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化中学

从化中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从化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化中学

从化中学范文第1篇

姓名:姜 君

性别:女

毕业学校:贵阳市清华中学

高考成绩:703分

最想报考的学校:清华大学

贵州省文科状元姜君家住贵阳市黔陶乡赵司村,离周渔璜的桐墅书屋并不远。300多年前,清代贵州最知名的文人周渔璜正是从这个边远穷困的山村走出贵州,名噪京华。当地的乡亲很兴奋,因为这里300年的文脉延绵,终于又诞生了一个“状元”。2006年6月22日,姜君的母校清华中学将“喜报”送到了姜君的家中,并奖励了她2000元的奖学金。

据乡亲们称,姜君从小读书十分用功,奖学金拿了不少,几乎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因出自农村,姜君打小起就没参加过什么学习培训或特长班。她的成绩完全是靠个人的努力。在她看来,按照学校的安排,学习时间已够紧够累了,没有必要再去课外加课。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母校清华中学名字的暗示,从小,进清华大学读书就一直是姜君的梦想,2005年高考中她考了640多分,而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674分。在伤心落榜之后,姜君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选择复读,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她要再次报考清华大学。

姜君的母校清华中学教学质量很好,光是姜君所在的班上就有40多人2006年高考成绩超过580分。也许因为分数太高了,面对清华琳琅满目的专业姜君反而不知道如何选择了。据姜君的同学谢谦说,填报志愿时,姜君不知如何选择,便写了两张纸条,让谢谦帮忙抓阄,结果,谢谦抓到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于是姜君就选择了建筑专业。

在姜君的眼中,学习并不像平常人想象中那么复杂:“学习需要一种状态,心情不好时,我宁愿去散步,从不勉强自己。”谈到学习方法,姜君表示,学习需要状态,状态不好去学习,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她在学习上状态比较自然,该放松的时候就去放松,该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家长心得

谈起教子经验,姜妈妈却有点“遗憾”。她说:“我们文化不多,在学习上,基本是靠孩子自觉。”姜妈妈说,还好姜君从小就懂事,家境并不富裕,孩子回到家后,总会主动地帮忙做农活。而且姜君在学校读书期间十分用功,成绩也一直很好,奖学金就拿了不少,几乎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始终让家里很放心。

教师评价

清华中学的老师一致认为,姜君重情义、谦虚,而且非常尊重老师。很多老师都说姜君见到老师总是笑眯眯的,有时候见到老师疲惫了,还会主动去安慰:“老师休息没有?放松一点哦。”善解人意的姜君也很受同学们喜欢。

状元自述

高考,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场战斗。走过高考,我却只感觉,我们走过了人生道路已经历部分中最坎坷的一段。前路,脚印深深浅浅,有我们跌跌撞撞的痕迹;今后的路,很长很长,或许会更泥泞,更艰难,但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对梦想的追逐。高考,让我们感受到了放飞的梦想,感受到为追梦而付出的艰辛与快乐。

高考之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喜极而泣,有人失声痛哭,甚至有人因长期的跋涉而疲倦至麻木,极致的喜与悲同时在千家万户上演。面对此情此景,当我与幸运的朋友们一起欢呼时,我仍想对高考失利的朋友们说一句:“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如果你哭过,笑过,跌倒过,爬起过,如果你竭尽全力地拼搏过,你决不是失败者,相信自己!

高考,真的是个残酷的词语。为了高考,多少人放弃挚爱的业余爱好,一心扎进书本里;多少人家深夜里仍灯火辉煌。头悬梁锥刺骨的努力,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有时并不能保证自己实现梦想;可是请相信,每一次的奋斗,每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使我们离梦想近一些,再近一些。坚持,永不言弃,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把梦想捧到手心,我们可以追到心中的太阳。

高考,是一个诸多因素的合成体:实力、方法、心态……甚至,还得靠一点点的运气。高考就像一场博弈,每个人都是棋手,棋子也是自己。这盘棋的输赢很重要,重要到它可以影响一些人的命运;但它也没有很多人所想的那般重要。因为,棋手输了一场棋,人生仍有很多棋局正等待着棋手参与、主宰。高考这盘棋,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主宰人生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永不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对人生的探索,人生的棋局,精彩仍在继续。

