结果显示,通过房树人投射测验筛选出18名阳性症状学生,其中A类学生(符合神经症和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者称为A类学生)4名,占22.22%;CL-90测验筛选出11名阳性症状学生,A类学生3名,占27.27%。从结果来看,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与筛选中房树人投射测验与SCL-90作用相差无几,但在A类学生的检出方面房树人投射测验更为有效。
2.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投射测验在国外盛极一时,但在我国目前还并不算十分流行。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及投射技术发展的多学科化,投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包括对员工的选拔、岗位匹配、考核等方面。唐俪等人将房树人投射测验指导语进行了相应改动后,使用房树人投射测验来考察员工的忠诚度、职业倦怠度及在公司中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现:在选拔员工过程中,可以利用房树人投射测验对员工人格特点及行事风格进行相应了解,进而对员工进行更好的职位分配与调整;在管理人员培训中,可引入房树人测验的培训,让公司管理层了解到房树人测验的理论基础、操作程序及测验解释,并在员工管理中勤加练习,使公司管理更加富于人性化、科学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在员工培训方面,可通过对比一定时段前后房树人画作的变化来了解员工内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氛围的变化。
2.3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应用
关于房树人投射测验在PTSD方面的研究呈分散状态,并未成系统。但从部分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可以看出,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评估上也有着相当的有效性。朱绘霖、申荷永等人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量表、一般健康量表(GHQ-28)和生活事件清单(Life events checklist)三个量表为筛选工具,以四川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为被试,用房树人投射测验为工具研究了不同被试的绘画特征。结果发现,房树人绘画中“屋顶有瓦”、“房子很小”、“房子从底端画出”、“房子倾斜”、“圈状疤痕”、“树干笔直平行”、“树底有草”有可能和创伤经历有关,但不一定与PTSD症状有关。“面部丰富”、“底端不封口”、“树冠空白”、“树冠线条较轻”、“大头”、“表情快乐”可能与无创伤应激症状和治愈的人格特征有关。
2.4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同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应用一样,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发展应用的初期阶段,但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着独特的功用。王求是等人运用心理分析式的访谈方法对30名自杀未遂者的儿时创伤和自我概念进行了个体式访谈。通过收集分析自杀未遂者与父母的居住历史、最初的记忆、自杀前的梦境、房树人的投射测验等资料发现:与对照比相比,自杀未遂者较多与父母分离生活、梦境中存在恐怖场景、房树人测验中表现出较多的创伤和低自我意象。以上发现表明自杀未遂者在情感上的被弃创伤明显多于正常个体,其自我概念明显低于正常个体。
2.5 在犯罪人员矫治中的应用
房树人投射测验在犯罪人员矫治中的应用,主要是由监狱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例如李锐通过对女性罪犯的房树人投射测验绘画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女性罪犯测验中有关房屋、树木、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这些主要特征显现出其深层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通过分析女性罪犯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认知层面:模糊的自我认知、低自我评价;情绪层面: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情绪;行为层面:当内心的矛盾无法解决时,习惯于采用冲动性攻击行为;家庭关系层面:家在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拥有快乐而温馨的家庭。基于以上特征对监狱中的女性罪犯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时防范,及时跟踪研究,相信可得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3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优势:房树人投射测验是投射测验的一种,主要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房树人投射测验可将来访者的无意识行为和潜意识历程投射于画作之中,引发来访者广泛而多种反应,并能克服传统测验社会赞许性、好恶度倾向等作答取向,使被测者察觉不到测验的真实目的。房树人投射测验因其简洁、不具威胁性及便于管理等特点使其被临床心理学家频繁应用。其实来访者进行房树人投射测验绘画这一过程本身就具备治疗意义,通过绘画来访者的潜意识得以表达,那些被无意识压抑的情绪得以间接宣泄,意识与潜意识更好地进行双向沟通,自我更加趋于整合,新的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中趋于完善。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不足之处:(1)信效度问题:房树人测验属于投射测验,而投射测验信效度一直备受诟病。针对同一画作中的某一方面,不同的主试可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因而房树人测验能否测出来访者的真实情况同样存疑。(2)房树人测验使用的普遍性问题:房树人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使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并集中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神经症等的心理咨询中,在人力资源管理和PTSD治疗等领域虽有起步,但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总体来讲使用得并不广泛。这可能是因房树人测验是一项专业化较强的投射测验,对咨询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很多咨询师对此并不擅长。(3)测验标准化问题:就目前而言,房树人投射测验从测验的实施、计分到解释,都缺乏标准化的程序;测验的使用也不够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测验滥用现象。另外,在实践应用中缺乏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病症的房树人投射测验常模。(4)测验中无关因素的控制问题:研究发现来访者绘画水平、年龄变化及经验增加是影响房树人测验评定的几个重要因素,但在房树人投射测验结果解释中几乎不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很难说这些无关因素没有影响到对房树人投射测验的结果解释。
参考文献
[1] 熊猛,叶一舵.房树人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2(1):28-32.
[2] 王求是、项锦晶、刘建新.对自杀未遂者的儿时创伤和自我概念的访谈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407-410.
[3] 陈曦,赵玉平.房树人测验(HTP)的研究及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80-85.
[4] 李瑞.房树人绘画测验在女性罪犯中的应用[J].警官文苑,2012(1):76-78.
[5] 张燕.房树人投射测验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10(5):70-73.
