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结构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传统的教学工具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有些内容对于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教学内容以动态和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时,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如果我们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压力差,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抽象,对我们的讲解过程也比较茫然。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这节课的课件,以活泼的动画效果和直观的图形演示出压力差的前后过程,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获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这也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
物理是一门难度较高的理性学科,学生由于个人爱好、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的不同,物理学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长时间下去,那些学困生很容易就会对物理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学习成绩更是提不上去,因此逐渐丧失了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基于这种情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使学生重塑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比如,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互动,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也总会给予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如,“回答的很好,与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有点脱离实际,不过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太棒了,这样的想法真的很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或者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以向学生传递我对他们的肯定和赞美之意,而且这也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总之,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之风的盛行,“高效”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当然,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学生积极配合的长期过程。但是不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满怀激情的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以上是我个人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学同仁在物理教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以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尹强单位: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中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35-01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用以模拟实验,使模拟过程做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做到的视频效果,增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而物理实验是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来了解和验证物理现象和原理,感受物理过程,并从中得到感悟,获得新知识。多媒体教学与物理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物理实验中,使物理实验课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试图把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进行初步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结合,加深记忆,强化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整合在一起,将课堂教学中用语言、板书、实验难以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把它用到物理实验课堂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的形成和过程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然后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回忆中动手进行实验,把从多媒体演示中得到的实验知识和亲自动手操作得到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强化了记忆,加深了印象,促进了理解。如九年级上册《串联和并联》,笔者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实践证明,跟以前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相比,学生在动手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错误明显减少,在解题计算中,对公式的应用也比以前准确,对公式的记忆更牢了。可见,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加深了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验信心
物理实验对部分学生来说,既好奇又害怕,因此常感到信心不足,不敢做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物理实验与之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九年级上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笔者利用多媒体把串联电路的电路图和实物图展示给学生看,在课件演示中,当通电时电路中表示电流的红色箭头形象地流动,电压表随着电阻阻值的改变而改变。这样的模拟实验,一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吸引过来,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然后对着课件上的实物图和线路图,一一地进行讲解,再让一位平时比较胆小的女学生根据演示的步骤,动手进行操作,很快就能按照多媒体上的步骤把电路连接好了,并进行了示范,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这激发出了她动手能力,也一下消除了她的害怕心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班上的学生都喜欢上了实验课,对实验操作充满信心。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把抽象的物理定律、定理和规律直观而形象地在课件中表现出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讲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实验仪器等原因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随着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把实验与课件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从课件中,清楚地观察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整个模拟过程直观、清晰,学生对这个实验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七节《磁生电》,发电机的原理是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重点。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这个原理,在思维上找不到突破口。笔者先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导体和U形磁体朝哪个方向作相对运动时能产生电流,朝哪个方向作相对运动时不能产生电流。通过实验,学生找到了产生电流的方法,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得解决磁场的磁感线与导体运动方向的问题,而磁场及其产生的磁感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情境。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磁场和磁感线,用彩色线条来形象地表示磁感线,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用模拟的部分导体放到磁场中,让这一部分导体与磁体分别运动。当运动的导体与磁感线发生切割运动时,产生了电流。利用动画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学生很快找到了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把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法,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还触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我是叫物理课的老师,说实话,现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真的是不怎么好。在以前的岁月里,有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这句话明显的已经过时了,被淘汰掉了。而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学生的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了。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将物理课教好,把学生带好,是我毕生工作的最根本。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二、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
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
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04.25—5.01期中考试
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
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
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
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