我一直坚信,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努力付出,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的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尽情地翱翔。

或许,我是这次高考中的一个幸运儿,因为我实现了自己及很多关心我的人的梦想。可是,我仍然是个非常普通的学生,用普通的方式学习、生活。我常说,学习方法是很难模仿也无需模仿的,每个人都会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便不自知),而这套方法就是最好的。当然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方法也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对比,参照,从而完善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将自己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呈现给大家,仅供参考。

实力,一向是成功的一大前提。而实力是由平日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细节不容马虎轻视,积累的过程更是漫长而不容松懈。其实,最简单有效的积累是在课堂上。课堂上,老师们把或经典或创新的知识与思维传递给学生,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并反思、质疑。最终彻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实力的积累过程。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很多课外知识有趣且有益,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了解、识记这些知识点,而无需翻查众多资料,机械记忆,语文课堂上这点尤其突出。

当然,增大课外阅读量,广泛阅读积累,也是不错的方法,对语文、英语学习最为有益。数理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可以超前,却不许落后;一些有效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跟随与超越中,逐渐融会到自己脑海中,根深蒂固,在你需要时便跳出来帮你排忧解难。

数理科有很多公式需要记忆,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公式是从来都不需要背的。做题时几乎会用到所有的公式,而每一道做过的题,都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或者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或者一个细节,一个漏洞。在做题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公式的能力逐渐形成,公式就印在脑海里成了知识储备,而不是记忆负担。

因此,适当的练题对数理题的解题及速度都有很大好处,但请注意,题要适量且适合,而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适量,以每天数题为主,各种题型囊括,难度由简至较难,逐层深入。适合,即题不宜过简单到一眼看穿,也不可太难,大费周章,费时耗力;适合自己的题,需提起自己解题的兴趣与欲望,又不致过分偏难,甚至答案都看不懂,令自己灰心丧气,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试卷,在高三冲刺时期也很有效果。每周或每日定时完成一定量试卷,即可熟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又可模拟考试氛围。使自己适应高考节奏与气氛,找到最好的考试状态。

做题时会发现一些巧解方法,同样需要记忆,以在考试中节省时间。这些巧解多数都和公式有关,有些是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记忆方法,在我看来,仍要在题目中熟悉、融会、决不可机械记忆。对自己的薄弱科目或薄弱环节,可适当地加强训练补充。

相信我,“熟能生巧”,在体力、智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练题,且让每道题都有应有的价值,从每道题中都收获一些东西,会大大提高你的思维能力与解题速度,当然这需要恒心与思考,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不是麻木地做题,同样的题型做过几遍再遇见,“似曾相识”,却不能真正识别。

专心上课,就有优质的课堂学习为基础;课后补充训练,就有提升的空间,实力与恰当的方法由此积累。但大家都说,高考是一场心理战,心态是最重要的。确实,心态决定着考场实力的发挥。每年高考,有多少尖子生扼腕叹息“空遗恨”,又有多少匹黑马横空出世了?调整好心态,我们才能从容面对高考,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初进高三,是怀着一种试探的渴望的,甚至还有些欣喜与骄傲。高三的生活在大家眼中稍带神秘,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对高三以一种仰望的姿态渴望着。渐渐地,新鲜感被忙碌与紧张感所取代。在老师家长一遍遍叮咛声中,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我们高三了,高考即将来临。对寒窗多年的学子来说,高考具有一种神圣的意义,几乎决定着我们的命运,似乎是我们十几年学习生涯的最后最重要的环节。然而它的不确定性,它的重要性却使它带有一种压迫感,让我们在聆听它轻轻的脚步声逐渐靠近时,渴望中紧张与害怕也随之增多。自己的梦想,家人与老师朋友的期待与学习状态总有一定的冲突,冲突就形成了压力,使我们烦躁不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日益明显,亲友与老师的期待、关心甚至纵容加剧了对这差距的恐惧心理,焦虑与害怕与日俱增;我们甚至会强迫自己学习,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投入,于是继续烦躁。我们脑海里充满各种想象与假设都滑落至最低点,反过来继续影响心情与学习。我们害怕落后,于是拼命看书,做题,争先恐后地补课,在忙碌中熬夜。我们似乎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忙碌,似乎是高三生活的主旋律;尽力,几乎成了高三学生的口头禅。可是,忙碌就意味着效果吗?尽力就真的无悔吗?当我们发现,盲目的忙碌只让我们疲惫而无奈,我们似乎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该怎么办?继续焦虑与烦躁吗?