[6] 唐俪,胥明.房树人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11(10):62.
[7] 朱绘霖,项锦晶,陈雯瑾,申荷永,高岚,四川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房树人绘画特点[J].教育导刊,2011(6):39-42.
关键词:残疾人 绘画特点 心理状态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残疾情况也不一样,针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辅导研究还非常少。近年来,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除了注重对残疾人给予物质帮助、生活指导外,尤其重视分类团体建设,搭建心理健康支持平台。研究者利用一次残疾人团体活动的机会,对30名对象进行了房树人绘画测试,其中26名为肢体残疾人,4名为听说障碍残疾人。
一、前人研究
朱本浩(2005年)以及宓淑芳,曹华(2009年)均认为残疾人普遍的心理特征有:自卑、孤独;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抱怨心理;情绪不稳定、富有同情心。李静璇,李圣刚(2012年)认为残疾人的主要有自卑感、孤独感、焦虑抑郁、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此外,崔静静,魏谨等(2009年)以及杨竹洁、薛晶晶(2012年)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均证明团体心理干预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
二、测试结果
(一)测试的可操作性
实践证明,房树人绘画测试在肢体残疾人对象上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实施过程与正常人并无特异性困难。在听说障碍及视力障碍等残疾人对象上运用,存在不同程度困难。听说障碍残疾人对象需要有专业的手语翻译,视力障碍残疾人对象则难以实施。
(二)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存在互证性。画作整体上,房屋门窗多紧闭或没有门窗;树木较小、树干细,甚至有单线条的树木、盆栽花木;人物较小、面部五官不清楚、四肢不协调,较多地存在残缺、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情况;绘画线条偏轻柔、凌乱、短促、弯曲。83%的绘画作品较为明显地提示画作者在残缺感、生命活力弱、负性情绪、不自信、安全感缺失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频次见表1。
表1:画作呈现问题频次表
从结果来看,仅有5人的绘画作品相对正常,另外25人的画作则不同程度存在以上问题。频次最高的是残缺感、生命活力弱和负性情绪。不自信和安全感缺失也较为广泛存在。其中,负性情绪按出现频次高低排列依次是:抑郁(失落)、焦虑、紧张、冲动。
30幅作品中,有16人为画作起了名字,其中有9幅起的名字带“家”字,涉及“家”、“家园”、“幸福的家”、“乡村小家”等等。而且有11人画的是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画面。所以,绘画作品也体现除了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期待,对爱与温暖的渴求,对家庭的依赖。
(三)个别案例
图1的作者是一名38岁的男性,单腿残疾。其画作中,房子没有门窗,且墙体用线条纵横加固,说明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安全感极度缺乏。树和人的线条弯曲轻柔,说明作者性格犹豫、不自信。人物五官不清,肢体画得随意,有几处涂抹,说明作者对自我不认可,情绪低落。
图2的作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单腿严重小儿麻痹。画作整体结构合理,但房屋烟囱冒出了浓烟,大树的树干上有一个“伤疤”,说明作者家庭关系紧张,曾经的创伤仍旧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
图3的作者是一名41岁女性,单腿残疾。画中人物为一家三口,整体上积极乐观。窗子呈“井”字形,大门紧闭且上锁,门前有台阶,说明个人防御较高,内心拒绝与人交流。画了一盆单线条的花代替树,说明作者有不安定感,需要支持和保护,生命活力弱。
三、原因分析
此次房树人绘画测试结果在自卑、负性情绪等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残缺感、安全感、生命活力则恰好体现了绘画测试在残疾人心理状态测查方面的特殊意义。残缺,意思是不完整,部分缺失。而残缺感就是对这种残缺的认知感受。由于测试对象大多数属于肢体残疾人,所以在社交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对残缺感有最直观、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可能在绘画中反映较明显。一方面,残缺感的存在,说明测试对象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是难以释怀的,内在的潜意识仍然没放过那个“残缺”的自己。这也正是自卑、不自信以及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残疾人因为某方面缺陷,活动半径、交流圈子、需要满足受限,长期下来,会形成一些不良情绪,也会导致生命活力弱,生命缺少必要的生理保障和精神支撑。通过与残联工作人员、活动志愿者以及残疾人进行交流探讨,研究者认为以上分析总结能够较好地概括绘画作品所呈现问题的原因。
四、小结与展望
残疾人在问卷调查或测评时,警惕性较高,常常不愿参与;有的因为文化层次不高,导致难以完成测评或对部分文字表述理解不到位;一次测试,探查到的信息有限,不能全方位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状态。此次研究证明:用房树人绘画的方式,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残疾人的心理状态,但由于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此次研究没有涉及。今后的研究,一是增大被试的数量和涉及的测试对象类别,收集更多的基础数据,为社区或残疾人机构做好残疾人心理状态测查打下基础。二是可以尝试以绘画团体辅导的形式,对肢体以及听说障碍残疾人存在的残缺感、不安全感、不自信、负性情绪、生命活力弱等方面进行干预,进一步探究其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洪伟,吴迪.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Lisa B.Moschini著.陈侃译.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陈侃著.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朱本浩.残疾人的心理特征[J].中国社区医师,2005,(10).
[5]宓淑芳,曹华.残疾人心理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6]李静璇,李圣刚.社区残疾人的心理社会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
[7]崔静静,魏谨等.1例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咨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