这时,我们该停下脚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走过的路了。我们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走路的方式与方向对吗?

一直害怕面对高考,一直不愿想象考后最惨的状况,那么,何不勇敢一些,冷静一些,在某个适于思考的时候,花上一些必要的时间,把所有该想的最好、最差的状况一次猜想过,至少让自己清醒且理智。思考过后,我们会明白,高考没有严重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我们会明白,我们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我们焦虑与害怕,在那么多不着边际的猜测被渐渐理清放下时,也渐渐减少,清醒的头脑才会放松。

想象过未来,我们该看看现在:我们做的那么多题,是让我们逐惭熟练,还是让我们日益混乱?我们补的那些课,是让我们弥补过去或精益求精,还是让我们被动而疲惫,没有主动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我们放弃的那些爱好,是让我们多了时间学习,还是少了时间让自己储备体力、精力与活力?我们日夜仰望的目标,是越来越清晰而接近,还是遥远得让我们因太久的仰望而模糊了视线?

“病急乱投医”,在这种慌乱的状态中,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效率。换个词:状态。

学习,是需要状态的。高考备战时期,当感觉疲倦或心情不好时,我会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找一种能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放松:和同学忘情地打球,畅快淋漓地流一身汗,冲掉所有麻木与疲倦;顺着一条街道漫无目的地走,思考不思考都可以,直到累了想停下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坐上很久;找一个适合的朋友或老师,说尽想说的话;爬一座高峰;一个跑步;听一些喜欢的曲子……很多种方式,总有自己喜欢的一种,会帮自己把状态调到最好,会让自己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会让自己精力充沛,事半功倍。

有人说:“只有学习好的人才会有心情去闲逛,有时间去消遣。”这话反过来说也许更正确:“有时间来放松的人才会学习好。”劳逸结合大家都知道,可是很多人偶尔休息一下都会有负罪感,“大家都在学习,我却还在玩”,不能安心地玩,也就达不到到放松的效果。殊不知,“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又不是永动机,怎能不需要时间来和修理呢?我从不强迫自己去学习,因为只有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后,才可能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很多人都说,要有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年的住校生活,使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我却很少订学习计划。因为“计划总没有变化快”,我相信有计划的生活对能遵守计划的人来说确实有益,但对我来说却是很难实现的。学习计划大都过于规则化,不符合心情规律,考虑状态好坏,太过束缚;而我喜欢随性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学生的住校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不需要人来管束,自然也不需严格的一步步的计划。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完全放任自流。每个学期或每段时间,大致该做些什么,应该是明白的,只是不必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已。有大致的方向与目标,随机分配时间,这是适合我的学习生活,自然也是最好的。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有那么多优质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模仿盲从,而是寻找或创造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套。

从化中学范文第2篇

一、让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提到化学,大家都会觉得化学只是一些公式和一些现象,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化学不只是化学符号,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精选与社会和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科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启迪和熏陶。比如,经常烧水用的水壶,会在壶底积下厚厚的水垢;铁制品的表面会生出铁锈,要除去水垢和铁锈,我们会用到醋或者盐酸。这些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酸和盐的性质,进而去掌握。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化学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枯燥乏味,抱怨一堆的化学公式要记。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化学学习的范围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因为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无处不在,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化学的身影。让学生知道衣食住行都是化学物质的世界。新课标下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如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成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化学,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体验和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能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选择学生身边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 比如,冷藏运输时车上装的块状固体是冰吗?灭火器里为什么要装二氧化碳?当教室中二氧化碳过多时,我们为什么感到闷,要通风?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等等。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三、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和思维。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学生提出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碰撞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并合理引导。因此,当时我留给他们的家庭作业是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他们很兴奋也很认真,用输液管和生活器具做成了实验器材,并成功的制取了二氧化碳,学生真正明白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从化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传统年画;审美价值

1.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观点

1.1文化的定义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文化人类学是以整个人类及其文化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化”。人类学家从整体观出发去了解文化,发现人类不同民族从一开始就各自发展出一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人类群体生活调适环境的必然结果。人类调适环境所产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是文化,它包括人类在共同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传统年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的缩影,是优秀的民俗文化农民文化,它从最初的神祗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以这样的形式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的传说,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如今这种形式在部分地区仍然是保留的,但年画的意义已经逐渐从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演变成传统文化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它的审美价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渐大于了最初的实用功能价值。传统年画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在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中有着较高地位。

2.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传统年画审美特性

2.1传统年画在风格内容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类,无论是门神、故事还是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现存的许多年画作品已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文化差异较大,而年画也有南北之分,两者具有各种的特色。北方干燥,地域辽阔,年画作品多程粗犷之态。而南方水土湿润,人杰地灵,年画多是娟秀可爱,精细稳重。也就是说,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环境中诞生的年画,具有不同的风格和内容,看似简单朴实的年画却具备了历史积淀的厚重感和文化连续性。所以在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背后,是有许多我们去深究的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传统年画有许多惯用题材,多数不仅是体现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本身,而是通过特定形象及其形象间的组合,蕴育更深刻的内涵。所以说,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年画的外在形式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却更为关键。

2.2传统年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艺术所追求的往往是吉祥色彩,因为年画本身表现的是一种喜庆艳丽热烈的效果,从而表达人民群众向往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一般而言,年画用色纯度高,对比强烈,主色通常为青、赤、白、黄、黑色,趋同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念,这样的用色虽然简单却很好的突显了气氛的热烈和喜庆,充分的体现了民间色彩的审美心理。年画一般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清晰,装饰意味强,且有多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绘画画种,对丰富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产生于一定的文化母体,年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审美取向和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涵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传统年画的变更并不是偶然产生,也不是随机孕育的,而是传统年画作为一种劳动者的创造在民间的美术世代相传,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也渐渐在人民群众新的审美要求中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异。年画的审美价值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时代绘画艺术的具体体现,审美价值的发展变化是跟一定时代的艺术成就相辅相成的。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3.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传统年画的文化价值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年画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美学上的价值,更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研究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资料,是中国古代人民留下的并延续至今的文化财富。年画是一种凝聚着丰富文化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民俗特色、地方色彩和装饰意味,同时也体现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可以说,传统年画是民间信仰的传承和延续,是不同地域文化民俗的载体之一。年画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自然崇拜的产物。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心中大为不忍,所以特地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年画从神祗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它凝聚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审美情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的具体体现和集中传承,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中国古代民俗生活和民间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同时,传统年画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普及面广泛,长期以来,对民众的教化,审美传播的作用是任何一种绘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 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从化中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人本主义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29-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化学实验设计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同步,即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化学实验设计偏重于知识和操作技能层面,而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充分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人本主义指引下的实验设计思路

人本主义思想引导下的实验设计策略是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

2 解读教材的实验设计方案

2.1 知识层面――改革或更新装置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崇尚培养能力。教学核心目标是发展创造力。因此,设计实验不能以本为本,用金科玉律般的操作去限制学生,而是让学生弄清设计的道理,操作的原理,然后用新的仪器,新的装置去改革或更新原实验装置。创新实验的思维源泉有二:

2.1.1 比较不同教材实验方案,获取创新思维

2.1.2优化已有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2.2 技能层面――提高实验可观察性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基本操作技能,还要使实验直观、形象,便于观察。

还能更进一步优化的方案: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知识与技能,还非常关注他们在实验态度、科学精神层面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实验情感可以通过“环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来实现。

2.3.1环保策略

人本主义的实验策略是用安全的药品代替有毒药品,减少药品用量,优化实验过程,向学生传递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珍惜环境的思想。

2.3.2 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过程,得到科学和技能,体验探索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及精神的特殊教学方法,同时是优秀学生获得成就动机,困难学生得到集体“归属感”的过程。在新课程教材中设置了大量探究实验:

教材对教学的深度固然有限,但对于部分对化学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在实验设计中深挖内涵,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3.3联系生活策略

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传承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实现有意义学习。化学教学源于生活实践,也要回归生活实践,实现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调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将实验结论迁移到生活实际中。

3 后记

人本主义强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列入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载体是化学实验。我们改进实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实验,实现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获得启迪。

参考文献:

[1]李广洲,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

[2]赖仕杰.探索科学方法 实施课程标准[M].化学教学,2007,(6):34-35.

从化中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

正文:

高中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然后要注意教学方法。

一、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过度衔接工作,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前提

我们开展高一新生教学往往在一开学就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高一新生在开学后也渴望学习新知识。然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教学必需要花时间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其原因有三。其一是,与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较大改变相适应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其二是,学生学习行为特点改变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识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记忆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有力地引导,学生往往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其三是,适应新教师、新环境的需要。经问卷调查,新生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课外活动,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学生也要相互增进了解;从而尽快消除环境改变带来的学习障碍。那么要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渡,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过度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高中教师往往对初中新版教材缺乏深入了解,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旧版初中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地给学生增加了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来了解。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和成绩档案。对学生身上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才能确立过度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手段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如果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或者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或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等等;那么这些问题,要重点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在过度复习中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此外还要抓好能力培养和考试要求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进行深浅不同内容的教学。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途径

(一)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个体差异逐渐增大,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认真把握教学中的层级关系,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教学课堂。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通过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高层次学习需要;通过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满足学生层次特点的需要,科学安排各个模块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师的讲述环节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分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唯物主义精神和他们严谨的科学和研究态度。化学课需要注意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通过试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在实践中诞生,在实验中成长。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化学实验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兼顾创造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也可在课堂实验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索、粉尘爆炸、金属熔化温度的比较、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要明确试验的目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试验,了解到通过这个试验要掌握那些知识。在观察试验中不能让学生们只停留在看的环节上,因为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学生们的手的触摸,鼻子的嗅觉,才能真正了解。在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感官体会到各种试验的现象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们把观察试验的重点不停留在现象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里去。可以在学生们做试验时遇到疑惑的时候适时的讲解,这样的讲解往往比课堂上的讲解更能让学生们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试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学生们做完之后不等于这个试验已经结束,教师应当及时把学生从试验过程中引导到试验总结中来。在实验中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创新,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在课堂实验中,以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为主,个别有一定危险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实验则由教师演示。这些实验通过显示现象,验证或探索性质、推断结果,与内容紧密配合。将更多的实验融人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会起到有效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回归自然,让化学走进生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接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通过刊物,电视,网络等广泛地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发挥活动课、化学史教育和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三)引导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能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在预习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要讲到的内容,划出不懂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知道在下节课中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学习也更有效率和收获。预习不仅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要为每一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听课是学生们学习的核心。因此只有充分的备课并吸引住学生才能保证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因此课堂上的讲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难点和对知识接受程度。准备一堂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学到知识的课。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们的笔记,学生们的笔记不应当是老师教程的翻版,而是学生有选择的,有重点的去记那些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还要成为以后复习的重要资料。笔记应当简明,扼要,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复习不仅是指学完一单元或者整门课程后的复习。在上完每一节后,都要要求学生复习。因为学生们听完一节课,后只有及时的复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程大海;高中课堂教学中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化学学习情景素材的选择和呈现的个案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曹建勋;化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的尝试[A];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3年

相关期刊更多

源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染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